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印度劳动人民在历史上创造了丰富而又多样的文化成果,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贡献。印度寓言即是其中的一例。印度寓言通常很贴近生活,讲述的都是劳动人民身边发生的故事,这些寓言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活泼,但却常常蕴涵着最深刻的人生道理和处世哲学。另外,印度寓言又带有很鲜明的宗教文化色彩,阐述着印度佛教的文化内涵和高深智慧。通过阅读印度经典的寓言故事,我们可以从印度人的智慧中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获得人生方向上的指引,同时也可以帮助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体味印度人民的智慧与哲思吧!
陶器师与国王
从前,在印度的海得拉巴城里,一个陶器师因为做出了一件漂亮的陶器心里特别高兴,因此喝醉了酒。喝醉的陶器师不小心被陶器碎片戳破了额头。
因为伤口没有好好地处理,最后伤口处形成了一个很大的非常难看的疤痕。
有一年闹荒灾,家中粮食不够,陶器师饿得骨瘦如柴,只得去外地乞讨。
在路上,他遇到了国王的几个臣仆,于是和他们一起逃到了国王库特卜.沙希那里。
看到陶器师额头上的疤痕,国王心里想道:“这一定是个在战场上勇敢战斗的人!”因此对他特别敬重,赐给他大把的金子和布匹作为礼物。国王像对待王子一样对待陶器师,这使陶器师非常得意,也让其他人十分嫉妒。
有一天,大家一起出去狩猎时,国王问陶器师:“你额头上的疤,是在哪一次战争中留下呀?”
他说道:“陛下,我是一个陶器师,这是我们家世袭的职业。额头上的伤口并不是因为什么作战而受伤,而是有一回,我因为做出了一个漂亮的陶器,太高兴了就喝醉了酒,在布满陶器碎片的院子里跌跌撞撞,摔倒了,额头正好碰在一块陶器碎片的尖角上,于是就留下了这一个非常难看的疤。”
国王生气地说道:“哎呀!原来你是一个陶器师啊,给我抓起来丢出去!”
勇士们向陶器师包围过来,陶器师连忙说道:“陛下呀,请您开恩,您看看我的双手是多么灵巧,我做出来的陶器是多么漂亮!”
国王说道:“你是一个优秀的陶器师,可以做出漂亮的陶器。但是我需要的是在战场上经验丰富、勇敢战斗的战士。你灵巧的双手和漂亮的陶器在战场上又有什么用呢?你还是滚开吧!”
最后,陶器师被勇士们赶出了戈尔康达城堡,丢在了城里的街道上。他重新找了个房子,做起熟悉的制陶手艺,做出很多漂亮的陶器,获得了市民们的肯定。
国王库特卜.沙希仅仅凭陶器师头上的疤,就主观臆断陶器师是个勇敢的战士。经过交流才知道,陶器师并不是勇敢的战士,额头上的伤疤只是喝醉才造成的,因此闹了笑话。这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仅仅依靠表面现象是不能发现事物的内在特性的。
小兔子大败雄狮
在繁茂的森林里,有一只凶残的狮子。
一天,动物们聚集起来,向狮子求情。它们告诉狮子:“请您不要再伤害我们了吧!这样下去,森林里都快没有动物了!”
狮子问道:“那我不吃东西怎么生存呢?这样吧,以后你们每天中午选一个动物让我吃。否则,我就把你们都吃光。”
动物们只好同意了狮子的要求,从此森林得到了片刻的安息。
有一次,一只小兔子被推举过去当狮子的食物。小兔子不愿意就这么死去,心里不断琢磨着对付狮子的办法。直到傍晚,它才走到狮子面前。
看到晚到的兔子,狮子张开血盆大嘴,对兔子吼道:“我明天一定把所有的动物都吃了!”
正在这时,小兔子跪下,对狮子说:“请您听我解释一下吧!”
狮子说道:“在我失去耐心之前,赶快说吧!”
