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4100000018

第18章 旧家与新家(7)

还在我们刚刚回到老马场居住之前,每年年关临近,岳父岳母都要寄来一些当地的特色食品,卤鹅、卤鸭还是他们亲手做的,还有那些哈萨克族牧民制作的熏肉、熏马肠。据说哈萨克人经过精心制作后用祖传方法以塔松树枝熏制而成的熏肉和熏马肠,一般不外卖,是岳父去山上给他的牧民朋友治病时,人家送的或者自己家买的,寄到南方来,我一般的朋友都吃不习惯,但我却视之如极品,吃完了还想要,甚至多次寄钱去请求岳父再买。每年冬天,当一大包裹的马肋肠、腊马肉、腊鹅肉寄到的时候,我会欣喜异常,不等明月动手,自己便会主动下厨,蒸熟后下酒啖之。马肠子虽然经过了万水千山飞沙踏雪的旅程,但依然保存了那种浓郁的草原马肉味,一股牧场林区才有的松脂香味,蒸在锅里的时候有一种袅袅飘逸的草原黄昏气息在房子里漫溢,直把我们南方那一套位于四楼的房子熏成一间银灰色毡房——我们多次误认为自己正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还有酸奶疙瘩,凝结的酥油块,我和明月一样吃得口舌生津,有滋有味。

但是南方有人不识此等天上珍馐,我在南方时曾从岳父寄来不多的数根熏马肋肠中挑了两根送给一位友人,没想第二天他对我说,我把你送的东西蒸了,什么味道呀,一股烟熏味、马骚味,还啃不动,只好扔了。他的话让我整整心痛了三天,我还一直寻思着是否要请他从垃圾堆里捡回来还我。为此,明月常常笑我成了地道的哈萨克人。至于那些白花花轻飘飘的苹果干,说是岳母她从自家院子的果树上摘下来,一个一个地削了皮,又一个一个地切成四瓣,生怕放在院子里晒会有虫子叮食,于是自己亲自守在炉子边一块一块烘干后,认认真真地包好寄来的。还有光旭农闲时上山采摘晒好的野杏干,甚至还有自家养的兔子宰了腊好寄来……我们都吃得上了瘾,边吃边在餐桌上说笑,说爸妈在那边真够用心,明月又笑我是馋猫,在电话里却又笑爸妈疼女婿。

这儿的美食当然还有奶茶。奶茶本是民族人的日常必备饮品,但在老马场,喜欢喝奶茶已经不分民族人和汉族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大众饮料。进门做客的时候,许多汉族人家里也常常做奶茶,煮了奶茶的人家,一人一碗端着喝得很香,手里的馍馍往往就是一口一大块。喝了许多次的奶茶后,我也会煮奶茶了,伊犁有的是砖块伏茶,掰一大块下来投进锅里,没有民族人的沙玛瓦(即“铜壶”),那就用普通铝锅也可以。我尤其喜欢在冬夜或者秋夜里煮奶茶,旺旺的煤火映红我们的脸,煮着茶水的蒸汽腾腾上升,另一边的炉子上,半锅翻滚的牛奶正在散发出奶香,奶皮子结了厚厚一层,牧民的气息荡漾开来。几分钟后,茶锅里的茶水就一片暗红,涌动着的都是日子的温暖和寂寞。箅茶叶时,用那装着半锅熟牛奶的锅接着了滚烫的茶水,再经搅匀,等奶锅里再次翻滚的时候,再放进去一匙羹的盐花,又香又有盐味的奶茶就开始轮番舀进各人的碗里,那碗,有时候是青花瓷碗,有时候用的还是早许多年就用的粗瓷饭碗,盛起奶茶来,岁月与日子的芬芳溢满碗沿。

