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1200000001

第1章 碗里乾坤大(1)

祖孙两人,一刻也不停地忙着,被火光染了红晕的脸,淌满了汗珠。坚守祖业的美好感觉,使这两张脸,不自觉地荡着丝丝恬然的笑意……

温情溶在鸡汤里

这是一则充满了温情的美丽传说。

相传在一百多年前,云南有个唤作“蒙自”的县城,住了一个刻苦用功的秀才。蒙自县有个南湖,风光秀丽,环境幽静,这位秀才,便时常去湖心小岛上的亭子里读书。他贤淑的妻子,每天把做好的饭菜送到亭子里去给他吃。然而,秀才求知心切,常常废寝忘食。热腾腾的饭菜,搁在一旁,久了,凉了,味道也变了。他只勉强吃上几口,便搁着了,身子因此日益消瘦。妻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一日,杀了肥鸡,用土锅炖好,送去。可是,等她去收拾碗筷时,秀才仍在埋头苦读,锅里的汤,原封未动。她正想拿回家去热一热时,却发现土锅还是热乎乎的,原来浮在锅上的那一层厚厚的鸡油,严严密密地封住了热气,使食物保持了高温。她大喜过望,急忙催丈夫趁热吃了。自此以后,她得着了启示,每天炖一锅鸡汤,在鸡汤里加入米线、蔬菜、肉类,使丈夫在享受滚热鸡汤之余,还能取得均衡的营养。由于她日日细心调理丈夫的膳食,丈夫逐渐恢复了健康,最后,还考取了状元。

这事被当地居民传为佳话。

从秀才家到南湖小岛的亭子,需要经过一座小桥,所以,当地居民把那锅加了米线的鸡汤称为“过桥米线”。

今日,过桥米线已经成为云南一道风味独特的名食了。

在昆明,随意浏览,不论大街小巷,都可以见到以“过桥米线”为招牌的大餐馆、小餐室。有趣的是,同是过桥米线,可是,却分成许多不同的等级。寻常百姓尝的,有三种:特级人民币十五元、甲级人民币十元、乙级人民币五元;还有一种豪华级的,价格高达两三百元。主要的不同在于用料。普通级的,以肉类为主;豪华级的,以各类山珍海味为主。

一位昆明朋友说得好:

“吃过桥米线的同时,我们也在咀嚼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里的过桥米线,是一种朴实而又营养的民间食品,现在,把它搞得过于豪华,不免有失真之嫌!”

过桥米线的精华,在于那锅鸡汤。正宗的过桥米线,必须炖上三天三夜,使鸡肉的甜味与精华全都溶进汤里面。然而,现在,凡事讲求速战速决,花上几天几夜去炖一锅汤,已成天方夜谭。有些不负责任的小店,为了造成金黄鸡油浮在鸡汤上面的假象,还把腊味混进汤里去煮,喝进口里,满满都是腥腻的腊味,不知情的,还以为这就是过桥米线的真味,弄得以后一闻其名便掩鼻而走。

在昆明,我曾尝过好几次过桥米线,有汤带腊味的,有淡然乏味的,也有味儿浓腻的。最对口味的,是在一间名不见经传的小店里尝到的。

那夜,逛累了,无意间经过一条烟气迷蒙的巷子,那一蓬一蓬的白烟,氤氲着食物勾魂的香味。随意走进一家简陋的小店,点了过桥米线。一只大碗,盛了白白的米线;一只大碟,放了切成薄片的里脊肉、鸡肉、火腿、鱿鱼、海参、鱼片、虾米、榨菜、芽菜、豆腐皮、香菜和葱。还有另一个大得好似面盆一样的海碗,盛满泛着晶晶亮光的鸡汤。把碟子里的生肉海鲜蔬菜等倒入滚烫的汤里,只轻轻一搅,便熟了,再加入米线,便成了集蛋白质、维生素与淀粉于一碗的云南名食了。

这过桥米线,果然名不虚传,入口之后,那种鲜到极致的味道,迄今仍然齿颊留香!

