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51400000012

第12章 追随中山(3)

有人不禁要问,蒋介石诚心诚意地办军校的目的是什么?应该说是两个字:野心。蒋介石深知,在现时的政治斗争中,不掌握军队,就没有实力,一切都无从谈起。他十分崇拜拿破仑,因为拿破仑是以赫赫武功称霸欧洲一时。蒋介石更崇拜曾国藩,曾国藩也是以治兵有道、屡建军功而成为封疆大吏。尤其是民国以来,蒋介石看到袁世凯由于掌握北洋军事实力,不但威迫清廷,还能左右民国大局,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其后各大小军阀也是凭借个人的军队才能割据一方。蒋介石同时也看到孙中山所从事的国民革命,以及为打倒军阀、统一中国而发动的“北伐”也屡遭失败,就因为孙中山手中没有可靠的军队。而他自己也因为手中没掌握军队,在军队中一直充任参谋一类的幕僚、副手。“为他人作嫁衣”,还受人排挤、奚落,以至长期一事无成。

但是,蒋介石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和自身的经验,又深知要掌握军权、建立自己的军事实力,却又不能走当时南北军阀走过的老路。这是因为蒋介石开始政治活动就是以革命者身份出现的,他身在革命营垒,要搞军队,必须以革命的名义,公然建立自己的派系,这不但不符他“革命党”的身份,还将被视为革命的叛逆。当时“打倒军阀”的呼声很高,走旧军阀的道路是不得人心的。同时,蒋介石也不能像广东革命政权下的一些“革命将领”那样,借革命的名义,培植私人军队,这些人其实是一批失意的小军阀,或者丧失实力,这些人想趋附于革命一时,寻找机会再恢复和壮大自己的军事势力。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革命将领”蒋介石也做不来,因为他原来就没有可以凭借的派系势力和地盘,蒋介石知道走这条路也是斗不过这些军阀的。并且,蒋介石在粤军中工作时看出,这样建立起来的军队仍然是旧式的雇佣军,不可靠,也不足为用。在蒋介石给孙中山、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等人的信中,可以看到,他曾为使用这样的军队苦恼,而又找不到办法。由于蒋介石的苏俄之行,使他看到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启示了他,使他认识到,以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及他本人的具体条件,就是必须利用苏联的帮助,借以党和革命的名义,才能建立起一支区别于当时任何军阀的、新式的、有战斗力的革命军队,并使这支军队成为他实现其政治野心的工具。走一条他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新军阀的道路。这就是蒋介石最后能诚心诚意办黄埔军校的原因。

什么是蒋介石的新军阀道路?概括地说,就是凭借党和革命的名义,建立自己的军事实力,又凭借军事实力来抬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这样,军权党权互相促进,交替上升,最终集党权、军权于一身,使自己成为掌握军事实力的“革命领袖”。于是,蒋介石和一般军事首领相比,他是“革命家”,是执行三民主义的“总理忠实信徒”,有政治资本,不会被视为军阀;和当时国民党的领袖人物(如汪精卫、胡汉民等)相比,他又是掌握军事实力的首脑,而不是没有实力的空头政治家。兼有二者之长而避其短。从以后的历史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就是蒋介石比他在国民党内的军事上、政治上的对手高出一筹,终于一一战胜他们的根本原因。

孙中山北平仙逝

蒋介石当了黄埔军校校长后,拉帮结伙,野心也极度膨胀,就连孙中山的话他也不顺从地听了。

且说9月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举行第七次会议,发布北伐宣言,决定大本营从广州前移韶关。然而蒋介石却不执行北伐议案。

9月9日,孙中山给蒋写信,要其坚决舍弃广州北上韶关,以战场为学校,乘此三方联合之机,击败曹(锟)、吴(佩孚),但蒋仍不服从。1924年9月12日,孙中山设大本营于韶关指挥北伐军事。10月9日孙中山再令蒋放弃广州,移军校于韶关,合力北伐。此时北方正是直奉第二次战争时期,是一个很好的北伐机会。但蒋却坚决不同意北伐,也不移军校于韶关。

10月9日,孙中山密电蒋曰:

