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27200000023

第23章 伶人篇(2)

也许,这就是中国女性传统的性格,在20世纪80年代打开国门的时候,无论邓丽君还是席慕容,都曾让我们这些故宫角楼下长大的中国人,产生极大的惊讶。

清纯温柔的邓丽君幸福吗?

邓丽君在1995年5月8日,于旅行中因支气管哮喘病突然发作,又没有携带常用的药物,未及送院即香消玉殒,逝于泰国清迈,时年四十二岁。

次日,日本著名作曲家三木塔卡西正在推敲写给她的新歌《勿忘》,忽闻噩耗。“这支歌本来约好由她来日本演唱的,假如在医疗设备先进的日本,也许就不会死吧。我写这支曲子拖了半年,如果能够按期完成的话……那些天,我每晚酩酊,无法排遣对她的负疚。”

没有人怀疑三木和知道这消息后沉浸在悲痛中的歌迷们的深情,也有人探询——邓丽君死前,最后唱的是哪一首歌?

邓丽君的最后时刻与歌无关,已经艰于呼吸的邓丽君,在最后的时候,始终在艰难而痛切地呼喊的是——“妈妈”。

邓丽君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最后的依恋,只有妈妈。

邓丽君所要的,不是朋友们可以给她的。

熟悉邓丽君的朋友这样评价她——邓丽君的一生,单纯而平凡。一如邓丽君自己曾对好友林青霞说过:“我的出身很贫穷,可是我从来不羡慕豪门人家。”“我刚刚出道的时候老是盼着出名,那时因为家里的生活艰难,只希望多赚些钱来补贴家用。”单纯的邓丽君,容易快乐,也容易满足,然而,她的一生都在寻找着一样东西,却始终不可得。

那就是一片属于邓丽君自己的归宿。

邓丽君一生,唱得最多的就是情歌,但是她没有结过婚。死于清迈时,身边的男友将她送上救护车,自己竟去回房安睡。邓丽君的一生,有据可查的恋爱有六次,每次都真情付出,却红颜薄命,每次都以伤心结束。屡次受伤的邓丽君,却一一原谅负心的男友,连她的好友都看不下去。

也许,只是为了曾经有过的那份温暖。

只有当我们深入她的世界才会发现,舞台上光芒四射的亚洲公主,长着清秀娃娃脸,宛如邻家女孩儿的邓丽君,一生都在流浪中度过。荒木丰久这样评价她:“作为人,作为一个女子的邓丽君,其实人生很是坎坷。她的歌,或许也是对她自身哀伤的抚慰。”

繁华之后,是一个漂萍一般的邓丽君,她对家的那份深情渴望,无论歌迷们怎样爱她,都没有办法满足的。

而邓丽君对家的渴望和失落,还有一层更加深刻的东西在里面。

“亲爱的大陆同胞们,你们好,我是邓丽君,我现在来到金门广播站向大陆沿海的同胞广播……”

这是邓丽君在台湾国民党军马山广播站向大陆广播时固定的开始语。这也是大陆开放初期对邓丽君的歌曲封杀的真正原因。至于所谓邓丽君是国民党间谍的说法,则不值一哂,在出境的时候签那样的字,不过是两岸都在政治挂帅时代,任何一个普通中国人都可能遇到的遭遇而已。

看到这里,或许有些朋友会感到黯然,对于歌手的邓丽君来说,政治似乎不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其实,谈邓丽君,是无法避开政治的,邓丽君在政治上的所为,正是她与大多数艺人不同的一个方面。

“籍贯河北省大名市,出生于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

邓丽君这样的身世决定了她同时深受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喜爱,却又深陷两岸分裂的政治漩涡不能自拔的命运。邓丽君的父亲抗战中从军报国,是黄埔军校十四期毕业生,在国民党军中担任下级军官,1949年从营口随军撤退台湾。她从小生活的环境中,出入皆是从大陆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官兵,不免让对祖国的思念与爱恋深植于幼年邓丽君的心中,并伴随了她的一生。然而,这种背景也同样注定了邓丽君的政治立场。毫不奇怪——她本来就是一个国民党军人的后代——不过,是一个中国国民党军人的后代。她从小所知道的“中国”,就是那面青天白日旗下的中国,如果说有些艺术界人士是无意间卷入政治漩涡,那么邓丽君则是有自己的政治立场的。邓丽君在台湾期间,热心于为国民党军作劳军演出和军中广播,甚至她去世后国民党方面也曾专门派,当时任总统府秘书长的吴伯雄为她的棺椁覆盖了青天白日旗。

