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44900000042

第42章 国医中药:传承精粹享健康(4)

“四性五味”与养生有哪些关联?

所谓四性,又称四气,是指寒、凉、温、热四种药性(还有一种平性),其中寒凉与温热是相对立的两种药性。一般来说,寒凉药材具有清热泻火、利尿、化痰等作用;温热药材具有散寒、补火、温经通络的功效。同样,中医将食物也分成四性,依据是人体吃完食物后身体产生的反应。如吃完之后身体有发热的感觉为温热性,吃完之后有清凉的感觉则为寒凉性。了解食物的属性,再针对自己的体质食用,对身体才有药一般的益处。

五味作为药性理论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所记“五味”,即药有辛、酸、甘、苦、咸。中医把五味的作用特点总结为:酸收、苦坚、甘补、辛散、咸软。所以吃药要做到五味调和、浓淡适宜。食物的五性,同样对应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不论是食物本身的味道,还是作料,都会对五脏起不同作用。五味食物虽各有所指,各有好处,如食用过多或不当也有负面影响,要依据不同体质和需要来食用。如辛味食得太多,而体质本属燥热的人,便会发生咽喉痛、长暗疮等情形,需要多加注意。

趣味链接:“四性”、“五味”的作用和对应的药材

四性

温:祛寒补虚,红枣、黄芪、当归、川芎、龙眼肉。

热:消除寒证,肉桂。

寒:消除热证,金银花、黄连、大黄、生地黄。

凉:减轻热证,薏仁、菊花、西洋参、罗汉果。

平:强壮补虚,枸杞、芝麻、芡实、甘草、白木耳。

五味

辛:发散风寒,薄荷、木香、川芎、大小茴香、紫苏、白芷、花椒、肉桂。

酸:能生津开胃,收敛止汗,乌梅、五倍子、五味子、山楂、山茱萸。

甘:补虚止痛,人参、甘草、红枣、黄芪、淮山、薏仁、熟地黄。

苦:清热泻火,黄连、白果、杏仁、大黄、枇杷叶、黄苓、厚朴、白芍。

咸:泻下通便,芒硝、牡蛎、草决明、玉米须、茴香。

砭石是如何被用来治病的?

砭石,是古代利用楔状石器医疗的工具,即指以石治病。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砭为“以石刺病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有“美疢不如恶石”的话。东汉服虔注:“石,砭石也。”据《素问?异法方宜论》说:“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可惜东汉前已逐渐消失,至今失传已两千年了。

一般认为砭是针、灸、推拿、按摩以及“刮痧”的前身,是用石质工具进行的医疗方法,跟现代的刮痧有些类似。其原理是:以中医经络穴位理论为指导,不口服、不刺破皮肤、不用介质,直接或隔着棉织物在皮肤上操作,在无痛苦的前提下使用“感、压、滚、擦、刺、划、叩、刮、拍、揉、振、拔、温、凉、闻、挝”16种方法(砭术十六法)以达到除病的目的。

趣味链接:中医六大医术

砭:是针灸的前身。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现已失传,只保留砭术分支的一些石疗及刮痧术。针对现代人的特点推出的砭术的基本方法包括感、压、滚、擦、点、刺、划、叩、刮、扭、旋、振、弹拔、温、凉、闻、挝法。现代砭石疗法主要就是刮痧。

针:针最初是用石头做的,与砭不分,但是到了《内经》时代,就形成了铜针、金针、银针等金属针,成为独立的重要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刺经络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是一种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输穴的作用,达到治病目的。主要材料为艾(艾绒、艾条),也有用其他药物灸的,不是拔火罐。

药:就是指现代所说的中药了,内容很广泛,通过四气五味理论将各种动物、植物、矿物药材分类,再根据中医的各种理论组成不同的方剂,治疗不同的疾病。

导引:主要指的是各类气功。

按跷:主要指的是各类推拿按摩、踩跷方法。

谁发明了“营养缺乏症治疗法”?

