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44900000005

第5章 巴洛克时期(4)

1701年,泰勒曼进入莱比锡大学读法律?fe51文学。似乎是注定的,天才的光芒总是难以被掩饰。一次偶然的机会,泰勒曼的作品被同学发现?fe50在尝试公演之后获得了好评。莱比锡市长惊为天才?fe50便给泰勒曼机会,让他每两周创作出一部清唱剧进行公演?fe50由此名声大噪。之后,他建立了一个有40名成员的业余音乐团体——“音乐之友社”,并为该团体创作协奏曲作品,课余时间进行演奏?fe50大开欧洲大学音乐风气之先河。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创作,1702年被莱比锡歌剧院聘为音乐总监,拥有左右整个城市音乐的影响力。1704年被聘为新教堂管风琴手?fe50并上演了他的圣乐清唱剧?fe51室内乐和歌剧等。其中最成功的为歌剧《坚忍的苏格拉底》。1705年,泰勒曼离开莱比锡,担任厄德曼伯爵的宫廷音乐指挥。在这段时间里,泰勒曼接触到了吕利等人的音乐风格,创作了相当多的序曲和组曲。

由于战乱,瑞典入侵德意志,伯爵也不得不遣散宫廷的随员。1707年,泰勒曼来到了巴黎,并被任命为爱森巴赫宫廷的歌唱主管,同样是在这里,他遇见了巴赫,两人成了挚友。1721年,泰勒曼被任命为汉堡5座主要大教堂的音乐主管,并在这一职位上服务终生。在任期间,泰勒曼要为每个礼拜天创作两首康塔塔,也要为各种宗教仪式、节庆、特殊场合创作不同的音乐。与此同时,他还教授歌唱音乐理论知识,以及指挥另外一个音乐团体。因此,他拥有了比较多的固定演出机会。

1722年,莱比锡圣托马斯大教堂乐章职位出缺,泰勒曼便提出了申请。在6名竞争者中,当时声望如日中天的泰勒曼独占鳌头,脱颖而出。但是,由于汉堡方面承诺给以更加优厚的薪水,泰勒曼最后还是退出了竞争,将职位让给了挚友巴赫,令巴赫拥有了开创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莱比锡时期的机会。1737年后,泰勒曼开始到巴黎、柏林等地游历,采风创作。

18世纪40年代起,泰勒曼开始专著于音乐理论的创作。因此,他后期的创作数量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在这段时期,他还与一些青年音乐家们进行合作,比如本达和C.P.E.巴赫。1755年,泰勒曼的大儿子安德烈去世,泰勒曼又担负起养育小孙子格奥尔哥·麦克尔·泰勒曼的重任,并力图把他培养成新一代的作曲家。泰勒曼的很多宗教神剧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后来,由于年老,泰勒曼的视力开始减退。1762年之后,他的创作数量再次开始减少。但是,泰勒曼仍然没有放弃音乐创作;直到1767年6月25日以86岁高龄去世。

主要成就:

泰勒曼处在巴罗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当时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管风琴家,被公认为18世纪中叶的权威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突出主调音乐的特点,注重旋律写作的主调织体,常常抛开精致的对位技法,强调轻盈优美的旋律、明快对称的节奏、简洁平实的伴奏。因此他的作品往往曲调优美流畅,结构清晰明快,作曲技巧和内涵也很多样丰富、并且带有一种幽默练达的人生观。同时,他也是音乐理论的权威和极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长期从事社会音乐教育工作,培养了市民的音乐审美素质。他在那个时代被看作是“前卫”的作曲家,建立了音乐从教堂中独立出来公开演奏的音乐会模式,将教堂音乐搬上了市民阶层的舞台,打破了宗教音乐不能出教堂的禁忌,使歌剧的演出成为现代的剧院舞台以供公众欣赏的形式,使音乐更加贴近民众。

泰勒曼没有拜访名师,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地专业培训,完全靠自学成才,这在音乐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而且他的风格变化多端,初期作品受到法国、意大利的影响较深,后来在配乐、和声等方面,又有和巴赫异曲同工之处;在歌剧方面,他努力倡导法国式的采用按谱长处的咏叹式的朗诵调,使之通行于大歌剧中,成为与轻歌剧题材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泰勒曼以协奏曲的创作而著名,但他的协奏曲使用的主乐器总是与众不同,比如喇叭或者多种不同的维奥尔琴。可能正是因为没有受到什么正规的音乐学习,思维上没有受到束缚。而且经常到各个城市游历,接触不同的音乐风格,结合百家所长,能够在创作上达到不一样的境界。他对各种题材的创作都得心应手,以纯熟的作曲技巧把巴洛克传统的对位法、意大利的歌剧色彩和优雅的法国管弦乐组合起来,保持着巴洛克乐派优雅清新的风度。可以说泰勒曼是以为神剧、歌剧、清唱剧、管弦室内独奏、声乐、器乐、意法德各国风格一手包办的多才多艺的作曲家。

