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但李俊回来了,而且童威童猛也回来了。可见,跟着一个有
前途的老大连苍天都会眷顾的。
李俊是如何摆脱宋江的呢?当凯旋归来的梁山军队经过苏州的时候,李俊诈称风疾不走了,而且还央求宋江留下童威童猛照顾自己。宋江虽然不乐意,但却无法拒绝。李俊就这样留下了。一个“诈”字,表明李俊再也不愿意跟着宋江混了,因为那已经没有前途了,一个“诈”字,彰显出了李俊的高傲和魄力,他敢跟老大玩阴的,一个“诈”字,宣告了霸气李俊的复活。
那么,李俊后来干什么去了呢?他带着童威童猛回到榆柳庄找到四个水鬼,然后七人驾船到了海外,开拓了一片崭新的事业,李俊做了暹逻国国主,终于龙飞九天,童威童猛等人也都成了开国功勋而享尽富贵。
“谁知天海阔,别有一家人。”混江龙李俊到底不是一个凡人。他所干下的事业当然要比宋江大的多了。
读《水浒传》,越到后来越伤感,好像全部的故事都要归结成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让人越读越郁闷。唯独李俊让人耳目一新,心头一振。因为梁山的故事虽然结束了,而李俊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旧的尽管死去,新的马上就要降临。好一条混江龙啊,让我们看到了水浒故事崭新的一页。
浪里白条张顺:所谓忠义就是肯为老大卖命
宋江能当上了梁山组织的老大,一方面由于过硬的自身素质,独特的领袖才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梁山上他有一大批嫡系部队,换句话说,有很多梁山兄弟坚决拥护宋江,肯为他卖命。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比如马军中的花荣,步军中的李逵,水军中的张顺。而形象塑造最成功的最能引起读者共鸣最能让读者扼腕叹息的是张顺。
就是那个“浑身雪练也似一身白肉”的浪里白条。
宋江遇到张顺是在江州,他的伤心之地。那天,宋江和戴宗李逵在一起吃酒,因为要喝碗鲜鱼汤,就让李逵去弄鱼。结果,李逵就和卖鱼的头头张顺干了起来。所谓不打不相识,张顺就这样结识了李逵,也就结识了宋江。宋江对张顺自然是十分的喜欢,因为他看得出这是一个好汉。张顺对宋江则明显带有几分崇拜的心理,所以酒席过后,张顺坚持说我请客,所以,第二天,张顺就带着新鲜的金色大鲤鱼来看宋江,他记得宋江爱吃鲜鱼,所以,在看到宋江闹肚子卧床不起时,张顺便按照宋江的吩咐给宋江买了止泻的六和汤,殷勤照顾。
张顺为什么跟宋江那么投缘呢?或者说,他为什么和宋江一见如故呢?这要从张顺的人生经历说起。张顺原本是浔阳江上的一个海盗,和哥哥张横专门在海上干一些谋财害人的勾当。因此可以推断他的出身应该很低贱。
然而,突然有那么一天张顺幡然悔悟了,决定不干海盗而要去谋一份正当的职业了。这又说明张顺是一个有个人人生思考和觉悟的人。他不想一辈子就这样荒唐下去,否则怎么对得起父母之所生天地之所养呢?于是,他就去当了鱼伢子。而他的哥哥张横则继续操旧业,后来还差一点搞死了宋江。
鱼伢子虽然是一份正当职业,却未必是张顺一辈子的理想。前途在哪里?张顺或许会经常问自己。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遇到了宋江。宋江给张顺的印象一是有学问,二是有知名度,三是有抱负。虽然他此时只是一个囚徒,身边却跟着戴宗李逵这样的好汉,你可见此人的能量。在当时那样一个时代,对出身贫贱又渴望改变命运的张顺来说,自然就很容易认定,或许只有跟着宋江这样的人才会有前途。
从此,张顺作为宋江的马前卒,开始了为宋江卖命的生涯。宋江因误吟反诗被黄文炳抓住了把柄,差一点被搞死。死里逃生后,宋江决定报复黄文炳,和无为军干上一仗。当战斗打响,冲在最前头的是张顺,最后卖力活捉了黄文炳的也是张顺。张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宋江出了一口恶气。
