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7300000003

第3章 缤纷的窗口(1)

A Window of Rich Colour

巴扎——露天的集市。新疆南部的博物馆,绿洲文明的说明书。

巴扎是新疆南部的博物馆

了解一个城市,就要去它的博物馆;了解新疆南部,就要去一种叫做“巴扎”的地方。外地人到了那里,都会恨不得多生出几双眼睛来。

什么是巴扎?以往人们把“巴扎”翻译为“集市”、“市场”,与中国内地的墟集、会市有着异曲之妙。

据专家考证,“巴扎”一词是波斯语,意为“大门外边的事情”。由此可以理解,巴扎所囊括的,是除了个人与家庭隐私以外的所有事象。

新疆南部的人赖以生存之地,是散布于大漠和戈壁中的绿洲。外界的人谁想了解绿洲就一定要去巴扎,巴扎是绿洲文明的说明书。

巴扎的首要功能当然是进行经济交流。农民们将自己生产的产品拿到巴扎上换回生活与生产必需品,农民与农民之间进行直接的产品交换。巴扎上也有少数专业商人,巴扎的主角是农民,这是巴扎与城市街市的不同。

行政管理当局知道巴扎是四里八乡的人必去的地方,便利用巴扎发布政令、执行税收;宗教方面利用巴扎宣传教义、公布宗教裁判结果;各种政治或宗教派别利用巴扎宣传自己的主张、招兵买马,巴扎就成了绿洲里重要的经济、政治、宗教活动中心。

绿洲中生活的维吾尔人性情开朗,追求精神生活,耐不住寂寞,便定时到巴扎上来寻求愉悦。各类艺人也不会放过展示技艺、以艺谋生的机会,纷纷在巴扎上亮相。巴扎也就成了文化活动的中心。

巴扎依民间约定俗成的日期和地点轮换举行。有时候是在城市一侧,有时候在某个废园或碱滩上,无论环境如何,巴扎内的氛围是相同的。

现在,现代化交通和信息网络遍布绿洲的各个角落,绿洲已经不再封闭,以巴扎为依托的小城镇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固定的巴扎取代了流动的巴扎,巴扎上舶来的工业品取代了土产手工制品,专业商贩成为巴扎的主角,为绿洲文明说明书的巴扎增加了全新的内容。

但是人们仍然可以在巴扎上看到历史在现实中的延续、传统与现代交汇、趋同与特异较力,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异情异色。

三伏天带羊皮帽子

初到新疆南部的人见到当地农民三伏天还戴着羊皮帽子便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不热吗?19世纪40年代中期,谪戍新疆的林则徐曾到新疆南部履勘垦务,他曾写道:“赤脚经冬本耐寒,四时偏不脱皮冠,更饶数丈缠头布,留待缠尸不盖棺。”

这只是诸多风情中的一种景象,现在这种情景依然可见。在新疆南部的巴扎上,人们会发现当地人的顶上春秋多彩特异。这些戴在头上的文化符号,向人们传达着丰富的人文信息。

新疆南部的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不得光头露顶是教规所严格规定的。教职人士在进行教事活动时头上以白布缠裹,普通百姓一律男性戴帽、女性裹巾,春夏秋冬无一例外。

新疆南部地处亚洲大陆的腹地,为典型的内陆荒漠性气候。夏天的中午,阳光几乎能晒干人们身上的最后一滴汗,但是到了夜里,睡觉时还得盖上棉被。人们形容新疆南部的气候是“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阳光强烈、空气干燥、风沙大、昼夜温差大,这些富于阳刚之气的自然条件对于人来说,是猛烈的冲击和侵害,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就得增加保护层的厚度。

头是人最重要的部位,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伤及大脑;头部又是人的体热散发量最高的地方,有40%以上的人体热量是从头部散发出去的,大脑因此而容易遭受寒冻伤害。智慧的维吾尔人早就懂得了保护头部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选择,选定了与他们生存环境最相适应的头顶保护层,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头饰文化。

就像警察的大盖帽一样,羊皮帽子是新疆南部农民的职业头饰。头上戴着羊皮帽子、身上穿着或腋下挟着一件棉袷袢,是离家外出的标志,来赶巴扎的人也多有此装束。

新疆南部于田县一带的巴扎上,有些年长的妇女头上也戴着羊皮帽子,她们有的是在出售自己制作的帽子,有的是买了帽子携带回家,有的则是为了御寒。但这也是当地老年妇女的习俗之一,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头巾上再戴一顶羊皮帽子,就成了这些妇女郑重的装束,就像西方人的晚礼服一样。当然这种装束一般出现在寒冷的季节。