泰勒曼的音乐风格优雅华丽,自然率真,令人愉悦,别具风采。《a小调组曲》有7个乐章,用一种被称为“柔美笛”的次中音竖笛来演奏,全曲情感丰富,变化多端。组曲《汉堡的潮汐》有10个乐章,包含了庞大的序曲和9首舞曲,每一乐章被刻意安排了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作为描写的主题,而序曲令人感觉开阔,气势雄浑,作品的编排通过给不同乐章不同氛围表达主旨,最终形成了统一完整的作品。

泰勒曼的作品丰富,产量惊人,据他自己在1739年做的统计,就有600多首序曲、三重奏、协奏曲?fe51哈普西科德曲与合唱曲,40部歌剧、清唱剧,44部受难乐、12首全套礼拜音乐以及100多部礼仪用曲,还有给婚丧嫁娶用的3000首小曲。这之后的创作数量还没有进行统计,作品总数无法确定,但是他个人的作品数量就超过了同时代音乐家巴赫与亨德尔的总和。18世纪,他在世的时候,其声誉甚至超过巴赫,但其作品的流传广泛程度上比巴赫要稍逊色。他在世时作品很受欢迎,但逝世后长期被人遗忘,作品不再像以前那样被频繁地演奏,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才再次被人发现,作品开始重登舞台和演奏会,并且很多作品开始被录音。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fe50他的乐谱出版的有200多种?fe50研究他的传记与作品的专著多达10余种?fe54他的作品风靡欧美乐坛?fe50成为音乐会中经常上演的曲目。

巴赫:西方音乐之父

国籍:德国

生卒年:1685-1750

全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职业:作曲家、管风琴及羽管键琴家

代表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d小调托卡塔赋格》、《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

生平简介:

1685年,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一个美丽的小镇——爱森纳赫。巴赫家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音乐家族,从16世纪中叶起,家族就开始不断涌现出音乐家,一直到19世纪末,300多年中涌现了数十位技艺高超的音乐家。在图林根州,“巴赫们”甚至曾成为音乐家的代名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音乐家。因此,他自幼就耳濡目染,接受音乐的熏陶,得以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成长。巴赫9岁时母亲去世,10岁时父亲去世。他的哥哥约翰·克里斯多夫·巴赫是一名出色的管风琴手,曾经师从当时德国的著名音乐大师巴哈贝尔。在父母离世之后,哥哥就担负起教授巴赫学习音乐知识的重任来。所以,巴哈贝尔和巴赫之间有着颇为深刻的渊源。

少年的巴赫经济拮据,靠奖学金进入了吕讷堡的圣·米歇尔学校学习。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学校毕业。1703年,在阿恩施塔特的教会里,担任风琴师一职,同时也为宫廷创作曲目。从此,巴赫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并很快有了成果。在1704年创作的d小调托卡塔中,他出色地运用了许多减七和弦技法,让音乐的风格似狂风般有力。

1708年,巴赫来到穆尔豪森,担任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风琴师。次年,22岁的巴赫与表妹玛利亚·芭芭拉结婚。返回魏玛后,担任安斯达公爵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兼小提琴师,一呆就是10年之久,开始了他人生当中的魏玛时期。那个时候,音乐艺人的社会地位很低。虽然此时的巴赫依然身份卑微,但是是作为一名专业的风琴师,他的地位和名声却得到显著提高。巴赫甚至有机会在德累斯与法国演奏家作即兴演奏,一较高下。从这时开始,巴赫就被世人推崇为大师。

1717年,巴赫来到柯登,担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亲王十分喜好音乐,甚至抽出了国家支出的30%作为经费组建了一支18个人的乐队。才华横溢的巴赫得到了亲王的宠信。巴赫在柯登宫廷服务了6年之久,他的许多名作尤其是器乐方面的创作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如献给勃兰登侯爵的《勃兰登堡协奏曲》。这部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同时也深深流露出高傲华丽的贵族风格。此外,还有1721年的C大调、d小调的管弦乐组曲以及在1722年创作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期间,还有《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若干奏鸣曲、创意曲等等。这一时期巴赫的创作,居于广阔的意境,运用了大胆的技术手法。但是,不幸地的是,巴赫1720年在卡尔斯巴德旅行期间,妻子芭芭拉去世。

