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3200000024

第24章 错误的操作(1)

错误34和孩子没有亲密接触我们经常从电视上看到,外国人见面就相互拥抱、亲吻,而中国人见面只是握握手。尽管这是文化、礼仪的不同,但是,有关研究表明,身体接触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经常性的亲密接触能够有效地预防一些心理疾病,比如焦虑、抑郁、孤独等。而且身体的亲密接触能够有效地满足人体的“肌肤饥渴”,尤其是家长与孩子的亲密接触能够满足孩子的“肌肤饥渴”,从而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许多中国家长在孩子刚生下来时,又是抱又是亲。但孩子长大了,父母更多的是要求孩子听话、好好学习、参加各种兴趣班,不但不再抱、不再亲,反而因为孩子的淘气、分数不理想,而经常指责、怪罪孩子,亲子关系逐渐疏远,有些孩子与父母之间甚至已经没有多少感情了。

家长作为孩子最直接的启蒙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成就一个孩子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家长不与孩子亲密接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有些家长认为不需要和孩子亲密接触。“又不是小孩子,都这么大了还要抱、还要亲?再说,这样多难为情。”这可能是多数家长的想法,认为亲密接触仅限于上学前的小孩子,上学后,就不必再亲密接触了。

其次,由于现在的家长都比较忙,他们很少有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不是将孩子托付给老人,就是完全依赖学校的教育,这一类家长当然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甚至可以说没有心思与孩子亲密接触了。

再次,有些父母对亲密接触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只有抱孩子、亲孩子才是“亲密接触”,不知道抚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膀、握握孩子的手等这些身体接触也属于亲密接触的范畴。

最后,有些家长虽然也想进行亲密接触,但是不懂得把握恰当的时机,或者存在一些顾虑,担心孩子不接受,自己会没有面子。

当然,亲密接触也要讲“度”。有一位母亲倒是比较注重与孩子亲密接触,儿子都已经12岁了,还经常又是抱又是亲,晚上,儿子还得搂着妈妈睡觉,像这种乱无章法的“亲密接触”对孩子同样是有害的。

一、专家教育观点

诺亚·波特说:“就感觉能力的性质而言,触觉是所有感觉中最可信任的。从很多方面来说,都值得被推崇为最重要的感觉。”狄摩西尼有句名言:“所有的感觉都是触觉的延伸。”触觉是皮肤对刺激的真实感受,是人们最熟悉的感觉之一。实验表明,皮肤上的某些点对于冰冷物体的刺激特别敏感,而另一些点则对热的物体特别敏感。人们平常对于冷暖的感觉就取决于这样两类点受到复杂刺激后的综合感受。皮肤上还有别的一些点分散在其他点之间,如果它们单独地受到刺激,就会使人们产生接触感或压力感。但由于皮肤受到刺激的时候,还会明显地伴随着其他器官的刺激,于是就产生了复杂的感觉,使人们对坚硬或柔软、粗糙或光滑、干燥或湿润的种种物体能有所体验。

父母要经常接触、触摸、按摩孩子,以解决其生理上的渴求,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神经发育作用很大。科学研究证明,肌肤相接、心灵感应,体内通过生物电释放出内啡肽、乙酰胆碱,由此能够提高抵抗力、免疫力,并减少癌症的发生。

著名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也认为:“对儿童来说,除了需要被细心地照料之外,还需要和父母有温柔的身体接触。”所以,家长不要以为亲密接触是一件小事情。美国纽约大学曾做了一个触摸的心理实验,结果表明:“缺乏和父母身体接触的儿童,长大后普遍缺乏温情和体贴,而且往往自信心不够,自我评价度低,这样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快乐情绪,对周围的人也显得冷漠而缺乏亲和力。”

心理学研究也证实,儿童与父母之间形成的关系,是今后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如果儿童在幼年期不能与父母形成亲密和谐的关系,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人格发展的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就难以幸免,孩子在青少年期就可能表现出缺乏安全感、自卑、苛求自己和他人、对人缺少信任感、被动、退缩、依赖等人格特点,成为抑郁症、恐惧症和强迫症等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

家长与孩子都需要亲密接触,否则难免会孤单无助,造成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孩子的情感满足,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身体的接触。

