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7700000024

第24章 三个岔达坂上的雾

有若置身于仙境之中

2004年7月27日,登山队到达白水湖大本营。7月28日,老董的骨灰抛撒仪式在分水岭南坡一块巨岩下举行。7月29日,登山作业正式展开,对讲机整日呼叫不停。

下午7点,在西斜的日光照射下,已经能够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到新建的一号营地那顶橘红色的帐篷。它距离大本营7公里,高差650米,坐落在博格达峰传统攀登路线东北侧冰川中一块突出的岩石上。那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路线右上方是一道横切山谷的冰崖,下方是长达300米的40度雪坡,淙淙流水从雪层下面渗出,让人对积雪在山体上的附着力产生许多怀疑。这个营址,使那顶高耸在岩石顶端的帐篷有若置身于仙境之中。

雾气开始蚕食一切

8月1日,当前方5名队员艰难地行进在4300米到4700米的路线上时,我们决定对一号营地实行一次物资和人力的支援。前一天晚上,甄大厨已经连夜炸好几十个油饼,准备了一只切成丝的白水煮牛肚,还炒好5公斤羊肉,再加上其他一些鸡零狗碎。临行前,我又将董嫂送的两盒黄油塞进背包。三名增援队员全副武装,再背上几捆路线绳,已经完全是一副重荷加身,蜗牛上墙的状态了。刚要出发,又发现那捆路线旗还没有着落,就捆在了随行记者向群的背包上。一路上,这捆旗标随风招摇,配上她宽大的米黄色信号服,整个就是一个戎装花木兰。

我们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中出发的,行进路线十分清楚。先跨过那道牛背梁,从冰湖东北侧攀上冰舌,然后逆着冰川延伸方向行进到那个黑色的牛背山脚下,再转向北面,横切下一道冰川,再转南,一号营地就高悬在我们的正前方半坡上了。这条路线横切宽阔的博格达冰川的舌根部位,躲过了那些纵横的裂缝和冰面下的暗河而直指东北山脊。临行前,我再次观察那条无形的反“之”字形路线,它们几乎全部处于视界以内。由于数度往来其间,我们都知道,与整个攀登过程中的难度相比,这段路线当属小河荡舟,无须多虑。直到经历了这次迷路之后我才明白,灾难常常就隐藏在这种以常规眼光估量大山的愚蠢中。

为了给今后的往来创造方便,我们仔细地选择行进路线,并仔细布设路线旗,务求做到使两个相邻点之间保持明显的可视距离。7公里,对于一支踏遍荒山野岭的队伍,那仅仅是一蹴而就的路程。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那么明明白白,以至于我懒得使用GPS逐一存储点坐标。

攀登那300米雪坡是个辛苦活儿。六名队员都像搁浅的鱼一样张着大嘴喘气,300米路线用掉一个半小时。我刚刚侧切到东北边的裸岩区去歇脚,就在乱石堆中磕伤了右腿。最委屈的当属电视节目主持人郑彤,小伙子那张专门用来抛头露面的英俊的脸,这些天来,完全被紫外线烧成了一副锅底相。在这条路线上,除了偶尔上镜解说,他大多时间就充当我们的义务挑夫。

13点20分,当我最终把自己的身体掼倒在一号营地的岩面上休息时,发现四工河峡口方向隐约出现了一股浓重的雾,伸头探脑地窥视着被峰峦环抱的三个岔达坂地区。那时我居高临下,对于看到的这种情景,当然不敢掉以轻心,便一边休息,一边默默地观察它的发展趋势。

果然,不一会儿,如同已经探明虚实的谋算者,那团雾气开始蚕食一切、迅速漫延,然后突然分成两叉,快速沿着山势包抄了过来。

两位姑娘滚成了雪人

按照计划,此行中的3名增援队员今晚留在一号营地,气候的突变不会给他们造成多大威胁。而完成运输任务后,记者向群和见习队员林娟应该由我带回大本营。这时,向群正沉浸在首先到达营地的喜悦中,竟然光着脚板坐在崖边上喊人留影。林娟是首次进入博格达冰川4300米高度,正咬着牙关攀爬最后的十来米。郑彤则落在最后,他个头挺大,走到哪里都是一副帅相,唯独登山显不出优势。此时,他正坐在一号营地下方的雪坡上,仰脸注视着那些捷足先登者。这个关中平原上长大的小伙子,一时间还无法适应东天山这个拔地而起的高度。

