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49800000036

第36章 支撑日子的“天”(2)

百结愁肠无昼夜,昏天黑地,她昏昏然不知所措。但面对眼前嗷嗷待哺的婴儿,再看看围在身边三个大点的儿女,都蔫蔫地不说话,眼巴巴地望着自己,这无法割舍的血肉之情,让她的心疼得碎了。

回想当年自己失去父母时,就如同眼前这刚失去父亲的孩子一样,年龄几乎相近。当年十六岁的大姐,能毅然撑起腰杆,带着三个弟弟妹妹活下来;而今自己是二十八岁的成年人,难道不能把孩子拉扯大?!

她沉浸在极度悲哀中不能自拔,但残酷的现实逼她必须冷静地面对。姐姐哥哥诚心诚意地劝她改嫁,说服她狠狠心把后面两个小的孩子送人。人挣扎在生命线上的年代,有哪个单身男人能大度接纳五口入门!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经济独立的母亲带着一个孩子再嫁,都困难重重。退一万步说,也难找到单身的,否则,前一窝后一窝的孩子,得如何操心耗神,处理好相互关系。

她已有过做继母的体验,说对自己的孩子重重地打两巴掌,孩子还像“家鸡”一样,围着你“团团转”;可人家的孩子,哪怕你轻轻地责备两句,便会像“野鸡”一样“满天飞”。她自己也有失去父母的体验,说没爹的孩子,没了靠山,觉得比别人短一块;没妈的孩子,心理自卑,觉得自己没家的温暖,没有安全感。过寄人篱下的日子,孩子憋得慌,大人也难舒畅。

在这同时,还有另一股阴风吹来。她丈夫本家的兄长放出风:如果她改嫁,只能“净身出户”,“房子和土地都不能带走”。蛮荒的东北农村,二十世纪初期,还存有族权的淫威幽灵。旧传统寡妇改嫁难,拖儿携女改嫁更难,而一无所有更是难上难。她十分清楚兄长放出这股阴风的原由,是当初分家时,丈夫的母亲以老了同小儿子一起生活为名,为小儿子多争得一点财产,引起了兄长不满。其母过世后,兄长就蠢蠢欲动,这回借弟弟离世,又垂涎欲滴,找到了“报复”的借口。

面对族权的无理威胁,她一点没有后退,也放出风:“已找好了律师,等着对簿公堂。”其实她心里明白,兄长是想借机分得母亲遗下的几亩地产。

这样的纠葛绝不会影响她的抉择。她瞻前顾后考虑的出发点,就是让孩子活得少受委屈,自己吃多少苦都心甘情愿,最后横下一条心,作出决定:

“自己支撑日子的‘天’!”

这艰难的决定,首先是勇敢的担当,更有自我牺牲的痛苦。难怪高尔基说,在涉及孩子的生存和生命安危时,母亲的全部慈爱都将转化为勇敢无畏。同世界各国女性比,中国女性多放弃个人情感,而选择为孩子幸福成长铺路。至今仍有单身母亲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前绝不考虑重组家庭。这是中国女性柔与刚,母爱与勇敢的独特品格。

她,像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娲一样,准备折断鳌足,支撑家的四极,再炼五色石去补家的“天”。

“现在自己有窝,能住;有地能种,就有饭吃;井中有水,去挑,娘几个就能活命。”

出于人性的本能,她想得简单而实际:活命。她想得朴素而尊严:独立。

唯一的期望,就是把孩子拉扯大。

她对苦口婆心劝嫁的姐姐哥哥说:

“苦,我能咽。累,我能吃。过日子的这片天,我能撑。只求老天,别让我身子骨出毛病。”

这是一个年轻少妇,在家这片天的危机时刻,用满腔沸腾的热血,发出的吼声!是对天地和亲人承诺的独立宣言。

她用常人想不到的铮铮铁骨做脊梁,支撑起将倒塌的“天”,完全不取决于力气和能力的大小,真真是因为爱孩子。爱,弥补了力气的不足;爱,激发她自己也估量不到的潜能;爱,使她勇敢无畏,顶天立地。

