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7500000011

第11章

新娶的媳妇不吃饭,新结婚的儿郎不干活。不是不吃饭是在自己家吃饭的次数少,活动量少每顿饭吃的就少;不是不干活,是干的少,穿的新,一般的活儿插不上手,别人能替换的就替换了。

谷雨前后草木葱茏,一场透雨过后青蛙发出嘎嘎的叫声。

立夏前后刺槐开花,布谷鸟催春,花生进入适合播种的季节。看到村民们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恨不得将一个人当成三个用,又是种地,又是养殖,还赶着空闲时间搞草编工艺。看见东边邻居家的两闺女编草辫一年收入一千多,好的中年妇女订草编一年也能收入几百,强壮劳力都比不上,香玲眼馋了。先是学着辫草辫,学会容易,干快却不容易。她又学着钉地毯,针线粗得穿不过去,使劲大了,顶鼻子都顶穿了,针都顶断了,忙活一天下来也订不出多少,还经常不合格打回来返工。毕丰收宽慰她:实在干不来就别硬撑,有房子还要赔地的事绝对不能做。

香玲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挑胖捡瘦也就成了没有事可做。毕丰收劳动习惯了,忽然活不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他不像以前那样忙碌,也闲不着。每天头晌四六集赶着,经常比量秤杆子,做些贩菜、贩席之类的小买卖,大买卖做不成,小买卖闲不着。头晌赶集,下晌没事,在家的时间就捣弄一下摩托车。这个地方螺丝松了,他紧一紧;那个地方好加油了,他加点油;或者擦擦摩托车上的尘土,然后用水冲刷浮尘。有时候还叫香玲跟屁虫似的粘在他的屁股后面,帮着送这个,拿那个,跑前跑后忙个不停。

一天,香玲不知道从哪里来了灵感,觉得自己不能抬脚就让人接送,应该用自己的腿走路,用自己的翅膀飞翔,先学会骑摩托车,再学服装剪裁,做衣服卖,就是不卖衣服,骑着摩托车做点什么生意都是一碟小菜,小意思。

香玲把包袱抛向毕丰收,摊开时,毕丰收有点吃惊,既而镇定地提醒她:“你学车我不反对,只是担心你驾驭不了它,那玩意可是撒手无招啊!”

“会骑自行车的人就会骑摩托车!你看看人家红运媳妇不照样把摩托车开得嗷嗷叫嘛。”

“那是人家,人跟人能一样嘛!”

“我知道。但是,我想学。”

“你愿意,就试试吧!如果不行早打退堂鼓,早早下马,免得后悔。” 毕丰收犹豫着答应了。

话没说完,香玲一蹦一个高,搂着毕丰收转起来,一边转一边亲,兴奋的劲头真想脱下高跟鞋往摩托车跟前跑。直到他喊“小奶奶”、 “小奶奶”,香玲才罢休。

村子周围分布着五六个如大镜子般平坦敞亮的场院,是大集体时留下的产物。一层厚厚的黑土平整地压在上面,像一片片的黑地毯平铺在村子周边。分地到户以后,大场院也成了老和尚的百衲衣,分到了各家各户。为了使用方便,没有立桩挖沟立即分开,也没有栽上桑树墩,是学习驾驶的理想训练场地。

毕丰收用摩托车把香玲送到场院中间,支起摩托车,手把手地教起来,认真的程度胜过远航归来的水手给天真的孩子讲解征服大海的故事。香玲像是夏夜里瞪大眼睛听外婆讲神话故事的孩子,生怕漏掉一个细节。

这里是起动连杆,这里是油门,这里是离合器。将油门开到一定的程度,踩下起动连杆,轻加油门,车就发动起来。说完,毕丰收一脚踹开摩托车的发动机。

毕丰收关闭车的油门,让香玲照着他的教导,如法炮制。香玲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脚下去便把车发动起来,由于手脚的配合还不是很协调,摩托车“碰、碰、碰”急促地吼叫几声,才转入正常。