公元200年,中国名医张仲景发明了“营养缺乏症治疗法”。张仲景在其着作《金匮要略》中对营养缺乏症作了生动的记述,并提出了饮食疗法,他推荐的具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吃后对治疗营养缺乏症确实有效。后来营养学家勿思瑟在其《饮膳正要》中,详细地用开处方的方法,来说明治疗因缺少维生素B而患脚气病的方法。他提出治“湿脚气”的方法之一是“以马齿苋洗净取汁和粳米煮汤,空腹服之”。他并且还开了治“干脚气”的处方。而西方医务人员直到19世纪末,才认识到治脚气等缺乏症的方法。由此可知,中国人发明的营养缺乏症治疗法比西方领先了1700年左右。

趣味链接:张仲景治便秘

一次,有个病人大便干结,排不出,吃不下饭,很虚弱。张仲景仔细做了检查,确认是高热引起的一种便秘症。当时碰到便秘,一般是让病人服用泻火的药。但是这个病人身体很虚弱,如果服用泻药,他会经受不住。但不用泻药,大便不通,热邪无法排除。怎么办呢?张仲景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做一种新的尝试:他取来一些蜂蜜并将它煎干,捏成细细的长条,制成“药锭”,慢慢地塞进病人的肛门。“药锭”进入肠道后,很快融化,干结的大便被融开,一会儿就排了下来。大便畅通,热邪排出体外,病人的病情立刻有了好转。这就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的肛门栓剂通便法。这种方法和原理至今还被临床采用,并拓展到其他一些疾病的治疗。

我国古代第一位儿科专家是谁?

钱乙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着名的儿科专家。他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着。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着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约生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约公元1035~1117年)。

钱乙“专一为业,垂四十年”临床研究于儿科。宋初,有人托名古代师巫撰《颅囟经》二卷,谈到了小儿脉法、病证诊断和惊痫、疳痢、火丹(即丹毒)、杂症等的治疗方法。钱乙对这部书反复研究,并借助于《颅囟经》的“小儿纯阳”之说的启示,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在张仲景总结的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适应小儿用的“五脏辨证”法。因此,他的学生阎季忠评他“治小儿概括古今,又多自得”;在其师死后,搜集整理生前资料编成《小儿药证真诀》,流传至今。钱乙的其他着作如《伤寒论指微》五卷,《婴孺论》百篇等书,皆散失不传。

趣味链接:六味地黄丸

钱乙善于化裁古方,创制了很多新方。如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组成,原是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的崔氏八味丸,即八味肾气丸(干地黄、山茱萸、薯蓣、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加减化裁,做六味地黄丸,用来当做幼科补剂。这对后世倡导养阴者起了一定的启发作用。如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益阴肾气丸,朱丹溪的大补阴丸(《丹溪心法》方)。

“种痘免疫法”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中国人大概在公元10世纪,宋真宗时代(998~1022年)发明了人痘接种法。据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载,宰相王旦子女皆死于天花,之后老年得子,取名王素,为了防止他也夭折于这种病,遍寻良医,商议防治痘疮的方法。有人说,四川峨眉山有一个“神医”能接种人痘预防天花。于是便从峨眉山请来了这位神医,传习了天花痘苗接种术。后来王素活到67岁。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典籍上最早的种痘记载。不过清代医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说:“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可谓见仁见智。

趣味链接:天花

晋代时,着名炼丹家、药学家道士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说:“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后,疮瘢紫黯,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也”。同时他追溯了“天花”病的起源,认为此病起自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公元25~55年)在南阳的战争中,从俘虏中传染得来。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天花”病的记载。书中还说:“永徽四年,此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

古时候有“胎教”吗?

