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杀牲畜的时候长辈带着歉意说:“你们没有罪过,我们没有食物。”但是在生活中,猎人们不只为获取食物而狩猎,有时,他们也会毫无由头地捕获猎物。狐狸因为一身光滑柔软的皮毛、大象因为珍贵的牙齿而丧生。最初,人们只为裹腹和遮体才狩猎,渐渐地,人类开始认识大自然,知道了如何合理地利用兽皮、兽骨、兽器官,将飞禽走兽当成人类的财富加以保护,并通过各种礼节习俗认识人类的过错。
哈萨克民族有一个生活习俗:不吃未经宰杀的死兽死禽的肉。这种习性对保护动物十分有益,减少了人们为食物而狩猎的数量。而且,哈萨克族猎人不会盲目地在四季随意狩猎。
为了获取皮张需要狩猎时,他们会等待野兽褪掉旧毛、长出新毛、绒毛成熟的时候再去狩猎。在阿勒泰山区,狩猎生产一般始于哈萨克历法的十一月份。也就是说,野兽的皮毛成熟了,猎人是坐不住的。在哈萨克民族的谚语中,这样来形容那些无恶不作的人:“看来他的皮毛成熟了!”这类的谚语与猎人们的狩猎生活息息相关。也就是说,野狼、狐狸这类野兽的皮毛成熟的时候,猎人才会猎获它们。哈萨克猎人们不会去动那些皮毛没有成熟的野兽。
春天,所有的飞禽走兽都会脱皮换毛,兽皮的质量很差,变得很薄,兽肉也很瘦,不能食用。这时狩猎是一种浪费。为获取食物而狩猎的活动一般是从七月底开始的,因为食草动物这时已经膘肥体壮了。当大雁和野鸭飞来或离去的时候,猎人们才会去射猎它们。因为每年的五月份飞禽开始筑巢、孵卵,秋天幼禽长大了,猎人们就开始射猎飞禽了。
以前,哈萨克族猎人一般都是在人们搬迁到夏牧场的时候开始捕猎野熊。野熊的肉是不洁的,穆斯林不得食用。后来,人们认识到野熊的脂肪、肉、胆、掌都可以入药,所以猎人们早早地就开始猎熊了。而有些时候,因为野熊是野兽中比较凶残的,所以总是首先成为猎人的靶子。
在哈萨克民族的狩猎生产中,猎人们十分注意保护动物,允许它们安居乐业,繁衍后代。这种保护意识来自于古代的自然崇拜——人类与大自然、与动物应当和谐相处。古代的圣贤们则将珍惜和保护飞禽走兽当做生存的条件,制定并遵循相应的礼仪禁忌,使之成为人们自然而然的生活习俗、行为准则。而且其中的一些习俗甚至与狩猎中的神秘现象相互交融,形成了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关于狩猎,猎人们常说:不要将窝里的幼崽弄死,否则你就是找死。也就是说,猎人们一般不会捕猎还未出窝的熊崽、狼崽和狐狸崽等珍稀动物幼崽,认为这样会遭到天神诅咒,遭到报应。哈萨克人认为羚羊、鹿、白天鹅等动物是神圣的。猎人们不会故意踩坏飞禽正在孵化的蛋,伤害雏鸟,认为这样会连累自己的后代。从哈萨克民间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甚至不会伤害一只麻雀,因为会遭到麻雀的诅咒,并连累自己的孩子。据说,麻雀这样诅咒伤害自己的人类:
我是一只鸟,名字叫麻雀,
我是一只鸟,只有一片肉。
在你父亲独自上山时候,
我会诅咒你的母亲死去,
留下你一个人孤苦伶仃。
总之,每年的春节,猎人不会狩猎,因为这是动物飞禽孕育后代、筑巢孵蛋的季节。这说明哈萨克人也尊待传宗接代的飞禽走兽,他们同样不想看到动物受到伤害的悲惨景象。对游牧民族来说,绿色草原有多么重要,那么,像羊群一样漫步游牧的野兽也同样重要。草原民族在描述自己的故乡时会非常骄傲地写道:大雁归来,野鸭飞起,野马奔驰,温顺的野兽们像绵羊一样游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