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调教山鹰、为它解开脚绊是既艰难又有趣的事情,不管捕获到了山鹰还是雏鹰,猎人都会精心驯养它,然后放飞让它去捕捉猎物。山鹰是极其难以驯养的一种飞禽。驯鹰人要懂得山鹰的性情和语言,充分掌握山鹰的行为规律、活动习性、身体特征。不仅如此,猎人还需要有智有勇,才能达到完美驯养的目的。山鹰总是一副暴怒狂躁的样子,它的力气特别大,它甚至能把人抓起来。但是在勇敢无畏的猎人面前,它最终不得不甘拜下风。它会逐渐忘记自己原始的习性而去忠实地执行猎人的命令,完成猎人的心愿。父亲怕损坏山鹰的翅膀,一般都会把捕猎到的山鹰装进专门的卧具里带回家。山鹰的翅膀和利爪是它最有效的武器,父亲在一次狩猎过程中,看到了山鹰和狐狸之间的一场搏斗,狐狸咬断了山鹰翅膀的前臂,山鹰便很难再展翅飞翔。父亲把那只山鹰的翅膀扶正,并从鹰尾扯几根羽毛将它嫁接捆好,山鹰就又能飞起来捕猎狐狸了。早些时候,我的祖父阿合曼有一只机警敏捷的山鹰,有一次,它捕捉到了一只野狼,但是野狼也不示弱,咬掉了山鹰的一只爪子,使它成为了独爪鹰。祖父曾经开过铁匠铺,是一位能工巧匠,他用黄铜制作出了一个利爪,安在了山鹰的脚上,后来这只山鹰照样能捕捉狐狸。
驯鹰时,猎人和山鹰两个不知足的家伙会长时间提防着对方,好像在进行一场较量似的,个中的乐趣还真不少。在这种时候,父亲会日夜守候在山鹰周围,废寝忘食,而且从不叫苦叫累。他总是乐此不疲地为山鹰系上脚绊,戴上眼罩,让山鹰学习站在鹰架上,或者站在猎人手中的长袖驯鹰手套上,还会用鸟食做诱饵来引诱它。眼罩不会让它戴得太久,怕戴久了会憋闷,所以猎人会时不时地取下鹰的眼罩,让它舒展舒展身体,提一提精神。猎人会给山鹰系上长长的脚绊,为它在10—15米的范围之内来回飞动提供方便。有时父亲会举行惊跑山鹰瞌睡的仪式。父亲会召集几个对驯鹰技术感兴趣的好友,煞有其事地举行一种仪式,支起黑锅,煮上鲜肉,坐在一起谈笑风声。同时会把山鹰放在晃动的木架上,不分昼夜地监视它。晃动的木架形似秋千,是在山鹰立足的圆木两头系上长绳,将长绳两端系在毡房曲杆的根部,使它能晃动。圆木两端再系上一样长度的绳子,人们会拉动这根绳子,使它来回晃动。这时山鹰的眼罩会被摘下来,人们会一直监视它,一旦发现它快闭眼了,就会迅速晃动木架。所以,哈萨克人在彻夜长谈没有合眼的时候,就会说:“这是坐在了晃动木架上的一个夜晚。”如果主人没有让客人休息,那么客人会说:“像坐了晃动木架似的困乏。”很明显,这些话都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
山鹰可以坚持两三天不睡觉,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咚”的一声倒下去。在监视山鹰的时候,猎人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山鹰哪怕只闭上眼睛睡一分钟,它就没有瞌睡了,也就不会因为困乏而倒下去了。很明显,在生活中,那些睡眠很少的人被称为“只有飞禽般睡眠的人”,这个说法也是从驯鹰经验中得来的。一直在等待这一刻的驯鹰人,会在盆子里倒上温水,用土制的黑皂弄出泡沫,为困乏的山鹰洗澡,除了它的嘴和鼻子之外,其它部位都得认真清洗,目的是除掉山鹰身上的野生气味。