……然我来韶之始,便有放弃守广州之意,为破釜沉舟之北伐。今兄已觉广州有如此危险,望即舍弃黄埔一孤岛,将所有枪弹并学生一齐速来韶关,为北伐之孤注。此事电到即行,切勿留恋,盖我必不回广州也。当机立决,万勿迟疑。孙文。青亥。

而蒋则坚不服从,回电曰:

埔校危在旦夕,中正决死守孤岛,以待先生早日回师来援。必不愿弃根据重地,致吾党永无立足之地也……务望先生早日回省,是为今日之成败最大关键也。

10日,英国买办陈廉伯率广州商团,于广州市街建立街垒图谋武装叛乱。11日,商团贴反政府标语。

同日,蒋又电请孙中山放弃北伐:

中正料,不久逆敌必反攻韶关,各军非准备南下,击灭逆敌,断难北伐。中正当死守长洲,尽我职务。尚请先生临机立断,勿再以北伐为可能,而致犹豫延误。

……二千元枪费,既无望,北伐更难。

孙中山又立时电催曰:

北伐必可成功,无款亦出,决不回顾广州,望兄速舍弃长洲来韶。因有某军欲劫械,并欲杀兄,故暂宜避之,以待卫队练成再讲话。陈贼来攻,我可放去……乱无可平,只有速避耳。

接着孙中山又一连数信催蒋北上和运械韶关。14日,孙中山命胡汉民代理革命委员会会长,廖仲恺为秘书。命蒋率各军镇压商团叛乱。同时蒋电请孙中山南下广州,放弃北伐。

先生可否率部队南下平乱,中正之意!必如此方有转机也。

至15日,蒋经半日时间即平定商团之乱。陈廉伯逃往河西,胡汉民下令通缉。此战神速告捷,无疑提高了蒋的威信,亦为蒋之不小贡献。但蒋不能独领其功。

16日,孙中山再电催蒋服从北伐大局云:

枪械运韶既未办到……然则此械兄竟以何用为最适宜?请详细考虑以告我为盼。北伐志在必行……张静江有电催出师江西甚力,亦云宁弃广东,亦当为之。此可见各省同志之望,我不可不有以慰之也。此次一出,必有大成功,可无疑议。望兄鼓励各人速出。一由东江击破陈逆而出福建;一出西江,则川湘各军必争先而出武汉。而中原可为我有。否则无论直、奉谁胜,西南必亡。际此时,能进则存,不进则亡,必然之理。望兄万勿河汉吾言幸甚。

孙文

蒋仍然不从。26日,孙中山又催蒋从命:

……则所余三千支枪,必要即日运韶,以利北伐……江西得后,则湖南不成问题。然后再合滇唐、川熊、黔袁,会师武汉,以窥中原。曹、吴不足平也。

10月23日,冯玉祥囚禁曹锟。30日,吴佩孚自津南下,直系失败。如果此时乘机全力北上,学生军加上建国豫军,则两湖苏、皖可为根据地,中原可得,冯玉祥国民军可用,南北相合之后,复可据有平津,然后统一东北,南平陈、唐,则北伐之胜利,可早二年完成。当然此时孙中山尚健在人间,则蒋之军事大权,难以独揽;而蒋最怕这一局面,所以坚决反对北伐。故孙中山含恨而逝。前则有陈炯明叛变,后则是蒋介石拒不执行北伐大计,孙中山含着难言之隐,与世长辞,不亦悲乎!

由此可以知道蒋介石自1918年南下广州,跟随孙中山以来,从无真正服从过孙中山,只有与个人愿望相符合时才服从。至于国民党中央决定的革命大政方针和北伐大计,蒋更是一意孤行,坚决反对,拒不服从军令。他只抱着民族主义、个人功业两事不放,其他,则不在心中。故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北伐大业,自己终无法实现。蒋虽实行了北伐与统一,但无实行孙中山之三民主义,这种北伐虽然成功,亦只是蒋介石的成功,而决非孙中山和其三民主义的成功。这由蒋之后事可证。

孙中山能容蒋之坚持己见,拒不执行决议和命令,蒋则决不容许他的部下对他有半点违抗。这是事实。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北伐归于失败。

