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41000000011

第11章 迷信“潜规则”(1)

一个企业没有显性的规则可以遵守,或无视公开规则的存在,从公司到员工都以玩儿转“潜规则”为乐,这样的做法无论是用于对外关系,还是用于对内关系,都将结局堪忧。

第一节 以做阴谋家为荣

典型案例:

美林证券,从神坛走向地狱

——当美林证券的分析师一边私下嘲讽那些垃圾股,一边却为它们颁发良好评级时,他们似乎并没有觉得自己在干一件既悖离职业道德又违法犯罪的勾当。在一个以制造阴谋为乐的群体当中,能骗倒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反而是值得称道的高智商行为,正因此,也造就了高智商犯罪。

千禧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令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网络股一泻千里。伴随股价倒下的,还有华尔街那些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审计师、会计师们。

曾经,华尔街的金融家们是居于全球金融界金字塔尖的人物,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他们高得离谱的年薪随着他们与神奇上涨的股票之间的故事,向世界各地传播。

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的亨利·布洛杰特(Henry Blodget)及他与亚马逊的故事就是众多神话中的一个:

亚马逊网络书店(Amazon)刚刚上市后,正赶上互联网时代最辉煌的时刻,这家首创了网上售书模式的虚拟书店很快得到投资者的青睐,1998年,其股价已涨到了令人乍舌的250美元。此时,一些分析师开始泼冷水,如前任美林网络股分析师科恩就预言,亚马逊将跌落到50美元以下。但布洛杰特却大胆宣称,亚马逊必将涨上400美元一股。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布洛杰特的预言就得到了股市的验证,于是,他代替科恩成为美林的网络股分析师。

这一好莱坞大片般的事件使得年仅33岁的布洛杰特一夜成名,成为华尔街的明星分析师。普通投资者们把他当成先知,把他的股评当成股市预言,极力追随,并称他为“网络先生”。

可惜的是,先知先觉者也敌不过可怕的命运之神,2000年,全球网络股崩盘,投资者投入股市的真金白银瞬间蒸发,心痛不已的投资者开始质疑曾被他们奉若神明的分析师和投资公司。

终于,一位损失巨大的投资者向法院控告美林证券及其分析师布洛杰特,由于受布洛杰特发布的评级分析的影响,这位投资者在2000年3月买入了4600股信息空间公司的股票,仅一年时间,他亏损达50多万美元。而他经调查发现,美林与信息空间公司之间有关联交易,因此,他完全有理由质疑布洛杰特评级的公正性。

事发后,纽约州司法部长斯皮策着手调查此事,他发现,其实布洛杰特早已知道他推荐的公司的真实状况,并清楚知道“将会发生什么”,却故意隐瞒真相,诱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并且,不光是布洛杰特,美林证券内还有的许多分析师在这么做。随着调查的深入,斯皮策抓到切实的证据——布洛杰特与公司同事们互发的邮件。在邮件中,他蔑称某支网络股为“垃圾”,但同时,美林却发布报告向投资者推荐这支股票。另外,布洛杰特还对公众称Pets.com和EToys会扭亏为盈,但没多久他们就宣告破产。

调查公布之后,一直蒙在鼓里的投资者们才发现,当他们满怀期待研读分析师们的股评报告时,那些分析师却正在嘲讽着他们正在购进的那些股票,并为骗倒他们而洋洋得意。对证券公司来说,有意发布欺骗性的股评,也不过是为了赢得企业投行的业务而已。

黑幕的真相引起舆论哗然,2002年,美林不得不宣布立即解除布洛杰特的职务,并承诺支付1亿美元罚金、公开道歉并将股票研究部门从投资银行部门剥离,第二年,又同意另外支付1亿美元,用于解决同欺骗性股评相关的民事诉讼。

就在美林和布洛杰特接受调查时,又陆续有投资者将美林及其他证券公司、分析师告上法庭,一些知名分析师纷纷落马,美国司法机构也公开表态,将加大力度,对华尔街加强监管,督促金融家们恪守职业道德。

