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3700000003

第3章 银海余波(1)

裘小三和老杨、喜儿推着放映机兴高采烈地走出了公社大院。

对面的赶车人远远地打招呼:“老杨,今晚是不是还演《白毛女》!”

“不,是新片。”

“什么新片!”

“你看看就知道了。”

赶车人“驾”一扬鞭子,马车飞快地赶了过来。

“伙计,到底是什么片子?”

“战斗故事片《奇袭》!”

老杨自豪地一扬脖子。

在公路两边田地里干活的妇女都站直了身子,结过婚娘们嗓门大的很:

“老杨,是不是又是打日本鬼子的!”

“咯咯嘎嘎”笑歪了一大片。

小三不解地问老杨:

“一说打鬼子,为什么都笑痴了?”

喜儿一伸舌头做了个鬼脸。

小三觉得此中必有缘故,便不多问,只顾推着小车匆匆赶路。

路两旁的参天大白杨,枝条伸展如鹿角,杨花随风飘舞。一对燕子穿来穿去“唧唧唧唧”,两只喜鹊飞上飞下“喳喳喳喳”。地里的小麦已经返青,绿油油的一片生机。小三的心情好欢畅,双唇一翘,吹起了口哨。

“演电影的来了!演电影的来了!”

沙滩寨村头一群孩子欢快地迎上前来。帮着推车的推车,拉绳的拉绳,前后簇拥着问长问短。小三忽然觉得自己很像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大英雄,飘飘然不觉加快了小碎步。进村后,沿街的人们自觉地加入了欢迎的行列。

大队前面的小广场早已摆满了马扎、板凳、砖头石块什么的,地上还用滑石划出了一些小方块。孩子们在昨天就已占好了地盘。村支书满脸堆着笑,远远地迎了过来。

众人进屋落了坐,孩子们却被挡在门外。他们只好爬上窗户隔着玻璃向里张望,鼻子都压扁了。后边的孩子一扯便掉了下去,又上来的同样是压扁了鼻子。

老杨喝了一口香茶后便向支书介绍了新来的裘小三。

支书忙握着小三的手激动地说:“早就闻名,就是没见面,欢迎你来我村传经送宝!”

小三忙说:“咱两个寨子只隔二十里,我却一直没有来,这一次真是有幸,公社革委会给了我学习贵村经验的机会。”

“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学习嘛。”支书说着把头转向了老杨。

“老杨,你也太偏心了,人家孙家庄子一月就演了两场电影,还是新片子。你怎么两个月才来俺村一回儿。”

老杨口里正有滋有味地嚼着花生米,听了支书的话忙咽了下去,又噎得连忙喝了两口水说道:

“哪里的话,那是上个月在孙家庄子召开学毛选现场会,公社革委会让临时加了一场。我昨天才换回新片子,第一场就到了咱村。”

“我说嘛,老杨就是和咱村贫下中农一条心!昨天听说你来,今早就让大宁到东湾打鱼去了,说好了,打不着五斤以上的金色鲤鱼不准他回来。”

“这就见外了,上级要求我们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你这是让我犯错误,再这样,我们半年来演一回。”

老杨严肃地看了看支书,又看了看喜儿和小三。喜儿忙连声附和。

“叮玲玲”电话铃响了,支书顺手拿起了黑摇把子:“喂,那里?是王干事,对、对、对,是演新片,好,来吧,放映机子边的老地方给你留着,放心吧!好、好。”

“又是老猫子,真是个老厌恶客,闻着腥就来了,总是坐在最好的地方。”

老杨听了忙点头:“可不是,那个村他也去,群众都叫的‘跟屁虫’。”小三听后噗哧一声,满口喷出了雪白的花生沫。

天晌了,窗外飘来一股浓浓的香味。村里负责做饭的阿朋嫂提进了一个大食盒。

“阿朋嫂!又给皇军送来了什么好吃的?”老杨一见食盒便来了精神头。

“又是你最爱吃的。”阿朋嫂说着取出一盘豆腐烧泥鳅,放在了老杨面前。

“上一次泥鳅没有钻进去,我看这次钻的怎么样。”老杨眯着小眼仔细看了看说:“这次钻的好,从头到尾全钻进了茅草沟!”

