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0200000016

第16章

銮驾庄村名的由来

在烟台市福山城区西北三里许有一个村庄。这虽然是一个只有五六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名字却大的吓人——銮驾庄。说起銮驾庄这个村名,还有一段美妙的故事。

话说明朝隆庆年间,南京兵部尚书郭宗皋是福山县城里村人氏。为郭宗皋烹饪料理的厨子是他的表弟、福山县邹家庄人邹德福。一日,穆宗皇帝朱载屋要为宠妃做寿,宴请文武百官,郭宗皋便向皇帝举荐表弟邹德福主持御宴。皇帝深知老臣忠厚,推举的厨子定有过人之处,便当即应允。

御宴那天,邹德福果然不负众望,倾尽全部技艺,烧熘爆扒、焖烤熏蒸,样样菜肴精,件件美味特,使御宴一扫旧颜,顿生光彩。是日皇帝朱载屋和宠妃细品美味,开怀畅饮;文武百官大快朵颐,一醉方休。穆宗皇帝至翌日日出三杆方才从飘飘欲仙中酒醒,品之口中仍美味无穷,心中对福山厨子做得鲁菜风味菜肴深为叹服,随吟道:“美味留香,七日不绝矣!”当即传旨:“今起朕膳由邹姓厨子料理。”

数年后,郭宗皋辞官回乡,邹德福也离开了京都。一日,穆宗皇帝龙体欠安,不思饮食,单念邹姓厨子做得“糟烟鱼片”。但是,邹德福不在京城,御膳房又不会做。皇后娘娘心急如焚,转念一想,何不到福山县把邹姓厨子接来京都?注意已定,为了隆重起见,皇后娘娘派出半幅銮驾来到福山降旨。銮驾停放在邹家庄村东头,从稻田赶来的郭宗皋和福山县县官、邹家庄邹姓族长、厨子邹德福等一同跪在銮驾前。公公传旨:“皇帝有旨,传邹德福厨子回宫”。此时部德福已年逾七十,但君命难违,只得带上两名徒弟坐上蛮驾,星夜赶回京城。

说来也巧,朱载屋吃了邹德福和徒弟做得“糟熘鱼片”,龙体很快康复。这下子皇帝再也不恩准邹德福回乡了。可是邹德福年岁已高,御膳房就由其大徒弟主持,他做技术指导。就这样,福山厨子在宫庭一代接一代地传了下来。

小村庄来銮驾,厨子用銮驾接,天下无双。郭宗皋和部家庄邹姓族长商量:“把邹家庄改叫銮驾庄吧。”族长欣然同意。这样算来,銮驾庄距今已有430多年了。

(刊登在2007年10月11日《烟台晚报》)

王懿荣为乡亲烹调全家福

王懿荣(1845—1900),福山古现人,字正孺,号廉生,晚号养潜居士,我国著名金石学家,清光绪六年中进

士,入翰林院,光绪十五年至二十六年,三任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生在鲁菜之乡,自然与烹饪有着不解之缘。他不仅是中国甲骨文之父和铁骨铮铮、抵御外敌入侵的民族英雄,还是一位会吃善烹的美食大家。至今胶东仍流传着许多他与美食的趣闻轶事,其中鲁菜名菜“全家福”就是一例。

据传,“全家福”一菜是王懿荣首创的,在烟台一带广为流行,寓意全家幸福。它采用烩法制作,原料根据季节变化灵活运用。有素烩全家福、荤烩全家福、山珍全家福、海味全家福等,也有集山珍海味与一体的全家福。它清腴醇厚,鲜美不腻,味道珍绝,深受美食家的推崇。

清光绪十二年(1886),王懿荣的父亲王祖源病逝于北京锡拉胡同11号,王懿荣扶父柩归福山两甲坡安葬。其时,王懿荣之母谢老夫人在南京两江总督张之洞处(张系王懿荣妹夫,其妹早逝),因思乡心切,心情悲伤,便写信给王懿荣,言自己年事已髙,希望能在家乡建一处宅子安度晚年。王懿荣乃忠臣孝子,赞同母亲之意,便和弟弟一道,变卖了古现(老宅)的部分房产,又得张之洞资助,便在福山城里建成了新宅,奉养老母。