警惕:被自己的阴谋迷住

阴谋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按理说,应该是遭到摈弃和鄙夷的。但有的时候,身处其中的人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究其原因,一点也不奇怪,在许多时候,信息都是不对称的,例如华尔街的金融家能掌握上市公司的实情,但普通投资者却并不清楚,而不公布所有的真实情况,是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与上市企业的共同选择。只不过,有时保密是商业运作的需要——毕竟,公司的所有信息都公开,会对正常经营产生不良影响;有时则是谋取暴利的欲望使然——当金融家和企业家们发现,联起手来欺骗公众,可以为自己挣得巨大的利益,他们便会乐此不疲。

阴谋起源于通常的规则,却在当事者尝到阴谋的甜头之后,激发了人的贪婪本性,促使他们想出更多的办法制造更多的阴谋,并且,并不认为这是不道德,只会觉得这是自己智力和权力的体现。

久而久之,耍阴谋的人会产生高高在上的错觉,以为真相只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芸芸众生则只不过是被玩弄于股掌之间、对前景毫无洞察力的可怜虫。更有甚者,他们会认为这已经是行业内的游戏规则,而自己只不过是规则的制定和操作者,有资格俯视那些无法掌控规则却又要主动来参与游戏的人。

当布洛杰特们一边在背地里嘲笑垃圾股,一边发表正面股评,一边又自得地享受千万年薪时,大约也就是这样的心态。

就算是一个普通公司里,有人能经由一个小小的阴谋上位,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会产生自以为聪明超过一般人的想法,更何况是华尔街这样世界瞩目的中心,一个股评可以令举世疯狂,当事人有如此种种的表现就更不出奇了。

由于阴谋带来的利益是迷人的,阴谋家自己也会被自己制造的阴谋给迷住,却在无视正规准则的时候,忽视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天条。在正常的人类社会,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都不是摆出来供人看的,在“潜规则”触及到这些底线时,道德和法律就会发挥出他们的作用,荡涤那些有违正规规则的人与事,从而维系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

因此,当企业中的人,特别是处于高层,容易掌握到别人得不到的资讯的那些人,若是发现企业中有“阴谋”出现的苗头,一定要尽快警醒,最好的方法是,一开始就制定正常的规则,监控阴谋发生的可能性,否则不光是企业的经营会陷入麻烦,个人在道德败坏之后,其下场也十分可虑。

第二节 把企业变成大“酱缸”

典型案例:

安隆,在不合理竞争中堕落

——竞争和奖金本是用来激励员工做好业绩的手段,但在安隆,从竞争中获胜并得到高额奖金本身成了目的,为了目的,员工的不择手段不会被惩罚。待到金钱是唯一的目标时,公司毁于造假丑闻就毫不稀奇了。

2001年10月17日,安隆公司(Enron Corporation)公布季度财务报告,其利润由2000年的1000亿美元突降到亏损6.38亿美元。随后,《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披露安隆公司利用合伙公司隐瞒巨额债务。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介入安然事件调查。两个星期之后,安隆公司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自1997年以来,安隆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

2001年11月,安隆公司申请破产,并制造一连串连带效应,给美国的资本市场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但丑闻到此还远远没有结束,2002年1月美国司法部门对安隆造假案及贿赂问题进行罪案调查,案子一直持续数年之久,2005年到2006年安隆公司的前CFO、出纳、会计师、董事长、公关部经理等陆续被判刑入狱。

安隆的倒闭及一系列轰动世界的丑闻的产生,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糟糕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导致糟糕的企业精神,于是从内部腐烂变质,最后全面倒塌。

曾经,安隆是资产上千亿美元的公司,业务涉及能源、电讯、货运、广告等多个领域,拥有两万多名雇员,曾多次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美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

这样一个业绩上佳、头顶着璀璨光环的公司,何以变成堕落与欺骗的象征呢?变化当然不是在陡然间完成的。这要从安隆公司的内部竞争机制说起。

1990年代,安隆公司在从能源行业向其他行业拓展,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同时,也开始实行绩效考核,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组织架构,及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员工带来的管理难题。

