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0400000022

第22章 巧解民生礼仪·漫谈婚嫁习俗(3)

传统文化认为,水为财,家居大窗见海或者窗前有水池者,被称为“明堂聚水”。大象禀性驯良,善于吸水,放在临海或窗前有水池的居室中,吸纳外界的财源。许多家庭都将大象放置在室内,寓意吉祥如意,求得全家平安。

但是,在一些富丽堂皇建筑的大门两侧,也可见到有大象守门的。尽管这似乎并不符合传统习俗。

谁的画像可以作为门神来用

门神是道教之神,即司门之神。《礼记·祭法》中有:“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立二祀,皆有‘门’。”另有“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由此得知,自先秦以来,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信奉门神,供奉门神。

中国人信奉门神,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在不同的朝代,人们信奉的门神也各不相同。汉朝以前,人们用桃符做门神,即两个用桃木雕刻成的“桃人”。据说,这两位门神是远古时期的皇帝派来统领游荡人间群鬼的神将,即神荼与郁垒的化身。汉朝时则供奉三位门神,成庆、神荼与郁垒。唐朝的门神也是三位,即秦叔宝和尉迟恭,还有钟馗。宋朝以后,一直到明清时期,福、禄、寿、禧星,还有温峤、岳飞等人都被奉为门神。在不同的地区,人们供奉不同的门神。如苏州地区将温峤奉为门神,黄河以北和四川等一些地区将赵云、赵公明、孙膑和庞涓奉为门神。

秦叔宝、尉迟敬德何以为门神

尉迟敬德即尉迟恭,在唐朝时,与秦叔宝一起被奉为门神。这二人被奉为门神,源自唐太宗。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因情绪不好,睡眠也不好,他在晚上睡觉时经常听到卧房的外边有抛砖掷瓦、鬼魅呼叫的声音,使得后宫人心惶惶,夜不能寐。唐太宗心里很害怕,就将此事告诉了群臣。这时,大将秦叔宝说:“臣戎马一生,杀敌如切瓜,收尸犹聚蚁,何惧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坚执锐,把守宫门。”李世民听后欣然同意。结果,当天夜晚,后宫果然安宁无事。从此以后,这二位将军就夜夜守在皇帝卧房的门口。此事流传到民间,百姓也争相效仿,将秦琼和敬德奉为门神,贴在两侧的门上。至今,民间所贴的门神依旧是秦琼和敬德的形象。

中国第一个媒人是谁

古语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国古代无媒不成婚。《诗经·卫风·氓》曰:“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中国自古就有婚姻介绍人为“媒人”的说法。媒人在婚姻嫁娶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古人对媒人的叫法也各有不同,先秦称“伐柯人”,晋朝称“冰人”或“大冰”,唐朝叫“月下老人”,简称“月老”,元朝称“红娘”,清朝时又出现“媒婆”的叫法。

在神话中,女娲是中国第一个媒人。《路史后纪二》载:“以其(女娲)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路史·后纪二》注引《风俗通》:“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婚)姻。”由此可见,在古代神话中,女娲是主管婚姻的神。此外,在《周礼》、《吕氏春秋》等著作中均有在仲春之月设太牢祭礼高禖的记载。因此,女娲是中国第一个媒人。

婚姻与青庐有什么关系

青庐是古代北方民族用青布搭成的帐篷。古人举行婚礼时,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北方一些地区,新人拜堂就是在青庐中举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载:“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青庐在住宅的西南角,被视为“吉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载:“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於此交拜。”这一习俗始于东汉时期,兴于唐朝。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中也有:“公子辞而出,曰:‘明夜七月初九,新月钩辰,天孙有少女下嫁,吉期也,可备青庐。’”

“穿小鞋”一词的来由

1000多年前,南唐后主李煜别出心裁地命令宫女用很长的白布缠足,把脚缠成小而弯的“月牙儿”形。之后,中国妇女便开始缠足、裹小脚,自然也就只能穿小鞋。而“穿小鞋”的由来,源自宋朝的一个民间故事。