她的姐姐哥哥,也不得不确信,当年那个倔强的小妹,如今得刮目相看了,事迁情随,亲人只有竭力相助。

5

三间茅草屋,就是她说的“窝”,十来亩田地,就是母子五人活命的“粮仓”。老天从不会把馅饼掉在碗里,饭到碗中,就要去耕耘,这是唯一的生命线。

她体格不健壮,个子不高,但血统里有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没有惰性的基因。怠惰在她生活中从没有落户的缝隙;而从小生活在窘境中的磨炼,已养成了她的勤劳习性;不幸的命运激发她迅速地转变生存角色,做个称职的“耕夫”;从此“双肩挑”,做母亲,还做“父亲”。

当年她以编筐篓的勤为生,如今以耕耘土地的勤为生。丈夫在时,除拔草间苗,别的庄稼活没干过,现在要从播种开始,到锄割收藏,样样活自己着手。

勤能补拙的道理,她十分清楚。人一己百,别人干一会儿的庄稼活,自己可能干半天,那就慢鸟先飞,跬步不休,总能到达“千里”的目的地。

而且她认为,庄稼活不比绣花难,小姑娘时能学会刺绣,成人怎么能学不好庄稼活。俗话说“没吃过肥猪肉,还看过肥猪走”。只要吃得起辛苦,不停地练,能学会也能学快,起早贪晚,顶风冒雨,忙碌在田间,样样活都干得较真,做得到位,从不敷衍。

耥地、拉地和打场的活,要靠农具和牛马拉套完成,以前丈夫是以自己劳动换工,如今谁好意思同女人换工,只能求亲靠友相助。她确信“人在难处见真情”,“人间有善”,说到这儿,她总是念念不忘村里帮过她的人和事,历数张三李四的慈悲。

两年后,她明确地意识到,选好种子,是有好收获的“根”,施肥是庄稼苗的“奶水”。于是春播前便换好种子,标准是高产、耐寒、早熟又耐旱,这样能早播早收避减产风险。但必须上足了肥粪,家里的肥源不足,有闲空便让孩子出去拾粪,马路上行车,总有牛马粪,沟边有猪狗和家禽活动,同样有粪便可拾,日积月累,下功夫就有收获。小苗喝足了有营养的“奶水”,自然壮实,决定了收成的大半。丰收后她总结出:

“只知勤,不讲‘巧’,那是野蛮的耕种。”

看来种田能糊口度日,已不成问题。经过几年的磨练,她还炼出了“生存经”,至今我仍记得这经典妙语,并以此鼓励自己。

俗话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是很悲观的说法,只给人负能量。她说自己也这样怨天尤人过,但这几年拖儿带女度日,感到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人活在世上应该有“天高”的心气;但顺境不多,总要遇到困难、挫折、不幸、灾难、阻力,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面对这样的逆境,一种人以此为借口,认输了,必说自己“命薄”;而另一种人坚定勇敢,在厄运面前硬着头皮,迎面走,不肯停步,勤奋与毅力,智慧与胆量,帮她不屈不挠挣扎,走过了荆棘之路,花明柳暗,这时“纸”一般的“薄命”,却变成了“地”一般的“厚命”。虽说这样做她并不富有,但有了战胜“薄命”的精神能量,永远胜过财富。所以,她告诉我们:

“心真比天高,命就能有地厚。”

多么乐观知足!还有点哲学的逻辑。这或许就是她一辈子不倒的信条。

而且她对“人算不如天算”,也悟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她认为,“天”确实“算过人”,可“人”也不断地去“算天”,很动脑筋地“算”。不是吗,天有冷暖温热,人就算出了春夏秋冬,便知防寒防风防雨防暑,利用季节的温度为自己生产食物。一年365天是人自己“算”出来的。