有时候,像少数民族一样只用几碗奶茶就着连续吃掉两个烤馕也是很有意思的。馕还是岳父的一位哈萨克族老朋友送的,有一大摞约十来个,很脆很硬很喷香的那种芝麻馕。馕是当地人特别是农牧民的主要食物,馕是他们日子的全部。通常在家居生活中,他们会用各种方法把馕烤得金黄飘香,大的馕有筛箩大,小的也有一个碗口大。馕放一个月不馊,吃馕饱一顿两三天不饥,可那种硬如石块的馕只有伊犁人强健的体魄、强健的胃口、强健的牙齿才能消化它。这里的人大都胃口奇好,筛箩大的馕和拳头大的馍馍一阵风卷残云般啃完。坚硬韧性的烤馕,垒起了当地人坚硬韧性的品格。只要有馕进了肚子,他们爬雪山闯林子战狂风斗沙尘就什么都不怕了。不过许多时候,我吃的馕是用羊肉汤、牛奶或者面粉糊糊泡软了的,这种吃法最有嚼头,吃起来也肉味十足,满口浓香。也可以一小块一小块地掰着吃,有时候也就着一大碗玉米糊糊吃。馕啊,你不仅仅是我们亲爱的粮食,你也是把握着我们生活冷暖的亲娘!

认这个地方做老窝

2004年初秋的一个下午,我和明月正在院子里浇菜,她突然发现十几年前她在院子里种下的那棵梨树死掉了,枯死的地点在西边的院角,其时旁边的杏树万点金光,全是熟透诱人的果实,苹果树上也正挂满了青色的硕果。明月奇怪梨树咋会换了一个地方,原来这年春天回来的时候不是还在东边院角的嘛。光旭主动交代说,是在春天时候他把它从东南边的院角移栽到了西边的院角,两个多月后就死掉了,没有想到要跟姐你说。谁知道呢?本来是想把它移到西边厕所附近好上肥,竟然就死掉了。虽然死去已经有三四个月,光旭也还是满脸可惜。

这正应了那句“树挪死,人挪活”的古话。我认为梨树死了说不定是一个谶语,它可能在劝告远走高飞在外创业但迟迟没有功成名就的明月回来,它可能会说离开家乡你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回到家乡你就是一个见多识广的能人。但我也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鼓励,告诫明月不要学那棵梨树,一辈子待在山沟沟里没出息,你是一只金凤凰,只有到了外面才能找到飞翔的天地。但是现实却让我们两头都难以抉择,我们爱这里的人居环境,但是我们又不甘就这样放弃了南方都市里早已习惯的舒适的生活。有时想想,人哪,就是这样的现实,患得患失。

到了2007年秋天,岳父岳母从广东回来第一次看到这一院新建的房子,却表现出了少有的平静。两位老人家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来到新疆,一直为了有一间自己的房子而吃苦耐劳,并为此而颠沛流离,虽然在此之前已有了一院属于自己的房子,也在里面住了三十多年,但那房子也不能算是自己盖好的,心里总有一种享受现成的尴尬,有一种不踏实,感觉是占了别人的便宜,而自己大半生颠沛流离却不是为了占便宜的。特别是遇上了那些早就靠自己双手盖好了一院新房子的当年的盲流老乡,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如今终于靠了自己的能力盖了几间新房子,新房子的质量和风格明显都要好于老房子,但是想想今天,也没有啥惊喜的心情。这可能是一种大惊若定,大喜若静的江湖历练。倒是儿孙辈们禁不住喜形于色,比如光旭和宏博,在人前人后说话也有了一份儿底气,连他们五岁的儿子航宇也有了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就是明月和我也觉得从那以后回来光鲜了许多。还有,我们的宝贝女儿也懂得哪美哪不美了,站在红色油漆大铁门前,看着旁边坍塌的来不及清理的墙圈,小家伙扬起头对外婆说,外婆,那里很破烂呢,你和舅舅以后还会盖新的房子吗?童声虽稚,却可以映出与生俱来就想拥有一院新房子的梦想。

从2009年到2011年,我们也一直打算在这里另盖一院房子,好在回去的时候一家三口自由地居住,我和明月一直想着在这么遥远的地方也拥有一方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一院不用支付巨额的买房费用或者昂贵的租金就可以入住的房子。这是我们思考已久的抉择,可能有许多人嗤之以鼻,认为我们疯了,但是我们始终认为这是我们的自由,我们不应该把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决定权留给别人。罗曼·罗兰说,“精神自由是弥足珍贵的宝藏。”我想拥有这个宝藏。

