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04500000004

第4章 啊哈,我懂了

孩子的种种不当行为只是冰山上的一角,掌握行为背后那看不到的深层动机,会让父母茅塞顿开,胜似闲庭信步。

我们常说,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因为实践出真知。但有时候,实践同样要和理论相结合。《弟子规》里就很精辟地说过: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里力行指的就是实践,而学文指的就是理论。

在育儿方面也不例外,我们每个父母都不缺少实践的机会,但有时候如果我们退一步,学一点理论,会让我们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

磨刀不误砍柴工,接下来,我们就从实践的现实回到理论的自由王国,重温一下那渐行渐远的大师理论,相信你定会有一种“哇,原来如此”的感觉。

不过在开始之前,我还是先请你暂时回到那残酷的现实世界里。

孩子经常歇斯底里般大吵大闹,为什么?

孩子总是黏着我,一刻不肯离身,为什么?

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和我对着干,为什么?

孩子每天不愿意上学,为什么?

我们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却没有十万个标准答案。就算有了,我们也没有办法去一一记住。这就是理论的玄妙之处,好的理论通常能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窥一斑而知全豹。

今天的父母是幸运的,因为心理学家们已经通过上百年的研究发现了这些表现各异行为背后的根本动机,也就是那冰山下面不为人见的部分。

一旦弄懂了这些不当行为背后的神秘动机,我们的众多育儿困惑就可以迎刃而解,我们的育儿工作就可以更加对症下药,我们的育儿方法就可以举一反三,我们的父母就可以游刃有余,而这就是理论的魔力。

用现代医学的语言来说,一旦掌握了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基本动机,我们就可以通过有目的的靶向治疗来治本,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宁可误杀一千而不放过一个”的粗放型治疗。

现代育儿学的基本理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作为一个勇敢的叛逆者,阿德勒公然对抗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处于主流的精神分析学派,在一片声讨捕杀声中独创了个体心理学派。阿德勒去世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瑞克斯对其理论进一步发扬光大,和阿德勒一起成了当代家庭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和弗洛伊德不同,阿德勒坚持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目标所激发的(而非潜意识或泛性论),也就是说人类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并获得相应的回报。对孩子而言,阿德勒认为孩子和成人一样是一个独立个体,需要得到尊重并被有尊严的对待。

以下是阿德勒在家庭教育领域中的三个核心理论:

孩子行为的最根本目标是实现归属感和重要性

一旦孩童对食物、居所和安全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就会坚持不懈地追求归属感和重要性。那么,在孩子心目中,归属感和重要性究竟代表什么呢?归属感是指孩子需要明确感受到他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和其他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而重要性是指孩子需要得到家庭成员(特别是最亲近的人)的足够关注并被赋予一定的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力。孩子的心里都有一杆明秤,一边是家庭成员的关注(重要性),一边是孩子的感受,一旦关注不够,秤就会失衡,孩子从而就会借助不当行为来增加自己的砝码。

为了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孩子通常需要对外展现他的能力并给予家庭力所能及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非常在意自己的个人力量和影响力。我们有时会戏称孩子不识好歹,把我们的好心当成驴肝肺,因为当我们帮助孩子包办做事的时候,孩子会火冒三丈地以一句无情的“我自己能做”来拒绝我们的善意。即便是婴儿,如果我们过分限制他的行动的时候,他也会借助大吵大闹来奋起反抗,夺回本属于自己的权力。

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因目标而起

作为父母,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孩子的吵闹、对抗、叛逆等众多不当行为。这些行为貌似随机而起,实则有道可循。孩子可能不会表达出来,但他们这样做一定是为了实现自己对归属感和重要性的殷切渴望。换句话来说,因为孩子在平常的正当行为中没有感受到足够的归属感和重要性,所以她们只有一门心思地借助不当行为来获取更多的归属感和重要性。

不当行为并非问题的实质,只是更深层问题的外在表现。只要我们对症下药,满足孩子的深层动机,让孩子通过正当行为获得满足,不当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一个有不当行为的孩子是一个倍感沮丧的孩子

在这里,“沮丧”是指孩子对归属感和重要性的缺失。孩子貌似在发脾气或黏附父母,实则在向你沟通一个需求,“爸爸妈妈,我真的需要感受到归属和存在,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此时此刻,孩子是在向你求助,虽然借助的是不当行为,因为他压根不知道有什么正当行为可以帮助他实现同样的目的。

更可怜的是,孩子在实施不当行为时,他并不知道其内在的具体动机,更无从口头表达,他唯一能做的通过“Trial and Error”(尝试与犯错)在黑暗中不断尝试和摸索,直到找到一个能吸引父母注意的手段。

鲁道夫·德瑞克斯曾经在《孩子:挑战》一书中说过:孩子是杰出的观察家,却是糟糕的口译者。所以,很多情况下,孩子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意愿。