二、解决办法

第一,家长需要一些增强触感的技巧。比如,轻轻地让右手各个手指的指尖移过一个没有遮盖物的平面。先是粗糙的平面,然后再是光滑的平面。注意一下经过粗糙平面与光滑平面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第二,多与孩子握手,通过手与手的接触家长能够获知真实的亲子关系。当家长和孩子握手的时候,要注意从他们的握手方式中看出他们的某些个性特征,用心感受孩子的手,是否在颤抖、是否比较用力,还是漫不经心地将手很快抽出。颤抖表示孩子一直渴望得到你的亲密接触,你的握手好像是及时雨,滋润了孩子干枯的心灵;比较用力,代表了孩子一直与你是平等的关系,说明你平时做得很好;如果孩子不经意地将手很快抽出,家长就要注意了,说明孩子到现在为止与你有比较强烈的对抗心理,家长应该想办法挽回。另外,家长在与孩子握手时要注意温和而沉稳。

第三,爱孩子,就要告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拥抱孩子。爱是最好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父母要用身体语言将爱的感情、爱的行为,艺术地与孩子沟通。经常给孩子一次拥抱,让孩子在家长的亲密接触中快乐成长。

第四,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之间经常性的亲密接触会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人与人之间身体的接触是很正常地,也是必须的。这样他们今后就会很自然地通过身体接触回报自己的家人。比如,父母出差回来给老人一个轻轻的拥抱,孩子看在眼里,就知道不但他们有肌肤饥渴,爷爷奶奶也有,也需要身体的接触。这样的接触在家庭中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五,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父母应采用不同的接触方式。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可用双手给孩子按摩,来传达自己的感情。对于比较大的孩子,比如上学的孩子,要经常抚摸他们的头、拍拍肩膀。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每天多与孩子亲密接触一分钟,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如给孩子整理衣服、整整发型,说几句悄悄话等。

第六,经常出差的家长不论孩子多大,出差回来后要拥抱自己的孩子。年龄小一点可以比较亲密的拥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密程度应有所降低,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要轻轻相拥,或单手将孩子拥入怀中。有人说十几岁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不用抱,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其实孩子从生下来一直到长大成人的整个过程都需要父母的拥抱,尤其是十几岁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拥抱能够满足他们的“肌肤饥渴”。

错误35总是做坏的示范曾经有一句话:“英雄的儿子是好汉,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虽然这句话不是绝对正确,但至少反映了榜样的作用。这种榜样最主要、最直接是来自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教育孩子说话算数,自己却屡屡失约;教育孩子不要乱扔垃圾,自己却随手丢垃圾;教育孩子要讲文明,懂礼貌,自己却是脏话不离口;教育孩子不要吸烟,自己却吞云吐雾等等,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比比皆是。

当孩子还没有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以前,父母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权威,家长的一切言行在他们看来都应该是正确的,很少有孩子会在童年的时候怀疑自己父母的正确性。所以孩子把家长的言行当成是自己行为的一个范本,因为父母既然如此那自己这样做肯定也不会错。

在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前,是否符合家长的做法是他们内心评价是非的惟一尺度,即便是家长的错误做法,他们也会盲目模仿,而且这些行为一旦重复下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即使后来孩子意识到这是错误的,形成的习惯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改正。孩子有了正确的是非观念,就不再容忍家长的错误示范,但孩子不知道怎样对待家长错误的做法,时间一长,孩子对父母的正确的话也不听了。

可见,父母不良行为的示范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不利的,甚至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一、专家教育观点

卢勤说:“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在自己眼中留下父母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形象应该是最完美的。但是,拿出孩子们用心灵‘拍摄’的‘照片’看一看,并不是每一张妈妈的照片都那么‘光辉’,也并不是每一位爸爸的形象都那么‘高大’。”

孔子最早提出了“以身作则”这一教育原则的。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何以正人?”孔子的这些话,充分说明家长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其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而现在,我们的孩子从父母身上看到了什么?

有些父母,上班时十分繁忙,十分辛苦。而一回到家,便只想着自己的休闲娱乐,有的甚至每晚把饭桌变成麻将桌,把家庭变成赌场、舞厅、酒店,全然不顾在一旁写作业的孩子。难怪孩子只看到父母“吃喝玩乐”;难怪有不少孩子形成了“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这一切,能怨孩子吗?

