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49400000021

第21章 近代日本中国文学领域的《论语》研究——吉川幸次郎与《论语》(4)

但是,在读过若干章之后,在吉川幸次郎心中,《论语》一改之前被他预设的种种阴郁沉滞的想象,而变得生动明朗起来,以至于到了令他“为之瞠目”的地步。那以后的数十年岁月里,《论语》一直是他的掌中“爱读书”。吉川幸次郎曾经多次在不同场合说过,在中国的古书中,“我打从心底喜欢的有两个,其一是杜甫的诗,另一个就是《论语》。”[37]

这场貌似偶然开始的阅读,其中却不乏必然。吉川幸次郎有关《论语》的研究工作,与其杜甫研究差不多是在同一时期进行的。可以说吉川对杜诗的体味与对《论语》的思索,二者是彼此交融、相互渗透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中国诗歌文学的感动,直接影响并刺激了吉川幸次郎对《论语》文学性的理解和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吉川幸次郎也正是把《论语》当作一种诗歌来阅读的,他认为学术与审美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因此,对《论语》的喜爱,不仅因为其思想性上的积极开朗,更在于其显露的文学之美,尤其是后者,这一给他带来独特审美体验的辞章之魅惑,决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因。

二、诗教说与《论语》的文学功能

吉川幸次郎最初接触到《论语》,首先便瞬间为之深深折服的,就是“《论语》文章表现力上的强悍”。因此在对《论语》的研究中,吉川幸次郎也一直在以文学鉴赏的目光,眺望孔子以及古代中国人的所思所想,感受其文学审美的洗礼。

与对仁者孔子的认识相关,吉川幸次郎认为,孔子在“文化主义”《论语》中表现出关心政治的同时,也把对文学、艺术的关心,同样当作人类的义务而予以了同等重要的对待。这种对文学、艺术的关心,最好的明证就是,在孔子教之于弟子的诗、书、礼、乐“四教”中,诗与乐占到一半的份额。吉川幸次郎从对文学的整体认知角度,对孔子的“诗教”予以评说:

《诗》三百并不都是感怀一类的作品。孔子对政治的强烈关心,时而也会把这些民谣从原本的意义上脱离出来,作为政治批评、社会批评的资料加以利用。但是,只要不读诗,人就会如同被蒙上眼睛一般,孔子就是这样教导他的儿子的。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可以说,确认中国文学的功能,这始于孔子。[38]

吉川幸次郎更进一步指出,孔子对《诗》的重视,实际上在孔子晚年编定《诗经》以前就开始了,如《论语》中有“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此外,《论语》还记录了孔子对诗的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之语,“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论诗之“兴观群怨”说,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吉川幸次郎高度评价孔子第一次确立了文学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指出这种对文学的重视,在孔子同时期的其他学术流派中都不曾见到,如“道家认为所有人为之事皆为不自然之伪,墨家视音乐为无用之奢侈,法家则以法律为无上之万能,唯有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独以文学为重”。[39]这无疑使其判断兼具了广泛的学术史之比较视野。

吉川幸次郎从宏观的角度,揭示了孔子在《论语》中表达的对于文学的重视以及由此产生的学理层面的价值,这事实上也决定并启发了他对《论语》文学性的微观理解和把握。

三、《论语》的文学价值

说到《论语》的文学价值,无外乎表现在语言价值与文章价值两个大方面,当然,这二者之间又是有交叉的。就语言价值而言,《论语》体裁为语录体,这就决定了它必然使用了大量生动的口语,《论语》中的很多语汇和句式,不仅影响到其后的古代汉语,甚至很多流传至今。在语言的使用上,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论语》的语言魅力,也在刻画人物、描写场景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论语》的文章表现力。《论语》作为一部文学文本所具有的辞章之美,无疑会令热爱中国文学的吉川幸次郎深受感染并为之倾倒。