其绩效考核的核心是,在员工中间建立评估和比较机制,依据绩效评出级别,再按不同级别给予薪酬及奖惩。奖惩的差距非常大,绩效差的员工会被赶出公司,而成绩优异者会得到高达上百万美元的巨额奖金。

由于评估是以员工个体为单位进行的,员工之间、特别是同一层级的员工之间的竞争极为激烈。公司里最出名的莫过于两位安然前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和丽贝卡·马克长达数十年的明争暗斗,他们曾用各种手段削弱对方的权力,巩固自己的地位,甚至不惜因此损害公司业务的开展。个体能力大于团队合作的风气在公司内形成,竞争的氛围使得员工对于帮助其他人完成工作的事漠不关心,同时,由于落后就会被立即淘汰,压力之下,员工们不得不竭力掩盖自己问题,甚至弄虚作假,文过饰非。

当外部的经济环境变差,业绩压力进一步增大之后,更有不少员工选择了拉帮结派,以避免被公司排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这样的风气发展下去,排斥异己以保护“自己人”的做法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管理人员与关系亲近的员工勾结,修改业绩记录,赶走那些与自己不合拍的人。

造假的氛围一经形成,很快就成为上下人员的“共识”。

根据之后美国司法部门挖出的证据,人们发现,安隆在过去十来年里,曾干过通过虚假的离岸公司避税、用行贿得来的内部消息从石油交易中获利、靠政治献金获取政治支持、制造并发布虚假业绩以提升股票市价令公司内部的持股者得到高额收入等种种违规的事。种种事项表明,这已是一个从根上烂掉的公司,似乎在这个公司,懂得用造假、违法来为自己谋利的人才是聪明人,才适合在公司里生存。

在这样的公司里,产生过度扩张而无视实际经济状况的公司战略是毫不奇怪的,犯下骗贷、财务欺诈、证券欺诈、洗钱、违规交易等种种罪行也是顺理成章的。一个已经形成浮夸成风、欺瞒哄骗、无视规则的企业,如同一个从上黑到下的大酱缸,凡进入其中的,都很难干净起来。

警惕:利诱员工,诱出利益的奴隶

“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理念,是很多企业管理者的信条,而对其中为数不少的管理者来说,对这个理念的理解无非就是体现在薪酬的“奖”与“惩”上,再说得直白点,就是奖金和扣罚。

应该说,这样的管理方式操作非常简易,效果差不多可以立竿见影,——对做得好的员工给予奖金或提高薪水,对出了差错的员工马上实施罚款或降薪。由于员工的收入直接决定他们的生活水准,因此会立刻触动他们最敏感的那条神经,促使他们按照公司或上司希望的方向行事。

员工惟命是从,又配合以公司业绩的增长,于是让管理者尝到了奖惩式管理的甜头,会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管理的真谛,逐步热衷于运用“金钱”这一有力的工具去驱动员工。并且,他们也会逐渐引入更科学的方式,来为奖惩提供更为合理、可行的依据,比如绩效考核体制之类。在员工人数增多之后,他们还会促进员工之间的竞争,优胜劣汰,以留住最合乎自己要求的人才,——当然,促进的工具也是金钱奖惩。

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金钱又是经济社会中人们面临的最大、最现实的“利害”,当公司提供了一个鼓励大家追逐现实利益的环境,本性自然就会充分发酵,一切“利”字当头。就如一位专门调查安隆公司破产案的美国官员所说:“只要能赚钱,即使是魔鬼,安隆也要和他进行交易。”

而如果公司当中只有对追求利益的赞赏,却没有对不道德行为的监控时,对利益的追求就会变得不择手段,小到员工为升职加薪而假造业绩、排挤同事,大到公司为增进业务不惜行贿欺诈。一旦在公司里,“笑贫不笑娼”式的歪风邪气蔓延,变成了公司的行为准则,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合法合规的行为反而得不到认同,用不合常规的方式谋利倒成为能力的象征,最后留下的,必然都是在酱缸文化里混得如鱼得水的人,而整个公司也就从头到脚全部堕落。

