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41000000074

第74章 中期复古诗歌

明中期,因英宗正统年间的宦官王振与武宗时的刘瑾先后专权,明王朝由天子独裁转向宦官专政的时代。这期间,北方有俺答之患,海上有倭寇之祸,内忧外患,财政空前困难,朝政腐败,人心涣散。这种情形反映在思想信仰方面,便出现了“异端”。弘治、成化年间,陈献章突破程朱理学而宣讲“心学”。诗文领域也随之发生了新变,经历了一场复古思潮。以李梦阳、王世贞等人为代表的前后七子,在复古的旗帜下,针对明初以来受理学风气和台阁体创作影响的萎靡不振局面,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口号,以期重新构筑文学的主情理论,注意文学艺术体制的建设。由于他们过分注重法度格调等创作规则,陷入了拟古的窠臼而难以自拔,也造成创作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的弊病。这股复古思潮尽管存在种种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但在客观上有利于加强文学自身的探讨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显出了文学走出单一、僵化格局而谋求新路的动态,也体现了明中期社会文化思潮活跃的一个侧面。

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复古

明中期的文学复古思潮发轫于前七子的文学活动。前七子主要活动于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年间,他们以李梦阳为核心,包括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王廷相等人,先后中进士,在京不时聚会,诗酒酬唱,倡导复古,意气风发。

李梦阳(1472-1529)字献吉,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举陕西乡试第一,弘治七年(1494)中进士,授户部侍郎。为人刚毅,不畏权势,因鞭寿宁侯张鹤龄,谋去刘瑾,笞淮王府检校尉等五次下狱,为人称道。有《空同集》。李梦阳“卓然以复古自命”,据于模拟而无法自拔,人讽以模拟剽窃为能事,造了一大批假古董,自认为“出之情寡而工之词者多也”。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河南信阳人。弘治十五年进士。尚节义而鄙荣利,反对宦官,刘瑾当权,上疏言:“义子不当畜,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与李梦阳齐名,“天下称诗文,必并称何李”。他曾就模拟一事与李梦阳激烈争论,认为应在模拟中有所变化,被李大肆攻击。由于英年早逝,未能引导复古运动的正确发展,是明代文坛之大不幸。有《大复集》。

弘治、正德期间,诗文领域未完全摆脱台阁习气,加之理学风气流行,盛行高谈性理的性气诗,使“尚理而不尚辞,入宋人窠臼”的文学理学化现象日益显著,严重阻碍诗歌的正常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李梦阳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也是七子诗文理论的纲领性口号。他们认为明人诗文受宋儒理学风气的影响,用同一道德模式创作,导致古文精神的丧失,从而断定“秦汉以后无文,盛唐以后无诗”。因此在文学创作观上唯古是尚,向前人的标准、范本模拟、学习。李梦阳称之为“模临古帖”,模拟得愈象,愈可得古人神髓,自成名家,模拟成为他们唯一的创作手段。在贬斥文学“主理”现象的同时。李梦阳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他将民间创作与文人学子作品对比,以为“真诗乃在民间”,所谓“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文人学子之作“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诗集自序》)。所谓“真诗在民间”说,也反映了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文学观念由雅向俗转变的一种特征,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

前七子的主张透露出对文学现状的不满与对文学本质新的理解,其复古主张是为矫正“台阁体”之弊端,“使天下复知有故书”,故风靡一时。但他们以复古入手来改变文学现状的方法也存在着弊端,李梦阳的“文必有法式,然后中谐音度”(《答周子书》),“高古者格,宛亮者调”(《驳何氏论文书》)的观点,多少束缚了创作手脚,影响情感表达,表现出“守古而尺尺寸寸之”的毛病。明正统文学无以辉煌成就名家者,全在于错误的理论导向,以“患其太袭”、“患其鲜自得也”。至万历年间的“公安派”起而攻之,才土崩瓦解。

前七子的创作除大量拟古之作外,其时政题材的诗作值得珍视,诗人或描写生活遭遇,或直言政治弊端与民生忧苦,有较浓厚的危机感和批判意识。李梦阳的《述愤》《离愤》便以其纵论时政得失、攻讦皇后之父张鹤龄与宦官刘瑾而入狱的经历作背景。《叫天歌》《时命篇》《杂诗三十二首》《自从行》等也属感时纪事之作。如《自从行》:

自从天倾西北头。天下之水皆东流。若言世事无颠倒,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君不见,奸雄恶少椎肥牛,董生著书翻见收。鸿鹄不如黄雀啅,撼树往往遭蚍蜉,我今何言君且休!

