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86400000018

第18章 票据刑罚:市场自己会监督(5)

戴立宁于是拿出了证明二者之间必然联系的证据:退票金额和退票张数的关系。如果说人们开空头支票的动机是恶意的,那么,人们在签发空头支票的时候一定会尽量开出更高金额的空头支票,因为只有这样,坐牢才是划算的。那么,统计退票占所有支票总数的比例时,按照张数统计的比例一定低于按照金额统计的比例。

但事实却是,按照金额统计的比例远低于按照张数统计的比例。从1958~1977年(1977年仅统计1~3月份),退票占全体票据张数的比例平均是1.03%,而退票占全体票据金额的比例则只有0.46%,不到前者的一半。也就是说,空头支票通常都是小额支票,其金额较平均值偏低,而不是前面分析提到的大额面值。

对此,可能的解释只有一个:接受支票的人看到大额支票,会特别留意开票人的偿付能力,而对于小额支票,则往往心存懈怠,认为反正对开空头支票者政府要处罚,也就不那么留意了,结果小额支票反而有了市场,因此更容易出问题。这也恰恰说明防范空头支票最有效的方法是交给收票人自己去监督,所谓“永远盯牢你的前手”。

综上,戴立宁认为,现在是到了废止空头支票刑罚的时候了。如果行政和法律制裁无效的话,说明空头支票的产生是一种商业现象,不需要大惊小怪,也不需要把这么多本来安分的人关在牢房里,是把他们放出来的时候了。现在不是“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时候了。

那么,不对空头支票进行惩罚,会不会导致空头支票泛滥呢?他的答案是不会。只要人们知道开空头支票不会被处刑,接受支票时就会更加谨慎,做好调查,这有助于减少空头支票数量,同时,如果的确是恶意的支票犯罪,可以以诈欺罪来定罪。

在这篇文章中,戴立宁尊重市场调节、悯刑、避免不成熟立法的思想都有了集中的体现。唯一的疑问是,他提出一旦取消刑罚,空头支票问题自然消失,这种接近于黄老之术的方法能否被流行干预和法家思想的当局所接受,如果实施,又真的能达到效果吗?

事实显示,要让人们接受他的观点,仅仅提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时机。果然之后的发展并不顺利,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复杂的官僚系统一旦做出错误的决策后,要纠正这样的错误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

戴立宁在发表文章后,为了影响立法进程,他把文章抽印出来,起名为《解铃系铃论空头支票之处刑》,通过一位同学当“立法委员”的哥哥递交给了“立法院”。当时台湾“立法院”正在讨论《票据法》的再一次修订,并且已经进行到了最后的关头,人们在到底要不要再增加刑期上犹豫不决。这时却突然跳出个人来告诉他们不仅不应加刑,反而应该废除刑罚、放手权力,显然戴立宁的观点是不合时宜的。

虽然戴立宁的言论的确引起了一些重视,甚至“立法院”还专门讨论过他的观点。但是1977年7月23日,“立法院”三读通过“行政院”版修正案时,把刑期提高到了三年,而不是取消。

事实与戴立宁的期望正好相反,仿佛是对他极大的讽刺,他的第一次努力以戏剧性的失败收场。

一波三折的废除

说服五部长

戴立宁的第一次失败也与当年台湾的特殊形势有关,由于政治管制,台湾仍然处于“万年国会”时期。国民党1949年迁入台湾后,由于“二二八事件”的影响,担心改选“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会导致政权不稳定,于是以“大陆已经沦陷,无法选出新的代表”为借口,冻结了选举制度。至于“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仍然沿用1947年在大陆选举时产生的代表和委员,如果有的委员和代表没有去成台湾,则按照1947年选举时得票的名次递补。以至于人们戏称,有从大陆过去后在台湾看大门的,突然一夜之间当上了“国大代表”或者“立法委员”,并一干几十年。

一直到1991年,除了有零星的补选之外,台湾地区再也没有举行过全面的代表选举。如果一个人的年龄足够长,可以从1947年开始,在“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的位置上一直坐到1991年。

对于戴立宁和废除空头支票刑罚而言,这样的“万年国会”也形成了特殊的阻力。每一次修订《票据法》的“立法委员”都是同一拨人,正是他们在中年时把开空头支票定成了犯罪,规定每张支票罚刑一年,又是他们在老年时把刑期提高到两年,而就在垂老的他们沉浸在一生的荣耀中时,突然跳出个人说他们以前的决议都是错误的,犯罪者应该无罪,这显然无法立即得到他们的支持。

况且,在加刑的法案已经正式由“行政院”提交的情况下,想要靠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谈何容易。

恰在这时,戴立宁又有了出境的机会。1977年7月,台湾“财政部”派遣他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财政研究班,戴立宁成为台湾地区派往IMF受训的最后一个学员。之后,中国大陆接替了台湾的席位向IMF派遣学员。

