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2500000022

第22章 欲临死而无贪恋,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2)

所以,从原则上来说,妄语、诳语是不好的,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就要修口德,不能造口业,不能乱说话。但佛法不是僵化的,戒律也不是死的,持戒修行的人要注意,最根本的点还在于你是否有善心。若你有善心,利益众生而说诳语,这是不打紧的,但若你只是想着为自己的利益而妄语,那就是罪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活中不可能有绝对完美的人和事。追求完美没有错,因为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不断向前。但是,如果苛求完美,人不仅会活得很累,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

有些人坚持完美主义,他们对那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孜孜不倦地追求,他们的身体累,心灵更累。然而,不管他们多么执著和努力,到最后,完美主义的幻想还是会破灭。

追求完美的人最终会被自己的行为所累,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很多东西。

有一个小木轮发现自己身上少了一块木片,为了补上这一缺憾,它决定去寻找一块和自己丢失的一样的木片。

于是,它开始了长途跋涉,但由于缺了一块,不够圆,所以它走得非常慢。

此时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路边的风景很美,百花齐放,众鸟齐鸣。小木轮边走边欣赏风景,它从来没有这样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不知道就这样走了多久,它终于发现了一块和自己的缺口一样的木片,它高兴地将其装在身上。

这下终于完美了,它高兴地想。

然后,小木轮重新出发了。它飞快地滚动着,并为自己的完美欢呼。

可是,没过多久,它就泄劲了。因为它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欣赏路边的野花,聆听小鸟的歌唱了,单调的赶路只让它感觉到枯燥和乏味。

于是,经过再三思量,它还是将那块木片卸了下来,重新带着缺憾慢慢上路。这样,那种快乐的心情也重新回来了。

小木轮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放弃对完美的追求,正视缺憾,反而能够更从容地对待生活,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意义。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只要存在就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放弃计较,顺其自然,反而会收获另外一种美。

一所寺庙里有两个木桶,一个木桶有一条裂缝,另一个木桶则完好无损。完好的木桶总能把水从山脚下运到寺庙里,而那个破损的木桶在到达寺庙时,里面只剩下半桶水了。

那个完好的木桶不禁为自己的成就和完美感到骄傲,而那个有裂缝的木桶因自己天生的裂痕而时常感到惭愧和自卑,心里一直很难过。两年后的一天,有裂缝的木桶在小溪边对挑水的小和尚说:“我为自己感到惭愧,我要向你道歉。”

小和尚问:“你为什么要感到惭愧?”

有裂缝的木桶答道:“在过去的两年中,在你到寺庙的路上,水从我的裂缝中渗出,我只能运半桶水。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你应得的回报。”

小和尚听后说:“在我们回寺庙的路上,我希望你注意到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儿。”

当再度上山时,那个有裂缝的木桶看见太阳正照在小路旁边那些灿烂的鲜花上。这美好的景象使有裂缝的木桶感到一丝快乐。

小和尚说:“难道你没有注意到刚才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边,并没有长在完美的木桶那边吗?我早知道你有裂缝,所以我在你这边撒下了许多花种。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你就浇灌着它们。因为有你,才有这一片美丽的鲜花,所以,你根本不必难过。”

太完美的东西,不一定最有价值,也不一定最动人。所以,我们不必太苛求完美,不必为缺憾而怨天尤人、斤斤计较,也不必去妒忌别人,或者与人攀比。我们要顺其自然,学会乐观,只有这样,我们的心态才能更从容、平和,日子才会过得更轻松、快乐。

降伏自心,收获宁静

有位道文法师是天台宗的学者,从二十多岁起一直研究天台教义,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他听说真观禅师的声名,便去拜访,非常诚恳地说:“我自幼研习天台法华思想,然而有一个问题至今不解,希望禅师指点。”

真观禅师非常爽快地说:“天台法华的思想博大精深、圆融无碍,应该问题很多,而你只有一个问题不解,不知是什么样的问题呢?”

道文法师问道:“《法华经》有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岂非就是说树木花草皆能成佛吗?那么,禅师,您认为花草成佛真有可能吗?”

