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0400000002

第2章 解析古代官场政事·揭示法典制度(1)

《礼记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的官场政事,法典制度,虽然已经是历史之事,但如今仍可鉴赏、咀嚼,并从中悟出道理。“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能在官场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绝非易事。本章将解析官场政事,揭示法典制度,让读者在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中了解我们的祖先。

“一国两制”自古就有吗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一国两制”时曾经说过:“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也就是说,“一国两制”是自古就有的。分封诸侯的西周时期是典型的一国多制,国中之国都是周天子的臣民。到了东周末年,五霸纷争,战火不断,楚国雄踞南方,封建制与奴隶制共存,直到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封建制彻底取代了奴隶制。在秦朝之后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实行一国一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郡县制的建立提供了一个范本。

公元398年,鲜卑族拓跋部贵族首领拓跋珪即魏道武帝建立北魏王朝,北魏政权在鲜卑族内部及故地上实行的是奴隶制度,在中原地区继续实行封建制度,形成了“胡风汉俗”的“一国两制”的政治格局。公元494年,北魏结束了“一国两制”的政治格局。孝文帝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习俗,将鲜卑姓改为汉姓,用汉语代替鲜卑语,用汉服代替鲜卑服,北魏改革后,成为一个强大、统一的封建制国家。

在北魏之后的唐、宋、辽、金、元、明等朝代,均实行了不同程度的“一国两制”制度。其中唐、宋、明这几个朝代,均是因为边境少数民族统治政权的存在而实行“一国两制”制度,即中央政权为封建制,少数民族部落可维持原有的奴隶制,两种制度在不同区域同时存在并实行。辽是由游牧民族契丹人所建的,契丹本民族处于奴隶制状态,立国以后,国家实行封建制和奴隶制两种统治制度。公元938年,辽太宗就实行了“北南面官制”的“一国两制”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代的“一国两制”制度实行了长达200年之久,不仅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度,而且还促进了契丹族的繁荣。在辽之后的金、元两代,这种“一国两制”的制度继续被沿用,并逐渐发展。

故宫为什么又叫紫禁城

明成祖朱棣在夺取帝位后,迁都北京,并开始建造故宫,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故宫又名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关于紫禁城名字的由来,可从“紫”、“禁”二字说起。

关于紫禁城的“紫”有两种说法,最多的一种是说紫禁城之“紫”源自紫微星坛。中国古代天文学将宇宙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其中三垣包括紫微垣、太薇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即北极星,中国古代星象学认为,紫微垣位于中天,为天帝所居。《广雅·释天》中曰:“天宫谓之紫宫。”而古人认为天人对应,天人合一,遂以“紫”来命名皇帝的居所。皇帝也自命为真龙天子,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故将自己的居所喻为天上的紫宫,并以此来表达四面归化、八面来朝、德政天下、江山永固的愿望。关于“紫”字的第二种说法是源自“紫气东来”的典故。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守关人先是看到有紫气从东而来,而后老子便骑着青牛而至,守关人便知道这是圣人,就请老子写下了名垂千古的《道德经》。从此,紫气便被赋予了吉祥、吉兆的寓意,出现紫气就预示着即将出现宝物或圣贤。传说中神仙被称为紫泉,仙人居住的地方叫做紫海,其城外的小路叫做紫陌,祥瑞之气叫做紫云。“紫气东来”就是吉祥的象征。“紫”有祥瑞之意,皇帝自然喜欢用并占为己有。

关于紫禁城的“禁”字,可以说是皇家惯用的字。早在唐朝之时,皇家就将保卫黄泉的军队称为禁军。顾名思义,这里的“禁”都应读成去声,是禁止的意思,禁止百姓觊觎,禁止百官越礼。皇家为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尊严,将居住的皇宫修建得富丽堂皇、壁垒森严。紫禁城不仅宫殿栉次邻比,四周的围墙也有10多米高,护城河有52米宽,可谓戒备森严,岗哨林立,绝对禁止百姓观赏或靠近。因此,紫禁城名为紫宫,也是禁地,故而得名“紫禁城”。

自古以来,人们常用紫极、紫禁、紫垣来代表帝王的宫殿。古代官员称皇宫为禁中。紫禁一词就是用紫微和禁中拼接而来。在唐诗中也多见用“紫禁”来称谓皇宫。然而,在古代,紫禁城一般不用做朝廷对皇宫的正式称谓,只不过诗人用“紫禁”比用“禁中”更显雅致。由此得知,紫禁城之“城”就是城中之城的意思。如此,用紫禁城来称谓帝王之城,不仅名副其实,还含有了天子之城的意思。

