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3200000027

第27章 错误的操作(4)

2父母和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一致

由于爷爷奶奶的年龄比较大,思想相对比较保守,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是疼爱和呵护,而不是培养;而父母对待孩子的希望、要求要远远大于爷爷奶奶,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总是与爷爷奶奶不一致。尤其是现代生活越来越好,造成一些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走上极端,一种是把孩子与自己当时的生活相比,认为现在的孩子太不像话;另一种是有些老年人,不想让自己的孙子孙女再受自己儿时的苦,因此就过分地溺爱孩子。

二、教育思想不一致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1极容易造成孩子的双面人格

在两种互相矛盾的教育环境中,孩子同时接受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其行为常常同时经受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孩子要适应这种环境,要把他的认知、评价不断进行心理调整,其结果就会以不同的态度去应付黑脸和白脸。久而久之,这种两面性的心理会使孩子的心理发生扭曲。

2容易形成对父母的仇恨心理

针对家长的种种矛盾的教育思想,孩子一定会偏向于保护自己的一方,对挥舞着大棒的一方产生仇恨。这种仇恨要比父母双方同时挥舞大棒所产生的仇恨要深得多。有一个孩子,性格怪异、喜怒无常,有一天,他写了一篇《我爱爷爷奶奶,我恨爸爸妈妈》的日记,原来,他父亲恨铁不成钢,脾气暴躁,经常对他动粗,而他的爷爷奶奶则对他十分宠爱,父亲一动手,爷爷奶奶必定会挡驾。时间一长,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也发生改变,认为爷爷奶奶是为了自己好,父母则是自己的仇人。

不管是父母之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致,还是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不一致,都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消极影响。

三、专家教育观点

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宋祁在《杂说》里说:“父否母然,子无适从。”意思是说,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如果父母的意见不一致,那么子女就无所适从,教育效果就不会很好。

《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的作者李圣珍老师的教育方式,就很受家长的欢迎。

从教近30年的李圣珍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省级优秀教师,她的儿子王远,16岁即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20岁进入亚洲著名学府——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但让李圣珍老师名扬四方的是她近年来领养了50多名被他们的亲生父母视为“无可救药”的“问题孩子”。这些或是学习,或是健康,或是品德,或是心理有障碍的孩子,经李老师的调教,少则数月,多则一年,全部“脱胎换骨”,由原来被父母和老师评判为“已经没有希望”的“教育弃儿”,变成了深受学校和家庭欢迎的位居全班前三名的“希望之星”。

李圣珍老师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致,是导致“问题孩子”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未成年人的思想还不成熟,不能正确而全面地分辨是与非,于是当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致时,孩子就分辨不出是母亲说的对还是父亲说的对,更不能分辨出自己做的是对还是错。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致导致的后果就是,孩子无所适从。

对孩子的教育失败会引发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甚至父母在孩子心目中高大的形象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于是孩子不再听父母的话,也不去理会父母对自己的教导,而是我行我素,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了。

孩子我行我素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对,只有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而这种认识,很大程度上是有失偏颇的,甚至是彻底错误的。但是未成年人又不能分辨这种错误,于是就造成了“问题”的存在,而“问题”出现的同时,孩子就成为了“问题少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只有在父母一致的教育方式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另外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仅要一致行动,还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和作家马卡连柯也说过:“在那种教育方式没有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在父母彼此不互助,并且彼此要求不严格的时候,最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四、解决办法

要使家庭教育方式保持一致,应该特别注意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父母要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统一教育思想。父母的思想都统一到正确的教育观念上,才会形成一致的做法。比如说父亲打孩子,母亲看到了觉得父亲打得不够重,于是母亲接过来再打,而且比父亲打得还厉害,这种一致的教育方式是要不得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需要阅读一些家庭教育书籍,从书中找到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

其次,家庭内部成员要主动配合。孩子是每一个长辈的教育对象,不是某一个人的私有财产,因此,教育时不能凭感情用事。有许多父母都认为:“这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这种不顾别人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主动采取与其他家庭成员相一致的做法,使整个家庭教育方式一致化,尽量不要因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方式不同而否定别人的教育观念。

再次,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现了不一致,父母不应该在孩子面前争执,而是应该采取私下协调的方式,等父母的教育观念一致的时候,再教育孩子。父母千万不可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更不能把孩子当筹码,攻击对方,切不可让孩子在矛盾中选择。否则不仅会加剧矛盾,而且也会在孩子心理上留下阴影。

