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2200000051

第51章 科场内外(1)

乡试的第二年,在京城举行了会试,这就叫“开国第一科”。这一年会试一共取中了一百二十名,经过皇帝亲自殿试,排出一、二、三甲。一甲共三名,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这三名被皇帝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这一百二十人就是人们常说的明朝第一科的新科进士。

上一讲我们说到了朱元璋建国之初办学校培养人才的情况,从乡里的社学,到府、州、县的儒学,再到京师的国子监,三级学校成为明朝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校虽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朱元璋也确实从国子监的监生中选了一些人出任各级官员,但是明朝大部分官员却不是从学校直接选用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式,那就是科举考试制度。

一、开科取士

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了一道诏书,开科取士。他在诏书中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洪武三年八月为始,特设科举,以取怀材抱德之士,务在经明修行,博古通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其中选者,朕将亲策于廷,观其学识,品其高下,而任之以官,果有材学出众者,待以显擢。”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科试考》)

其实早在朱元璋建国的前一年,他就下令开文武二科,但那还算不上是科举取士。到了洪武三年,这回才算是真正宣布举行科举考试,用这种方法取士任官。

其实开科取士大家都不陌生,从隋朝就开始了,到唐朝以后就成为读书人当官的必经之路。年轻人读书就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考举人,考进士,然后去当官。我们大家知道的那些有名的官员,基本上都是经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这套办法还得用。首先要选定考试的年份,过去就叫“大比”之年。

明朝科举制规定,凡是子、午、卯、酉的年份,就举行乡试,这四年的第二年,也就是丑、未、辰、戌的年份,就举行会试。也就是说每四年举行一次乡试、一次会试。乡试在八月份举行,考中的叫举人;会试在第二年二月份举行,考中的叫进士。考试时间都是当月初九开始,三天一场,一共考三场。

大家听了这段解释,说不对呀,洪武三年,是庚戌年,应该是举行会试的年份,怎么才开科举行乡试,第二年是辛亥年,不是大比之年,怎么也举行了会试呢?

这是因为,朱元璋时代,刚刚开始举行科举考试,制度还不完备。虽然制度不算完备,但是已经有了乡会试文字程式,对考试内容、形式,考中者的安排,以及乡试会试时间、参考人条件等都作了相关规定。除了没有按照规定年份举行,基本制度已经形成了。

这算是明朝建国以后第一次全国性的考试,虽然当时还有些读书人不愿意入朝为官,但是也有不少人跃跃欲试,参加了这次考试。宋濂是这次考试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记述当时京城乡试的情况时说:“兵后废学,不敢求备于人,其来试者一百三十有三,在选者过半焉。”

(《宋文宪公集》卷一)

因为是建国之初,经历了多年战乱,学校也废坏多年了,所以不能要求过高,当年录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比例也算够高的了。

乡试的第二年,在京城举行了会试,这就叫“开国第一科”。这一年会试一共取中了一百二十名,经过皇帝亲自殿试,排出一、二、三甲。一甲共三名,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这三名被皇帝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这一百二十人就是人们常说的明朝第一科的新科进士。当时,江南士子们的文化水平高,尤其是浙江。这次录取的新科进士中,浙江籍的有三十一名,占了三分之一还多一点儿。

这一科的状元名叫吴伯宗,当时就被授官为礼部员外郎。一个新科状元,立刻就授官为部郎,就相当于今天大学刚毕业就当上了副司长,这也算得上是超擢了。这大概是明朝开国时候选用人才的一个特例,以后慢慢正规了,也就不会再有这样高铁速度超擢的干部了。

这个吴伯宗不仅是明朝开科第一位状元,而且他当官以后,也还算有点政绩。史书中说他为官刚正不阿,因为不肯依附丞相胡惟庸,被谪贬到凤阳。后来他上书弹劾胡惟庸,胡惟庸被杀后,他又被召入朝中,先后在国子监、翰林院任职,还当过殿阁大学士中的武英殿大学士,后来因举荐人才不实,被贬官为翰林院检讨,死在了翰林院的任上。

