登陆注册
15609900000007

第7章 管理糊涂经(3)

作为领导,难免会面对下属的种种要求,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令人难以接受。有的下属自恃与领导关系良好,经常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此时,作为领导一定要严词拒绝,即使以前曾经答应过,也要明察秋毫,不要不经过思考就去答应,否则一旦到时无法兑现,难免会遭到下属的非议,而兑现了又难免留下纵容下属的嫌疑。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下属是很喜欢表现自己的,却一直苦无机会,于是便会大发牢骚,或向领导提出无理的要求,来找上司的麻烦。对这类下属,则要给他们一点警告,不可让他们肆无忌惮。例如,可请他人转告:“有不满的话,直接来跟我讲”;或“你要是再乱来,我就对你不客气。”摆出领导应有的威严,想必他们也会收敛一些。

过分容忍下属,将会自食其果,这是领导工作中铁的教训。现代企业领导推崇“以人为本”,是要把下属摆在主体的地位上来考虑,尊重他们的人格,体察他们的性情,重用他们的能力。但这绝不意味着以情感代替原则,以理解取消制度,因为这样只能纵容下属产生越来越多的不合理的欲望。要明白,容忍下属的过分要求其实是一种纵容,这是领导者管理企业人才的大忌。

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领导对下属要多宽容、少苛责,但是,如果宽容得过了分,就变成了姑息养奸,就是犯糊涂了。姑息养奸不但不能让下属对你服服帖帖,反而会让你威严扫地!

7.盛怒之下,小心别犯糊涂

怒,是人们从心理到生理的情绪反应。人在发怒时表现为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很快进入“应激状态”。此刻,人们绷紧了每一根神经,调动了身体里的能量储备,而集聚成怒火。一般来说,急性子的人更易发怒。在沉不住气的情况下,常常会失去理智,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不该做的事,除伤人感情外,还可能会给自己的事业造成危害。所以,我们每个人,特别是领导者,都应加强自身修养,做到遇事能够克己制怒。

历史上有许多因“怒而兴师”导致的悲剧。楚汉相争时,项羽吩咐大将曹咎坚守城皋,不可出战,只要能阻住刘邦半月,便是有功。项羽走后,刘邦、张良使了个“骂城计”,派兵进抵城下,指名辱骂,画着漫画,污辱曹咎。曹咎怒从心起,沉不住气了,立即带领人马,杀出城门。汉军早已埋伏停当,待楚军出城,霎时山摇地动,杀得曹咎全军覆没。

对于一个高明的领导者来说,一定不要怒而决断、怒而行事。做到使自己尽量少怒,尽可能不怒,盛怒之下“三思方举步”,这才是避免失误的妙法。

要沉住气,善于制怒。我国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了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绪,在书房里挂了一条横幅,写了两个遒劲的大字“制怒”。影片《林则徐》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钦差大臣林则徐审问洋人颠地时获悉,粤海关监督豫坤和洋人内外勾结,破坏禁烟。林则徐听后怒不可遏,把茶碗摔碎,这时他一抬头,“制怒”二字跃入眼帘,他由此警觉,沉住气,控制住了情绪。第二天,他若无其事,依然热情地接待豫坤,经过巧妙周旋,终于让豫坤乖乖地交出了修建虎门炮台的银两。从林则徐制怒的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沉住气,怒是可以克制的。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就可以逐步达到“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境界。

要沉住气,学会息怒。怒,一般是短时间的生理反应。因此,莎士比亚把怒比为“激情的爆炸”。制怒的关键在于克制情绪,延缓时间。如果把事情撂一撂,拖一拖,忍一忍,熬过怒火刚起的最初几分钟,激情就不会爆炸,这样就会使怒慢慢平息下来。

要沉住气,合理泄怒。怒火中烧,怒不可遏,如果把委屈、冤枉都憋在心里,很可能会抑郁成疾。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终使周瑜郁怒而死。心中有怒,合理宣泄,既不伤害他人,又减轻自己因愤怒而引发的各种不快,这也反映一个人的涵养程度。

