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03600000002

第2章 少不更事(2)

1984年的一天,青涩的贾樟柯喜欢上了照镜子,那时候突然满脸青春疙瘩豆。黄昏放学后对镜自怜,对自己越来越陌生,望着镜中人,就会想:难道这就是歌里唱到的新一辈?

到了翌年,贾樟柯的嗓音越变越粗,但喜欢上了听歌。他回忆说:“改革开放一开始,人们开始学英语,家里于是有了录音机,三洋牌之类的,港台流行音乐就随着进来了,邓丽君、刘文正啊。逐渐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有了流行音乐,有了电视剧,香港的武打片,日本的电视连续剧,之前,你很难想象这样的电影、电视剧能到国内来。”

贾樟柯的邻居大哥从广东回来,拎了一个“三洋”牌录音机,他听到了邓丽君在唱《美酒加咖啡》,听到了台湾歌手张帝在唱:有位朋友问张帝,什么叫MASSAGE?【注:参见贾樟柯:《再见,青春,再见———〈北京的春天〉拍摄手记》,见《时尚先生esquire》的BLOG,2009年3月11日。】就这样,在朦朦胧胧之中,贾樟柯情窦初开,开始在午后怀春,开始尾随心仪的女生上下学。他后来坦承,“这一年,我恋爱了,早晨五点就等候在她家门口”。【注:贾樟柯:《再见,青春,再见———〈北京的春天〉拍摄手记》,见《时尚先生esquire》的BLOG,2009年3月11日。】

贾樟柯后来的电影《站台》正反映了那个时代。在那时候,一些人正在从体制里挣脱出来,很多年轻人也在进行着以青春寻找自我的实践。而还是孩子的贾樟柯似乎并没受到什么冲击,反而感觉上很逍遥自在。看电影,听流行音乐,是那时候他们的主要娱乐。

对这样的生活体验,贾樟柯曾经追述道:“我从少年开始就特别追求时髦,我就特别爱穿,爱穿并不是像今天的孩子们这么有钱买品牌,不是那个概念。而是有追求的!”【注:张晓舟:《贾樟柯:我从来不惧怕这个社会》,《时尚先生esquire》2009年第3期。】

他清楚地记得,还是在“文革”刚结束,那时街上全是20来岁的年轻人,包括插队回来的,包括辍学的,包括像他们这些刚上学的,全部混在一起玩耍,就像兄弟会似的。贾樟柯上初中的那时开始有录像厅,他看的第一个录像是《广东好汉》,还有就是《独臂刀》、《少林三十六房》,都是港产武打片。他对里面的民初剧衣服特别着迷,中式的衣服,系一个很宽的布袋垂下来,自己到家里找了那个布,自己缝了条那种腰带。贾樟柯称这种“时尚”是“自己学的,不是跟街上的孩子学的,是跟电影里学的,然后系在腰里,走路都挺着身子,那条腰带一扎,感觉自己有功夫”。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位“70后”,贾樟柯身逢其时,恰好亲眼见证了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

改革开放的时候,贾樟柯不足十岁,正在开始观察、认识周围的社会。在70年代后期,“文革”的影响依然还在,不过即使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还是会追求流行。贾樟柯回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中山装里面做的那个假领子。有个白边,用毛线钩成的,很多男士、女士都有,一种是到肩膀的,还有一种只是后面有一点,用钩子把它钩上来。那就是流行。再比如女孩子有一阵子流行穿布鞋,男孩子穿军装、军裤,当时小孩子戴军帽也有讲究,会用曲别针把它的角别起来,里面塞纸,让它挺起来,这都是那时的流行。”

从军装、布鞋、假领的70年代,一下子跨进了充满无穷变数的80年代。那时候,人们还会自己做家具,“做大衣柜,一定要用一块绿色的丝绒镶在里头。再用钩针钩一个孔雀啊、大象啊、熊猫啊,那是当时流行的居家装饰”,贾樟柯回忆。

贾樟柯与同龄的孩子一样,渴望了解世界:“别的地方哪儿都没去过,一直就想出去看看,真的特想出去。”他说:“我上中学、十七八岁时只去过太原,哪儿都没去过,去太原还是因为我姑妈在哪儿。”【注:吴文光:《访问〈小武〉导演贾樟柯》,《现场》第1卷,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186页。】他就是想出去看看,因为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一片空白。当然除去电视里所看到的。

