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44900000031

第31章 20世纪(1)

20世纪,音乐创作开始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新的音乐思维也不断涌现。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改变,音乐界也出现了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内,各种各样的新型流派层出不穷,他们以反传统反形式为口号,崇尚“前卫”、“先锋”的姿态,形成了多元化音乐格局。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新浪漫主义等是其中影响较大的几个流派。

表现主义重在突出人的内心紧张、焦虑的情绪,在这种风格当中,音乐没有了调性,增加了更多的不协和和紧张感,突破了调性体系的束缚。

新古典主义乐派仿效18世纪的作曲风格,反对和排斥浪漫主义音乐中强烈的主观性,否定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也否定夸大的幻想和表现。新古典主义乐派认为,音乐的目的是建立起自身的秩序,主张“艺术之上”的立场,追求音乐表达上的中立、客观、超然,主张创作应该回归“古典”,提倡发展“纯音乐”,试图摆脱与文学、诗歌、绘画等艺术领域的联系。

主张回归传统调性的新浪漫主义乐派强调音乐的旋律调性,和起辅助作用的传统的和声基础,使用调性语言,注重内在的情感表达,采用现代音乐语言和表现技法,并经常引用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作曲素材。

勋伯格:十二音体系的创造者

国籍:美国

生卒年:1874-1951

全名:阿诺尔德·勋伯格

职业: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代表作品:《升华之夜》、《D大调弦乐四重奏》、《古雷之歌》、《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小夜曲》、《乐队变奏曲》、《钢琴协奏曲》、《拿破仑颂》、《一个华沙的幸存者》

生平简介:

1874年9月13日,勋伯格出生于维也纳的商人家庭里。自小家境贫穷,也没有条件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但是勋伯格对音乐的热爱,却使得他自学成才。8岁的时候,他就开始摸索小提琴和大提琴,之后又广泛地参加乐队实践,甚至自己创作写曲。闲暇无事的时候,他也会常常跑去看歌剧、欣赏音乐会,不放过一切可以学习音乐的机会。

到16岁的时候,家庭环境更加贫困,他便在一家银行谋了份差事以贴补家用。机缘巧合之下,他认识了当时的作曲家亚历山大·策姆林斯基,并跟着学习了几个月。从此,他迈入了音乐殿堂,开始了音乐创作生涯。1897年,他创作出了第一部代表作品《D大调弦乐四重奏》。1901年,勋伯格来到柏林,辗转之后又到斯特恩音乐学院教授音乐。

这段时期,勋伯格的创作风格充满了浪漫主义,并吸收了瓦格纳的一些创作技法,这个时期依旧遵循着调性的原则,代表作品有《升华之夜》、《第一弦乐四重奏》等。

之后,勋伯格回到了维也纳,1910年在音乐学院任职,继续他的音乐教育工作,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他和学生们的创作风格自成一派,逐渐为世人所熟知,被人称为“新维也纳乐派”。一战之后,勋伯格在奥利地军队服役。1918年,他组织成立了一个作品演奏协会,演出的曲目都是具有20世纪新风格的音乐,并举办了许多的音乐理论讲座,在世界范围内的乐坛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这一时期,他个人的独特创作风格已经在作品中反映出来了,音乐作品中也出现了表现主义的特征,并渐渐向无调性的方向发展。《空中花园》、《幸运之手》等作品就是这个时期无调性风格的代表作品。

1925年,勋伯格开始在柏林艺术学院工作,因为工作相对稳定,经济上有了保障,他的创作也比较集中,完成了《乐队变奏曲》等一系列作品,摸索出了“十二音体系”的创作方法。

1933年,德国纳粹分子执掌政权,国内的政治局势变得空前紧张,勋伯格便到了美国,先后在多所高校任教,之后加入美国籍,直到1961年在洛杉矶逝世。晚年的作品当中,偶尔也会加入调性的创作手法,甚至是调性和无调性的结合。

主要成就:

勋伯格的作品中既有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特色,又有创新性的序列主义,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方向过渡的桥梁人物。他有着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创立了“十二音列”技法,对新时期无调性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他的教育和熏陶,大批的年轻音乐家走上了发展现代音乐,表现主义音乐的道路,他的影响力对西方音乐的发展是巨大的。

《升华之夜》是勋伯格早期的代表作,作品根据戴默尔的抒情诗创作而成。这部作品融合了瓦格纳和勃拉姆斯的风格,是勋伯格早期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乐曲是单章奏鸣曲式,表现了爱的升华的主题,可以分成5个乐段和场景。第一个主题描写了行走在月色之下的两个人,月色明朗,漫步于林中的两人亲切私语。第二主题描述了女子向男人讲述自己悲伤过去的情景。为了表现出两人对话的场景,勋伯格运用了复调手法,使人清晰地感受到了两人的行走步伐和交流的对话,简洁明了,清晰凝练。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乐曲转到了D大调,和之前的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男主人公的高尚品格。最后,乐曲通过美妙的音响效果展现了美丽的月色。