对自己的中文水平一直引以为豪的吉川幸次郎,对《论语》的语言价值以及与此连带的文学价值具有格外敏锐的直觉判断。吉川认为《论语》在表达手法上,堪称文章的典范。因此他尝试从语言的解析入手,作出属于他本人的对《论语》的文章品鉴。

初读《论语》不多时,吉川幸次郎就敏感地意识到,“尽管《论语》是在孔子身后编纂而成的,但从甚至很细微的地方都可以看出,编纂者是在努力尝试把孔子当时说话的语气也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他举《论语》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例,在解释了意义之后,对其中特殊的修辞作了如下分析:

(此章)富于特色的地方是“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的反问句的用法。这三句话都是以“不”也即“是不是?”这样表达较为强烈地催促对方同意的语气开始的,接着又以“亦”这个表现委婉意味的助词使语气和缓下来,于是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成了“不是很高兴吗?”“不是很快乐吗?”“不是君子吗?”这样的表达方式了,在感觉上,一方面有着较强的促使对方同意的意味,另一方面也给对方留下了可以自己作判断的余地,强势与宽容就这样挥洒自如地被融合到了一起。[40]

在这一章的训解中,诸家注本对“亦”字皆未作过多注释,今人多译作“不也”,但吉川幸次郎认为这是沿袭了邢昺《论语注疏》的解读,并不确当[41]。前面曾提到,吉川非常尊重清代考据学家,在译注《论语》时,十分留意吸收清人的考据成果,此处对“亦”字的解释,就接受了王引之《经传释词》的解读:“凡言不亦者,皆以亦为语助。”据此,吉川幸次郎认为,此处的“亦”是为缓和语调而加上的一个极轻的语气助词。进而吉川指出,《论语》的编纂者采用了这种“坚定同时又是委婉的引导对方同意的表达

方式”[42],表现出他们是在努力试图再现孔子语言的原貌。“尽管当时的口语语气或许也并非如此,但是,如此巧妙地描写,确实非《论语》莫属。”[43]

作为长期浸淫在中国古代诗文、戏曲作品中的大家,吉川幸次郎对于中国古典语言的声韵之美倾心已久。事实上,早在大学求学时期,他就对诸如《礼记》中的“将上堂,声必扬”的铿锵旋律颇为感怀,称这些充满美感的中国文献是“难以忘怀的读物”(《忘れえぬ書物》)。三十年后读到《论语》中的文字时,吉川幸次郎再次感受到了汉语言文字独特的韵律之美、节奏之美。吉川幸次郎列出了下面令他感动的章句:

诸如“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又如“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我认为都是非常美的文章。这在《论语》中算是结尾的部分。历史学家在讨论《论语》的成书时,对结尾的部分作为史实能否成立,表示了很大的疑问。但是无论如何,这些文章是非常美的。[44]

在这段文字里,吉川幸次郎连续用“非常美”来盛赞《论语》的行文韵味,足见其受到的感动。徜徉在《论语》的世界里,吉川幸次郎始终怀揣着一颗易感的诗人之心。他曾经说过,“我的《论语》读法有一种偏向,可以说,我是把《论语》当作诗歌来阅读的”。

感动吉川幸次郎的还有《论语》中关于人物的刻画描写。一般说到人物描写,总会被拿来评说的多为《论语》中对孔子弟子形象的塑造,但是最令吉川感动的人物刻画却是《述而篇》中一段关于孔子的对话: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是孔子执着于追求崇高人生理想和高尚人文情怀的真实自况。吉川幸次郎说:“这是我最喜爱的一章,它也是《论语》中描写孔子最栩栩如生的一章。”[45]《论语》以记言为主,兼及行事,通过对场景、语境的叙述描写,配合生动的人物语言乃至语调,使人如临其境、如谋其面,从而使人物形象得到鲜明生动的塑造。《论语》在人物刻画上的细腻、传神,不仅深深打动了作为读者的吉川幸次郎,同时作为《论语》的注释者、传译者,吉川也在努力将《论语》所蕴含的文学感染力加以最大程度的外化。以本章为例,吉川对此章中“子曰”的内容,作了如下翻译:

孔子说:“子路啊,你为什么不说呢?你告诉他,这个人啊,担心着天下的将来,内心激荡,为此连吃饭都忘了。还有啊,这个人他陶醉在自己认定快乐的事情里,乐而忘忧,连衰老就要降临也不挂在心上。你老师我这个人,有着如此理想主义的人格,为什么你没说啊?”[46]

很明显,译文中有一些超出原文字面的内容是吉川幸次郎的“再创作”,如“担心天下的将来而内心激荡”“理想主义人格”等等,但是这其中恰恰体现的是吉川本人对孔子其人的理解。在语汇的把握上,句尾的“云尔”,今人译作现代汉语大致分为两类,一作“如此罢了”,语气较为平淡,另一作“(何不)这样说(呢)?”语气稍强。[47]吉川幸次郎显然倾向后者,而且他特别强调“云尔”二字旨在“加重语调、加强语气”,于是,特意加译为“你老师我这个人,有着如此理想主义的人格,为什么你没说啊?”

对于吉川幸次郎而言,在中国古代书籍中,《论语》与其说是最有名的文章,不如说是最美的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甚至是“把《论语》当作一种诗歌来阅读”的。吉川幸次郎认为,“作为文学,《论语》中值得赏鉴的要素十分丰富。它的语言绝不抽象寡淡,而是对应于各种现实生活的场景,非常生动鲜活,其文章手法也相当漂亮出彩,这些都是作为文学作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48]吉川幸次郎以一个文学研究家的眼光,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发掘出《论语》所具有的作为文学作品的丰富要素和条件,他竟至满怀深情地表示:“我所钟爱的正是《论语》所表现出的如此这般的辞章之美。”[49]

第四节 结语

以上从三个层面就吉川的《论语》研究特质作了若干分析,或许仍未能穷尽,但是从中足以获得若干启示,大致上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两个方面:

第一,经学与文学间的穿行——揭示了《论语》阐释的一种可能性。

吉川幸次郎《论语》研究的进路,反映了作为读者与作品、研究者与文本间存在的可能关系状态——

同类推荐
  •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本书不仅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也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科学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全书分为五编:生活的写意、幸福的价值、快乐的期待、简单的完美、心境的需要。
  •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该书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视为智慧的源泉。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主要通过《论语》中言语片段的引用、阐述、诠释、点评来论说孔子的智慧,将孔子的智慧之光一一领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终,相信“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智慧之师——孔子,定会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变得智慧起来。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菜根谭(第四卷)

    菜根谭(第四卷)

    本书是一本三百多年前的一位退职隐居官员的人生处世经验的总结。它采用语录体的形式,共360条,文字皆由排比对仗的短句组成。除作者自己的心得外,有些也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籍名句、民间谚语中演化而来。本书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几乎涵盖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热门推荐
  • 总裁,你女人又闹了

    总裁,你女人又闹了

    夏浅白乖巧的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妻子,一个合格的儿媳妇,只是偏偏有人不如她愿,丈夫厌恶她,婆婆讨厌她,甚至设计陷害她出轨。夏浅白被赶出顾家,从豪门少奶奶变成了落魄的女人。A市的所有人都在看她的笑话,唯独那个男人将她压在墙上,霸道的说:“夏浅白,跟我回家,我宠你。”“我可是有出轨的前科的,要了我,不怕我找男人给你带绿帽子?”她笑。男人温柔的抚上了她的脸,喃喃道:“哪个男人敢?我送他豪华监狱终生游。”南厉风爱夏浅白,爱到荼蘼花开,爱到人间中毒,就算将她断手断脚,也不允许她离开自己身边半步。
  • 生命里那片微弱的蓝