乔迁之日,王懿荣本不想打扰乡亲众邻,只安排家厨准备桌普通酒席,一家人吃顿饭即可。没想到当天上午,闻讯前来祝贺王家乔迁之禧的人络绎不绝,有的甚至带来了虫下仁、贝丁和乌鱼等做菜原料,想借机感谢王懿荣造福桑梓的恩德。王懿荣即与弟弟商量,既然乡亲们前来贺禧,咱们须设宴招待,不可草率从事,我还要亲手做最好的菜,以谢乡亲抬爱。他一面让弟弟张罗乡亲坐下,一面微笑着走进厨房,挽起衣袖,扎上围裙,指挥家厨蒸了一些黄、白蛋糕,将乡亲们送来的虾仁、贝丁、乌鱼等烩到一起,又将原来备好的海参、鲍鱼、大虾、猪肚等片成大片掺到锅中,最后调味起锅,用汤钵盛着,作为凉菜之后筵席的第一道热菜端上桌来。众人只见那菜汤清色亮、黑白黄红绿各色搭配和谐,内容十分丰富。王懿荣说:“借乔迁之事,能同乡亲们一聚,敝人非常高兴,送一道菜给大家,就叫它全家福吧。手艺不精,请原谅。”大家举箸品尝后齐声叫绝。事毕,王懿荣善烹之事不胫而走。从此,胶东民间遇有乔迁、婚庆、寿辰等酒席,必以“全家福”为头菜,“全家福”便成了鲁菜中胶东风味的大菜。

(刊登在《鲁菜之都——烟台美食》一书中)

张伙计与糖醋黄花鱼

黄渤海盛产的重约一斤半至二斤的黄花鱼,打花刀挂糊油炸后,再浇上打明油的糖醋汁,出锅装盘,鱼头鱼尾髙髙昂起,全身色泽金黄,糖醋汁透明鲜亮;吃起来外焦里嫩头酥,脆香甜酸适口,深受民众喜爱。

这就是烟台经典名菜之“糖醋黄花鱼”。这道菜的来历,和福山一个姓张的跑堂伙计有关。

烟台开埠以后,本来就繁忙的港口更火了。国内外船只来来往往,八方人员蜂拥而至。繁华的烟台街上,饭店餐馆生意兴隆,以经营烟台风味菜肴见长的“梅兰阁”就是其中之一。“梅兰阁”里有个学徒的伙计姓张,福山人,十八九岁,人长得机灵,办事也认真,掌柜的很喜欢他,走到哪里都把他带在身边。

有一次,张伙计跟着掌柜的到码头买鱼,看到海滩上锚着一艘南方运大米的货船,岸上三四个人正忙着做饭。张伙计心想,我从来没见过南方人吃什么饭菜,今天何不一见?他和掌柜的打了个招呼,便凑到那帮南方人跟前,猫着腰看。只见一个南方人把煮熟的几条鱼放在盘子里,又把一些糖和水、醋放到锅里熬化,浇在鱼身上。大家围坐过来,人手一碗米饭,就着鱼吃得津津有味。张伙计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甜鱼能好吃吗?”南方人抬头一看,是个当地小伙子,边说:“当然好吃了,不信你尝尝。”张伙计倒也实在,拿起筷子就搛,入口只觉得甜甜的、酸酸的,仔细品品,既没有鱼鲜味,也没有鱼腥味。南方人说:“我们爱吃甜食,糖能化解腥味,不像你们北方人,做鱼就知道放盐。”

事后,张伙计反复琢磨,这几个南方人做得鱼不怎么好吃,但它说明了一个问题:南方人愿吃甜鱼。现如今,到烟台来做生意的南方人很多,要是能搞出一种既能体现烟台菜传统特色,又能适应南方人口味的甜鱼美食菜,肯定会叫好又叫座。张伙计找到老乡、饭店大厨刘师傅,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刘师傅愿意和他一起鼓捣鼓捣,掌柜的也支持他俩。