在IMF受训期间,戴立宁接受了税务和金融财政方面比较系统的训练,但他仍然没有忘记票据刑罚问题,即便已经修改为三年刑期,但他相信这也无助于问题的实际解决,就像当初规定一年、两年时那样,人们迟早还会把票据刑罚问题再提出来进行讨论,物极必反,当刑罚已经重达三年仍不见效时,他的想法就更容易被民众所接受。

IMF有各国的许多资料,他利用这个机会,查阅了大量各国票据法的资料,完善了自己的理论。如果要说服别人,不仅是逻辑上,而且在借鉴别国的经验上,都必须压倒对方。

受训结束后,他恰好经历了一次工作的调整。之前,他一直在“财政部”税制委员会工作,最初是当秘书,后来通过甲等特考获得了简任的官等,他的职务也变成了专门委员。1978年,“财政部钱币司”(即后来的“金融司”)司长季可渝找到了他,请他去“钱币司”帮忙修正《保险法》。

季可渝是美国的会计师,长期在美国从事金融投资工作,李国鼎任“财政部”部长时,非常赞赏季可渝的能力,强力邀请他去台湾效力。后来,李国鼎把他介绍给了蒋经国,经过面谈,蒋经国授予他“钱币司”司长的职务,主管银行口,季可渝上任时只有36岁。

季可渝任上,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爆出了内线贷款问题(即“十信案”),季可渝力主坚决处理十信问题,虽然得到了当时的“财政部”部长张继正的支持,却受到了更高层的重重阻挠,加上在“金融司”干得并不顺心,无法适应官场作风,以及甲等特考的失败,一怒之下辞职离开。十信问题暂时被搁置,却在几年后越拖越大,成为一块烂疮显露出来,并被后来当上“金融司”司长的戴立宁处理了。戴立宁也被时人称为季可渝之后另一位强势的“金融司”司长。

季可渝在担任“钱币司”司长后,将工作重心放在了银行和保险两块业务上,而当时的保险业非常缺乏合格的人才。戴立宁除了在“财政部”任职外,还长期兼职大学老师教商事法。台湾的商事法主要有4种:《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和《海商法》(后来锒铛入狱的陈水扁最初就是海商法律师)。季可渝找到戴立宁后,告诉他“钱币司”正在进行《保险法》修订工作,希望他能到“钱币司”来帮忙。

1978年7月12日,戴立宁正式调任“钱币司”专门委员,负责《保险法》修订。后来,当“钱币司”下属的保险科科长离任后,他还兼任过一段时间的保险科科长。并且,他还在国立政治大学保险研究所讲授《保险管理》十余年。事后,戴立宁常常以老保险人自居,说他从教课到管理保险事务长达二十几年,其渊源就在这里。

在调动工作期间,戴立宁一直没有忘记票据刑罚问题,这时空头支票刑罚刚刚修改成三年,入狱者还在增加,空头支票问题并未好转。吃败仗不久的戴立宁总结上次的教训,认为他的论文虽然论述全面,却不够通俗,只能在圈子内部交流,无法让大众知晓。于是他又写了《空头支票知多少》一文。该文发表在1978年4月1日出版的《法论月刊》上,当天就由当时销路极好的台湾《新生报》全文转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空头支票知多少》一文是《空头支票处刑之商榷》的通俗版,所阐述的问题是同一个,观点也是一致的。但《法论月刊》和《新生报》都是面向普通读者的媒体,其影响力远大于“财政部”内部发行的《财税研究》。如果说,空头支票刑罚问题以前只是在立法和行政等精英层面上讨论,那么戴立宁的这篇文章就是把问题捅向了公众面,让他们也加入进思考的行列。

戴立宁同时把文章拿给了“财政部”的主任秘书王昭明,王昭明同意戴立宁的观点,他们一商量,决定把文章交给1978年新接替费骅出任“财政部”部长的张继正。张继正是国民党元老张群的儿子,张群在日本振武学堂时与蒋介石是同学,曾担任过上海市市长。

张继正在来“财政部”之前,担任过“行政院”秘书长。由于是世家子弟,他在“财政部”并不十分管事,办公室内窗明几净,桌上很少堆叠公文,大小事务多交给手下的各个次长们负责,只是对一些涉及到基本政策的问题感兴趣。

王昭明将戴立宁的文章转交后,张继正深有同感。他把戴立宁找去深谈了两次。戴立宁终于找到了第一位支持他观点的高层,第一块砖被撬动了。

由于《票据法》牵扯的单位极多,张继正热心地约请了台湾“中央银行”总裁俞国华(也是前任“财政部”部长)、“经济部”部长张光世、“司法行政部”部长李元簇(后曾担任李登辉时期的“副总统”),加上一位前“司法行政部”部长、当时的“中央银行”顾问查良鉴,五位部长在“中央银行”汇聚一堂,听戴立宁一人做报告。