“胎教”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孕妇情绪、言行的感化,所以孕妇应该谨守礼仪,持正心态,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胎教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记录,《大戴礼记·保傅》中说:“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又说:“周后妃(即邑姜)任(孕)成王于身,立而不跂(不踮脚尖),坐而不差(身子歪斜),独处而不倨(傲慢),虽怒而不詈(骂),胎教之谓也。”《列女传》中记载了太任怀周文王时讲究胎教的事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孕期有关行为、摄养、起居各方面之注意事项。如除烦恼、禁房劳、戒生冷、慎寒温、服药饵、宜静养等节养方法,以达到保证孕妇身体健康、预防胎儿发育不良的目的。西汉刘向的《烈女卷》更详细地表述为:“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馨诵诗书,道正色。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记载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

趣味链接:胎儿的知识

如果你依然认为,胎儿在出生前都是在母体的子宫里睡大觉,直到分娩那一刻才醒过来,那就大错特错了。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胎儿有奇异的潜在能力。胎儿从第5周开始即有较复杂的生理反射机能,10周时已形成感觉、触觉功能。胎儿在20周左右,开始对音响有反应,30周时有听觉、味觉、嗅觉和视觉功能,能听到妈妈的心跳和外界的声音。这时妈妈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胎儿,这些阶段是对胎儿进行针对性教育的重要时刻。

我国古代有医院吗?

我国古代大多是走方医生或坐堂问诊医生。那有没有专门的医院呢?

《诸子集成·管子卷》记载:“凡国都皆有掌养疾,聋盲,暗哑,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疾,官而食衣之,殊身而后止。”可见春秋初期(公元前7世纪)齐国政治家管仲便创制了“养病院”,这是古代官方医院的最早记载。汉朝元始二年(公元2年),黄河一带发生旱灾,瘟疫流行,于是皇帝刘衍在当地设置了许多医生和药物,免费给老百姓治病,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立的临时性医院。南齐永明九年(491年),吴兴一带大水,疫病猖獗,竟陵的王萧把自己住宅腾出来,设医置药,收养贫病,这是中国私立慈善医院的最早形式。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孝文帝(元宏)曾在洛阳设立“别坊”,派遣了四个医生,购备药物,凡是无力医疗的,都可以去就医。

唐朝的医院都叫做“病坊”,大约在开元二十年(733年)就开始有病坊的名称了,当时的病坊大多都是设在庙宇里的,所以主持人多属僧尼。不仅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城市有,其他各州亦有设立。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捐献50两私帑,与公家的经费合起来办一所病坊,名叫“安乐坊”,三年医好了上千名病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私合办医院。后各州县都设有医院,叫做“安济坊”。《宋史·徽宗本纪》载:“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

趣味链接:“悬壶济世”的来历

为什么一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呢?这葫芦应该与药有关,因为俗话说“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据说药王孙思邈采药时就必挂一个药葫芦,因为葫芦除了能盛药,本身也可入药。晋代葛洪(261~341年)的《神仙传》中记了这样一个故事:汉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带闹瘟疫,死了许多人,无法医治。有一天,一个老人来到这里,开了一家很小的中药店,店前挂了一个药葫芦,人称“壶翁”。凡是有人来求医,“壶翁”就从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让患者用温开水冲服。就这样,大家渐渐都好了起来。时有汝南人费长房,一次见老人在人散后便跳入壶中,他觉得非常奇怪,第二日前去拜访,老翁便邀他同入壶中。费长房从此跟随其学道,“壶翁”也尽授其“悬壶济世”之术。此事代代相传,后人便称行医的为“悬壶济世”。