为这,张伙计和刘师傅一连两个春节没回家,一得空就琢磨试验,终于鼓捣出了这道“糖醋黄花鱼”。这道菜一挂牌,立刻受到了食客们的追捧,一时间成为“梅兰阁”点击率最高的菜肴之一。这年春天,广东旅烟同乡会在“梅兰阁”举行宴会,用“糖醋黄花鱼”作压轴菜,吃得南方人拍手叫绝。

这则消息很快上了烟台德商号沙泰公司创办的英文报纸《芝罘快邮》。从此,“糖醋黄花鱼”这道菜在烟台名声大震,迅速普及开来,后来成为鲁菜烟台风味名菜。

(刊载在2007年10月27日《烟台晚报》)

烟台美食经典——福山大面

晚报10月12日“烟台街”版面刊登了一篇介绍蓬莱小面的文章,文中提出从逻辑上分析,蓬莱“小面”在先,福山“大面”在后的结论。读后颇有感想。我是福山人,是烟台美食文化的爱好者,今不想与“蓬莱小面”的作者讨论福山大面与蓬莱小面之间的传承关系,只想介绍一下被誉为烟台美食经典的福山大面的历史、影响和特色。

福山大面又称福山拉面,历史悠久,是山东传统风味名吃,也是中国北方四大面食之一,在国内外具有很髙的美誉度。据专家考证,我国的面条起源于汉代,当时用手将面团抻拉成薄片的“汤饼”,被称为福山大面之萌芽。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汤饼”的名称和形状也不断变化。春秋时期齐国的“水引饼”与近现代的面条相似,明朝胶东的“抻面”受到了文人墨客的高度赞扬,诗曰:“傅家面食天下工,制法来自东山东,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据传,福山大面和福山名菜“糟熘鱼片”一起,于明朝隆庆年间由福山大厨带入宫廷并供奉御膳的。

福山大面源于民间,始于县城,盛于“烟台街”,遍及京城等国内北方大城市,远播海外多国。当年福山民间办喜事,宴会的主食多是福山大面(也有刀切面的),锅灶支在院子里,面案厨师在案前操作,面条空中上下翻舞,面案啪啪作响,拉好的面条“飞”到几米以外沸腾的水锅里,场面很是壮观,吸引着不少人前来围观。20世纪30年代,福山官方在县城著名的吉升馆饭店接待第一次来这里的军阀韩复渠,主食自然是福山大面,韩复渠食后拍案叫绝。1861年烟台开埠以后,随着来往客流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烟台街”上的酒店饭馆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髙,第一个在修业胡同开业的能包办酒席的东顺馆,就以经营福山大面和烟台风味菜肴见长而顾客盈门。后来,社会各界凡在蓬莱春、松竹楼、中兴楼等著名酒楼设宴招待社会名流、文人墨客、合作合伴的,都把福山大面作为压轴美食,品尝后无一不赞赏的。清末民国年间,北京著名的八大楼和居、堂等饭庄,上海的丰泽楼、会宾楼、悦宾楼,天津的登瀛楼、致美斋,大连的群英楼、顺兴楼,香港、台湾的松竹楼、鹿鸣春等饭店酒楼,都以经营福山大面而闻名。19世纪末20世纪初,福山大面制作技术开始远播海外,至今日本、韩国、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中餐馆仍经营着福山大面。