除去吴伯宗外,这开国第一科进士中有点影响的还有叶砥,号坦翁,他历官洪武、建文、永乐三朝,担任史官多年。永乐初年曾经因为直书“靖难”史事,就是明成祖朱棣夺位的事情,被抓起来过,后来放出来仍然修史,主持过《永乐大典》编修工作,当过副总裁。

还有一位聂鈘,在诗文方面有名气,官做得不大,只当过一些国子监助教之类的小官,退休后给了一个教谕的待遇。不过他跟当时当过国子监助教的另外两位文化人张美和、贝琼被人称为“成均三助”,是三位很有名气的老师。

这一科其他的进士们就都不大有名气了,一百二十人,在史册中留下传记的也只有十来个人。

有意思的是,这一科参加考试的还有三位外国人,都是朝鲜人。其中一位名叫金涛的朝鲜青年,得中了三甲第五名,授官为东昌府安丘县丞,就是副县长。另外两个,一个名叫朴实,一个名叫柳伯儒,都没有考中。这三个人虽然能读汉文书,写汉文文章,但是用汉语说话交流有困难,所以最后还是请求回国去了。

从洪武三年开始,只有洪武四年举行了一次会试,可是一连三年,年年都有乡试,一直考到洪武五年。大家想想,一连三年考试,录取的士子都授予大小官职,对于读书的年轻人来说,那可是个让人兴奋的年代。昨天还是个读书的小青年呢,转眼之间,就官袍在身,赴任为官了!

正当这些读书青年考中乡、会试,弹冠相庆的时候,洪武六年,也就是公元1373年到了。这一年的农历干支是癸丑年,按照当初规定的考试年份,丑、未、辰、戌这四年是会试,就是全国性考试的年份。而且前一年又举行了乡试,就是省一级的考试,已经考出来一批有资格参加会试的举人。可是突然之间,明太祖朱元璋却下令停止举行会试。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朱元璋在给中书省的一份文件中说得十分清楚:

“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词,若可有为,及试用之,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甚寡。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应朕,非朕责实求贤之意也。今各处科举宜暂停罢,别令有司察举贤才,必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科试考》)

原来自从实行科举取士以后,年轻士子们为求功名,纷纷努力读书学习,这样一来,他们的书确实是念得不少,可是学的净是些没用的东西,学来学去,只会纸上谈兵,文章写得漂亮,而所学的书本知识不能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当然跟朱元璋的期望相距甚远。

当时文坛宗师宋濂说起这些考生,评价就更糟糕了:

“自贡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其所最切者,惟四子一经之笺,是钻是窥,余则漫不加省。与之交谈,两目瞠然视,舌本强不能对。”

(宋濂《宋学士全集·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公神道碑》)

说的是当时的考生,大多成了考试机器,只知道钻研经学,知识只限于考试的内容,多一点都不看,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与之交谈,瞠目结舌。

朱元璋刚刚建立起大明朝,要的是实干的人才,他求贤心切,既然科举取士办法不好用,他老人家干脆就把科举考试给停了。他这一停不要紧,问题可就出来了。从隋、唐那时候开始,士子们读书,就是为了通过科举得到一官半职的,你这一停,读书人的读书劲头就差多了,读书没用了嘛。可是如果年轻人都不读书,又怎么能够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呢?这样一来,朱元璋想找为国家所用的人才不是就更难了吗?但朱元璋自有他的办法。

二、举贤荐能

朱元璋的办法就是令有司察举贤才。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得选拔人才,为国家服务。可是人才选拔的办法一直在不断变化。国家选用人才主要办法不外三种:世袭制、举荐制、科试制。

世袭制不用去说了,举荐制也是从有等级的举荐开始的。从东汉时代起就有了等级与选荐结合的人才选用办法,在历史上就叫九品中正制。当时按家世和德才,把士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一共三等九品,朝廷按等选取人才任官。隋朝以后,实行科举制,所有人都要凭本事,通过考试选用,跟家世没有关系。这应该是个进步。

