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6300000007

第7章 为官之本惟立身(7)

无独有偶,与此恰恰相反的是原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在2002年初赴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的当日,自发为其送行的人一大早就密密麻麻的赶到市委大院,从大门口至办公室到处是眼含热泪的群众,到处是“吕书记走好”的问候声,到处是写满祝福的匾牌:“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吕书记有口皆碑”;“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吕书记一路走好……”

这不是虚构的文字描写,也不是导演的影视镜头,这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场面。老百姓之所以痛恨杜保乾,是因为“杜书记”贪婪成性、厚颜无耻、道德败坏,翻着花样搞形象工程,变着心思做“工作秀”,结果是坑苦了群众,毁灭了自己;老百姓之所以难舍吕日周,是因为吕日周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忠于职守、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像杜保乾这样遭到唾弃和痛恨的贪官污吏不乏其人,如张二江、慕绥新之流;而像吕日周一样受到拥护和爱戴的人民公仆更是大有人在,如郑培民、孔繁森、李国安等人。真可谓是泾渭分明,黑白两见。

这一正一反的典型事例,读后让人颇有感慨,叫人如何正确对待手中权力的问题再多几番寻味。为什么同样是党和人民辛辛苦苦培养几十年、同样是手握重权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一个严重脱离了群众,侵害了群众的利益,伤害了群众感情,败坏了党的光辉形象;而另一个则“身怀爱民之心,恪守爱民之职,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出现如此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呢?考诸缘由,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官德”使然。

“官德”,简言之,就是为官者应具备的品德,是与其掌握的权力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

中国自古就有许多为官积德的古训:“为政以德则治,不以德则乱”,“小人治国、灾害并至”,“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可一日无德”……。古人尚且能够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何况我们今天。惨痛的结局是因为个别人没有良好的“官德”和人品做根基,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公仆意识,没有理解“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真正内涵,没有扎根群众、深入实际、为民造福的真本领。在这样的干部身上流露的不是真实和忠诚,只是霸气和虚伪、狂妄与自大。正像有人形容的那样:老黄牛吃进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孔繁森吃进的是雪,淌出来的是血。而有的人喝进的是茅台,流出来的是尿。这无疑是对不同人格、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一种赞美和讽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些“官德”好,人品好的领导干部时刻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他们不是立志做大官,高高在上做老爷,而是立志做大事,脚踏实地干工作。他们无论职务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能够始终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重不移公仆心。”他们求真务实,敬业奉献,艰苦朴素,勤俭创业,无心出大名,却有心做大事。他们深知“当官只是一阵子,做人才是一辈子”的道理。他们人走茶不凉,年长德愈馨。在他们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而不是享清福。看到了什么叫共产党人,什么叫人民公仆。

可见,“官德”威力无比,它可使人变成戕害众生的厉鬼,也可以使人变成惠泽万物的太阳;它可紧张恶化干群关系,影响一方稳定,也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造福千家万户。特别是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更应该弃用那些“官德”低劣、祸国殃民的腐败分子,不用那些“官德”平平,政绩平平的无能之辈,重用那些“官德”高尚、政绩突出的人民公仆。

观察一个领导“官德”好不好,关键是看老百姓是否拥护爱戴他。领导干部的“官德”有多高,他在群众中的份量就有多重。因为民心是杆秤,这杆秤足斤足两,能称出一个领导的分量;心民是把尺,这把尺不偏不差,能量出一位干部的良心。

悉闻百姓声,修得官德心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在任山东省委书记期间,经常下到基层,听取老百姓的声音,回到机关后,认真阅读群众的来信,了解老百姓疾苦。据说,凡写给吴官正的人民来信,他每封必读,细嚼慢品,重要的批转有关部门处理,还亲自电话过问,直到解决为止。他说:“群众给我写信,是对我们的信任,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对此,群众送他一个美称“吴青天”。

吴官正同志这种兼听则明的作风给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历史一再证明,兼听博纳则政治昌明,闭目塞听必人心涣散。当然,要做到善听、能听群众的意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俗语讲: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真正当好政、立好德、做好人民的忠实公仆,就需要有豁达大度的风范,有兼听则明的睿智、有虚心纳谏的诚意、有闻过则喜自我否定的勇气。