皇帝为何称为“九五之尊”

“九五”指帝位,旧时用“九五”来指代帝王的尊位,所以皇帝就被称为“九五之尊”。然而,为何古人用“九五”来指代帝位,说法却有不同。

寻常百姓家给子女起名还要思考字的多方面意思,尽量取其吉祥的寓意,更何况是万人之上的皇帝呢?“九五”这两个数字之所以被用来代指帝位、称谓皇帝,可以从三方面原因说起。

一说“九五”一词来源于《易经》。《易经》中,周文王演六十四卦,首卦为乾卦,乾为天,所以,此卦是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是上上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象征天,喻指龙,表示兴盛强健,以“元、亨、利、贞”为卦辞,代表吉祥如意,教导人们遵守天道德性。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属极阳极盛之相。自下而上,第五爻就被称为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九代表此爻是阳爻,五代表此爻是第五爻。因此,九五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第一爻,代表帝王之相。

本来在六十四卦中,“九”只是表示数字阴阳的符号,后来为了契合“九五”之爻,人们将这里的“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由此,就涉及以“九五”代表帝位的第二个原因,即“九”和“五”在建筑上的使用是非常符合其美学原则的。

三说,古人将数字按奇数、偶数分为阳数和阴数,九则是阳数中最大的数,有尊贵的寓意;而五也是阳数,且居正中,有调和之意。“九”和“五”合在一起,就是尊贵帝王,德政天下的象征。

“陛下”一词是秦始皇发明的吗

自秦朝以后,“陛下”一词就专门用来称呼皇帝。其实,“陛下”的“陛”原指从台榭下段通往台顶的台阶,有土筑的,也有木构的,还有其他一些花哨的形式。古代只有王或诸侯贵族有资格建造台榭作为自己的居所。所以,“陛”用来指君主宫殿的台阶,又用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侍卫在陛下两侧守卫,以备不测,并显示君主的威风。臣子与帝王谈话,不能直呼天子,必须通过两侧的侍卫向皇帝转达意思,以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蔡邕《独断》中记载:“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后来,“陛下”一词就演变成对皇帝的敬辞,对皇帝直接称呼,虽然是在对皇帝说话,但在礼仪上还是不会忘记自己本来是没有资格和皇帝说话的,这些话都是由陛下的侍卫传达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到西汉时期,“陛下”一词成为皇帝的专有称呼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了。

“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由来

“万岁”一词是永远存在的意思,是古代官员对君主表示祝贺时所用的词语,也是封建皇帝的专用词语。事实上,“万岁”一词最早并不是用来称呼皇帝的专用词语。从战国到汉初,“万岁”一词频繁见于人们口中,是一种欢呼时的颂词或祝福语。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冯援到封邑薛(今山东滕州南)收取债息,后见当地农民实在无力还息,就自作主张,“因烧其券,民称万岁”。此类事例,在史料中比比皆是。可见,此时的“万岁”只是人们的欢呼语。

古时“万岁”一词也常用来表示死期的意思。颜师古注谓:“万岁之期,谓死也。”比如,汉高祖刘邦定都关中之后,曾说:“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此句中的“万岁”说的就是死期,这与人们欢呼时使用的“万岁”可谓相差甚远。

“万岁”演变成称呼皇帝的专用词语是从汉武帝时开始的。稽诸史籍《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封元年春正月,武帝行幸缑氏。诏曰:“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呼万岁者三”,是谁呼的?苟悦注曰:“万岁,山神称之也。”大始三年二月,汉武帝说自己“幸琅琊,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由此,“万岁”就逐渐演变成为称呼皇帝的专用词语。而此后的历代皇帝都很喜欢臣民称其为“万岁”,武则天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武则天以“天册万岁”自居,曾改元“万岁通天”、“万岁登封”等。而“万岁,万岁,万万岁”正是从武则天开始的。相传武则天称帝之后,喜欢听别人的奉承之词,而且惯于让别人说出她想听的话。一日,武则天与翰林院众学士在金銮殿出题对答。她先出了上题:

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众位学士左思右想,对答了几十句,武则天仍不满意,便觉得很扫兴。这时,一位善于奉承的学士对答一句:

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句正中下怀,武则天非常高兴,并将此推为杰作。从此之后,“万岁,万岁,万万岁”就流传于朝野之上,成了称颂皇帝的专用词句。

皇帝服饰的特别讲究

许多影视剧中的皇帝服饰都是以黄色为主,尤其是明黄色。所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皇帝的衣服就是黄色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皇帝穿的并不都是黄袍。