因而,管理者必须要警惕,利益只能是激励机制中的一个手段,一个企业中,除了利益还需要有合乎道德法律要求的规则,需要有正面积极的精神倡导,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人,行正道方是长远之道,所以,对于利益工具的使用一定要格外谨慎。若利益趋动被奉为桎梏,则认同这种行为方式的人,会渐渐迷失,成为被利益趋使的奴隶,当公司上下的人都被利益异化,最终必须把整个公司导向歧途。

附:安隆前高管获刑情况一览

2004年1月,安隆前首席财务官安迪·法斯托认罪,并被判处10年监禁;2006年10月,因其配合调查,改判为6年监禁外加两年社区服务。

2005年12月28日,安隆前首席会计师理查德·考西认罪,被判处7年监禁。

2006年5月,安隆创始人、前董事长肯尼斯·雷被判定犯有10项欺诈罪,在量刑前,肯尼斯因心脏病于7月5日去世。

2006年5月,安隆前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被判定犯有欺诈和内幕交易等19项罪行;2006年10月,斯基林被裁定处以24年零4个月监禁。

2006年10月,安隆前财务部高级主管葆拉·里克尔因犯内部交易罪被判10年监禁,缓刑两年。

同类推荐
  • 双向承诺视角下知识型员工管理

    双向承诺视角下知识型员工管理

    本书深入研究了知识型员工组织支持形成的影响因素;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系统验证了迈耶和艾伦的三维度组织承诺量表,研究了组织支持和组织承诺及其三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组织支持对组织承诺及其三个维度的解释力,探讨了组织支持对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等内容。
  • 七星·企业·奇迹

    七星·企业·奇迹

    本书内容包括:全领域创新突围——宁波慈星公司案例分析、铸就人才原动力——银亿集团案例分析、虚拟经营的控制力——宁波神化案例分析等。
  • 后发企业的追赶与超越

    后发企业的追赶与超越

    本书所选择的案例包括宁波得力集团有限公司、宁波音王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君禾泵业有限公司、宁波沁园集团、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宁波西摩电器有限公司、宁波高发汽车拉索有限公司、浙江企赢控股集团共八个“单打冠军”企业,这些企业虽然个头不大,但各具特色,他们采取了不同的企业发展战略,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追赶道路,在一个个细分市场中确立了优势地位。在对8家宁波“单打冠军”企业追赶历程分析的基础上,并借助所构建的后发企业追赶理论分析框架,从具体到一般,本书最终归纳出三种不同后发企业追赶模式及其特点,包括得力文具和音王集团创造的“基于品牌塑造的追赶模式”,君禾泵业、沁园集团和九龙物流创造的“基于创新推动的追赶模式”,西摩电器、高发拉索和企赢控股创造的“基于价值链拓展的追赶模式”。
  • 我是推销王:世界上最神奇的60个推销定律

    我是推销王:世界上最神奇的60个推销定律

    有这么一个事实:世界上80%的富翁曾经是推销员。推销员作为一种职业,既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又能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然而,如何在推销工作中掌握真正的技巧,成为真正优秀的推销员,却是长久困惑广大推销员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呢?显然不是天资,关键在于技巧!你要和成千上万的、形形色色的客户打交道,还要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变化。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娴熟的推销技巧和高明的推销手腕,就很难在复杂的市场上取得成功。本书由崔希希编著,正是为那些准备从事推销工作或已经从事推销工作的人们量身打造的推销宝典。
  • 零基础,跟大雄一起学信贷

    零基础,跟大雄一起学信贷

    信贷员不仅肩负着为银行创造经济效益的使命,而且也肩负着把控风险的使命。在发展信贷业务的同时,努力把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才算一名合格的信贷员。本书通过某银行信贷部门的信贷业务故事,讲述了大雄在信贷主任(刘春花)和同事(美丽、王二、李四)的帮助下,不仅了解了信贷业务的操作流程,而且学会了如何阅读财务报表、如何进行信贷实务分析。本书旨在帮助既怀有信贷员梦想,又是零基础的读者成为一名合格的信贷员。即使已经成为信贷员的读者,一定也能从本书获益良多。
热门推荐
  • A Burlesque Autobiography