然而,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少干部只是会说不会听,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其表现:一是爱听“顺言”,不爱听“逆言”。听到符合自己心意的溢美之词,眉飞色舞,沾沾自喜;听到批评、逆耳之言则如鲠在喉,怒发冲冠,甚至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二是爱听“上言”,不爱听“下言”。对上级的话是是是,好好好,不作分析,一概盲从;对群众的声音则置若罔闻,听则心烦,闻则意躁,甚至拒之门外。三是爱听“亲言”,不爱叫“疏言”。对于关系密切的身边人、“圈内人”的话深信不移,不辨真伪;对于关系疏远的人,以及认为“异已”人的话,则排斥在外,不予理睬。四是爱听“谗言”,不爱听“真言”。对来自一些别有用心的谗言,总是听着心里舒服;对来自真言者,总是心里别扭,甚至认为是不怀好意。殊不知,谗言,诽谤之言,历来为品行不良,心术不正的奸倿小人所运用。他们或出于个人嫉妒,泄私愤,图报复;或出于争权夺利,排除异己。综观古今中外进馋之“大成”,遭此暗算,枉送性命者不计其数。宋朝的岳飞,明朝的于谦正是谗言的受害者。当他人春风得意时,好进谗言者会竭尽巴结讨好之能事;当他人身处逆境时,便落井下石,致人于死地。

吴官正同志“善听则明”的作风告诉我们,对于来自基层的声音要做到一是要正听。通过各种渠道广开言路,让有意见者畅所欲言,根据工作需要的实用价值,有选择地积极采纳,以改进和推动工作开展。二要侧听。通过间接的渠道和方法,听取那些难于直接听到的意见,从中受到启发,总结经验教训。三要兼听。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广泛听取不同层次的不同意见,通过比较鉴别,对正确的积极采纳,有利的及时参考,不利的指明原因。

悉闻群众声,修得官德心。在听取基层不同意见中学到知识、提高认识、修炼自身,不惜为当政立德的好方法,其妙用至少有三:

其一,听民声知民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听民声,这是各级领导干部取得发言权、决策权的前提和基础。在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级领导干部面对的矛盾和问题与时俱增,要亲自处理的事情愈来愈多,要求他们同每位群众都能促膝倾谈,似乎极不现实。但百忙之余抽出身来接访群众,阅读人民来信,方可悉闻百姓之声,它犹如一条条畅通无阻的信息高速公路,源源不断地传递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情感信号。如是,为政者欲知百姓的苦与忧,不妨看看群众的来信,听听群众的呼声,这对于拉近自己与群众的距离,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提升自身的道德形象,不失为一件好事。

其二,防浮躁保清醒。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大约每天要用一半的时间看报表、听汇报,这是现今为官者无可厚非的两件要事,不然,咋当领导?但这报表和汇报有谁能说清楚其真实程度有多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好大喜功的官儿随时可见,这就给那些心怀叵测的主儿找到了用武之地,他能按照领导的口味,把那些注水鱼、注水肉、注水豆腐、人造蛋拼成一个卤水大盘儿端给你。于是乎,便头脑发热、心情浮躁、忘乎所以了,便决定大上一揽子“形象工程”,提前翻番进入小康,跨越初级阶段到达中级阶段直奔高级阶段。山西绛县曾创造了一个荒唐的“科技大跃进”。该地区要在这里开现场会,为了凑数,看到一养花农民有一片花卉,即做了一个大牌子,插在这个农民的地里,建起了所谓“花卉示范园”。有个乡镇搞别墅式肉食牛基地,因为没有牛,就把养牛大户的40头牛赶进去。不仅如此,“年终数字年初出”的造假现象也令人啼笑皆非。河南省11县、市虚报政绩,实际造林238公顷,上报数字则为3200多公顷。结果,遭殃的是老百姓。因此,当政者要恢复理智,保持清醒,不做或少做超越客观实际和群众承受能力的蠢事、傻事,深入群众听民声,不失为一副有效的清凉剂。

其三,正衣冠除污垢。“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老百姓写信上访,大抵不是吃饱撑的闲得难受没事找事干,故意给领导添麻烦找茬子,也不会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他们,或有怨而访,或有苦而诉,或有难而求,或有感而发,无病呻吟者断然不会占多数。更何况,一介平民,握锄把子的茧手要提起笔来给领导写信,难免会生出几丝忧虑和胆怯。群众的来信,无异于一面镜子,一桶清洗剂,可以帮助为官者正衣冠,除污垢。试想,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倘若看到百姓的锅里、碗里,食不饱腹,衣不暖体,面对山珍海味、琼浆玉液,能拿得动筷子?倘若听到“妈妈,我要上学”,“厂长,我要上班”,“法官,我要公平”的震颤呼唤,在灯光摇曳轻歌曼舞的舞池里,能挪得动步子?倘若想到茅舍陋室三代同堂,老百姓有好多事情急着要办,盼着要办,能坐稳车子……。