制怒有法,但并非一天两天就可以学成,它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和修养。我们要从平时的小事入手,尽量使自己能静下心,沉住气,靠自己的意志,冷静面对各种不顺,不断增加涵养,逐渐学会制怒。

8.有所糊涂才能大度容人

古往今来,大凡有所作为的领导者,都是善于用人之人。也只有心里容得下人,身边才能聚集形形色色的人才,助自己干成一番大事业。

蜀汉时,大司马蒋琬用人就很有气度。杨戏是蒋琬的部下,蒋琬和杨戏说话时,杨戏时常怠答不理的。许多人看不惯,有人便对蒋琬说:“杨戏如此傲慢,对你太不尊敬了。”蒋琬却说:“我很了解杨戏,他从不违心地恭敬人,他不赞成我的观点,又不便当面批驳,所以默然不语。”蒋琬的用人气度,使杨戏深受感动,尽管有时与蒋琬意见不一致,但仍尽心尽力地协助蒋琬。蒋琬还有一个叫杨敏的部下,曾私下批评蒋琬:“做事愤愤,诚不及人。”有人将此话搬给蒋琬,提出要惩治杨敏,蒋琬却说:“我的确不如前人,杨敏说的是事实,有何过值得惩治?”杨敏闻之,更加敢于提意见,鼎力协助蒋琬辅佐朝政。

用人不易,容人不易;用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不易,容反对自己意见的人不易;用有个性的人不易,容比自己能力强的人不易。世上大凡有点本事的人,往往也会有点个性,他们不愿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屑于恭维奉承,平时意见多,主意多,有主见,不十分听话,有时甚至还会让人下不来台。如果一个领导者没有宽广的胸怀,是很难承受这些的。蒋琬身居高位而能有如此容人之大度,实为可贵。

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能容人,首先要克服嫉妒心理。一个领导者,纵然他才高八斗,也不可能是样样精通的“全才”。下属们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是很正常的事,即便是在各方面都超过自己,也不能心生嫉妒。一旦心生嫉妒,则感情疏远,关系紧张,长此以往,工作能做好才怪!其次,要敢听逆言。逆言可贵,良药苦口,“逆耳之言”往往是治愈一个人“症结”所在的秘药良方。一个人要实现思想上的进步,作风上的改进,道德修养上的提高,乃至于事业上的成功,这其中自己的努力固然重要,而周围各种力量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人听不得反面意见,对提意见的人结恨于心、怒形于色,甚至给人家“穿小鞋”,搞打击报复那一套,那未免太失水准。这样的做法,既伤害了别人,也损害了自己,到头来只能是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

因此,我们新时代的领导者,要有用人、容人的气度与胸怀。不仅要敢于启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还应去团结曾经批评反对过自己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利国利民利己,干成一番大事业。

9.对员工的自由空间也要糊涂一点

以人为本,倡导人性化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趋势。“以人为本”必须保证员工有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企业共同成长,这样才可谓是真正的人性化管理。这也是企业如何向员工有效授权的问题,更是摆在众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突出难题,也是每一个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到底该给员工一个什么样的空间?给员工自由的权限维持在什么程度才最为合理呢?

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种,有的管理者认为在具体工作上让员工们自由发挥就可以了;有的说只要不违法,不违反公司规定,又能为公司带来效益,那就完全可以授权,这样员工的空间可能是最大的。

