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0400000033

第33章 古人生活剪影·器皿用具杂谈(1)

“举案齐眉”、“冠冕堂皇”、“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都源自古人的衣食住行。古今的生活状态大相径庭,古人朴素的生活观念,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活器皿器具精致而考究,一个个伟大的发明,都令人惊叹不已。

中国古代人们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享用自然界的馈赠,创造和谐的生活。其文化源自生活,又影响生活,这便是古人生活的韵味。本章试图从古人生活的一个个剪影中,窥探古人生活的奥秘。

古人是怎样计算时间的

中国古时将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为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据传,古时用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出没的时间来为各个时辰命名。即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坐标,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来指代,这样方便记忆。如子时为夜里十一点到次日一点,正是老鼠活动的时间;丑时为凌晨一点到三点,牛在这个时候反馅;而后以此类推,虎寅时最猛;玉兔于卯时在天上;龙于辰时兴云雨;蛇在巳时隐蔽于草丛中;据传马是阴类动物,午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产生;羊在未时吃草;猴在申时啼叫;鸡在酉时归巢;狗在戌时开始守门;猪于亥时熟睡。

为了区分白天和黑夜,古人白天说“钟”,夜晚说“鼓”,故有“晨钟暮鼓”一说。古代城镇中多设有暮鼓楼,即晨起时,也就是辰时,撞钟报时,白天说“几点钟”;酉时暮鼓报时,故黑夜又说“几鼓天”。由于夜晚的巡夜人一边巡行一边击梆子,以点数报时,用“更”来计时,故一整夜有五个更,子时为第三更,因此有“三更半夜”的说法。

时辰以下的时间计量单位为“刻”,相当于现在的十五分钟。如“午时三刻”,就是十一点四十五分。

刻以下是“字”,字相当于现在的五分钟。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就是十五点五十分。而“字”以下的分法不详。另据《隋书·律历志》所载,“秒”是古时的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具体算法不详,相关描述为:“秒”如芒那么细,“忽”细如珍珠丝。

古代计时对应表

天色地支对应现代时间天色地支对应现代时间

夜半子23∶00~1∶00

鸡鸣丑1∶00~3∶00

平旦寅3∶00~5∶00

日出卯5∶00~7∶00

食时辰7∶00~9∶00

隅中巳9∶00~11∶00

日中午11∶00~13∶00

日昳未13∶00~15∶00

晡时申15∶00~17∶00

日入酉17∶00~19∶00

黄昏戌19∶00~21∶00

人定亥21∶00~23∶00

夜间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

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00~21∶00

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00~23∶00

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00~1∶00

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00~3∶00

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00~5∶00

宫廷中的皇族是怎样过冬取暖的

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火炉”是最古老的取暖方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古时的火炉是一种炊事和取暖相结合的设施。秦朝的王公贵族主要依靠“壁炉”和“火墙”取暖。考古学家在秦长乐宫遗址中发现火墙,这个火墙是用两块筒瓦相对扣在一起,做成管道,将其包于墙内,与灶相通,于冬日取暖用。

而朝代长乐宫中出现了“温室”,即皇帝冬天居住的暖殿。《汉书·京房传》中有:“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温室。”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朝的温室内设有各种防寒保暖的设备,如用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挂有锦绣,令设屏风和鸿羽帐,地面铺着西域进贡的毛毯。

唐朝时,宫廷的取暖设备大有改进。《开元天宝遗事》中描述了皇宫取暖的场景:“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由此可见,当时的宫廷皇族是炉中烧炭来取暖。

明清时期,宫廷贵族大多烧炭来取暖,并在宫中设置了专管供应皇宫内薪炭的机构,名为“惜薪司”。此机构还有一个特权,就是可以直达御前奏事,故有“近侍牌子”的称呼。

清朝时,皇宫内负责冬日取暖的有三个机构,一为熟火处专门负责安装火炉,运送柴炭,设有八品首领太监两名,太监五十名;二为柴炭处,负责柴炭的存储和发放,太监人数减半,仅有二十五名,首领太监两名;三是烧炕处,负责点火烧炕,首领太监两名,太监二十五名。此外,各宫殿还设有专门管宫内火盆的太监若干名。紫禁城内人数之多,每个冬季所用木炭数量也相当可观。据记载,乾隆年间,皇宫内每日供应的标准为:皇太后,一百二十斤;皇后,一百一十斤;皇贵妃,九十斤;贵妃,七十五斤;公主,三十斤;皇子,二十斤;皇孙,十斤。此外,为了不污染室内空气,柴炭处准备的炭必须是优质木炭,火力旺盛,而且无烟无味。