玲子的心里乐得开了花,激动的心像怀里揣着个小兔子,不停地跳。

毕丰收事先没想到香玲对摩托车的理解感悟这么透灵,起动车学得这么快,便趁热打铁教起步。手脚的配合要协调,特别强调双手的协调配合。手握离合器,挂上一档,松开离合的同时慢慢加大油门,摩托车便会轻轻移动,说完便从头到尾地演示几遍。香玲口述几遍,演示几遍,在征得 “毕师傅”的同意以后,便飞身跨上摩托车,毕丰收站在旁边保驾。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接连几次,香玲不是忘了松离合器,摩托车“嗷嗷”地叫着,就是油门太少,摩托车“格支”“格支”地卡死了。还有几次将摩托车重重地摔倒地上,她自己只是伤了点皮毛,没有多大妨碍。香玲心里有点打憷,有点心灰意冷,想打退堂鼓。

毕丰收又是总结,又是鼓励,给她冰凉的火盆加炭点火。香玲在经过几次大的挫折之后,终于将胯下的野马变成驯服的绵羊,先是懒洋洋地跑,接着就飞奔起来。香玲非常兴奋,毕丰收跟在摩托车后边大声吆喝着、遥控着。

摩托车在场院里练习几圈,由慢到快,由快到慢,不停地换档、转弯。没用半天的时间,香玲在场院里就运用自如,摩托车按照她的指令或快或慢纵横驰骋。

夕阳挂到树梢上,火红的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几只鸟从头顶飞过。香玲骑在摩托车上,好像胯下骑的不是摩托车,而是骑着一匹红色的火骏马,奔驰在辽阔的黑土地上如同飞翔在辽阔的蓝天白云上。村头的树木,美丽的村庄在她身后急驰。在毕丰收的眼里,香玲成了晚霞中的红蜻蜓,在夕阳的照耀下飞飞停停,美妙无比。

学会骑摩托车让空间距离相对缩短,让香玲把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拉长,改变了她的视野,也改变着她的生活。

香玲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童年的生活经历。童年的时候,父亲忙于养家糊口只管上班赚钱,几个姊妹相继出生,都是母亲悉心照料大的。父亲没有精力照顾孩子,任由孩子自由发展,从而让孩子们的体魄和意志得到锻炼。邻居看香玲“皮实”称她为“假小子”。她也没有辜负邻居的称谓,确实带点小子气,跟男孩子打起仗来很撒泼,吃了亏不流泪,流了血还要往上冲。

夏天来临,大雨倾盆。她敢穿着爸爸的大鞋在风雨中开大船,不怕被淋得像个落汤鸡,表情依然是那么兴奋,脸上刻满幸福。冬天到了,天地间铺上厚厚的雪被。雪后的清晨像一首清新的诗,又似一幅雅致的画。在诗与画之间,香玲勇敢地和小朋友到坡陡的地方滑雪,玩坐“土飞机”、打雪仗之类的游戏。在一次跟男孩子对阵的过程中,她被对方“俘虏”了,脖子里、裤管里塞满雪,埋在雪里“野葬”,只要她喊一声投降就能获得释放。她坚贞不屈,说什么也不喊,弄得对方拿她没有一点办法。

“邻家有女初长成。” 十三岁那年,香玲从野孩子堆里走出,一改常态,变得十分懂事。她知道家里的难处,理解母亲的辛苦,能够多少帮助母亲分担些忧愁,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里干些零活。妈妈做饭她烧火,妈妈洗菜她倒水;弟妹哭了,她去哄;衣服脏了,她自己洗。母亲忽然觉得女儿长大了,要讲出个具体时间,想来想去就是说不准。

十四岁生日那一天,放了学,香玲撒腿就往家里跑。她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劈头就喊:

“今天我过生日,妈妈!”

女儿的成长,永远牵绊着母亲的心。多少年来,妈妈忙于生计,常常忘记孩子的生日,孩子偶尔问起这事,她总是煞有介事地安慰孩子:“听老人讲,忘一个生日多活一年,今年忘了明年再过也不迟。”因为班级有个憨厚的男生,过生日的头天,跑到老师那里去请假,明天在家过生日。老师没有说准不准,劈头盖脑就是一句:“不能耽误你明天回家吃面汤。”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过生日吃面条,在她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记。过生日如此简单,香玲就提醒妈妈给自己过个有纪念意义的生日,只要吃一顿妈妈亲手擀的长寿面,或者吃一顿白面水饺就心满意足了。

看到香玲喘着粗气跑回家,妈妈一把将她揽到怀里。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这几年我们家过的日子不像日子,哪有闲心过生日,不是妈妈心肠硬啊!孩子,说到这里,今天说什么也要给你过像样子的生日。”香玲没有责怪母亲,反而打心眼里感激母亲,能郑重地给自己过个生日。