小三听出了味又噗地一声笑喷了水。

阿朋嫂不慌不忙背了一句台词:“这老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老杨接唱了一句“这个女人不寻常”便哈哈大笑起来。窗外的孩子也笑的“扑腾腾”掉下窗台一哄而散。

阿朋嫂干活就是麻利,一回就摆满了桌子。

支书打开一瓶“汉水春”逐个添酒,嘴里自言自语“该死的大宁,怎么还不回来,还等着吃大鲤鱼呢。”

小三双手捂着杯子连说:“我不会喝酒。”

“喝吧,裘家寨的人都喝大酒,斤儿八两的都是小菜一碟。”支书边说边添进了一滴。

“够了,够了,这些也喝不了。”小三急忙站起双手捂住杯子。

“添酒不满,得罪人不浅,不能破了老规矩。”

支书说着从小三手指缝一下子添过了头。老杨哈哈大笑说小三真是“莱西大嫚儿不顶让让”。

支书端起了酒杯说道:“大宁还没回来,就不等了,咱先喝着,来,干杯!先干为敬。”一扬脖盅底向上。老杨、喜儿也一饮而尽。

小三尝了一小口,装着呛的直咳嗽,说来也怪,竟然红了脸。支书一劝再劝,就是不进。老杨发了话:“小裘,咱干电影的没有不喝酒的,酒场上三种人不可忽视,就是脸红的、妇女和兜里装药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海量。中午多喝点睡觉,晚上放影就不喝了。”

小三让了半天,实在脱不过,只好分三次喝下,呛地咳出了泪。然后俯在老杨耳边小声说道:“咱别郭庄民兵自己打自己。”

老杨一扬头哈哈大笑。

三杯酒下肚,众人都红了脸。

门开了,大宁急怱怱地闯了进来,冲着老杨一点头:

“支书安排我打不着五斤以上的鲤鱼就别回来,天晌时才打了一条,送在阿朋嫂那里收拾着,耽误伙计们吃了。”

“罚酒,罚酒!俺已经喝了三杯。”老杨口里直喷酒气。

大宁倒是实在,自己倒了满满一茶碗说:“这一碗有四盅,我先喝了赔罪。”一扬脖“咕嘟咕嘟”一口气罐了下去。

小三惊的一伸舌头,心想二歪还不如他能喝呢,莫非他是“酒漏”。

大宁又添满杯和支书轮番劝酒。不知不觉地喝干了两瓶。正在兴头上,阿朋嫂一推门进来了,手里端着一个大瓷盆,金黄色鲤鱼的头尾都露在外面。老杨一见忙站起身来,晃了两晃:“阿庆嫂,来、来、来,干一杯!”

支书说:“阿朋嫂先坐坐,让大宁上代销点再拿两瓶老烧。”

大宁左一步,右一步,好不容易迈出了门槛。

阿朋嫂瞅了瞅小三说道:“我只顾忙,什么时候换人了,小弋子怎么没来!”

老杨喝了一口茶水,又晃晃荡荡地站了起来:“你先别着急,待会儿和你单独喝一杯再说。”说着出门方便去了。

喜儿说:“又喝多了,再喝又‘沙给给了’。”

小三问道:“什么‘沙给给’!”

众人大笑。

支书介绍了一番“沙给给”的来历:

原来,老杨是个糟烂醉汉,三杯酒就醉了,三斤两斤也是一样。上顿接下顿、今天接明天也是一样。喝的再多也不碍事。放影片子断了,别人接不好,他一接就好。就是愿意逗小孩,学着龟田的样子喊几声“沙机给给”!时间长了就有了歪号“日本鬼子”。

小三听后评了一句:“我看他的模样也很像龟田。”众人齐笑了起来。

阿朋嫂觉得今天来的小伙子很有意思,便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忽然感觉他上衣扭扣比别人密,顺口说了句“小伙子的衣扣是不是多钉了两个”便查了查,心中纳闷,女人天生嘴快:

“到底怎么回事,别人五个扣隔着那么远,你也五个扣怎么这么密?”