我们已经发现,老马场有许多处适宜建造房子的地方,而且现在对于我们建房,上面还有一项补助的政策。2011年春天,我们终于选好了东边一队通往二队的公路边,在杨树林旁向阳坡下的那块地。那里地势稍高,地盘宽敞,坐北朝南,两排白杨榆树掩映着,面前我们熟悉的吉尔尕朗河流水静静地流过,地的面积有七分大。其实我们回到马场也并不是没有房子住,我们只是想盖一院属于自己的房子,它的面积不用太大,也不用有多漂亮,只要它让我们觉得简朴和快乐就行。房子盖好后,前院一定要有一些苹果、石榴、樱桃和杏之类的果树,后院就种三五分地的时令蔬菜。房子里面一定要有一个厨房,有两个大炕,或者两张床,有两张书桌,有一个书柜,我们还会购回一些其他简单的家具,看起来像个家就行。之后把我们的女儿也接回来,让她经常看看她出生的地方,看看她在襁褓中全靠牛奶哺育才有今日茁壮成长的地方。我就这样梦想着拥有这样一所院子,一个家,我每年在哪个季节喜欢回来了,就在这个家中安静地看书,勤奋地写作,和左邻右舍的居民闲聊,还原自己对一个家的记忆。

房子盖好后,我们想一家三口先在里面住上一两个月,先把房子住熟,完全住成自己的一个家就走。走的时候,就用一把普普通通的铁锁锁好。我们做这样的打算并不是某些人所说的想去世外桃源,在如今的世道,那只不过是一种痴心妄想。而我们只想实事求是,一切就从我们自己的实际出发。说实话,我们不但想在这里盖一院房子,就连一些更深切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也做在前面了,一些还在做着。我们想,在我们步入老年之前的那些岁月,当我们在南方生活得烦躁了,我们就回到这里,或者是随心所欲地选择一个季节,快快乐乐地回来住居。当我们年老的时候,或者我们再也无法支付我们在南方的房子的维护费的时候,我们就像一些人告老还乡一样也回到这里住居。我们还有一种打算,我们那么疼爱女儿,虽然也渴望她永远留在身边,但是女儿总要长大,有一天也许会远走高飞,剩下我们老两口就互相扶持着,那么我们就回到这里定居吧,回到我们盖好的房子里生活,也是回到自己的理想里生活。我将在这个院落里和我的亲人永生厮守,相亲相爱。那时候的我们是否就会很达观因而可以很安详地成为一种风景?

庆幸的是,这个愿望已经逐渐实现,在这片土地上,和亲人们的房子一起,和乡亲们的房子一起,已经有了我们单独一院的房子,一个童话般的家。里面居住着我们的梦想,居住着我们的精神。我和明月女儿都把它叫作家,一个远离南方老家蛰居天山脚下的新家,一个很宿命也很温馨的家。

这些年,每年回两三趟这个偏僻遥远的草原故乡,回到这个被降格废置的昔日军用马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觉得这件事不亚于完成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就像我当年在党委办工作期间经常遇到的准备一个重大会议的讲话稿或者一次向上汇报材料那样令人坠满了牵挂。许多人都不明白我们,他们有的以为我们要去旅游,探亲只不过是一种借口,但是他们不知道,我们每年回去的花费大多都是从自己的工资和年终奖金里节省下来的,当然我们还得到过一些做老板的好朋友的赞助。也有明白我们的,但也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把本就紧张的开支用在迢迢长途上。他们说,你寄一笔钱过去不就得了嘛,还可以免受几天几夜的辛苦罪。

他们都不理解我们,就像他们也无法阻止自己违背了童年时代的远大理想一样,现在已经走上了一条庸俗但却现实的道路。我依旧每年都回去,就像我每天早上八点半、中午一点半和傍晚八点半都要坐到餐桌前一样,这已经是生命健康延续的需要,也是我人生理想得以实现的维系。

有的年份我赶上空闲时间多些就多回去两次,或者碰巧到西北一些省区出差,就可以顺便再溜达一圈伊犁。而每次回到老马场,从下车之后走那条房子后面的水渠边开始,我就伸头望向东边,在七八院房子后面,在五六棵白杨拢护下,那儿就是我熟悉的一个家,一个我愿意永久地生活下去的家。

