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05300000013

第13章 隋唐——重回统一的时代(1)

1.关陇集团

公元499年,拓跋宏死于南征的途中,北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魏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等人先后执政,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公元534年,北魏的孝武帝因不满当时实权人物高欢的胁迫,出走长安,投奔宇文泰家族,高欢则另立元善见为帝,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此后,高欢之子高洋与宇文觉先后废东、西魏建立了北齐、北周。

北齐建立者高洋就是齐文宣帝。由于北齐是在东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帝在位期间,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北齐的国力一度领先北周。但继位的孝昭帝、武成帝都是暴君,大肆杀戮北魏皇室与汉族官员,使得北齐失去了鲜卑族与汉族广大人民的支持,终被北周消灭。

北周建立之初,实力明显弱于北齐,但由于周武帝宇文邕的治理,北周逐渐强盛起来。大部奴隶被赦免为平民,武帝自己生活朴素、勤政爱民,颇受各族人民爱戴。公元577年,周武帝率军灭北齐,统一北方。公元578年,周武帝逝世,北周的军政大权逐步落入了外戚杨坚的手中。杨坚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公元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国近300年长期分裂的局面。

皇亲国戚杨坚是关陇集团上层强有力的军事统帅,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年仅8岁的周静帝宇文阐即位后,杨坚便以“辅政”为由,总揽军政大权,都督内外军事。公元589年,隋军出师江南,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隋朝建立初期,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隋文帝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社会安定,户口迅速增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强锐,成为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隋文帝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后人一般将隋文帝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

首先确立三省六部制:中央设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为长官,行使宰相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这样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新阶段。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诏;门下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每部设尚书为长官。尚书令下有尚书左、右仆射各一,左仆射判吏、礼、兵三部事,右仆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书令与左、右仆射及六部尚书合称“八座”。又设秘书和内侍二省,负责图书修撰及宫内供奉等事。另设御史、都水二台,负责监察和水利。

公元583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隋初,对一般农民,采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政策,对于豪强贵族兼并土地的行为则给予打击,以保证农民的正常生产。继续实行均田制,规定丁男、中男受露田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5口给田1亩。永业田不归还,露田在受田者死后归还。均田制实行后,国家可以控制更多的劳动力,增加赋税收入,也提高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

文帝时期最大的经济管理方式改革是设立官仓和义仓。设置官仓的目的,是在增加关东漕运的效率,也就是把原来关东各州对京师个别直接的输粮办法,改为集中和分段运输的办法。官仓的粮储,用以供养军功人员。在黄河沿岸设置米仓,先把关东各州的粮食集中,然后利用黄河及广通渠运到京师,时间及人力物力,都节省了不少。义仓又称社仓,设置于乡间,其储粮由人民捐纳,以备饥荒时赈济灾民。如遇某地收成不好发生饥馑之时,便以某地社仓中的储粮赈济饥民。义仓的设立对人民的生活起到了保障作用。

2.隋炀帝的悲剧

杨坚建立隋朝后,很快将杨勇立为太子,当时只有13岁的杨广被封为晋王。杨坚让很小的儿子担任并州总管,拱卫京城。

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年仅20岁的杨广是统帅,但真正领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杨广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灭陈后,杨广晋封太尉之职。此后,杨广屡建战功: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北上击败突厥进犯。

杨广知道父母都很节俭,他也装得很简朴。在听说父母要来时,他就让美丽的姬妾都躲藏起来,自己和正妻萧氏一同到门口亲自迎接,还让年老、面貌一般的妇人穿着破旧衣服侍奉父母亲。杨广的伪装讨得了父母的欢心。他还常给父母身边的侍从们一些好处,这些人自然都说杨广的好话,两方面的作用使得杨坚夫妻越来越喜欢次子杨广。最后,在权臣杨素的努力下,清除了支持杨勇的大臣,杨坚将杨勇废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不久,心狠手辣的杨广将自己病中的父亲和哥哥杨勇杀死。

杨广即位后,也作了一些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一定的政绩。功绩较大的一是进士科的建立,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这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二是修订法律,隋炀帝将一些残酷的法律条文取消,或者是减轻处罚程度。三是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四是恢复了被杨坚废除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

隋炀帝的亡国主要是因为屡兴土木,大失民心。隋炀帝即位第一年,杨素等人就开始负责修建洛阳城。修建洛阳城,隋炀帝是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的。当时首都长安在西北面,往东的路不太畅通,影响了国家政令的畅达。洛阳则处在国家的中心地带,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从洛阳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粮食,也相应地减轻了百姓负担。