小兔子说道:“大王,按照惯例,今天轮到我给您当食物了,但是大家觉得我太小,于是它们就派了五只小兔子跟我一起过来。走在路上的时候,我们碰到了一只威武的狮子,它说它才是真正的大王,要我们做它的食物,我就告诉它我们是属于您的。它只吃了其他五只小兔子,留下我来给您报信。”
听了这些话,狮子生气地说道:“赶快带我去找那个强盗狮子,我要好好教训教训它。”
小兔子说道:“那个家伙住在一个地洞里,很难对付的。”
狮子说道:“别啰唆!不管它住在哪里,我一定要把它杀掉。”
说了这些话以后,小兔子就在前面带路。走到一口井前面,它对狮子说道:“那个强盗就在那里。”于是,小兔子就把那一口井指给狮子看。
看到自己在水里的倒影,狮子以为那就是强盗狮子,就发出了一声狮吼。
由于回声的缘故,井里也发出了巨大的吼声。听到这吼声,狮子更加愤怒了,于是就向它扑去,结果淹死在了井里。
聪明的小兔子挽救了大家的生命。
面对残暴的狮子,森林里的动物们大都不敢反抗,只能认命,而聪明的小兔子却用巧妙的办法除掉了愚蠢的狮子,解救了大家。所以说:“谁要是有智慧,谁就有力量。”
达摩那迦说:“不管是有力量的人,还是没力量的人,都应该下决心去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那些永远努力不懈的人,命运才一定会眷顾。只有那些不愿努力的人才老喊:‘这是命呀,这是命!’用自己的努力打倒命运吧!”
书呆子的幻想
从前,有位书呆子婆罗门教徒,他常接受一位商人的施舍,吃商人家祭供祖先剩下的祭品。要是有时商人家没有剩下的祭品了,便施舍给他一点面粉。
他每次拿到面粉后,都带回家里,装在一个罐子里保存。他想,我这样每天集一点,每天集一点,过不了多久,我就会有很多的面粉了。终于有一天,他的罐子里集齐了满满一罐面粉。他担心面粉被老鼠偷吃了,就把罐子挂在床边的墙上,晚上就看着那个罐子睡觉。
有一天早晨,他一觉醒来,对着头顶上的那只罐子看呀看,看着看着他就开始发起呆来,他想:最近闹饥荒,粮食的价格已经越来越高了,而加工后的粮食——面粉也更贵了。我肯定已有了价值约二十卢比的面粉,我要是将它卖了,再去市场买回二十只小羊羔。过半年,这些小羊羔就都长大了,会再生出更多的小羊羔;几年以后,那便是几百头羊羔呢!在市场上,用头羊羔又能换回一头怀崽的小母牛。于是,我便可以把那些羊羔换成上百头小母牛,再过一段时间,这些母牛又会生下小公牛,我就让它们帮家里耕田犁地。这样一来,我将会是粮食丰产,生活富裕,地位尊贵的婆罗门了。到时候我再娶一位门第相当的婆罗门教徒的漂亮妻子,生活就完美了。
他顿了顿,接着想到,要是我的儿子正在玩耍,一不小心摔倒了,而我妻子却只知忙于计算家财,不好好照看孩子的话,我就举起手杖朝她打去……在他完全沉醉于幻想之中,扬扬得意之际,顺手便抄起他的手杖,朝着前面挥舞过去,正好打在头顶装满面粉的罐子上。罐子被打成碎片,面粉全倒在他的头上,他一下子成了雪白的粉人。
成了面人后的他完全愣住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就这样,他的羊羔没了,母牛没了,粮食没了,妻子也没了……什么都没了,他蹲在地上号啕大哭了起来。
靠别人施舍过活的书呆子婆罗门教徒,仅仅面对着一罐面粉,就展开了不切实际的空想,他想到了未来生活的一切,最后却因为毁掉了那罐面粉,从而断送了他过上美满生活的可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假如整日空想未来,却不付出努力,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只有脚踏实地,勤奋踏实工作的人,才能过上美满的生活。
国王、鸽子和雀鹰
很久以前,一只鸽子被雀鹰追逐,它受伤后跌落在国王的花园里,它受伤了,想请求国王保护它。国王看到可怜的鸽子惊恐万分,便对它说:“你真是太美了!
请放心吧,我会保护你的!我愿意豁出我的生命来保护你!”
凶恶的雀鹰听见了这些话,它对国王喊道:
“这只鸽子是我的猎物,我要吃掉它,这是毗湿奴神的意志。你可以保护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可以保护在饥荒中生病的穷人,但你无权保护在空中飞行的鸟类。没有它作为食物,我就会被饿死。你应该考虑考虑神是否会答应你这样做。”
国王回答说:“好吧,也许神不高兴我这样做。为了不让你饿死,我可以给你准备一头牛、一头猪和一只鹿作为食物。或者你说吧,想要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抓走这只美丽的鸽子。”
雀鹰不答应,它说:“我只吃鸽子肉,不吃其他动物的肉。”它恶狠狠地看了国王一眼继续说:“国王,既然你这么慈善,就请你割下自己身上与鸽子重量相等的一块肉给我吃吧!”