假如孩子可以用言语表达的话,如下则是他的心声:

“妈妈,我最近感受不到和你足够的情感联系,我很渴望你能更加关注我,但好像你对你的工作和手机更加感兴趣。”

因为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孩子借助了我们熟知的形形色色不当行为来传达自己的需求。如果家长立刻把注意力转向孩子,不管是正面管教还是负面惩罚,孩子的需求就得到了满足,孩子的行为就已经奏效,他们下一次只会卷土重来,使用同样的手段来获取我们的注意力。

可能有的家长会纳闷,孩子每次吵闹在我这里都没好果子吃,不是挨打就是挨骂,为什么孩子还屡教不改、屡败屡战呢?难道是因为孩子没记性?

的确,没记性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你的回应(虽然是负面回应)还是满足了孩子对关注的需求,孩子得到了一定的“回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虽然孩子内心更渴望正面的关注,但负面关注至少比没有关注要好。

同样,如果孩子可以借助语言来沟通他对重要性或“权力”的需求,听起来就会像以下片段:

“爸爸,我感受不到自己的重要性。你一直把我当成小宝宝,整天对我发号施令,告诉我做什么、何时做以及如何做。你剥夺了我的决定权,让我无所事事。”

但孩子不会这样文绉绉地和你沟通他的想法,相反,他借助于对抗、“不听话”、发脾气等不当行为来显示其重要性。孩子的目的很简单,“我的生活我做主,还我应有的决定权。”

而你一旦被激怒失控,选择和孩子以牙还牙、大发雷霆,你就真的是中招了。孩子会从与你的“权力争斗”中获取极大的满足感,一下子感受到了自己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与力量。此时此刻,你尽管在声势上战胜了孩子,但你已经在心理上成为孩子名副其实的“俘虏”。

好了,现在让我们从理论王国里走出来,回到我们的现实世界。当孩子无理取闹时,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

通常,在我们的积极父母课程里,讲师会与你一起探讨众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但现在只请你记住一点:深呼吸三次,让心情平静下来,想象着你无助的孩子的脖子上挂着一个写满以下文字的求助牌。

“爸爸妈妈,我很需要归属感和重要性,但我不知道怎样获取它们。我现在只能尝试这些不当的行为来引起你的关注,并向你宣战,因为我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其他途径。”

各位家长,别再呵责孩子,停下你手中的活儿,认真思考一下眼前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也别再打骂孩子,给孩子一个真情的拥抱,提醒孩子他是有归属也是重要的。

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在接下来的数招里我们会一起探讨如何增强孩子的归属感与重要性。

冰山一角

为人师表的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刚刚学过的育儿之“道”。

孩子行为的最根本目标是实现___和___。

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因___而起。

一个有不当行为的孩子是一个___的孩子。

随着你对家庭教育的深入了解,你会越来越发现孩子的不当行为只是冰山那露出水面的一角,而非问题的根源。作为父母,我们更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冰山那没入水下的部分,也就是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

在我的长期育儿实践中,我也像很多父母一样走过不少弯路,曾经一度痴迷于众多育儿的技术和工具:如何让孩子按时起床?如何让孩子不吵不闹?如何对付逆反的孩子?等等。后来,我发现自己被众多纷扰繁杂的育儿工具搞得筋疲力尽,却收效甚微,有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觉。

后来我明白了,我只是在苦苦寻求育儿之“术”,却忽略了对“道”的掌握。而在我掌握并践行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理论之后,我豁然开朗,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油然而生。的确,育儿之“道”让我从对育儿工具的刻板记忆和使用中走出来,走进了“人剑一体、挥洒自如”的全新育儿世界。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想想孩子近期所表现出的不当行为,试着探索背后的动机。

同类推荐
  • 孕前三个月怀孕准备期

    孕前三个月怀孕准备期

    本书详细介绍孕前夫妇的身体检查方案、孕前心理调整方案、孕前良好生活习惯、最佳孕育环境和孕育所需的物质基础,从而创造最佳状态迎接宝宝的到来。
  • 妈妈这样教,孩子口才好

    妈妈这样教,孩子口才好

    有些孩子在课堂上从来不主动发言,甚至老师点名的时候会内心慌张,说话语无伦次。这些孩子日常生活中也是只愿意成为“听众”,而不愿意成为“说者”。这种不善于表达、不懂得说话的孩子,必定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学习、交际等方面。因此,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口才,在孩提时代家长最应该值得关注本书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以理论加生动的事例的方式为各位家长详细描述了如何提高孩子的口才,如何在生活中让孩子熟练运用口才的能力和技巧,让孩子从先就系统地培养和锻炼出一幅好口才!
  • 妈妈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