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到达余杭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的永济渠。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京杭大运河。

隋炀帝四处用兵,开始大规模地开发经营西域。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扫除一大障碍。击败吐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保证了和西域的畅通。前后三次对高句丽的用兵,使隋朝的国力大减。

隋炀帝喜欢女色,喜欢华丽宫殿,喜欢四处游玩。去江都看江南山水前后就有三次之多,北上到突厥可汗驻地,向西还到达过张掖。隋炀帝的生活很是奢华,史书上说他每一天都在建造新的宫殿,虽然有些夸张,但和实际情况也差不了太多。

公元618年,侍从的卫士们推举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领,发动了兵变,隋炀帝最后被勒死,谥号是“炀帝”。

3.唐朝的建立

建立唐朝的李渊也是关陇贵族,隋末任太原留守。在农民起义烽火燃遍全国,隋朝灭亡已成定局之时,李渊才决定起兵反隋。次子李世民在晋阳结交豪杰。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捕杀隋炀帝派来监视他的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

晋阳起兵后,李渊决定进军关中夺取长安。瓦岗军和河北军在中原地区牵制了大批隋军,关中防卫力量薄弱。于是,李渊便打着安定隋室的旗号,率军3万向关中进发,沿途赈赡穷乏,废隋苛政,争取人心;对各地豪杰结交拉拢,获得了河东与关中地主阶级的广泛支持。很快攻占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掌握实权。

唐朝建立时,李渊以关中为根据地,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并开始着手统一全国的战争。李渊先集中力量剪除陇右的薛举、河西的李轨、河东的刘武周。李渊兵进关中时,留下四子李元吉守太原。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军出击,消灭了刘武周,恢复了对代北的统治。此时,瓦岗军已瓦解,中原地区还有洛阳的王世充和河北军窦建德两大势力。李世民率唐军进攻洛阳,王世充不支,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窦建德率军援助王世充。李世民率唐军大败窦建德,窦建德被俘,7天后王世充投降。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唐军镇压了河北地区刘黑闼起义军。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乘突厥衰乱,派兵攻灭了梁师都。唐朝重新统一了全国。

李渊、李世民父子,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消灭隋军主力,削弱割据势力,依靠自己的政治、军事经验,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宏伟事业。一个统一强大的唐帝国,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李渊爱好酒色,既无创业的志向,也无创业的才干。从太原起兵至建立唐朝、平定全国,主要依靠次子李世民的谋略和征战。李渊见李世民的威望日益高涨,渐渐疏远世民,亲近建成、元吉,并默许李建成等人打击谋害李世民,但因战争未止,还须借重李世民,才没有最后下决心除去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派尉迟恭带兵进宫。3天后,李渊正式立李世民为太子,执掌国政。同年八月甲子日,李世民逼李渊禅位,尊李渊为太上皇。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4.唐太宗

公元627~649年,唐太宗贞观年间,统治集团较开明廉洁,重视民意,从而出现了一段封建社会历史上少有的治世。此间政治清明、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国力逐渐强盛,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是因为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隋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统治阶级和士族势力,使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就唐太宗个人而言,他开明务实的驭政才干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初始,因亡隋之鉴,顺应天下思治的民情,推行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增殖人口、广设义仓等措施,使因隋末战乱一度凋敝的社会生产又呈现生机。太宗充分发挥贤者能人的德才之长,亲君子、远小人、士庶并举、新故同进、汉夷并用,以致人才济济,文武荟萃,成为贞观之治实现的重要因素。太宗重视吏治,慎择刺史亲民,执法务求宽简,提倡节俭,抑制旧士族势力,并大兴学校,盛开科举,笼络知识分子,为庶民地主广开参政之门。继续推行均田制,纳绢代役不再有年龄限制,并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发展。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臣下直谏蔚然成风,下情上达,避免决策失误。用人“唯贤是与”、“量才授职”,政府机构精炼。在隋制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制定唐律等。兴科举,以儒为师,兴办学校,进一步打击门阀土族势力,加强皇权,提高寒门出身的功臣地位,扩大统治基础。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提倡节俭,减轻了社会负担。贞观之治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