紫禁城内的宫殿地面下,多挖有火道,殿外的廊子下面设有添火的门,即两个一米多深的炕洞,称为灶口,形成著名的暖阁结构。这样可保证室内温暖,而室内还设有暖炕,炕下有火道,类似北方农村的炕床。室外取暖多用火盆。火盆也可称为熏笼。熏笼大小各异,大的有数百斤,一米多高,三足或四足,非常华丽;而小的形如西瓜,可随手提携,有暖手的手炉和暖脚的脚炉,制作相当精美。

乾隆皇帝曾写过一首《冬日偶成》,有这样的诗句:“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皓月悬长空,朔风瓢碎霜……敲诗不觉冷,漏永夜未央。”

中国古代有哪些避暑胜地

古人所选择的避暑胜地,多是树木繁茂、绿荫葱茏之地,即山水河畔。宋代诗人陆游所作《六七月份山中甚凉》曰:“城市方炎热,村墟乃尔凉。拂窗桐叶下,绕舍稻花香。”

离水比较近的桥畔、河边等,这些地方的温度相对较低一些,也就成了人们避暑的胜地。刘禹锡曾赋诗描写人们在水亭纳凉的情景:“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琼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

古人常在风景秀丽、树木繁茂之地建造房屋,以备夏日避暑之用。唐代诗人王维就曾经在陕西的终南山建造了竹里馆,其《竹里馆》一诗描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朝以后,宫殿里出现了最初的消暑“机器”。这种机器是采用水循环的方法,使得扇轮摇动,将产生的风力送入殿中,以达到消暑的功效。张仲素诗《宫中乐》曰:“甘泉将避暑,台殿水光凝。”就是对凉殿消暑的一种赞誉。

明朝时期,也有人们用深井纳凉消暑。如明朝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描述过古人纳凉的方法:“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古人这种消暑的方法,合理地利用了自然资源,不禁令人称赞叫好。

古代的蚊帐和现在的有什么区别

炎热夏季,古人同样会因蚊子而困扰,如两千年前,《庄子·天运篇》中有:“蚊虻噆肤,则通昔(夕)不寐矣。”晋人傅选还曾写过一篇《蚊赋》,以描述蚊子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其中有“餐肤体以疗饥,妨农功于南亩,废女工于杼机”。

蚊帐最早名为“帱”,后出现了“蚊幮”、“蚊幌”、“蚊帱”、“蚊帐”等各种称呼。古时的蚊帐多用锦、罗、纱、绮、缣等丝织品制作而成,兼顾透风的作用。在封建社会,蚊帐的用料还有等级之分,如晋朝规定,锦帐为宫禁中独用。历代帝后卧床,常用银鼠皮、黑貂皮制作蚊帐,这些动物皮制作的蚊帐多用来保暖,冬天进入其中会特别暖和。但是,这种蚊帐不透风,古人描述“如入暗室,晓夜不能辨”,所以,就在皮帐的前面开一个较大的圆孔,并用透明的纱缝上,以让光线摄入。

富豪人家制作蚊帐多用丝绸绫罗,因此称为“丝罗帐”。平民百姓则只能用葛和布等制作成的蚊帐。而穷困潦倒者则根本无力备置蚊帐。《后汉书》记载:“黄昌夏多蚊,贫无帱,佣债为作帱。”

此外,还有一种纸帐,即用藤皮茧纸缝制成的帐子,以稀布做顶,透气较好。这种帐上多绘制梅花,颇为清雅,流行于唐宋时期,多为僧道和诗人、隐士所用。苏轼《纸帐》诗曰:“乱文龟壳细相连,惯卧青绫恐未便。洁似僧巾白氎布,暖玩于蛮帐紫茸毡。锦衾速卷持还客,破屋那愁仰见天。但恐娇儿还恶睡,夜深踏裂不成眠。”

宋时朱敦儒《鹧鸪天》词曰:“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闲。”

明时高濂在《遵生八笺》卷八中描述:“纸帐,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折缝缝之。顶不用纸,以希布为顶,取其透气。或画以梅花,或画以蝴蝶,自是分外清致。”