旧时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婆说媒时会提出要女方的鞋样,以向男方证明女方缠足。如果男方同意,就会按其提供鞋样的大小做一双绣花鞋,连同聘礼一起送至女方家里。结婚时,新娘就穿着婆家做的这双鞋来到婆家。

相传在北宋时期,巧玉是一个聪明乖巧的姑娘,她的后娘让她许配给一个有钱人,而这个有钱人又丑又哑。巧玉坚决不同意,后娘也就没办法。后来,一位媒婆给巧玉说媒,男方是一位秀才,巧玉很中意,便同意了。可是,她的后母想方设法要将她嫁给丑陋的有钱人,就剪了一双很小的鞋样给了媒婆,让媒婆将其带给男方。到了结婚这天,巧玉怎么穿也穿不进这双鞋,害得她没办法上花轿。巧玉生气、恼怒,还很着急,最后上吊自尽而死。为此,人们都很惋惜。她的后娘为了阻止她嫁给秀才,竟然在结婚当日给她难堪,这种行为被人们所不齿。

“穿小鞋”便由此而来,指背地里打击报复或利用权势让人难堪的行为。

压岁钱的用意是什么

现在所说的压岁钱就是指在春节时,长辈送给小孩的钱。清人吴曼云《压岁钱》中有:“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可见,压岁钱联系着一颗颗童心。

旧时,压岁钱有3种,一种是用彩绳穿线编作成龙形,放于床脚;另一种是常见的家长用红纸包好的,分给孩子的钱,这种压岁钱多在晚辈拜完年之后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最后一种是晚辈给老人的压岁钱,岁即为年岁、岁数,压岁意为期盼老年长寿。

给孩子的压岁钱,原为压祟钱,这一说法最早流行于汉魏六朝时期。据传,当时民间有一种叫做“祟”的怪兽,每年除夕夜都来摸熟睡的孩子的头,孩子经常被吓哭,接着就头疼发热,最后变成傻子。后来,人们在小孩的枕头边放八枚铜钱,并用红纸包好。“祟”刚一伸手去摸,枕边的钱币就会发出道道闪光,“祟”就会被吓跑。也有把八个铜钱挂在小孩脖子上的。这个压岁钱,原为压祟钱,以驱“祟”而用。后来,“压祟钱”演变成“压岁钱”,只用于长辈给晚辈。

“福”倒着贴的习俗源于哪里

“福”字倒着贴的习俗源自明清时期,具体有两种说法。

一说来自明朝。据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用“福”字作为暗记,代表准备杀人。善良的马皇后为了消除这一灾祸,她命全城的百姓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的门上贴上一个“福”字。可是,有一家人不识字,误将“福”字倒着贴了。第二天,朱元璋派人到街上去查看,结果发现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福字,奇怪的是,还有一家把福字给倒着贴。为此,朱元璋非常生气,便命御林军将把福字倒着贴的那户人家全部杀光。马皇后听后,对朱元璋说:“那户人家知道您今日会来造访,所以才把福字倒着贴,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听了,觉得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就再次下令,放了这家人。后来,民间各家都将福字倒着贴。

二说这一习俗源自清代的恭亲王府。相传一年春节,恭亲王府的大管家为了讨主子欢心,照例贴了福字,让人贴在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可是,有一个下人不识字,他将大门上的“福”字给贴倒了。福晋看后,非常恼火。大管家能言善辩,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家说,恭亲王福大造化大,如今这大福真的到(倒)了,乃是大吉之兆呀。”福晋听了便高兴起来,心想:怪不得过往的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这吉祥话说千遍万遍,金银福寿也就来了。福晋一高兴,不仅没有怪罪任何人,还重赏了大管家和那个倒贴福字的人。之后,这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百姓们也开始倒贴福字,愿过往之人看到时多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寿星的大脑门与权杖的作用

寿星最明显的两个特征就是大脑门和手杖。寿星那个超级大脑门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主要是因为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大脑门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向紧密相连。如丹顶鹤象征长寿,其头部就是高高隆起的;还有就是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的寿桃。这些长寿意象的叠加就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

