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27000000075

第75章 我的作诗的经过[1](1)

好些朋友到现在都还称我是“诗人”,我自己有点不安,觉得“诗人”那顶帽子,和我的脑袋似乎不大合式。不过我做过诗,尤其新诗,是事实。有过些新诗集出版也是事实。这些事实虽只有十几年的历史,而这历史似乎已经要归入考古学的部门了。我最近看了一位批评家批评我的诗,他以《瓶》为我的“最后的诗”,是“残余的情热的最后的火花”;又说我的“最好的诗是发表在《创造周报》上的诗,然而不晓得什么原故,《沫若诗集》里(现代版)并没有收集”。他竟至不知道在《瓶》后还有一部更长的“连续的诗篇”叫《恢复》,而《创造周报》里的那些诗是收在名叫《前茅》的一个集子里面的。这《恢复》和《前茅》的两个集子在现代版的初版《沫若诗集》里也都是包含着的。

鉴于有这样人为的淹没,又鉴于到了现在都还有人对于我的诗抱着批评的兴趣,我便起了心,索性让我自己来写出这一篇我的作诗的经过。

诗,假如要把旧诗都包含在里面,那我作诗的经过是相当长远的。我自己是受科举时代的余波淘荡过的人,虽然没有做过八股,但却做过“赋得体”的试帖诗,以及这种诗的基步——由二字至七字以上的对语。这些工作是从七八岁时动手的。但这些工作的准备,即读诗,学平仄四声之类,动手得尤其早,自五岁发蒙时所读的《三字经》、《唐诗正文》、《诗品》之类起,至后来读的《诗经》、《唐诗三百首》、《千家诗》之类止,都要算是基本工作。由这些基本工作及练习,到十三岁进小学受新式教育为止,虽然也学到了一些旧诗的滥调,时而也做过一些到现在都还留在记忆里的绝诗的短章,但是真正的诗的趣味和才能是没有觉醒的。

我的诗的觉醒期,我自己明确地记忆着,是在民国二年。那时候我已经二十二岁了,还是成都高等学堂的一年生。当时的四川教育界的英文程度是很低的,在中学校里读了五年的英文只把匡伯伦的《廿世纪读本》的前三本读了,但那其中的诗是除外了的:因为那时候的英文教员照例不教诗。他们说诗没有用处,其实他们有一多半是读不懂。民国二年进了高等学校的实科,英文读本仍然是匡伯伦。大约是在卷四或卷五里面,发现了美国的朗费洛(Longfellow)的《箭与歌》(Arrow and Song)那首两节的短诗,一个字也没有翻字典的必要便念懂了。那诗使我感觉着异常的清新,我就好像第一次才和“诗”见了面的一样。诗的原文我不记得了,目下我手里也没朗费洛的全集,无由查考,但那大意我是记得的。那是说,诗人有一次射过箭,箭飞去了,但后来又发现着,在一座林子里面;诗人有一次唱过一首歌,歌声飞去了,但后来又发现着,在一位朋友的耳里。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对仗式的反复,使我悟到了诗歌的真实的精神。并使我在那读得烂熟、但丝毫也没感觉受着它的美感的一部《诗经》中尤其《国风》中,才感受着了同样的清新,同样的美妙。

但在我们的那个时代是鄙弃文学的时代,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口号成为了一般智识阶级的口头禅。凡是稍微有点资质的人都有倾向于科学或实业的志愿,虽然当时的教育在这一方面却并不能够满足那样的要求。就在这样的风气之下,像我这样本是倾向于文学的人,对于文学也一样的轻视。虽然诗的真面目偶尔向自己的悟性把面罩揭开了来,但也拒绝了它,没有更进一步和它认识的意欲。我是在民国二年的下半年离开了四川的,而且就在那年的年底离开了中国。离开了四川是因为考上了天津的军医学校,离开了中国是因为不满意那军医学校而跑到了日本。离开四川是一本文学的书也没有带的。离开中国时,只带着一部在北平偶尔买来消遣的《昭明文选》,但这部书到了日本以后也是许久没有翻阅过的。

