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02500000003

第3章 美学何为(2)

那么我们思考“美是什么”的问题,我们期待的是什么呢?或者更切身的问题是:当你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你在期待什么呢?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给出一个很有意味的回答:“我们为什么活着呢?活着就是为了做有意义的事,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儿呢?做有意义的事儿就是好好地活着。”这个循环说法的意味是什么呢?是解决我们的困惑,还是让我们更困惑呢?对生命意义问题的解答,在追问本身,在活着本身,生命的意义永远尚未定型,只要人类存在,这种追问就在。同样对“美是什么”的问题,我们期待的不是答案,而是一种领悟和深度。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说对错,而问深浅,能领悟多少,能理解多少。况且我们还不是随时随地问这个问题,想一想你会在什么时候问“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你每天忙忙碌碌为考试而准备,为还房贷而忙碌奔波,不会问。当你闲下来时,困惑袭来,你才会问这样的问题,提出之后,也许你自己想明白了,也许别人给你解释清楚了,你那时那地的困惑也许会消失,但一转身你遇到了另一个问题,新的困惑又来了。美的问题一样,我们通常并不会抽象地问美是什么,但当我们遇到具体情况时,就会问这个问题。比如我们看了杜尚的作品《泉》,你可能会问:“这是艺术品吗?美在哪呀?如果这是美,美是什么呀?”《泉》这个作品为什么会进入艺术史?为什么美?我们可以给出一个解释,而且很多人已经给出了很多很好的解释,但没有一个绝对完全的解释,每个人的解释都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地步,也许因为我们人就是那么毫无希望地不完美,也许因为我们人就是在永远地进步。在某一阶段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会加深我们对“美是什么”问题的理解,只不过绝对不能一劳永逸地回答“美是什么”这个问题。

同样写爱情,我们说琼瑶没有托尔斯泰写得好,我们可以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里有个标准问题,而且这些标准有时是很具体的,比如人物塑造、结构形式等等。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同样可以加深我们对“艺术判断有没有标准”这个问题的理解。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看美学这门学科:美学是从抽象的、根本的、普遍的问题开始提问的,而且我们对这些问题并不会期待一个完好的一劳永逸的答案。但可以消解原来的问题,而一定又迎来了新的困惑,提出新的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精神在成长,我们的品味在提升,我们的生活在丰富。

那么什么是抽象、根本、普遍呢?

抽象和具象相对。“西施”是具象的,“美”是抽象的;“电话”是具象的,“物质”是抽象的;“两个苹果”是具象的,“2”是抽象的。我们没有人看到过“美”、“物质”、“2”,这些东西不在我们的感官世界中,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但是我们见过西施(当然是在绘画中或者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电话、两个苹果,这些是在我们感官世界中具体存在的。因此,我们说,作为具体的美的事物是具象的,美的概念是抽象的。

根本的,就是原初的问题,根基处的问题。人造美女,你说美,他说不美,我们要问的是,何为人造美女?人造美女和天然美女是什么关系?你说美是主观的,他说美是客观的,朱光潜说美是主客观统一的,我们要问的是主观是什么意思?客观又是什么意思?主客观统一说的是什么?

普遍的,就是和每个人相关的问题,是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普适性。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我们都问过“美是什么”、“美不美”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连。当然这个问题可能会有各种变形,比如你买衣服时会问漂亮吗?你买艺术品时,会问“这两幅画,哪一幅好呀?”“怎么看画的好坏呀?”

美学问题是对美的基本概念的反思,是关于美的基本概念的考察,是关于美及其与美相关的概念何以具有意义的思考。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可以再澄清一下。借用易中天的说法:“美学不提供直接通往艺术殿堂的通用门票。”有直接通往艺术殿堂的“门票”,如音乐学、美术学、戏剧学、舞蹈学、电影学等“门类艺术学”。此外还有一门学科叫做“文艺学”或者叫“一般艺术学”,是宏观整体研究各门艺术共同规律的科学。而美学是关于美的基本概念的反思,是关于美的根本道理。

美学除了提问和思考以外,还能做些什么?美学还要求明述我们的审美经验,明白地说出我们的审美经验及审美感觉。为了说出我们的审美感觉,当然首先要有感觉,这要求我们在一般生活或各种欣赏活动中,要做一个敏感的人、有感觉的人。这些感觉——审美感觉或关于审美的感觉——都在那儿,但由于得不到明述,很多重要的感觉也就流掉了,那些稍纵即逝的感觉也许极为重要,只有明白表述出来才能保存。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学还有挖掘我们的审美经验、审美感觉的意义。