错误40勉为其难也要争第一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往往脱离实际,甚至有些勉为其难。比如在学习成绩上,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能让自己的孩子得全班第一,甚至是全年级第一、全区第一、全市第一。当然,父母的对孩子抱有较高的希望是对的,但是有些家长不从实际情况出发,过高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成绩稍微有一些下降,父母不问清原因就严厉训斥,这样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通常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过高要求有以下几种:

1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高要求

有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考全班第一,然而全班第一只有一个,要求全班的孩子都要考第一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另外,要求孩子每次考试都要考第一,也是很荒唐可笑的事情。因为,考试的成绩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孩子的身体条件、近一段时间接受知识的程度、试卷的难易等等,因此,要求自己的孩子每次都考第一是不切实际的期望。

另外,有一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上一次考了96分,而这一次考了95分,就对孩子大呼小叫,非要让孩子找出这一分的差距。这种做法更是不可取的。

2父母对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过高要求

有一些家长,不管孩子的自身条件和素质如何,就为孩子报了许多培训班,让孩子学书法、美术、作文,并且还要求孩子在培训班里勇争第一。对孩子没有正确的了解和评价,过高估计孩子的能力,以致造成孩子缺乏主动性,缺乏自觉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错误做法,助长了某些家长的盲目攀比心理。

3父母不顾孩子自身条件,“逼子成才”

还有一些家长,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孩子,要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做不到就骂,做不好就打,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虽然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少数家庭中,但是也有很大的代表性。

还有一些家长有“子承父业”的想法,但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年龄小,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和爱好,家长不顾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教育方式。

一、专家教育观点

当前,不少父母经常把考试成绩看成评价孩子的惟一标准,那么教育专家怎么认为呢?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父母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是应试教育的后果。孩子考了高分,拿了第一,父母就会倍感荣耀。孩子在这一压力下把考分名、次和分数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而对于给孩子施加压力的家长更是如此。

其实考试只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分数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反映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得出的成绩,确实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但家长对孩子分数有过高的要求,就走入了教育误区,而勉为其难地让孩子去争第一更不值得提倡。

在对待学生考试成绩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的来说,学生考出高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明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知识。但若要用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的整体素质,就不能不说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在学校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步入社会的综合能力不一定就强;而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将来大有作为也是很有可能的。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在教育方法上,要非常重视儿童的年龄特点,强调示范和环境的教育作用,反对单纯地说教,一味拔高、一味强求,更不能要求孩子做勉为其难的事,并做到不能强求孩子。另外,不仅要向孩子传授知识,还要通过教育发展孩子的独立思维,发展论证概括的能力和系统思考的能力,争取全面发展。”他还认为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要比多考高分更有价值。

还有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在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上,有些父母往往忽略了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客观实际能力。毕竟人的智商有高低,能力有大小,兴趣爱好也不相同,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有强弱、快慢之分。一味强求每个孩子按一个模式发展,这样孩子又怎么能够有创造性思维呢?

有的孩子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只需要集中精力2个小时就可以掌握老师一天所讲的知识了;有的孩子可能全天听讲也嫌不够,还需要加班加点才能掌握。如果你的孩子属于前者,你要求孩子还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即便如此,孩子也不一定能满足你总拿第一的愿望和要求;而你的孩子如果属于后一种,你要求孩子得第一的想法就脱离实际了。因此,家长应该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第一是相对而言的,勉为其难让孩子争第一就是让孩子站在针尖上跳舞。”

二、悲剧是这样酿成的

有不少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感到目标太高,难以达到,结果孩子的心灵发生扭曲,对父母产生仇恨和害怕心理。期望子女成才,这种愿望是无可厚非的,但一味地高标准,追求完美,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有时还会酿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案例:

1998年5月12日,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接到报警,杨一天夫妇在家中被杀害。警察经过调查取证,逮捕了犯罪分子——杨一天夫妇的儿子杨广。

杨广,一个斯斯文文、沉默寡言的初三学生。他向警察供认了自己杀死亲生父母的经过:“5月11日那天,我已经几天没上学了。前几天学校考试,没有考好,离父母的要求还很远,于是我就到超市买了一把水果刀,想自杀了之,晚上10点多钟,妈妈看我脸色不好,就问我是不是考试没有考好,还说明天要打电话给班主任询问,我怕我的事让他们知道,就把新买的那把刀拿出来,趁母亲没有注意,捅了我妈几刀,妈妈顿时倒在血泊之中。我把我妈的尸体拖到阳台,用袋子装好,深夜爸爸从外面回来,问我妈到哪去了,怎么还没有回来,我说还没有回来。后来我趁他睡觉了,就拿出刀猛地捅了他几刀……”