真观禅师不答反问:“三十年来,你就一直在想花草树木能否成佛吗?那么,请问,这对你的修行有何益处呢?你应该关心的是你自己如何成佛,而不是花草树木能否成佛。”

道文法师一愣,沉默了一会儿,似有所悟。随之又问:“那么请问禅师,我自己该如何成佛?”

真观禅师顺口便说:“你不是说只有一个问题问我吗?关于第二个问题,就要你自己去解决了。”

真观禅师回答的玄机奥妙其实就是要管好自己,而不要攀援其他。花草树木能不能成佛,不关你的事,你要管的是你自己。

持戒的奥义就在于管好自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颇好指责他人,而对于自己的事情却很少在意。

但是,我们不能从指责他人的做法上得到任何教益,反而会因为指责他人而受到对方的怨恨,造成无谓的烦恼和冲突。

古诗有言:“闲谈莫论人是非,静坐常思己之过。”与其指责别人,说别人的是非,还不如多反思自己的行为,看看有没有什么过错要改正。

管好自己,避免指责别人,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避免很多是非,更何况这本就是修行人必须秉持的一种生活理念。其实,这与佛家讲的持戒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家认为,人应该降伏自己的身心。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行为,严守戒律而不逾。修行,顾名思义,首先就是要修正自己的外在行为。

其次,必须端正自己的看法,改变自己的态度。从思想上端正自己的态度,改变错误的、消极的人生态度,改变自己对世界的执著看法,从而让身心得到宁静。

在降伏自己的修正过程中,以上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特别是第二个方面,其实就是要我们降伏自己的内心。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为佛,也可以使人成为邪魔。心悟,此人成佛;心迷,此人可以成为邪魔。所以,我们必须降伏自心,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当一个人修正了行为、宁静了身心,就真正地降伏了自己,掌握了自己的人生与命运,而不会随波逐流,成为无根浮萍,无所依处。

因此,不要以为佛法有多么深奥,其实它就是指导人们如何生活得更美好的实实在在的一些道理。

《阿含经》中有云:“统治百万大军,不如降伏自己。”一句话,佛法的根本之处就在于降伏自己,如此而已。

释尊当年出家悟道,所做的功夫就是降伏自己而已。他整天都是看自己的过失,去除自己的习气,忏悔自己的业障,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统治自己内心的世界,从而明心见性,了脱生死烦恼,直超彼岸。

释尊成就之后,每天教导弟子,观照自己的内心,放下贪嗔,去除痴妄等方便法门,莫不是从降伏自我身心这一根本法门为出发点的。

所以,每天拜多少佛、诵多少经,都是虚的,你的修行是否合格,不是看你拜了多少佛、诵了多少经,而是要看实实在在的东西,就是你的行为是否端正,你的心是否虔诚,你做人做得好不好。

如若你的行为不端正,自心不降伏,行为乖戾,思想癫狂,就算有绝顶才华,也不会给你带来好运,只会给你制造烦恼。

因此,我们要降伏自己的心,要远离贪嗔、痴妄,使自己行于正轨,使自己内心清净。持戒其实就是降伏自己身心的一种方法。通过持戒,我们可以灭除心中的贪嗔、痴妄等不良的心念。当然,持戒并不容易,虽然是佛祖传下的方便法门,若没有坚定的毅力,持戒也只会成为玩笑。

学佛就要学会降伏自己。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掌握自己、超越自己,走向人生的巅峰。

不为昨天悲伤,不为明天担忧

有一个居士,每天清晨起床,打扫寺庙的院子。其实,寺庙的院子已经让他打扫得一尘不染了,根本就没有可打扫的东西。可是,居士每天还是坚持做这个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清扫着寺庙的每个角落。

尤其是当秋季来临时,树叶纷纷落在地上,好像在等待着居士来清扫。扫落叶是一件苦差,尤其是在秋冬之际,寒风凛冽,树叶随风起舞,不知会落在哪儿。可是,居士从来没有抱怨过,只是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清扫地上的树叶。后来,有个小和尚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去摇晃一下树呢?”

居士疑惑地说:“为何要摇晃树呢?”

小和尚微微一笑说:“你把树上的树叶摇晃下来,就不用再烦恼了。”

居士顿时恍然大悟,说:“此办法真妙,明日我就这么做。”

于是,第二天居士早早地起床,摇晃着每棵大树。他心想:“以后再也不用清扫树叶了。”

第二天,居士高兴地去打扫院子,当他看着地上的树叶时,心情顿时低落了。

这时,方丈看见居士不高兴的样子,便问:“为何愁眉苦脸的,有心事吗?”