群众来信来访,直接反映了群众的心声,解决群众所急、所盼、所难之事,不仅解决了群众的苦与忧,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为官立德的问题,只要当政者把德立到了实处,落到了群众中,才能实现“德治仁政”的要求。

靠德性的力量施政服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德性力量的民族。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讲究“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这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也正是儒家之所主张“德治仁政”的重要原因。

德性何以是力量?因为在儒家看来,“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二子之服孔子也。”说得是,孔子有弟子3000人,其中贤者72人,这些弟子之所以服孔子,心甘情愿地追随孔子,绝非强迫的结果,是心悦诚服的表现。这充分显示了道德人格的巨大感召力,这种感召力可以进一步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力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个道理。

就为官理政而言,孟子说过“德治仁政”、“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因为“仁人无敌于天下”、“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当然“仁者无敌”的“无敌”,说到底不是别人打不过你,而是相互敬爱,以其自身人格的感召力化敌为友,使之抛其前嫌,化干戈为玉帛,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从表面看来,道德是柔弱的,它不像法律刚性那样,直接施治于人。而道德说到底就是人为自己立法,它类似于人工规则,最大特点是具有其违反性,因此,道德往往就显得脆弱。这也是不少人所以不相信道德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只有道德才能彰显人的崇高和尊严,在此意义上,道德又是最强大的。它类似于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所说:“人的思想就像是一根孱弱的芦苇,哪怕是一阵风,一阵雨,就足以摧残它,但它却代表了人的尊严,离开了它,人之为人就会丧失其最后的根据。”

德性的力量虽然柔弱,却又是坚韧的。放眼上下数千年的漫长历史,无论是物质的力量,还是制度的力量,抑或是知识的力量,都不如德性的力量来得那样久远和悠长。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一切的一切都在时间的无情淘汰中灰飞烟灭了。唯有那“感天地,泣鬼神”的德性之光,能够穿透历史的漫漫长夜和重重屏障,依然熠熠生辉,憾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相隔悠悠千载,今天的人们仍然感动于古代的道德楷模及其事迹,其中的原因何在,除董仲舒的所谓“天不变,道也不变”之外,正是基于道德的这一特点。“道德无古今”,“道德无新旧”这种历史的穿透力,恰恰是对“仁者无敌”的最好诠释。

上述这些引用的论述,最终在说德性的力量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说,从政道德是执政党和全体公务人员在从政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大量事实证明。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的产生,一般是从道德“滑坡”开始的。执政为民,反腐保廉,离不开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思想道德是党纪国法的防火墙,党纪国法是思想道德的保护神。面对复杂的社会形态,道德素养不高的人,会铤而走险,以身试法;道德素养较高的人,会“从心所欲,不逾规。”

同类推荐
  • 美穴地

    美穴地

    这是著名作家、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的一部中短篇小说精品选,收集了他的《美穴地》、《猎人》、《饺子馆》、《天狗》、《油月亮》、《黑氏》、《王满堂》、《主任》、读《西厢记》、《艺术家韩起祥》等精彩名篇,这些作品是贾平凹数十年来经过时间考验的最为读者们青睐的中短篇。这部书的出版就是对他中短篇经典的一个总结,相信读者们会非常喜欢的。
  • 掌上花开

    掌上花开

    《掌上花开》本书收录了宗利华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
  • 我们的医生2

    我们的医生2

    第二本《我们的医生》终与读者见面了。第一本《我们的医生》是2005年年底出版的。两本书是同样的38万字,同样的体例和厚薄,堪称孪生姊妹。那是2002年的一天,香港爱国华侨、联邦制药董事局主席蔡金乐先生正式委托我完成他的一桩多年未了的心愿——“写写我们优秀的医生”。这么多年我始终忘不掉那双恳请的眼睛,那里面装着半个世纪的秋凉,凝重的没有一丝飘忽不定。就在那一刻我深信这双眼睛里看到的事情一定是大事情。
  • 被吻醒的恶魔

    被吻醒的恶魔

    泯文和咏儿是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十岁那年,一次车祸,泯文虽然没有死,但再也没有起来,而他的父母也双双去世。咏儿的父母收养了他,直到他毫无知觉地在床上躺了七年。偶然的一天,他突然醒了过来,却一改七年前的温柔,变得非常暴躁。咏儿一时接受不了他这样的变化。他却一直冷漠地嘲讽她,他告诉她从前的泯文已经死了,现在的人不是从前那个了。泳儿面对这样的泯文该怎么办?是放弃?还是重新开始?
  • 蓝月亮