当那些家长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喝“你给我念书去,不许看电视”时,自己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能让孩子安心读书,心理平衡吗?当你告诫孩子,不珍惜时间就是“图财害命”时,自己却一宿一宿地玩麻将;当父母指责孩子懒惰、贪玩、不刻苦时,想没想过自己在孩子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孩子需要榜样甚于批评。”孩子的目光像永不休息的雷达,不停地注视着大人的言行举止,模仿着大人的习惯行为。

劳累一天或心情不佳的父母,为了未成年的孩子,回到家时请打起精神。你若想让孩子做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做什么样的人。让孩子全面地了解父母,是十分必要的。这不是说,父母回到家,还要拼命地工作,而是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一天在忙些什么,为谁辛劳为谁忙?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接收家长发出的生命信息,即使是襁褓中的婴儿,也能收到家长的信息。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很有道理:“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二、不信守诺言的父亲

许多家长说一套做一套,没有将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以下的案例可能在许多家庭中都会发生。

一天,小康的作业还没做完,父亲生气地说:“小康,我跟你讲了多少次了,要遵守时间。你说好一个小时写完作业,怎么到现在还没写完呢?不遵守时间的人,不只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而且还浪费了别人的时间,还会给人不好的印象。你认为你现在这种做法对吗?”

小康不以为然地说:“当然不对,不过,不就是作业没写完吗,我接着写就行了,何必上纲上线呢?”

爸爸显然生气了,加重了语气说:“你怎么能说这是上纲上线呢?你养成这样拖拖拉拉、不遵守时间的习惯,将来怎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看到父母生气了,小康的语气软了下来,小声嘟囔着:“你们大人说什么都是对的,我们什么都是错的,我不遵守时间,你不也一样吗?”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爸爸不明白怎么把话题弄到自己的头上。

“难道你忘了,我们学校举行活动,好几次你都答应来参加,我也告诉老师你会去的,可是,要不你不去,要不你去了,活动没完就溜了,你这算是遵守时间吗?”

爸爸看到儿子很不以为然,甚至有些讥讽的表情,顿时感到自己的训斥并不能站住脚,一时竟然不知说什么好。想了想又解释道:“那还不是因为我的工作忙,临时安排不过来,再说你们学校的那些活动又不是很重要,也不是非参加不可。”

家长给孩子做这样的示范,孩子又怎么会养成守时的习惯呢?

三、解决办法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越是无意的言行,越是其人格真实的暴露,对孩子心灵的震撼力也越大,感染力越强。因而家长必须从根本上加强自身修养,检点自己的言行。要以身作则,做出好的示范,建议家长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严于正己

要求孩子言行端正,品德优良,家长必须先从自己做起。比如家长在服饰、仪表或言行举止上既要讲求个人色彩,又要分清场合,把握分寸,给子女以良好形象;家长在行为习惯上,应自觉遵守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生活规范,家长在人格特征上,应有广博的兴趣爱好,孜孜不倦地求知,具有健康、乐观的情绪,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大事小事都恪守做人的原则。孩子会将家长的行为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溶入心灵深处。

2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决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在外一个样子、在家另外一个样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子女怎样做,自己先要做出个样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类推荐
  • 和孩子一起勇敢长大

    和孩子一起勇敢长大

    “我做妈妈了!”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们欣喜之余,也会开始不遗余力地打造孩子:为孩子选最好的幼儿园!进各种培训班!但妈妈们努力过后往往发现:孩子不爱读书?不懂艺术欣赏?怎么办?!妈妈们在培养孩子的路上乐此不疲,却也困惑盲目着……本书记录了从孩子出生到初中的时光里,四个年轻妈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一起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经历。从妈妈们身上,可以看到孩子的未来。要做一个孩子心中理想的妈妈,妈妈们需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勇敢改变自我,和孩子一起长大,指导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孩子的成长也是妈妈的成长。
  • 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