斯特拉文斯基:音乐界的毕加索

国籍:美国

生卒年:1882-1971

全名: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

职业:作曲家

代表作品:《春之祭》、《火鸟》、《士兵的故事》、《烟火》、《彼得鲁什卡》、《俄狄浦斯王》、《诗篇交响曲》、《乌木协奏曲》、《浪子的历程》

生平简介:

斯特拉文斯基出生于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他的父亲是圣彼得堡帝国剧院的男低音歌唱家,在父亲的影响下很早就显露出音乐方面的才华和天赋,9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钢琴。1903年成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学生,开始了作曲生涯。

1906年,斯特拉文斯基大学毕业,与表妹凯瑟琳·诺申科结了婚。1909年,创作了大型管弦乐作品《烟火》。这部作品在圣彼得堡演出,获得了俄罗斯舞蹈团经理佳吉列夫的欣赏。1910年,应邀为芭蕾舞剧《火鸟》作曲,一举成名,并在以后创作了大量的芭蕾舞剧。

1913年5月29日晚,《春之祭》在蒙田大街的香榭丽舍剧院首演,表演者是德吉列夫领导的俄罗斯芭蕾舞团。这部作品带有彻底的反传统性,结果引发了观众的极度不满,在剧场内导致了空前的骚动,观众们吵声鼎沸,几乎要用拳头招呼斯特拉文斯基了。在此情形之下,20岁的斯特拉文斯基情急之下只能仓惶跳窗落逃。从此斯特拉文斯基便被认为是当时最为激进的先锋派作曲家之一。

1915年,一战爆发。斯特拉文斯基所有的私人财产都被没收,在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之下,乐器方面十分简约。他移居到瑞士,并将音乐创作转向了新古典主义。虽然瑞士是战争中立国,但是也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难题,斯特拉文斯基甚至找不到合适的表演者来表演他的作品。他的多数音乐出版商大多都是战争中的敌对国家,远在俄国的庄园不能为他提供经济支持,他的生活变得相当拮据。迫于生计,他建立了一个“袖珍剧院”团队,只创作和演出一些不需要太多人的小型剧目,在乡村里作巡回演出。这一时期诞生的作品以《士兵的故事》为代表,在瑞士洛桑首演并获得巨大成功。

战后,斯特拉文斯基创作了芭蕾音乐《浦契涅拉》,作品转向了温静、古雅的风格。风格的急剧转变令巴黎的观众又一次大感意外。

1920年代,经过一系列探索,斯特拉文斯基创立了新古典主义,喊出了“回到巴赫”的口号。他的新古典音乐风格追求客观、冷漠、理智,他认为对艺术控制、限制得越多,研究得越多,它就越自由。之后,他的芭蕾舞剧的创作逐渐减少,而将创作的重心集中到歌剧及室内乐上。这段时间里,他广泛地同许多艺术大师往来,其中画家毕加索对他的创作影响最为突出,他也因此被称为“音乐界的毕加索”。斯特拉汶斯基在进行新古典主义创作的同时,也对爵士乐产生了兴趣。

1938年,希特勒侵占了波兰,二战爆发,而这一年斯特拉文斯基的女儿、妻子和老母亲也相继去世,孑然一身的斯特拉文斯基便去了美国。1945年,加入美国国籍之后,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他的乐曲中爵士乐的风格日渐浓郁。在这里,斯特拉文斯基有了创作大型作品的条件,于是便重新开始创作大型作品。在完成了歌剧《浪子的历程》之后,斯特拉文斯基又将兴趣转向了序列主义。1950年代初,他开始运用十二音体系进行创作。1956年,开始在作品中运用整体序列主义,形成了个人的创作风格。

1962年,阔别故土48年的斯特拉文斯基重新回到俄国。当时的苏联政府邀请他在莫斯科指挥了两场音乐会。在此期间,他出版了大量的访谈录、回忆录。

1970年,年迈的斯特拉文斯基出于对健康因素的考虑,回到了美国纽约。1971年4月6日去世,死后被葬于威尼斯。

主要成就:

