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96900000016

第16章 公孙丑下(2)

孟子说:“那是一个时候,现在是一个时候。每五百年必定会有圣王出现,这期间也必定会有闻名于世的贤才。从周以来,已经七百多年了。按年数说,已经超过了;按时势来考察,该出现圣君贤臣了。上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罢了,如果想让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时代,除了我,还有谁能担当这个重任呢?我为什么不愉快呢?”

孟子离开齐国,停住在休地。公孙丑问道:“做了官却不接受俸禄,这是古代的规矩吗?”孟子回答道:“不是的。在崇地,我见到了齐王,回来后就有了离开齐国的想法,我不想改变这个想法,所以不接受俸禄。接着齐国有战事,不便申请离开。长时间呆在齐国,不是我的意愿。”

孟子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说的“天时”是指天气阴睛寒暑,是否适合于战斗;“地利”是指高城深池,山川险阻;“人和”是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这一段主要是说民心向背的重大作用。孟子虽然举军事的例子作比喻。其意义和重点决不限于军事斗争,由此所引出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激励着一切为正义而斗争的人们。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日:“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日:“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日:“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日:“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对日:“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数人要于路,日:“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日:“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日:“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日‘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日:“否,非此之谓也。礼日:‘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日:“岂谓是与?曾子日:‘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王”是指齐王:景丑氏是齐国的大夫。

齐王召请孟子。孟子认为他这样做不够礼貌,所以以得了病为借口推辞不去。孟子认为,士人的恭敬,主要不是表现在趋奉应命上,而应该是以批评政务的缺失、陈说关善的德行为敬;作为国君,不应该看重地位和财富,而是以崇尚美德、尊敬贤士为重。如果在上者、在下者能在自己所应该做到的方面进行沟通,那么大业就有希望成就了。在此,士人的自尊,实际上是尊重大道与德行,同时也是一种人格的自尊。景丑氏所说的“君命传唤不等马车驾好就前去”,是曾经得到过孔子遵从的古礼(见《论语·乡党》),但在孟子看来,这已经不合乎时代的潮流了。

陈臻问日:“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日:“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日:‘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日:‘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陈臻是孟子的弟子。

孟子主张君子对于礼物不以其多少来确定接受不接受,而是以是否合乎道理来去取。不合乎“理”的,再多也不能接受;合乎“理”的,虽然菲薄,也应该接受。如果排除了这一条标准,那么就是收受贿赂;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君子也就不能称其为君子了。孔子所谓“临财毋苟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日:“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日:“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赢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日:“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日:“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日:“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日:“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王日:“此则寡人之罪也。”

平陆是齐国边境的采邑,在今山东汶上县北。

孟子强调,无论是官员还是国君,都要有责任心。

孟子谓虫氏蛙日:“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

虫氏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齐人日:“所以为虫氏蛙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

日:“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蚳蛙是齐国大夫;灵丘是齐国边境邑名;公都子是孟子的学生。

孔子曾经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与文中孟子的意思大体相近。孟子认为,作为正式的官员,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有职位在身的不能尽职就离去,有进言之责的不能进言就离去”。像孟子那样的无职无位的士人,则不能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当然,这主要是从执政者角度来说的,作为士人自身,并不能因此而全无道德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君子”或“士”了。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罐为辅行。王罐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日:“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

日:“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盖是齐国邑名,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王罐是盖邑的地方长官,齐王的宠臣。

这一部分主要记述了孟子对于小人的态度。孟子奉命出使。王鹱是他的副手,按理应事事请示孟子;然而他却独断专行,所以孟子就从不与他谈论公务。孟子的态度很严厉,但在言语上却很谨慎,不与王驩争执、理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邦无道,危行言逊”的处事态度(《论语·宪问》)。从《孟子》一书来看,孟子并非都采取这样的态度,有时抨击时政的言论确实不“逊”,但其中似乎有这样的界限:他作为正式任职的官员时是遵从此道的,而作为没有职位的士人时则言语犀利,得理不让人。这既有身份、地位不同的因素,也有社会条件不同的缘故。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赢。

充虞请日:“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日:“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白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自齐葬于鲁,指的是孟子在齐国时,随行的母亲去世,孟子从齐国把母亲遗体护送回邹地安葬;赢是地名,故城在今山东莱芜西北;充虞是孟子的学生。

孟子认为,丧礼是否得当,主要有两条标准:其一是能否尽到做人子的孝心;其二是与自己的能力(主要是财力)是否相当。如果实际所为没有达到财力所能承受的程度,就说不上是尽心。从本质上说,孟子的丧礼观与孔子并无二致。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

孟子日:“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

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

齐人伐燕。

或问日:“劝齐伐燕,有诸?”