三、美学知识是什么知识

我们通常把知识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事实知识,一种是逻辑知识。

事实知识,即实际发生的事情,如:1750年,鲍姆加登写了一本书“sthetik”,开创了一门现代学科——美学。sthetik比较精确的意思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或学科,日本人借汉字翻译sthetik为“美学”,在20世纪初,这个日本译名又转译到中国,中国也开始有一门学科叫做美学。这些是最典型的事实知识,可以成为“知识竞赛”的题目及答案。

逻辑知识即推论知识,如:一根绳子离地一米,围地球转一圈,问这个周长比地球的周长长多少,你想象那一定会长出几千米几万米吧,但是算出来是6米多。如果你检查下来,步骤正确,计算准确,你就接受这个结果。最典型的逻辑知识是数学。

这两种知识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和我们是谁没有关系,不管我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抑或是伊拉克人,这些知识都成立,当然这些知识也可能错,比如你考证出来,1750年鲍姆加登写出《美学》之前,中国人就写出了一本叫《美学》的书。如果考证合理,那么我们不论哪国人都会承认。换句话说,这些知识是外在于我们的,不需要我们的感受和理解,需要的只是我们的接受和学习。这些知识是在我之外的对象的知识,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无感之知、无“我”之知。

与这两种知识相对的还有一种知识,我们一定要亲知,一定要有感知之;不是外在的对象的知识,而是和人的感悟、体悟连在一起的知识。我们把这种知识叫做美学知识。比如《阿凡达》这个电影不错,但是我最近没空看,你替我看看吧,然后把《阿凡达》的美告诉我,这很难做到。关于电影《阿凡达》的美我们一定要自己观看、自己领会。

关于美的定义,至今已经有了上千种,如果我们仅仅记住这些定义,对于我们理解美用处不大,只对考试有用,那么这些定义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对象知识,而不是我们说的美学知识。色彩,看到色彩是与有心灵的观看者相连,而被分析成波长的颜色与观看者无关。声音,听到悦耳的声音和会倾听的人连着,而被分析成波的振动的声波和听者无关。同样美丑,和能感受能领悟的存在者相连。自然科学把我们所探索的事物对象化——色彩变成光波、声音变成声波,光波和声波不包含我们人类心灵对它们的感受和理解。

一块石头作为物质在那,你描述其分子结构等,描述完了,也就掌握了这块石头的物质结构。但一块石头——比如太湖石——作为一个美的存在,你描述它,永远也描述不完,因为石头的美不仅在石头本身,还在这块石头的外面,在能领悟美的人那里。当我们把太湖石作为一个美的存在来描述时,我们就已经超出了这块石头,进入了有主体感知和领悟的描述。

由此可见,美学的知识是有感之知、有“我”之知,非对象化之知。

事实性知识问题,我们读到、观察到,背下来、记下来,就可以了。逻辑性的问题,我们搞通了条件、程序和公式,也就行了。但是美学问题,不是纯粹的逻辑问题,不过也包含很多逻辑内容,不是事实知识,但我们常常用事实的方式来谈论美,这样的问题,需要多种角度的思考,多种实践经验,慢慢地体会,慢慢地琢磨,才会想清楚。美学问题不是从一个角度看清楚了,就一切都清楚了。美学问题特别适合讨论,需要亲爱的读者积极参与,这种参与不是接受、学习或者记忆,而是一起来思考、一起来讨论。

关于美、审美、艺术等问题,我建议你们自己先想一想,至少想20分钟左右。比如,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我们怎么学会审美的?是什么导致审美的发生?艺术形式的意味从何而来?何为艺术,何为艺术品?然后做一个思考备忘录。之后再读这本书,看看我们的思考是不是会有一些不同,是不是多了一些看问题的角度,以前我们没有这样看问题,但是我们是不是可能这样看问题。但愿这本书能给大家的思考提供一点儿启示。

美学不是给你一些答案——美是什么?审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东西困惑着我们,我们怎样从困惑中摆脱出来。我们读其他美学家的著作时,主要关注的也不是他的观点如何,而是考察什么问题困惑着他,他用何种办法摆脱这种困惑。简而言之,美学带着我们思考,而不是灌输给我们简便的知识。

在这个意义上,美学是一种活动,一种探索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道路,通往本真自我的道路。

四、如何学习美学

美学是围绕提问、思考、明述我们思考过程的一门学科,那么怎么来学呢?是不是我们只要坐在午后阳光中的摇椅上冥想就可以了?不是,任何讨论都是需要准备的。

学习美学,首先要熟悉美学史。

美学和“悟道”有些相似,但它毕竟是一门现代学科。而且“道”不须明述,也未必能明述,而我们的美学思考是要明白地表述出来的。

美学史是什么呢?各种“史”通常用时间来串联,而美学的历史不仅是按照时间顺序而变化的,在美学史中,美学家们思考的问题基本相同——美是什么?审美是什么?以及该如何思考这些问题?不同的是他们的真实困惑不同,问题的提法不用,思考的路径不同,思维的方式不同。美学史其实是关于美的基本问题的智慧思考的展示史。而且美学史就如哲学史、文学史一样,因不同的描述方式,就有不同的画面,这些画面有的比较宽广,有的比较深刻。我建议最好读两种以上美学史著作,体会不同的画面、不同的意义。

