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可能说出来大家都不相信或认为是我为了吸引读者而胡编的,首先这件事的的确确是我亲身经历的,连我自己都不太敢相信。在我十岁那年,还是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学校离家里不是很远大概一公里这样子,那时候农村老家只有奶奶、大伯、两个妹妹还有我和大哥同住一个屋檐,奶奶每天负责打扫家务做饭还要带我两个五六岁的妹妹非常的辛苦,而大伯是一名建筑工人每天跟着工头到处帮人家建房子装修之类的,我大哥是一名初中都没有毕业的青年由于刚辍学所以每天都在家帮忙做农活种田还有打理荔枝园。作为一位学生当然每天都要早起,每天我都要从这条已经被踩出一条小路的农田经过,其中在农田当中就是我们村里建的庙我们村里每逢过节拜祭神仙都要在这个庙进行。我每天都是和一群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边打闹一边走着去学校的路上,其实想起小时候还是挺无忧无虑的起码什么都不用想。有一天下午放学的时候由于我作业没完成课堂还和打扰同桌听课被老师点名了好几次依然不听,老师一气之下把我留在了教室里补习,学校每天下午都是4点半就已经放学一般都是5点就已经到家。已经过了5点半天色已经渐渐黑了起来,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各种埋怨和不开心,不就是作业没完成吗课堂上捣乱一下也是很正常啊至于要把我留那么久吗,作业没完成最多今天晚上做完以后不打扰其它同学上课就好了,心里越想越生气。到了晚上7点天上已经看不到太阳了而且已经黑下来了算不上全黑的那种,我顿时担心了起来这么晚没回家奶奶会不会担心我等等回去不知道要被骂成什么样了,这时候老师说可以回家了临走前各种嘱咐和唠叨了五分钟。走出校门依然还可以看得清路但是四周的花草树木已经看得不是很清楚了,因为农村里不像大城市有路灯而且又多房子,一般在7点钟的时候走在路上都要带手电筒了。看到这情景让我不禁产生了不安和恐惧,即使害怕也要回家因为这时我已经感觉到肚子饿了,于是我像平常回家一样放松就像没事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当我走到了离家不远的村庙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心跳加速额头发烫,即使庙是拜祭神佛的地方我依然感觉到丝毫害怕,毕竟是神神鬼鬼的东西对于年幼的我还是挺害怕的。我不敢太大动干戈的走过这间庙,于是我慢慢的放慢脚步走着,接下来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正当我走到了庙门口的位置我余光看到了一个人的影子,我转过头一看,我的天,我转头的半秒钟时间我居然看到了一个小孩,看到他只有差不多只有1秒钟的时间就不见了,这个小孩应该四五岁的样子,五官已经记不起来了,看到他的时候一直看着我非常吓人。我醒过神来吓得抬腿就跑心跳的厉害全身冒冷汗。这不会是真的吧,可能是我恐惧过度才发生的幻觉,我心里一直这样安慰着自己使自己冷静下来,我记得奶奶说过,夜晚不能一个人在外面乱逛因为你一个人的时候很容易碰到你不想见的东西,而且村里算是比较山的,到处都是大山。过了好几天我把这件事跟奶奶说了,奶奶跟我说1995年的时候村里的确死了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因为刚出生这个小男孩就多病抵抗力差隔三差五就感冒发烧,有一次这个小男孩得了一种怪病看了很多医生都不管用结果当天嘴里不停的吐出血全身抽搐还不停的念叨着不知道说什么,把他父母都吓坏了,最后这个小男孩在痛苦的挣扎当中死去。听了之后我就更觉得那天晚上看的那个小男孩可能就是当年死去的那个,可是庙是神仙住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有鬼呢,回想起那个画面又感觉有点模糊,好像不是一个小男孩可能是某些物品长的像一个小男孩吧,而且庙里又黑。事后每当我路过那间庙我都会偷偷瞄一眼庙里结果什么都没有看到,只有一些供神佛的物品,然后我就加快脚步通过这间庙。这个世上到底有没有鬼这个被众多人否定的嚼头让我有了不同的看法,有些事物的确非常诡异,诡异到你自己都不敢相信,但每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件都会被人们以这个世上没有鬼这个说法所消除。对于那天看到的那个小男孩我自己觉得百分之60可能是真的,至于是幻觉还是现实这个问题就只能让广大读者来猜测了。
同类推荐
鬼剃头:天师带我去盗墓2
百年前一夜过后石荒村遭遇鬼剃头,剃下去的只是头发,百年后乱坟岗用红布条悬挂在白桦林里的44具无头尸还有那扎在红土坟上的流血剪刀又一次掀开了鬼剃头诡异面纱。出娘胎就带着鬼掌的神秘男孩与鬼剃头的诅咒有什么关联?成吉思汗墓是否能成为揭开鬼剃头诅咒最后的悬念?民间有传:万马踏墓,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墓葬踩在地下至今他的墓葬成为世界末解之迷,美首富曾一度不惜重金来到蒙古寻找他的墓葬可离奇之事不断最终还是放弃了寻找,还有传成吉思汗的墓建在会移动的“灵山”之上,世人无处可寻,而风流退伍兵,盗墓世家的后裔王野,是否能击破成吉思汗最神秘古墓的一道又一道玄关,最后找到墓葬里面的黄金宝马,并且揭开一桩又一桩的末解之迷那?
热门推荐
神之契约
龙腾大陆,一个拥有很多《魂之契约》的大陆。当那传说中战神与杀伐神的《魂之契约》出现在萧玉龙身上时,他又将面临什么样考验,与妖兽与仙界,神界又会有什么样事情发生,让主角一次次陷入危机,其看萧玉龙怎么化解危机,而走向真正强者之路。谁主沉浮4:从八品乡官到省级高官(中国当代官场百科全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为官之道,在于德才兼备,在于关注民生,在于造福一方;人才,是人的正位安排,可以兴邦安民,流芳千古;庸才,是人的错位使用,足以祸国殃民,遗臭万年。古今官场,中外政坛,无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