东面、南面和西面的远方,便是高出连绵草山且一年四季都看得见皑皑白雪的天山支脉。每天,清凉绵延的天山长风总会从头顶徐徐掠过,这区别于南方温暖山风的气流,冰凉中洗濯着我的脸,我的大脑,我的身体,我的心思,迄今已经有十年了。十年来,尽管是断断续续的住居,走马灯一样的来回,但是这片土地的景物,这方山脉的气势,这片草场的声息,早已涤荡渗入我的躯体,因为我的赤诚和狂热,我相信这片土地一定认我做了她的儿子,而我也早已在她作出决定之前把她深情地呼唤为母亲。

游子回到故乡,儿子拜见母亲,有一种声音十年来一直在我心中呐喊。

秋天,当我站在后院的高地上,采摘杏树上的金黄杏子时,我惊喜地发现每天都可以吃着汁多软甜的杏子,透过树杈眺望大半个马场的风景,眺望环绕我们房子的周围那些房子。我相信自己是一名未曾出名的丹青妙手,我相信我凝视马场的审美目光已经超越了许多中国画家。房子被白杨、榆树、果树掩映的只有一层的房子,红砖或者黄泥组成的房子,勤劳憨厚的马场人住着的房子,我是多么的热爱你们这些房子啊!

每次回家,我因为激动,因为着迷,因为手里常常拖着一个沉重的大皮箱,走路时那双大头皮鞋常常踢到了场部那些排灌渠边的石子上,顿时一个踉跄,又抬头匆匆赶路,可眼睛早已瞥见了前方两三百米外的那个白杨掩映的熟悉的院落。其实脚下虽然是一年比一年坑坑洼洼的路,但我就算是闭上眼睛也不会走错。还有周围的这些人声鸟语,畜叫禽鸣,甚至是周围的空气和温度,这些都是与我熟悉的事物,见到它们我就能相认。每次回来,心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终于到家了。踏进院门,一屁股坐在院廊的椅子上歇上一会儿,或者因为饥肠辘辘,却又错过了吃饭时间,忙忙地推开厨房的门,在碗柜里找见半盘吃剩的蒜薹炒肉、一碗糊糊、两个馍馍,来不及叫他们加热就自个儿像狼一般吃起来。

和明月、女儿一起回来的时候,我就会对落在后面满脸稀奇东张西望的小伊丽说,快点儿跟上,又回到你和妈妈曾经住过的老窝了。说完就想,其实这儿也是我的老窝呢,一个年年都会挂念年年都会回来的老窝。一个人把一个地方认作老窝,那份隐藏在心底的亲切感和沧桑感一下子就会浸满心头。

同类推荐
  • 掌上流云

    掌上流云

    本书以散文的笔法描绘草原的生活图景,收录有:《雪地篝火》、《青草远道》、《月光手帕》、《静默草原》等。
  • 芳草集

    芳草集

    作者以亲身经历撰写了二十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期间我军战士历经艰险、团结一致、顽强杀敌的英勇事迹。同时纪实了作者自己不忿日寇的残酷铁蹄而奋起杀敌,千辛万苦投奔新四军的故事。其中部分内容以诗歌反映了战争年代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遭遇的艰险,也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 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本书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具个性、最富宗教感的女诗人吉皮乌斯的著名回忆录,也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交游极广,名噪一时,她和丈夫开办的家庭沙龙一度成为彼得堡文化中心、俄国知识界的一块绿洲。她以敏锐和细腻的观察力、非同一般的表达力,刻画了一系列独一无二、有着鲜明时代特征和个性的人物,真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文学界、思想界、宗教界及上流社会的种种情状和怪相。
  •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
  • 二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4)。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热门推荐
  • 爱情的酒窝里住着小脾气

    爱情的酒窝里住着小脾气

    《爱情的酒窝里住着小脾气》譬如一座桥,桥上坐一对男女,说着生活里那些生猛事,谈着掩门犹觉娇羞的性感话题,说着谈着,男的愉悦,女的欢喜。他们恍若梦醒,原来不是不爱,也并非爱得不够,只是他们都忘了,搭座桥,去对方心底瞧一瞧。生活需要经营.感情需要炖煮,男欢女爱其实是一项技术活。《爱情的酒窝里住着小脾气》提供最犀利的见解.最睿智的抚慰,更提供火辣清醒的灵魂,这个辣你可得扛住!
  • 苍白这风