平年日子好过,灾年日子难过,难过时多认为“天”算了人;可人并没死挺着挨“天算”。有一年连下七天七夜暴雨,天漏了,我们这一带旱涝保收的“神田宝地”,汪洋一片,七月正是庄稼抽穗上成时,泡在水里,庄稼人心疼极了,于是群起去找村官,组织起来,昼夜不停地挖沟,垅沟与地头的沟相连,户户地头的沟相通,折腾五六天,水顺势流向了地势低的大沟大河。庄稼得救了,虽然减产不少,但在“天算”人的时候,人也组织起来“算了天”。否则,这年依洪水肆虐,人们颗粒不收,就会过荒年。

虽然这年人们也“算了天”,可她仍心有余悸,担心下年“天再算人”,所以,开春在粥里加了野菜和榆钱儿,尽力节省,让米囤子有余底。过日子“把有当无”,“把多当少”,以备后患,形成了她的口头禅:

“宁可抛了,不可缺了。”

这句语录,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了我们性格的一部分。也许是过苦日子过怕了,总习惯把新的存着用旧的,才心里踏实。甚至吃剩饭菜,也先吃剩得时间长的,竟把节俭的美德推到极端,变成了“恶习”。

她支撑着男人的半边天,还要管家,十来岁的大女儿,全包了照看弟弟妹妹的吃喝拉撒琐事。她多次感慨地对我说:

“你母亲小小年纪,就重复着我小时那些活,没有快乐的童年。可你们小时,我努力地往回补。”后来我又在自己女儿小时补自己的童年。

其实,她更是超负荷地劳作,不仅体力上夙夜不懈,更是心力上的日思夜虑。

6

“一年三斤油,连吃带点用到头。”

这话听她说的次数多了,竟像文身的烙印存在记忆里,抠不去,忘不了,但长时间也并没理解。

常言“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做饭不知油盐缺”,只有自己走入琐细的生活,又赶上粮油凭票供应的年代,她的这句话回响在耳畔,才知足了眼前的生活境况。直到后来慢慢形成一种惯性,只要往锅里倒油炒菜,记忆深处便响起“少倒点”的警示,真与如今提倡保健少食油,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当年她家有四口人,三斤油,又熬菜,又点灯照明,急用还不断档,并坚持到年终,究竟如何精打细算地节俭,我实在说不清了。但到我上小学前后,经过二十多年,我已是隔代人,家境有所好转,也还不能天天熬菜。

一般情况下,日食两餐,只有夏天在田里干活的人开三顿饭。早餐从没熬过菜,我们也从没有过渴望熬菜的念头,似乎吃咸菜是理所当然的“规定”。冬天的晚餐,多是玉米大渣粥加咸菜,即便夏天晚餐有炖菜,都是用捞小米蒸饭滤出的米汤,吃时放点猪油,能见油花在汤上浮着。

只有在招待客人和逢年过节时,才偶闻到炒菜爆锅的油香。而且炒熟的菜一出锅,总要放两勺米饭,在锅底上蹭来蹭去,这种“油炒饭”,大人舍不得吃,是我们小孩子的“美食”。其实锅底并没有油滴,只是炒菜油蹭得有点亮光而已。至于盛菜盘底上的油光,在洗盘子之前,也总是用舌尖舔舔或用米饭蹭蹭。

我们小时候生活条件比先前好多了,她用油还这么节俭,可想而知,当年她们母子一年三斤油该用得多金贵!除了“食用”,还要“灯用”。

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她家还以食用豆油点灯照明,村里极少有人家点上有玻璃罩的煤油灯。是这样,把豆油倒入碟中少许,用棉线或棉絮做成捻儿,浸在碟中油里,便可点着浸过油的一端捻,点着的这端露在碟边上,露出的越短,火苗越小,就越省油,本是豆大的火苗,还要随时注意剪掉燃尽的灯花,再把浸在油中的捻儿往碟边上拨点。

《儒林外史》中的那个吝啬鬼临咽气说不出话时,还用手比划着弹掉灯捻上的灯花,怕耗油。姥家的油灯置放在门旁的墙窝里,灯座旁总是放把剪刀,以备及时剪掉灯花。虽说吝啬和节俭的动机不同,但方法和效果是相同的。

