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3300000038

第38章 写给父母:错爱比不爱更可怕(4)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碰上更年期的妈妈,作家刘墉做了一个形象的描述:一个是准备登上人生舞台大显身手,一个是准备退到舞台后面休息,于是一上一下在小小的舞台入口狭路相逢产生了冲突。家长怎么能够知道孩子到了叛逆期?简单地说,就是你怎么看他都不顺眼,他也怎么看你都不顺眼,那就是时候到了。

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冲突,是孩子要求思想独立和家长不理解这种独立,也可以说是家庭人际关系得不到协调的冲突。无论青春期的孩子成长得多么快,他们毕竟是孩子,这时更需要父母的指导和帮助。家长作为成年人,理应更多地解决这种冲突。

如果孩子拒绝和家长交流,甚至表现出敌对情绪,说明在前面的时间里,家长一直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多半在各种生活和教育细节中对孩子有太多的强迫,引起了孩子内心强烈的逆反。

所以,孩子进入青春期“不听话”时,家长要变得“听话”:好好倾听孩子,用心去理解孩子,真心地尊重孩子,正确地给孩子以适当的引导,这样,孩子自然就不逆反了。不要试图找到改变孩子的办法,最根本的办法是家长要加强自我学习,加强自我反思,改变自己。

另外,在教育中有一个很有效的技巧,即当父母在一些事情上不知如何处理,踌躇不决时,请返回自己的当年,体会一下自己处在那个年龄段的心理和感受,然后父母多半就会知道应该如何做了。

把女孩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一个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中国母亲写下了这样一段动情的文字:

以前总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没有太多的感受,这次美国之行的亲眼所见,让我不得不发出一些感慨。

美国人一家有三四个孩子是很正常的,而且年龄也比较接近,当然这是我所看到的,至于那些丁克家庭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列。在我和朋友同游去海滩度假的旅途中,经常看到一对夫妻带着几个孩子,孩子们显得很独立,稍大一点的自己背着小行李袋,自己走路,自己吃东西,只有尚不会走路的婴儿才会在父母的怀抱中。

在旧金山的海滩上,我曾遇到一对夫妻带着三个孩子去玩,停车以后,两个大人拿了自己的东西就兀自坐下来晒太阳,孩子跟在后面,每个人都抱了一个箱子,里面大概是自己收拾的东西,因为人小,东西一次拿不了,他们来来回回地跑着,最小的一个也就三四岁的样子。这种情形在中国大概是不可能见到的吧?

再看看我们这一行人,五个大人带着一个8岁的孩子,她跑的时候怕她摔倒,她闹的时候怕她情绪不好,她不吃饭的时候大家都跟着着急,她想玩娱乐项目的时候大人替她排队,她脱下来的外套总不在自己手上……惭愧啊!

说到对孩子的教育,我感觉美国的父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中国的父母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付出得多,要求得多,对个性方面压制得也多。

自己为人母之后,才发现身边有这么多操劳的父母,接送孩子上下学、陪孩子学特长,能为孩子做的几乎都想到、都做到,孩子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如何和国外的孩子竞争呢?

行程的后一半开始,女儿做事增加了很多独立的成分,大概她也觉得在那样的环境下受到众多人的照顾很没有面子。而我,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无论如何,对孩子,要勇敢地放手才行。

要想做到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个体,就要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这对向来把孩子作为自己私有财产和附庸品的中国家长来说更为重要。家庭教育里,一定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不要认为孩子小,就不把孩子当回事,做父母的应该学会平等地对待孩子。如果一直把孩子当做娃娃养,如果孩子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独立人格,将来在社会生活中肯定是弱者。家长总希望自己人生的所有经验,所有经历过的事情、挫折,都能够作为间接经验让孩子学习和借鉴,但是家长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没经受过任何痛苦、挫折,她的挫折承受力就强不起来。如果家长因为爱孩子,就要为孩子屏蔽所有的痛苦挫折,实际上会害了孩子。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最近对独生子女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这样一个家庭教育失败的典型案例:一个13岁的小男孩从小就被父母过度溺爱,但他实在受不了父母把他当“宝贝”的做法,对这种溺爱非常反感,后来发展到蛮横地拒绝父母的一切关爱。但父母并没有考虑儿子的真实想法,而是一如既往地提供给他并不需要的关怀和帮助。为摆脱父母的溺爱,小男孩从上小学起就开始瞒着父母积攒零花钱,并决意在18岁后离家独立生活。

父母虽然给了孩子生命,养育了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应该受到尊重,也只有受到尊重后,他才可能尊重自己,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进而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美妙的童年,可一旦做了父母,往往就把自己的童年给忘了,一味地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如果家长能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将心比心,遇到问题替孩子设身处地地想想,就容易理解孩子的心情,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自然也会改变。

要想做到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父母要有耐心才行。当家长安慰孩子的哭闹之前,应该耐心地了解,他们到底想要什么?当家长决定训斥或满足孩子之前,应该耐心地想想这么做到底好不好,分析一下利弊。耐心是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最重要的条件。孙云晓教授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位母亲看到上高中的儿子因为谈恋爱而心神不定的时候,非常替孩子着急,于是在儿子出门后想方设法撬开了儿子的抽屉,取出儿子的日记。可是,当她翻开日记时,手却像被烫了一般。原来儿子在日记本中夹了一张纸条:“妈妈,我料定您会来看我的日记,我瞧不起您!我的烦恼是我自己的事情,您不必管我,我能挺过这一关!”这位母亲追悔莫及,感慨自己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应该不尊重孩子。

由此可见,只要父母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真正地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个体去爱他们,就能更好地处理亲子之间的关系,同时,家长也会发现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可爱。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做,才算是把孩子当成了独立个体呢?