    生命里那片微弱的蓝

    “李鱼,你遇上我,就注定了会爱上我。”冷漠的泽希遇上了单纯的李鱼。生命就是这么奇妙,爱情一旦来了,就会没有办法阻挡,李鱼沦陷在泽希霸道的爱里,却在她觉得自己可以一直幸福的时候,出现了失踪五年的瑞儿,一切都变得不一样,种种事情都表明泽希爱的其实是瑞儿,李鱼失去了爱情,整个人堕落了.......
  • 九霄荡魔之龙转青凤

    九霄荡魔之龙转青凤

    本文依托唐末乱世为背景,所叙的降魔灭妖的事件。九霄为蜀山,三百年前遗留的,九霄宫荡魔神法,元和十年,武神燕奎出世,借托乱世,创立无极,罗煞二宫。与世争雄,终究在华山,三神决战是打落绝壁。生死不明。至此魔教群龙无首,正道反击,蜀山神石元音石入凡镇妖,不料当岳阳魔血十三鹰护送元音石,经骷骨林时,遭魔教诛杀,元音石入魔手,便此拉开了,降魔灭妖的新征程。武神燕奎再度,跃身复回,三代凤主,叶无双雄起,赤神主人,元凌昊归为,方此便真正步入,降魔灭妖的高潮.......。
  • 敦煌变文选

    敦煌变文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倾城魅:忆榕树下

    倾城魅:忆榕树下

    做一个有故事的年轻人,那年,我打过架,分过手,抽过烟,喝过酒,买过奢侈品,穿过高跟鞋,哭过泪,又甩甩头从原点站了起来。当一切都已过去,回过首,看着自己走过的路,才发现,一切都是那么得简单。当我猜到谜底,才发现,一切都已过去,岁月早已换了谜题。
  • 蚁生

    蚁生

    《蚁生》以王晋康年轻时作为知青下乡的经历为背景,寓理想、诙谐于苦难的现实之中,真实地再现了当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又把它放到“人类本性”的高度来认知。那些正需要吮吸知识营养的一代青年,却在上山下乡的大背景下,远离父母及熟悉的城市生活,在无法自己选择的社会浪潮中艰难地生存着。爱情纷争,情敌忌恨,眼看优秀青年颜哲命悬一线,不料峰回路转,
  • 腹黑王爷多面妃

    腹黑王爷多面妃

    她,是杀手界的天才少女苏晨曦,他,是帝晶国人人畏惧的战神凌霄天,当他们撞在一起会怎样呢?她原以为以自己的天赋在帝晶国能混个日子,可是在一次次杀手的一次次刺杀中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个菜鸟,好在自己有独一无二的灵宠,危急时刻总能化风而到救了自己“苏晨曦,你给我滚出来,书房怎么被你烧了”“回王爷,书房不是我烧的,是给你报信的那条狗烧的,你看那条狗正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了”“啊!我的脸是谁画的给我滚出来”“哇,萧妃,这可是你今天进宫的新妆容吗?真让人震惊,保准太后看了连连称赞啊”
  • 重生之繁华似锦

    重生之繁华似锦

    前一世,她因父亲之死被赐婚太子,太子无情,妹妹无耻,她惨死宫中。这一世,重生的她带着仇恨而来,救父亲,教弟弟,斗后妈,她的生活多姿多彩。本想改变命运,却再次和皇家有所牵绊,两世记忆的她能否改变命运?
  • 暴君的总裁大人

    暴君的总裁大人

    女强总裁穿成无宠公主,受气逆反却被赐婚和亲无良暴君,和亲之路路遥遥,逃跑被抓,卖于青楼,当作奸细处死,当真客死他乡?!不,且看女强总裁如何化险为夷,步步倾权,深夺君心,寻得良人。
  • 家有憨妻

    家有憨妻

    他是当红的天王巨星,她是乡下来的憨丫头。现代版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奈地接受这段令人揪心的婚姻。婚前,她竟然向他提出婚前约定,一年后她净身出户,婚嫁各不相干。婚后,她就像病毒一样扩散,让每个人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她感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