邓丽君自己承认,她的心底,深受“眷村”文化的影响。所谓眷村,是一个奇特的群体,这里的居民,多是从大陆撤退到台湾的军人家庭。而国民党军的军人,今天我们也能够了解他们并不是脸谱化的恶人,他们一样有自己的亲人,一样有好人和坏人,说到底,不过是另一群信仰不同的中国人罢了。而他们的军人身份,出入于生死之间,又使眷村的相当多事情,同样能够让大海这一边的人为之感动。

比如,有个长在眷村,和邓丽君背景相似的台湾空军子弟曾经这样记述小时候的事情——那时,每天眷村的小孩儿都到村口去等大人下班回来,他们的爸爸多是台湾空军的飞行员。其中,关艾丽(飞行员关永华的女儿,关永华在1956年失事身亡)也和他们一起去。孩子们就笑她,说你又没有爸爸要等,来干什么呢?这时,交通车上下来的飞行员蔡冠伦听到了,马上走过来,一把抱起关艾丽,说:“以后你每天来接叔叔好不好?”

虽然蔡冠伦后来进入了黑社会,成为台湾四海帮的老大,是正人君子心目中的所谓社会渣滓,而这一瞬间的蔡冠伦,赢得了我这个局外人永恒的尊敬。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邓丽君,对于这些阿兵哥,和他们忠于的那面旗帜,是怎样的心态,当可以想象,也可以想象如果看惯了戎马父辈的邓丽君,看到今天的台湾的兵们对阿扁“你是我的巧克力”的谄媚,又是怎样的心情。

如果邓丽君活到今天,她会是怎样的呢?她的闺中密友林青霞怎样做的,已经让我们略可想象了。

其实,写邓丽君和政治的关系时,依然给人一种心中澄净的感觉。因为,和大多数涉及政治的人不同,邓丽君从未利用她的政治活动从中捞得什么好处,只是一次一次尽着她从心底认为“爱国”所应当尽的义务。邓丽君之于政治,一如她的歌声一样单纯。只是,歌声可以随心而转,而政治,对于单纯的邓丽君来说,带来的只有一次一次的伤害。

讲政治对邓丽君的伤害,并不是泛泛而谈。而伤害她的不仅仅是政治。

发生在1979年的护照案对邓丽君影响很大。当时,很多台湾艺人为了出入境方便都购买一本外国护照,邓丽君也拥有一本印尼护照,本来这已经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却突遭日本出入境管理局驱逐,是一次让她很伤心的经历。此事背景复杂,和邓丽君作为一个外国人在日本过于走红有极大的关系。这时,日本拒绝她入境,台湾又借口她逾期不归拒绝她回来(也可反证邓丽君“特务”身份的有名无实),大陆以当时的环境又不能去,邓丽君四顾茫然,几乎无家可归。她只好在香港安顿下来,努力发展——而邓丽君当时不懂粤语,其中艰辛可想而知。好在她性格坚韧,终于克服困苦重新走上成功之路——这时,台湾方面看重邓丽君的影响,大开绿灯劝她回台,把她当做一张政治牌来打;而日本,又因歌迷的压力而一反初衷,请邓丽君回日本发展。

人情冷暖,大概这数年间邓丽君已经体尝遍。此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最终失去了回归大陆故乡的希望,使邓丽君颇受打击,她的身体日益衰弱,而旅居在外的生活,只能让这种衰弱愈发严重。