    妈妈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

    本书列举了家庭教育中最常遇到的典型问题和现象,以“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给孩子当家的权利”、“让孩子当老师”、“如何处理早恋“不要剥夺孩子走弯路的权利”等案例入手,以故事性的描述手法展示给大家,以中肯自然的平等交流方式,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作者凭借自己多年教育孩子的细心体验及所从事的教育心理咨询方面的研究工作,综合中西方教育观,发挥了一个做母亲的天赋,改变了“中国式家庭”的教育观。在当下压力较大社会里,给了家庭和孩子“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的权利。 这对于当下日渐急功近利,陷入各种教育理论中的迷茫家长们来说,无疑是一针清醒剂。该为孩子执着什么、放弃什么,妈妈们也许能从此书中找到答案。
  • 产孕妇保养与保健

    产孕妇保养与保健

    本书从女性生理常识、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婚前孕后、育儿护养、饮食禁忌等诸多方面,以科学严谨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全方位进行阐述,同时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0~6岁育儿百科全书

    0~6岁育儿百科全书

    本书科学地介绍了从新生儿到6岁儿童的生理发育特征、饮食喂养、智力开发、心理教育、性格培养和婴幼儿常见疾病的诊断护理与预防的相关知识。
热门推荐
  • 万年鬼神赵明

    万年鬼神赵明

    本作品是我第一次所写,有的地方写的不太好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解放韶关

    解放韶关

    1945年8月。秋阳普照,凉风渐起。粤北的崇山峻岭。五角帽、灰色土布制服、三八大盖,驳壳枪,以及一张张年轻而又喜悦的睑庞,这支1300多人的队伍似滚滚的铁流,绵延数里,向北挺进。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 肮脏的美丽

    肮脏的美丽

    社会总是逼迫人,逼迫那些美丽善良的女孩。。。两腿一开就能赚钱,当然方便。。是的,你是漂亮的,但你睡过多少男人,又吻过多少男人?
  • 仙魔战陨

    仙魔战陨

    什么是仙什么是凡,我空有天才父亲,胆确让我天生绝脉!难道我今生今世都无法修行吗这个世界名叫;洪荒大世界!“洪荒之意取之于,创世之主!先天十二圣生于混沌,长于洪荒!之意。现主要种族;人族魔族妖族鬼族万族。混元开天地元气上升变为混混元何一变为气气者上升变为天气者下降世为地混气和一方为命混元一气是为一两气和一变为三三生五行创十二之圣人。圣人以混元之气造就天与地世上共分为;创世之初洪荒年代太古初古近古
  • 闯荡在社会

    闯荡在社会

    我是凭关系进的单位,所以识时务的局长不看僧面看佛面,把我“关照”得无可挑剔。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等着月底发工资、过节开红包、年终领奖金。闲得无聊时也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下乡“检查工作”,每每半推半就带回很多土特产,回来后除自己留一部分外,其余全给局长送去,他老人家非常满意,在大会小会上常常不忘夸我能力出众!感叹后生可畏,并一再强调,要开放思想,不拘一格降人才。
  • 皿煮大汉

    皿煮大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抽风运动席卷全国,曾抗过日,留过学的物理学家,化学家,诺贝尔奖候选者,共产党员张枫怀着满腔热情的回到祖国,准备投身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去。然而,一场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他身上,张枫在满怀悲愤中被迫害致死。然而,苍天有眼,张枫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了张角义子张白骑。此时张角新死,黄巾军四分五裂,朝廷步步紧逼,张枫能否杀开重围,带领黄巾军走向胜利呢?张枫道:“且看将来之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 余生陪你一起老

    余生陪你一起老

    在成长的旅途中,我们一路彷徨,一路倔强。一路绽放,一路悲伤。就是这样,独自一人孤孤单单地长大。我们孤独迷茫,我们始终向上。我们,终将长大。
  • 异世九宫记

    异世九宫记

    一个被困亿万载的魂灵,一次偶然的穿越,一场突如起来的相遇,主角二楞励志成为强者,君临天下。人宫十二脉,地宫九重天,天宫,魂宫....,一宫一境界,一宫一天地。九宫者传言可上天入地,开山破海,无所不能。
  • 傲视七侠传

    傲视七侠传

    北斗七星下界,化作了七道流光溢彩的流星,奔向了远古的七星大陆........七星大陆上,帝国、门派、联盟等势力纷纷林立,彼此之间战乱频繁,常年征战不休,一日,冥界大军大举侵犯大陆,妄想将大陆作为它们立足的地盘,而此时,北斗七星化作的七侠,也是应运而生.......
  • 绿玉皇冠案

    绿玉皇冠案

    选自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包括《绿玉皇冠案》《斑点带子案》《五个橘核》等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离奇曲折、引人人胜。以跌宕起伏的情节、缜密的逻辑推理、细致的心理分析,给读者呈现一个冷静、智慧与勇气并存的神探福尔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