1924年10月31日,孙中山回到广州市,蒋介石始终未奉命移驻韶关。这时风云突变,10月23日,冯玉祥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30日,吴佩孚自津南下,直系失败。孙中山受北京政府冯玉祥之邀,北上商讨国是,孙中山痛恨军阀混战与割据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不愿放弃一线和平统一的机会,果断地接受了邀请。

公元1924年11月13日,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

广州军港。

孙中山偕同夫人宋庆龄健步登上了永丰舰,向送行的党政要员挥手致意。随着舰长一声令发,汽笛长鸣,永丰舰缓缓离岸,向墨蓝色的深海驶去,任重道远,目的地——北京。

途中孙中山视察了黄埔军校。

刺刀闪亮,军旗猎猎。

作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一身戎装,精神抖擞,他整理完队伍后,跑向检阅台,向大总统报告:“报告总统,全校学员列队,请检阅!”

“是!”孙中山敬起了军礼。

在黄埔军校的歌声中,一队队学员方队,精神抖擞,手持苏式步枪,以崇敬的目光注视着孙大总统,通过检阅台。

汪精卫看着这场面感慨万千地说:“镇压商团,黄埔学生军初试锋芒。冯玉祥在北京政变,又邀请先生去主持国事。局面总算日趋好转!”

廖仲恺走到孙中山身旁,恳切地说:“请先生训示。”

孙中山摇一摇头,沉默。

军旗随风飘动……

廖仲恺再一次劝请:“先生还是说几句吧!”

同类推荐
  •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者:爱因斯坦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者:爱因斯坦

    1953年,天才的物理学家、伟大的思想家爱因斯坦在总结中国为什么没有近代科学,而西方的近代科学却发展飞快时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西方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
  • 一辈子的活法:王蒙的人生历练

    一辈子的活法:王蒙的人生历练

    我经历了伟大也咀嚼了渺小。我欣逢盛世的欢歌也体会了乱世的杂嚣。我见识了中国的翻天覆地,也惊愕于事情的跌跌撞撞。有时候形势的波谲云诡令人晕眩,有时候祸福的说变就变,叫人以为是进入了荒诞的梦境、是在开国际玩笑。见过上层的讨论斟酌,也见过底层的昏天黑地与自得其乐,还有世界的风云激荡,我毕竟访问过中国大陆境外的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我感受了呵护的幸运与“贵人”的照拂。我也领教了嫉恨者明枪暗箭的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好累!
  • 外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

    外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

    本书用精练的文字、简洁的语言记叙了在外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名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成功经历,激励我们昂首阔步,努力向前!解读名人,穿越时空,遍览那一幅幅生动、精彩的人生图景!
  • 厦门历史名人画传

    厦门历史名人画传

    本书选取百位与厦门相关的历史名人,以中国画创意为主要艺术形式,再现人物历史真实。诗书画一体刻画阐释人物气质。所撰小传文字,或随笔感性,或研究成果补白,或独家评论,给人留下启迪。每一幅画都配一首原创诗,为点睛之笔。文字内容讲究书法的诗意表达。艺术品格和学术品格相生共存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特色鲜明。
  • 太空步

    太空步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本书是迈克尔·杰克逊首次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他自己的故事,记录了他的生活、思想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使读者能够真实地了解到是什么驱使着他成为世界级巨星。在给读者再现真实的迈克尔·杰克逊的同时,通过浅显语言讲述故事的方式去感化读者的灵魂。
热门推荐
  • 萌宠冤家:狐王大人求放过

    萌宠冤家:狐王大人求放过

    【狂甩节操,绝对搞笑,不笑你打我!】他本是一只高傲的凤凰,却被她创造出无数黑历史!被她踹下仙池,偷看洗浴,还把他当商品卖!NO!这样娘子娶不得!她本是一只高冷的狐狸,却被他刷新无数次底线!她救他,他嫌弃她丑!她穿衣服,他评头论足,还硬给她胸脯塞馒头!NO!这样夫君要不得!“死烧鸡,我饿了……”“臭狐狸,跟本仙君走!把嫦娥的玉兔烤了吃!”妖孽夫君VS铁血女汉子,狭路相逢,绝对孽缘,笑闹三生!人不能有底线,否则会被刷新底线!人不能有节操,否则会丢失节操!某狐抗议:“喂不是说好只做名义夫妻吗?”某凤妖娆一笑:“哦?是吗?
  • 魏素夫人