喜儿嗤嗤一笑,捅了一下小三说:“你站起来她就明白了。”

小三果真听话站了起来。阿朋嫂羞的满脸飞红:“看我眼花了,看我眼花了。”

从此以后,裘小三有了一个雅号叫“扣密”。

大宁左歪右斜的回来了,把两瓶酒放在支书面前便一屁股坐了下去,趴在桌沿上迷糊起来。

支书又打开了酒说:“他是陪不了三位的,不用管他,咱喝。”

老杨捂着酒杯说什么也不让添,嘴里说道:“先给阿朋嫂添上,让她干一杯,再说!”

阿朋嫂接过酒瓶学了一句台词:“胡司令,来一杯!”

老杨笑迷迷的递过酒杯也来了一句:“阿朋嫂,你也来一杯!”

两人“咣”的一声,一饮而进。

老杨乘着酒兴谈起了小弋子的事。

小弋子是一个小俅子猴,常常开玩笑没个数。有一次,在郝家营子喝完酒,他竟然抓了个馒头抛了个高,嘴里还念念有词:“大馒头、大馒头,我就是为你来的,我为你朝思暮想”。群众一传十,十传百,反映到了上头,被辞退了。

阿朋嫂听后觉得好笑,心里说:“人还不是为了吃和穿,县委书记不发工资,他能干吗!”

小三点了点头,暗暗嘱咐自己说话要小心。

支书开了鱼,将鱼眼夹给了老杨说吃了鱼眼晚上放映眼明、鱼鳃夹给喜儿说开磨电机顺顺当当、鱼翅夹给小三说以后展翅高飞、鱼须夹给阿朋嫂说黄河的鲤鱼四个鼻孔拉风箱风风火火、鱼籽夹给大宁说让他多打几条,自己夹了一块鱼皮说要为全体服务。

大宁根本没听到,正呼呼大睡,支书扯着耳朵叫醒了他,六人一饮而进,品尝了黄河种东湾神鱼。

阿朋嫂出去端回了一篮子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老杨顺手抓起了一个,被支书一把夺了下来“要吃饭,三杯酒!”二人又让起酒来。

小三看着雪白的馒头,忽然想起了屋后二婶子。

七月流火的日子,人热的喘不动气。夜晚是庄稼人最愉快的时候。

男人在地里劳做了一天,旁晚在汉水河洗一下澡,回家喝上三碗地瓜面子红面条,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落下来,再到村边的高地上一坐,让带着凉意的晚风一吹,舒服地“给个县长也不还”!

女人同样在地里干活,太阳落山时便急匆匆的收工回家做晚饭,在灶房里忙活能不出大汗?待大人孩子吃饭时,急忙用牛肚子毛巾擦洗几下,不等凉透了再喝上几碗热粥。男人可以光膀子,女人就不能那样实在。一顿饭下来,衣服都湿透了。贴在身上能不难受?还得收拾碗筷。待拿着蒲团到街上风口一坐,“给个娘娘也不还”!

夏日的夜晚,更是孩子们的天下。一群群孩子玩着“藏猫猫”、“抓特务”的游戏,玩累了便仨仨俩俩围着大人听故事。

小三总是愿意听屋后二婶子讲的神话。

二婶子年龄大,性格开朗,许多妇女愿意围着她。每晚她总是早早的拎出小红灯笼,三根木棍一支便挂了起来。老老少少的娘们儿围着掐辫子、编草帽。大大小小的飞蛾也来湊热闹,扑楞楞围着灯笼转。

小三从小没有娘,二婶子给了他很多母爱。有时他躺在小蒲团上数着天上的星星,听二婶子讲“天河弯弯、家家吃干饭”的谚语;听二婶子唱“正月十五发河水、河里飘着一个胡秫头、胡秫头上蝈蝈叫、吃了饺子去割黑豆”的说书人开场大实话。最让小三难忘的还是宝葫芦“一敲酒、二敲面、三敲四敲馒头来”的故事,每次听到这里,小三总是谗得流出了口水,眼前浮现出冒着热气的两个馒头一碗菜。

二婶子常说小三是“嘴大吃四方”。

“不喝了,吃饭!”老杨打断了小三的思路。

阿朋嫂递给他一个香喷喷的大白馒头,他猛咬了一口,莫非真是“大嘴吃四方”。

酒醉饭饱,老杨掏出了两角饭钱,小三一见便想起了小弋子的事也掏出了钱,支书推来推去硬是不收。喜儿忙拉着小三去方便,在墙旮 里,喜儿小声说道“老杨的那两角钱都装了大半年了,故意让让就是了,咱们放电影的都是嘴上抹石灰白吃白喝。”小三会意的点了点头。