至于寿星的手杖,据《汉书·礼仪志》的相关记载,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祭祀寿星的仪式。参加宴会的都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宴会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精致的手杖给这些寿星。此外,汉明帝还赋予这些老人特权,以所赠手杖为证。手杖也叫王杖,顶端为斑鸠鸟的雕像,因此又名鸠杖。至公元前323年,汉成帝颁布诏令,规定老年夫妻无儿女供养者可获准经营酒类生意,并且一律免收税务。因此,这时寿星的手杖是权力的象征。而且,自秦汉以来都实行祭祀寿星的制度。

到魏晋以后,寿星的手杖换成了由桃木制作的,其政治功能也逐渐被削弱。据说,桃木能祛病养生,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寿星的手杖也就成了祛病强身、长寿的吉祥物。

明朝时期,政府取消了祭祀寿星的制度。寿星就完全被剥去了政治色彩,而成为中国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你知道本命年的禁忌吗

在南北民俗中,都有本命年挂红避邪躲灾的传统。因此,人们每逢本命年便对红色特别钟爱。本命年讲究穿红色,这一习俗源于中国汉民族文化对红色的崇拜。红色是太阳的颜色、血液的颜色,也是火的颜色。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认为红色辟邪,红色吉祥。经过几千年的变化,人们对红色的崇拜有增无减。新年贴红对联,结婚穿红嫁衣,盖红盖头,点红蜡烛,新科上红榜。从古至今,人们一直用红色代表喜庆。汉民族将红色视为正义、喜庆、忠勇、成功的象征,并认为红色有驱邪护身的作用。因此,在本命年人们都穿红色内衣,系红色腰带,系挂红丝绳,以趋吉避凶,驱除灾祸。这样的习俗,人们称之为“本命红”。而且本命年穿的红色内衣、内裤一定要别人送。此外,本命年穿红色鞋垫,寓意踩尽天下小人,好运从第一步开始。一些地区还有本命年拜祭“本命神”的习俗,消灾祸福,以求延寿。

民间将本命年称为坎儿年,认为在这一年结婚不好。传说人的命运是12年一个运成周期。从汉朝末年开始,人们把“艾叶”放在嫁妆中,以辟邪之用,并祈求吉祥、幸福、平安、天长地久。

古人“认干亲”有什么讲究

“认干亲”,俗称为“打老契”、“认干娘”,是流行于古代民间的育儿习俗。古代民间,独生子女或体弱多病的小儿,数胎夭折后的新生儿,老年得子,子女命里克父母,其父母都有可能会让孩子认干亲。另外,若父辈关系密切,也可能会互结干亲。认干亲这一习俗流行于我国各个地区,其认干亲的方式各不相同。

在北京,如果不是至亲好友,一般不会认干亲。当地人认为认干爹、干妈会对干爹、干妈自己的子女不利。而且,当地认干亲双方要互赠礼物,摆酒席,之后每年三节两寿,都要互赠礼物,互相摆放。这对于不富裕的家庭会是一种负担。

河南周口地区的人们多与刘姓和程姓结干亲,因为“刘”与“留”谐音,“程”与“成”谐音,有祝福子女成人之意。此外,认干亲还要举行“干儿出生”仪式,即干娘穿一条不连裆的裤子,让所认的干儿女从裤裆中钻出来,代表干娘亲生。之后每年,干娘都给干儿女“挂锁”,即用一根红线穿一枚铜钱,挂在儿女的脖颈上,从一岁开始,一直挂到12岁。这时,干娘再为干儿女“脱锁”,由干儿女的生母用锁将戴着铜钱串的子女拴在桌腿上,再让干娘用钥匙打开,表示干儿女长大成人。在这之后,干亲之间逢年过节仍有往来。

河南修武县的人们认干亲,采用“碰”的形式。在婴儿出生的头一天早晨,婴儿的父亲便出门碰姓,碰到的第一个人,不管是谁,都要跪下磕头,并请对方给小孩起名。古时,早起出门的多是些拾粪的老头,所起的名字也多和拾粪有关,如“粪筐”、“箩头”、“狗娃”、“猫娃”等。陕西一些地区认干亲就与这出门“碰”到的第一人结为干亲,当然,大多是事先安排好的,所认之人多是一些有身份的人。