碗中有个缤纷的世界

第一回看老挝人吃牛肉米粉,目瞪口呆而又惊心动魄。

牛肉米粉是老挝一道著名的小食,烟气氤氲的米粉,极白、极滑,像纤纤细细的赵飞燕慵慵懒懒地裸躺于飘飘忽忽的云雾中,别有一种瘦骨伶仃的性感。铺陈在上面的牛肉片呢,轻、薄、软、嫩(当然,也有些摊主用又老又韧又厚又硬的水牛肉来瞒天过海),整碗米粉,像是一幅淡雅隽永的画作。

浸在清晨那明亮而欢愉的阳光里,坐在拭擦得干干净净的矮桌边,看到这样一碗超尘出世的食物,连心情都变得纤尘不染。

同桌的,是个老挝人,年轻而黧黑的脸庞,在风吹雨打的粗糙里,透着一种泼懔的活力。米粉一端上来,他便开始“变戏法”,加入一大把薄荷叶和几根小辣椒,倒进鱼露、白醋、酱油、辣椒酱,掺入白糖、虾膏,挤入酸橘汁,撒上胡椒粉。他“心狠手辣”地干着这一切,丝毫没有怜香惜玉的温柔。原本清澈见底的汤被他任意蹂躏而又胡搅一气之后,五颜六色、百味齐集。他这才快快乐乐地拿起筷子,呼噜呼噜地吃个心满意足,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原本以为这仅仅只是个不按牌理出牌的特殊个案,没有想到,在老挝,人人如此。每每米粉一搁到面前,个个都专心一致地忙个天昏地暗,忙得不亦乐乎,男女老幼,莫不如是。

综观老挝的历史,这是一个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而长期的自我封闭又使满目疮痍的国家在恢复元气时,速度慢若蜗牛。尽管幅员广大而人口才四百余万,可是,大部分老挝人迄今仍然挣扎于贫穷线上,平均月薪只有十余美元,物资极度匮乏,娱乐场所寥若晨星,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同样患着严重的“贫血症”。于是,那一碗纯洁的米粉,便成了他们寄托梦想的“乌托邦”。生活苍白无色吗?不要紧,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地弄出一碗的缤纷多彩。生活淡然无味吗?没关系,他们“招募各路英雄好汉”,搞出一碗的酸甜苦辣,大汗淋漓地吃下去,仿佛便已尝尽人生的悲欢苦乐,而在咂嘴咂舌间,所有的不快、不满、不甘、不平,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香河畔的微笑

夕阳已沉而树梢无月,顺化这座历史古城,此刻,正浸在一种半昧不明的尴尬情景中,远处近处幢幢破落颓败的建筑,化成了暧昧的黑影,像印在大地上一个个模糊不清、来历不明的巨型指印。朦朦胧胧的香河,缓缓缓缓地流经全城,无声、苍凉。

我坐着的那一辆人力车,由交通繁忙的大街,转入了冷僻寂静的小巷。巷子里的店铺,好似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木窗木门、小小窄窄、污污黑黑,煤油灯疲惫无力的亮光,鬼鬼祟祟地从门窗里泄了出来,闪闪烁烁的,有几分阴森诡谲的味儿。

来到了巷子的尽头,人力车夫颔首示意:

“就是这里。”

举目望去,是一间简陋已极的小店,店里左右两边靠墙处,摆了四张矮矮的桌子,每张桌子配两张矮凳。

旅游册子,是这么介绍的:

“在这家小店里,您可以尝到具有百年历史的越南传统小食。”

店里,只有一名中年妇女跑进跑出地忙个不休。我们才坐下,她便快速地把一个圆形浅底竹筐儿搁在我们脚旁,少顷,从厨房捧出了四个碟子,碟子上放着四种点心,每种十件,每件都以香蕉叶子包裹着。

虾米糯米团、银鱼细粉团、碎肉鸡蛋卷、碎虾蒸粉团。

点心是以祖传秘方配制的,越南其他任何地方绝对吃不着。

拆开香蕉叶,一缕烟气蹿了出来,极香。点心很秀气,很细致,吃了一件又一件,不一会儿,便盘底朝天了。吃毕,把香蕉叶丢入竹筐儿里,店里的小猫小狗闲闲地踱了过来,贪婪地舔食叶子上的食物残渣。中年妇女看到,软声软气呼喝它们,猫猫狗狗听到了,抬起头来随意看了看,又低头舔食如故;倒是桌上的煤油灯,不明所以地受了惊吓,瘦瘦的火舌,簌簌地抖动着。