    蓝月亮

    《蓝月亮》精选作者多年来小小说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和一次总结,共分为《校园风情》、《民工系列》、《岁月暗伤》、《传奇人生》、《陕西十大怪系列风情》五辑。
热门推荐
  • 傲天之尊

    傲天之尊

    天下之大,却无半寸净土;为绝叛乱,平民不得习武。富贵淫乐王权贵,民间疾苦命难存。虽为籍籍无名之辈,为报养父之仇,驱除人心之魔,历经千辛万苦,直登武学巅峰。排山倒海,气冲云霄,踏破尘世,一代至尊!欢迎加入读者交流群498129858,一同探讨小说。
  • 亚珞璎学院:当四公主遇上四王子

    亚珞璎学院:当四公主遇上四王子

    她们是四个16岁的公主,是全球的顶级no.1设计师组合“seasonice”,被迫去英国上学。没想到回来之后,又要去中国的亚珞璎学院读书,再开学第一天遇上了四个同是贵族的王子,与他们进行了一场对决……最后她们隐藏身份,和四个王子互相有了好感……遇上她或他,难道是命中注定的?……
  • 踏仙屠魔

    踏仙屠魔

    天资聪颖的少年,却被称‘与仙无缘’!是命运坎坷,还是千年机遇?亦或是,一切早已不由己定?家仇情恨,当退无可退时,我自当逆命而行!神秘元神指引,逆天轮盘相助,一段热血修道之旅,踏上征程!仙器仙符,灵兽宝丹,更是一样也不能少。何为仙?孤身入道剑指天!何为魔?不疯不狂不成活!大道立世,诸族争雄!究竟谁能主宰?谁为界尊?
  • 圣光消逝

    圣光消逝

    忠于圣光之道的圣骑士哈特,相信力量才是一切的法师文森,两人从兽人战争一路走来.却在对抗天灾入侵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重新转生的两人,一个依然怀着对圣光以及爱的执着,另一个却希望用另一种方式来拯救这个世界.巫妖王的理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圣光到底是无懈可击的正义还是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就由我来告诉你们吧!
  • 重生之若娘

    重生之若娘

    前世她寄人篱下,懦弱可欺,听从长辈安排嫁于小吏,正室不如偏房。知君被谋,无辜牵连。重生而来,一切还未开始,君未娶,她未嫁。这一世,她要活出自己的风采,良缘,富贵一把抓。
  • 丑妃哪里跑

    丑妃哪里跑

    相府私生女,一跃成为秦王妃?顿时,男女老少皆对她怒目而视。咋了,说丑妃不配秦王。她才倒霉呢,被迫嫁了个命悬一线随时嗝掉的夫君。既然他对不起她,那她就爬墙,啥,温润如玉的王爷夫君居然怒了!艾玛,原来弱不禁风的夫君竟是个腹黑!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 无法改变的过去

    无法改变的过去

    人之初,性本善。她却是在经历的压迫下病态状了。绝望后重生,可以掌控一切?沈默桐,也这样以为。再次获得生命之后,回到四年前,已经完全是不一样的天空。认识了不同的人,却都是生活悲伤的角色,是否悲伤的人周围都围绕着是悲伤?在悲惨中,她固执地想改变一切,即使会伤痕累累,在看到一些希望,光明之后,沈默桐忘了,她忘了神秘人的忠告,和原本不在她生命中的人有过多交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噩耗。她有了生命中认为重要的人,想要守护的人,周围的人却离奇地遭受各种恐怖的事件。那个孤独,无奈的少年,却在这一刻挺身而出,带她去改变不堪的命运。前途莫勘,命运多舛,会有奇迹发生吗?在无法改变的过去,他们应该何去何从……
  • 妖怪残荒

    妖怪残荒

    古代,人妖大战不断。人为贪图一时安宁,与妖签订契约。提供妖住所。渐渐的,人忘记了妖··········
  • 异世穿越之宠男多多

    异世穿越之宠男多多

    她原本是二十一世纪鼎鼎大名的博士,穿越之后她是凤栖国女帝最喜爱的长太女,同时也是白离最喜爱的小徒弟。上辈子,她以后会做一辈子的“黄花”没想到穿越成个小奶娃,却换来了朵朵桃花,师兄,皇上,盟主,皇子,阁主…只要是帅哥,俺通通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