宋江在北京城外忽然做了一个怪梦,他梦见了晁天王,因此心中一惊,背上便生了个大毒疮,疼痛难忍啊!宋江何以如此呢?估计是做了什么对不起晁天王的亏心事吧。总之,宋江卧床不起,且性命堪忧了。正当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张顺走上来,说我知道有一个神医叫安道全的,善能妙手回春,我去把他弄来给哥哥看病。
安道全在哪里呢?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而此时张顺等人却在北京。从北京到南京,那该有多么长的一段路程啊!当时也没有好的交通工具。但是,张顺没有丝毫的迟疑,说出发就马上出发了。
当时正是冬尽天气,不是下雨,就是下雪,路上十分艰难。那张顺居然只用了“十余日”,就到了扬子江边。不巧又赶上了下大雪,江上奇冷无比。张顺顾不得这些了,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救大哥的命。为此,他必须“舍命而行”。因为走得急,张顺这个常年打燕的海盗竟然被小燕啄了眼,他差点被两个小毛贼弄死在江里。亏得他机灵过人,央求给自己留个全尸,这才保住了性命。但张顺并没有急着去报仇,而是火速来到建康找到安道全。
没成想,急抽风撞了个慢郎中,那安道全正和一个烟花女子打得火热,不愿意跟他去。张顺一不做,二不休,杀掉了那个烟花女子,将安道全逼上了绝路。为了老大宋江,张顺不惜杀人放火,敢于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其结果是,张顺以舍命忘我的精神救了宋江一命。
等到一百单八将聚齐,宋江便要招安了。张顺是个粗人,他不知道招安究竟是个什么玩意,也不知道招安会有什么后果,他只知道,大哥要招安,那就招安,跟着大哥走就不会错。但是为了实现招安大计,宋江却要先和朝廷前来征剿的官军狠狠地干上几仗,以让朝廷看到梁山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张顺又是舍命向前冲锋。
童贯来时,张顺全身穿上铜制的盔甲,坐在船上悠闲地垂钓,任由童贯大军怎样射箭,他都纹丝不动,就这样诱敌深入。要知道,即便张顺武装得再好,可刀箭无情,万一一个不小心被射中了,张顺性命休矣。这是张顺第一次当箭靶子。所幸的是他安然无虞。
高俅败了两阵,不甘心,第三次造了大海鳅船又来。在此关键一战,是张顺带领水军的弟兄们潜到船底,将所谓的海鳅船凿了几个大窟窿,成了海漏船。高俅本人也被张顺活捉上了梁山。此战,张顺圆满达成老大宋江的心愿,狠狠地教训了一番猖狂的高俅。
宋江的人生理想就是回归体制之内,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如今,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宋江终于得偿所愿。但是,体制内显然不是白进的,你要为体制服务。朝廷,道君皇帝,交给宋江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代表朝廷前去征讨江南的叛贼方腊。何以说此任务艰巨呢?因为从规模上来讲,宋江集团的声势和规模远不如方腊集团。那方腊占据了八州二十五县,都开国称帝分封建制了,而宋江才闹出多大动静啊?但是,难归难,就算前面是地雷阵,宋江也只能勇往直前了。而作为宋江好兄弟的张顺也必须舍得一身剐般地全力以赴了。
对此,张顺早就做好了舍我其谁的一切准备。方腊的第一座城池润州是如何被拿下来的?宋江南下的开局之战是怎样打响的?“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是张顺,只身一人游过扬子江,打探出了准确的敌情,之后宋江才得以用计攻取了润州城,这一笔功劳当然应该记在张顺头上。
接着,宋江以惨重的代价相继攻下常州和苏州,和卢俊义会师于杭州城外。杭州自然是块硬骨头,因为它也是“八大古都”之一嘛。果然,宋江久攻不下,一筹莫展。时穷节乃见,危难出英雄。张顺最后一次挺身而出了。他说,我会水,可以潜入水里,从水底混进涌金门,然后来个里应外合,大事成矣。
可惜的是,等张顺真正潜入水底才发现,水路也被封死了,张顺过不去。既然水底过不去,那只有走水上了。张顺灵机一动,决定趁夜深人静的时候爬上城去。张顺是那样地小心,一连投石问路了好几次,确定守城士兵都已睡着,才跳上城来。双脚刚落地,发现不好,敌兵一个都没睡,正严阵以待。他慌忙又往水里跳,还没入水,便被城上射下来的利箭硬弓给射成了个刺猬。张顺再一次做了箭靶子。