也许,这就叫做魂魄无家。

对最后十年的邓丽君来说,家在哪里,实在是很难清楚表达的事情。

大陆。邓丽君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北京召开一次演唱会——“在露天,买不到票的观众也可以听到”。但是,这个愿望由于政治原因终于未能实现——而这个政治原因,很大程度上应该归结于邓丽君自己的政治立场。从1985年,《中国青年报》上就登出了邓丽君的照片和介绍,邓丽君的粉丝,更是遍布大街小巷,大陆的人们,是很遗憾她没能过来的。

大陆从未谋面的故乡,邓丽君是因为政治原因自己望而却步了。

台湾。生在台湾,但在生命最后几年中,邓丽君似乎并不太愿意回台湾而宁可在中国香港、法国等地辗转。有人说这与1979年邓丽君因“护照案”返回台湾时,被台湾当局以“逾期不归”为名拒绝入境有关。而我的看法,台湾政治环境的变化,作为“外省人”的邓丽君不可能没有觉察。邓丽君最后一次回到台湾,是在1994年,参加《永远的黄埔》晚会。今天的“中华民国”,只怕早已不再是邓丽君幼年时热爱的那个中华民国了吧。

中国女儿邓丽君故园,或已不是当年的故园。

日本呢?那里有无数邓丽君的歌迷,也是她演艺生活最集中的地方。1979年,因为“护照案”在日本深受欢迎的邓丽君被日本拒之门外,出入境管理局的驱逐,是一次让她很伤心的经历。同时,尽管歌迷们的热爱让邓丽君感动,那里终究不是自己的地方。邓丽君在日本的签名,始终不忘用中文来写,虽然,日文中没有“邓”这个字给她带来不少麻烦。

一如巴黎美国,良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

邓丽君,只有继续流浪,无论身,还是心,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邓丽君的墓地在台北金宝山。台北的天气阴天居多,但奇怪的是每到邓丽君的忌辰,往往会变成一个晴天。难道,天也怜惜这个流浪的女儿?

2007年,日本决定为邓丽君摄制纪念性的电视剧,计划于6月杀青。当我看到这部电视剧的名字时,不禁动容。

那题目是——《特蕾莎·邓——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

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一时间,竟有一种莫名的哀愁占据了我的心——邓丽君,你真的知道自己的家在山的那一边,还是在海的那一边吗?

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胡不归去?——我能归向何方?

邓丽君的歌,有些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歌中,让人感觉最痛切的,还是她那种对于归宿的渴望和无法归去的忧伤。

狭义上邓丽君热爱的,也许是那个她忠于的青天白日满地红,而广义上,她所爱的,更是这片我们共同的土地。旗帜可以变化,而这片土地万古长存。

其实,我想说的不是邓丽君的爱国,也不是邓丽君的政治立场,说这些我感到词不达意,我想说的是——

历史把国家造成了两片,海的这边一半,海的那边一半,却让一个小小的女子来承担这其中的伤痛,是邓丽君的不幸,又是何等的不公平。

这已经足够。

忘不了的何日君再来,忘不了那最后声声对妈妈的呼唤。

也许,对那份清纯温柔的追忆,对那份无助伤痛的同情,也是邓丽君逝去十四年后,依然有这样多中国人念着她的原因之一。

邓丽君,孤独的中国女儿,走好。

洪深与胡蝶

在旧电影界,有两位没人敢去惹麻烦,一个是著名演员金山,此人性格狂放,新闻辈出,然而他是黄金荣(一说杜月笙)的关门大弟子,清帮里不大不小有他一号,他不招惹人家已经要亏得金山品德高尚了;另一个就是洪深。洪是编剧导演一肩挑的奇才,为人疾恶如仇,思想进步,但他是国民党第三厅的上校科长,有军装穿的,秀才碰上兵,有理讲不清,文化圈里,谁没事撑的去找这个“丘八”的麻烦?