04 迷上了录像厅

贾樟柯告诉我们,年少时“生活环境里文化的东西很少,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唯一有点沾边的就是看电影,但我从没想过自己要当一个导演。同时,由于生存压力很大,有一个东西逐渐在我心里冒出来,一种命运的感觉。那时候我们小学是五年制,到了五年级毕业的时候,同学间突然就很多分化,比如说,我是接着读初中了;有些同学是家里有关系或者体格发育比较早的,就去当兵当武警;有的同学不读了,因为他们父母觉得小学五年已经够了,那些不读书的同学就去工作,各行各业都有。还有些不读书又找不到工作的,就变成流氓。虽然还是那么小的孩子,但我一下子感到命运的转变。当时隐约感觉,人其实是很不一样的。那是我开始对人有兴趣,因为看到了不同的人生”。【注:贾樟柯:《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第237-238页。】

贾樟柯最早的电影记忆是《平原游击队》,里面李向阳手执双枪、骑着马冲过村庄的情景。但印象最深,且对他的生活有直接影响的是香港的商业电影。

据他回忆:

整整六年都看这种电影,后来我跟余力为聊天,我说我比你看过的港产片多多了,他根本不知道还有那些港产片。关于“少林寺”不下一百部,关于“吕四娘”不下一百部,关于“马永贞”不下一百部。六年的录像馆生涯很难说哪部电影特别喜欢,因为完全是处于一种生理性的观赏,正好配合青春期的躁动,也伴随了港产电影发展的过程。【注:贾樟柯、王樽:《电影改变人生》,见格非、贾樟柯等著:《一个人的电影》,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84页。】

那时正值青春期,自由不羁的贾樟柯,特别爱看电影,几乎每天都逃学,泡在混杂着烟草味道和脚臭气息的录像厅里,跟着周润发咬着牙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江湖,像电影里一样拉帮结派、寻仇、报恩。

那时汾阳县城非常小,上学或者放学的时候,贾樟柯他们都要骑自行车经过长途汽车站。只要看到长途汽车站有南方打扮的人,一般是江浙一带的,如温州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山西还没有流行男人爆炸的那种卷发,南方人是那样打扮,拎一个黑皮箱,从车站里面出来,一看就知道有新片子来了。他们有地下的交易渠道,他想应该是走私进来的,黑箱子里面装着各式录像带。到了晚上去录像馆的时候,果然就看到了新片子,这样的状态基本上从初一延续到高三,整整持续了6年。这时,贾樟柯最喜欢看武打片、黑帮片,并记住了一个名字——吴宇森,“只要有他的名字,电影就好看!那是我少年时代的巨大烙印”。【注:引自陈惊雷:《专访贾樟柯———我要自然生产》,2009年3月3日《上海壹周》。】

看完这些录像片,不期然地受到影响,对此,贾樟柯记忆犹新:“我们都是不良港产录像片的‘受害者’。当时,我一看就非常激动,比如说看了吴宇森以前的《英雄本色》,也有胡金铨的、张彻的电影,到后来徐克的电影也都看过,特别完整。只要看到非常激动的电影,一出录像馆在马路上就找同龄人,肩膀一撞,非要打架。那个时候也是武术热,很多男孩子跟我一样都拜师学艺,我学了一年武术,那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学一身武艺,总幻想能够飞檐走壁。但是武术是需要从扎马步、踢腿开始练起的,练了快一年就烦了,说怎么还没有武艺啊?!就不练了,想起来挺荒诞。”【注:贾樟柯、王樽:《电影改变人生》,见格非、贾樟柯等著:《一个人的电影》,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84页。】

贾樟柯的家乡汾阳是一个崇尚武术的地方,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练杨氏太极拳和形意拳,武术与行侠仗义也自然成了男孩子们的浪漫梦想。在《少林寺》风靡一时的年代,贾樟柯也会练两下子。他说:“当时那个电影我也是看了七八回。我们班上还有同学都理了光头,几个小孩坐车到了太原,打算去河南少林寺。”

情况就是这样,他们有时看完录像就找茬打架,不管打赢打不赢都打。没有任何的理由、原因,看了以后就是热血沸腾,那里面暴力的因子比较活跃。后来他在《站台》里拍过一个情节,两个小伙子从录像馆出来了,两人碰面一对眼,这人说,你为什么看我?那个人就说,你不看我怎么知道我看你?!这人说,因为我看你觉得你长得不好看。于是,两个人就打起来了。这是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战斗故事……贾樟柯下面的对话,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形。

“打过很多架,各种战役。”

“打架时你的角色是什么?”