父亲脱下自己满是汗渍的衬衣和坎肩,包裹好山鹰,把它放在腿上让它好好地睡上一觉。山鹰只需要睡一小会儿就会恢复过来。父亲会为它系上脚绊,给它充足的时间,让它尽情地舒展身体,抖一抖羽毛,还会喂它吃一些鸟食,给它戴上眼罩,让它坐在鹰架上。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之后,山鹰会被猎人彻底驯服。它开始认识自己的主人,能将主人和其他人区分开来。对家人也开始熟悉起来,还知道周围的羊群和猎犬是属于主人的,不会再像从前那样扑向它们了,这足以证明山鹰对主人的喜爱,猎人和山鹰已经成为一家人,已经达到了彼此信任的地步。这时,驯鹰人会小心翼翼地解开山鹰的脚绊,手戴厚厚的长袖手套,拿着狐狸肉不停地摆动,诱惑它,让它回来吃食。我们称此为调驯,这样的调驯会重复多次。山鹰知道自己此时已经被松了绑,也知道此时正是搏击长空的最佳时刻。但是它似乎舍不得离开调驯自己的主人,飞出去不远又会返回来,落到主人手中。调驯取得成功之后,猎人会举办放飞山鹰的仪式。驯鹰人首先会摸摸山鹰的两个肩胛、鹰嗉、脊背、双腿,以此来判断它是否已经到了捕猎的最佳时期。驯鹰人不会让山鹰饿肚子,也不会让它吃得太饱。
首次放飞山鹰是一件隆重的事情,驯鹰人长久以来的劳动成果,由山鹰能否捕捉到猎物来决定。猎人为了首次放飞猎鹰能够取得成功,会为山鹰提供许多方便,他会在身边带上几位专门吆喝惊动猎物的伙伴。猎人会给山鹰戴上眼罩,让它站在长袖手套上,然后站在一个事先看好的观察点上。那几个前来吆喝惊动猎物的人会把食物撒在满是沙砾、灌木的地方,摆开阵势以惊动狐狸,引诱狐狸向宽敞平坦的平原地带跑去。此时,狐狸会因为人们的脚步声、吆喝声受到惊吓,向开阔处逃生。一直站在狩猎观察点上的猎人会摘下山鹰的眼罩,重见光明的山鹰则会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魅力,它会环顾四周,当看到一闪而过的狐狸就会猛然出击。重获自由的山鹰会展开翅膀飞上蓝天,之后又急促地俯冲下来,仅仅一眨眼的功夫,山鹰的一只爪子就会狠狠地钩住狐狸的头部,另一只爪子则抓住它的臀部,并将狐狸压在自己的身子底下,使狐狸动弹不得。然后,就会听到“咔哧”的声响——山鹰撕开了狐狸的胸部,揪出了它的肝脏,并示威似的扫视周围。猎人不会把刚刚驯养放飞的山鹰与它首次捕获的猎物分开,而会在一边静静地等待山鹰填饱肚子。而在以后,一旦山鹰捕捉到了狐狸,猎人就会迅速跑过去,给山鹰戴上眼罩,否则山鹰会撕烂狐狸的皮。有时,猎人为了再次放飞山鹰,在它捕捉到第一只猎物的时候,不会让它吃得过饱,以防山鹰吃饱了不再去捕猎。
梦想犹如一只赤狐一般,
人们渴望着它紧追不放。
如果一个梦想如愿以偿,
就会去追逐另一个梦想。
犹如这首民歌所唱的那样,猎人总会沉醉于山鹰带来的种种乐趣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父亲在首次放飞山鹰时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不喜欢在身边带上吆喝惊动猎物的人。原因是:父亲发现这些人并不懂得狩猎的规矩,反而会惊飞山鹰。当年,父亲面对将狩猎当做一次旅行而要求带上自己的一位朋友说:“以你这副模样,你吓不到狐狸倒是能吓飞山鹰。