斯特拉文斯基是西方现代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新古典主义运动的主要倡导者。由于战争和政治上的原因,他长期生活在国外,经历复杂,作品风格多变。他的创作风格经历过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序列主义三个不同的音乐流派,因为他一生的创作风格、音乐语言变化多样,如同艺术界的变色龙,被人们誉为是“音乐界中的毕加索”。有人对他的评价是形式大过内容,但是他提出了新的音乐概念,尤其是要求节奏的变化,不平衡的节拍,独特的配器方法等对20世纪的音乐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春之祭》展现了原始状态下的野蛮与直率,是直接干脆地对19世纪欧洲文化传统的挑衅。虽说这部作品已作为现代派经典永远载入了史册,但创作的起初源自作曲家一闪而过的灵感。斯特拉文斯基就曾经形象地说,他看到的是一个庄严的原始崇拜仪式。年老的长者们围成圈席地而坐,当中有被当作贡献给春神祭品的一位少女在不停地狂舞,舞到死亡。他就是要通过紧张、刺激、激烈的芭蕾舞剧向人们展示这幅史前部落的祭祀图景。

《春之祭》以组曲形式写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表现的是对大地的崇拜。序奏的民歌有着古老的韵味,古朴悠扬,略带神秘,表现了万物萌生之意。低音区的弦乐猛烈急促,似乎反映了春天的生命力。在这一部分里,作曲家还展现了俄国的民俗风情。第二部分叫“祭献”,采用了带有印象派朦胧色彩的夜曲形式,用管弦乐音响效果渲染出黑夜的氛围。音乐的节奏短小,不断地重复、变化,复制出原始人类僵直的舞蹈形态。乐器之间产生强烈的对话,斯特拉文斯基打破了传统观念,以节奏为主导,旋律、和声等都跟随着频繁转换的节奏展开。

《春之祭》展现了原始、古朴、野性的魅力,演绎出远古的神秘感。这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在音乐语言上,在不协和音,音色以及节奏多样的运用上,营造出喧闹、沸腾、热烈、刺激的效果,对音响的要求更加突出,需要定位精准,音域宽阔,声部清晰。这部作品在艺术史上起到了里程碑的意义。

《士兵的故事》取材于民间的传说,讲述了士兵与恶魔之间斗争的故事。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乐队编制只有七人,但节奏非常丰富跳跃。

作品的新颖独特之处在于使用一种微妙复杂的作曲技术表现手法来表现旋律音调,时刻变换的重音、不协调的和声得到了一种苦涩嘲讽的艺术效果,和恶魔最终得胜的结果相一致。民间传说被一幕幕连接成为一部悲剧哲理舞蹈剧,辛辣嘲讽的表现手法和凄凉黯然的效果,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客观背景下的心态。《士兵的故事》呈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和为避免重音突出而发明的“双重节奏”,都成为斯特拉文斯基独特的创作特征。

斯特拉文斯基的成名作《火鸟》取材于俄罗斯的传说,集中了俄罗斯民族的音乐风格,运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表现手法,将俄罗斯的民间音乐素材和华丽的舞曲结合,充分发挥出管弦乐华丽的音色和生动变换的音乐色彩。分明的节奏特色以及娴熟的配器技巧都让这部舞剧成为芭蕾作品中的经典,足可以与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相媲美。后来,斯特拉文斯基将《火鸟》的音乐编成了组曲,又成为音乐会上经久不衰的曲目。

《火鸟》的剧情讲的是一位王子为了解救被囚禁的公主,而与魔王进行搏斗,却不敌被捉。这时候,他曾经放生的一只火鸟飞回来帮助他战胜了魔王。故事的结局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火鸟》的音乐当中,作曲家展现出了精巧的创意和构思。为了表现真实的现实世界场景,斯特拉文斯基将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的音乐来描绘戏剧发生的地点,采取了自然的音阶。而表现魔幻世界的时候,则采用了半音音阶的旋律。在当时,很少有作曲家这样大胆的尝试。但是这种尝试却创造出超越现实的梦幻效果,营造出迷离的意境。在整部舞剧当中,音乐并没有沦为伴奏,而是升级为揭示意境的一种思维。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为了实现中国植物学本土化,他的脚印几乎印在了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他对中国植物学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植物学界。着作等身,成果累累,这样的评价对吴征镒来说,是毫不过分的。他用科学的语言抒写着一首植物之诗,科学之诗,也用诗的语言写下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真理,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我愿意默默地深深地崇拜。
  • 柳井正全传

    柳井正全传

    无论是经营理念、管理手法还是商业思想,柳井正都是值得人们探索的一座高峰。《柳井正全传》落实于细节,用事实做基础,让你从每一个转折中领悟商业之道。柳井正,被称为日本战后继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的新一代“经营之神”。
  • 格拉斯米尔日记

    格拉斯米尔日记

    本书精确细密地记载了作者多萝西·华兹华斯随兄长、英国浪漫派著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一起定居于英格兰北部著名湖区格拉斯米尔三年多的生活,直到威廉·华兹华斯结婚后日记中断。其间他们与同时代著名诗人柯尔律治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密切的交往,因之也记录了浪漫派不少诗作的诞生背景;还记载了作者与兄长那奇异、奥妙和无声的爱,展示了珍贵而几近独一无二的兄妹手足之情及其生活景观。
  • 安珂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安珂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热门推荐
  • 我欲封魔

