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43900000011

第11章 南戏北曲演义的戏曲前奏(8)

就曲牌联套为例,通常元杂剧一本四折,每折一套曲子,各用一个宫调,四套曲子正好配合剧情“起、承、转、合”的四个单元;四支套曲蕴含着全剧的情调变化,所用宫调的衔接序列以仙吕——南吕(或正宫)——中吕(或越调)——双调为常式;每支套曲的开头与结尾二曲,往往较为固定,中间基本上也按照曲牌的旋律设置联曲,依次相连。正是由于杂剧体制的这种规范性和统一性,标志着其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艺术样式。而杂剧体制也存在着自由性和复杂性,如元杂剧在剧本的使用上,不同剧本各折所用宫调也不尽相同,尤其在第二折、第三折戏剧冲突表现的最为激烈的时候,不同的作家更是各有主张;每支套曲所用的曲子视剧情发展的需要而定,数量不等,联接曲的前后位置有时也会有所改变,如此等等。

总体看来,元杂剧在创作中体现出了按部就班与灵活多变的相互结合,作家旨在通过戏剧体制上的循规蹈矩,从而赢得文思语意上的畅所欲言。(五)古典戏曲艺术的奇葩——元杂剧的影响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且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中堪称一朵奇葩,它的馨香千百年来一直沁人心脾,影响深远。

首先,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实现了俗文学的第一次大规模收获。在中国古代,俗文学和雅文学始终共存,二者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但俗文学因其非主流的地位,故一直被排挤在文坛边缘。直到元杂剧以其高超的文学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改变了当初雅文学唯吾独尊的地位,将中国的古代文学转变为雅文学与俗文学二分的天下,且为通俗文艺样式赢得了与传统文艺样式平等的社会地位。此后,俗文学便开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以其独特的姿态在文艺舞台上活跃开来。

其次,中国文学因元杂剧而获得了一笔极其丰厚的精神财富。凭借着元杂剧作家们敢于正视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精湛纯熟的艺术创作技巧,我们收获了一大批旷世经典,它们不仅为中国的文学思想提供了难得的形象资料,也无疑成为了我国古代写实主义文学一个新的里程碑。

最后,对于中国文艺史而言,元杂剧也是戏曲艺术的第一次大规模收获。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上溯到先秦时期,但真正的成熟时期是宋元。元杂剧与宋元戏文不仅成为了古典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也影响着明清时期的各种戏曲艺术,成为了其争相模仿的典范。而后,戏曲艺术日益成为了中国人民族性格和精神面貌的象征,成为了中国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并且,元杂剧是最早传播到西方的中国古典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元杂剧从18世纪以来,就开始与世界戏剧艺术相融,随着《赵氏孤儿》等剧本的翻译、改编,各地的人们也开始逐渐关注中国的文学艺术,中国的文学与文化在西方读者面前也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这于无形中也大大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元杂剧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是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杂剧流派创作成就的代表,因此,四人被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1)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汉族,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关于他的籍贯,主要认为是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也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之说等。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的杂剧名目在《录鬼簿》中共收录了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存目共67种),现存18种,对于其中的一些作品是否是关汉卿所作,仍存在争议。《感天动地窦娥冤》为其代表作,四折一楔子。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而此剧第四折也写到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司之职,可知此剧大约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此剧的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臧晋叔编《元曲选》本,明代陈与郊编、龙峰徐氏刊刻的《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等,而臧晋叔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以臧本为最佳。

关于此君这里不多做赘述,下面会单列慢慢细说。

(2)书香门第的白朴

白朴(1226—约1312)字太素,原名恒,字仁甫;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白朴出生时,金王朝已处于南宋和蒙古的两面夹击之下,岌岌可危,八、九年后便为蒙古所灭。白朴幼年颠沛流离,母亲死于战乱;长成后,家族败落,终日郁郁寡欢,且无心入世,多番拒绝官员的举荐,在大江南北漂流十五年之久,直到五十五岁时定居金陵。他的词作与散曲,主要以追思故国、感慨沧桑和悲叹身世为题材,基调低沉悲凉。