唐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立行政机构,加强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唐太宗坚持反击突厥的侵扰,在华夷一体思想指导下,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注意保存少数民族部落体制,任用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密切了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太宗致力于巩固边防,安抚边疆各族降众,广设羁縻州府,缓和了西北、北方的边患,民族间的交往得到加强,北方各族尊太宗为“天可汗”,并开辟“参天可汗”道,以加强羁縻府州同中央的联系。太宗推行的和亲、团结、德化的民族政策,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如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在汉藏友好史上意义深远。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最重要的是三省六部。唐朝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行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设,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职,故此后,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让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益,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大臣专权的局面。

贞观年间,唐太宗采取的各项积极措施,不仅造就了“贞观之治”繁荣局面,其各种制度、用人政策、重视发展生产的方针和民族政策等一直影响、贯穿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和唐玄宗统治前期,为唐朝持续发展,直至出现“开元之治”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贞观后期,太宗屡兴营建,日趋骄逸,又连年用兵,亲征高句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纳谏、用人、执法等方面不如前期。当然,这并不影响唐太宗作为杰出政治家和“贞观之治”的历史地位。

5.天皇与天后

盛唐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与一位女政治家有关。她就是武则天。她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习惯称她为武则天。

同类推荐
  •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翻开二十四史,诬告陷害的嘴脸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小人自不必说,他们往往以无中生有为生存之能事。就是有些在正史上留下美名的人也有诬陷别人的记录。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诬陷,诬陷者之所以要犯下这为人不齿的行为.就是因为其中藏着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富贵荣华,有时候还是性命攸关。本书分析历史上著名诬告陷害案件的案情和审判情况,挖掘案件背后的思想和人心。每一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挖掘成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或者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大案绝大多数是诬陷案,此书将这些诬告案件进行梳理,作为透视中国世道人心的窗口.萤新审读它们有现实意义。
  • 大明使者之皇朝崛起

    大明使者之皇朝崛起

    凌振明,本是元末明初很一般的京商之子,而他却是一个朝代使者;本是一名体质弱、命不过志学之年的他,去成了诸位时代英豪的梦魇;灭了蒙古百万雄师,加剧了元朝的灭亡的同时也使得蒙古再无能力反扑;帮朱元璋取得了天下的同时也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梦魇;高丽君王怕他,倭寇天皇敬他,波斯教主有求于他;是时代的机遇铸就了他,也是他造就了大明皇朝的崛起!
  • 幻术春秋

    幻术春秋

    那个时代,曾有这么一批人:赵奢、孙武、白起、李牧,他们横扫千军,纵横沙场。那个时代,也曾有这么一批人:带佗、范蠡、苏秦、乐羊,他们点石成金,御风逐浪。七国争霸之中,后人了解到的是诉诸青史的捉对厮杀,却遗忘了讳莫如深、并没有记载下来的幻术世界。这是幻者最好的时代,他们亦正亦邪,列土封疆。这是幻者最坏的时代,始终有一种力量,阻碍着幻术对普通人的杀伤。你真以为孔子授徒,讲述的是伦理乐常?你真以为信陵、春申不曾对战过平原、孟尝?跟着少年田翟,大闹幻术学院,踏入齐楚燕韩,权谋天下,窃玉偷香。——你该了解那段历史了。
  • 退后一步是家园

    退后一步是家园

    本书内容包括:苍穹之魂——抗战中的空战、铁甲威龙——中国战车部队的故事、白山黑水——抗联的战斗、铁流天下——八路军之战、威霸天南——中国远征军掠影、荧屏硝烟——抗日电影解析。
  • 红流纪事:碧血丹心守沃土东北抗日联军

    红流纪事:碧血丹心守沃土东北抗日联军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热门推荐
  • 超修真文明

    超修真文明

    吴良在一次空难后醒来。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梦蓝星,一个另类的仙侠世界。滴滴!一辆法器炼制的出租车停在了吴良的面前。呜……一架写着‘金陵国际航班’的法宝从空中飞过。砰砰砰!吴良对着一头妖兽连开三枪,然后换上一块灵石,得意的吹了一下枪口……几年后,他从金陵炼气学院光荣的毕业了,考进了秦国最大的筑基学院。自此,梦蓝星的修真界才真正的在他面前拉开了帷幕。
  • 龙与蚁

