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32400000017

第17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史称刘邦好酒及色,实际上刘邦的爱好非常广泛,除了美酒及天下绝色,刘邦还喜欢收集人才,甚至是天才。项羽同样好酒及色,更喜杀人,但项羽却不懂得尊重贤士,经常替刘邦挖自己的墙脚,最终楚霸王的不世基业,毁于一旦。

刘邦麾下,人才济济,文有萧曹,武有樊郦,但他所得到的天才只有两个,一个是张良,一个就是韩信。而此时张良并不在刘邦身边,而且张良也不以军事见长,刘邦杀出汉中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韩信身上。

君臣问对已经结束了,刘邦还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苍天造物,鬼斧神工,像韩信这样百年一遇的天才,被刘邦收拢于袖中,天下可定矣!

在韩信之前的英雄时代里,能当得起百年一遇军事家的,是另一位人生轨迹和韩信非常相近的战神——吴起。吴起何人?天纵伟才,略不世出,刘邦生不逢吴子,常引为恨事。

好在上天厚待沛公,吴起已成传说,却把同样略不世出的韩信送到了刘邦面前。虽然后有刘备三请诸葛亮,前有刘邦三拒韩信,但不论怎么说,韩信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刘邦得到了他同样想得到的承诺。

只是刘邦一直有一个问题萦绕心间,却还没有来得及咨问大将军。韩信雄辩滔滔,如风起大河,卷浪成海,指画天下,令人心折。刘邦也相信,如果在中原和项羽狭路相逢,让韩信和项羽斗智,项羽岂有不败之理?即使加上范增老朽又如何?但让刘邦纠结的不是日后和项羽的大战,而是眼前的难题——如何杀回三秦?

如果从关中至汉中的栈道没有被烧掉的话,汉军可以很轻松地按原路北上,怎么来就怎么回去。可当初为了打消项羽对自己的疑虑,并防备章邯三王偷袭汉中,被迫烧掉了栈道。山高岭峻,悬崖万丈,让几万人马如何北上?不知道韩信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为此,刘邦特意在宫里举行了汉国最高军事会议,与会的有大将军韩信、太仆夏侯婴,席左;丞相萧何,将军曹参,席右;汉王席前。

简单的寒暄过后,开始进入正题。

刘邦问韩信:“寡人不欲久居此,必欲还东;欲得天下,必先克定关中。只是栈道已焚,关中汉中,隔绝两途,若非鹏生双翼,轻易难过。寡人现在不思项羽,不思章邯,只思如何过此天堑。将军有何计策以教寡人?”

韩信并没有立刻回答刘邦提出的问题,而是在保持沉默。韩信双手垂直放在膝前,头略有上昂,仿佛他身处在空旷郊野,唯有流水轻淌,四周空无一人,他在想什么?

空气突然凝固,除了韩信,另外四双眼睛互相对视着,却无一人言语,气氛略显尴尬。

“汉王。”过了好一会,韩信终于开口说话了。

刘邦激动地差点没跳起来,忙接住话茬:“大将军一语可惊天,请告寡人知。”

“诚如王所言,项羽离汉尚远,章邯与我为近,思项不如思章。臣有一策,可使章邯三王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立定三秦。”韩信脸上写满了自信。

“请言其详。”刘邦果然大喜,趋身问韩信。

这次韩信没有再犹豫,立刻回答了刘邦,只看到从韩信嘴里语速很慢地迸出了三个字:“修栈道。”

刘邦听到这三个字,顿时泄了气,差点没骂出声来。“修栈道?”要是能修好栈道,何必找你来做大将军,樊哙就可以做到。不能怪刘邦泄气,一般人都可以想到这个办法,栈道烧了,修好就是了。

可问题是,栈道是古秦人用了几百年的时间,不知付出多少汗水,牺牲多少人命,才在崇山峻岭打凿出来的一条生命通道,岂是说修好就能修好的?即使可以沿用旧栈道的凿洞,直接铺上支架和木板,这需要多少木材铁器?需要耗费多少时间?这些困难韩信都没有考虑过吗?刘邦年过五旬,人生半百,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修这样的栈道,没有三五年是别想完工的,难道让刘邦再等三五年?现在的汉王连三天都等不及了。

看到刘邦又在抓耳挠腮,韩信没有笑,一是不敬,二是他非常理解刘邦的心情。杀回老家去,刘邦想,韩信又何尝不想?刘邦急切地想通过打败项羽来证明自己的伟大,韩信除了想打败项羽之外,还想站在两个人的面前,就是曾经拒他蹭食的亭长夫人,还有那个已经牢牢定格在韩信脑海中的恶少。

这三个人,从来没有承认过韩信存在的价值,甚至都不把韩信当成一个人来看,这是韩信无法容忍的。在耻辱中生存的滋味,是没有经历过这类苦难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这种刻骨铭心的仇恨,时刻在韩信胸中燃烧,从来没有熄灭过。

韩信知道汉王着急了,再绕弯子就没什么必要了,弄不好还会降低自己在刘邦心中的好感。韩信的思维非常缜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他甚至可以把自己心中激荡澎湃的热血瞬间冷却到冰点。这一点,甚至刘邦都很难做到。