午餐并不丰盛,只比平日多了两道菜外加一个生日小蛋糕,在孩子的心目中这是难得的奢侈,连菜的味道都比平日好,面条也比平日擀的又长又细。香玲分到的生日蛋糕比弟妹的略大一些,含在嘴里软软的、甜甜的,舍不得下咽。当看到弟妹三下五除二吃完了自己分到的那份蛋糕,像馋猫似的瞪着的眼睛散发出蓝光,特别是看到他们把小手放到嘴里反复地吮吸时,香玲的心头一颤,毅然把自己送到嘴边却没有再咬的蛋糕分给了弟弟妹妹……

这段生活是异常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困苦的。艰难困苦的生活,让她长得十分健壮,也培养了她坚强的品格,让她终生难忘。

会骑摩托车的日子,香玲跃跃欲试,像在窝里展翅已久的乳燕,斗胆飞出,抖动着并不丰满的羽翼。场院里练熟了,上公路,公路上熟练了骑着回姥姥家。第一次单人骑摩托车回家,把姥爷和姥姥惊出了一身冷汗,差一点吓尿裤子。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没听说大街上的人叫它什么吗?”下句话太难听,姥爷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那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其实姥爷说的,香玲早就知道,社会上流传一段与摩托车有关的瞎话:某县第一批购买70摩托车的人,一段时间后统计,这批人九死一生,生者也是个残废。因此,社会上有人把摩托车暗地里叫它“一脚踹”、“死得快”。这话当然不便说在有摩托车的人当面,否则,不被揍扁,也会被骂个狗头喷血。香玲对这话当然嗤之以鼻,认为那是买不起摩托车的人一种红眼病。姥爷的老调重弹,更是多此一举。

临行前,姥姥再三叮嘱:“慢点跑,路上转弯要小心,一看二慢三通过。”人们常说:春风得意马蹄疾,此时此刻头脑发胀的香玲早把老人的话当成耳边风,还嫌啰嗦,没等老人说完,便发动开摩托车出发了,车开出老远还不屑一顾地喊:“我——知——道——了——。”摩托车飞出很远了,姥爷还听见香玲的回话在风中荡漾,余音缠绕到柳树梢上,久久不散。

同类推荐
  • 滴水观音

    滴水观音

    这是一部极具颠覆和争议的道德忏情录。陈汗的十一篇短篇小说其实是一部长篇小说。一个自恋的浪子—大学时期已经是备受宠爱的才子,但一直却我行我素:做过青年作协主席,却因一些不愉快的事件而离职,教过中学并深受女同事与学生爱戴,当过电影编剧和导演,得过好一些奖项,但影片都不卖座;后来一次情劫,令他欠下半生情债,并精神抑郁,言之凿凿地诉说女鬼缠身,蹉跎多年,直至人到中年而大志末竟。这是一个一个彻底的悲剧人物,十一篇小说循环叙说的就是这个人的忏情录。小说最具吸引力的元素,仍然是爱情。爱情越真挚、热烈、感人,越受欢迎与追捧;爱情的盲目、荒谬与残酷,同样吸引读者。作者是讲故事的高手,写出女人对男人永恒的怀疑。
  • 柳如是

    柳如是

    柳如是(1618-1664),本姓杨,名爱;后改姓柳,改名是,字如是。柳如是幼年不幸。14岁时,被故相周道登买于勾栏,强索为妾,未及一年,卖于娼家。后流落松江,自号“影怜”,与东林等党人交往。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人钱谦益(字牧斋,明朝官至礼部右侍郎)与柳如是结婚,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明亡,柳如是劝钱谦益殉节,钱推托不允,如是勇身投入荷花池身殉未遂。钱降清后,遭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钱氏家族乘机逼索柳如是,如是四十六岁时自尽。《柳如是》以半实录的手法再现了柳如是作为“秦淮八艳之首”的一生。作品中的柳如是孺子而兼侠女。
  • 布朗神父探案集1

    布朗神父探案集1

    布朗神父探案集》(全译本)从《蓝宝石十字架》到《神秘的哀悼者》,共计20篇。这些作品中描写的布朗神父,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探案完全无缘。
  • 2017国际获奖科幻小说精选