从唐、宋两朝开始,科举选士就成为主要任官手段。元朝虽然是少数民族统治,也仍然实行科举取士的办法,只是考试录取的时候,把考生按民族分开,你是蒙古色目进士,他是汉人进士,区别对待。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立即开始了开科取士,这也是继承了前朝的选取人才手段。只是在选取过程中发现,这些考中的新科进士文章虽好,却缺少工作能力,不实用,所以才停了科考,开始采用举荐的办法来选取人才,弥补不足。

朱元璋对荐举人才并不陌生,他打天下的时候得到的那些文人士大夫,就都是通过手下的人举荐的。

自从明朝停止了科举,所有空缺的官员位置,都要由官府推荐人才来填补。这种情况整整维持了十年。这十年间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我觉得朱元璋这样的做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明朝建国之初,情况有些特殊。我们以前说过,因为朱元璋是农民起家又参加义军,夺取了政权后当上皇帝的。元朝的那些读书人大多数没有跟着朱元璋打天下,到了新朝成立后,他们大都躲在家中,有些根本就不肯跟新朝合作,不愿意当官。也有些读书人,虽然不跟朱元璋作对,可是也在民间观望,不会主动参加科举考试。这些人文化素养好,又有政治阅历,正是朝廷需要的人才。可是要通过科举考试得到他们是不可能的,朱元璋于是就想通过举荐,让他们出山为新朝服务。

洪武六年二月,朱元璋宣布废止科举。两个月后,朱元璋下命令,让吏部访求天下贤才,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选用的人才分这样八种:一、聪明正直,二、贤良方正,三、孝悌力田,四、儒士,五、孝廉,六、秀才,七、人才,八、耆民。“皆礼送京师,不次擢用。”

(《明史·选举志》)

史书中记述当时的情况说:

“时中外大小臣工皆得推举,下至仓、库、司、局诸杂流,亦令举文学才干之士。其被荐而至者,又令转荐。以故山林岩穴、草茅穷居,无不获自达于上,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

(《明史·选举志》)

从最低下的位置,到最尊贵的位置,都通过举荐人才出任,刚刚热闹了三年的科举,改成了热闹非常的荐举。说“不可胜数”是有点夸张了。不过从史书记述来看,被举荐任官的,也确实不少,“多至三千七百余人,其少者亦至一千九百余人”(《明史·选举志》)。

同类推荐
  • 慈禧全传全3册

    慈禧全传全3册

    叶赫那拉氏族在朝鲜边境一带驻扎繁衍,乃至繁荣。这一带位于长白山区,是满族真正的起源地。在不断侵袭相邻富饶土地的过程中,杨吉砮和他的族人逐渐掌握了精良战术,侵略欲望与贪念也与日俱增。现在看来,这片富饶的土地沦落到其他部族手中甚是可惜。
  • 王传福传:比亚迪神话

    王传福传:比亚迪神话

    他,让三洋、索尼等国际大公司感到恐惧,他,一个近似狂妄的技术奇才,他,在漫漫熊市吸引“股神”入股比亚迪,他,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流而上,他,仅一年时间身价暴涨百亿,成为中国新一代首富……他就是王传福,曾经一文不名的农家子弟,26岁时却成为高级工程师、副教授;2002年,他在短短7年时间里,将镍镉电池产销量做到全球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37岁便成为饮誉全球的“电池大王”,坐拥3.38亿美元的财富。2003年,王传福斥巨资高歌猛进汽车行业,誓言要成为汽车业领军人物……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公布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
  •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王杰平出生在革命老区平山县的一个革命大家庭,其叔叔和兄弟中共有4人参加过八路军,其中2人为国捐躯成为烈士。该书记述了王杰平离休后帮助平山县三汲乡修路、帮助川坊村打井、帮助张家川村引水上山、帮助县里发展经济的感人事迹。
  •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现、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 第六帝国(下)