日:“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日‘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日:‘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日:‘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日:‘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日:‘可。’彼如日:‘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沈同是齐国大臣。齐国讨伐燕国,是战国中期的一项重大事件。综合本书有关内容来看,孟子对此事的态度很明确:燕国的国政败坏。民众因此遭受苦难,所以是可以去讨伐的,但讨伐者必须施行优于燕的政策,否则,伐燕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在此。衡量的准则是和民众的利害、爱憎相一致的。

燕人畔。王日:“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日:“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王日:“恶!是何言也!”

日:“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日:“古圣人也。”

日:“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

日:“然。”

日:“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日:“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日:“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齐国占领燕国时,孟子曾向齐宣王提出,为燕立一君主而后撤离。齐王不听。齐国攻占燕国后二年,燕人拥立燕王的庶子太子平。是为昭王(公元前311年一前279年在位)。齐军由于没有能得到燕国民众的支持,不得不撤了回来。因为孟子在齐国战胜燕国之初就提醒齐王。如不施“仁政”,就不能保持已取得的成果,所以,齐王在此时觉得有愧于孟子。大臣陈贾不仅不劝说齐王检讨自己,反而想通过“圣人也有过失”的事实为齐王文过饰非,这种不实事求是的恶劣态度,理所当然遭到了孟子的驳斥。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日:“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对日:“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日:“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日:“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日:‘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时子是齐王的臣子;陈子就是孟子的学生陈臻;关于季孙,赵歧注释为孟子的弟子,朱熹则认为“不知何时人”;子叔疑,人名,与季孙一样不可考。

君子是否出仕,不是以利益的大小来衡量的,而是取决于自己的主张能否推行。孟子认为齐国的执政者不可能理解、采纳自己的主张,所以就离开了。齐王觉得孟子离去很可惜,却又不想切实地采纳孟子的建议,因此想用财利来留住他,这个方案显然不为孟子所接受。孟子最后所说的一段话涵意深长,实际是批评齐王垄断了财利,却又没有决心施行仁政,这种做法是很低贱而不足取的。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客不悦日:“弟子斋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同类推荐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古村落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俞源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奇异的布局,罕见的古建筑群和精致的木雕、砖雕,以及一个个不解之谜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俞源古村落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古韵氛围必将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独具魅力的新市场。本书从神奇的太极星象村入手挖掘其古村落特有的魅力。
  • 文苑奇葩:历史文人那些事儿

    文苑奇葩:历史文人那些事儿

    顽主是一种文化,在世俗人眼里,他们是不务正业的形象代言人,不过他们却未必不学无术。历朝历代,顽主可谓层出不穷,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 ,均有佼佼者脱颖而出,甚而至于在某一门类大放异彩,成为大师级人物。只是很多时候,顽主们的所作所为对社会大环境所不相容,与身份地位大相径庭而惹人非议。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上天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赋予他们的过失呢?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他们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的贡献,或者成绩。
  • 狼人的月夜迷踪

    狼人的月夜迷踪

    古世纪欧洲盛传的传说:“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这是一个关于月圆之夜变狼的秘密。本书将带我们一起追寻狼人的传奇和秘密。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根源何在。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热门推荐
  • 如今的我们

    如今的我们

    回忆起来的是过去;慢慢度过的是现在;充满幻想的是未来。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一样,或叛逆,或乖顺,或幸运,或艰难,但那都是成长的记录。成长的路上充满了未知与惊险,校园就是一条过渡链,不停的输送着形形色色的青少年。带着旁观者的心态去看看书中的少年会走向那里吧!
  • 疫变之突出重围