同类推荐
  • 探索宝藏未解之谜

    探索宝藏未解之谜

    人类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对未知的探索,而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完全有赖于这种探索。当科学家去研究一个定理时,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理论对未来会有什么用,就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所说的,我们能要求一个婴儿做什么呢?但事实证明,每项发现与发明都有它实际的用处。而对于宝藏的追求,实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更是热情无比。
  • 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这部书囊括了大部分亚洲国家和王朝更迭的历史,既包括亚洲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层次,也涉及到了对其他国家的重要影响。使得亚洲诸国从各自独立和各种争霸战争逐渐展现出新时代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性特征。亚洲作为世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才能为世界孕育更多的文化瑰宝,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地位。
  •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中介绍了“古代六戚观人法、观诚法、观色法”等等方法,而“古代六戚观人法”是指用六戚之法察人,人的忠孝爱敬便可一目了然。父、母、兄、弟、妻、子,称谓六戚。而“观诚法”是指观诚之法是从人与他人的关系中考察人。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热门推荐
  • TFBOYS之追星记

    TFBOYS之追星记

    没有玛丽苏,狗血情节。就跟书名一样,只是一个追星记,主人公是个很平凡的人,也是个四叶草死忠粉,因为三小只结识了一群四叶草损友,一起陪伴三小只,谱写十年的追星故事。真实简单的语言写下十年一点一滴不太监,不玛丽苏,欢迎入坑
  • 梦魔演义

    梦魔演义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他举头问天,悲唱执着。他脚踩厚土,独奏奈何。他傲视群雄,演艺传说。问英雄何属,过眼浮华。问世间情为何物,终其一生只是一场虚谈。梦醒了!还能留下什么
  • 梦启波澜

    梦启波澜

    一卡在手,天下我有。一术在心,万物归心。踏临异世,波澜尽启。挥手之间,魂断梦牵。
  • 愿风裁尘

    愿风裁尘

    本书是郭敬明十年心路历程投影的散文集。在《愿风裁尘》中收录了郭敬明从2004年—2013年间的全部散文作品,经过郭敬明亲自修改和编订,还原一个褪去明星作家光环的郭敬明。在书中你可以看到郭敬明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最直观感悟,这一次,他不是万众瞩目的偶像郭敬明,他是有平凡人喜怒哀乐的小四。书名淡雅,表达了郭敬明年纪渐长之后,对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寄予。
  • 恶女之修仙法则

    恶女之修仙法则

    一个突如其来的愿望实现了一个离奇的穿越。谁说恶女就不能修仙?且看我是如何泡美男、赚金子、修仙法……逍遥快活在光怪陆离的魔幻时空里……颠覆传统仙侠的恶搞,不喜者慎入,这是一篇轻松无比的仙侠搞笑文文。
  • 凡尘天葬

    凡尘天葬

    谢谢给位书友的支持!拜谢
  • 寻龙之逆仙

    寻龙之逆仙

    从公司去往大钟寺的路上就决定写这本书,程夜行将在这里成长,在这里认识世界,并最终走上一条看似陡奇却又命中注定的路。这里有欢笑,有哭泣,有高贵,有卑微,有豪气纵横,有快意恩仇,有仙凡陌路,有人妖情缘。。。有你,有我。。。
  • 惊天逆转

    惊天逆转

    五岁生母被迫自杀,八岁登基,直至今日他已做了十二年的傀儡皇帝!甚至护不了自己的忠臣和爱妃!满朝文武过半是首辅的人,就连后宫也被太后和皇后把持!但是,他说,这天下是大陈国的天下,这天下姓文,不姓晋!且看他如何扭转乾坤,实现这惊天的大逆转!可当一切尘埃落定之时,才突然发现,从一开这就是一个惊天的大阴谋!所有的一切,早就落入了他人的圈套之中!
  • 逆战:丧尸围城

    逆战:丧尸围城

    金战鱼,部哥,讲述了z博士的翡翠记666。讲述了金战鱼,部哥.....传奇故事对抗丧尸故事
  • 守护甜心之穿越魔仙界

    守护甜心之穿越魔仙界

    转学生的到来,陷害,唯世的不相信,使亚梦陷入了绝境,但她并没有要报复守护者,而是在悲痛之下选择了自杀,就在亚梦将要被一辆小轿车撞倒时,几斗将亚梦抱走,就在几斗以为脱离危险时,一道白光闪过,就失去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