古代的皇帝的服饰渗透着五行学说。《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即“水德”生“木德”、“木德”生“火德”、“火德”生“土德”、“土德”生“金德”、“金德”生“水德”的“符命”说,认为这是事物发展规律的自然结果。因此,一个帝王或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其中一德,或者拥有相生的五德,才能够使国家繁荣昌盛、生生不息,这才符合“天佑之”的宿命学说。而皇帝的服饰也是根据五行之说而来的。

从周朝到明朝,黑色的冕服才是皇帝的正式服装。秦朝为水德,唐朝为土德,汉朝、宋朝和明朝都是火德。水德尚黑,火德尚赤,土德尚黄。但是,火德的赤并不是所谓的中国红,而是发黑的暗红。土德的黄也不是明黄,而是带点红还有点发暗的朱黄。因此,唐朝皇帝的服饰是以黑底十二纹章的冕服为主,平时穿的常服也为朱黄色。唐朝初期,朱黄色为贵色,普通百姓还可以穿明黄色的衣服。但是后来,明黄和朱黄容易混淆,就不允许百姓穿黄色衣服了。此外,因为“明”与“冥”谐音,明黄色的衣冠通常为冥器,即皇帝的寿衣多为明黄色。宋朝和明朝都是火德,而明朝皇帝还姓“朱”,所以,在这两个朝代,皇帝的服饰都以红色为主。皇帝平日所穿的常服也多为红色,少有黄色,但绝不是那种发亮的明黄。现存有许多明代皇帝的遗像,他们所穿的常服多为明黄色,因为这些多是皇帝死后的遗像。并且,那些纯金打造的黄澄澄的金冠,多是在皇帝的墓穴里发现的陪葬品。

“龙袍”与“蟒袍”有什么区别

关于“龙袍”和“蟒袍”的区别,实际上没有确切的答案。最明显的就是穿者不同。皇帝、太后、皇后以及皇贵妃所穿的朝服为“龙袍”,“蟒袍”则是官员中最常见的朝服。

另据《野获编》中记载:“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即皇帝)所御(龙)袍相肖,但减一爪。”《大清会典》中也有:“凡五爪龙缎立龙缎团补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颁赐五爪龙缎立龙缎,应挑去一爪穿用。”由此得知,龙袍上所绣之龙为五爪,蟒袍上所绣之蟒为四爪。实际上,在清朝时,龙和蟒在图像上往往是一致的。地位尊贵的官吏也会穿五爪之蟒的蟒袍,皇室贵戚也会穿四爪之龙的龙袍。但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化身,即使同样是五爪之龙的龙袍,穿在其他皇室贵戚身上也是蟒袍。

然而在颜色上,只有皇族可以用明黄、金黄和杏黄,其余的普通人则为蓝色或青色。

皇后一词有什么来由

“皇后”是六宫之主。《周礼·天宫内宰》曰:“王后帅六宫之人。”而“皇后”一词则是从“后”字的意思演变而来。

“后”字原是君主之意。《诗经》中记载:“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对“后”字做的注解为:“后,君也。”

在周朝以前,帝王之妻称作“妃”,自周朝以后,才用“后”来称呼。如《礼记·曲礼下》中记载:“天子之妃曰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天子”改称为“皇帝”,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后妃制度,将皇帝的正妻定位皇后。从此之后,后妃制度逐渐发展,到汉朝时就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据《汉书·高帝纪下》中记载:“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

同类推荐
  • 古寺之谜

    古寺之谜

    悬空寺作为现存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寺庙为什么能悬而不坠?“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古已有之。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博大精深的少林武学究竟源自何方?布达拉宫这一世界屋脊上的“白宫”最初是为女人而建?杭州灵隐寺中是否有那位传说中的济公?雍亲王的府邸被乾隆改成了喇嘛庙,是出于孝心还是另有目的?法门寺何以能使整个大唐帝国疯狂,它的地宫中埋藏了怎样的天机? 千年古寺,衍生无限传说:匪夷所思的佛像传奇,珍贵无比的佛家法器,趣味浓郁的佛国典故,神奇诡秘的佛教传说。让我们走进奇妙的世界,探索中国二十座著名古寺。
  •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这本中国两岸三地新老留学生的纪实文集,故事生动、场景广阔、经验丰富、分析客观宛如一册留学小百科,不但为留学美国提供很好的参考,并且为研究中国留学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留学故事多为留美学生含泪的微笑,却为年轻人指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留学学子大多坚韧不拔,勇于拥抱理想、实现理想,奋斗不息,经历不断增加自身实力、成为强者的磨练。读来令人感佩。《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收入来自两岸三地新老赴美留学生及其家属写出留学生涯中种种感人的故事,原生态展现留学北美的苦乐悲欢,是留学经历和经验之作。编入的39篇作品为中国当代留学史留下第一手资料。
  • 启真1