羊皮帽子分为黑白两种。三百多年前,戴黑帽子的和戴白帽子的曾是两个敌对的教派,称为“黑山派”和“白山派”,为了争权夺利,有过多年血腥的争斗。争斗因清王朝的介入而消除,之后,是戴黑帽子还是戴白帽子,基本上由个人的偏好而定。

有的羊皮帽子制作工艺简单,可以成为农民的家庭副业;但是有的羊皮帽子做工精细、用料讲究、式样高贵、价值不菲,这就得靠专业匠人制作,于田地区出自名师之手的羊皮高帽可卖到一千多元人民币一顶。

于田女袍胸前的弧饰曾是插箭矢的箭袋

在于田一带的巴扎上有许多穿着长袍、白色头巾上斜别着一顶黑色小皮帽的妇女,这是于田妇女的传统装束。但不是所有的妇女都有资格穿这样的长袍、戴这样的小帽,只有做了母亲并举行过“少妇礼”仪式以后的成熟妇女才能有此装束。这种装束只在于田县及其相邻的民丰县、且末县有,其它地方见不到,在中亚、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于田妇女头上的于田小帽很小,直径十厘米左右,形状像一只茶盏,倒扣在头顶,用大号缝衣针或大别针别在头巾上。小帽用上等的胎羊羔皮制成,一律黑色,帽顶饰以彩缎,十分精致。现在的人善于取巧,巴扎上出售的于田小帽,有许多并不是精选上等胎羔皮的了,而是用手工裰织而成,猛一看与正宗的小帽无异,但是因为降低了成本,实际价值大大低于真羔皮小帽。

于田小帽在古时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这种小帽是一种可以御寒的大帽子,到了后来,出于审美的需要而使其变异,越变越小,到了现在的样式,完全失去了实用的功能,成为纯粹的装饰物,透露着历史文化发展变异的信息。

与于田小帽配套的,是一种宽大的长袍。这种袍一概使用黑、深蓝等色,偶尔可见浅色的,但一样的庄重。袍为长袖、对襟、低领、平肩、宽摆,没有腰身。袖口、领边、襟边、摆边饰以蓝、绿等冷色彩边。

袍服是古代许多民族的主要服饰,直到现在,中国的不少少数民族仍然在穿袍服。但是于田妇女袍服的独特之处,是它特殊的装饰图案。

于田女袍的前胸部分、大襟两边,贴绣着五至七道彩条,横向,弧形,用蓝或绿色布、绸、缎制成,千篇一律,人人一致。这种图案的袍服别的地方是见不到的。

据专家考证,这种袍服原是游牧民族的服装。宽大的下摆适合骑马,而胸前的彩条,最早是用以插箭矢的箭袋,后来经过长期演变,箭袋消失,做为箭袋口的横道保留了下来,成为富于地方色彩的装饰图案。

现在穿着这种袍服的是当地维吾尔族妇女,那么农耕的维吾尔人与游牧民族又有什么关系呢?

维吾尔人与察合台文化

“维吾尔”是联合、同盟、团结的意思,维吾尔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国古代典籍中频频出现的“回纥”、“回鹘”即是维吾尔人的祖先。元代时出现了“畏兀儿”一词,现今所用的“维吾尔”这个称谓,是1934年11月29日由当时的新疆省政府为了统一汉文用字而规范的,含有维系吾(我)与尔(你)的兄弟亲缘之意。其实无论“回纥”、“回鹘”、“畏兀儿”还是“维吾尔”,其原本发音是一个,只是汉文在记录时用字不同而已。这个民族本来是中国北方蒙古荒漠草原上的一个小部族,经过长期的与外部族的结盟和融合,发展成为一个大规模的部族。

公元841年,原生活于漠北草原色楞格河与额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汗国,因战争和饥疫,被迫西迁。其中最大一支十五部由汗室贵族庞特勤率领,向西进入中亚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七河地区,逐步取代了早于他们到此、又同是操突厥语的葛逻禄人和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样磨人在中亚的割据,建立了长达371年之久的喀喇汗王朝。