食毕,双手黏糊糊的,起身,到厨房去舀水来洗。

厨房里,有一个很大的灶,柴火正旺,熊熊的火势,稳稳地托住一个多层的大型蒸笼。土灶旁,坐着一老一幼。老的在调制面糊,而幼的在清洗香蕉叶。窗口正对香河,嫩月已升,圆而大,为原本墨黑的香河镀上了晶亮的金光。祖孙两人,一刻也不停地忙着,被火光染了红晕的脸,淌满了汗珠。坚守祖业的美好感觉,使这两张脸,不自觉地荡着丝丝恬然的笑意……

榴梿飘香的季节

榴梿,是热带一种非常奇特的水果。

它的奇特,不在于它的形、它的色、它的味。

说它奇特,是因为一般人对榴梿有着两种极端的情感,不是极爱,便是极恨。本地人对它多半是爱的;恨它而又怕它的,多是外地人。

榴梿浑身上下长满了扎人的尖刺,它像足了性格泼辣的妇女,只看一眼,便不想去动它,偏它又散发出一种浓烈已极的香味来引诱你,呼唤你,于是,你会不由自主地向它走近、走近。撬开它,躺在坚实果壳里的,是带核的果肉。果肉通常分为纯白与橙黄两种色泽。纯白的极甜,甜中却又带着些许若有若无的苦味,好像是该斩而又斩不断的情丝;橙黄的呢,极香,香味如蛇,绕喉而下,整个人,都被这一股香熏得有点恍恍惚惚的。像这样复杂的感受,是我们品尝其他的水果所绝对没有的!

然而,尽管国人对它如痴如醉,外地来客,一听到“榴梿”这两个字,便皱眉不已;闻到它时,退避三舍;硬逼他吃,他宁死不从!我一位英国籍的朋友就毫不客气地对我说,榴梿的气味使她联想起爬满蛆虫的垃圾,也有些人说它味如粪便、味如腐烂的鼠尸,总之,无一好评。有些外地来客也会抱着“从容就义”的心态去尝尝,尝了以后,通常会有两种反应:一种会飞快地奔向厕所,呕吐不已;另一种呢,则会以极包容的口气说道:“噫,味道很怪!”前者这一辈子大概不会再试第二次,然而,后者呢,若有机会,或会重试,也许,多试几次以后,他便会渐渐地喜欢上它了。他日回国,他一定不会忘记以炫耀的口气对自己的亲戚朋友说道:“瞧,我敢吃榴梿哪!”实际上,异乡客敢吃、爱吃榴梿,的的确确是一桩值得炫耀的事儿,因为在南洋所流行的一句话是:“你若能吃榴梿,便能在这儿落地生根。”

榴梿是有季节性的,每年的年中与年尾,便是它上市的时候。在新加坡,有一个发售榴梿的大市集,位于芽笼区。那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广场,卖榴梿的。在广场上搭起了临时的木架,木架上,榴梿堆得好像山一样高,榴梿那勾人心魂的异香,这里那里蹿满了整个广场。人气、汗气,讨价声、还价声,也充斥于每一个角落内。

选购榴梿,是一门不易掌握的“学问”。根据此中行家指出,选上好榴梿,要诀有二:一是嗅,二是听。把榴梿捧在手里,将鼻子凑近榴梿,闭上眼睛,全神贯注地嗅,如果有一缕强烈的香味好像出弦弓箭一样射入鼻腔内,那么,这榴梿的果肉,必然令人满意。有些榴梿,味道虽好,但是,核很大,果肉极薄,不耐咀嚼,亦不能算是上品。所以,嗅了以后,还要听。将香喷喷的榴梿高举至耳朵旁,以手用力摇一摇,如果有细微的声响发出来,表示肉厚核薄,上品也。如果声响太大,便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榴梿,核极大,不中吃。倘若嗅时无香而摇时又无声,那么,这榴梿,多半是半生不熟的,千万别买。知易行难,这两个秘诀听起来好似很容易,然而要在香味弥漫的市场里嗅出个别榴梿的味儿,要在闹声喧天的市集里静听个别榴梿的响声,真是谈何容易呀!