尽管大家的说法不一,但我们通过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盘点,马上就可以找到一个科学的答案,70%的工作都是可以授权的,这也是员工最为理想的空间。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工作都有主次之分,都有大小之分。身为企业管理者,特别是老板,必须明确自己的职位、职责,要按照责任大小把工作分类排队,自己只做最重要的工作就行了。如:抓好企业战略决策、企业运作资金、重要目标下达等这30%的工作就可以了。其他70%的工作可以全盘交给员工们去做,即:日常事务性工作、具体业务工作、专业技术性工作等等。这样员工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充分发挥自我创新的意识、进取的意识,在自由的空间里为企业创造效益。但要强调一点,无论员工自由到何种程度,管理者一定要把一根弦给拉紧了——那就是责任。如果身为管理者却把责任也下放了的话,那等待自己的就只能是退位了。

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在下放权利为员工创造空间时会这样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把责任与权利一起交给了员工,一旦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便落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管理者应该通晓放权创造空间的技巧,即:根据员工的能力放权,根据员工的个性放权,这是得以成功的关键。管理者可以通过素质测评、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员工的能力进行排序。比如,不定时交给员工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给员工们一定的工作支持,这样员工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个性。

最后还需强调一下,给员工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其自由发挥,管理者还需握紧缰绳,掌握其方向,在发现员工迷茫或者是不知所措时,一定要及时进行引导,别让其跑偏轨道。

同类推荐
  • 学会自信

    学会自信

    这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本书讲述了自信对于成功的重要性,阐释了树立自信的方法和修炼途径。
  • 给人生加点忍耐

    给人生加点忍耐

    忍耐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艺术和取胜之道,不忍则难成大谋;忍耐是一种审时度势,而非甘于平庸;忍耐是一种能屈能伸的宽容和冷静;是一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蓄势待发;是一种耐得住寂寞,抵得住繁华的淡泊释然;是一种直面挫折永不言弃的坚忍不拔;是一种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果敢……阿拉伯有句谚语:“为了玫瑰,也要给刺浇水。”可见,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人生开出美丽的花,就不得不去忍受那些扎在心头的芒刺,并在忍受中将其化为刺激自己前进的动力,如此,方能为自己博得幸福,博得成功。
  • 养生贵在养心:常给情绪排排毒

    养生贵在养心:常给情绪排排毒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情绪与疾病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中医上讲“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就说明情绪可以导致疾病。为了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认以到情绪致病的概念及饥理,本书从传统医学角度对情绪致病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阐述,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情绪与疾病的种种纠葛,从最常见的引发情绪痫的心理因素出发,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一些简单有效的情绪宜泄法。旨在教会大家在面临各种不良情绪的威胁时,如何采取有效且合理的排毒措施。阅读此书,你会认识到情绪排毒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面对现实,如何驾驭情绪而不受它的左右。
  • 忠诚胜于能力

    忠诚胜于能力

    无论你的能力多么出色,无论你的智慧多么超群,没有忠诚,就没有人会放心地把最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就没有人会让你成为公司的核心力量。本书从“培养企业最忠诚员工”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忠诚胜于能力”和“你该如何忠诚”两项命题的解读,详细地论述了忠诚与成功、忠诚与责任、忠诚与方法、忠诚与执行的关系,以及“在良好发展中和企业共同前进,在发展的逆流中和企业同舟共济”的理念原则,把忠诚从理念变成了实务。本书诠释忠诚,注解能力,适合每一位管理者及被管理者阅读,是最精练的员工培训读本。
  •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华民族自古讲求修身之道。汉代哲学家王修说:“志向高远的人,能够不断地磨炼自己,以成就大业,没有节操的人,懈怠轻忽,只能成为平庸之辈。”老子的《道德经》中虽然重点讲的是哲学观念,但也讲了许多道德修身的问题,他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意思是说,德性浑厚高尚的人,好比初生婴儿一样纯洁。又说:“重修身,则无不克。”再有,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更指明了个人的修养不仅是处世的条件,而且是成就事业的根本。由此可见,人生就是一个通过不断“修道”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而“为人者必先正其身”这一传统美德,一直被几千年来的有志之士遵循着,也教会无数世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地生活。
热门推荐
  • 做自己的排毒医生