    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

    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根据男孩的成长特点,分别从学习方法、理财技能、情商教育、生活习惯、美德培养、亲子沟通、社交能力、健康生活八个方面对如何教育和培养男孩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系统阐述,内容翔实,分析透彻,向很多家有男孩的父母提供了很多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指导方案,让父母在轻松阅读中真正走进男孩的心灵世界,把家庭教育具体化、细节化。从《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中,您一定能找到养育最棒男孩的最佳方法。
  • 哈佛家训(黄金版)

    哈佛家训(黄金版)

    本书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生动、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启迪孩子的智慧,引发孩子的思考,激励孩子以坚韧的毅力、乐观的心态上挑战未来,赢得成功。如果此书是灯,希望能照亮青少年前行的路。如果此书是路,希望能引领青少年走向理想之路。
  • 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0~6岁的孩子生活在魔幻世界中,这不但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世界,有时还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世界……于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或令人费解的行为……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正确理解、处理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本书为数千万名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正确理解、处理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提供了支持和指导。
  • 好妈妈从讲故事开始

    好妈妈从讲故事开始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本社会之书,每一个孩子也都是一本生命之书。本书精选了许多通俗易懂、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些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切合孩子的心理。而故事以外的悟语,更像是一盏盏智慧的明灯,把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技巧、人生的建议通过妈妈之口娓娓道来,引导孩子去思索、去感悟。而且,本书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一篇文章的后都配有一个“妈妈锦囊”,为每一位妈妈提供切实的解决技巧。愿在那些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妈妈种下的是正直善良的品格种子,结出的是令人欣喜的美德之果,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热门推荐
  • 九转创世录

    九转创世录

    百战轮回,只为伊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只因未到伤心处。寻六合,灭异类,开天道。英雄垂暮,叹暮朝。大梦千万载,梦醒了成空;开天又辟地,逍遥恒宇中。
  • 老茶馆笑话

    老茶馆笑话

    这是一本中国当代的笑话作品集,收集了笑话故事200余篇,分为《少城笑话》、《都市笑话》、《白领笑话》、《老板笑话》、《江湖笑话》、《夫妻笑话》……
  • 缘予情

    缘予情

    一切起源于封印之时,她去了22世纪历练,回来的时候便遇见了他【如果不是第一眼看见他颜值辣么高,有做受的潜质才捡回来的】但是....怎么后来都不按剧本走了!!!某女:墨墨,你说对面的帅哥是不是很霸气啊。某男:恩,但没我霸气某女:........(难道是我眼瞎了?看你怎么那么受!)某女:墨墨,你觉得如果你来世变成女的,会不会嫁给那个人啊。某男:龙一般是不会死的。某女:........我说的是如果!如果!某男:我还是喜欢百合多一点......某女:(满足一下我不行吗?!)某女:我想吃肉!!!某女:我一直....一直在忍者....某女:我要吃肉!某男:真是败给你了,想看哪对cp我给你写
  • 只属于我们的天空

    只属于我们的天空

    十二星座的各位为了重现璀璨星空,以星之旅者的身份守护属于我们的天空,同二十八宿的斗争,结识一个个异世界的朋友,带领地球上的人们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两溪文集

    两溪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散霁出

    云散霁出

    关琳以为认识李铮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而最大的不幸便是对他流连忘返;她一直正视自己的心意;他深情多金,青年意气风发,商场游刃有余;十年前平起平落的心动;十年后低处仰望的悸动;她一直怀着豁达的信行感怀上天,即便失去唯一的亲人,即便在黑暗的深渊中承受折磨;李铮一直认为人的潜能可以无限激发的,他崛地而起,以为可以掌控任何他需要的,是的,他自大了;
  • 苍穹剑域

    苍穹剑域

    长剑在手,天下我有,无名小卒亦有通天之能,成就乱世枭雄。虽剑能破苍穹,依旧无法抹去心中的执念。
  • 晨风世界游记

    晨风世界游记

    喜欢上古卷轴系列,就从晨风开始吧
  • 左道传说

    左道传说

    鸿钧是我的后辈,女娲是我的闺蜜,我叫陆压,我生于天地未开之前,我崛起于龙朔三十三重天之上,奈何世人不懂我,异世重生,万族争霸,九天十地,我依然要登顶至尊,去看看天地的尽头,去寻找世间的净土,别说我是旁门左道,你且看我逍遥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