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04500000014

第14章 苏堤究竟多少里漫

现在,集英殿上,人声鼎沸。关于苏轼的“乞开西湖”是否存在着欺君之罪,殿中的不少大臣都参战了,正唇枪舌剑的在交头接耳;正反双方是枪林弹雨,各显神通;新仇旧恨也借机抛砖了,一方是穷追猛打,一方是誓死捍卫。

御使中丞郑雍为人比较正直,现在听何正臣说了些实情,觉得,苏轼在杭州的疏浚西湖的前因后果,牛头不对马嘴,这不是典型的欺君大罪吗?所以就奏道:“……臣也以为,苏大人的《乞开杭州西湖状》一文,文过饰非,偷换概念,牵强附会,张冠李戴,前言不搭后语,牛头不对马嘴,实是苏轼文库中的一大败笔,也是苏大人为官一任的败笔。试看,《乞开杭州西湖状》的文首,就点出了‘乞开’杭州西湖的目的,就是因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苏轼是,恐无眉,故乞开。而文中展开时,给出的五个‘乞开’的理由,看来言之谆谆,实质上,是在转移视线。因为,那五理由,充其量,是在力证眉将不存的危机,而不能证明这五理由构成了杭州与西湖的眉眼关系。如果不能率先证明杭州与西湖的眉眼关系,谁又有必要去承认西湖之不存即杭州之眉的不存?具体的,我们还可以看看那五理由,‘放生’,‘六井’,‘凶岁’‘卒扰’‘远取’,作为论据,它们跟论点有一致性吗?它们有典型性吗?它们有新颖性吗?呵呵,至少,这里并不显见。卑职这里不来讨论苏大人的杭州工程的优劣是非,但仅就这《乞开杭州西湖状》之所言与苏大人之杭州之行的不统一,这苏大人的欺君之罪实在推卸不了了……”

现为尚书右丞的苏轼的兄弟苏辙急了,如果自己大哥的这个欺君之罪被坐实,不砍脑袋,也得去岭南。所以,赶忙出列辨护:“……臣以为,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家兄在疏浚西湖时,起意时,有五个理由,实施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与时俱进,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利用湖中的淤泥,不上岸,在湖中就地消化,筑一长堤,便利了交通,方便了男女,增加了景观,平添了娥眉,有何不可?这里不存在欺君不欺君的问题,这里最多是因为工程繁忙而拖迟了汇报的问题。常言道,看人挑担不吃力,家兄在施工现场,看到民工清淤辛苦,遂生筑长堤之意,请难道家兄有了创意就不能用?非要……”

殿中侍御史杨畏接嘴:“……苏辙苏大人,请听仔细了,郑雍郑大人并没在批评苏轼苏大人建设的苏堤的优劣,也没否认苏轼苏大人在建设中有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权利。郑大人只是强调了苏轼大人为开西湖所言的《乞开杭州西湖状》,与在开西湖时的所作所为不一致,没有一致性,也缺乏相关性。就此而言,你哥确有欺君嫌疑……”

一旁的苏轼有点胆战,觉得,自己,在项目争取中,确是花言巧语了,这《乞开杭州西湖状》一文,妙笔生花,堪能成为传世之作了。至于在疏浚的实施中,没有紧扣原定的主题,自以为自己是一方大佬,率意而为,任性了。当时,自我感觉良好,就信马由缰,海阔天空,自由不羁,浪漫奔放,筑长堤,植桃李,围三潭,立石塔,怎样方便就怎样来,怎样顺眼就怎样办,确是游离了初衷。如此办事,四望大宋,比比皆是。但今天的气象似乎不对,似乎又要拿我杀鸡骇猴了,又有乌台诗案时的山雨了。唉,没办法,我还是先避重就轻,混蒙过关吧。别跟这些京中饿狼纠缠了,要是让他们缠住话题,无限上纲上线,那我至少得去岭南钓鱼了。所以,想想当年乌台诗案,掂掂今日西湖善后,看看对面流求人的牛脾气,我还是低调伏个小吧,好汉不吃眼前亏,先过了眼前这一关吧:“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各位大人,卑职知杭州,居心善良,欲为杭州作贡献,欲将西湖变西子,欲挽美目之美眉,欲救百姓之咸苦。故,撰文乞开西湖,意图造福一方。无奈卑职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技不如人,情有不堪,报有不速,下情上报时不及时,情况有变时没更正,竣工扫尾后没评估,项目终结前没宴请。如此,缺乏沟通,未加说明,没有理解,滋生误会,卑职责不可推也。现今,卑职聆听各位良言,如雷贯耳,如梦初醒,醍醐灌顶,幡然悔悟,雾中看花,方始开朗。卑职决意,回府立马修改《乞开杭州西湖状》,并将补书《开杭州西湖之现状》,以解众惑,以洗不当,以作自辩,以为善后,轼非欺君,轼太忙了,忙得连写报告的时间都挤不出了,想快点完工,结果,被误会欺君了,欲速则不达,下情没上达……”