我到了日本东京是民国三年正月。费了半年工夫考上了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的豫科——那时的留学生是要住一年豫科,再住三年本科然后升进大学的。在豫科的第二学期,民国四年的上半年,一位同住的本科生有一次从学校里带了几页油印的英文诗回来,是英文的课外读物。我拿到手来看时,才知是从太戈尔的《新月集》上抄选的几首,是《岸上》(On the Seashore),《睡眠的偷儿》(Sleep-Stealer)和其它一两首。是没有韵脚的,而多是两节,或三节对仗的诗,那清新和平易径直使我吃惊,使我一跃便年青了二十年!当时日本正是太戈尔热流行着的时候,因此我便和太戈尔的诗结了不解缘,他的《新月集》、《园丁集》、《吉檀伽利》、《爱人的赠品》。译诗《伽毗尔百吟》(One Hundred Poems of Kabir),戏剧《暗室王》,我都如饥似渴地买来读了。在他的诗里面我感受着诗美以上的欢悦。在这时候我偶尔也和比利时的梅特灵克的作品接近过,我在英文中读过他的《青鸟》和《唐太几之死》,他的格调和太戈尔相近,但太戈尔的明朗性是使我愈见爱好的。

既嗜好了太戈尔,便不免要受他们的影响。在那个时期我在思想上是倾向着泛神论(Pantheism)的,在少年时所爱读的《庄子》里面发现出了洞辟一切的光辉,更进而开始了对于王阳明的礼赞,学习静坐。有一次自己用古语来集过一副对联,叫着“内圣外王一体,上天下地同流”,自己非常得意。那时候的倾向,差一步便可以跨过疯狂的门阈。把我从这疯狂的一步救转了的,或者怕要算是我和安娜的恋爱吧?但在这儿我不能把那详细的情形来叙述。因为在民国五年的夏秋之交有和她的恋爱发生,我的作诗的欲望才认真地发生了出来。《女神》中所收的《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别离》,《维奴司》,都是先先后后为她而作的。《辛夷集》的序也是民五的圣诞节我用英文写来献给她的一篇散文诗,后来把它改成了那样的序的形式。还有《牧羊哀话》里面的几首牧羊歌,时期也相差不远。那些诗是我最早期的诗,那儿和旧式的格调还没有十分脱离,但在过细研究过太戈尔的人,他可以知道那儿所表示着的太戈尔的影响是怎样地深刻。

在和安娜恋爱以后另外还有一位影响着我的诗人是德国的海涅,那时候我所接近的自然只是他的恋爱诗。他的诗表示着丰富的人间性,比起太戈尔的超人间性的来,我觉得更要近乎自然。这两位诗人的诗,有一个时期我曾经从事迻译,尤其太戈尔的诗我选译了不少。在民六的下半年因为我的第一个儿子要出生,没有钱,我便辑了一部《太戈尔诗选》,用汉英对照,更加以解释。写信向国内的两大书店求售,但当时我在中国没有人知道固不用说,就连太戈尔也是没有人知道的,因此在两家大书店的门上便碰了钉子。《海涅诗选》我在民七的暑间又试办过,但也同样地碰了钉子。