熟悉美学史后,再找一个你喜欢的美学家,精读其美学著作。

美学书大多为理论书,读起来需要有耐心和意志力,这种书,不是那种伴随着音乐、品着咖啡优哉游哉就能读得懂的书,而需要沉静的心境。这里我愿意推荐培根的读书方法。培根说有三种读书方法:好书,一流的好书,就是要读原书,一行一行地读,好书好在字里行间。一般的好书,读读摘要即可,知道其大致是怎么论证的。一般的书,了解其观点就可以了。

熟悉美学史之后,如果你喜欢的是康德,把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买来,一行一行地品味,才能得其道。如果你喜欢的是黑格尔,读他的《美学》也要用同样的方法。当然你可能喜欢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以及孔子和庄子。读他们的书,夸张一些地说,就像读一首长诗、一篇小说,仅知道其摘要和大意,没有什么意思。有人说《安娜·卡列尼娜》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故事,这种总结毫无意义,甚至和这部小说没有关系。好的美学书不在于其观点如何,而且若把其观点抽出来看,就没有意思了。好的美学书就如好的文学作品一样,好在每一句每一段,要认真品味。如果只在观点上转,就是走错了方向。

学习美学,还要熟悉一些艺术作品。

现代美学以艺术问题为核心,很多论述都是围绕艺术作品展开的,熟悉艺术作品也是进入现代美学的必需门径。

了解古典时期的艺术,如果你没有机会到法国卢浮宫,可以看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熟悉现代艺术,可以看爱德华·卢西史密斯《1945年以后的现代视觉艺术》。当然更重要的是,你要经常到你所居之处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音乐厅走走、看看、听听,直接与艺术作品接触,感受发生在身边的艺术。

五、美学何用

如果说思考理解美学问题,和日常生活实际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不会教给我们更好的审美判断力。那么美学学好了,有什么用呢?我们在介绍美学理论时,不愿简单地讲哪一种是对的,哪一种是错的,而是通过大量的思辨,对某些事情领悟得深透一些,但是我们还可以问这种深透领悟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用处?这不是很自明的事情。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不存在这些问题,他的生活就表明了或者说证明了,思辨的生活就是最接近神的生活,是最高的生活,我们追求最高的生活形式,谈不上有用没用的问题。在庄子那里也不是问题,庄子直接说这些东西就是没有用的,但是这些东西在那儿。一棵大树在那儿,虽然不能做桌椅,也不能做门窗,但那棵大树在那儿就足够了。一棵大树在那儿,生活的一种境界、一种姿态就在那儿。

无用之为大用,在古人那里很清楚。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道理依然如故。不过我们现代人的境界和眼光不如古人深远,不管什么事情好像总归要有点儿用才托底,比如能帮助我们找好工作、提工资、美化生活等等。美学家总是在琢磨人们说的美是美的吗?人们说的不美的东西是不美的吗?美是什么?艺术有没有标准?美学思考这些问题,在指导具体生活时的确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美学如果有用,但是我们不知道它在哪儿有用,或者说这个用说不尽,潜移默化而不能确定下具体的条目。我们不能问:读诗、看画、思考美学问题对于做企业有什么用?这正如不会问一个会计主管读诗有什么用。但是我们读了诗,看了画,听了音乐,和美学家一起思考美学问题,我们会获得看待世界更宽广的景观,把握事物会更敏锐、更平衡。

美学基本上属于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怎么有用,是没有办法证明的。这和技术教育不一样,技术教育就是教你如何做这儿如何做那儿,你学会了做这儿做那儿,就是技术教育有用的证明。而美学不教我们如何做这儿如何做那儿,而是陶养我们的性情,培育一种良好的思考习惯,帮助我们自己消解自己的困惑,自己发现美好的东西。