    魏素夫人

    魏素不想为父亲的棋子,冒死反抗不嫁王候,但是父亲还是把她嫁给了七皇子孟乐,魏素以为自己不争不抢可以躲在王府可以安身立命,然而这里并不是安身之所,甘愿求稳的她,却用半生都陪着孟乐流放,陪孟乐征战四方,帮孟乐扶植外戚羽翼,最终登上皇位,精心抚养的侄女成了宠妃,从小相伴的奴婢借她飞上枝头………而她却只能在孟乐为帝后沦为弃妇,称病保命……
  • 脂点三国

    脂点三国

    东吴书院一年一度的迎新到来。纵横系的迎新负责人周瑜刚抬起头,视线就被一个身着浅粉色衣裙外罩猩红斗篷的少女所吸引,倒不是因为这位少女生得明艳动人,而是她身后,跟着六位白衣飘飘、抬着三只朱漆大木箱、累得香汗淋漓、娇喘微微的妙龄少女……这是谁家刁蛮女子?周瑜分明有些怒。
  • 易烊千玺我喜欢你

    易烊千玺我喜欢你

    不要因为一句气话而断送了一段感情;不要因为面子,错失了一个心爱的人;爱的世界里,主动认怂的,是因为他知道爱你比面子重要!易烊千玺,我喜欢你!喜欢你就是一条坎坷曲折的路,即使不断的跌倒,也一定要爬起来,两人的爱情故事,既凄凉又美好!!!注定在一起的人,不管绕多大一圈依然会回到彼此的身边。只要结局是喜剧,过程让我怎么哭都行。幸福可以来的慢一些,只要它是真的,如果最后能在一起,晚点也真的无所谓。
  • 最短最长的恋歌

    最短最长的恋歌

    这是一首短暂恋歌,却拥有最长久的期限。 这是一首短暂的恋歌,却演绎最长久的浪漫。这是一首短暂的恋歌,却散发最长久的温暖。 这是一首短暂的恋歌,却弥漫最长久的感动。这是一首短促的恋歌,却又情深而绵长,在这个夏天为你唱响。
  • 魔法道

    魔法道

    一位天神大将,“被暗黑势力所追杀,导致体内原力散尽,而无办法时选择摆脱7道轮回,而降生于人间”,最后而踏上寻父之旅。
  • 赣水童谣:60年代我的49个瞬间

    赣水童谣:60年代我的49个瞬间

    本文主要内容为:赣风拂面、小镇余韵、童谣已远、远去的桃林、在世界还很小的时候等内容。
  • 穿越爱永恒之初爱萌芽

    穿越爱永恒之初爱萌芽

    “娘的,你想干嘛?”“干嘛?本宫还想反问殇姑娘此时此刻为何出现在本宫的寝室?还占具了本宫的床?”“你大爷的!不知道君子动口不动手啊?“”殇姑娘这是诱引本宫可以吻你吗?“”端木尚!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你我之间已无半分感情还存如你再不还手休怪我手下无情!“话毕剑一出直逼向端木尚心口处,快!狠!准!”殇....你说我欠你的已经还了,那......那我还能,,,,还有机会让我爱你吗?“殇.....我们还能回到从前吗?
  • 你都不爱我

    你都不爱我

    她无数次的相亲都以失败告终,母亲心急如焚想要将她扫地出门,迫不得已,她只好找人来个假结婚,谁知对方不但身世显赫,还有个孩子,本以为逃过一劫她可以再去寻找自己的爱人,可这个假老公干嘛掐掉她的桃花?
  • 墨杀

    墨杀

    一本动作推理小说,通过“七宗罪”式的连环杀人案,挑战你的神经和脑力。是杀人狂魔,还是侠隐巨子?是变态的杀戮,还是正义的匡扶?恶性连环血案.让一个安逸的城市瞬间变得腥风血雨。一桩”七宗罪”式的离奇大案,引出一个沉默两千年的中华旧学――墨家。警界传奇英雄临危受命,但随着案情的深入,他却走入一个错综的迷局,最终不得不让他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去转圜危局!反转再反转的结局,让读者过足瘾,飙足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