在杭州有“父母恐其子不寿,又惧拜干爹娘用费大,便不寄于人,而寄于无常鬼”一说,俗称为“拜胡干爷”,即认无常鬼为干爹,以保儿女长寿。因世人不知道无常鬼为何姓,便讹传为姓胡,称为“胡干爷”。

除了与人结干亲,还有的与物结干亲。比如有些人家将小孩祭拜给树木、岩石、水井或动物如猪、狗、鸡等,因而出现了“水保”、“猪保”、“岩妹”、“水妹”、“狗妹”等小名。

最普通的“认干亲”仪式中,只要儿女正式向干爹、干妈磕上3个头,后改口称干爹、干妈即可。如果孩子小而娇贵,则让其从干妈穿的肥大红裤子中钻出来,表示是自己亲生的。之后,干妈再给干儿女戴上长命锁,起个小名,并赠送给干儿女碗筷。干儿女用干爹、干妈送的碗筷吃他们家的饭,这样,小孩便可借着干爹、干妈的福气茁壮成长,健康长寿。

你知道佩戴“长命缕”的习俗吗

长命缕也称为“续命缕”、“避兵缯”、“五色丝”、“长命寿线”等。长命缕是汉族端午节的吉祥物兼饰物。因为五月天气炎热,容易流行疫病,人们便将之称为恶月,并佩戴长命缕,以避刀兵之灾,求保平安,这一习俗也称为“缠五色丝”。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为利于广大读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无穷魅力,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我们特别聘请了相关专家学者编撰了《文化之美》这套书。这套书包括自然景观、考古发现、艺术精品、珍贵器物、历史遗存、民风习俗和文化艺术等内容,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民间演艺

    民间演艺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以下几方面告诉大家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的处理注意事项:居家建造、理财购物、机械购用、安保防护、权益保护、法律咨询、家庭医疗、喜庆辞令、实用文书等。
  • 中卫年鉴(2014)

    中卫年鉴(2014)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热门推荐
  • 宝贝小女

    宝贝小女

    意外穿越,捡了个将军爹地不说,还被扣了个皇后的帽子。什么,她是众望所归?好吧,她勉为其难教导一下皇帝大叔的行房姿势好了。不过皇帝大叔貌似很不愿意配合嘛,还要把她压倒?那怎么行,她可是要在上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修真大祸害

    修真大祸害

    世上绝对没有一包辣条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两包!一个因为猥琐被人打傻的老流氓,一个漂亮的御姐,一个亡灵法师,一个漂亮可人的孙女,一个无所事事的屌丝!当这三个人交织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有趣而热血的事件。喂喂喂!好歹也是修真,逼格难道就不能再高点吗?!
  • 有一种策略叫忍让

    有一种策略叫忍让

    本书以中国传统哲理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对忍让进行阐述,从古今中外历史人物和典故中,总结为人处世中的隐忍之道,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活中现实事例对忍让进行阐述趣解。
  •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由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那年完成。此书一改中国旧式文体记事的写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论述李鸿章的一生。李鸿章作为当时“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虽然饱受争议,但梁启超在书中却直面时代大背景,对其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且没有囿于政见和成见,而发出了“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慨!作为李鸿章逝世后的第一部传记,梁启超先生的这本书的价值自不待言。为使此书更生动,被更多的人阅读,特将其编译为现代文,并在书中增加了历史图片和相应的注释。此外,还增加了“李鸿章家族世系简表”为附录,使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了解李鸿章及其家族。
  • 紫夜之羽

    紫夜之羽

    看似普通的少女,实际上是黑翼学园里不为人知的守护者,维持这个世界里微妙的平衡似曾相识的紫衣女孩儿、危险的夜之一族的君王、神秘莫测的魑魅魍魉之主、性格迥异的神之后裔……数百年前的因缘际会,今时今日的错综复杂当记忆的碎片拼凑完整,一切还能不能回到昨日?当这一刻到来,他从数万年间的长眠中醒来,银色的双瞳似乎染上了浓烈的孤寂和悲哀宿命,才刚刚开始……
  • 阴婚悱恻