我强迫自己起立,然后不露声色地做下撤准备,尽量给两位姑娘留出一点休息时间。新队员不识大山,丝毫没有察觉气象的变化,此时正迷醉于云缠舞裹的雪山景色。但她们兴奋的嚷叫声不能改变我的决心——如果在大雾笼罩之前不能越过那条宽大的冰川,我们将会遇到许多麻烦。

13点30分,我不得不下达指令,并坚决抄起背包率先出发。那时,两位姑娘正围着冒热气的水壶,准备在自己有生以来到达的最大海拔高度上品尝茶宴。对于我的强硬,她们或许不解,或许迷茫,但没有反抗,匆匆将一杯茶水倒进嘴里,就不知就里地跟了上来。在坡口会齐以后,我以尽量轻松的口气讲明原委,以便用最低的心理成本换取最大程度的配合。此后半小时,为了争取时间,我们不得不沿着精心选择的路线以睡姿下滑。由于“制动”不得要领,两位姑娘滚成了雪人。

14点10分,我们终于连滚带爬地到达了谷底。就在我们整理装备,准备竭尽全力抢渡冰川之前,浓重的雾气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我们的合围。

我们落入危险的包围

尽管已经被雾气笼罩,我们还是顺利通过了最初的那500米乱石滩。那时,能见度还能保持近百米。凭借对周围参照物的记忆,六只眼睛竭力地辨识着路标。几小时前还在冰川中显得光彩夺目的标志旗,此时却在浓重的雾气中失了色,融化在一片影影绰绰的铅灰色中。我们踌躇而行,贴地观察,每识别出一个旗标,我们都有一种找到亲娘的感觉。只有它,才能够引导我们返回那个由9顶帐篷组成的温暖的家园。

转过第一个拐点进入主冰川,地形突然变得复杂了。这时,能见度急剧降低,周围景物好像接到什么命令似的,全都退缩到了雾帐的后面,留给我们的,只是眼前十米内的一片空白。转身招呼两位姑娘时,方位感突然丧失,这就造成了最初的混乱。20分钟过去了,我们竭尽全力,却无法找到下一个旗标。但按照来时的布设,它分明应该在我们周围百米以内。

我竭力镇定自己,并收拢两位队员,嘱咐其彼此保持在3米距离以内,然后在浓雾中静立片刻,企图找回最初的方位感。这是我第二次经历迷失,第一次是在哈尔里克山那些纷乱的冈峦中。但那一次,我是迷失在现实世界,而这一次,周围除了虚幻的雾气,竟然找不到一个参照物,如同置身冥界般恐怖。

我们改换方式,猫下腰来一段段地仔细研究冰面,企图找到来路上留下的任何蛛丝马迹,但一切都是徒劳,那些冰面或粗粝、或光滑,但都坚硬得不露任何温情。

我们寻觅,我们徘徊,我们思索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头的焦躁感越积越重,却无法获得丝毫有意义的进展。而且,随着视觉空间的急剧收缩,听觉空间却在迅速扩展。举步之间,前面传来冰面河恐怖的咆哮;蹑足之时,身后又是一声冰裂的脆响;当身前身后万籁俱寂之时,又有脚下的潜流发出危险的警告。突然,附近什么地方传来岩石滚落的清晰的响声,我企图根据它来大致定位博格达山体的位置,但,它却永远地消失了。

我们已经落入危险的包围之中。

向群还是那么大大咧咧的,林娟已带有三分怯色。她说她听到了脚下冰面塌陷的前兆声。

如果带来的不是两位姑娘,我的心理压力或许会小许多。

只身进入雾区寻找我们

当确信已经迷路时,我立即用无线电向大本营通报。同频设置的对讲机立刻把消息传播到一号营地和二号营地的队友,他们都在我们的上方某处。一时间,博格达北坡上四散分布的12名队员都把精力集中在了我们身上。来自不同位置的指导意见清晰地传来,使我们在迷雾的裹胁中感受到一种亲切,但也仅此而已。在失去参照的环境中,来自四面八方的意见都失去了指导意义。一号营地呼叫我沿路线向左靠,就会接近那道牛脊山背。但失去方位的我旋转360度,处处都有左,该向哪里靠?队长指示我瞄准4613峰照直向前走,总能到达营地。但他要我对准的那座峰,此时正被隔绝在大雾之外神秘的某处,顽固地不肯露头。