白朴出身于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父亲白华曾任金朝枢密院判官,是当时著名的文士。少年时,白朴曾于著名诗人元好问的门下学习诗词文章,具备相当好的传统文人文学素养。到元代,他以文学世家的名士身份最早投身于戏剧创作之中。白朴的杂剧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事,他的剧作在著录中共计16种,但完整保留的只有《墙头马上》与《梧桐雨》两本,而《东墙记》经明人篡改,已非原貌,此外还有两部剧本仍残存着部分曲词。白朴的《墙头马上》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与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闺怨佳人拜月亭》一起,被誉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但其实蕴藏着浓厚的悲剧性。

《墙头马上》,此剧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属于杂曲之中的言情,是一部带有浓烈喜剧色彩的爱情戏。在白诗中,诗人记述了一对男女彼此相爱,且同居五六年,女子家长认为“聘则为妻奔则妾”,便将该女逐出家门。在当时那个“始乱终弃”的社会背景下,该女子的不幸引起了诗人白居易的深切同情,于是他告诫世人“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白朴戏中的内容,大致同于《井底引银瓶》,但它想表达的却是与原诗迥然相异的思想倾向。整个《墙头马上》描绘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以及同封建家长制挑战的强大勇气,洋溢着火热的激情,成为了一曲为婚姻自由而作的赞歌。

据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宋官本杂剧有《裴少俊伊州》一本;元陶宗仪《辍耕录》载金院本有《鸳鸯简》及《墙头马(上)》各一本;《南词叙录》载南戏有《裴少难墙头马上》;而宋话本《西山一窟鬼》中也有“如捻青梅窥小(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的插词,可见《井底引银瓶》的故事在民间得到了艺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人们给故事添加了不少新的情节,不断地加以改编,甚至还给主人公确定了姓名。在此基础之上,白朴的剧本将原诗的内容进一步丰富,更值得一提的是,白朴笔下的人物形象都是有血有肉的,他们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为依据,而非是对传统故事的简单套用。

李千金是《墙头马上》的女主人公,她一上场就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当她和裴少俊在墙头上邂逅以后,便表示看上了“一个好秀才”,处处主动搭讪。她为约裴少俊跳墙幽会,央求梅香替她传诗;当嬷嬷识破二人后,她忽而同裴少俊一起下跪求情,忽而耍赖撒泼,还决心私奔了断。李千金为了爱情,无所畏惧,认为“爱别人可舍了自己”,甘于自我牺牲。她明白“那里有女儿共爷娘相守到头白”,觉得自己及时婚嫁是合理的。因此,她相似于话本《碾玉观音》里的璩秀秀,没有其他待字闺中的少女那样的羞涩含蓄。由此可见,白朴是想在这个人物身上融合市井女性敢作敢为、有胆有识的特征,宣扬自主、自由的爱情与婚姻价值观。

(3)入仕无门的汉人儒生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1—1321),名致远,取“非宁静无以致远”之意,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大都(今北京)人,是我国元代著名的大戏剧家、散曲家、杂剧家。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盛行,出身微贱的文人可以通过科举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跻身朝廷。然而,元代后,蒙古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便重蹈了世袭制的覆辙,废除了科举制度。这就使得像马致远这样的汉人儒生入仕无门,带着功名梦想破灭的惆怅,在时代的大潮中起伏跌宕,地位也日渐衰落。

马致远共创作杂剧十五种,今存《汉宫秋》、《岳阳楼》、《黄粱梦》、《青衫泪》、《荐福碑》、《任风子》、《陈搏高卧》七种和《误入桃源洞》残曲,他的一生从事杂剧创作,久负盛名。另外,马致远又是著名的散曲作家,他的曲风清新俊美,备受历代人称赞。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夜行船·秋思]一套,而小令[天净沙·秋思],更是被世人誉为“纯属天籁之音”。