福山大面由面条、面卤和面碟三部分组成。面条是用上等面粉加入适量面碱和面,然后摔拉而成的,配比严格,工艺严谨,技术独到。包括和面、溜条、出条和潦面等多个环节,要求环环紧扣,一丝不苟,从而使面条达到香韧滑爽的口感。溜条是将和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反复摔打、回扣、抻拉,最后出条。面条又有实心面和空心面之分。实心面从条型上分为匀条、大条、扁条、韭菜扁、柳叶条、带子条、灯草皮和一窝丝等20多个规格。一窝丝面是将一根溜好的面条对拉11扣,拉出2048根细如发丝的面条,且两头粗细均匀,无断条。面卤有大卤、温卤、炸酱、麻汁、油盐拌和清汤、半汤及烩勺等多种,基本要求是鲜香适口。面卤中的大卤、温卤和炸酱,多是用当地的优质蔬菜、海鲜、鲜猪肉、鸡肉和东北的木耳等主辅料烹调而成的,尤以海鲜温卤和黄瓜、鱼籽炸酱卤为佼佼者。温卤有以加吉鱼、红头鱼、马步鱼和马面鱼等为主料的鱼卤,有茭瓜片和蛤肉、茭瓜片和虾仁等为主料的海鲜卤,也有鲜猪肉、鸡脯肉等为主料的肉卤等几十种。在精选的主料的基础上,配上木耳等辅料和调料,勾上亮芡,飞上蛋花,调味,即成为美味可口的面卤。面条与面卤讲究合理搭配,原则上温卤配细条,包括一窝丝、细匀条等,炸酱配宽条,包括灯草皮、韭菜扁、带子条等,大齒配匀条、绿豆条等,麻汁和油盐拌配灯草皮、扁条和柳叶条等。面碟又称面码,通常有黄瓜丝、马蹄刀葱、韭菜末和咸香椿末4碟,如果是炸酱面还要增加虾皮葱花汤和鲜香椿汤,麻汁面除“4碟2汤”外还要有咸菜豆角和烫过水的韭菜段。面条拉好后,潦面很关键,特别是一窝丝,极讲水温和时间,否则或溢锅或不熟或煮烂。面条潦好过水,放在大碗中,浇上面卤,拌上面碟,面条的韧香、面卤的鲜香和面碟的清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着大蒜,吃起来颇具特色和魅力,确系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的美食。

近些年来,受生活节奏加快的影响和经济效益的驱使,经营福山大面的饭店越来越少,福山大面的条型和面卤越来越单调,面碟基本绝迹,民众很难吃到正宗的、品种多样的福山大面。令人欣喜的是,进入新世纪,省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福山大面的传承和发展,省里把福山大面列入烹饪技能考核科目,市里历届国际美食节均将福山大面列入比赛品种,加之民众对美食的品鉴水平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有口福的烟台人将更大范围地享受到正宗的福山大面。

(刊载在2013年10月22日《烟台晚报》)

同类推荐
  • 走过花开的石林

    走过花开的石林

    人,不接地气易生病;书,不接地气难卒读。《走过花开的石林》是演员姜佩君所著,可许你会纳闷,喝拿铁、做SPA不擅笔墨的小资女,为何从娱乐圈混入文学圈,阅罢此书,便知分晓。此书分为“温情物语”、“女人思语”、“走过流年”、“感悟人生”、“谈天说地”五个部分,内容涉及一些女人话题,或谈生活、或及爱情婚姻、或讲亲情、或论人生感悟等等,其中好几篇还是作者的获奖作品。作者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人生阅历与谦和的为人,决定了其语言的清纯诚挚、朴实无华、寓意引人而又不失温婉文雅。
  •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卷》是中外名家经典诗歌·惠特曼卷。作者惠特曼,收录了他的多篇抒情诗,主要内容包括:题诗、铭言集、我歌唱一个人的自身、在海上带有房舱的船里、幻象、开始我的研究、我听见美洲在歌唱、从巴门诺克开始、自己之歌、亚当的子孙、从被抑制的疼痛的河流德等作品。
  • 生命的礼物:最动人的故事

    生命的礼物:最动人的故事

    如果生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故事便是汪洋里飘荡的小舟;岁月是一座望不透顶的高山,感动便是高山上绿荫的草木。最优美华丽的文字,最温馨动人的故事,最睿智的人生哲理,最经典的“时文选粹”。
  •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本书是作者借游记的形式谈城市景观、谈文化发展、谈历史故事、谈古典音乐等等。书中不仅有美丽的欧洲图画和引人的历史,尤其是作者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深刻见解十分丰满地表现出来。文字精当,晓畅易读。
  • 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

    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

    本书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玄言诗的先声、魏晋世族文化、玄言诗人群落、玄言诗文阐释、玄言诗的余波、玄言诗读者群落等。
热门推荐
  • 青涩光年