神并没有从一起头就把一切秘密指点给凡人,而是人们探索着逐渐找到更好的东西的。

同类推荐
  • 读禅学领导

    读禅学领导

    在王帅专著的《读禅学领导》当中,并没有深奥的理论,也没有晦涩难懂的言语。《读禅学领导》这本书从一个个经典的禅学小故事入手,辅以简单通俗、耐人寻味的话语,并且结合了现代的领导方式和领导理念,从多个角度入手,给予现代领导者一首静心曲,让我们在迷失的道路上,追寻着这首美乐,找到成功的方向,体会人生的真谛。愿每一位现代领导者都能够从一个个经典的禅学故事,一句句开悟心灵的话语当中,体会到禅学中的领导精髓,而且运用到实际的领导工作中去,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愉悦、幸福,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思想上的升华。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以一种全新、简洁、有效的创新思维技巧,帮你迅速突破事业的瓶颈,提升竞争力。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改变思考的方式,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让自己的生活精彩起来。你仍被“标准答案”束缚吗?你知道什么是“多元化思维”吗?你能快速、高效地解决学习或工作中的问题了吗?你准备好“灵感笔记本”了吗?停下无目的的忙碌吧!你需要的是丢掉不必要的东西,为大脑腾出空间整理思绪,保留真正重要的想法。
热门推荐
  • 时空管理局的临时工

    时空管理局的临时工

    “虽然你重生穿越成了秦始皇,但你的所作所为违背了时空管理法第两千五百万九千四百二十三条,现在你必须在这份文件上签字遣返,不然将对你进行调查逮捕。”秦风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位将自助火锅店修遍了整个亚欧大陆的始皇帝。“你四谁........”(四川话)“时空管理局预备临时工,秦风。”“.....”“来人啊!把这个瓜娃子拉出去砍了!”
  • 将名录

    将名录

    华夏神州,苍茫大地,千万年的历史尘埃并未落定。辗转的车轮,带动时间的轨迹,在历史的枯灯残卷中,总会有那么一段被人遗忘。重拾古老的记忆,开创新生的历史。天地风云变,金戈铁马,再现争雄传奇岁月;儿女情长时,情意绵绵,再续千年跨越之恋…
  • 往生一切从头开始

    往生一切从头开始

    杀手不是杀人就是被杀,顶级杀手-千夜亦是逃不过这样的命运。重生后,她决定要让自己成为一代强者。母亲被仇家杀死,父亲郁郁而终,姐姐恨不得扒了自己的皮,伯父对自己也是恨之入骨。惟有爷爷和身边的小丫头珍视自己。不为其他,只为这颗爱护的心—我愿拼尽所有。
  • 无上魔尊
  • 乱世争锋之一

    乱世争锋之一

    一个怀恨报家仇,一个殊死卫忠诚,一个战血魔将胆,一个倾城红醉尘,一个伶仃命浮沉,一个血场斩枭雄,一个冷面血无情……一场乱世,七人传奇,谁与争锋,王者何从?
  • 德意志之红色警戒

    德意志之红色警戒

    当一战中的德军比历史上早了四十年出现在西欧大陆,当德意志帝国统一后国土面积更大并且拥有了历史上不曾拥有的广阔殖民地,拥有了中东大油田和地中海的德军还会重蹈一战的覆辙吗?德意志的战旗将插满整个西半球!当坚韧,勇猛,拥有顽强意志的德军拥有更加先进的装备将会爆发出怎样的战斗力,还有谁能挡住西欧平原和西伯利亚上的黑色钢铁洪流
  • 恶之灭世

    恶之灭世

    程杰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中提前知道了世界的大危机,在与其好友诉说此事时却遭受到了信任危机,在与朋友们的配合之下是否能成功逃出这片鬼蜮之城?上天给予他的幸运是否能坚持到最后?熟不知真正的冒险才刚刚开始。。。
  • 船主

    船主

    因为一场逗x的意外,陈兴莫名其妙的成为了一艘星际飞船的船主。你打手多,下手狠?哦,来试试外星球的高科技战斗衣的效果。你要开保时捷911跟我飙车?稍等,我改装一下我的电动车的发动机。你仗着自己背景深厚在我面前横行霸道?巧了,我专治各种牛x背景,让他们统统变成背影。等等,这些事都太low了,我还要忙着跟兵王清缴雇佣兵武装,跟修真者探访天坑寻宝,抽空还要给校花千金当贴身保镖,还收留了一对萝莉母女要我来照顾,最重要的是,我还要和我正牌女朋友好好谈一场世纪恋爱呢。她可是我从国民老公的手里抢回来的!
  • 问仙

    问仙

    一个脑子构造跟别人不一样的小姑凉被邪恶师傅带上修真路的故事。小姑凉爱问为什么,问太多之后师傅崩溃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帝皇之至尊太子妃

    帝皇之至尊太子妃

    天上人间劫难将至,一普通仙子自请下凡历尽七世苦难以化解此劫,七世爱侣汇聚一世,她将如何选择,天道与爱究竟能否共存,劫难是否化解,有人说为了大义,爱不算什么,也有人说放弃也是一种爱,还有人说爱就必须在一起…且看爱与大义相违背,也与天道互不容时,嬉笑仙子如何成就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