国王高兴地回答说:“感谢您的宽厚大量,我现在就去。”
说完,国王拿来一个天平,把鸽子放在天平的一端,然后忍痛割下小腿上的一块肉,放在天平的另一个盘子上。结果没有鸽子那头重,天平不能平衡。他又先后割掉大腿、双臂、肚子上的肉,放在天平上,可奇怪的是,天平仍然不能平衡。到了最后,国王只剩下一个骨架了,但是重量仍然不够。
最后,奄奄一息的国王只好自己坐在天平的盘子上,最后天平终于平衡了。
这时天空中忽然传来了圣乐,雀鹰和鸽子都不见了,众神降临了。天上又降下了甘露,落在国王的身体上,国王鲜血淋淋的身体奇迹般地复原了。
同时,绚烂无比的鲜花从天上缤纷而落。不远处,一辆非常精美的马车走了过来,停在国王面前。众神把国王扶进车里,带他进了天堂。这是善良的国王应得的福报。
善良的国王为了保护落难的鸽子,不惜以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作为交换,他献出了自己整个身体,终于使天平平衡了。最后众神出现了,将奄奄一息的国王救活,并带他上了天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于助人的人总是能得到人们的尊敬和帮助。
深林中的隐士
从前,在摩揭陀国里住着一位富裕的贵族商人,他衣食无忧,妻子美丽,儿女成群。可是妻子的啰唆,儿女的吵闹,以及家庭的琐事,让他非常烦恼。
有一天,他实在是太烦恼了,想独自离开这里。于是他毅然抛弃了他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们,以及所有的财产,独自逃遁到比哈尓附近的一个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筑了一个小茅屋,过着隐士的生活。他只有身上缠着的一块破布,其他什么也没有。饿了就去找野果子充饥,渴了就去溪边喝水,他觉得很满足,心里想:现在终于没什么烦恼了,我终于清静了。
可是这深山老林里老鼠非常多,常常把隐士缠身的布咬坏。隐士想尽法子驱除老鼠,都没有效果。于是,隐士就养了一只猫来治鼠害。不久之后,猫产下了几只小猫崽,猫崽太小了不能吃老鼠,要喝牛奶。隐士没办法,不得不再养一头牛,取牛奶作为猫崽的饮料。牛又需要有人来照料,隐士不得不又去找来一个牧童,每天照料牛和小猫崽。可是隐士的茅屋太小了,牧童必须有间房子住,于是隐士就造了一间更大的房子,有两间房,他和牧童一起住。可是房子大了就需要有人来料理,牧童也需要有人来做饭。于是隐士又雇了一个女仆来料理房子,做饭给牧童吃。
过了一段时间,女仆又嫌山里太寂寞,她去外面招了几个人来做伴,每天一起劳作。隐士不得已又添建了几间屋子给她们居住。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这里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最后居然成了一个喧闹的小镇。隐士已经不再是隐士了,他成了小镇的首领,每天忙于各种事务,被很多事情烦恼着。
到这时,他才觉悟了,叹着气说:“啊!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一个人想要真正摆脱世间一切烦恼的束缚,是不可能实现的。”
富裕的商人为了摆脱生活的琐事,毅然抛弃所有,过着隐士的生活,结果却因为自身的需求,让越来越多的人聚到这里,成为一个喧闹的小镇,烦恼又重新将富商包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真正摆脱世间一切烦恼的束缚,是不可能实现的。人是社会性的,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所以烦恼是必然少不了的,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和处理烦恼,而不是逃避烦恼。
只造第三层楼
在印度古老的瓦拉纳西城里,住着一个刹帝利富翁,他继承了庞大的家族财富,仆人众多,子女成群,却没有多少知识,还很容易嫉妒别人,因此闹了不少笑话。
一天,他受邀到另一个富翁家里去做客,参观别人新建的一座房子。到了另一个富翁家里以后,他看见了这个三层楼的房子,富丽堂皇,高大气派,心里十分羡慕。回到家以后,他仍对这个房子念念不忘,暗自想道:我的财富并不比他少,为什么他能造这么漂亮的三层楼呢?我要在恒河边建一座更漂亮更宏伟的房子。
富翁回家之后,马上找来了建筑师,问:“三层楼高的漂亮房子,你造得出吗?”
建筑师爽快地说道:“当然,我的设计保证你满意,你放心吧!”
富翁就说:“好,你马上给我造,一定要最好的。”
于是,建筑师开始从早到晚,忙里忙外,平整地基、垫础石、打墙脚,不停地在工作。
但富翁却不知道建筑师为什么要做这些,就好奇地问道:“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建筑师回答说:“我在给您造三层楼呀!”
富翁疑惑地问道:“为什么造三层楼要在下面建造,不在上面建造呢?”
建筑师回答说:“必须一层一层地往上造,不打好地基,建好下面两层,又怎么建造第三层房子呢?”
不料富翁急切地说:“不,不,我不需要下面的两层,你不用造了,把所有的材料都用来建造第三层!要建造出更漂亮更宏伟的第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