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86400000025

第25章 十信风暴:金融不开放的代价(4)

长期以来,台湾针对信用合作社的管理只有一部《合作社法》可依,合作社的直属机关并非“财政部”,而是“内政部”。在制定法律时,国民党政府并没有考虑到信用合作社和其他合作社的性质是不同的,它属于金融机构,应当由“财政部”来管理。后来,发现这个问题后,作为修补,出台了一份叫作《信用合作社管理办法》的文件,规定信用合作社的贷款业务遵照《银行法》进行管理,将这部分监管权力委托给“财政部”。这样造成了信用合作社一种复杂的双头管理结构。比如,一旦“财政部”发现了信用合作社的问题,却没有办法立即取缔,还要与“内政部”会商才能做出决定。这样的不便造成信用合作社很难管理,容易钻空子。

另外,以十信为例,台北的信用合作社还需要接受台北市财政局的管理。台北作为直辖市独立于省属,如果在其他城市,则层级更多,要接受台湾省财政厅的管理,财政厅之下是各市县的财政机关。

在做“金融司”副司长时,戴立宁做的是《银行法》的修正。除了对银行的内部人放款作系统规范以外,他试图依照《银行法》既有的规定,将信用合作社改组成类似于德国的国民银行式的组织,也就是废除信用合作社,将所有的信用合作社全部转为银行,这种银行规模小,大部分业务依附于当地,与当地人生活息息相关,与官营的全岛性银行形成一个互为补充的体系。转化成银行的信用合作社只接受《银行法》和“财政部”的管理,不再受双重领导之苦。

同时,信用合作社改成银行后,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只对会员贷款,而是可以向一切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这样不仅缓解了台湾的金融压抑现状,还从根本上解决了信用合作社无法向企业贷款的矛盾。

《银行法》修正案提交到了“立法院”,但走完立法程序已经是戴立宁辞职之后,新修正的《银行法》中,原有关于国民银行的一章,后来不知原因被整个删除掉了。戴立宁彻底变革信用合作社体系的意图宣告失败了。

在修订《银行法》的同时,由于被任命为新的“金融司”司长,戴立宁与十信直接相撞的时间到来了。

突击检查

十信问题的恶化随着一系列的警报声到来。从1983年11月开始,进驻十信后的专案小组就发现十信的库存现金和账面不符。从1984年9月到1985年1月,合作金库更是连续5次向台北市财政局报告,十信的账面库存金额明显偏高。

1984年11月23日,陆润康决定对十信采取行动,于是致函台湾“中央银行”,请求派员检查十信的库存现金,并查看有没有其他的违规事项。

但这次核查失败了。原因还是老问题:由于台湾“财政部”本身没有稽核力量,必须请求“中央银行”配合,“中央银行”嫌事情麻烦,再将核查业务外包给合作金库。合作金库下去核查时,已经是几天之后,消息早已经通过内部人员透露给十信,对方早就作好了充分的部署,拱手相迎。

12月6日,“中央银行”转达了合作金库的检查结果:没有检查出问题。

但十信的事情还没有结束,12月13日,一封署名“十信员工的心声”的陈情书转到了“财政部”,这封由内部员工所写的信件直接检举了十信违法违规。其中提到十信虚报库存现金十几亿新台币;推迟将客户的钱款汇入,供国泰塑胶使用;蔡辰洲利用不值钱的山坡地虚增价值向十信抵押贷款等。

根据法规,“财政部”对于匿名的举报信不予处理。但考虑到其内容有可参照之处,戴立宁还是将此信转给了十信的主管机关台北市财政局,台北市财政局又转给了十信的检察机关合作金库,合作金库将该信列为以后核查的主要依据之一。

1985年1月4日,身为“财政部”部长的陆润康从“行政院”收到了一份来自于合作金库和台北市财政局的报告,于是叫来戴立宁,询问报告中所谓账面库存现金明显偏高是怎么回事。

戴立宁回答,账面库存明显偏高,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贷款不力,出现了烂头寸,只好堆在库房里。但从十信的一般经营情况看,不会出现这个问题。第二种可能是,有人从金库中直接偷了钱,金库实际上已经没有钱了,但由于偷的钱没有入账,在账面上看,似乎金库里还有钱。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只需要派人去核查一下十信各个分行的金库,看钱是否还在,就一切明了了。

戴立宁也告诉陆润康,如果走常规的核查路线,是不可能查出问题的:“中央银行”会让合作金库去查,合作金库行动迟缓,其内部人员会先将信息透露给十信,让十信有充分的时间借钱放入金库,或者从其他分行金库内把钱拿出来放入要核查的分行。

他的提议与季可渝当年的稽核并无二致:迅速行动,免得打草惊蛇。

他还表示,如果要真的去抓,那么这件事情非常容易抓住。但问题在于:为什么自从季可渝离开后,“财政部”和“金融司”都采取了拖字诀?答案是:如果从为官的角度讲,拖是个不错的选择。由于十信是最大的信用合作社,加上政治背景复杂,事到最后,一定会演变成一场金融事故,结果很可能是“财政部”在操作上没有问题,但上层会施加压力,不让继续调查。

法律出身的陆润康考虑片刻,回答:“我们都是读法律的,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做到依法行政,又怎么去要求别人?”