马致远是“梨园”中一个知名的人物,他亦如元初其他的一些有才华的作家,将自己的艺术才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杂剧创作事业。马致远的创作主要分为前后两期,其中,前期主要是元世祖时代。《荐福碑》是马致远创作前期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叙述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将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从侧面予以表达,抨击了当时社会现实中是非颠倒、好坏不分的混乱局面与丑陋现象。在剧本中,作者借主人公之口,发出了狠狠的讽刺和咒骂:“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涂越有了糊涂富。”在马致远其他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体现了这一思想,如套曲《般涉调·哨遍》中的“半世逢场作戏,险些误了终焉计。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

元成宗(1295—1307年在位)即位前后,马致远回到了大都,与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李时中一道合撰了《黄粱梦》,这标志着他进入了创作的后期。这一时期,他直接表露了自己对历史是非和现实社会的态度,其剧本几乎都以全真教的度脱故事为演绎主题。如散曲《秋思》道:“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投至孤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斩,魏耶?晋耶?”这套散曲从表面上看,包含着虚无的思想,但这正说明了马致远对历史不平的愤慨。

马致远的作品也有反映封建社会时期文人的郁闷心情的,这一点相似于元代某些绘画作品中的意境。马致远的小令《秋思》,表现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忧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萧瑟而悲凉。总体看来,马致远的作品更侧重批判现实,如《黄粱梦》:“如今人宜假不宜真,则敬衣衫不敬人”,抨击了当时的险恶风气;《汉宫秋》中,用“忘恩咬主贼禽兽”来斥责封建统治者。

后人给予了马致远的艺术才能以很高的评价,且在元代后期,马致远被周德清尊为四大家之一,明代朱权更将其列于元曲家之首。马致远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实社会让他感到愤慨甚至苦闷、绝望,这愤慨之情在悲凉的思绪中激扬回荡,具有一股豪放的气势,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马致远的作品总体上情调凄凉、悲愤,抒情带有悲剧性,曲词老练、宏丽,艺术特色独具一格。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描写的是:

中大夫毛延寿奉汉元帝之命,征选各地美女以充后宫,选中了蜀中民女王嫱字昭君。昭君因无钱贿赂画工毛延寿,毛延寿便将她的画像做了手脚,致使她入宫后长日未能见到君王。一夜,昭君借琴诉怨,元帝巡宫恰巧发现,被她的美貌与气质所倾倒,即刻册封为明妃,宠爱有加。得知昭君为何在深宫受冷落后,元帝命人捉拿毛延寿。毛延寿闻讯立马潜逃,投奔匈奴,并给呼韩邪单于献上了王昭君的真实画像,怂恿他索夺昭君。呼韩邪单于见像后大喜,一面派使臣前往,依像索取王昭君;一面亲率部队,借打猎之名,屯于边境,伺机而发。元帝知后,大惊,元廷内无精兵良将,外有重兵压境,满朝文武手足无措,一筹莫展。于是昭君便提出自愿和亲以求停息兵戈,国家太平。元帝无计可施,只好让昭君出塞。昭君出塞之日,汉元帝于灞陵桥头为之饯别,昭君脱下汉服,身着胡服貂裘,挥泪与元帝告别,登车而去。至汉匈交界之处,昭君设酒祭奠故土和汉王,而后,投黑河而死。于是,单于将其尸骨埋于江边,号青冢,并将毛延寿解送长安,汉匈从此重归于好。

同类推荐
  •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珍品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珍品

    本书用四十篇文章,分析了收藏在美、欧、日等国主要博物馆中的四十余件(组)文物。并将国外与国内、国外与国外、相关文物之间与单件文物自身被收藏的辗转过程,从而探索出前人未能解决的疑问。
  • 盐池1936