二厨张玉萍正在守卫大本营,不断地提醒我根据太阳矫正方位。但那无比神圣的太阳,此时也被浓重的大雾溶解成了白蒙蒙的半边天,变得很不具体了。

更为可怕的是,张玉萍通过对讲机通报,甄大厨已经离开大本营,即将进入雾区寻找我们。这一惊可非同小可。在浓雾中只身进入偌大的冰川区去搜寻一个并不确定的目标,必定包含着进一步扩大灾难的危险!想到他那条做过接骨手术的断腿,我不得不用最重的口气命令张玉萍去阻止这种尝试。事后得知,大厨在冰川中谨慎地搜寻了两个小时,无功而返。那时他并不知道,被寻找的三名队员正沿着一个错误的方向,走向一个错误的地域。

我们被诳到了相反的方向

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拟定中的行动是短程支援,食品、饮水按照短程打算,没有携带帐篷。从目前来看,大雾还丝毫没有消退的迹象。

如果耽搁到夜幕降临,就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必须当机立断。

我是根据一个模糊的判断,决定用冰面河的流水来导向,指望它将我们引向大本营附近的冰湖的。曾有多少次,当我站在大本营北部的崖坡上欣赏博格达峰的景色时,都有一个东高西低的印象。白水湖的湖水,应该大多是东部冰川的融水汇聚而成的。我将这个想法通报了位于二号营地的队长,得到了他的支持。

忍着饥饿,也克制着怜悯心,我在道路所能允许的限度内,尽可能快速地前进,以便抢夺时间。向群和林娟早就没有了来路上的欢笑,勉强地相跟着。我不希望她们过于疲劳,但登山的法则排斥温情。

有几次,我们自以为已经接近了来路。因为突然间,一块曾因摄影留念而记忆犹新的巨石出现了,一条似曾跨越过的沟壑出现了。但那无疑是一场场重复的捉弄。我们只留影了一次,而巨石到处出现。我们跨越沟壑后留下了旗标,而那里却没有。大雾使一切物体变得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让你欣喜,让你疑惑,让你沮丧,让你绝望,让你平日里还不算过于愚钝的脑袋变得连自己也不愿相信。

下午6点,我们艰难地越过一道喧嚣的水沟,爬上一座砾石堆积的坝口以后,被浓雾遮盖的一片水面突然呈现在脚下。在第一个瞬间,我曾相信我们终于胜利了——三个岔达坂西侧区域只有一个白水湖,那就意味着我们距大本营不到1公里了!

我暗自庆幸自己的运气,姑娘们甚至因为峰回路转而击掌欢呼了,但,不祥的感觉却再次出现。透过雾气,我发现一些不妥——

三个岔冰湖也就巴掌大小,何时变得烟波浩渺?

湖面上那些美丽的浮冰,竟能够在一个白天融化得无影无踪?

还有,那一面十多米高的峻峭的冰崖,何时变成了平缓的土坡!

当仔细观察了周围的地形地貌以后,我确信自己再次被捉弄了:这里绝不是三个岔冰湖!

失败的沮丧和猛醒后的欣然几乎同时跃入脑海:在四工河峡口到三个岔峡口之间的地域内,只有两个湖面。简单的逻辑推演就可以断定,我们已经南辕北辙地来到了四工河源头湖!那条让我们寄予唯一希望的冰面河,竟然充当了大雾的合谋者。它在某一些位置上略施小技,就把我们诳到了相反的方向。我此时的感觉,大约类同于被儿童团引入绝境的鬼子。

顶着大雾跨越冰原

路是走错了,而错误的附带品却是获得了一个正确的方位。紧接着就面临一个棘手的选择:四工河源头湖与大本营之间,分布着一片巨大的冰原区,那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区域。要想绕过它,就只有沿西侧湖际线走一个遥远的弓形。那样,我们可能在天黑前无法赶到大本营。况且,那条弓型路线末端的凹陷处,还完全是个我所不了解的未知区域。

如果再次陷入未知呢?