张顺终于把这条命献给了他的宋公明哥哥。他当然是心甘情愿的,因为事先他仿佛已经感觉到死神向自己逼近,便对李俊说,“便把这条命报答先锋哥哥许多年好情分,也不多了”。当看见风光旖旎的西湖时,张顺又感慨道,“便死在这里,也做个快活鬼”。总之,张顺仿佛冥冥中已经感觉到自己要死在这里。可是,他能够退却吗?他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吗?没有。这就是一个小弟对老大的忠义之心,生死之义。阮氏三雄曾经说,“若是有识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可惜,识他们兄弟的晁盖已经死了,宋江对他们并不怎么感冒,于是他们的人生信条也就无法亲自实践。而在此时,他们的信条却被同是水鬼的张顺血淋淋地给诠释了。
张顺死后,并没有完全销声匿迹,而是被西湖震泽水府龙君封为金华太保。在另外一个世界,张顺仍然没有忘记忠义二字,他用自己的魂魄杀死了方天定,帮助宋江成功拿下了杭州城。可以说,他把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宋江,他真是一条赤城的汉子,忠义之神。
所幸的是,张顺的这种献身精神获得了应有的回应和回报。正如刘备当年梦见关羽和张飞之死一样,宋江准确地梦见了张顺之死。这说明他和张顺的情分是相当重的,他们的心灵已经相通。然后,宋江痛不欲生地哭道:“我丧了父母,也不如此伤悼,不由我连心透骨苦痛。”宋江虽是一个影帝级的好演员,但此情此话应该有九分是发自肺腑的。离开杭州时,宋江还特意在涌金门外西湖边上为张顺建了一座庙,以备后人祭祀,追思张顺的英灵。等到平定方腊班师回朝之后,宋江首先想到的还是张顺,特请旨追封他为金华将军。
“涌金门张顺归神”,就这样,一个在浔阳江上做了半世海盗的张顺,只因死心塌地为老大效忠,死后便成了水浒忠义精神的象征,代代缅怀的一尊神。
在很多人看来,张顺活得很值了。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所追求的不过是留个名罢了。或许吧。然而我总觉得封建时代的忠义观念好像一笔交易,我赏识你,你为我服务,我重用你,你为我卖命。这里面究竟有多少兄弟情义呢?
梁山上所谓的忠义二字,也不过如此。
梁山好汉中的几对仇人
在任何一个集团或组织里,和谐只是一个总体的趋势,只是一个追求的方向,只是一个宏伟的目标。而不和谐才是日常生活状态,才是每时每刻的音符,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梁山也是一个健全的组织,一个完善的黑帮集团。也许有人说,梁山上众兄弟论秤分金银,异样穿锦绣,互相称兄道弟,仿如一家人。可是,既然不分彼此,既然众生平等,为什么还要排座次?排座次的本身就是梁山不和谐的一个表现。
而且,梁山上分明有几对仇人。他们之间也是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是哪几对仇人呢?
其一,杨志与晁盖、吴用等七星。
杨志这个人,绰号青面兽。脸上有老大一块青记,怎么看都像个晦气的人。但是,真正让杨志晦气的、最终埋葬了他似锦绣般前程的,是劫了生辰纲的晁盖吴用等七人。杨志打心底仇恨他们,恨不得杀了他们。所以,他先是上了二龙山,就没有上梁山,然而,后来,被大潮流裹卷着被大趋势推动着,他也被迫上了梁山。这个时候,恨就消了吗?不会。可是,恨又有什么用呢?梁山泊前后各有四大班子领导。之前吧,他的仇人晁盖、吴用、公孙胜都在班子内;之后呢,死了一个仇人晁盖,可是还有两个仇人吴用和公孙胜依然还在班子呢。他作为梁山的一个小弟,能把班子领导怎么着呢?所以,杨志的恨只有深埋在心底,而绝不敢发泄出来。
最终,杨志是病死的。一个人要想病死,首先要有一股鸟气憋在心底,憋他个三年五载,或者十年八年,才可以形成不治之症。杨志显然是被仇人气死的。他就是到了地下,那心里也不会和谐。
其二,徐宁与汤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