据杨广的班主任说,初一时,杨广的成绩在班里名列第一名,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初二时成绩就开始下滑了。在杨广成绩下滑之后,父母经常打骂杨广,父母原来的笑脸不见了。杨广的母亲还常常对杨广说:“像你爸那样有文化,学习好,就当官;像我,没文化,没学历,就得下岗。”

后来据杨广讲,上了初三以后,有一次他听老师们在一起说,初三就保住前20名的学生,因为前20名考重点高中还有希望,20名以后的就没希望。于是不满16周岁的杨广在上初三第一次考试后就想到了死,因为那次考试他考了倒数第三名。在杨广看来,他学习不好,当然就没有出路,没有出路就只有死路一条。

从这个故事来看,杨家的悲剧与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有关,甚至可以说是父母要求过高惹的祸。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长还有很多,据一项调查显示,南京市有57%的家长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75%的家长希望孩子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对于孩子的职业,89%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脑力劳动。

上海市曾进行过一项针对学生升学愿望的调查,发现孩子和家长的愿望有着明显的冲突,孩子愿意上中专的人数比家长多,家长愿意子女上大学的人数是孩子的三倍。

的确,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是出人头地,但家长的期望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有专家说,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做法给了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

家长对孩子有期望这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一旦期望过高就会适得其反。有些孩子说,为了父母,他可以吃苦,但父母给他的苦偏偏是他无法接受的。因此,他只有选择逃避或是对抗。

同类推荐
  • 就把孩子当孩子:好家长应懂的60条心里法则

    就把孩子当孩子:好家长应懂的60条心里法则

    儿童的内心世界与大人很不相同,他们的心理成长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地引导。但实际生活中家长往往没有耐心去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就给孩子贴上成人世界的标签。要帮助孩子,家长不能从人品、从思想去看待孩子的心理脆弱问题,首先必须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先去理解孩子问题背后的心理动机,帮助孩子渡过成长中的难关。
  • 产后美容瘦身保健全书

    产后美容瘦身保健全书

    生育对女性的身体影响很大,产后的女性在生理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由于产后女性身体内激素分泌的变化以及精神压力、产后调养不当等原因,新妈妈会遇到一系列的烦恼,诸如黄褐斑的出现、皱纹的增多、肤色的晦暗、头发的脱落、指甲的断裂及生育性肥胖等等。 为了帮助爱美的新妈妈重新获得昔日的风采,我们从美容瘦身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帮助新妈妈锻炼身体相关部位的肌肉,减掉多余的脂肪使新妈妈尽早恢复苗条的体型。愿本书能给您带来幸福和快乐,让您轻轻松松地告别产后的烦恼,漂漂亮亮、风风光光地做妈妈。
  • 婴幼儿疾病速查手册

    婴幼儿疾病速查手册

    帮助新手父母尽早发现宝宝病情,让宝宝及时获得医治和护理。对第一次做父母的你来说,手边更需要一本详实易读的针对宝宝家庭护理工具书,在紧急时候,尤其是宝宝未学会说话前,通过其哭声,就可以对宝宝出现的各种症状做出正确判断,确保宝宝在第一时间得到诊治。为你详细解答有关0-3岁宝宝的疾病问题本书将帮助父母有效解决0~3岁宝宝常见的健康问题,例如感冒、便便、皮肤问题、过敏等等,通过对症状表现、产生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及识别,在应对方法及家庭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指导,方便父母快速查找,让宝宝的健康得到100%的呵护。
  • 曾颖:陪女儿看花开花落

    曾颖:陪女儿看花开花落

    国内知名专栏作家、传媒人和天涯名人、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者曾颖写给女儿的书,一位父亲的情商教育手记。全书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以“爱”“责任”“亲情”“完美”“宽容”“能力”等为主题,以故事的形式,讲育儿的体会和感悟。其中穿插有由国内著名漫画家孙邦彦创作的54幅与文章内容相配合的彩色铅笔卡通画,令读者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感受一位善于思考与联想的父亲文笔和情感的魅力。
  • 母婴护理与保健

    母婴护理与保健

    本书吸收了近年来心理学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以让孩子学会学习、开发儿童的智商和情商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热门推荐
  • 华严经义海百门(并序)

    华严经义海百门(并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混沌灵主

    混沌灵主

    是谁转动了那时间轮盘,破环了东西大陆约定。是谁穿越时空拯救世界,谁又舍身逆天救红颜。“天哥,收我做你的小弟吧。”“为什么?”“你这一头白发太帅了。”
  • 宠妻成瘾:傲娇老公啵啵啵