1723年,38岁的巴赫来到了繁荣的商业城市莱比锡。莱比锡是个自由的地方,在那里巴赫演奏了一曲他自创的教会康塔塔,赢得了莱比锡议员们的好评,从此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另外还兼任着其他三个教会的音乐指导此后27年一直在莱比锡工作,直到逝世。在这期间,巴赫为教堂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有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管风琴曲。他为莱比锡教堂创作了5套,近300部供礼拜演奏的宗教康塔塔,著名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都在此时写成。为了谋得宫廷作曲家的职位,巴赫还曾写了一部伟大的作品《b小调弥撒》。这部作品虽然是宗教作品,但是它体现出来的音乐精神十分广阔,已经远远超过了宗教的局限。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巴赫一生中最伟大的声乐作品,此外还有《戈尔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等大量器乐作品。

巴赫与玛利亚·芭芭拉婚后生下了7个孩子。在玛利亚去世后,巴赫又与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结婚,这次婚姻又给巴赫带来13个孩子。在众多的孩子当中,有10人得已长大成人。其中有不少继承父业,从事音乐事业,成为颇具影响力的音乐家。巴赫的次子卡尔·菲力普·巴赫,因为长期地点为德国汉堡,得到“汉堡巴赫”的称号,有人也唤他为“柏林巴赫”;他的第11个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因为长期生活于伦敦,便被人称呼为“伦敦巴赫”,他们在音乐史上都赫赫有名,甚至对后世著名的音乐家海顿、贝多芬等人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巴赫家族在德国音乐史具有颇为传奇的色彩。

巴赫有两套音乐手稿是专门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玛格达蕾娜所创作的,即《安娜·玛格达蕾娜·巴赫的笔记簿》。这两套手稿分别编定于1722年和1725年。其中第二套规模更大,也更加著名,内容涵盖了巴赫和家人以及当时其他一些著名音乐家创作的大量小步舞曲、序曲、进行曲、咏叹调等等。

主要成就:

巴赫是一名虔诚的新教徒,他的音乐中毫不掩饰地洋溢着对上帝的崇拜,歌颂上帝所创造出来的世界的和谐美满,更倾向于是一种信仰而非情感的表达。在巴赫看来,世间万事万物上帝之手创造的,是来自于上帝的恩赐,沐浴在上帝的光辉下,而音乐所起的作用,就是要对上帝创造的和谐进行歌颂,对上帝的光辉抬头仰望。巴赫认为,音乐就是带领他步入天国,与上帝进行对话的云梯。音乐本身的存在就是来自天堂的奇迹。通过音乐,人们可以通过隐蔽而且更加理性的方式感受到上帝的存在。

那个时代,德国在政治上分崩离析、经济上贫穷落后,文艺领域万马齐喑,黯然无光。因此外来文化,如法兰西、意大利、英吉利的文化,占据了德国文化领域的绝对优势,而自己的民族文化反倒遭受轻视,德国人民普遍产生了卑微的心态。这样的情形之下,人们对上帝的依赖感加强,教堂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寄托精神情感的圣地。因此这片宗教的土壤滋生了德国音乐的诞生。巴赫的音乐作品,深沉、内敛、气势宏大而悲壮,充满了对当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通过各种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宗教音乐形式表达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更加贴近人的内心世界。巴赫的成名作是他的受难乐。受难乐往往通过表现耶稣的悲剧经历,来反映现实生活中情感,寄托哀思,彰显沉重。因此,也最能代表当时德国人民最为深刻的感情。宗教和上帝也是巴赫的情感寄托,巴赫在受难题材的音乐中营造的宗教氛围,深深结合了当时社会当中的情感和普遍心态。在音乐表达中,生动地刻画了耶稣受难的细节感受,同时又兼具了宏大壮阔的史诗般感受。巴赫的受难乐在莱比锡上演时,如同一部歌剧引起了巨大轰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受难曲已经和巴赫的名字连接到了一起。

巴赫的代表作《马太受难曲》的取材来自于《圣经》中对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整部作品布局宏大,包括78首分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35首分曲,描述了耶稣被门徒犹大出卖和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有43首分曲,对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进行了描述。

同类推荐
  •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这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的马拉拉自传。16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她从斯瓦特地区的偏僻山谷,走进联合国发表演说,走上了为争取女性的受教育权而不懈奋战的道路,同时也成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创建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
  • 保罗盖蒂的智慧

    保罗盖蒂的智慧

    1892年10月25日,在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白胖胖的男婴降生了。孩子的父亲叫乔治·盖蒂,37岁,母亲叫莎拉,已经40岁。这对中年父母看着他们可爱的儿子,心中充满了幸福和喜悦。他们给孩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琼·保罗·盖蒂。保罗·盖蒂这个名字后来被全世界的人称呼着,他在一生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有20年时间,他一直都是个人财产的世界首富。
  • 开国第一任省长