查良鉴与小说家金庸同族,1964年“司法行政部”的研究报告《违反票据法问题之研究》就是由他牵头的,他对于票据法问题也极为熟悉。

在会上,众人同意了戴立宁的看法。五位部长经过商议,开始准备新的修正案。

这时,距离《票据法》修正成三年刑期不过只有一年多时间。但距离下一次修正——废除刑罚,还有6年的漫长时光,其间又经历了两次大的起落。在这6年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又因为空头支票问题被投入了监狱,可见一个人要改变点什么有多艰难。

“行政院”的“封口令”

戴立宁的文章发表后,也掀起了另一次关于《票据法》讨论的小高潮。更多的媒体已经自觉地意识到刑罚的悖论,而且,一些重要的人物也开始出来说话了。

1980年4月9日,《联合报》报道了女监爆满的消息——台中女监已经关满了票据犯。该报道还配上了漫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980年4月中旬,张兹闿再在《环球经济双周刊》发表长文《远期支票作信用工具的坏习惯真的不能改吗?》,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废止刑罚,却呼吁对刑罚进行修正。

一个月后,在同一本刊物上,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国民党理论家、蒋介石的代笔人、素有“文胆”之称的陶希圣也写了文章《我对远期支票的看法》:

好几年前,曾参加一个有决策权的会议,讨论到支票问题。我发表意见,以为行政处分挡不住空头支票潮流,仍当依正常的法律处理……

一个人签字于支票,交付他人。这张支票是这个人与那个人之间的约束。即使其到期不能兑现,也只是这个人与那个人之间的信用问题。除非这个人有诈欺的故意,不上法庭,不受法庭审理……

一个人用支票诈取他人的财物,或使他人受财物上的损失,这个人所受的法律制裁,是有限的,他所受的社会制裁,就更加重大了。一个丧失信用的人,在商场上没有立脚的余地,这个社会制裁还不重大吗?这样一来,空头支票不期其然而然地减少了……

当时在座诸公一致反对,我这个意见不再提出。直到今日,听说《票据法》要修正,或者我这个意见可以见诸法律,则幸甚。

两位大佬的呼吁无疑是《票据法》修订逐渐升温的一个标志,其背后推动的人还有很多。

修正案也在有条不紊地起草当中,这次戴立宁成了事件的推动者。1980年2月28日,“司法行政部”举办了一次“研商防止票据犯罪座谈会”,由台湾“财政部”、“中央银行”、“最高法院检察署”、台湾高等法院、台湾高等检察署参加,虽然部长们一直在推动这件事情,但这次商讨的结论却是:维持刑罚制裁。

一次不成,就再开一次。不到两个月后的1980年4月8日,“司法行政部”再次召开“研商防止票据犯罪座谈会”,与会代表除了“财政部”更换了人,其余各部的人员都没有变化。代表“财政部”参加此次会议的就是戴立宁。在座谈会上,戴立宁博引旁征,力主废除。这次的会议结果终于有了积极的变化,会商结果是:删除《票据法》有关刑罚的规定。

1981年3月,戴立宁晋升为台湾“金融司”副司长,负责金融、保险业务的管理,而《票据法》修正案恰好归其负责。比起专门委员,现在的职位更容易起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修订工作也开始加速,4月8日,起草完毕的修正草案由台湾“财政部”提交给了“行政院”,一切都在向着良性的方向推进。

同类推荐
  • 从诺尔道到纳斯达克

    从诺尔道到纳斯达克

    本书是有关以色列高科技先驱企业家罗尼?安纳夫的感人故事,他的成功之旅开始于位于特拉维夫诺尔道大街的一间舒适的公寓里。在书中,安纳夫先生以自己大量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很多的商业秘密.本书也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描述了一个人该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并最终在不影响个人生活的前提下,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本书描述了那些在以色列高科技行业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突显了他们令人惊艳的天赋、视野、领导力和奉献精神,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才帮助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成长转变成初创企业的一片沃土,也使得以色列赴华尔街上市交易的公司越来越多,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智者大师传奇

    智者大师传奇

    南梁华容,战火频仍。权臣小儿诞生夜,天降祥瑞满室光。双瞳在目,异于常人;慧根暗藏,与佛结缘。大厦骤倾双亲王,颠沛流离结奇缘。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果敢刚毅:司马炎

    果敢刚毅:司马炎

    司马炎在位25年,结束三国时期国家的动乱状态,复兴了西晋的经济。他是继秦皇、汉祖、光武帝之后第四位统一全国的皇帝,他在位的太康年间全国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本书将为您再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让您更深刻地了解晋朝历史、了解果敢刚毅的晋武帝司马炎。
热门推荐
  •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贞观游记