    苍白这风

    没有灵魂的人闯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一只猫,一个人……好吧,还有一个男人。“你跟着我干嘛。”男子一笑,温温的说“我担心你。”女子死鱼眼盯了好久,转身“我累了。”男子呵呵一笑“我背你吧。”……“把他杀了。”男子阴暗的眼闪过一丝凶狠,谁都不能抢走她!
  • 美女变霉女:横冲直撞浪古代
  • 星球代言人

    星球代言人

    无尽的时间,无尽的空间,宇宙才孕育出地球这一颗行星,诞生了人类。然而,就在人类开启探索宇宙外星人类的旅途中,意外降临在田一石身上。原来宇宙真的有外星人类,而且他们早已经潜伏进来……古老古老球文明真的不堪一击,还是另有玄机。外星人类超级科技和地球人类古文明激烈碰撞,田一石被卷入其中,精彩的故事,从此开始。
  • 龙之护卫

    龙之护卫

    十八龙卫在神魔大战中全部陨落。苟活万年的神龙在尘世中寻找十八龙卫的神魂。龙吟山中的一个雨夜,神龙为报恩,散了龙魂,唤醒了龙卫首领的神魂,令其转世。.................额,没错,这只是一部网游小说....
  • 苏镇舞会

    苏镇舞会

    《苏镇舞会》发表于七月革命前夕的一八二九年,尚属巴尔扎克的试笔之作,但作家对复辟时期贵族尴尬地位的描写,已可谓入木三分。老贵族德·封丹纳伯爵对王室忠心耿耿,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表现得十分实际。他让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与资产者新贵联姻,为的是弥补自己财力的空虚,表现出他对江河日下的命运的清醒认识。三女爱米莉虽是最年轻的一个,但其观念之陈腐既甚于兄姐,也甚于老父。决不屈尊下嫁的门阀之见酿成了她的婚姻悲剧,使她失去了爱情的幸福,也失去了她所追求的虚荣。而审时度势,善于顺应潮流,且有务实精神的贵族后裔马克西米利安,却成了政治舞台和经济生活中的佼佼者。巴尔扎克对封建传统观念的嘲弄是辛辣的,对社会情势的把握是准确的。
  • 狂龙保镖

    狂龙保镖

    他曾是一名令敌人闻名丧胆的兵王,他也是地下世界声名显赫的杀手法官,他更是风云帝都传奇家族的继承人。他性格嚣张狂妄,为达目的不折手段。他痞气十足,却让无数美女为他痴狂。在这繁华都市,他上演了一场场无限热血的传奇!
  • 始皇系统

    始皇系统

    一个碌碌无为的现代年轻人,被绝世圣尊看中,意外穿越并且获得了始皇系统。从此走上了强者之路踏上了成为始皇之路这到底是一场阴谋,还是?且看主角是如何演绎人生
  • 至尊狂宠:妖孽逆天大小姐

    至尊狂宠:妖孽逆天大小姐

    她,21世纪S级异能杀手,穿越成慕家废柴弃女丑八怪。父母被杀,她和弟弟被家族抛弃,堂妹为夺她婚约逼她决斗,在决斗场上任她苦苦哀求,却依然要置她于死地,未婚夫却冷眼旁观无动于衷!他,邪肆霸道的冰山宸王,帝国第一天才。不近女色,惟独对她霸缠溺宠绝不放手。不料废柴竟是天才,欺她辱她者必百倍奉还。别人对她敬而远之,他却为她倾尽一切绝不罢手!
  • 等你想起我

    等你想起我

    夏梓木,再次遇见属于她的的盛夏之梦一一顾奕辰。曾经的喜欢,曾经的期待,曾经的怦然心动,却一点一点地流失。到底是什么东西已经悄然改变了呢?或许,当夏梓木第一次遇见那个眼眸漆黑,神情冷漠倨傲的夜蓝络就已经改变了。如果说夏梓木是阳光,那么夜蓝络就是等待阳光的向日葵吧。讨厌一个人的理由很简单,就像苏惜语讨厌夏梓木。喜欢一个人也很简单,只要像夏梓木一样善良简单。因为苏惜雅的一句话,夏梓木终于再次找到属于她的盛夏之梦……虽然有些东西不记得了,但是最初的感觉一直都没有忘,那个人一直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