爱得适度,敢于放手

有个女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不让人放心,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得处处看着她。她要是出去,回来必须汇报干了什么,我怕她出去瞎混。”这样的做法是极为不妥的,处处盯着孩子,甚至把孩子当做犯人一样监视起来,孩子会觉得受到了父母的歧视,孩子由此而产生的不平衡心理会通过各种方式爆发出来。

而正确的做法是: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原则。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规律,即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因此,不要求全责备。孩子在自己做事的过程中获得鼓励后,就会感到自信。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种动力。

尊重女孩的自主选择

其实,女孩虽然小,但是同样有自己的想法。到女孩满14周岁的时候,她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选择能力。所以,不要总是把女孩当成小孩来看待,不要总是认为自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从而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女孩,不去考虑女孩在独立做出决定时的想法和热情。因此,建议家长应该多说这样的一些话:“这由你决定”“不管你怎么选择,我都支持你。”

引导女孩合理安排生活

由于年龄、经验所限,女孩在自主安排生活时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比如,在女孩对衣服的质量、式样或钱的价值有足够的认识之前,不要让她一个人去买衣服;在她对学校的基本课程和职业的要求缺乏深刻认识之前,也不要完全随她的意愿选择要上的学校。在这些事情上可征求女孩的意见,允许她有发言权,但又不能完全听她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对她们的选择加以适当的限制。例如,带女孩出去买东西,家长可以把选择好的两件东西给她看,然后要求她根据质量和价格做出最后的抉择。

同类推荐
  • 先教自己 再育孩子:0~4岁早期教育实践宝典

    先教自己 再育孩子:0~4岁早期教育实践宝典

    本书以测查家长在普通生活过程中是否会引导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切入点,让家长通过对自己生活过程的回顾,反思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提醒家长及时地改正自己的行为,更好地在生活中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成为真正“懂”自己孩子的“育儿专家”。
  • 玩出宝宝高情商

    玩出宝宝高情商

    “玩出好宝宝”丛书,涵盖了当今家长最关心的五大话题:培养听话的宝宝、培养宝宝健康成长、培养宝宝高智商、培养宝宝高情商、培养宝宝社交能力。丛书针对宝宝爱玩的天性,在游戏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宝宝的各种能力,寓教于乐,让宝宝在玩乐中学习并提高,健康快乐地成长。
  • 幸福的秘密:每天不可缺少的亲子游戏

    幸福的秘密:每天不可缺少的亲子游戏

    婴儿会被眼前摇晃的玩具所吸引。此阶段婴儿的眼睛虽然还未成熟,却会集中眼神注意看着眼前的玩具。这种刺激传到脑部,形成了神经路线。玩具的位置最好放在离眼睛30厘米左右,不要吊在婴儿脸部的正上方。尽量选择鲜艳的颜色。
  • 哈佛家教精华读本:启迪父母的教子智慧

    哈佛家教精华读本:启迪父母的教子智慧

    本书以哈佛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分别从智力开发、激发求知欲、开发记忆力、训练思维力、培养创造力、开发艺术才能、培养动手技能等十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借鉴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广大父母们深入全面地展示了哈佛的育人哲理,从而帮助父母掌握正确的教子方法,纠正家教中的错误。本书是一颗启迪父母智慧的灵犀种子,它内容丰厚缤纷、寓意深刻厚重,语言轻松优美,是一套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家教图书。本书是一颗启迪父母教子智慧的种子,可以帮父母掌握正确有效的教子之道。
  • 0~3岁宝宝喂养全程指导

    0~3岁宝宝喂养全程指导

    《0-3岁宝宝喂养全程指导》发育特征养育要点=全程养育辅导、喂养常识+营养分析=饮食营养大全、喂养安排+疑难速查=喂养实用手册。
热门推荐
  • 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

    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

    本书是马登励志教育系列图书之一,在马登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列举了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剖析他们成长道路上失败和成功的原因,从个人素质、生活习惯、生存环境、生活观念等方面探讨了一个人成功所要具备的素质,并教会年轻人如何获得在实际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怎样在各自的领域中缔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成就不凡的人生。
  • 过来,姐的菜

    过来,姐的菜

    白菜心,女,31岁,无色无相,嗔怒无常。剩行天下,非姐所愿;变故突生,非姐能抗。好不容易留的一盘菜,既然守不住,倒了也不能便宜别人。可在生无可恋,纵身跳崖的那一刻,姐穿了。别人穿的是宫廷王府,姐穿的是澡堂、青楼,还是异界的。不过,剩姐变御姐,各种各样姐的菜,手到擒来,过程很奇幻,结果很唯美。
  • 沧海传