其实洪深当兵纯属挂名,他是在美国学习电影归国的洋学生,并非兵痞,他才华横溢,在电影界很有名望。后来的洪深,成为进步艺术家的代表,不过早期的洪深,也是以写《少奶奶的扇子》这类鸳鸯蝴蝶的剧本起家的,未能免俗。这不怪他,因为当时的电影,大多是这类情天恨海的题材,不写这个没人拍啊。

说到情天恨海,郎才女貌这类电影,当时的中国电影界,没有一个影星能比得过“电影皇后”胡蝶。尽管在演技上胡蝶并非最佳,但她的美貌和多情气质,却让她作为偶像派第一明星的地位无法撼动。

胡蝶,台上是美人,台下也是美人,而且为人聪明伶俐,张恨水评价道“胡蝶……十之五六若宝钗,十之二三若袭人,十之一二若晴雯”。胡蝶出身天一公司,后被明星公司“拦路打劫”拉来入伙,从此《白蛇传》《啼笑姻缘》《火烧红莲寺》等一发不可收,深受好评。《姊妹花》一片的赢利,就平了当时明星公司的全部公开股份。她多次被当时上海滩的舆论界评为“电影皇后”,还曾经前往出席电影节,成为中国女演员中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说到出身,有趣的是周璇也是出身天一公司,后来被明星公司拉走,天一比明星家底雄厚得多,明星要拉其他五家公司组建“六合”集团才能和它抗衡,却被明星屡屡拉走后来的巨星,也是有点儿邪门的事。

黄金时代的胡蝶,绝大部分时光是在明星公司度过,这和其他演员反复的跳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究其内幕,明星公司也确实下了血本,给胡蝶配了专用汽车,月薪两千大洋——当时一户殷实人家的全部家产也不及一千大洋,可见其酬劳之高。而且无论送礼还是馈赠,胡小姐都是头一份。为了维持公司运转,明星公司几位老板娘的首饰皮货经常要出入当铺,但胡蝶的一切待遇却从不会拖欠。因为这个原因,无论其他公司怎样下手,胡蝶也一直扎根明星。

同类推荐
  • 浮生诗草

    浮生诗草

    竹三的诗,写得很有特色,不仅风格清朗明畅,遣句行云流水,更重要的是,这些诗,是诗人半世生涯的写照。一方面,它概括抒写了我们这一辈人的共同心路;一方面,又写出了他自己独特的经历。在这个点上说,《浮生诗草》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性意义。
  • 失学之谜

    失学之谜

    本书精选了作者有关青少年生活或励志方面的67篇精彩小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既有童年生活的乐趣,少年读书的努力,青年职场的展示,又有友情、爱恋的描绘,父母对儿女无私的付出,更有同学、朋友、老师在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翻开此书,人生之旅尽收眼底;品读此书,生命养料尽情汲取。相信在与书中人物生命的对话中、启迪下,一定会为你的人生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 庐隐精品选

    庐隐精品选

    庐隐是我国“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与著名作家冰心、林徽因齐名,誉为“福州三大才女”。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自传性质、情感宣泄色彩和艺术感染力。她借助日记、书信等形式,直接宣示自己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思索,传达自己在心理苦闷中的彷徨与叹息,具有一种沉郁、阴柔之美。《庐隐精品选》是其散文、小说、书信的作品精选集。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随笔是散文中的一种,又称小品文,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如果从始祖培根算起,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随笔一度雄霸英国散文的主导地位,五四之后开始传人中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朱自清,就是随笔写作的大师。随笔由于是随意而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以它的题材比一般散文更加广泛。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思所想,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掌故轶闻,笑、憎、苦、恨,千秋刹那等,无不可作为随笔的材料。朱自清的随笔题材就是丰富多样。他的笔端既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扬州的夏日、北京的潭柘寺和戒坛寺,又有欧洲的罗马、柏林、伦敦、巴黎等城市。
  • 东明札记

    东明札记

    东明有山,古道宁杭,古木参天,郁郁苍苍。朝登金山顶,遥对钱塘江;夜宿东明寺,梵响透清霜――当生活节奏加快到仿佛没有了生活,当争分夺秒到似乎虚度了岁月,不妨放下身段,只带上一颗亲近山林尚友古人的心,沿着寂寞的宁杭古道追寻一段悠悠往昔岁月。
热门推荐
  • 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拓荒者:侯德榜的故事