“太阳是昼灯,星月是夜灯。无星月时才点油灯。”

这也是她的节油之道,利用大自然的恩惠节俭,其实在为自己“造币”,增加看不见的收入。

但儿女生病和过春节,在能承受限度内该花的钱她决不“俭”,认为花钱“消灾”和“买乐”,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健康和快乐都是攒钱的“仓库”。她常言,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受大穷,这是过日子的法则。

她最小的儿子,两岁时夭折,误诊麻疹为感冒,痛悔莫及。紧接着五岁小女也染上麻疹,便进城住院治疗,虽已是肺炎合并症,还是抢救过来,安然地度过了难关。由于过度劳累,着急上火,她自己撑不住了,但坚持不看医生,说自己心中有底无大病,用拔火罐、放指尖血等土法,没几天挺过来了。我确信即便她赶上当今公费医疗,也一定是个不会“过度治疗”的节俭者。

“自己小时特别盼年,能吃香、穿美和乐和。”“如今自己当家作主,一定让孩子在年里快活得‘过瘾’。”她听孩子们唱着:“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就大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小年就杀猪。杀猪宰羊喜洋洋,吃肉喝汤油满肠。”

从歌里知道,贫穷者的味觉富有,当今胃里富有的人,味觉倒贫穷了。她早心中有数,置办年货。杀不起猪,就事先到熟悉人家订货,自产鸡鹅,宰几只;去市集买糖果,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提前给孩子“开斋”品年味。

“过新年,穿花衣”,也是一种民俗。杨白劳那么困难,还能给喜儿买上二尺红头绳,她这么勤俭的母亲怎么能不满足儿女过年的心愿。借过年之机,把儿女打扮得漂漂亮亮,收拾得干干净净。让孩子生活在年的气氛中,欢欢喜喜地玩。

年复一年,三个儿女渐渐长大,都能替她分担,自己精神上也放松了许多。

虽说女大当嫁,但女儿出嫁前,她说突然感到日子过得太快,不再盼她长大;虽说男大当婚,儿子十八岁订婚,自己又感到日子过得太慢,一心想早点把儿媳娶到家。

她每给我们讲送嫁迎娶的情景,那狡黠的表情和神秘的一笑,显露了当年那复杂而兴奋的心理,有种“大功告成”的满足。

同类推荐
  • 柳宗元文集2

    柳宗元文集2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 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

    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装饰集——戴望舒作品精选》为戴望舒的诗歌译作。全书精选了十九世纪末英国颓废派诗人道生的知名作。
  • 莎士比亚喜剧集

    莎士比亚喜剧集

    德国诗人歌德有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中国戏剧家曹禺曾赞叹:“莎士比亚是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莎士比亚是公认的世界级戏剧大师,他的剧作中蕴涵了浩瀚的人生,渊博的知识和发掘不完的深邃思想。本书就收录了莎士比亚六部喜剧代表作,包括《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错误的喜剧》,《第十二夜》,《温萨的风流婆娘们》,主题大同小异,情节却生动而且丰富,不落俗套,错综复杂的情节经常由许许多多的欺骗、偶合、乔装打扮和奇遇组成。作品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芒,充满着欢乐气氛和乐观精神,歌颂了人类的美好爱情和纯真友谊,具有永恒的魅力。
  • 盛笃周诗词选

    盛笃周诗词选

    本书为作者在教学之余,长期从事业余诗词创作的选集。作品内容主要涉及对祖国名山大川的吟咏,对人生体验的盛怀,诗友、同事、故人之间的赠答,对国家盛世气象欣喜歌颂。作品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同时通俗易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较好的融合。全书古体诗约200首。
  • 薛飞自述:我在匈牙利的日子

    薛飞自述:我在匈牙利的日子

    作者曾是我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辞职远赴匈牙利,在异国摸爬滚打、艰苦创业十年,如今回首这段蹉跎岁月,令他感慨万千。《薛飞自述:我在匈牙利的日子》将作者在匈牙利十年的心酸体验与奋斗故事逐一娓娓道来,全方位、多角度地真实呈现了作者别样的处世方式、人生经历与情感之路。是一部披肝沥胆、吐露心声的励志佳作。
热门推荐
  • 全能衰人之陽紫楓的世界