“臣的计划是,大王可派出一支军队,从栈道南端的起点往北修起,而且一定要大张旗鼓地修,最好让关中的章邯他们知道我们在修栈道。如此,则臣计可成。”韩信非常自信的看着汉王。

“哦?”刘邦没明白韩信到底想要说什么,但他听出来了韩信话中有话,韩信在主张修栈道的背后,肯定还有其他的想法,听听他怎么说吧。

韩信为汉王解疑释惑:“汉王南下时,烧绝栈道,以示章邯无东还之心,章邯心中已无汉王矣。三秦军散居关中,各地皆有重兵,如此反而于我不利。臣建议大修栈道,以示章邯我必东还,章邯惧,必然合三秦之兵力,在旧栈道北端重兵以待我。如此,则三秦腹地必无重兵矣,我可趁其腹背之虚,尽而攻之,何往不利?”

韩信越说越激动,猛地站起身来,把自己面前案上子上的樽盘箸端了起来,小心翼翼地走了两步,放在刘邦面前的空地上。因为筷子不够用,韩信就给坐在身侧的夏侯婴深施一礼,把夏侯婴案上的筷子拿了过来。

韩信要做什么?刘邦非常好奇,伸着脖子看着韩信。

“大王坐在上面,难以看得真切,臣请大王屈尊来前,看臣以箸为势,指画进退。丞相、太仆、将军亦请来前。”韩信朝坐上几位拱了拱手,请他们离开坐席下来。

现在的刘邦把人生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韩信身上,他现在就像一只听话的猴子,只要主人发号施令,这只猴子就会乖乖地摆出各种有趣的动作。刘邦起身下席,和萧何他们一起围在韩信身边,半蹲在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韩信手上的那些樽箸。

韩信的天才表演时刻到了,他按照关中和汉中的地理方向,粗略地将手中的杯筷放在特定的位置。一樽在北,比作关中;一盘在南,比作汉中;同时把三根筷子呈南北方向略有倾斜地放在了北樽南盘的中间。

刘邦和萧何似乎有些看出门道了,但没有插话,看韩信“排兵布阵”。

韩信也是半蹲着,用手在北樽南盘之间比画了一下,然后指着东边的一根筷子说道:“汉王请看,此即我们从关中南下必经的蚀中道,臣请大王修栈道,也是这里。”刘邦得知这根筷子代表着蚀中后,眼睛很快就盯住了旁边的另外两根筷子,看了一眼韩信,意思是你快点说另外两根筷子代表着哪里。

韩信知道刘邦的意思,这也是他向汉王陈势的重点部分。韩信把手指向了中间那根筷子,说:“此褒斜道也,北起于郿(今陕西郿县),南止于褒,绵延五百里。昔司马错劝秦惠王取蜀,即走褒斜道。今褒斜谷中,秦旧栈道尚存……”

韩信话没说完,反应很快的刘邦突然插了句:“寡人明白将军的意思了,我军可出褒斜道入秦!”刘邦仔细想想,这个计划确实非常美妙,先造成修栈道走蚀中的假象,吸引三秦军的注意力,然后兵出褒斜道,出章邯之不意,可一战定三秦。

看到刘邦抢话,韩信笑了笑,轻轻摇摇头,说道:“自古由秦入蜀,莫不走蚀中与褒斜,褒斜道南口通沔水,北口通渭水,我军大可以将辎重等物以舟载之,行为谷下,更为方便。今我明修蚀中道于南,章邯固然愚钝,入我彀中,为我所欺,引兵据守蚀中北端,以阻我入秦。但褒斜亦是秦川名道,秦人多知之,何况章邯所在的废丘距离郿县不过百里,章邯岂有不知之理?如果我们走褒斜,倘若有智士提醒章邯,重兵守于郿,则我进退失据,大事去矣。褒斜道不足以成为我们迷惑章邯注意力的手段,章邯生长于秦,未必不识褒斜。既然我军要出章邯之不意,便不能走褒斜道,这实在太过冒险。走褒斜道与走蚀中道何异?此道不可取。”

听完韩信如此说,刘邦觉得很有道理,楚人都知道褒斜道,那些土生土长的秦人又怎么会不知道褒斜道?偷袭战讲究的是意出敌人防御思维之外,料敌所不能料,如果敌人猜对了我们攻击的方向,还偷什么袭,那是送死!这时刘邦盯住了地上最左边的那根筷子,或许答案就在这根筷子上。

果然,韩信把手指向了这根筷子,告诉刘邦:“我军若出章邯不意,可走此道。”

“此道为何?”刘邦发问。

韩信朗声答道:“此陈仓道也!”