古代蚊帐的形状也多种多样,如有四方形的、弓形的,弓形蚊帐上窄下宽,如覆斗状,另外还有荷花帐、扇帐等。

“沐浴”这一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沐浴”即洗澡,是古代的常用之词。《说文》中解释:“‘沐’,濯发也。”“沐”是指洗头,而“浴”则指洗身了。古代皇帝在祭祀之前,僧人诵经念佛之前,都要沐浴,表示心洁崇敬。

沐浴在我国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记载,也就是说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沐浴。《周礼》中有“王之寝中有浴室”的记载。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了专门的沐浴设备。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沐浴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关于洗澡的专著。

相关史料记载,公元前334年,我国较早的大型私人浴室建立,即东晋的石虎在邺城建造的“龙温池”。唐朝时期,我国著名的温泉圣地——华清池,建于西安临潼。

宋朝时,我国出现了营业性的公共浴室。据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公所在浴处,必挂壶于门。”意思是说,宋代的公共浴室挂起了招徕顾客的标志。另外,苏东坡的一首《如梦令》中写道:“寄词擦背人,昼夜劳君挥肘。”可见,当时已经出现了代人擦背的专职性服务人员,并且这些人很受欢迎。到了十六世纪,公共浴室在民间已经非常普遍了。

古人曾用洗澡来防作弊吗

古人常见沐浴与“斋戒”、“更衣”联系在一起,皇帝登基前,臣下朝见之前,或举行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动前,都要洗澡,以体现庄严肃穆。可以说,洗澡是中国古代政治活动中的一件大事。

《太平御览》引自《汉书》:“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汉代规定,官吏工作五天,要“休沐”一天。可见,古人不是经常洗澡,以至于朝廷规定官吏官员定期洗澡,以避免因不洗澡而影响官容官貌。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诗,名为《沐浴》,其中写道:“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初。”这位大诗人还将多年不洗澡看成一件乐事。由此可知,古人洗澡并非常有的事。

《孝经》中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虽说古人洗澡不太方便,随便洗澡也不被人们认同。洗澡最方便的,恐怕就只有皇帝了。《明史》中记载,皇宫中设有“混堂司”,并配有“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无定员,掌沐浴之事”,负责皇帝的洗澡事宜。相比之下,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描述了唐明皇洗澡的场面:“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皇帝洗澡的场面宏大,还记录在册,传至后人。

更有意思的是,古人还曾用洗澡来防止作弊行为。据《金史》记载,当时考生参加科举考试,都要先让不识字的士兵搜身,以防止作弊。后来有人建议说:“搜检之际虽当严切,然至于解发袒衣,索及耳鼻,则过甚矣,岂待士之礼哉!”后又向朝廷建议:“使就沐浴,官置衣为之更之,既可防滥,且不亏礼。”朝廷采取了这一建议,通过考前洗澡防止作弊,并为考生提供制式服装,从而做到有理有节。

古时候洗衣服也有洗涤剂吗

古人洗衣服不仅用水,也会加入具有去污能力的洗涤剂。《考工记》中曾经提到,在为丝织品染色之前要“以水沤其丝”,其中“水”的注解为:“水,以灰所水也。”这里的水,放入了草石灰。《礼记·内则》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古人洗衣服所用的洗涤剂名为草木灰水,即草木灰的水浸液。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这种物质有去污能力。而草木灰水正是古代十分常见的洗衣所用的洗涤剂。

除此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混合的衣物洗涤剂。《考工记》中有:“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蜃。”这里的“蜃”指的就是贝壳灰,它里面含有氢氧化钙,其与“栏木灰”作用,生成氢氧化钾,起到去污、去油脂作用的就是氢氧化钾。人们常用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液洗涤丝织品,其中的氢氧化钾会与丝表面的油脂结合,生成钾肥皂,这样洗完后的丝质衣物就光鲜亮丽了。由此可见,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使用肥皂液洗衣服了。

古人是怎样清洁口腔的

同类推荐
  • 中国取名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取名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详细讲述了取人名的方法、技巧以及禁忌,同时介绍了商业领域的取名原则、思路、方法等。
  •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接处,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甘肃历史悠久,,地形复杂,民族文化丰富,风俗独特。
  • 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本书的历史经典于幽默调侃中展开,某些戏谑,似乎对经典“大不敬”。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亵渎经典,万不可取。但持这种观点的人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曲解了读经典的意义。读经典本身是一种享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阅读中获得愉悦,这正是经典的魅力之一。二是小看了经典。经典不怕冒犯,只有认识到经典的强大,才会真正敬畏经典,才能在经典面前放下各种包袱,走到经典的身边,轻轻松松和它交谈。
  • 人杰的抒情志(中华千年文萃)