公元926年,喀喇汗王朝国王的侄子、皈依伊斯兰教的沙土克夺取了喀喇汗王朝的王位,自号苏里唐·沙土克·波格拉汗,宣布以教治政,并奉行一手拿剑、一手拿《古兰经》的武力传教政策,开始东征西讨,扩张伊斯兰教势力。在中亚伊斯兰教国家的帮助下,喀喇汗王朝统一了王朝内部,相继征服了天山以南的各个城邦国家,于公元1006年消灭了古于阗国(今和田地区),喀喇汗国国民从此定居于塔里木盆地周缘的绿洲中,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为伴。

当年从漠北西迁的时候,另一支人马占据了现今的吐鲁番和吉木萨尔一带,建立了高昌回鹘汗国,这个汗国维持了330多年,后来归属于西辽政权。

清代时,雄踞北疆的准噶尔部蒙古人从南疆的喀什、阿克苏等地强征大批维吾尔人到伊犁一带当农奴。准噶尔叛乱被平定以后,为了巩固边防、发展经济的需要,清政府从南疆的喀什、阿克苏,东疆的吐鲁番等地招募大批维吾尔族农民到伊犁屯垦,形成伊犁草原上被称为“兰其人(种地者)”的维吾尔族农耕群落。南疆、东疆、北疆的维吾尔族聚居区,成为中国维吾尔族传统的聚居格局。历史上也曾有少量维吾尔人被当时的政府迁移到湖南省桃源、常德或内地其他地方,成为民族交流的佳话。但他们人数太少,又远离民族文化的厚土,没有形成有影响的民族文化实体。另外,维吾尔族中还有一部分散居于中亚各地。但是,若论维吾尔族文化的主体,无可争议的是在新疆天山山脉以南,尤其是塔里木盆地周缘地区。

公元1218年,蒙古大军横扫天山南北,成吉思汗将维吾尔人所生活的地域分封给他的儿子察合台,高昌回鹘与喀喇汗王朝的遗民们终于又统一在了一起。随着东察合台汗国的后代最高统治者、成吉思汗的后裔铁木耳·秃胡鲁汗在年老后皈依了伊斯兰教,同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统治者与维吾尔臣民们一起创造了察合台文化,这种文化是现代概念的维吾尔族形成的标志。

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创造的文化,使那一批蒙古人最终同化入维吾尔之中。他们与维吾尔族人使用着相同的语言,有着相同的装束和生活方式,但他们中有些人一直以自己曾是统治民族为荣,保留着蒙古族籍,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新疆南部搞“土改”的时候,仍有不少人在向土改工作队报自己的民族成分的时候说自己是蒙古人。因为土改工作队缺乏历史文化知识,便将这些人一概登记为维吾尔族。

虽然不能轻率地定论于田维吾尔人就是历史上蒙回部族的直系后裔,但是从民俗事象所记录的历史文化信息来看,蒙古人确曾在当地长期存在,起过重大作用,并留下了重要影响。

头顶多彩的世界

无论人还是别的什么,顶部都是散布最重要信息的地方,比如,有谁见过警车的警灯不是装在车顶而是装在汽车底盘上的?维吾尔人是个极其爱美的民族,他们的头顶就当然不会满足于黑白两色的羊皮帽子,他们的头顶世界必定是丰富多彩的。维吾尔花帽就是他们代表性的头饰作品之一。

花帽状如中原地区旧时的帽头,维吾尔族称“多帕”,由四片绣面组合而成,帽底沿呈圆形,顶部有四棱,是维吾尔人手工工艺美术品的代表性作品。花帽有男式和女式之分,各有若干种纹样,不同的阶层偏重不同的纹样,不同的年龄段有各自不同的喜好。主要的花帽品种有:

巴旦木花帽是用巴旦杏杏核的变形和添加花纹形成的一种图案,犹如云朵,多是黑底白花,庄重、古朴、大方,是维吾尔族男性老少爷们的主要帽饰。

再尔花帽用金丝银线盘绣而成,是姑娘和年轻媳妇们最喜爱的花帽,绣成的花纹图案有浮雕的立体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颇为华贵端庄。

齐曼花帽是最普通常见的花帽之一,图案以米字形为构架,由植物的花枝叶变形交错其上,由枝杆连结或者用线条分隔成若干正反三角形及棱形布局,也称作齐曼塔什干多帕,知识分子或希望别人把他看作有知识的人喜欢戴这种花帽。