民七的秋间我已升进了福冈的九州大学医学部,住在博多湾的海岸上。在那时做的《鹭》、《新月与晴海》、《春愁》等诗明白地还在太戈尔与海涅的影响之下。

民八以前我的诗,乃至任何文字,除抄示给几位亲密的朋友之外,从来没有发表过。当时胡适们在《新青年》上已经在提倡白话诗并在发表他们的尝试,但我因为处在日本的乡下,虽然听得他们的风声却不曾拜读过他们的大作。《新青年》杂志和我见面是在民九回上海以后。我第一次看见的白话诗是康白情的《送许德珩赴欧洲》[2](题名大意如此),是民八的九月在《时事新报》的《学灯》栏上看见的。那诗真真正正是白话,是分行写出的白话,其中有“我们喊了出来,我们做得出去”那样的辞句,我看了也委实吃了一惊。那样就是白话诗吗?我在心里怀疑着,但这怀疑却唤起了我的胆量。我便把我的旧作抄了两首寄去,一首就是《鹭》,一首是《抱和儿在博多湾海浴》(此诗《女神》中似有,《诗集》中未收)。那时的《学灯》的编辑是郭绍虞[3],我本不认识,但我的诗寄去不久便发表了出来。第一次看见了自己的作品印成铅字,真是有说不出来的高兴。于是我的胆量也就愈见增大了,我把已成的诗和新得的诗都络续寄去,寄去的大多登载了出来,这不用说更增进了我的作诗的兴会。

民八是“五四”运动发生的一年,我们在那年的夏天,响应国内的运动,曾经由几位朋友组织过一个集会,名叫“夏社”,干过些义务通信的事情。因为要和国内通信,至少须得定一份国内的报纸,当时由大家选定了《时事新报》。因此才得以看见《学灯》,才得以看见康白情诸人的诗,这要算是偶尔的机缘。假如那时订阅的是《申报》、《时报》之类,或许我的创作欲的发动还要迟些,甚至永不见发动也说不定。在我接触了《时事新报》后,郭绍虞的《学灯》编辑似乎没有持续到两个月,他自己便到欧洲去了,继他的后任的是宗白华。宗白华接事后,他有一个时期似乎不高兴新诗,在《学灯》上不见有新诗发表,我寄去的东西也都不见发表出来。等到后来我同他通过一次信,是论墨子的思想,这信是在《学灯》上发表过的,得到了他的同情,他便和我通起了信来,并把我先后寄去存积在那儿的诗,一趸地拿出来发表了。因而在民八、民九之交的《学灯》栏,差不多天天都有我的诗。

同类推荐
  • 走投无路

    走投无路

    1984年1月24日晚,一个并没有飘雪的冬天的晚上,我以一声长啼来到了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六年半后,坐着爸爸的永久牌自行车开始了伟大祖国赋予我的神圣使命——上学。小学六年不学有术成绩卓著,奖状整了半墙壁。一不留神成了父母的骄傲和邻家孩子的楷模。上了中学自封天才目空万物,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一踏糊涂一去不返。在父母的长吁短叹中沦为邻家孩子的反面教材。走在路上总觉背脊发凉,人家指着我摇曳的背影:“当年名动村野的县级三好学生,某某镇中心小学有史以来第一个县级三好学生,据说他的名字已被载入该校校史。现在,唉……!”
  • 我在美国读高三

    我在美国读高三

    我在美国读高3》就是以日记的形式细致而真实地描述了这样一位中国高中生在美国留学上高三直至顺利高中毕业前前后后的学习、生活经历。优美而朴实的文字中无不透露出美国的高中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美国高中生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作者和接待家庭一起快乐的生活等等。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殷切期望新出现的或可获得版权的佳作加入。弘扬学术是一项崇高而艰辛的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园地上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不仅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褒扬,也得到作者的肯定和信任。我们将坚守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出版使命,为中国的学术进展和文明传承继续做出贡献。
  • 托起将星的人们

    托起将星的人们

    本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真挚质朴的笔调,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了后勤指挥学院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后勤理论专家杨少俊研究员、军事仓储专家王宗喜教授、后勤管理专家李祝文教授等11位知名专家教授的教书育人之路,热情讴歌了军校教员在三尺讲台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而创新、拼搏、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共分六章: 第一章重在考证“晚唐”、“晚唐体”两个术语在宋代的出现时间及其文化背景,第二章的研究对象是宋初晚唐体。第三章谈及的是北宋真宗以后至南宋光宗以前的这段时间,第四章是对永嘉四灵的研究。第五章谈的是南宋后期的晚唐体创作及相关问题。第六章是对宋代晚唐体诗歌特色的总结。宋代晚唐体诗人作诗态度近乎狂热,他们重五律、轻古体,偏好于描写秋季暮夜的山水竹石,喜好白描为诗,重中间二联,诗歌呈现出清新平淡的美学特点。
热门推荐
  • 他叫王小云