    全能衰人之陽紫楓的世界

    高傲的神色,装逼的气势。阳紫枫--将在这个城市中势不可挡。因为,他可是带着被包养的觉悟而踏进这里-北海省.......女人为我而生,金钱为我而印,名誉地位为我而开!区区一个女人露露大腿,卖卖风骚就想把我搞定?老子是那么肤浅的男人吗?最起码也要两个......
  • 葵天宝典之雪芊荨

    葵天宝典之雪芊荨

    也许是东方教主的香消玉殒了断了雪芊荨千般万般的念想。原以为远离了江湖上的是是非非,可以好好地去过完余下的人生,谁知退隐江湖,却惹上朝廷。殊不知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间处处是江湖。避不开,逃不掉,因因果果,皆已注定。好不容易才将尘封的心结打开,却又被割得遍体鳞伤。雪芊荨黯然落泪:是自己热乎乎的心捧了出来,别人才有机会一刀一刀的刺下去……此生情意终不悔,怆然千滴胭脂泪。有此雪芊荨,世上再无第二人。
  • 仙衍记

    仙衍记

    天罡地煞、三千星辰、尽皆我管、执本命、生阴阳、漫漫仙途何其长、阳光少年异界重生、得知修仙一事后、从此执心求大道,他能走到哪一步?一切尽在仙衍记。
  • 这种感觉你不懂

    这种感觉你不懂

    爱情在云雾边,婚姻在泥土上;性在细节里,美在想象中;从北京到深圳,从深圳到香港……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岩石和矿物质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岩石和矿物质

    岩石是构成地壳和地幔的物质基础,是天然产出的县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岩石随处可见,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不仅可以用作建材,而且还可以用来提炼金属、制作饰品等。自然界中有很多东西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小时候捡到一块美丽的石头,也能让我们欢喜许多天,在看红楼梦的时候我们都在羡慕贾宝玉身上那块与生俱来的通灵宝玉,这些能给我带来欢乐的东西都来自岩石大家族,岩石家族是个庞大的群体。那么岩石有什么特性?又是如何分类?……
  • 郑成功传

    郑成功传

    本书是一部描写郑成功辉煌人生的传记小说。它刻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位特殊历史人物形象,反映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政权更迭和纷繁复杂的时代风云。
  • 雄关要塞:函谷关

    雄关要塞:函谷关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钢铁梦——舒亿

    钢铁梦——舒亿

    一个普通的16岁初中生于振兴,在无意中发现了一种可以使物体缩小的粒子,他用这种粒子创造了一个奇迹——钢铁侠...
  • 山有扶幽

    山有扶幽

    一只身怀创世之神力量外加性格蠢萌的山鬼逯绮烟在罗浮山待着无聊便想去蜀山学法术,顺便避个暑。待在蜀山众人羡慕的玄位整天无所事事的,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欺负欺负师兄,调戏调戏师妹,总之就是一天闯祸,捉了妖龙又放了妖龙,啥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诅咒的应验逯绮烟渐渐的爱上了身为丹丘不死之神转世的白亓,她想爱可是姻缘石上永远没有逯绮烟的名字,只是虚无一片……可是她依旧执着的孤守了一段不会开花结果的爱情,蜀山掌门死了,她被误会成凶手?当暮苏毓一剑刺中逯绮烟的心口的同时,白亓终于知道他爱的是谁。一千年前的夙愿和诅咒在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PS:来来来,瞧一瞧看一看,喜欢的话给个票啊,嘿嘿嘿~
  • 鹿晗此生只为遇见你

    鹿晗此生只为遇见你

    天才富家杀手女蓝可可,用了四年时间遇见了那个,自己愿意拿命守护的人,是长久的幸福,还是不舍得离别,完美的小鹿,完美的女主,纯爱王道,甜美温馨,让你暖到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