这时,御史中丞赵君锡,这个曾经称贤苏轼的人,后又与贾易同劾苏轼诗的人,曾言“轼负恩怀逆,无礼先帝,愿亟正其罪。”后,高太皇太后护轼,弹劾无果,不了了之,今见苏轼西湖疏浚事,尽是违法乱纪事,就欺君一罪,现已昭然。但是,苏轼善辩,现见苏轼将言行不一的欺君大罪转化成工作疏漏、程序不全之过,觉得那些弹劾者真无用,干吗在苏轼的文本上较真言行的不一,干吗不直击要害,干吗不去直面那个新建苏堤的长度,干吗不去衡量那个疏浚工程量的尺度,干吗不去追究那个欺君造假的大糊涂,干吗不痛批那个苏轼胆大包天的狂徒!所以,赵君锡出列,朗朗奏道:“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眼下朝堂,就西湖疏浚事,有说苏大人是欺君罔上,罪不可赦;有说苏大人是无意之失,功大于过。两说的分歧,分歧在对苏大人的《乞开杭州西湖状》的理解,分歧在对苏大人在杭州所作所为的理解,向左向右,一个出入,就或成左派,或成右派了。其实,对于苏大人是否欺君,卑职有一简捷的判别之法。即,卑职读过靖海王王木木王爷弹劾苏轼的文章,文中说及,苏轼称,其在杭州建筑的苏堤长三十里,而卑职咨询过曾在苏堤上步行过的何正臣大人,何大人言。苏堤不过五六里,就是你弯着绕着量,也顶多算七里,哪来的三十里?所以,卑职建议,请苏轼苏大人就此作个说明。苏堤究竟长几里?如果,苏堤果如所言长三十里,那么,木木王爷的这一条指控就无效,并可追究诬告之罪;如果,苏堤真是不到十里长,上报却是三十里,那么,卑职要请教苏大人,如果这都不能算是欺君之罪,那么,这世界上还有欺君之罪吗?……”

苏轼的脸色转白了,他知道,关于西湖疏浚,别的指斥都可以用瞎掰胡扯来捣浆糊,自己也有信心东拉西扯一番都会被我云里雾里。就是这一条,苏堤长三十里,早已上报,下宣,横传,已在宣传口径上众所周知了。这一说,已无法更改。但苏堤这一不动产,静静地躺在西湖中,它有多长,用尺量,数脚步,点树距,远处估摸,随您怎样,都误不成三十里,它只有五六里。这,怎么办?自己也已为此花费了不少孝敬,但有些事,暗地里,糊里涂里,明知故犯,只要到位,受惠者都能睁一眼闭一眼;但一旦摊上桌面,一旦掩藏不了了,一旦大势已去了,先前那些左中右派,都会随波逐流、激流勇进的,打落水狗谁不会啊,墙倒众人推,怎么办?如何狡辩这将五六里扩大到三十里,先前自己在小团体里也曾群策群力过,虽然强词夺理的也有数说,却没有一个很好的说辞,现在这个致命伤又来了,咋办?苏轼现在很烦心!