    做自己的排毒医生

    本书共10章,包括:排毒先识毒、职场排毒、生活排毒、饮食排毒、运动排毒、对症排毒、精神排毒、传统排毒等。
  • 腹黑宝宝:冷酷王爷娘亲不要你

    腹黑宝宝:冷酷王爷娘亲不要你

    一朝穿越成为不受宠的庶女,她忍,无缘无故的肚子里多了一个球,好吧她忍,一道圣旨让她嫁给性情阴晴不定,手段暴戾不堪的七王爷,好吧,她忍,可是为什么这个七王爷要亲手刨开她的腹部,取出她的孩子啊,要不是她修为高深,恐怕会一尸两命……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出现在邪王府里的后花园中,刹那间,所有的丫鬟小厮如鸟兽般散开,哪些行动慢一点的都变成了冰雕,在哪儿一动不动的站着……你肯定是她,不会错的,你是我的王妃,跟我回去好吗?谁人不知邪王的王妃在大婚没有三个月的时候突发疾病死掉了,邪王还为此为邪王妃办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别开生面的葬礼,又如何说我是你的王妃,邪王莫要说笑了……
  • 我有异能

    我有异能

    江原很有觉悟,有天赋的年轻人多的是,自己肯定不是主角那就随便做做任务赚赚钱好了“小江啊,现在超能界风云突变,正需要你这样的有为青年啊……”“大老板,我的超跑还没买,没空去拯救世界啊……”
  • 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

    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

    本书编入了中外几百个感悟小故事,从人生感悟、情感感悟、智慧感悟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人生感悟作为提示和点拨,帮助广大读者从故事中得到启发,更加开朗,智慧,明智地面对人生。
  • 迷境行迹

    迷境行迹

    这是一篇游记类小说:夜寒被家族误解,逃生之时被元素族所救,后开始冒险征程。爱情不会成为主线,男主角和女主角在一起有时只会产生友情。这是一篇关乎友情和冒险的小说。
  • 傲娇香魂

    傲娇香魂

    我不过回村帮老人祝寿,竟被扔到坟地过夜,最后失身给了个鬼公主。虽然鬼公主超级美的,但是性格太刁蛮,而且还要靠吸食鬼气修炼,不满足就要吃了我。为了活命,我只能到处招鬼,血衣厉鬼,食尸饿鬼,一路遇鬼不断。
  • 止学

    止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若有情之借我一生

    天若有情之借我一生

    借我你的一生,好不好,就算有一天,我动也动不了,我也要靠在你身边,诉说爱恋不变,直到我不能再说,你也听不见。
  • 错过的时光xm

    错过的时光xm

    作为女屌丝的辛怡在大一暑假期间与陆肖36天的相处中,帮他走出了阴影。她潇洒挥手告别,他却把她当成了人生目标。八年后,当他们再次相遇。她依然活得浑浑噩噩,稀里糊涂;依旧嘻嘻哈哈,没心没肺。他华丽转身,成了立翔集团的总经理,众单身女士的梦中情人。他回归的第一时间去找她,正好她正处于绯闻中,火热的心就这样被浇了冷水。他自嘲道“是啊!八年了,她也该有男朋友了。呵~我又算什么!”
  • 国运拐点:中西精英大对决

    国运拐点:中西精英大对决

    千年中西的精英人物,仿佛生动在场;历史关口的进退抉择,多么耐人寻味。他们都苦胆忧天,壮心填海,在满腔热忱中孜孜求索,又在沉浮起落里经历荣辱兴衰。他们曲折复杂的人生轨迹,不仅勾勒出个体生命的心路历程,更深深地映射出国运民生的关键拐点。本书将古今中外同一时期的精英人物进行一一对比,深刻反思中西文化差别下的不同价值取舍,以全新的视角揭示中国与西方的不同选择和必然命运,从其他民族的兴衰成败中找到普适的经验教训,为未来中国的发展之路寻找思想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