戴立宁理解了陆润康的确是想解决问题的,也下决心着实处理起来。作为建议,他提出了具体的分工:“财政部”以下的事情由戴立宁负责,包括具体核查的实施、事件的认定;“财政部”以上的事情由陆润康负责,包括负责游说“行政院”、“总统”和“立法院”以及承担来自他们的压力。陆润康同意了。

戴立宁回到办公室,开始布置核查事宜。11点半左右,他给“中央银行”金检处处长程光蘅打了电话,要求对方亲自部署检查十信的库存现金,不得再转给合作金库撒手不管。

程光蘅表示,库存现金检查不能在营业中检查,只能在营业后、营业前。戴立宁立刻决定在营业后马上就开始检查,但是,后来程光蘅又来了电话,说当天检查准备不及,最快也要到第二天早晨6点半十信营业之前。戴立宁只好同意。

然而就在电光火石之间,消息已经走漏。当天晚上,“中央银行”副总裁钱纯的家里来了不速之客。钱纯的父亲是台湾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着名化学家钱思亮,同时,钱纯、钱熙、钱复三兄弟亦并称于台湾。除了长兄钱纯担任过“中央银行”副总裁、“财政部”部长外,二弟钱熙是着名的科学家,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艺术暨自然科学院院士,也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幼弟钱复则担任过台湾的“外交部”部长、“监察院”院长。

钱纯也是典型的官员性格,不愿惹事。当多位“立法委员”出现在他的家门口时,他也颇为惊诧。他推说要洗澡,想尽快让不速之客们离开,但这群人如同吃定了他,就不离开。“立法委员”言辞激烈,要求取消第二天对十信的稽查。

由于当时稽查计划已经由更高层同意了,包括“中央银行”总裁、曾经担任过“财政部”部长的张继正,以及“行政院”院长俞国华,钱纯知道事情已经不可能更改,只能坚持表示,取消是不可能的。

“立法委员”们阻止核查的行动失败了。但显然,十信和蔡辰洲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他又故技重施,伪装现场,借钱把窟窿填上,使得稽核人员无法查出问题。

第二天早上6点半的核查结果将会揭开谜底吗?

1月5日晨,台湾“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突击检查了十信18个营业单位中的5个分支机构,发现对方果然已经有了准备。

在5个分支机构中,有4个发现了现金短少的问题。然而由于蔡辰洲在晚间接获了消息,仓促间无法筹措现金,临时开了4张国泰塑胶没有填写日期的支票放在了金库,试图表示金库里短缺的现金是以合法的手续借走的。

一份事后整理的报告反映了当时的检查情况,其中“库存现金之查核”与“不正常放款之查核”为重点,下面是该报告的要点:

1.库存现金与账目上比较,少了7.5069亿元新台币。金库里查获的4张国泰塑胶公司未具发票日期的支票,总金额也恰好是7.5069亿元新台币。这就是蔡辰洲临时放进去的支票。

2.十信的不正常贷款在1983年2月28日有38.5527亿元新台币,由于勒令处理,这些钱已经缩小到3.3684亿元新台币。可是,所谓拆东墙补西墙,十信收回了原来的不正常贷款,却又贷出去了更多的非正常贷款,以至于到1985年1月18日,非正常贷款更是达到了52.6474亿元新台币,而这些贷款的担保品主要是一些林地,这些地的价值被高估了40~120倍。

3.十信本身不承认担保品高估,但对于社员的“人头贷款”问题却供认不讳,并承认贷款主要用于土地投机和关系企业投资。

4.获得贷款的理事主席蔡辰洲的关系企业中,若干企业的业务及财务状况均不健全,并且都参与了土地投机项目。按照目前情况来看,这些土地很难顺利开发。十信的这部分土地担保贷款已经达30亿元新台币以上,利息负担沉重,因此,要改善十信的违规营业状况,不容乐观。

核查完毕,在十信营业之前,检查人员撤出。由于具体的数额还需要计算,“人头”还需要核对,抵押品价值还需要调查,报告还需要撰写,具体惩罚措施还需要拟定,在随后的十几天内,除了仍然督促十信缴回欠款、不要进行不良放款之外,“财政部”和“中央银行”没有其他动静。