    启真1

    《启真(1人文主义)》包括:专题、书评、序与跋、书摘、品书、书荐六部分,收录了:《人文主义者论教育》《人口与社会——读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文字与心史——解读乡绅刘大鹏及其<退想斋日记>》、《理解休谟经济思想的三个维度》、《西南联大的学风》、《法藏的譬喻:因袭故典还是自出机杼?》、《“黄跋”的魅力》、《欲望之书》等论文。
  • 读故事学国学

    读故事学国学

    本书涉及国学知识:“哲学星空”、“史书巨著”、“医学经典”、“书画长廊”、“戏曲文化”、“文学殿堂”六个方面,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经典读本。
  • 生活家学

    生活家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外,要内外清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勿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热门推荐
  •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纯情校花毒保镖

    纯情校花毒保镖

    他浑身是毒,平时只能维持着小孩子的形态,但却有无数痴心美人常伴左右,不离不弃。他没有常识,经常好心办坏事,让人哭笑不得,但大家还是一样关心他爱护他。书友群168840211
  • 安步清辞:盛世宠后

    安步清辞:盛世宠后

    穿越成嫡女,小姐惹不起。掌家养弟弟,腹黑王爷当知己。
  • 网游之超级代练

    网游之超级代练

    战神工作室旗下代练员吴斯因工作失误而被开除,郁郁不得志的吴斯买醉之后竟是重生三年前!副职高手发现第一副职被人捷足先登,超级公会发现隐藏副本已被通关,竞技之王发现自己是万年老二永远打不赢匿名第一名,一群欲要争霸天下的高端玩家发现一直在默默为人打工。不仅贪财而且贪财的吴斯开始了自己节操无下限的代练发家史。
  • 超人与我换心脏

    超人与我换心脏

    重病中的步哲桐与超人交换了心脏,代替其成为了行走于这人间的神。他问为什么,超人只回答说:“我希望我的心脏能让你变回那个曾经拯救过我的、勇敢坚强的男人。”再睁开眼时,这世界已经乱成一锅粥。奥特曼、环太平洋、黑衣人、变种人,所有超自然现象却都意外地指向他高中时暗恋的那个女孩。步哲桐想要像自己名字一样过“不折腾”的生活,却主动介入了这本和他无关的一切。因为他暗自答应过那个戴着红披风的人,这颗强健的心脏不会只温暖他一个人的胸膛。……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小强修仙传

    小强修仙传

    “你……无耻!”紫衣少妇气得直哆嗦.“对,我就是无耻,怎么了,我就奇怪了,你一点不无耻,还这么有廉耻之心,大姐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怪事,真是怪事!”小强以看怪物的表情紧紧的盯着紫衣少妇看.小强最大的理想就是站在修真界最高的昆仑山顶上大笑一声:“若说那关汉卿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老子就是杀不死打不坏骂不翻整不绝雄赳赳一个不死小强!”这是一个挣扎在修真界底层的小散修回到两百多年的过去的故事。现实太无奈了,我只希望每一个看到我作品的读者都会在看完以后露出一个微笑的表情,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幽默的人生,请容许小强的陪伴!
  • 爱上你我也爱上了流泪

    爱上你我也爱上了流泪

    冰心说"Maytherebeenoughcloudsinyourlifetomakeabeautifulsunset,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我希望,我的爱情不是能做一辈子夫妻,而是能相爱一辈子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仙妖情缘

    仙妖情缘

    神洲大地之上,修仙之说自古便流传于世。殊不知,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神仙的。人类肉眼所见奇异之事,如电闪雷鸣,暴雨狂风,火山地震,皆非人力所为,所以遂以为这九幽之上,有诸般的神灵,而九幽之下,亦是阴魂鬼怪之所,也有诸多鬼将。西北之地,穷山恶水,多凶兽猛禽,恶瘴毒物,世人更是相传,有洪荒异种,还存于世间。此时,神洲已宁静了数百年。诸位看官,这故事正是从这背景开始。
  •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18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把鸦片大量输入中国。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缴获的237万多斤烟土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政府很快做出向中国出兵的决定。1840年6月28日,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鸦片战争》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鸦片战争的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