我是在马来西亚第一次看到榴梿园的,一踏进那儿,便好似走进了一个布满地雷的前线区。唯一不同的是,前线区的危险来自地底下,而榴梿园的危险却是来自头顶上。

榴梿树最大的特色是:它会在熟透时自动掉落。如果有人企图爬到树上去摘,摘下来的榴梿,像单方面的爱情,生涩无味。鉴于此,榴梿未成熟时,纵然满园结实累累,也不会有人动它们的歪念头。榴梿一飘香,榴梿园主便开始紧张了,他会请工人彻夜守着园子。熟透了的榴梿,好像羽毛丰满了的小鸟一样,一个个快活无比地向细细的枝丫道别,“噗噗噗”地自高空飞降而下,每一声“噗”都代表了金钱入袋的声音,听得园主眉开眼笑。

我认识一个卖榴梿的,他每天向园主买下六十粒榴梿,放在竹篓里,摆在路边卖。由于每天来往车辆很多,他的榴梿,一下子就卖光了,他把钱收好,施施然地回家睡觉去了。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

“你的生意不错,为什么你不多拿一点来卖呢?”

他想也不想,便答:

“赚一日,用一日,够便好。”

这朋友,读书不多,居然懂得“知足常乐”的人生道理!不过,话说回来,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如此“知足常乐”,也许就会成为进步的绊脚石了!

现在,榴梿飘香的季节刚刚过去了,它的缕缕余香,还恋恋不舍地飘浮在空气里。

人们嗜食榴梿而用去了一部分积蓄,但是,无怨无悔,且还在心里盘算着:

“下一回榴梿飘香时,希望能吃得更加痛快!”

番薯

吃番薯粥的那段日子,不堪回首。

局势不安定,加上家里境遇也不好,常常和番薯粥在桌上相见。

粥是白惨惨的,番薯是黄澄澄的,用汤匙把它舀起来时,好似挖到了一块黄金,在那单调得近乎贫血的日子里,这竟然也成了餐桌上一项微不足道的小游戏。喜欢番薯那种淡淡的甜味,但是,吃得多以后,讨厌的,也正是它这一股淡淡的甜味。看到母亲把它端到桌上来时,觉得连那轻轻地往上飘的烟气也染上了这可憎的甜。嗅着嗅着,胃就造反了。这时,“吃”已经变成了例行公事,仅仅为了填饱肚子而已。

摆脱了拮据的生活后,番薯粥也自然而然地在餐桌上绝迹了。

然而,童年时代过密过量地吃它,已经使它在我脑子里投下了一抹阴影。我怕粥,更怕番薯。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

    本书拟分上下两册,上册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的精选,下册是有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戏剧戏曲和电影脚本的精选。书中有一些作品是在类似作品选中初次选录,比如近代言情小说,现代戏曲,现代电影剧本等,这些作品的选录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学术发展的新进程,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感,另一方面也在细微处透露了编选者的学术追求。
  • 晚风吹动一弯月

    晚风吹动一弯月

    书中收录的诗,尽量的求自然、朴实、通俗、易懂,不玩弄深奥,只当百姓,不拿官架子,不做假洋鬼子,不装神弄鬼,不吓人,也不食古不化。
  •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 等一个人的时光

    等一个人的时光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等一个人的时光》精选哲思创刊十年来最走心的情深故事,慰藉所有在等待中孤独的人。等待是孤独的,任何人也无法触碰,任你烦躁,任你恼怒,却依然无法决绝地离开,只为心中那个无法磨灭的信念。等待不是逃避,只为不再错过。只要你足够勇敢,也能像何以琛那样,将所有人都以为的“错过”,变成重新相遇。《等一个人的时光》有等待中的全部思绪:我们曾许下的地老天荒的誓言,成为彼此的一念执着,最后散落在天涯……等待,只为把时间倒回最初的遇见。
  • 乡村词典

    乡村词典

    这是一本写给乡村的书。写给生活在祖国乡村的高天厚土间,为我们创造着土豆、玉米和小麦的人们,写给那些一直对乡村保持着热爱的人们。读者在这里可以找到乡村的一切,包括灵魂样吹过乡村的风、土炕一样温热的土地、血浓于水的乡情、汗一样在土地里潜行的水,以及乡村的男女老少各种各样的事儿,这是一本融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好看的书。这是一本让你震撼,也使你得到抚慰的书。因而,这也是一本可看成《乡村史记》的书。读《乡村词典》,就是用乡村的雨水给灵魂作一次洗礼。
热门推荐
  • 夜陵传

    夜陵传

    这是一个以无数多元宇宙为背景的冒险故事。这是一个拯救与被拯救的故事。当原本的平凡之人背负上了世界的诅咒,当原本的高贵之人背负上了活下去的枷锁,当原本的孤独之人背负上了友情的羁绊......无数的神话开始涌起,现在他们做的不是仰望去神话,而是去创造神话!
  • 尸狐