    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拓荒者:侯德榜的故事

    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 龙凤传之炎焰火凤

    龙凤传之炎焰火凤

    火凤,远古上仙一族,玉皇大帝见了都要顶礼膜拜,是天宫吉祥的象征,火凤的凤元皇女在成年之后继承古老一族的皇位后要与同样是远古族群的青鸾帝配成夫妻,才能化解上天百万年一次的劫数,他们夫妻一起化为青鸾火凤阻挡洪荒真火—炎焰的侵袭,焚烧九九八十一天将一身皮毛化去,褪去青红羽毛,九转成神,如果夫妻不和或者一方退缩,真火会将他们瞬间焚烧并波及整个天宫,天宫将毁于一旦,覆巢之下人间也将不复存在。青鸾火凤一族从亿万年前就遵循着这个亘古不变的使命一直维持到今天。
  • 原来我很爱你

    原来我很爱你

    一个俊美绝伦的瞎子,一个著名填词人瞎子,一个出身豪富的瞎子。倘若说这是同一个人,会不会让人好奇呢?桑无焉就对他意兴盎然。从一步步知晓他身份后的惊讶,到死乞白赖地跟着他,爱上他,偷吻他,她一边骂着他冷漠、自私、脾气坏,一边任自己沉沦于他给予的盛大如花的爱情。跋涉三年的逝水年华,他始终默默地在原地等她回来,他说,在哪儿走失的,我一定会在哪儿一直等到你回来。那一刻她才知道,也许,正是为着他的不完美,她才更爱他。
  • 妖孽传奇:王爷活见了鬼

    妖孽传奇:王爷活见了鬼

    初次见面,她只是一个行走江湖、坑蒙拐骗的女道士。她的惊天身世,他能一眼看穿;他的过去未来,她有灵犀预感。一个极阴,一个极阳,本是天生绝配。奈何,历经磨难,繁华谢幕,转眼一切终成空。当他把刀子刺入她心脏的那一刻,她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只是一场戏,只有她一个人当真了而已。
  • 神剑之光

    神剑之光

    叶凡,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带来一段剑玄大陆的奋斗沥血传奇。华丽的剑技,纷呈的战场,呕心的暗斗,神秘的背景,崎岖的历程在这里展开!
  • 爱情特攻:回首恨别离

    爱情特攻:回首恨别离

    时间深处,我们的爱,未曾泛黄,亦然夺目!一泛黄照片缠着我的青葱岁月,这一天,早上,阳光放肆着闪烁——...
  • 强国

    强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铁血修仙令

    铁血修仙令

    春秋乱战,各大修仙门派直掌七国,以修仙势力逐鹿天下,烽烟四起...终楚国鼎定中原,灭吴越于南疆,逐燕、赵、魏、秦四国于北地为屏障,以抗北莽王朝。而当此时,北莽欲南下而牧马,燕、赵、魏、秦四国亦蠢蠢欲动以图东山再起,地处天下中枢之大楚皇朝更将休养生息而北望,外加环伺诸国之兽界百族,天下乱势一触即发...
  • 虫痕

    虫痕

    当空间之门被研发,连通到了虫星,人类就走上了毁灭的道路,世界变得灰暗。他重生于这样的世界,迷茫,但又执着于内心一直坚持的道德观,不肯抛弃,也就成为牢笼里生存的异类。他的名字叫崇升,他的师父救出他时给他取的名,重生未世,所以叫崇升,但对他而言,又何尝不是两个世界之间的重生?而当他成功打开基因桥,才知道新生的肉体里有着与众不同的基因,某种生物留下的痕迹……也许他该叫虫生。或者……这本就是正常的……从远古开始,从人类的诞生,这就是人类原有的一部分。
  • 犯神的少女

    犯神的少女

    夏小尔骑在圣保罗堂的墙头上,第一百五十六次诅咒好友林涵。自己真是脑子进水,才会和她打这个赌。你说,半夜里跑来圣保罗堂,在耶苏的头上贴纸条,不是脑子进水是什么?更不要说,这纸条上写的几个大字:“我是王八蛋。”倘若被教堂里的神父修女们抓到,自己就是长了八条腿,恐怕也跑不掉……她大好的青春年华,难道就要牺牲在这黑黑沉沉的教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