    人杰的抒情志(中华千年文萃)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亦可以知兴衰,最真实的是历史,而最模糊的也是历史,历史的魅力与精彩就在于此。“人杰”是历史中极具魅力的一群人物。顾名思义,“人杰”简单地说就是人中之杰,是芸芸众生中的杰出人物。既包括那些定国安邦、成就霸业的人杰,也包括那些心怀壮志的豪侠之士,而那些忧国忧民、满怀豪情的文人墨客,也可以称之为人杰。人杰应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 中国艺术经典3

    中国艺术经典3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热门推荐
  • 都市最强大脑

    都市最强大脑

    萧然,一个身世神秘的少年。在12岁的一场车祸中,智力发育受阻,成了众人的笑柄,被称作‘智障儿’。饱受多年的嘲讽冷艳,萧然突获神奇‘高科技产品’,人生从此得到改写!他不再是智障,他拥有了超越爱因斯坦的超级大脑,成了绝无仅有的超级天才!从此肩负起国家的重任,开始了牛逼闪闪的传奇人生!
  • 呆瓜浪子

    呆瓜浪子

    “段干公子,你是真傻还是装傻呢?我有点糊涂了。”“人皆以聪明为荣,我以愚笨不为耻也。”
  • 当网游小白遇见大神

    当网游小白遇见大神

    网游是这样一个地方,给你一个江湖,满足你的所有隐秘的向往这里有兄弟,有朋友,也有仇人,当然,更少不了酱油党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女子不为人知的暗恋情结
  • 太古武魄

    太古武魄

    武穹大陆,万宗林立。陨落天才,再度崛起。一人一剑,荡破苍穹。天地之间,唯我独尊。
  • 超级英雄之门

    超级英雄之门

    一个接一个的异常不断地出现,当异常频繁的出现,渐渐地,异常也就变成了正常。一个世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拥有超能力的世界,一个超级犯罪和超级英雄并存的世界。这是一个阴差相错之下,得到了超级英雄之门,拥有穿越其他世界的能力的故事
  • 九灵之帆

    九灵之帆

    这里有这里有怪力之神所给予的怪异魔兽,有从魔兽进化而来的人类,受智慧之神所庇护的人类。古代传说的魔兽,各大神的自然之力,始终不弃的相信,同生共死的誓言,曲折离合的爱恋之心……从天而降的九尾灵狐,禁止的魔森,命运的相遇,四面八方兄妹之情,生死与共,不离不弃,构造了这生的传奇,精心修炼,生死与共,此生已不悔,通往所有强者所向往又摸寻不到的神界之路……“有你们的地方就是家。。。。。。”看以后谁敢欺负你,揍得他爹妈的不认得。。。。。。”以灵魂为誓言,祭谕九子,同生共死,不离不弃。。。。。。
  • 教你学习曲艺

    教你学习曲艺

    分3章:演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各类演讲妙语译析、有关演讲的名言集锦。
  • 我生君未生

    我生君未生

    他说:”只因在茫茫人海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我便万劫不复,可,我甘之如殆。”他说:“瑶歌,我只是想让你知道,不管我们之间相隔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我都会用我毕生的时间为你补足,不求其他,只为能与你共白头。”他说:“若你死了,那么来生我还来典当,用三世的情,换你一生的缘。”红装十里,是为谁作嫁?一生倾情,是为谁守望?他惟愿,一世一双人,携手共此生。这世间,深情几许,只一瞥,山水千转百回。
  • 妖神劫

    妖神劫

    万年前,妖神纵横三界威镇寰宇,是为数十万年三界第一强者!可惜,却因精心炼制的逆天灵宝,引起了神界各族的贪婪之心;从而,引发一场波及整个三界的浩劫之战!最终,纵使妖神神威盖世,却依然于神界四大超级高手围攻之中陨落!万年后,引发神界无数强者陨落的灵宝,流落凡尘万年之久落入狼战手中;本以为只是普通的饰物,却在家中遭劫时这灵宝竟然带其灵魂重生......!
  • 逆天神帝

    逆天神帝

    千年古墓坍塌,情势危急,齐浊皓躲入了古墓中的一口神异棺材中!无意识的,齐浊皓陷入了沉睡,他做了一个十分怪异的梦,无数的奇怪讯息留在了他的脑海!而当齐浊皓醒转过来,并且从棺材中爬出来之后,他赫然发现,他竟然被神异的棺材带到了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鸿武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