    龙与蚁

    “呃!我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仪仗队领头那个背斧子的将军——是个女人。”吴鸽子转过来激动地说。车里坐着的隽黎国长公主玉剑柳回答道:“当然了。她是我妹妹!”吴鸽子仔细看看玉剑柳,玉剑柳大大的眼睛,两道剑眉,头发用一根银钗扎住,穿着隽黎的官服,英俊不凡,吴鸽子叹道:“原来如此,你们兄妹俩长得好像!”玉剑柳拔出剑指着吴鸽子道:“仔细看清楚,本大爷可也是个女人!”
  • 刀剑华

    刀剑华

    一款逼真的游戏,一个真实世界。不适应新的规则就只剩灭亡。看穿越人们在这世界逐渐崛起。
  • 绕不开的情缘线:苾海情添

    绕不开的情缘线:苾海情添

    人间芳菲四月天,花家三小姐花落慈十三年前抓阄抓到的废材守护神竟是一朵裂口笑开怀的棉花,自此未传为佳话,倒传为笑话。她能挑着她,她能寻着她,是缘分,不要恨铁不成钢,花家落慈说了,她们不是铁,也不稀罕成钢,她们分明是那璞玉一双……就这样相伴着磕磕绊绊一路混上天。南边青鸟家有四女,椒兰芬苾,个个绝色妍丽,又尤以小女青苾为极致。都道天君爱苾妃最深,她却在他掌下香消玉殒,惹得颠覆认知的花神陆离让这天上花花草草一夜化为乌有,从此天宫变为不毛之地。她本是她家乡溪水中的一条鱼儿,本得其恩情,姐妹相称,为何睚眦相报?她和他们究竟有怎样的前尘后事?花落心仍念慈,苾海情添,她还能不能和他再续前缘?
  • 异界彼端

    异界彼端

    穿越时光的女生,在异界的彼岸,追寻清梦,无痕。
  • 三寸日光

    三寸日光

    一段在暗夜里萌芽,却在阳光下生长的爱情……荒原里的艰难跋涉,暗淡蒙尘的青春,无望的命途,在遇见你的那一刻,全然终止。三寸日光和三个梦想,如同五月的繁花盛开的眼角,绚烂我年少的时光。如果波澜之后,还有什么能够让我们分开,那便是死亡。
  • 龙霸天下之寻龙决

    龙霸天下之寻龙决

    天火大陆,百朝林立,道院主宰。炎苍江山,千古一帝,万国朝拜。中洲灵域,七圣问道,神龙犹在。苍茫大地,玄黄世界,谁主沉浮?
  • 书江湖之尨羲珠

    书江湖之尨羲珠

    南宋绍兴十八年,高宗皇帝赵构年号建炎四年即为绍兴,迁都临安。临安府中,一夜皇后吴氏临产,却没想到天明后年幼的麟儿离奇失踪,赵构却隐藏真相下诏麟儿病逝离去,吴氏的家传尨羲珠也随之不见。时光流逝,十七年后宋孝宗赵昚登基三年即为元乾道,金陵寺惨遭灭门,虚胤凌姣困入密洞,灵鹫宫少主上官阙卿意外相救,与其三人结拜!而后又相识天墉城弟子百里河图。相识后,结伴同行临安!看失踪十七年的麟儿百里河图与灵鹫宫少主上官阙卿及金陵寺小和尚虚胤还有如花似玉的凌姣如何保护尨羲珠送上长留山。期间四人引乱江湖世事,各大邪门正派争相抢夺尨羲珠寻知至阴童子。
  • 乾隆十三年

    乾隆十三年

    乾隆朝历史相当久长,所以不能不作分阶段的研究,本书所述即其第一个阶段,乾隆朝前十三年的历史,当时朝廷如何感受若干现代问题(如人口问题),提出跨时代有创意的发展政策(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一脉相承),如何作出欧洲式的“现代反应”(如加强政府),以及打算“回向三代”,做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都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但天下不如意事常八九,尤其是乾隆初年曾有预言“十三年必有拂意之事”,果然这一年就发生了许多不尽人意之事,从家庭到朝廷,从财政到经济,从政治到战争,也连带引发了政策的全面“收敛”。
  • 人形兵器

    人形兵器

    当地球上各种金属、石油、煤炭资源都已消耗殆尽,钢铁文明没落,生物基因文明昌盛,也诞生了人类基因科技的最高成就——人形兵器!每一个人类在18岁的成人礼后,都会成为人形兵器,在星空之中猎杀机器人。全新构思的世界体系,看基因文明与机器人文明,究竟谁才是星空霸主!一个倔强男人见自己、誉众生、证天地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