    疫变之突出重围

    在一次广西游玩的旅程中,一场席卷全球的突发疫情正在悄无声息的逼近……一只与人类朝夕共处的狗,莫名的感染上一种狂暴型病毒,并迅速在周边同类身上蔓延。遭受这种病毒体的侵蚀后,狗会逐渐变的狂躁不安,最终导致大肆攻击周遭一切温血动物,包括人类……而一旦遭受携病犬类攻击后,病菌会经由唾液进入人体,并逐步侵入神经末梢,最终控制整个神经中枢……而人体遭受病毒侵蚀后,最终的状态却更甚于犬类——嗜血、凶猛、残暴的攻击性行为!——一小撮儿侥幸逃过病菌侵害,被围困于红警中心的人类,是否有勇气展开血腥、残酷的自我保卫战?又是否能够冲破危情全身而退?……敬请关注“安玻”《疫变——突出重围》连载动向……
  • 修真仙魔传

    修真仙魔传

    正道惧我为魔魔道畏我为邪正也好。魔也罢。世人之言又与我何干我自己在修自己的道而已
  • 十年一剑

    十年一剑

    长篇武侠小说《十年一剑》讲述了十九年前的一个雪夜,魔尊率众血洗葬剑阁,幸存下来的少年化名为锋,十年学剑,十年复仇,当这条血肉横飞的复仇之路走到尽头时却又要面临新的抉择。小说中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角色,知书达理的艾笙歌,活泼伶俐的小昶,正气凛然的霍少枫,强大莫测的渊……是敌人,还是朋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场面波澜壮阔,是兼容古典与现代武侠小说的作品。
  • 九重妖后:红颜媚骨

    九重妖后:红颜媚骨

    他予她滴血之恩助她化身人形她堕入红尘伴他两世情缘她,前尘尽忘却依旧苦苦守候千年他,抽去三千情丝,只为助她修补残魄她,灵动美好,心却被践踏的残缺不全他,本是无情,却终甘为她堕落凡尘待繁华落尽依旧红装摇曳的她“我早已不再爱你”
  • 地府少年

    地府少年

    在京城东面一座极大的四合院里有数十人正在享受午后的阳光!如若细数人数竟是不多不少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如果现在有外国情报人员看见他们!一定会为之大惊失色!因为他们便是在倭寇横行的时代里如同地府牛头马面勾魂摄魄,不断夺取倭寇生命,而鲜为人知的“七十二地府”。本来“七十二地府”想让世人忘却他们的存在!可是一个小少年的加入!使得“七十二地府”不仅没有被人们所忘,反而记得更牢!我是新人,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永不后退是我的理想,即使有一天我会败北收场。
  • 轮回神魇

    轮回神魇

    当时空的秩序陷入混乱,神明也不再降下指向光明神谕月光不再垂怜星辉愈发遥远神死了魔灭了没有了信仰的约束之后,谁还能限制愚昧众生灵魂深处的狂乱?阴影笼罩下的源大陆,潜藏的黑手推动着混乱的蔓延谁为了一己之私?谁仗剑只为守护?那抹划破天际凄艳长虹,是燃尽战意永恒不灭的荣耀!
  • 梦英解

    梦英解

    在异时间线的架空世界中,有一块名为梦英大陆的土地。在一名学者偶然间发现了名为神契的力量之后,整个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当一个神契被人类接触时,他将赐予宿主不可抗拒的力量,这股力量蕴含了一套规则,将会在世界上绝对的执行。有些神契可以制裁谎言者,有些可以造出人心中的魔兽,还有些可以指引别人进行疯狂的杀戮。诸多枭雄豪杰依靠神契的力量走上了政治和权力的巅峰,数百年来国家之间互相争斗,形成了如今的和平格局。但对于那些野心勃勃的人来说,这和平只是短暂的假象。(关于该作的设定集,请查看rollosay.com,或搜索若罗界)
  • 侠客风流传

    侠客风流传

    推荐几本好书:恨海情天大大的《紫灵》。纤盈的《疯丫头闯江湖》,女作家写的哟,很不错。西南剑神的《异域游龙传》
  • 世界悬案之谜

    世界悬案之谜

    本套书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人类诸多未解的社会、自然现象,包括《中国自然遗产之谜》、《星球宇宙之谜》、《巨兽异兽之谜》等20个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