一旁的完颜焘萍又在跟王木木咬耳朵了:“老爸,这苏轼有点傻,什么牛皮不能吹,为什么要把只有五六里长的苏堤谎说成三十里?随您什么人到现场一溜达,牛皮不就要被戳穿?”

王木木叹了口气,说:“丫头,苏轼不傻;相反,他极聪明,他摸清了这个年代的公文的流传范围。他也明白这个年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慢,百姓的识字率又低。在公文层面的说辞,往往百姓一无所知。百姓的见闻,来自说书人,来自口口相传的流言飞语。你想,靖康耻时,宋钦宗为朝上文官集团绑架,只能按着蔡京之流的意思屈膝去议和,实是去求降。宋钦宗也知道自己去时容易回时难,去金营,凶多吉少。他在轿辇中探出头来,大叫:‘百姓救我’!可京城中的居民、商客、官兵,无人为动,置若罔闻。为啥?因为这些人都搞不明白状况,皇帝在紧张什么,皇帝身边有文武百官,有近卫亲兵,干吗不叫领官饷的,叫我们百姓干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个年代,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即官和民,这两阶级,壁垒分明,彷佛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人。就说这苏堤三十里吧,现在杭州府、两浙路的公文都上报确认了是三十里,而那条苏轼主持的苏堤明明白白地躺在西湖中,只有五六里。如此,这公文,进档案,传后世,成文章,论政绩,苏轼的苏堤一定是长三十里,不信,可查历史档案,白纸黑字,证据确凿;至于杭州西湖中那条躺着的只有五六里长的苏堤,骚类,你别在我跟前说,我也没听说过,你不懂得人云亦云,我可懂得明哲保身……。所以,有写进史书的三十里长的苏堤,有现实客观的五六里长的苏堤,只此一家的苏堤,它以两种形态,一女两嫁,一仆两主,官称三十里,实仅五六里,它以这两种形态在两个世界以两种身长存在着,像置于平行空间般似的。这浮夸之风,这课本与现实脱节的笑话,这经典史书说瞎话的荒唐,就这样,至少要流传九百年,说不定还要穿越一千年……”

完颜焘萍:“老爸,这苏轼,我还是觉得有点傻。老爸,你是火眼金睛,揭发了他虚报工程量,把五六里的苏堤谎说成是三十里。铁证如山,不容置喙,那他还顶什么牛?知趣点,赶紧的说一声,笔误,这五六里最多错那七八里,哪能错成三十里,所以,说是笔误,别人也最多说他一声做事粗糙,工作不认真,是不能扯上什么欺君罔上的。唉,他,或许是太自信了,或许是太贪心了,利令智昏,说的大概就是他现在这种状态,为工程量,为土方款,吹牛都不打草稿了……”

王木木:“丫头,苏轼他也难啊,他,也算是个士大夫,话一说出,可不能随您改口。何况,这苏堤三十里,早在他的表功奏章中定型了,朝廷和工部、户部等都有白纸黑字的奏报,他要改口也难啊。即使是若干年后,苏轼死了,苏辙给他写墓志铭,也说苏堤是三十里:‘……湖南北三十里……为长堤以通南北……’;在苏轼自己写的《苏轼治西湖》和《宋史-苏轼列传》中也都这样写着:‘……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杭人名为苏公堤……’。事至今日,对于苏轼,苏堤只能是三十里了,他改不了口了……”

现在苏轼门下的秦观,已元佑三年(1088年)被召到京师,从校书郎补秘阁校理,与苏轼和苏门中人交往甚密。现见苏轼脸色苍白,冷汗直挂,想想,大哥有事,小弟自当担之,关于这三十里,我来给予合理化。略一沉思,站立起身,一个圈揖,说道:“……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各位大人,想苏轼苏大人,既为龙图阁大学士,岂能将‘五六里’与‘三十里’混淆?卑职以为,这苏大人的‘三十里’,非指苏堤本身长度,实指苏堤的南北两端,若无苏堤,则要绕行‘三十’里……”