“打群架时,给大孩子捡石头。”

江湖上讲义气,当然要结拜,贾樟柯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共结拜过三次,磕头烧香,很传统的样子。贾樟柯在里面排行老二。“这个角色很有意思,说了不算,但老大说了什么还得去干”。后来被老师发现了,起因是老八家里晾咸菜,弟兄们一人拿了一块,老师见了很奇怪:为什么这几个捣蛋的家伙同时在啃明显同一种特征的咸菜,而别的同学没有?问学生,学生说“他们是弟兄”。于是一天上课,老师没有讲课,而是突然叫道:老大、老二起来!弟兄集团就此破获。

贾樟柯有个同学家是在邮局前面摆书摊的,在假期当中,贾樟柯经常帮同学去看摊,摊上有什么看什么,《武林》、《收获》、《山西青年》,还有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的书,都是在邮局前面的书摊上看的。其中有一本讲德国表现主义的小册子,贾樟柯看了数遍。

同类推荐
  • 我行我诉:德国足球明星埃芬博格自传

    我行我诉:德国足球明星埃芬博格自传

    在最近几年里,没有哪一位运动员像斯特凡·埃芬博格这样处于聚光灯下,成为舆论的中心人物。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比如荣获2001年欧洲冠军杯赛冠军,很富有传奇性,他在1994年世界杯赛时被赶出国家队,也同样是一段奇闻。关于他的失败的婚姻以及他的新女朋友克劳迪娅·施特伦茨的报道已经屡见媒体。现在斯特凡·埃芬博格第一次自己站出来发言了,他说自己是一个独特的、敏感的讲述者,他生活中的有些情节跃于纸上后听起来就像是由一位充满幻想的小说家写的。他充满感情地讲述了他的开端,他怎样从一块墓碑上摔下来压断了腿骨,以及他怎样不遗余力地去实现自己成为一名职业球员的伟大梦想。
  • 华丽苍凉逆流而上:私房阅读民国女子

    华丽苍凉逆流而上:私房阅读民国女子

    本书是一本历史随笔集,讲述了二十三位民国时期传奇女性的跌宕的情感经历。本书从男女两性关系入手介绍民国那些女子,这也是大众最感兴趣的所在,加上作者清秀淡雅的文字,使这些民国杰出女性真实而丰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仅仅在读她们的“往事”,更会从湮没已久的传奇里,体验到自己在今世的情爱悲欢,会在某段感情里,想起书里的某个人,某句话。
  • 韩愈(中国十大文豪)

    韩愈(中国十大文豪)

    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为昌黎,故自称韩昌黎。南阳人(今河南沁阳),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以礼部尚书致仕,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传见《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一七六之《韩愈列传》。
  •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扳不倒的李鸿章

    扳不倒的李鸿章

    "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别样的李鸿章!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官场40载,遭遇800多次弹劾,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从容走过,一生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看李鸿章舍小得大的官场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热门推荐
  • 极品十一班

    极品十一班

    爆笑校园,极品十一班,智障老师,逗比同学,准备好迎接十一班的大招了吗?
  • 《乱世枭仙》

    《乱世枭仙》

    一个妖怪、魔族、修仙者共存的奇幻世界,一位重生小修士成就绝世神通、纵横无数位面、风靡万千女修的神奇之旅!
  • 独楚一世

    独楚一世

    楚沅对一个男神动了心。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一夜之间有了独处一室的正当理由。当楚沅表白时,男神把正当理由扯出来,给她发了好人卡。每天面对一块吃不到的肉,楚沅觉得自己悲催的要命。
  •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讲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活动,包括“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等。还讲述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 神奇拷贝

    神奇拷贝

    齐东厌文尚武,被只凭成绩论英雄的老师们鉴定为:将来没什么出息,注定一辈子搬砖的料。可偶然间发现了一个祖传玉坠,齐东得到了一种让他惊喜万分的异能:接触感应。这异能只要有身体接触,就可以随意复制、融合别人能力,同时还具有读心术功能。从此之后,在都市各界都是新手的齐东,却都能驰骋纵横,无往不利,打碎了无数顶尖人士蔑视的眼镜。
  • 学霸阅读学习法

    学霸阅读学习法

    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编辑的这套“学霸学习法”作品可供学者参考,从中获取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但要说明的是:“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学霸阅读学习法》对学生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做出了理论指导,并推荐了部分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名篇故事,可供练习掌握该学习方法。
  • 仙魔情缘传

    仙魔情缘传

    如果你是仙剑粉如果你是古剑粉如果你是花千粉,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仙魔粉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问世间情归何处直让人生死相依。爱也好恨也罢,回过头来皆一切成空,人生在世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爱无怨恨无悔!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绝无期!
  • 武战圣域

    武战圣域

    圣元大陆!宽广无尽!宗派林立!圣域独尊!南疆西域北岭东陵环中州落地而起!在这片缤纷绚丽的土地上演绎着一份传奇!
  • 终极鉴宝大师

    终极鉴宝大师

    小小屌丝意外获得辨认古董的能力,从此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一路凯歌,走向人生巅峰!
  • 神道永恒

    神道永恒

    道之极至,是为神道,神道九重天,道之绝巅。那一年,少年白衣胜雪,拜入天剑宗,立志变强,无敌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