此诗针对现实弊政有感而发,对“窃钩者诛窃国侯”这种颠倒的世情更是疑惑不平,语气慷慨激烈,不难看出内心蕴含的愤懑之情。

类似主题在何景明的作品中也有所见。他的《点兵行》犀利地揭露了征兵时“富豪输钱脱籍伍,贫者驱之充介胄”的现象,并以为“肉食者谋无远虑,杀将覆军不知数”,指责缺乏深谋远虑而致使损兵折将的当政者。《玄明宫行》斥责“中贵”的骄逸豪奢,由此激发起“天下衣冠难即振”,“国有威灵岂常恃”的政治危机感。另如王九思的《马嵬废庙行》、边贡的《运夫谣送方文玉督运》、王廷相的《赭袍将军谣》等,都是反映时政的作品。

前七子也注意将文学表现转向丰富的民间生活,这与他们重视民间文学的态度相吻合,也偶有佳作,如何景明的《津巿打鱼歌》:

大船峨峨系江岸,鲇鲂收百万。小船取速不取多,往来抛网如掷梭。野人无船住水浒,织竹为梁数如罟。夜来水长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江边酒楼燕估客,割鬐砍鲙不论百。楚姬玉手挥霜刀,雪花错落金盘高。邻家思妇清晨起,买得兰江一双鲤。簁簁红尾三尺长,操刀具案不忍伤。呼童放鲤潎波去,寄我素书向郎处。

整首诗将鱼市为生活背景,交叠着打鱼、卖鱼、买鱼的画面及估客、楚姬、思妇等人物形象,语言质朴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王世贞等后七子的文学复古

嘉靖年间,又有以李攀龙和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纶的“后七子”继起,把复古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这场运动由弘治至万历(1488-1573),持续近百年,天下无不争效其体。总体上看,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前七子的文学思想,以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具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明史·李攀龙传》)。比起前七子,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从而更加注重对古体的揣度模拟,难脱蹈袭窠臼。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人。幼年丧父,自学而成。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一生清白,身后寥落。有《沧溟集》。其诗模拟习气甚重,正史讥其《古乐府》诗“或更古数学为己作”,模字拟句登峰造极,被抨为模拟剽窃。唯近体诗模拟盛唐,尚可玩味,尤其介七言诗音节高亢,声调流转,叙事抒情比较自然。如《寄别元美》:“谁怜伏阙上书还,国士衔冤动帝颜。杀气始应高碣石,飞霜犹自满燕山。风尘双泪绨袍尽,湖海扁舟白发闲。却念十年携手地,不知春色在吴关。”全诗虽不免“务以音调胜”之嫌,终究有真情流露。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亦号翕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十九中进士,官山东副使。终南京刑部尚书。有《翕州山人四部稿》、《翕州堂别集》、《艺苑卮言》等。王世贞在李攀龙死后独柄文坛二十年,“风华意气,笼盖海内,文人学士,山人词客,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奖,声价骤起”。其学问广博,富有才情,在坚持“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之外,主张结合才思与格调,“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从才思基础肯定格调的精神实质。在模拟方面不赞同刻板模仿,认为“兼之无迹,方为得耳”,得出“优孟之为孙叔敖,不如自为优孟也”的正确见解。晚年在“阅世日深,读书渐细”后,与前期自相异趣,“随事改正,勿误后人”,病亟时仍读东坡集,终于正视宋代文学,与告诫世人“大历以后书勿读”形成鲜明对比,受到好评。

王世贞的诗有贪多爱博之病,但用古调写时事,于拟古中注入生命活力,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前后七子中颇为突出。近体诗意境深远,风神秀朗,才力雄富,颇多佳作。晚年趋平淡自然,呈现一种新的面貌。如《登太白楼》:“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此诗遥想当年李白长啸登楼的豪放之举,融会古今,感情深挚而蕴藉。

谢桢(1495-1575)在嘉靖年间,以布衣之身在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少年进士结社,后因与李、王论文特点不合,退出七子阵营。谢桢擅长五言近体,《明诗别裁》称他的五言近体“句烹字炼,气逸调高,七子中故独步”。如描写旅况的诗句,“云出三边外,风声万马间”(《榆河晓发》)及“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渡黄河》),文字简约贴切,气调苍凉高古,可见运思的苦心。

在前后七子声势显赫之际,仍有少数诗人不傍门户。杨慎(升庵),四川新都人,其诗工丽,富有才华。谪居云南永昌,万里投荒三十余年,多感愤之辞以鸣其不平。

徐渭(文长),山阳人,其诗与为人一样奇诞不拘,笔势纵横,写其“勃然不可磨灭之气,失路托足无门之悲”的满腔愤慨。“百年正气天为水,一觉忠魂梦亦甘”,沉郁苍凉,人口传诵。

以唐寅(伯虎)为代表的吴中诗人,书画皆善,诗情画意交融,颇有特点。这派作家还有祝允明、文征明等人。

同类推荐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散文中的万物生灵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散文中的万物生灵

    银杏、白杨礼赞、秃的梧桐、两株树、爱竹、梧桐树、杨柳、那树、说树、仙人掌、榕树的美髯……郭沫若、矛盾、周作人、丰子恺、汪曾祺、巴金、瓦·沙拉莫夫、约翰·缪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古今中外的众多文学大师为你呈现大千世界中的万物生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收录了萤、爱竹、天鹅、巨人树、冬之兽等精彩散文篇章。
  • 松山大战