    阴婚悱恻

    我捡到一个漂亮的手镯,最近便一直有好事发生,当晚便做梦和人成亲,古代的礼堂里,到处张灯结彩,但,和我成亲的却是鬼不是人,我被送进一具漆黑的棺材里,周围黑漆漆的什么都没有,惊惧之下皮肤传来冰凉的触感,我浑身颤抖,听到耳边传来森冷的声音,“子陌,我等你很久了。”我一觉醒来,梦境竟然带到了现实,我衣衫不整的躺在床上,房间里还弥漫着一股异味……我看了一眼手上的手镯,它竟然摘不下来,接下来更是有层出不穷的怪事发生……
  • 逆天毒妃七小姐

    逆天毒妃七小姐

    她,一朝穿越,成为艾家七小姐,艾初晨。“你,废材,长得漂亮又怎样,不就是一个花瓶。给我过来。”什么?废材?你见过皇级炼丹师的废材吗?你见过皇级炼器师的废材吗?你见过皇级驯兽师的废材吗?你见过神价武者的废材吗?你见过全元素师的废材吗?他,欧阳飒天,帅哥一枚,实力强大,家室又是皇室,简直是完美的化身,但只为她倾倒一片江山!
  • 腹黑小女佣

    腹黑小女佣

    于沐沐,20岁,A大学生,暴发户的女儿,貌美如花,性格古怪,颇受争议。林妙妙,25岁,林家大小姐,林浩然同父异母的大姐。冰冷如山,从来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冰霜脸。林薇薇,23岁,林家二小姐,林浩然同父异母的二姐。尖酸刻薄,总是一副不找茬不爽的样子。林浩然,20岁,A大学生,富家贵公子,于沐沐的同校同学。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在外经商,经常把小沐沐丢给家里的保姆,钱是很多,可是沐沐却很孤独。为了弥补沐沐,于爸于妈拼命的给沐沐花钱,每天都把沐沐当成公主一样对待,于是沐沐的坏脾气就这样被养成了。可是,有钱人的日子怎么那么快就消失了呢?金融危机,爸爸妈妈破产了,房子,车子都被银行收走了,于沫沫就这样无家可归了……哎,就这样为了能够完成学业,能够吃上口饱饭,于沐沐悲催的变成了一个可怜的小女佣。沐沐:哼,欺负我,没门,就连窗户也是没可能有滴,哼哼你在明我在暗,看谁阴过谁,嘿嘿嘿。浩然:小丫头片子,我一堂堂的爷们搞不定你?微微:就不让你们好过,我就搅和,使劲搅和。妙妙:斗吧,斗吧,等我把家产都弄到手了,把你们一个个都踩在脚底下。沐沐:呜呜呜……好可怕,林家三兄妹都是变态狂。好吧,是腹黑小妹斗过蛇蝎大姐,打倒狠辣二姐,收服霸气公子;还是夹着尾巴做人,混到完成学业逃离林家的内斗?友情提醒:本文一对一,求收藏。
  • 女配来袭:桃花笑

    女配来袭:桃花笑

    当古代聪颖女碰上现代穿越女,孰输孰赢?李渔溪怎么也没想到,居然真有如此玄幻之事,苏婼居然是外来之魂。从开始的看戏者到最后的入戏,看着对手越来越高明的手段,李渔溪不敢大意,开始步步为营。苏婼几次三番的逃脱,让李渔溪不得不感叹对方的大运气。但对方既然一定要我李渔溪的命,那我就逆天而行,夺其道。
  • TFBOYS形同陌路

    TFBOYS形同陌路

    普通的她,遇上了不普通的他。一个万丈光芒,一个平凡到底。这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可终究不能在一起。她离开了,她终于知道了爸爸隐藏的秘密,只对她隐藏,她要回去了。——再次相遇是两年后的雨天,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人。她回来了,他等待了整整两年的人回来了。她不是从前的她了,变成了商业女强人,还成了国内外通吃、红到发紫的明星,那一年-那一天,还能回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