居士就把自己做的事告知了方丈。

方丈笑着说:“你摇晃树是昨天的事,并不是今日。但是,假如你今天再次用力摇晃树,明日树叶还是会落在地上。”

居士默默地低下头,说:“方丈,我知道错了。昨天的事,不应拿到今天来做。因为昨天已经逝去,明天不可预期,只有做好今天的事,才不会为明日烦恼。”

昨天已经成为历史,明日只是一个未知数。只有今日,才是属于自己的。居士终于明白了,世上没有事情是可以提前预支的。要想好好地工作,必须对工作负责,把握今日无疑是最正确的工作态度。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因为每天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次,必须把握今日,明日才会更美好。

一位书生远道而来拜访禅师,“请问禅师,您觉得哪一天对您来说最重要?是出生的那一天,还是出家的那一天?”书生谦虚地问。

“你说的那两天都不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今天。”禅师礼貌地回答。

“为什么是今天,而不是您出家那天呢?”书生带着疑问再次问道。

禅师微微一笑,说:“今天确实没有重要的事情发生,可是有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来跟我谈法,你说重要不重要?”

书生巧妙地接过话题,说:“禅师说的远道而来的朋友是我吗?”

禅师回答:“对,因为你的到来,让我们在这里相识、相知,一起谈论佛法,也是我们一起拥有的唯一财富。无论昨日是多么精彩、多么重要,可是昨日里没有你我的影像。同时,明日也是一样,无法预知,为何还要为其烦恼呢?只有今日,才属于我们。”

书生还想再问禅师。

这时,禅师对书生说:“今日,我们谈论了很多,也浪费了今日的时间,我们拥有今日的快乐,明日如何,无人可知,为何还要谈论呢?剩下的只有你自己参悟了,去领会明日的未知。”

于是,书生便向禅师告辞下山了。

人生要往前看,不要回头看过去。我们如果不知道探索前方,一味地回顾往事,只有悲伤,人也会无精打采、昏沉度日。因为,我们不知今日该如何做,从而会为明日烦恼。所以,人不要活在回忆中,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何必为无所谓的事情浪费自己的生命和快乐呢?要学会让自己从悲伤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喜爱的事情中,排解心中的不快。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整日混日子,时间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假如,你今天做生意赔了,想明天再赚回来。可是,你真的能预知明日吗?明日的预知只是一种赌博。

但如果失去了今天,却无法在明天找回来。所以,我们要做到“今日事,今日做,别为过去后悔,要为明日而奋斗”。这样的处事风格,只会让自己做事干净利落,从而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同时自己也会快乐,不会为明日而烦恼。

有句话说:“昨日是神话,明日是艺术,唯独今日是金子。”其寓意是,不要回首昨天,要把握今日,因为明日是无期限的,不必烦恼。其实,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把握今日,不再为过去虚度光阴而懊恼,那么,明天就不会为今日的浪费而后悔。总之,别让今天从身边悄然溜走!

把自己看低一些,再低一些

有一位修为极高的武术大师隐居在深山丛林之中,人们听闻他的名声之后,风尘仆仆地不远万里来寻找他,想跟他学习武术方面的窍门。

人们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这位大师,发现他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水都没有装满,但是按照人们的想象,像他这样的大师,应该能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于是,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笑着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地贪多,适得其反。”听完这句话,众人心中更加疑惑。

大师见众人还不能理解,就让他们中间的一个人从山谷里打来两满桶水。

只见那人挑得非常吃力,左摇右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上。木桶里的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大师说:“水洒了,岂不是还得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更少吗?”

众人就问:“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你要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只桶上画着的线了吗?这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了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刚开始需要画一条线,但挑的次数多了就用不着看这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这条线,就是在提醒我们,凡事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好高骛远就会得不偿失。”

众人又问:“那底线应定多低呢?”