    青涩光年

    流淌的时光就像指尖划过的句子,一字一句都刻在彼此的记忆里。每一段都是遥不可及的彼岸,已成往事。所谓经历,也不过是三月的微风拂面,八月的桂花点点。时光偷走了我们的岁月的歌,剩下一片空白。《青涩光年》将时光剪影,记忆碎片融入诗的一字一句,每一首诗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丝淡淡喜悦,一丝淡淡忧伤。年少我们都不懂青春是什么,十六七岁的我们或许还太懵懂……
  • TFboys之玺欢的路口

    TFboys之玺欢的路口

    留恋的路口,怎可忘怀?时间已过,心底存留
  • 重生女配的逆袭人生

    重生女配的逆袭人生

    劳心劳力修个仙被师门追杀,掏心掏肺爱个人被劈腿,挣扎了百八十年,好不容易熬过了七重雷劫又被三儿给逼的自爆,沈丹芝这一世过的着实苦逼。有幸重生再世为人,沈丹芝发誓绝不再窝囊!修无上仙法,炼极品仙丹,一路火花带电线,势必虐死大渣男。女配重生大翻身,随身空间爽不停。
  • 皇拳神鬼画卷

    皇拳神鬼画卷

    江山赠美人,千古一画卷。天下与我谁归?进学校的那一刻,就注定我的一生从此不一样,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错了,这贵族学校招我来,完全是没有让我学习的意思,而我的专业,既然是……
  • 别闹,捉鬼呢

    别闹,捉鬼呢

    时移世易,鬼神的传说已经湮没在急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里,但是有明必有暗,有阳必有阴,总有这么一些人,可以突破阴阳的桎梏她本以为自己能和师父一样,能凭着两三手道术过上“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美好日子。却没想,双胞胎姐姐因车祸丧生,为了照顾有心脏病的母亲,不得不以姐姐的身份继续生活下去。好不容易打算金盆洗手做一个安静的美女子,却出现了一个戾气冲天的鬼婴对着她一口一个妈咪。为了天下苍生,她忍痛认下了这个孩子。但孩子的父亲还是手动再见吧……颜值再高,来头再大,也拯救不了这惹人嫌的臭脾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如不遇倾城色

    不如不遇倾城色

    她是一个受尽宠爱却又极其冷漠的女子。她看尽悲欢,看尽离合。却始终没有摆脱命运的纠缠。她爱那个男子,可是那个男子,怎么可以连承诺都不肯给她。一场邂逅,一树桃花,一眼回眸。究竟,谁是谁的劫。告诉她,你会记得她。因为,她心底曾有过你的伤。
  • 可惜遇到你

    可惜遇到你

    由于我是个学生党,所以更的很慢,请原谅,这个小说写一个千金林可惜在感情路上很坎坷,追求真爱遇到的挫折。。。
  • 我爱你的漫长岁月

    我爱你的漫长岁月

    未婚夫为了白莲花姐姐,逼得她家破人亡,她在最狼狈的时候,被他捡回去,暧昧的灯光下,他对她说:“做我的女人,我保你所有心思都得偿所愿。”她挺直了背脊,从容自在的微笑:“如果我拒绝呢?”“你会知道什么叫到了地狱。”他笑的温柔和煦。自此,他疼他宠她,如珠如宝。而她沉沦在他的温柔里,以为这会是她最好的结局,却不想一场大火,他抱着纵火凶手,她的白莲花姐姐,眼睁睁的看着她的外公葬身火海。后来坊间传言,落魄千金慕深夏夜夜流连于一个又一个男人身边,烟视媚行。只是那些男人里,唯独没有一个,名叫陆忍冬……世上总有那么一个人,你遇见了,从此其他的人都变得将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儿与手枪

    花儿与手枪

    著名诗人、小说家成都凸凹中短篇小说集《花儿与手枪》,系作者近三四年发表在全国专业文学期刊上的中短篇小说作品的精选合集,由三个中篇小说和五个短篇小说构成。
  • 神弓之殇

    神弓之殇

    千百年前的中原大陆,王朝崩溃,各地武将割据为政。长江以南却一片安宁,但江南之地修真之术盛行,门派不胜其数。当数清明派为之领袖,各门派听命于清明,倒也相安无事,直到天降神弓,江湖一片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