    2017国际获奖科幻小说精选

    21世纪以来,美国科幻领域发生了悄无声息的巨大变化:更看重语言和叙事,更多对准文化中的政治议题,更欣赏作者的独特体验。这一切,最终反映在每年形形色色的评奖名单中。未来事务管理局致力于科幻文化传播,独家引进2017年多个重要科幻奖项的入围和获奖作品,希望能够让中国读者领略当今世界科幻发展的样貌。本选集是未来局国际获奖科幻小说精选的第一集。
  • 小说选刊(2012年第1期)

    小说选刊(2012年第1期)

    本期收录了众多名家的优秀作品,如邵丽的《刘万福案件》,范小青的《天气预报》和胡健的《保姆秋收记》等,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重生记:我的老婆来自现代

    重生记:我的老婆来自现代

    站起来后,她小心的环顾四周,妈呀!这里是万人坑吗?为何全是尸体?少说也有一两百具尸体吧!惊恐之余,她发现了个实质性的问题,为何这些尸体都着古装?再看看自己的衣服,妈呀,古装!她的第一反应:穿了。可这尸体的数量颇多呀。不会是遇到某个皇帝的什么什么狱吧?历史上有秦始皇焚书坑儒最为出名。她不会穿到秦朝了吧?(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魔法控制师

    魔法控制师

    无情的命运使迫使水逸背井离乡,踏上了一条人生道路。魔法师、战师构成了魂沌大陆的主要武力。魔法师分为:初级魔法师→中级魔法师→高级魔法师→大魔法师→魔导士→圣级魔法师→神级魔法师。战师:初级战师→中级战师→高级战师→地级战师→天级战师→圣级战师→神级战师。历史总改变他,于是他也要改变历史。何人是英雄?不惧命运蹉跎,勇往前进的你、我便是英雄。水逸将从山野走向世界,磨砺刀锋,魔法、斗气、魔兽、佣兵、炼药......等等将一一出现在我们的故事里,一个传奇由此诞生!
  • 我的行星饭女友

    我的行星饭女友

    我,本是一个行星饭。可是,一次偶遇,改变了我的人生。王源,王俊凯,易烊千玺。谢谢你们,让我体会到友情。可是,我们只是朋友关系么?
  • 为什么上学

    为什么上学

    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作者周旋与男女主角搭戏,人生如戏啊难得一知己,智商碾压众人也抵不过规则。不能硬杠也杀不了作者,小说对世界的思维如何破坏?(顶着青春校园皮的智斗文,偶尔炼炼丹、演演戏、被妞泡、若无其事打打杀杀)
  • 霸道少爷爱校花

    霸道少爷爱校花

    一个霸道的少爷和唯美的校花因为家族原因所以同居,他们不止是同居关系,还是同桌,再一次又一次的闹剧里在男主寒亦晨的心中有女主伊诺儿不浅的位置,再一次又一次的表白下,伊诺儿对寒亦晨说:“寒亦晨,我也喜欢你!”
  • 网游之混沌至尊

    网游之混沌至尊

    本书与传统网游不同,看腻了传统网游的朋友可以进来点进来看看,保证耳目一新。本书技术流为主,非狗血逆天极度YY之流。昔日问鼎天下的顶级刺客冥王楚辰,删号转世重生,机缘巧合,入驻美女佣兵会,没有狗血的逆天运气,只有精湛的实力,左手翻云,右手覆雨,笑傲混沌!
  • 奇谈说神仙

    奇谈说神仙

    传说神仙能呼风唤雨,移山倒海,有那长生路,逆天而为,成为大能者,神仙路渺茫,悠悠岁月,求仙问路,又是只羡鸳鸯不羡仙,是那千年轮回注定的奇缘,让人荡气回肠,是谁缘定三生,至死不渝,还是这幽幽求仙路,历经磨难,枯寂而漫长的岁月需要她(他)陪,爱到地老天荒。
  • 罪后系列1

    罪后系列1

    命运的作弄永远在幸福背后我追寻着你的脚步却永远只能追寻因为我……牵不住你的手如果磨难是我们相爱的前提条件我想超越了千年的羁绊已经够了吧……
  •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贺集

    李贺集

    《李贺集》收录了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作品。宋代以后,李贺诗名鹊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北宋初传的《李贺集》为四卷,诗为219首,卷数与自编卷数相同,但篇目、篇数、编次略有不同。后又有五卷本,在四卷本的基础上加《外集》一卷,收诗22首,与四卷本合计,共241首。五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集名为《李贺歌诗编》。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名为《李长吉文集》。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