夏帕克帽新疆南部男性常戴的那种白帽,是夏季戴的便帽,老少皆宜,夏可护顶,冬天可做为皮帽子的衬帽,大多在帽沿处有水纹图案。

塔什干花帽原是中亚塔什干一带流行的一种花帽,现在把对格刺绣几何图形纹样的花帽通称为塔什干花帽,这种花帽色彩对比强烈,红红火火就像头顶着一丛盛开的鲜花,因而得到了青春勃发的男女青年的青睐。

玛日江花帽金丝绒帽体上缀以繁多的珍珠和彩片,是年轻姑娘和小女孩最爱戴的花帽。

格兰姆花帽“格兰姆”就是地毯,这种花帽用扎绒工艺制作,帽体就像真丝地毯的绒面;因为绣起来颇费工力,故产量较少,市面上不多见。因为深受男女青年们的喜爱,巴扎的帽市也少不了这个品种,但是真正手工扎绣的不多。

曼波尔花帽帽边有四组长方形或圆形图案,帽顶绣有四组团花,是男女老幼都可戴的花帽。

金片花帽是过去年月里的富婆爱戴的一种很贵重的花帽,将用压花和镂花工艺加工的金片缀在花帽上,以显示自己有钱,现在很少有人喜欢这种陈旧的夸张手法;但是做为一个工艺品种,巴扎上也可以见到。

同类推荐
  • 一本书畅游世界顶级景点

    一本书畅游世界顶级景点

    在亚洲篇里,北京天安门、日本京都、韩国济州岛、度假天堂马尔代夫、世界第一庙宇吴哥窟、印度泰姬陵等等,领略东方的神秘;在欧洲篇里,大英博物馆、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艺术家的殿堂卢浮宫、古老的艺术之城巴塞罗那,享受西方的繁华;在北美篇里,自由女神像、电影之城好莱坞、玛雅古迹、夏威夷以及郁金香之城渥太华等,相约北美的风情;在南美篇里,科隆大剧院、葡萄酒王国门多萨、云中之城马丘比丘……追寻冒险的畅快;在非洲篇里,太阳城、好望角、金字塔、肯尼亚树顶旅馆……体味原始美的淳朴;在大洋洲篇里,新西兰皇后镇、墨尔本、悉尼歌剧院、汤加宫……爱上精致的生态美。
  •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四年前,我未曾踏出过国门;四年前,我的英语四级最高38分。如今,我用自行车围着地球绕了一圈;如今,我可以同各国的朋友们随意“摆龙门阵”。当路走得足够远,当风景看得足够多,我蓦然发现,是旅途中所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事,支撑着我走到今天。我住过80couchsurfing和warmshowers家庭,地球居民不分国界,那一个个热情的拥抱和热切的笑脸,特别是伊朗的卡尚爸爸在离别时的潸然泪下,爱尔兰妈妈为我缝补衣至凌晨四点,一路上获得的帮助铭记终身。那些在路上的日子,每一公里都是上天赠予的美丽新世界。难以想象的艰辛与这些美好时光同在,即使我们是陌生人,终究会被这个世界温暖着。
  •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强身手册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强身手册

    整体的健康可细分为三大类别:柔软、毅力和体力,这三个类别都是本书讲述的健身计划针对的内容。年轻人也许会把重点放在体力与耐力的锻炼上,而中老年人则可能花更多时间进行柔软性训练。不过,某种程度的灵活性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

    本书是一个80后背包客探访以拉萨为中心的环游西藏的旅行笔记。从昆仑山口到可可西里,从格尔木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墨脱……作者以富有诗意的笔触,配以旅行中的感触、心得以及旅行花絮等,从各个角度记录了一行人的见闻游记、幽默轶事,为读者倾情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西藏风情文化。通过这次的旅行,作者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读后将带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旅行的冲动。现在,就启程,向着梦想之地出发!
  • 九篇雪

    九篇雪

    《九篇雪》是李娟的第一部作品,写的是在李娟在少女时代跟随家人在新疆阿勒泰草原生活和做生意的全部故事。通过码庄子、搭帐篷、做生意、赶牛、牧羊、找麻雀、住山野、走戈壁、挑水、吃抓肉、打工等一组组活生生的真实生活画面,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幅不为人知的阿勒泰生活面貌。这些古老而又富有尊严的真实生活,充满灵性,宁静而又厚重,是一部令人如痴如醉而又深藏原始野性的西域牧歌。
热门推荐
  • 苦泪迎春