    贞观游记

    一不小心就穿越到了大唐贞观年间,在迷茫了一段时间之后,李云决定要做个不自弃的好人。╮(╯_╰)╭咱就是那传说中不自弃的好人╮(╯_╰)╭不自弃╮(╯_╰)╭好人╮(╯_╰)╭啦啦啦啦啦
  • 敢为天下先:邓旭初传

    敢为天下先:邓旭初传

    邓旭初同志早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火洗礼。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高校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在南京参与领导筹建华东航空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前身),1954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历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1977年至1986年,邓旭初在担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期间,率先试行高校管理改革,定岗、定编,建立岗位责任制,鼓励人才流动,进行自费工资改革,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这些举措,推动了全国高校的内部管理改革,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 戮仙:红莲缭乱

    戮仙:红莲缭乱

    黑暗之中,一抹灵智苏醒,盘古开天,混沌青莲莲子化为四座莲台,青莲化三清成道法宝,黑莲遇劫一分为二,金莲入西方成就功德,幽冥血海,业火红莲缓缓睁开眼…………
  • 带着女鬼去相亲

    带着女鬼去相亲

    小爷我要便宜出租女鬼,女僵尸,女吸血鬼,甚至女狼人,范版女鬼一个月二百万,什么?太贵了?但你物超所值啊!小爷我有冥王这个靠山,千年女鬼恋人这个保镖,你敢欺负我,小爷我就弄你,哼!马天一,一个屌丝道士,却得到冥王与千年女鬼青睐,不过他却偏偏要将相亲进行到底......
  • 随谬缘灬

    随谬缘灬

    她浅笑,月牙般的桃花眼半眯,唇边的梨窝荡漾开来,银红色的嘴唇妆点得熠熠生辉。他轻笑,狭长的丹凤眼半眯,嘴角微微勾勒,展现出轻轻浅浅的梨窝。彼此讶然,竟是她左他右。世上找到两个相似的人不容易,他们还是来自不同世界的人。他不爱她,她亦不爱他。他们在一起,只不过合适罢了。可当过去被彼此更改,却有什么悄然间发生了变化……
  • 沥川往事(高以翔、焦俊艳主演)

    沥川往事(高以翔、焦俊艳主演)

    已改编为电视剧《遇见王沥川》,由高以翔、焦俊艳主演。讲述了来自瑞士的华裔建筑师王沥川与来自云南小镇的大学生谢小秋从相爱、分离到重聚,一次次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谢小秋在咖啡馆打工之时,邂逅归国建筑设计师王沥川,志同道合的两人迅速确立了恋人关系。正当两人热恋之时,沥川突然不辞而别,此后小秋一直做着爱的囚徒。沥川弃小秋而去之谜,啃噬着小秋的心。她不明白浓烈的爱情怎会一夜之间消失不见,她等待着沥川归来给她一个答案。六年后,两人再一次邂逅,而一路坚守着这份爱情的小秋却开始在进退之间犹豫。北京,云南,苏黎世……与沥川和小秋共同走过一段飙泪旅程,亲历一场与生命博弈的爱情拉锯战。
  • 霸宠娇妻:儿子妈咪是我的

    霸宠娇妻:儿子妈咪是我的

    “哼.”“儿子,妈咪今晚归我喔。”某男一脸挑衅的看着自己儿子。怀里的小女人早就娇羞得满脸红润。“妈咪,妈咪,我今晚要和你睡,臭爹地。”根本不给自家女人母性泛滥的机会,直接无视抱走。接下来,长夜漫漫“老婆,我们干点有趣的吧。”某男邪笑着靠近。..................................
  • 走路去巴黎

    走路去巴黎

    她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去巴黎,然而在应征空姐失败后,她的梦想也随之破灭。此后霉运不断光顾她,先是男友弃她而去,接着母亲生意失败。被生活所迫,她想去应征秘书,却被骗去当起了保姆。尽管如此,她心里却从未放弃。他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幸运儿,出生在富裕家庭,有聪明的头脑和英俊的外表,从浪漫之都回国帮助父亲打理事业。出于挑剔和洁癖,他总找不到一个满意的保姆,愤怒之中,他设下圈套,捉住了飞蛾扑火的她。当他遇上她,仿佛一切都在变化,她超常的家务天分,能够融化味蕾的美味佳肴,还有那永不言败的乐观天性……竟让他冰冷的面具一点一点地松动。然而意外重重袭来,让人措手不及。
  • TFBOYS是四叶草的梦

    TFBOYS是四叶草的梦

    一次聚会,让三个女孩认识了TFBOYS,在他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