大师说:“通常是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容易实现,而人也不会因为受过多的挫折而失去勇气,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人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自身力量,选准正确的方向,脚踏实地地努力前行,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

自以为是和好高骛远只能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让自己离真正的成功越来越远。

同类推荐
  •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本书主要指道教历史与道教文化。包括道教、道教绘画、道教雕塑,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本书通过多篇禅意故事,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当下、知足常乐、珍藏本钱、顺其自然等积极健康的观念。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MBook随身读)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MBook随身读)

    幸福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少了发现幸福的心境。《心灵修养:有一种智慧叫禅悟》选择了许多经典故事,从心境、生命、自然、逆境、修养、生活等方面,以禅悟的境界为读者诠释了幸福的本意,是一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幸福宝典。
热门推荐
  • 暴冷帝王

    暴冷帝王

    21世纪上官雅摔个跤穿越到古代,遇到了那个让她一见倾心却冷冰冰的男子,本以为是海枯石烂千年不悔的真爱,却被一朝背弃,送上他人床榻,究竟是处心积虑的阴谋还是相爱却不得不分开的悲剧,可她痴心不改,面对皇上的逼迫与诱惑,她不为所动,后宫女人的算计她坚持最后,当江山与爱情发生背离,曾经口口声声说爱他的男子又会为她安排怎样的命运,身死心死后,再次穿越时空,却发现自己的爱情没有遭遇背叛,如果时光可以回到过去,她应该选择哪个世界?
  • 凰龙编年史

    凰龙编年史

    神秘世界的百年历史,冷漠、残酷、机智、坚强的人心。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七情恨生

    七情恨生

    今天就以八卦为地,七情为天,道一段成魔事。问!何为七情?《三字经》有云:“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所以我们在这里把七情定为:“喜、恨、哀、惧、爱、怒、欲”。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则取名叶孤情,意取“孤叶泊情”之感。主人公将代替读者以情入道!尝生死、解天道,又将以不同的修真之路证明情魔之道!可道是:七情分七剑;是谁能够得到这七把剑,将它重新合起?乾坤入八卦;天道到底是什么?阴阳化日月;人类浩劫将至救世主又会有谁?妖魔鬼怪现;我!黯然一笑,拍胸成魔!
  • 机器情缘

    机器情缘

    本作品由诗小薇创作。讲述了在未来世界中,人类科技发达,创造出许多机器人,而机器人数量过多,地球没有克开发能源,人类为了争夺能源,企图毁掉所有机器人,机器人发现后,高级的思维让他们产生了与人类开战的念头,于是,一场大战拉开了,机器人伤亡惨重,被迫活在地下,不给予能源,自生自灭,不能开发后代,要为人类服务。一个超能机器人,lk4-317,一个失败品,他逃了出来,祈求自由,他在地面逃亡了5年,终于在他与女主余菲结识的时候被发现踪迹,危险在慢慢紧靠……
  • 李义山诗集注

    李义山诗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奉令成婚,中校老公别太坏

    奉令成婚,中校老公别太坏

    “陈佳佳,你是我的!”都说世界上最好的爱情是势均力敌!邵子辰原本打算按着计划实行一步步降服陈佳佳的大计……可是情敌太多,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奉令先娶回家再说!至于是不是势均力敌,回家压一下就知道了……
  • 绝世拍档pk天生一对

    绝世拍档pk天生一对

    从小爹不疼娘不爱的假小子林音,在一次被打伤后,得知哥哥死讯。身心俱疲的发恶,接受了耳音计划,一心准备为国捐躯。和奇葩队友(电脑天才)夜风组队后,遇到了一系列事件,两人也开始互相欣赏起来。本文女主武力值奇高,有点逗逼,很有决断。是一个让男人闻风丧胆的奇女子。是温柔腹黑暖男竹马,还是逗逼搞笑神队友。是洗手羹汤从此男耕女织,还是驰骋沙场驻立万人之上。面对情场和战场的双重选择,林音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本卷收录《精神分析导论》一部作品,内容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的讲稿组成。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三篇,共分28讲。前两篇内容假定听众没有精神分析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失误动作的分析和对正常人的梦的探索,为听众奠定学习有关神经症问题的基础。第三篇神经症通论是弗洛伊德讲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过对各种神经症的全面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这个十分困难的新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精神分析导论》可以公正地被认为是弗洛伊德的观点大全和精神分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状况。
  • 杨岐方会和尚后录

    杨岐方会和尚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