陈仓道?刘邦从来没有听说过。请将军言其细。

“臣已探知,此道北起陈仓,南止留凤关(今陕西凤县西南),因中经故道县,又名故道。陈仓道名为道,却无木栈可通行,只有山间小路可过。若图方便行军,褒斜道最佳,然故道偏远,虽秦人亦不多知之。臣请以二道地理言之,由褒斜入秦,有栈道,路且不迂远。陈仓道艰险难行不说,且跑多迂远,较之褒斜道,我军从此北上,要多走四百里的路程。不过孙武兵法云:‘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故道虽远,必无秦军驻守,我军走此道,可不忧秦人之狙。俟过陈仓,平原千里,再无险谷,三秦之军所恃之地理优势便已无存。以战论之,大王何惧章邯之辈!况章邯三人甘为项羽奴仆,忍见二十万秦子弟之被坑,秦人莫有附之。王师一出陈仓,秦父老孰不来迎之?如此,三秦次第可定。”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刘邦仔细咀嚼着韩信这个不可思议的突袭计划,突然双掌错合,仰天大笑。

萧何果然没有看错韩信,谋略如此过人,心思如此缜密。如果换了别人为将,如果不走假设中修复的蚀中道,必然会走现成的褒斜道,但却可能忽略秦人必知褒斜道这一因素,一旦秦军在褒斜道中设伏,后果不堪设想。韩信不但在战略上殊绝于人,在战术上更加细微周到,许多军事上的事情根本不用刘邦操闲心,坐收红利就行。

天助汉也,得此韩信!

同类推荐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是种种变革的最早提倡者,自1850年来,这些变革已经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鸿章无疑是19世纪的一个缔造者。但是,正如赫伯特·斯宾塞在其《伟人史观》的评析中所述,我们必须记住“伟人必须与那个诞生了他的社会的所有现象归为一类,伟人是这个社会所有过往的产物。他是整代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与同时代的人都是长久以来各种巨大力量所形成的产物。”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乘农民起义之机起兵,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他们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重新统一中国。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唐朝在经济上逐步得到了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唐朝和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征收繁苛,迫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破产。874年王仙芝在河南发动起义,同年七月黄巢在山东起义响应。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在公元880年底打进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农民军在唐军与沙陀军队的联合进攻之下,退出长安。黄巢战败自杀,而唐朝的统治也因之而瓦解。
  • 奥巴马:光荣与梦想

    奥巴马:光荣与梦想

    巴拉克·奥巴马,美国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出生于夏威夷,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91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1996年当选为美国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2004年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在2008年的大选中当选为美国总统。已出版的作品包括《无畏的希望》、《我父亲的梦想》等。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上)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那历史巅峰发出的宏音,应该让他们永垂青史,英名长存,永远记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作为我们的楷模,以使我们未来的时代拥有更多的出类拔萃者。
  • 与郑和相遇海上

    与郑和相遇海上

    绕过好望角世界第一人,揭开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开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破解郑和船队之谜。人类“大航海”先驱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1405-2005)!“既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语言精美的文学读物,更是一部弘扬我国古代文明的极好教材!”
热门推荐
  • 第一义女:妖孽夫君傻王妃

    第一义女:妖孽夫君傻王妃

    她是大郢王朝凤丞相之义女,一场赐婚,遭人暗害中魂归九天。凤落,二十一世纪的极品特工。一朝穿越,当她成了她。凤凰涅槃,凤落回归。且看被天下耻笑的无能蠢女人是如何惊艳重生?
  • 倾尽一世芳华

    倾尽一世芳华

    如果没有遇见你就不会千方百计的让你爱上我,如果你没有爱上我,也许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像如今这般......
  • 傲绝苍然

    傲绝苍然

    当人类将自然法则打破,新的物种开始替代,更强大,更理性。当然,人类的劣性根永不会变,他们普遍贪婪,无情,只有改变,才能求存。这是一场自然的净化,也是一次人类的进化……
  • 观物篇

    观物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莘莘逆袭战

    莘莘逆袭战

    从来不相信我的世界可以有多完美……不允许他人随意进入我的零度空间……
  • 一梦白首

    一梦白首

    两个世界同时重生,何为梦境?何为现实?自己是“0”,“0”又是什么?
  • 白色梧桐雨

    白色梧桐雨

    初中,懵懂伊始,他在她身后,她不曾发觉。白色的梧桐雨,逝去的伤痛。沉默的高中,樱花落后的六月天,她独自一人迈向了未知的南城。他对她一见钟情。火车上是谁护着谁?她到底是喜欢樱花树下的身影还是法国梧桐的温暖湿意?
  • 超品黑兵

    超品黑兵

    极品校花,清纯可爱。风骚老师,无限诱惑。贴身女医,香艳可人。神女魔女,尽在其中,御姐萝莉,一个不少。没有被雷劈过的少年,不足以谈人生。这是一段段柔情蜜意的爱情,一场场血与火的较量。
  • TFboys之邂逅三公主

    TFboys之邂逅三公主

    你,注定是我今生倾心驻足的风景,一世不舍的眷恋。为了你,我愿划破手指,滴血成圈,圈住你的款款深情,纵然玫瑰零落成泥碾作尘,我也甘愿守候着这一世的心疼。
  • 妖尾之叫我女王大人

    妖尾之叫我女王大人

    屠龙,看似困难,只要有伙伴,我无所不能。我是站在剑士顶端的存在,亦是最强大的换装魔导士。——献给我们爱过的女鬼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