天傍黑,老杨便指导小三用绳子栓着石头用力抛向树枝丫,石头坠着绳子从树丫的另一侧掉了下来,栓上银幕用力一拉,银幕便如同白帆般的升起来。小三心里说:“这有什么了不起,过去在家里小哥仨早就会的营生,这就叫“老汉子滚泥钱抛下的武艺。”

中午的酒饭还没消化,晚饭又准备好了,照样是大碟子大碗。小三看着这只有过年才有的菜肴,怎么也没有食欲。看着老杨狼吞虎咽便觉得鼻子饱了眼不饱,也贪吃的放开了裤腰带。晚饭不同于中午,酒喝的快,饭也吃的快,不到二十分钟便完成了任务。

三人打着饱嗝开始忙碌起来。

老杨和小三架起了放映机子,喜儿放好磨电机,缠上皮绳用力一拉“噔噔噔”响了起来。放映机前的灯忽的亮了。老杨调试好镜头,一道黄光照上了银幕,全场沸腾了。半大小子一个个站了起来,做出一些张牙舞爪的怪动作,影子照在银幕上,活龙活现

照例是支书先讲话,因中午和晚上都喝了酒,舌头直挺挺地打不过弯,啰哩啰嗦讲了半天,场内仍然是一片嗡嗡声,谁也听不清讲的是什么。不过,待老杨一开口,全场会立即变得鸦雀无声。别看老杨天天红着眼,一开口便是一口地道的北京普通话“今晚放映的是战斗故事片《奇袭》”。

银幕上八一五星闪着金光,吸引住了全场的观众。

小三正看的津津有味,忽然觉得肚子发胀,连忙用手揉了揉,便想上厕所,刚要起身,见断了片子,忙帮着老杨接片。不料接片高手却斜了门,才接上又断了,连续三次没接好,急得口里直骂活见鬼。小三实在憋不住,便分开人群向外冲,观众还认为是出去找工具,经过之处都纷纷起身让路。场子大了,一时走不出,肚子胀痛的实在受不了,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便捂着肚子拔腿跑了起来。

引得周围的人们议论纷纷“新来的这小子还真有事业心”。

电影散场之后,寨子里静得出奇,偶尔才能听到一二声狗吠。小三翻来覆去睡不着,又拉了几回,心中纳闷便问老杨:“你吃的比我多,怎么没有事?”

老杨哈哈大笑说:“你常年不占点肉沫,今日猛撮两顿,能不拉?”

小三嘴服心不服:人家邻居“铜勺子挖”一听说生产队里管饭便提前三天不吃饭,到时候一人吃的比三人还多,怎么也不拉肚子?

同类推荐
  • 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

    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

    什么是孤本小说?凡国内藏书只此一部的,未见各家收藏著录的,一概称为国内孤本,而在国内外现存唯一的完整本,才可称为孤本。所以,确定孤本最重要的是依据,现今收目较多较全的《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小说书坊录》、《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日本大冢秀高的《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以及《中华孤本》是我们确定孤本的依据。正是由于孤本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阅读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古吴娥川主人等编著的《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在众多孤本中挑选了价值较高的十种编成《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以飨读者。
  • 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

    如果我记错了,那一定是热晕了头。我一再向陆轶重复这个毫无意义的推理,以证明我还是认识南京的,同样,南京也认识我。我们在鼓楼口腔医院门前转来转去,转到那里都是在太阳底下。
  • 黑坟

    黑坟

    本书借古讽今,故事的背景为北洋军阀统治时的民国九年。这一年五月,我国北方某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一千余名矿工被困井下。井下大火猛烈燃烧,整个优质煤田毁灭在即,举国为之震惊。北洋政府为保住煤田,下令封闭矿井。不料,激发民变,几万民众在当地绅商、封建遗老及各色人等的纵下,攻占矿井,武装暴乱。
  • 红线传