王木木摇了摇头,心中叹道,秦观,你堕落了。

御史贾易出列奏道:“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苏轼在其上报的文赎中,一直称‘南北径三十里’,这个‘径’,当作‘径直’解,即:‘直接’之意。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言‘肃径迎之’,便是此意。另,在工部、匠作间,‘径’是指圆形或扁圆中的一点到另一点的直线线段。看苏轼的用字,是称其‘南北径三十里’,即从南面的一点到北面的一点的直线长‘三十里’,其意简明,人皆知之,联系上下文,其意更是明确,就是说这苏堤是长三十里。秦校理说这‘三十里’是南北间绕行之数,此言差矣。若称南北间的绕行数,该言‘南北弧三十里’或‘南北绕行三十里’,绝不能用‘径’字!何况,就是有了苏堤傻乎乎的不走苏堤,坚持绕行。那么,绕了半个西湖,也十五里不到,要绕三十里,要从赶点到终点,还要过头再折返。呵呵,如苏堤的建成,是要百姓如此对待,那苏堤就不是苏堤了,而是鬼堤了……”

秦观的同事,同为秘书省校书郎的晁补之朝秦观瞪了一眼,意思是不会帮忙乱出什么头,现在倒好,又被人嘲笑了一把,打虎亲兄弟,咱俩是苏门四君子,我来帮你解窘吧:“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各位大人,刚才秦校理之说是秦校理自己一时的猜度,非苏轼大人的意思,也非秦校理本人的定论,这只是他个人在思索这问题的一上假设,他心直口快,一没风度,就脱口而出了。卑职以为,这苏堤,是五六里,说是三十里,是有原因的,是合乎国情的……”

同类推荐
  • 贾文涛短篇小说集

    贾文涛短篇小说集

    贾文涛短篇小说集,顾名思义,就是收集了一些贾文涛日常创作中的短篇小说。
  • 用我十载寒暑换他君临天下

    用我十载寒暑换他君临天下

    前世忠臣今生见,轮回只愿孤君临。王佐之才谋天下,乱世谁沉谁又浮。帝王后宫三千佳,孤之后宫三千谋。老骥伏枥志千里,烈士暮年九州同。隐居凌虚观天下,待君可汗定江山。(出自江山永幕《待那天下归朕心》)
  • 二爷的抗战

    二爷的抗战

    钟家二少爷在龙游镇,算得上是个最招惹众议的人物,除了尚年幼无知的和已年老忘事的,全镇上下,有不知道镇上父母官是谁的,但是没有不知道钟二爷的!原因大概是龙游镇地处三省交界,地理深藏偏侧,外界的新鲜事不太容易进得来,龙二爷的那些事,就像是镶了金边的戏码,在镇上的茶楼、饭馆、脚力行、庄户地头、甚至是“享春堂”被不厌其烦地传阅、编排.......。后来,鬼子来了,钟二爷虽没杀过鬼子,可钟二爷的“戏码”里演的是舍命抗日的烈性段子。后来,鬼子完蛋了,钟二爷言辞拒绝国名政府的重用后,莫名其妙地倒在了黑抢下,世代善良愚懦的民众激愤了,他们自发给钟二爷在龙溪潭边立了一个抗日英雄的模范牌楼,钟二爷就葬在了牌楼下,坟前的石碑上刻着钟二爷生前最爷们、也是长挂嘴边的四个字:“二爷在此”......
  • 三国成长记

    三国成长记

    一个穿越到三国时代的现代普通年轻人,在经历残酷的故事之前,又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建设呢?
  • 大宋第一人

    大宋第一人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携六尺青锋,创不世功业,何人敢为阵前卒?”“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命。”泱泱华夏,何惧宵小?“作诗有何难,出口便是锦绣文。”“荒谬,圣上犹在,谈何登基?”汴京城内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勾栏瓦肆文人墨客,贩夫走卒,谈笑自若……往事越千年,且看现在小年轻如何混迹在北宋年间。一切尽在大宋第一人。每日早九点中午一点晚上八点准时更新。新书上传望诸位多多支持。
热门推荐
  • 大地行者