甚至除了少数人之外,没有人知道十信已经被查了。外部新闻界除了一两篇捕风捉影的报道之外,也没有警觉出了大事。

16日,一份初步的报告由“财政部”递交给了“行政院”和“中央银行”总裁张继正,指出了十信的违规行为,并说明具体的金额还在核算之中。

1月30日,另一份详细的报告又送了上去,上文引用的要点就出自这份报告,但报告除了说明问题严重之外,仍然没有具体的措施。

这是日后人们对十信处理诟病最多之处,人们普遍质疑,为什么核查后一个月的时间,“财政部”、“中央银行”、台北市财政局、合作金库一直没有拿出具体的惩治手段,依然只让原来的驻社辅导小组进行监督,同时也只是下令要求其限期改正,收回不良贷款。这实际上是给了十信更多的腾挪时间。

那么蔡辰洲和十信是如何利用这段时间的呢?

如何应对挤兑

在这段时间,蔡辰洲的国塑集团财务状况更加恶化了。蔡辰洲之所以必须从十信“偷钱”,是因为他的国塑公司和关系企业出了问题。

国塑公司虽然是做塑料的,却做起了房地产生意,买进了大片的地皮开发,然而随着台湾经济一个景气周期的结束,房地产市场低迷,蔡辰洲的资金链一直绷得紧紧的。

为了缓解资金链问题,他采取了三项措施:

1.利用国塑员工做“人头贷款”从十信贷款。

2.从国塑员工手中直接集资。大陆对于员工集资并不陌生,在20世纪90年代,各个地方的国有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往往向自己的员工吸纳存款,甚至是强行摊派集资,并许以比市场利率更高的利率。如果该企业活过来了,员工可以获得其许诺的回报,如果资不抵债破产了,员工的存款就血本无归。蔡辰洲从员工手中集资后,往往给员工开一张国泰塑胶的支票,便于员工以后拿支票到十信去兑现。

3.从外面吸收民间存款。这类借款也往往需要国泰塑胶的票据作抵押。

随着经济不景气程度的加深,蔡辰洲从外界和员工处借款越来越艰难。更糟的是,由于债权人发现国塑出了问题,开始向蔡辰洲讨还贷款。蔡辰洲为了应付,只能从十信直接拿钱。原来到十信拿钱还需要找“人头”,办理手续,来不及的时候,就变成直接偷钱了。

这就是当初他为什么被抓住把柄的原因。

把柄被抓住后,虽然外界仍然不知晓发生了什么,但一小部分消息灵通人士已经开始向蔡辰洲施压,让他原本绷紧的资金链更加腾挪不开。于是,在监管机构商量如何惩罚十信的时候,蔡辰洲竟然还在监管者的眼皮下继续直接从十信偷钱。

从1985年1月11日到25日,十信不良贷款再增9亿多元新台币,辅导小组、合作金库、台北市财政局警报声连连,希望尽快处理十信。

这时,新闻界也嗅到了金融风暴的味道,开始介入。从1月28日开始,各家媒体均以大篇幅报道了“十信事件”,并开始追踪报道。这使得人们对十信和国塑集团的信心陡降,也使得蔡辰洲的资金链更加紧张。他明目张胆从十信金库搬钱的行动愈演愈烈。其后几天,十信除了拨付已经承诺的贷款外,其中有相当大部分的贷款怀疑是被蔡辰洲搬走的。

1月28日,1.86亿元新台币。

1月31日,3.06亿元新台币。

2月2日,6600万元新台币。

2月4日,4.25亿元新台币。

2月5日,2.33亿元新台币。

与之对应的则是十信存贷比(贷款与存款的比例)的急速增加,2月2日为85.3%,到了2月7日,已经攀升到了95.66%。而根据要求,信用合作社的存贷比应该保持在78%以下。

一切表明,“十信事件”经过放大后,已经从当初的一次核查行动演变成了一次风暴。

同类推荐
  • 悲剧英雄:项羽

    悲剧英雄:项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悲剧英雄项羽》讲述了军事天才的凄美爱情,英雄末路的悲怆选择。一场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一段英雄美人的爱情传奇、一个盖世英雄的千古悲剧。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内容简明扼要,是弘扬先进精神,树立学习楷模的生动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关注航空工业发展的人员阅读。
  • 第六帝国(下)

    第六帝国(下)

    十九世纪,欧洲有六大势力,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奥匈帝国、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家族还有另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二十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迹于18世纪中期,其创始人是梅耶·阿姆斯洛·鲍尔(Mayer AmschelBauer),后更名为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
  • 连锁巨人:沃尔顿成长日记