    红线传

    独家收录“红线传系列”的近五万字未发表作品,超值典藏七篇系列力作,集结成册以飨读者。故事主角为红线,忘言,爱德华三个盗窃世家的青年人和他们的父亲莫奇?罗宾、管家J所组成。就像是一天分为白昼与黑夜,红线游走于黑白之间——这种命运在她成为莫奇先生的养女时就开始了。她就是暗夜的精灵,她在城市中穿梭,成为都市的一个传说。忘言是莫奇先生收养的最小的孩子。据说已经失忆,但是他真的失忆了吗?只有天和他自己知道!……而作者唯一能够肯定的是,他身上有很多秘密。
  • 清水里的刀子

    清水里的刀子

    本书收录了“果院”、“娘家”、“黄昏”、“家事”、“列车上”等短篇小说作品。
热门推荐
  • 贵妃传:小乞丐的崛起路

    贵妃传:小乞丐的崛起路

    从街边蝼蚁般的小乞丐,到独宠天下的皇妃……苏白表示这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原本只想着求得一餐温饱,却不想一不留神就成功了!果然,这梦想要有,万一实现了呢!一梦千年,此番回归,只为与你相遇——鲁衡麟。
  • 星幻年鉴

    星幻年鉴

    宇宙是无限的,文明的种类也应是无限的,所有文明都应遵循、尊重文明发展的“三性”——公平性、自由性和多样性。星河历33488年,离开地球4万多年的一艘小型救生艇,与星河联邦的一个移动哨卡偶遇,艇中幸存的主人公被解救,一段诠释文明“三性”的传奇由此拉开大幕。
  • 财富始于野心

    财富始于野心

    本书通过对卡内基生平精彩故事的讲述和经典案例的引用,为正在创业路上的年轻人总结出27条忠告,虽然不是什么秘诀,但绝对是获得成功的有益经验。
  • 王爷安好,本妃要出墙

    王爷安好,本妃要出墙

    二十一世纪最强杀手魅狐,因为一口汉堡噎死了?一朝穿越,落魄成王妃?夫君还是个时时刻刻想弄死自己的面瘫?妈的!还磨蹭啥?赶紧找个下家,撒丫子跑路吧!王爷您安好,本王妃就放心了,请您不必挂心,本王妃去找下家了,放心,一定比你好……
  • 守护甜心之守护你一生一世

    守护甜心之守护你一生一世

    几斗’亚梦,我愿意守候你一生一世,你愿意吗‘。亚梦’我愿意‘
  • 疯子李文学

    疯子李文学

    李文学笑的时候,一夜之间死了爹娘。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他爹娘死的现场很血腥。他爹碎了半个脑袋,他娘手里提着个血迹斑斑的扳手,吊死在房梁上,右脚没了脚掌,森森的露着白骨。李文学就蜷缩在角落里,眼睛死盯着他吊死的娘。于是他就疯了。村里的人都说,他是恶鬼附体,克死了爹娘……
  • 散落的珍珠:小滢的纪念册

    散落的珍珠:小滢的纪念册

    本书源自七十多年前现代著名学者、作家陈西滢凌叔华夫妇的独生女儿陈小滢的纪念册,书中以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为背景,将伟大时代名家名人的墨迹出版,可以使读者触摸历史,感受名家的丰富的学识,闪光的思想和他们的人格魅力。
  • 撩妻成瘾:上司,轻点爱

    撩妻成瘾:上司,轻点爱

    宋清欢以为离了那个人,这辈子要孤独终老了。结果,呃…怎么回事?一只大灰狼追着她跑…“女人!睡了我不负责,就想跑?”“……那你想怎样?”“睡回来!”于是就被拐到床上吃抹干净。她逃…他追…某天,逃无可逃,霸气回头,“喂,上司,你是专门来挖洞的么?”某上司挑眉一笑,“我不挖洞,只撬墙!”【宠文宠文宠文!】
  • 倚剑枕琴录

    倚剑枕琴录

    元朝末年,朝廷暴政,任用贪官,放纵酷吏。各级官员卖官鬻爵,朘民膏血,强税重赋,重劳恶役。杀鸡取卵,一年强征百姓三十年税赋,以致史云:千里无鸡鸣,饿殍遍于野。应用严刑苛罚,犯罪之人若不以金银财帛相送,轻者伤残,重则按白莲教党徒处斩。一人为救百姓水火,揭竿而起,加入了以反元复汉为宗旨的白莲教......
  • 审判苍生

    审判苍生

    圣界不容双子,但我却一定要双子并存,即使一路艰难一路痛苦,也不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