    他叫王小云

    特种兵、狙击手、赛车手、反飞车组、祖辈留下的一段几十年的战友情,构成了主人公前半生最主要的篇章,王小云,一个为了善良的业余车手,因为家族仇恨,刚上大学不到两天就被迫加入了军队,在里面,他认识了一群充满个性的军人,在经过残酷的测试之后,他成功加入了军队,带着祖辈的荣耀,成为了一名狙击手,在军队中成长,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之后,为了自己深爱着的人,脱下了军装,和对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公路赛……
  • 左宗棠在甘肃

    左宗棠在甘肃

    1866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1867年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曾在兰州创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等新式企业,该书主要研究了左宗棠在1869~1880年期间甘肃的经济政策、文化建设、社会措施、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甘肃的社会历史状况。
  • 摸金秘记

    摸金秘记

    一具极美女尸的出现,打破了我原本的平凡生活,身怀家传的盗墓秘诀,打开封藏千年的古墓皇陵,寻觅埋葬于地下的珍奇异宝,解开无法触及的谜底。
  • 汉宫浮沉:王娡传

    汉宫浮沉:王娡传

    她,因一句预言,抛夫弃女,入侍东宫;她,承生母之志,扶持兄长,重振母族;她这一生,机关算尽、步步心机、终登后位;她这一生,爱人防她、儿女恨她,死生孤独;她负了爱人,她负了妹妹,负了朋友,负了自己。她是王娡,是孝景皇后,是大汉宫中最显贵的女人。
  • 英雄联盟之有情剑

    英雄联盟之有情剑

    青春是一段让人微笑着潸然泪下的回忆。含笑的带泪的不悔的眼,诉说着那些激情洋溢的故事。我们的回忆不仅仅是游戏。让我们一起穿越去瓦罗兰大陆做我们心中最喜欢的英雄。
  • 重生之血路

    重生之血路

    他本是至高无上亲王之子,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失去一切。从此背井离乡,流落街头。天赋异禀的他被人设计,无法再修行武技,但命运之神在冥冥之中指引着他,一条全新的道路为他打开,一场颠覆大陆武者的风暴也将在他手中汇聚!不练斗气,不修魔法!我从鲜血中寻找力量的真谛,任你圣阶斗士,大魔导师,都无法抵挡我的血路!再临帝都之时,放眼天下何人可以挡我?一切另外创世中文网,玄幻频道,热血上演中……
  • 混沌神石:五色光华

    混沌神石:五色光华

    梦又揭开了那幅星辰变幻的古卷,再次让那个孤独的人留念这尘世的一草一木,他的生死却不由我,而是他们……看看我的前世,造了什么孽……
  • 君临皇马

    君临皇马

    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一次机缘巧遇,拥有了超强的身体和意识,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终于成为了空前绝后的真“球王”屹立于足坛之巅,在梦想中的伯纳乌留下了又一段传奇。《君临皇马》的
  • 恶魔校草or霸道校花

    恶魔校草or霸道校花

    “我来找一个人,我想你知道她是谁。“宫昊说完转身吻住了她。一伊使劲的挣扎,可还是没离开他的嘴唇,他们持续了很久,终于,宫昊撒开了手。”你....你流氓宫昊。“”对不起嘛,我只是一时没忍住。“那是我的初吻,一伊忍着气说道。“我也是初吻,你不要在意了,宫昊冷冷的说道,他也有一点生气了。”一伊一句话没说转身就走了。这个死丫头我吻她她还生气不应该是高兴吗?一点也不识好歹。看我不想办法制制你。宫昊冷冷的说道。
  • 此世界非世界

    此世界非世界

    schooldays同人,桂言叶和西原寺帮人间不得不说的故事。对于看了书名的各位世界党,不好意思,你们被坑了,另外致谢原作苍蓝色的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