    宠妻成瘾:傲娇老公啵啵啵

    【1v1甜宠文】在商界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夜大少夜殇城想不到也会有被女人壁咚的时候!还三番五次被女人吻!终于,他忍不住了,把女人禁锢在怀里,攻城略地……婚后,夫妻共同努力产出一枚呆萌萌哒小男娃,次日晚上,小萌娃推开粑粑麻麻的卧室门,看到粑粑麻麻正在干少儿不宜的事,小萌娃不乐意了:“哼╭(╯^╰)╮麻麻是我的,粑粑还我麻麻!”粑粑腹黑地说到:“乖儿子,你想不想要最新的火箭模型?”小萌娃两眼放光道:“好粑粑,我先把麻麻借给你好了,别忘了我的火箭模型噢!”说完踩着小拖鞋踏踏踏地跑走了,还不忘贴心地把门关上,临走前还奶声奶气地说道:“粑粑麻麻你们要努力给我生个小妹妹噢!”
  • 狐仙女友闯世界

    狐仙女友闯世界

    小狐仙夏雨沐不小心带回家一个男人,结果使得狐仙族招收灭族之灾,情急之下,狐仙族圣姑把夏雨沐传送到异世界,来看夏雨沐如何能闯出一番天地吧。
  • 停格

    停格

    动情是容易的因为不会太久远远的仿佛可以触摸留恋是不幸的因为曾经拥有夜夜被思念缠扰着无奈我们看懂彼此是彼此的过客啊爱情是个轮廓不可能私有把最初的感动巨细无遗的保留心中不容许让时间腐朽了初衷所以放手所以隐藏湿透的袖口不要挽留不要回头记忆续相守快乐是容易的因为短暂逗留不必换算时间磨合深爱是残忍的它不喜新厌旧你我同困在这漩涡无奈我们看懂彼此是彼此的过客啊爱情是个轮廓不可能私有把最初的感动巨细无遗的保留心中才不容许让时间腐朽了初衷所以放手所以隐藏湿透的袖口不要挽留不要回头记忆续相守花儿枯了时间走了没有不舍得心脏停了空气死了爱从此停格
  • 那年青春那年爱情

    那年青春那年爱情

    苏妮和洪涵是在重组家庭中一起长大的孩子,但两个孩子的童年完全不同。长大后苏妮不爱学习谈恋爱洪涵是个乖孩子学习又好苏妮初三那年遇到自己喜欢的男生.....学生时代都是没有能坚持下来的感情,最后能明白自己的内心究竟是怎样的?苏妮会怎样选择呢?
  • 关于我的S级异能是公主抱这件事

    关于我的S级异能是公主抱这件事

    眼镜、金发、棕瞳。怀揣救世大业却得到奇葩顶级异能的路人男主。丝袜、白发、蓝瞳。坐拥美貌实力却与中二变态同寝室的贵族女主。面具、棕发、黑瞳。不屑身边众花却坚持不懈追求女主的霸道男二。长裙、蓝发、青瞳。背后千万狗仔但只钟情于普通男主的魅力女二。在无比繁荣的魔都之心——白羊学院的奇幻、恋爱、轻松的校内生活与对抗世界列强和异次元的热血青春。【男主:喂,有没有人回答我下公主抱异能是什么鬼。】【女主:就是强制他人被你公主抱啊,笨!】【众人:......】
  •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本书为中国篇,编者在中国精心遴选了50个地方,既有祖国的名山大川,也有祖国的人文奇景。在这里,我们把它们串联了起来,组成了一幅完美的旅行大画卷。本书是父母朋友与孩子外出必备的旅游指南书,也适合孩子单独阅读,以增长他的人文知识,丰富他的人生阅历。
  • 聚驾风云

    聚驾风云

    项氏遗孤,是否能一洗耻辱,扭转乾坤,打破其“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诅咒,恢复昔日霸王雄风!
  • 大拐点:站在中国大牛市的新起点上

    大拐点:站在中国大牛市的新起点上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内和生性变量不断增加,要素生产率和全民发展指标稳定提高,重大经济结构性转型日渐,突出。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新一轮成长周期。我们已经感到:中国经济正运行在增长性长波轨迹上,一轮气势磅礴的股市翻转行情悄然逼近。本书以中国宏观、中观、微观经济为长期走势,更试图剖析未来中国经济成长的种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合理内核,特别是对中国经济跃迁中的制度创新、社会开放度、独一无二的经济优势、高速增长的补短工程、规模经济、入世效应等,做了独到精深的论证,从而使本书成为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