我决定顶着大雾跨越冰原。

那是一段艰难的路程。宏观上偌大一个坦阔的区域,微观上却由无数的冰沟、冰柱,冰馒头、冰凌、冰裂缝、冰洼、冰水潭,以及镶嵌在冰面上的大小不一的石头组成。由于季节关系,每一块石头的周围都被一圈没踝深的融水所环绕。时间的紧迫使我们慌不择路,体力的衰竭使我们步态不稳,事后我们总结为湿漉漉、凉冰冰、摇晃晃、晕乎乎,那种狼狈可想而知。跨过半个冰原以后,我回头看去,两位姑娘的脸上竟然累出了菜色。

晚上8点40分,绕过一条长得恼人的冰河以后,我们三人总算迈着踉跄的步子,赶在天黑前接近了营区。感谢上天,她在傍晚的微寒中唤回了自己顽劣的孩子——大雾逐渐消退了,让我们能够借助于最后的微光勉强通过冰桥。端起甄大厨递过来的热茶,看着向群和林娟两张疲惫的脸上不成形的笑颜,我相信,现在才算真踏实了。

据后来聊天得知,那天,整个博格达峰北侧地区的天空爽朗明净。

鬼使神差的,只有在我们穿越的那块低地上云缠雾裹,持久不散。有人仿照某本登山大作中的角色戏谑说,那是带女人上山的必然结果。

我巴不得他们这样说,这种鬼门神道的因果关系可以洗刷我的全部责任。但内心却只能承认,老天无罪,女士们无错,我怀揣定位仪却不存储坐标,正如枪手不带弹药,关键时刻搂不了火,酿成了最大的错。

幸而它没有延伸为一场灾祸。

同类推荐
  • 昆仑秘道(王铁男徒步探险笔记)

    昆仑秘道(王铁男徒步探险笔记)

    本书作者通过组织并参加的一系列昆仑山徒步探险事件的梳理和提炼,不仅展示了鲜为人知、已经沉陷于历史长河中的古道故事,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对自然的探索是无穷尽、无止境的。探险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之一。
  • 九篇雪

    九篇雪

    《九篇雪》是李娟的第一部作品,写的是在李娟在少女时代跟随家人在新疆阿勒泰草原生活和做生意的全部故事。通过码庄子、搭帐篷、做生意、赶牛、牧羊、找麻雀、住山野、走戈壁、挑水、吃抓肉、打工等一组组活生生的真实生活画面,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幅不为人知的阿勒泰生活面貌。这些古老而又富有尊严的真实生活,充满灵性,宁静而又厚重,是一部令人如痴如醉而又深藏原始野性的西域牧歌。
  • 伦敦环城骑行记

    伦敦环城骑行记

    生于英国伦敦的查尔斯·乔治·哈珀(1863—1943)是著名作家及插画家。其足迹遍布英国公路和海岸线,留下多本自制行记。《伦敦环城骑行记》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本。在当时的伦敦,每个周末会有数以千计的伦敦人骑行六十到七十公里,环绕伦敦寻访国道亦或者历史古迹,而作者也正是其中之一。与其他旅行者不同的是,作者在骑行过程中记录下了当时伦敦周边大大小小数十处经典自然和人文景观;自绘精美插图贯穿始终,不仅为本地人,也为外地甚至外国人提供了一本极为优秀的伦敦周边旅行指南。
  • 愫眼看世界

    愫眼看世界

    玉貝以傳媒妁的機遇和建立囊括了獨到的視角、尖銳的眼光、愫看天下,有感而發,集結成冊。特地囑我代為寫序,我看了他的文章之后,很有感想:不出國門,便可感知天下。筆墨帶給頭腦的縱橫馳騁是種感知的享用。天下何其大,雖非言語能夠盡述;天下何其小,故意感滿足矣!
  • 天上之山(王铁男登山探险笔记)

    天上之山(王铁男登山探险笔记)

    他被称为“天山派野蛮登山家”、迷恋探险的疯子,他曾经7次登上博格达峰、10余次进入昆仑山和藏北地区探险,他就是中国登上博格达峰的第一人王铁男。本书是王铁男对自己组织并参加的一系列新疆探险、登山活动的梳理和提炼——抬着行军锅挑战博格达峰、拴着绳子夜宿“魔鬼5080”、慕士塔格冰缝中的漫漫长夜、露营天格尔峰之巅、木扎尔特河畔恐怖夜……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鲜为人知的新疆探险登山过程,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对自然的探索是无穷尽、无止境的。探险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之一。
热门推荐
  • 神仙方士

    神仙方士

    天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却意外的被外星生物抓走。原本,天佑以为自己这一生就要在外星生物的研究中渡过了,不想一场宇宙的能量潮汐带着飞船进入了另外一个时空。只有被关在研究仓的天佑幸运的活了下来。幸运的是,由于外星生物全部死绝,这个高级文明的智能系统迫于无奈之下选择了认天佑为主。随着时间的深入,天佑发现,这是一个充满了一切可能的世界。神仙!妖怪!方士!蛮族!这是一个人类与非人类共同生存的世界!不一样的仙,靠凡人生活的神!神力通天的蛮族,凶残嗜杀的妖以及变化万千的方士!拥有外星系统的天佑,又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变化呢!神秘莫测的新世界,等着天佑去探索发现!
  • 唯美契约合同:易少的甜美娇妻