    我欲封魔

    在这浩瀚的苍穹之中,一片寂静,唯有道的声音轻轻吟唱,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你听到了吗?魔族乱世,道宗合天下之力击败魔尊,却发现魔尊乃不死不灭之身,无法消灭,唯有封印,可对于强大的魔尊来说,区区封印之力也只能维持千年岁月,无奈之下道宗封印魔尊的记忆,让当时的圣女委身与魔,传魔尊千年修道。圣女与魔尊朝夕相处,日久生情,竟产下一子,而此子便是故事的开始。
  • 魁儡

    魁儡

    天地规则,万物平衡。人类因为拥有了无上的智慧,所以不能拥有魔兽强壮的身体,也不能拥有妖族无匹的战力,更不能拥有精灵悠长的生命。为了不受天地掣肘,凌驾万物之上,世人才会分灵修魁,苦练魁儡之技。魁儡之技。登堂者,金石驱之。入室者,魂魄御使。大成者,可借神力,动彻天元。
  • 幽默故事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幽默故事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幽默故事大全集》是一本适合小学生在课业之余阅读的幽默小故事总汇,有助于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让孩子收获更多的快乐。滴水藏海,笑中见智,这里的每一篇小幽默都蕴藏着一定的道理,或生活哲理,或人生感悟,或科学奇趣。孩子在阅读幽默故事的过程中,体验到的不仅是欢乐愉悦,还能收获知识、启迪心灵,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 帝之瞳

    帝之瞳

    看过动漫食梦者的人都知道,亚城木梦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努力成为一名漫画家。而我是一个很喜欢动漫的人,虽然我不会画漫画,但我想尝试一下码字,不断努力地成为一个小说家,我不敢保证我能走多远,但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记住了亚城木梦叶,也记住了零落梦叶。抱歉让大家看了这么多废话,可是我真的不知道简介要写什么,难道一本书的精彩能用几句话说完。请大家务必进来看下,我第一次写的书《帝瞳》
  • 尸女娘子

    尸女娘子

    妈妈七月十五那天在坟地里被人……才怀上我,为生我没了命。多亏村里懂风水的瘸子把我要过去,我才逃过了被扔河里的命运,活了下来。十二岁发高烧,差点没熬过去。我醒来后,身边多了一个看不见的男人,总是想着要把我……
  • 星河无垠

    星河无垠

    宇宙无限、星河无垠,无边无际难以揣摩,但比宇宙星河更难以琢揣摩的却是高等级生物的心灵。
  • 若非相见

    若非相见

    他的眼睛能看见所有人的磁场,于是再复杂的人心他也能揣测明白。可这世上偏偏只有一个她,那样简单的人,却让他看不见,猜不透更放不下。为了爱情,胆小的女孩也变得勇敢,可因为爱情再自信的人也有了怯懦的理由。于是差一点错过。还好只是差一点。既然我遇见了这世上最特别的你,那我就再不可能放手。
  • 罪人:性与恶实录

    罪人:性与恶实录

    《罪人》由五个独立的中篇故事构成,讲述五宗平凡人的凶杀犯罪的全过程。五宗惊悚的变态凶杀案,以犯罪人的第一视角刻画人性的变态与恶念。每宗罪案贴近都市生活,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曾引起媒体和社会舆论哗然。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老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详尽描述了苏东坡的生平。在文学上,苏东坡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政治上,苏东坡虽然多次被贬,但始终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情感上,苏东坡的两位妻子均早早离开人世。在本卷中主要讲他的第三位知己王朝云,王朝云在苏东坡最困难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但是在苏东坡被贬“天涯”之际,也不幸染病早逝。
  • 北京诱惑

    北京诱惑

    杨尘在北京各圈子混迹经年,自恃洞察世事见惯风月,游离局外。在众人追寻成家的归属和立业的成就之时,他却施施然红粉丛中过,有情还似无情,无为而似有为。他和售楼小姐杨泓兄妹相称却情愫暗生,江南女孩儿蝴蝶的清纯与豪放令他欣赏,而模特沈黎黎不断沉沦的人生则让他感慨万千……美女环绕的他在众多权钱人物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妄图凭借智慧与清醒置身事外,不承想却掉进了一个官商勾连设下的圈套——奥驰中心这个大项目惹四方垂涎,利益驱使几大集团明争暗斗,引发巨大震动。地产大亨曾荃在此折戟沉沙,副市长马守节因桃色事件落马,各路人物卷入其中,成败得失又有谁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