    沧海传

    悠悠万载逝去,荡漾朗朗乾坤,苍茫大地始终流传着天之国的不朽传说,那万川汇海之上,依旧冲刷着地之都的战天血旗,震天恸地的厉吼千古难消,无穷无尽的血骨埋葬在了深邃无底的幽暗之界!古老的黑暗战纪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天地大秘?林楠,一个追梦的凡俗少年,偶然看到了天地间的异象,得到一块天外抛落的飞石,这一刻起,少年命运的轨迹悄然改变!这一天,平凡的小城中,来了一群几乎无所不能的人,这群自称有着伏魔师、猎妖师、鬼忍者、游侠、流浪剑客等等的神人异士掀起了一场惊世风波,揭开了这片璀璨大地的一角神秘面纱......
  • 嫡女谋:倾城俏佳人

    嫡女谋:倾城俏佳人

    他们相识地太早却又分离地太久,儿时相伴短暂的欢乐记忆都被命运碾碎藏在梦的深处。在那之后,她为寻找害死母亲的真凶甘心被世人咒骂,在青楼中习武读书只为报仇雪恨的那一天。而他则不得不的重新面对皇子身份,为寻找解开母亲身上的毒重回皇宫夺回本属于他的东西。再相见时一切都已物是人非,她已是辰国的名妓,他则是高高在上的皇子。与她而言他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皇子,自己再无力追随。但在他的心中她却始终是那个在十几年前就已点在他心口的那颗名为沈绯云的朱砂痣,滚热至今。
  • 木蓝花

    木蓝花

    木蓝花,居于雪山之巅,终年不谢,为等有缘者。传闻,获十瓣木蓝花者身不灭魂不散,有上天入地独尊宇宙之能。然而,在瑾月,五瓣木蓝便已是极数,十瓣?这从何谈起呢?众人寻千百年而不可得。盘古大帝现世,女娲娘娘降临,蚩尤之魂再现…众神混战着,却也像是在寻找着,找什么呢?宇宙诞生之初而生的先天混元之元灵与它的约定似乎,到了时间。它毀造化神器乘魂而去,不知所踪。浩劫将至,天地将不存,预言中身执十瓣木蓝的救世主仍无踪迹,难道,这亿万生灵还是逃不掉灭亡的宿命?出关之日将至,它,就要出来了!
  • 屋檐下

    屋檐下

    秋兰和文芳是关系友好的妯娌,欺软怕硬重男轻女的满江嫂(婶)只敢对付大儿媳妇秋兰却不敢惹二儿媳妇文芳,这时附近又搬来了秋兰的“老熟人”徐丽霞,而徐丽霞却有着悲惨的遭遇。上世纪八十年代,福建漳州传统的燕尾厝屋檐下的人们为感情、为生活、为养育子女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 菊岛轶事

    菊岛轶事

    菊花岛古称觉华岛,俗称大海山。距兴城市(古称宁远州)海滨12公里。全岛呈长葫芦形,两端高耸,中间凹陷。在岛的南端有两小岛,一远一近,远的叫张山子岛,近的叫阎山子岛。岛的北端有一圆形小岛,叫磨盘山。这样一大三小,形影相伴,像大小四颗明珠镶嵌在大海碧波之中。菊花岛不仅风光旖旎迷人,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传说、轶事,更是令人心旌摇曳,唏嘘不已。经人们口碑相传,历久不衰。
  • 重生之我是齐天大圣

    重生之我是齐天大圣

    被穿越的西游记,绝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取经故事,孙悟空也不再窝囊,不再事事求神!仙界有的,妖界也要有,仙界不需要有的,也绝不能强加在我们妖界头上!每个妖精都有机会成神,让别人尊称我们为“妖神”,从此以后把命运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搞笑?有!争霸?有!悬疑?有!金手指?有!热血?有!萝莉养成?有!升级?有!一根手指戳掉一个星球?这个真没有,隔壁,玄幻有!本书读者QQ群:227649692
  • 执我之手倾世温柔

    执我之手倾世温柔

    蒋瑢萱: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个人,并且他很优秀,即使他对你没有要求,你也会希望自己能越来越好,只为能离他越来越近。你可能会说爱情不应该让你失去自我,但你会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只为能配得上他。陈思博:你从来都不知道她有多好,到现在我都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我很感激能在那个夏天遇见她,并且在她认识我之前一直坚信我能找到她。不管是以前的她,还是现在的她,都让我惊艳。你要相信,从开始到现在,我心里从来只有一个她,从未改变!
  • 人生保障险

    人生保障险

    如果上天选中你,会有魔鬼到你家,用你所有的,换你想要的。十年的植物人不过是一个筹码,换来一个全新的人生,旦夕祸福不扰我,锦上添花欢乐多。本文是一本彻彻底底爽文轻小说,事关灵异,但绝不惊悚!请耐心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