    唯美契约合同:易少的甜美娇妻

    3年前因为自己长的像他的“前女友,被威胁签下契约,因为时间的经历,韩晓雨爱上了这个冷酷无情的家伙,在众目睽睽之下告白,被拒绝。3年后易俊熙放下尊严的对着她说“嫁给我,”韩晓雨思考了一番,留下一句我们让老天来决定我们的缘分,”你明天能在我上飞机的时候找到我,我就同意嫁给你,如果找不到,我们就不要在联系了。喜欢我可以收藏,谢谢
  • 骑光

    骑光

    当盛世拉开序幕,神秘少年以三阶实力惊艳全场,银色的符文印刻在他的脸颊上,又掩藏着什么未知的秘密?千年之前,三千人族剑刃出鞘,誓言死守世界大门,当十万兽族大军如怒涛般涌来,荣耀,正义,牺牲,伴随着怒吼响彻天地。战争女神的觉醒,精灵之王的祈祷,命运之轮的旋转,骑光,为世界而战。
  • 做个“色”女人

    做个“色”女人

    这是一本色彩百宝书——高品位女人的经典美丽读本。但愿你能从中获得你想要的色彩知识,成为那手执色彩仙女棒,拥有神奇色彩魔力的时尚色女郎;亦因此而成功晋级高品位女人之列,成为新生女性的楷模。
  • 重生之好好当军嫂

    重生之好好当军嫂

    这是一本写着七十年代的爱情故事,军婚如歌。女主是一位重生幸运儿,高敏,从前世的悔恨中回来,然后现在她决定她要好好的爱着这个男人。她要把以前的错误全部给改正过来,她想让自己的身边的人过得更加的好,她不希望自己再像以前一样那么的愚蠢,那么就让我们期待女主的重生归来。场景一“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外面还在唱着这首歌。“别这样……”某男一脸羞答答的说。“宝贝…是怎么样啊~”某色女压在某男身上。场景二“你今天说谁好帅!”某男笑得一脸阴谋的说。“没…没谁。”某女一脸苦逼的等着他“进来”场景三“首长,嫂子长得真好看。”“围着训练场跑20圈!”“什么…””50圈!”
  • 幻狐至尊

    幻狐至尊

    赤狐一族死里逃生的少年姬云山携带着至尊神器“九幻迷魂锁”穿越到一个幻术称雄的世界,修《天狐九变》,纵横诸天,缔造不朽传奇!在姬云山面前,什么绝世妖孽,什么神兵利器,什么上古传承,通通都是浮云。这是一场幻觉的盛宴,虚实不分,真假难辨,形形色色的华丽幻术,强者云集,各大天骄争奇斗艳,看姬云山如何鲤鱼化龙,万众瞩目!
  • 万界

    万界

    死去千年,却又于轮回中复活。本已逝去数个世代的上古英灵们,跨越亿万年而来,舍神魂,洒热血,乱轮回,只为那一缕本已消逝的希望。诸神的战场,万界的坟墓。携亿万英灵之大愿,只为寻找并毁灭那以众生为刍狗的幕后黑手。
  • 作弊重生:男友各个狠绝色

    作弊重生:男友各个狠绝色

    出了次差,老公跟别的男人滚了床单。不过自己也不吃亏,顺了他一个东西。打开看:我去!什么东西?作弊系统?这不就是一个手表么?老兄,你确定不是在某宝上买的吗?——作弊系统:竟然质疑本系统,渺小的人类说吧,有什么要求?我:人生能作弊吗?我希望可以重生?
  • 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散文)》内容丰富,闪现着思想光芒的书系读者群相信也会非常庞大,学生、上班族,文学爱好者、一般读者都可以阅读和收藏。这些文章能使我们站在大师的肩上,感受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直接欣赏水平和阅读品味。
  • 灵轮九转

    灵轮九转

    伤我兄弟者,当斩!辱我至亲者,当诛!陷我于不仁不义者,当灭!纵力不能敌,虽身死而无悔矣!活,就要活得自由自在!杀,就要杀个淋漓痛快!修得灵轮九转日,破碎乾坤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