    A Burlesque Autobiograph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赫鲁晓夫全传

    赫鲁晓夫全传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尼基塔·赫鲁晓夫是一位在联合国大会上敲鞋子的苏联领导人,事实上,他也是20世纪最复杂、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谴责斯大林,释放数以百万计受害者,并为他们平反昭雪。他努力减缓冷战紧张气氛的笨拙尝试引发了柏林与古巴两次危机。作为斯大林之后头十年的苏联统治者,赫鲁晓夫给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打上了其自身矛盾的深刻印记。此外,他的一生和从政经历为我们勾勒了苏联时代的整体画卷:革命、内战、饥荒、集体化、工业化、恐怖政治、世界大战、冷战、斯大林时代、后斯大林时代。
  • 萌萌宠上天:腹黑师傅啃一口

    萌萌宠上天:腹黑师傅啃一口

    沈七七没有想到,一睁开眼,竟然来到了异世大陆,谁能告诉她,她为什么莫名其妙的来到了这里?哇!这么多的优质美男,都来姐的怀抱吧。什么?师父他老人家不同意?好吧,作为一个好徒儿,当然要唯师父马首是瞻,只是,师父大人,能不要动手动脚的不,人家会害羞的呀。
  • 天晴了吗大人

    天晴了吗大人

    隔着窗彼此一声祝福像两个孩子一样无助答应我别再那么辛苦好好找个人住我要的幸福就是你幸福我说过自己绝不会哭但眼泪还是噎藏不住而沉默背后藏着孤独未来持续孤独多铭心刻骨那段走过的路直到结局后才会明白你是我的依赖总是能让空白的我充满期待又为何天亮后要离开浓重的一笔伤害我们自己的爱却不能主宰我说过自己绝不会哭但眼泪还是噎藏不住而沉默背后藏着孤独未来持续孤独多铭心刻骨那段走过的路直到结局后才会明白你是我的依赖总是能让空白的我充满期待又为何天亮后要离开浓重的一笔伤害
  • 屠戮诸天

    屠戮诸天

    因一次追杀,叶晨重生到少年时代。为了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他不得不四处抢夺资源,猎杀各种各样的天才。以武破道,我无所不能。以力破道,所向无敌。且看叶晨如何以蝼蚁之躯登上天地间巅峰-----------------------------------------------------------------------------新人新书求推荐,收藏。
  • 春暮梦恋

    春暮梦恋

    乌云合伴着闪电,雷鸣夹杂着狂风,草木摇曳,沙土飞扬,阴山谷一块骷髅状的巨石被缓缓打开,只看见一只火把微微的火光,在徐徐前进。
  • 异世妖娆世子妃

    异世妖娆世子妃

    当云兮潆决绝的她穿越到懦弱的她身上……他的命运是否被改写
  • 萤火璀璨了凉夜

    萤火璀璨了凉夜

    她,把自己困在一座城里,倔犟却又明面上的活泼,背负了一身的情仇。他,走进了她,让她明白“一个孤独的人不一定一直孤独下去”。一群人的爱恨情仇,你知道吗?世界上没有所谓的配与不配,想和不想。只有,你到底爱还是不爱……
  • 镜头里的角度

    镜头里的角度

    主人公顾佳在一次天灾期间到访西南地区,结识了思琪,进而认识了思琪的好友林芯。后来主人公意外的和林芯走到了一起,不过好景很短,一段由于角度问题被偷拍的视频被放到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后,在舆论的冲击下,主人公和林芯到底何去何从……
  • 网游之破天双刃

    网游之破天双刃

    超级大奖近在眼前,然而一场惊天变故将楚南带回了原点,是管理者的阴谋,还是游戏的漏洞,他再次踏上征途,为了心中的疑惑,在这虚拟而又真实的世界里是否会迷失自我。“亦真亦假?色即是空?”这是真实的世界?还是联盟的阴谋?看清真实的楚南,又该做何种决断,这个只会玩游戏的少年,是否成为一代救世主,撑起整个星球的天?(国庆结束之肯定是每天两章,平时还有会适当的爆发,求收藏求推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