    大地行者

    位于九洲大陆,力国的西界岛有个九里山,方园百里,此山之中住着一家猎户。张霸唱懂事后就和爷爷相依为命,直到他成为和九爷爷一样出色的猎人时,他已经二十三岁了,有一天他从山上打猎回来,爷爷就给他说了一门亲事,让他第二天到九里山下的东园村去和姑娘会面,但不幸的是天空飞过十架军用载人机,随后枪声,炮弹,轰炸声响起,张霸唱还没到九里山下,东园村已经成了一片废墟,乌烟乌烟瘴,火光四起,接着有人喊道:“鬼子来了,鬼子进村了……”
  • 一世尘辉

    一世尘辉

    一场意外让他从天才坠落成了废物。不甘和沉痛冲满了他的一生。远古魔神冲出封印带来世界末日时候,他在死亡时却穿越到了童年时代,突如其来的重生让他充满了动力和毅力……
  • 非亲兄妹情

    非亲兄妹情

    本小说写了两个刚刚步入高中的男女学生,从开始略有瓜葛,却如何因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了异性兄妹。信子学习优越却阴差阳错未曾考到理想的大学,许倩为了帮助信子实现人生的理想,她舍弃了原有的路。她们的感情真挚动人,他们不是亲兄妹,却胜过亲兄妹。
  •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之二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之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配逆袭,白莲起开!

    女配逆袭,白莲起开!

    这个世上总是存在着这么一种女人,她们以“白莲花”的模样出现,欺骗着世人。她们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却是让你恨得牙痒痒。很不幸,顾雪茹身边就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林深深,从最初的以小三姿态插足于她父母的婚姻里,成了她的后妈;到后来让她亲眼目睹自己的新郎与这个女人躺在本该属于她新婚之夜的大床上激情肉搏,毁了她6年的爱情;再到最后,害得她家破人亡,一无所有,绝望之际,只得吞食了安眠药,选择自杀。林深深不仅抢走了她的一切,更是毁了她的一生。所幸,老天爷开眼,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顾雪茹从那一刻便有了终身的奋斗目标:PK白莲花!她就是要硬生生地掐死她生命中的这朵“白莲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叶之精灵

    叶之精灵

    树是世界上能与天地沟通的生物,无处不在,叶子是树上最通灵的......这是一个玄幻的世界,人们为了那么一点点资源,便会争得头破血流。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悄然生长出一颗奇特的树,等待着能够改变天下的人出现......
  • 末世重生之雇佣兵之王

    末世重生之雇佣兵之王

    前世,她被天下人所追杀,被心爱的人所背叛,今世,竟然死于世界末日,末世重生,回到几千年前,前世的记忆一并苏醒,一切从头来过,虐渣男,统天下,戏美男.什么?美男竟是魔祖转世?哼!那又如何?还不得乖乖听命于我,一代女王归来,谁敢与我争锋?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穿越之金融颠覆

    穿越之金融颠覆

    21世纪的金牌销售员于子墨,在一次车祸中离奇的穿越到了一个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朝代,尼玛这不是玩我吗?要是历史存在那老子凭借记忆也能混个国师出来,现在这算神马东西?昨天在菜市场那边已经砍了100个头了,这皇帝不按规则出牌啊,我去!于子墨在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决定靠着现在的家族,建设出一个自己熟悉的世界,操控金融。员工:老板,皇上想吃我们店里的特色火锅,问能不能插个队?于子墨:皇上?他办的会员卡是什么级别的,金卡就让他插队,其他卡免谈。员工:老板,第一高手来理赔了,说她的剑又断了。于子墨:什么?我们开的是保险公司好不好?她以为是善堂啊?告诉她理赔的话,下期保险费加倍。Ps:此书有点慢热但请大家放心观看,会越来越精彩,主角会带领大家看到一个完全用金钱改变的世界。脱离玄幻,我们依然傲立。Ps:求点击,推荐,收藏,各种票,各种赏,谢谢!
  • 十二星座呆萌公主

    十二星座呆萌公主

    十二个呆萌的公主,分离后又将怎样?花开了,终将凋零。她们会不会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