    第六帝国(下)

    十九世纪,欧洲有六大势力,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奥匈帝国、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家族还有另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二十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迹于18世纪中期,其创始人是梅耶·阿姆斯洛·鲍尔(Mayer AmschelBauer),后更名为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
热门推荐
  • 汉朝孤女奋斗记

    汉朝孤女奋斗记

    她原本是个平凡的小女孩逃难中与爹爹失散,不幸落入风尘。但她洁身自爱,努力从这枷笼里逃出她想要和喜欢的人过平凡的人生却又一次次被他人卷入是非。*********这是关于一个小孤女不卑不亢的奋斗史!
  • 墓上的工厂

    墓上的工厂

    无名瘦高个,初次背井离乡,进异厂,身陷其迷,差点嗝屁,历尽曲折,铸神揭起一轮往事血雨风波,起因于九世太监不亡灵魂······
  • 神世物语

    神世物语

    世界十神:玄天尊神,修仙者,景禅(玄天镜守护者)。东海幻神,阴阳师,安培晴海。混沌之神,灵魂师,宫若渊。信仰之神,预言者,雷迦(罗马教皇)。冰雪法神,水系圣魔导,罗甘娜(法师塔)。噬魔圣神,敌法者,阿洛特(圣殿骑士)。烛幽魔神,修魔者,蓝蕴空。北海水神,深海鱼人,屋礼希丝。(人鱼女王)黄金战神,变形人,弥昆卡。寒荒兽神,狂兽人,枯京普耶斯。注:此十神乃天神山玄天镜所列,因天地所有灵智生物降生之前,真灵皆是从玄天镜来到降生之处,所以都会留下印记,不管能量高低,皆无法抵抗玄天镜勘察。玄天镜所列十神皆为天地能量指数排名最前十位,与性质无关,所以排位高低并不等于绝对力量高低。
  • 壮丽河山

    壮丽河山

    这本小说大体上讲的是以汉光武帝刘秀为原型的架空历史故事,不穿越,不重生,不带逆天系统。还有本书不是传统文学,但如果你喜欢东汉开国的那段历史的话,这本书应该能让你一直读下去。就这样吧,你们接着看,我码字去了。
  • 王者之路之星皇崛起

    王者之路之星皇崛起

    是千年的等待还是万古的阴谋,谁对谁错,留给时间去证明,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条坎坷艰难的路上成为王者!!!六代星皇,崛起之路最艰难,机会只有一次,胜则传承千古,败则飞灰湮灭,王者路注定多尸骨
  •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异世成神录

    异世成神录

    百年难得一遇的穿越了,当然是可劲的捞好处了!跟着水蓝第一剑圣修炼玄战诀,又被当成百年难得一见的魔法天才,天天被人捧着的感觉爽啊!
  • 末世抉择:生与死

    末世抉择:生与死

    【读者大人好,由于我即将上学,又因为学校是住宿式的,更不了了,给位请放心,放假后就会一天五更】赵胤蕊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为了4级的冥丧尸,在门口收留了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又与两位男子叫住她的命运何去何从?是遭受全体背叛,还是全体的信任?当他们知道自己是丧尸,又何有反应?是抛弃她吗?她知道自己每走一步,面对的都是生与死的抉择!
  • 锦衣传奇

    锦衣传奇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明史》历代的锦衣卫中,有一个人,被称为第一锦衣卫他就是:少年仗剑夺武第,脚踏烈火救上帝。百官战栗伏阶下,高举金瓜震廷议。手掌飞鱼慑不法,缇骑马蹄震天下,身兼三公又三孤,天朝唯我陆平湖一直绞尽脑汁沉默写书,朋友建议弄个群扩展思路,说对历史真实度审核有帮助,因此决定建个看看效果,群号:124199558。喜欢锦衣卫的朋友加进来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