    盐池1936

    当对家乡发生在七十多年的那场早已淡出视野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重温时,依然能够从仅存的回忆录、民谣集、地方史志等文字资料中,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如火如荼和生动浓烈。历史早已远去,我们尽其所能再现这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激励今人与后人永记历史。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精选14幅西洋传世名画,均为印象派到现代派美术史中的代表作,包括《撑阳伞的少女》、《呐喊》、《亚威农少女》等,从 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创作意图全方位、多角度深入解读画作本身及画家生平,带你看懂每一幅画,分享喜悦与感动。 图文并茂的解构带你观察这些画作的细微之处,仿佛就站在图画面前,亲眼品鉴传世佳作的无穷魅力。
  •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是书房用具的一个统称,也就是行内常说的“文房”。提起文房,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通常都是所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实,书房文玩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其种类之繁多、材质之多样、造型之别致、情趣之迥异,如果真要一一加以列举,可谓是蔚为壮观。在本书中,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书房文玩收藏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些具体器物背后所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中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的身上体现出了极其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从1930年代到1970年代,政治意识形态对电影的强势介入和强力干预,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逐渐引向“一元化”的封闭发展道路。在新时期电影中,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偏离和迷失,也让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遭遇了新的尴尬与困惑。
热门推荐
  • 红颜祸水

    红颜祸水

    我是胸模。没文凭,没特长,被摄影师骚扰过,同行排挤过,闺蜜陷害过。他的身份背景是个迷,有钱,高智商,一身的奢华,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他说:“秦可,你的胸好美。只可以给我一个人看。”他说:“秦可,事后吃药,我不需要多余的生命出现在我的世界里。”他说:“秦可,你坐过牢,有污点,别自作多情,拿了钱赶紧滚!”在临死边缘,我脑里却始终记得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既然爱能做出来,我为什么要爱你。”
  • 我奈你何

    我奈你何

    她说,我恨我自己,我恨,所以逃避,离他远远的,不见不念,便不恨啊!他说,我此生爱你,却对你无可奈何。
  • 远征:大海

    远征:大海

    舰队的船帆已经扬起,远处就是神秘的原大陆,是勇士,就与阿尔戈远征舰队踏上征途吧!
  • 宅玛娜

    宅玛娜

    玛娜世界很乱,西边布尼塔尼亚的露露子正在领导民主革命,南边圣杯战争马上要开打,北边神圣罗马帝国对其余各国虎视眈眈,东边学园都市和魔法学员互相别苗头。还有攘夷志士不停搞刺杀,要把异界人给弄死!普通宅男陈功被召唤到了玛娜,既没有得到智能电脑又没有得到契约之书的宅男该怎么办?高达咱不会开,魔法咱不会用,那凭啥咱还能开个大大的水晶宫,把各种女王萝莉御姐什么的都收进来?PS:本书为纯正的水晶宫文,图的是个欢快,如果看得不爽,请关闭阅读页面
  • 两只总裁鸣翠刘

    两只总裁鸣翠刘

    两只总裁鸣翠刘,一个霉女上西天。刘翠最近灰常倒霉,先后碰上两个前任男友,他们都是过去被她甩掉的,他们现在都成了她的大客户!
  • 古文约选序例

    古文约选序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玉虎

    玉虎

    一块雕刻着虎符的古玉,载着中美英雄的情。无论是80年前的携手抗日还是今天NASA太空救援。一件件真实的往事,从战火硝烟中淡入,又从爱恨情仇中淡出……《玉虎》主要是讲述的是美军援华飞虎队和中国空军的传奇故事。
  • 管理基础与实务

    管理基础与实务

    《管理基础与实务》是一本着眼于培养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的管理素质与管理技能的教材。本书以管理的四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本书设三篇,共九章。第一篇管理内涵篇,主要介绍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第二篇阐述了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管理的一般职能以及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第三篇是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篇,主要介绍创新、组织的变革和发展,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
  • 凤权倾天下

    凤权倾天下

    她本想已忘却国仇家恨却因被救而又召集人马她本不愿搅入前朝后宫却因他人深陷朝堂之上她步步为营,步步退让终究还是权倾天下,名扬四海
  • 太上灵宝元阳妙经

    太上灵宝元阳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