    开国第一任省长

    本书以开国第一任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市长)的革命生涯为主线,以他们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卓越表现为叙事点,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生动、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传奇的一生。
  •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他们,个性或狷介,或痴狂,或迂腐;他们,性情不失风骨、风趣和浪漫;他们,品格清风朗月、苍松劲竹。他们是近现代飘逸浪漫的士人才子,却也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演绎着中国文坛江湖的风雨激荡和恩怨纷争。相知、相敬、相重者,莫如胡适与陈独秀,胡适与李大钊,冯雪峰与鲁迅,吴祖光与两任妻子吕恩、新凤霞;爱恨纠葛、难分难解者,莫如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交恶纠缠、怨怼一生者,莫如鲁迅与周扬,胡风与周扬,丁玲与周扬;孰是孰非实难道断者,莫如钱锺书、杨绛夫妇与鲁迅……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热门推荐
  • 死亡岛

    死亡岛

    鬼魅,恶魔,无处不在。背叛,死亡,家常便饭。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绝望,恶魔鬼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性的狡猾。死亡岛,充满了绝望,狡猾,冷酷,想要离开只有.....。
  • 狙击手之死

    狙击手之死

    一名生活在波兰的乌克兰年轻人,亲身经历了德国军队的入侵和屠杀,为了保卫家园和寻找相爱的恋人,从此踏上了从军之路,并逐渐成为了一流狙击手.但是命运弄人,战斗英雄最终投靠了德军.他能否找到心爱的恋人?是什么促使他背叛国家?本书将为你讲述这个曲折的故事.
  • 张三的高四

    张三的高四

    本书是由一段真实故事改编而来。主角没有主角光环、异能等,就只是一段发生在校园的悲伤的故事。当然,内容以低沉伤感为主。新人文笔不会有多好,我只是写一段自己想些的故事。注:好学生别看。
  •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国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中国古建筑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深刻文化内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作为中国艺术最杰出的一部分,中国古建筑中的绝大部分,都充满了天人合一的伟大和谐思想,表现了中国古建筑文化所特有的伟岸而俊秀、博大而亲切、神秘而浪漫的特征。《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带你走进中国建筑的殿堂。
  • 澎湖续编

    澎湖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蛮狐驯养法则

    蛮狐驯养法则

    她是妖娆驱魔师,他是驱魔师手下最强式神。降妖除魔,他将自己的性命托付于剑中之魂与身后那位御主!初访人间的桃丘之狐,修炼千年,只为与命定之人相遇,偶尔化身厉鬼,大杀四方!他未曾料得千年前青石台阶下那望穿雨帘的一瞥,红伞后的女子早已将他的模样刻印在内心深处,倾尽所有,红尘相随!
  • 壹面世界

    壹面世界

    世界人口急剧下降,工厂因缺少工人而关闭。人类再次由国家退回到了部落,缺水缺电缺粮的境地。人类以所居住的城市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部落,所有的资源都是稀缺的,那些还在生产的工厂也随着劳动力价值与生产成本上调到可怕的地步。人类大多数回归到了农耕的时代,但是已被人类污染的土地,产出也是十分的有限。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特殊产品,从而使得个个城市之间达到了相对的平衡,军工厂因为缺少材料所造的武器也是少之又少,枪支弹药不是那些猎人所能购买的起的价格。这些介绍,跟故事却丝毫没有关系哈!
  • 麻雀(影视版)

    麻雀(影视版)

    上海孤岛时期,沉睡在汪伪特工总部的中共地下党员陈深被唤醒,面对着叛徒出卖,嫂子被捕杀害,以及突然下达的夺取《归零计划》的指令,陈深负起了艰难使命。而与此同时,军统派出了唐山海和徐碧城扮作夫妻投诚汪伪,由此,国共双雄在汪伪特工总部亦敌亦友,开始了惊心动魄的特工之战。而要命的是,徐碧城是一个菜鸟特工,还曾经与当时是教官的陈深有过一段感情。而军统叛徒苏三省的叛变,又让他们陷入了重重危机之中。最后唐山海牺牲,徐碧城收起悲伤,继续战斗。
  • 如果还有爱

    如果还有爱

    如果心中有爱,就要勇敢的说出口,即使遭到拒绝,那也是一种无怨无悔的伤;如果还有爱,就不要轻易说分手,因为,分手是把双刃剑,在伤到他的同时,也会深深的刺痛你的心;如果还有爱,就珍惜身边的爱人,好好的去爱……
  • 来自地狱的小鸟

    来自地狱的小鸟

    飞鸟落入泥沼,却无法挣脱,只有选择适应与沉沦,而梦想不过一场以后还会被人想起的梦本文以黑道为题材,但是更加贴近真实,四个人,一座城市,不会主角无敌,不会权倾天下,没有商业帝国,只有四个年轻人在黑道这个泥潭里,为了生存,被迫一步步往上爬,或许,这部作品可以唤起你曾经的回忆,可以满足你年轻时的幻想,可以让你看见一个城市最真实的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