    连锁巨人:沃尔顿成长日记

    本书讲述了沃尔顿的成长以及创业故事。沃尔顿白手起家,从岳父家借贷2万,专攻农村市场,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用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迅速占领了美国的乡镇。沃尔玛终于成为世界连锁超市第一帝国。沃尔顿有过人的智慧和良好的习惯,从一路的成长中,我们可以见证沃尔顿的过人之处。他给后人留下的经营哲学是很多商家的宝典。因为作者研究日久,采访了沃尔顿家族的后人,并且掌握了第一手很多外界并不知道的秘密,在本书中都是首次披露。
  • 朱元璋

    朱元璋

    活剥人皮,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竟然出自一个丑奇无比的放牛娃,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朱元璋。 本书为传记,描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其出身贫寒,少年为地主放羊至参加农民起义后,成为“洪武”皇帝并采取一系列安民政策,揭示了其伟岸的一生。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又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地朱元璋。
热门推荐
  • 剑破转天

    剑破转天

    背负血海深仇,却偏偏资质平庸,不料绝境之时峰回路转,体内惊现超级元神!至此,神兵秘法尽收囊中,崛起之路谁人可挡?曾经的屈辱定用无上荣光褪去,以往的恩怨必定用鲜血去洗涤!逆天路中,他最终能否攀上苍穹之巅,屠神证道?
  • 末世之神武系统

    末世之神武系统

    我游走于正义与邪恶之间,飘荡与现实与虚幻之内。在末世挣扎杀虐...在武侠世界仗剑高歌...在浩瀚的宇宙征程,穿梭与绝色之间...坐卧美人兮,回首望去...这将是属于我的时代!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路漫漫其修百里

    路漫漫其修百里

    多年后,世人再回顾当年颇受争议的,堂堂下唐战神百里云合屈于政权压力将一个无辜的幼童送到他乡做质子的事,不由唏嘘。谁能想到,就是这一当时只堪作老百姓茶余谈资的小事,竟成为后来二十年三大陆风云变幻的伊始。那一年,燕国国君励精图治,野心勃勃,西交蛮族,南收下唐,大有图谋天下之势。而作为下唐质子的戚百里,只不过这局大棋局上微不足道的一颗棋子。直到那个安静骄傲的蛮族少年向她递来代表西陆最强骑兵指挥权的弯刀:百里,前路坎坷,你可愿与我同行?
  • 在城里的日子

    在城里的日子

    农村年轻人,初踏社会在城市打工的生活经历。
  • 倚栏独语

    倚栏独语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发表过的散文随笔,或游历山水,或感念亲友,或感悟人生。”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作者始终坚守着一份心灵的恬淡,用深情如水的文字和浪漫情怀营造了串串美妙的花絮。一颗真诚质朴之心汇成涓涓细流,流淌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澎湃着一个个思想的火花,并用一颗善感的心思考着、记录着……展示了作者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追求。
  • 妖尾我们被束缚的羽翼

    妖尾我们被束缚的羽翼

    曾经的罪,现在的孽。一切的始是根源,未解无知的人,追逐着真理,走向残酷的现实。终焉只是开始,以无限为开头而铺展的众多次元、世界,不分正邪,物种,一起迎接结束。参与此战的人来自《二次元动漫世界》、《三次元现实中人》、《一次元其他小说的主角》和《神话传说》,以及古往今来的最强者们,还有逝去的古老英灵、伟人、武将、侠客、帝皇……这是一个从无休止的战争中获得解脱后,以祭奠生在此时代与过去的战者们一同战斗到最后一起逝世的那些英魂们生前的故事……
  • 总裁的倔强小娇妻

    总裁的倔强小娇妻

    平凡如她,自知配不上那样的天之骄子,可是他的囚爱让她渐渐敞开心扉,于是为了他,她……
  • 首席要抓狂:绵绵萌妻俏新娘

    首席要抓狂:绵绵萌妻俏新娘

    这货谁啊?这货就是“单蠢”的阮绵绵同学!害得卢总裁差点不能人道!伟大的总裁都想化身成魔拍死她,但是,她居然让他提不起拍死她的兴致!这货突然成他的未婚妻,虽然这也是他最近才知道的,但是这个天然呆萌的家伙能不能安生点?他下半辈子的性福难道要毁在这个二货的手里?
  • 第七诅咒

    第七诅咒

    他,孤独,他,寂寞,他用杀戮证明自己的存在。他没有亲人,他没有朋友,他抛弃情感对抗自己的命运。情与爱,对与错,只在自己心中的决定,背负的诅咒是他最致命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