    松山大战

    松山,是血腥和悲壮的象征。它的故事已经变得遥远而模糊,传说它下面埋藏着无数的武器和财宝……五十年前的松山大战,是武力的拼搏,更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较量。该书27万字,再现1944年夏秋时节中国远征军收复松山之役的血战历程,为段培东先生所著“抗战三部曲”的第二部。
  • 战争童谣

    战争童谣

    年轻士兵最后一眼看到的一定是那株针茅草。雪白的绒羽在阳光下闪闪烁烁,晶莹而寒冷,如同一股银色的火苗一串串升向天空。年轻士兵当时就躺在它的下面。粗糙的叶梢轻轻舔着他的脸,银火苗溅落的星星点点装满了他眼中的全部世界……
  • 赤色诗屋

    赤色诗屋

    你擦着那把老枪,就像擦着过去的岁月,你把它擦得乌黑发亮,使我们对用枪的年代充满神秘,那老枪成为你一生中,最得意的一句格言。
  • 韩愈文集4

    韩愈文集4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热门推荐
  • 泰帝斯传奇

    泰帝斯传奇

    斩妖台神石炸裂,化为四块。神石含有强大的神力,惊动三界。三界紧盯神石不放,地界妖魔为谋求更大的力量,四处寻找四块神石。玉帝为保天下太平派王宁等人去找神石。与此同时,尸王正在招兵买马,欲攻上仙界。导致凡间混乱不断......
  • 樱梦沁时的校园生活

    樱梦沁时的校园生活

    张翔龙你欠揍啊?!——樱晴555~张翔龙打我,罗晴来救我啊!——梦晨张翔龙你再欺负韦晨,我就……——沁亚……——时柳这是樱梦沁时的故事,请细细观赏……——作者
  • 蓝夜风华之帝凰倾九州

    蓝夜风华之帝凰倾九州

    她,是凰族几大掌权者之一——帝凰!因与另一掌权者冰凰寒凉羽的赌约,自封修为记忆,拟身婴儿,被荒国丞相收养。后宫妃子?江湖“仙子”?商界蒙面女?数个身份轻松转换,她心究竟是如何?当帝临九州,男权社会被打破,任用前朝长公主为相,记忆恢复……她,可否能若无其事地做回昔日的帝凰?!
  • 名人的闲情逸致

    名人的闲情逸致

    一年之计在于春。青少年,正值人生春天,更是读书的黄金期。读书,犹若一日三餐。餐者,在于长身体。书者,在于长智慧,长精神。青少年读书,期于人生奠基,根基越深,后劲越足。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 天下绝宠:王的嚣张妃

    天下绝宠:王的嚣张妃

    死亡的灵魂互换,一切又是新的开始。国破家亡?很好,有这样一个窝囊哥哥国破那也是理所当然,可你们这样欺负一个亡国公主就是你们的的不是了。说她配不上他?很好,让你们看看她是如何帮助他铲除异党收复叛乱的国家。要斗宫心计吗?不好意思,强悍的武力解决一切,倒是恐怕求饶都来不及。要打仗吗?哦,或许没人知道,她融兮二十一世纪特种兵团团长,历史以来第一个女团长,中国武术第一的是她的师父。要单挑?劝你们,还是一起上吧!别的不会,就是打架从来没输过。
  • 当英语也成为时尚:生活全由你创造

    当英语也成为时尚:生活全由你创造

    本书摘取了若干耐人寻味、震撼人心的哲理美文和励志故事,包括:“成功永远不会太晚”、“假如我又回到童年”、“循序渐进”等。
  • 承诺下的爱恋

    承诺下的爱恋

    五年前,她为了他,放弃了一切,甚至是公主的身份,为了不让他担心,她离开了他;五年后,她东山再起,来到了他的身边,却发现他已爱上了别人。
  • 焰血烂漫

    焰血烂漫

    “灵殇”是异界与人界的结晶产物,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和迅速衰弱的弱点。自古以撒大陆的人们创造了“缚咒带”来束缚灵殇,将他们作为公会战斗力。作为众灵殇之一,不愿受束缚的薛焰彦,自幼身上就拥有让所有人想将她占为己有的特异气场。在被人一路“追杀”的“逃亡”中,她邂逅了改变了她一生的地方和人。
  • 白侠奇幻之旅

    白侠奇幻之旅

    诸神已死,须弥山的草原上野花一片。在四洲的大地上,仙白术和巫术对峙,十几年前的灵魔大战中,仙白修士几乎灭杀了所有巫师。仅剩的那几个巫师,在蛰伏了十几年后重现人世。生存还是灭亡?个人还是群族?过去还是未来?爱还是恨?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做出选择。
  • 时光许我爱你

    时光许我爱你

    (我现在只是单纯的不想写了,不是弃了哦,只是最近真的不想写了。)我从来只认为跟他轰轰烈烈的才叫爱情,却没发现在平平淡淡中我丢了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