    尸狐

    这个城市叫黑狐市,市民对狐狸的传说太过痴迷。艾利夫妻是考古学家,探险中进入黑狐墓,并触摸了血淋淋被封印的黑狐。几年后,他们离奇消失。只留他们的孩子艾狐被称为狐狸男孩的他,又会带来什么呢?艾狐是个爱勾引女人的男人,欲望极强,是个既爱又恨的狐狸男。同时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疯狂的杀死他,往往被杀死后又会重生为无数的或大或小的黑色狐狸,包括眼睛被捅破,也会再生无数只小黑狐。有十四条不详的诅咒尾巴。聚合所有男人的优点与缺点,往往出其不意
  • 探灵者之咒

    探灵者之咒

    探灵者传承千年,诡异的传承方式伴随着千年秘辛而诞生。是传承是诅咒是守护,一切的秘密在探索中被得知真相,却更加迷茫。
  • 阿拉德战史之魔君巴卡尔

    阿拉德战史之魔君巴卡尔

    百年风云,千年守护,究竟巴卡尔是敌是友,它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谁才是阿拉德真正的威胁,谁才是巨大阴谋下的策划者?
  • 鬼男友缠上我

    鬼男友缠上我

    在殡仪馆工作的婉心从一具男尸送到这里开始就遇到了一系列奇怪的事情!先是被男鬼差点杀死,什么,你说要跟着我?为什么!!还要我和你一起复仇!还要我当你女朋友?虽然你那么帅,我到底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我的鬼男友!
  • 雷锋·榜样的力量

    雷锋·榜样的力量

    本书分为了雷锋日记和雷锋故事两个部分,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全面、真实地了解雷锋人生、汲取雷锋精神,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鲜活可爱的雷锋。本书史料真实、内容翔实。许多珍贵资料来自于中国雷锋研究会、抚顺雷锋纪念馆、湖南雷锋纪念馆、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
  • 锦衣传奇

    锦衣传奇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明史》历代的锦衣卫中,有一个人,被称为第一锦衣卫他就是:少年仗剑夺武第,脚踏烈火救上帝。百官战栗伏阶下,高举金瓜震廷议。手掌飞鱼慑不法,缇骑马蹄震天下,身兼三公又三孤,天朝唯我陆平湖一直绞尽脑汁沉默写书,朋友建议弄个群扩展思路,说对历史真实度审核有帮助,因此决定建个看看效果,群号:124199558。喜欢锦衣卫的朋友加进来一起交流。
  • 考古奇谈

    考古奇谈

    这是一部充满幽默和悬疑的作品,在欢快中体验惊心动魄,在白话中获取知识。
  • 荆棘之心

    荆棘之心

    终于盼到朋友的回归,她的突变,让我们不再亲密无间。面对种种状况,我却显出从未有过的无能为力。母亲遭受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我倍感亲情的可贵。并因此带给我一段因私欲而起,转瞬即逝的“畸形般”的爱恋。两个昔日的“仇人”瞬间变为相互依存的“伙伴”,他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看似简单的重重杀机背后,却隐藏着无比复杂、纠结的变态心理。我,能否从这场荆棘丛生的计划中获得拯救?或是,最终葬送在这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里?欺骗与痛楚交织在一起的爱恨情仇中,渐渐浮出水面的“凶手”究竟是谁?看似无辜的牺牲者又会是谁?徘徊于亲情,友情,爱情之间的脆弱心灵,能有几个在人类种种本性的强烈驱使之下获得生的机会……
  • 极品小厨子

    极品小厨子

    贞观十年,十八岁五星级大厨带着鬼斧神工般的厨艺落户京城赛家,神秘的空间厨房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于是一夜之间,各式各样的新奇菜品被大唐的才子佳人津津乐道,超越时空的作物被大臣当做治国安邦的神物。无论是土豆、洋葱、番茄、木瓜、生姜、绿豆、辣椒……还是葡萄、草莓、西瓜、菠萝、橄榄、石榴……又或是调味盐、味精、鸡精、老抽、生抽、花生油、芝麻油……空间厨房都有。任何时代都挡不住小厨子大展厨艺。小厨子的菜可让李世民长居宫外,还可让武媚娘不入宫为妃。为此群臣激愤:“这才是真正的太白妖星!恐为祸大唐江山。必除之而后快!”夏商:“各位爷,有话好说,能不能商量。”“可以!给我等再来一次大唐全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