与其跟着我还不如留在家里作祈祷等我回来,首次捕获的猎物归你所有。”父亲不愿意带人的另一原因就是:父亲对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狐狸在哪里筑了窝,在哪一个草场活动,他都心知肚明。父亲让山鹰耸立在自己的长袖手套上,骑着骏马一路小跑直奔狐狸捕捉老鼠的岩石那儿。在那里,他能清楚地看到一闪而过的狐狸,当狐狸跑到山鹰容易捕获的地方时,他会摘下山鹰的眼罩。如果没有狐狸,父亲害怕山鹰灰心就不会放飞它。而那些已经完全习惯了被放飞,并且能够敏捷地捕捉到猎物的山鹰是不会让猎人来回奔跑的,也不会累着骏马。猎人会站在有可能出现狐狸的观察点上,给山鹰戴上眼罩,不慌不忙地观察着周围。山鹰敏锐犀利的眼睛绝不会放过那些转瞬即逝的猎物,一旦发现目标,它便会展开翅膀朝那儿扑棱起来,暗示那儿有猎物。这时,猎人便立即解开它的脚绊放飞它。如果在荒郊野外没有发现目标,山鹰则会四处观望着,立在原地不动。而吃饱了肚子的山鹰,则会变得很慵懒,它会拒绝再次捕猎。猎人在首次放飞山鹰的时候,如果出现山鹰看到狐狸也无动于衷的情况,就应当找出其中的原因,重新调驯它,并加大调训力度。
调驯山鹰的秘诀在于掌握它的饮食需要与标准,例如,在首次放飞调驯时食量与时间都会按照严格的标准去掌握。其实,山鹰的食量与时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驯鹰人能够找出自己调驯的山鹰不同于其它山鹰的饮食规律。如果经常让它饿着肚子去飞,山鹰会显得无精打采,没有力气。饥饿的山鹰是危险的,所以人们常说:饥饿的山鹰会扑向自己的主人。而对于过于肥胖的山鹰,则要进行减肥训练。为了不使它过于饥饿,猎人会切一些狐狸肉,泡在水里洗一下,不残留一点点血渍,还会放进一些糖使它更有味道,然后喂给山鹰。父亲说:“调驯成功与否,从山鹰抓住长袖手套的力度就可以判断出来。”他还说:“体型小力气大的山鹰在抓住长袖手套的时候,往往能把人的胳膊抓酸。”
调驯山鹰期间,如何为它寻找食物是关键,这是驯鹰人不可轻视的。每年的十一月至三月初是放飞山鹰的最佳时期,其余的时候,除了让它出来舒展身子透透空气之外,不会让它出去捕猎。原因是:其余的时候不是狩猎期,山鹰在这个时期不需要去捕猎,只需要猎人精心照料。于是,驯鹰人这个时候会设置捕兽器捕获旱獭、兔子等猎物来喂养山鹰。其次,还会给它喂食冬宰牲畜的内脏。有个猎人,由于没能捕捉到旱獭、兔子之类的猎物,给饥饿的山鹰喂食了拌了咸盐的羊肉,结果把山鹰撑死了。
当山鹰因为年老或者因为没有调教好而失去斗志、不再像从前那样努力飞翔捕获猎物的时候,猎人通常会说山鹰已经上了岁数。有的山鹰天生软弱胆小,无法完成任务,父亲是不会一直将它圈养在家里的,而会放飞它,让它回归大自然。1967年的一天,父亲放飞了一只山鹰,第二年,我们居住在冬牧场的时候它居然飞了回来,落在堆积成山的草垛上,一个劲地朝我家张望呢!我们家人出门走动或者大声说话呼唤它,它都会撒娇似的坐在那里不动,一副扭扭捏捏的样子。如果它的身边出现了陌生人,它就会飞走。当再次见到这只山鹰的时候,家人会含着热泪诉说自己对它的怀恋,尽管那只飞禽根本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