    苦泪迎春

    家庭破碎,亲情离去,留给小凤的只有痛苦和孤独。她渴望亲情,渴望关爱。可在漫长的人间岁月里,他迎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春天何时才能来。。。。。。
  • 成功人士必知的100个生活哲理

    成功人士必知的100个生活哲理

    一杯清茶,三两知己。不妨坐下来读一读《成功人士必知的100个生活哲理》,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哲理,化解你所面临的人生难题。 本书共分为七篇:第一篇:心态是成功的关键;第二篇:性格是成功的主要因素;第三篇:选择是成功的前提;第四篇:态度是成功的原动力;第五篇:社交是成功的基础;第六篇:学习是成功的助推器;第七篇:口才是成功必备的能力。
  • 焚天以火

    焚天以火

    一个来路不明的少年,一个来自边陲小城家破人亡的少女。他最终带着她走向了征程,是胜者为王还是败者为寇?他说:“或许我最幸福的时候,还是在小城的河边开着茶摊,看着竹筏来来去去。”本文无异能,主角无bug,以此纪念一个故友。
  • 紫雾花

    紫雾花

    他曾经是屹立巅峰的王者!属下的背叛让他跌落王座!失去了昔日的尊严与骄傲!一切的一切只有从新来过!紫雾花,永不凋零的花儿!请你带我走向无尽的永恒!
  • 高三考生

    高三考生

    施芸、朱刚、裴小军、宋海涛是高三文科班学生,四个人由于来往密切,在课堂上经常窃窃私语,被数学教师称为“四人帮”,但他们都是心地善良纯朴的孩子。施芸美丽而活泼,裴小军单纯而偏执,来自煤矿的朱刚很有才华宋海涛由于家庭不幸而沉默寡言。四个人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变的焦躁不安。颜明的“出走”,马莉娅的精神失常,即使他们震惊,又使他们恐慌,他们不得不借助“恋爱”排遣心中的寂寞和忧伤,但是美丽而短暂的早恋并没能使他们跳过高考这跟魔棒的“追杀”,他们像被恋人追赶的兔子左冲 右突。庆幸的是他们有一个善解人意的班主任“曹老”,在曹老的呵护和帮助下,他们度过了这段人生最重要最苦闷的时光,并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 仙世记

    仙世记

    奇异的寻道大陆,五座大域将其平分。每一块大域上都有一个强大并且神秘的存在,守护并监管着五座大域。东域神秘的学院院长,南域火山里的炎帝,西域翻天塔里的黑影,北域冰山顶的雪后,还有那个中域神秘的至强者,这是主角李凡从弱小走向他们,并且超过他们的故事。这是热血并带一点YY的小说。茫茫的三千大世界,亿万的小世界,李凡的终点在何方?(新书首发,还望各位童鞋多投推荐和收藏。。。)
  • 20几岁学点礼仪学

    20几岁学点礼仪学

    《20几岁学点礼仪学》内容简介:礼仪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看似平常却不容忽视,因为它总是不露痕迹地折射着一个人的素质。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有了自己更广阔的社交范围。也会经常参加一些没有去过的社交场合。此时就需要了解社交中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20几岁学点礼仪学》内容全面。收纳了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宗教礼仪、民族礼仪、生活礼仪、饮食礼仪等多方面内容。此外,《20几岁学点礼仪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适合当今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阅读。
  • 正说明朝十八臣

    正说明朝十八臣

    本书精选了18位在明朝有过重大作为的大臣,他们分别是:武略文韬首推徐达、开国宰相李善长、僧人宰相姚广孝、铁骨青天海瑞、留世清白惟于谦、一夫当关袁崇焕等。
  • 墨印

    墨印

    一个是闲适风流游戏人间的玉面公子一个是清风隽永外表温润如玉实则骨子里调侃人生穿越过来的大学生这一切平静的表象下藏着巨大的阴谋而解开终结它的,竟是一个情字。(小睿~初次写文,难免会有很多不足,但是就像我们对11的爱一样,小睿希望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爱,而不是只为了滚滚床单的故事,这可能有些温暖,有些难过,也会有些绝望,但是不要怀疑我想表达的,始终的一种强大的深情。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加小睿的Q来讨论~欢迎欢迎的,嘻嘻qq:396175472就这样~喵~~~)
  • 厚黑学全书2

    厚黑学全书2

    真正的厚黑者是那些十全十美无与伦比的斗士,这种智慧是他在接受生活挑战和寻求精神平衡中陶冶而成的。本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精炼而生动地展示了轻松处世、灵活办事的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