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61500000018

第18章 20世纪90年代的工作(6)

重庆市是山城,地面交通很难满足城市发展对交通的需求,因此我建议重庆市要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纲要(简称纲要),以引导其发展。经市领导同意,由市轨道交通公司组织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编制了纲要,并请中国工程院对纲要组织咨询,中国工程院要我组织有关院士及专家组成咨询组。2012年8月在重庆召开了院士咨询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潘云鹤到重庆参加咨询会。我主持了咨询会,在咨询意见中提出要设置环线,因为国际和国内已运营线路的经验证明,环线效率是最好的。最早的规划中是设有环线的,后来修编时取消了环线,专家组认为去掉环线是十分不恰当的。在市长宴请专家的会上,黄奇帆市长问我是否该设环线,我说应该设环线,黄市长说:“英雄所见略同!”就这样,将环线保留了下来。

2000年初,轨道交通公司领导请示重庆市领导,要成立专家委员会,专家由重庆市发聘书,每次开专家委员会时,主管副市长都要听取专家意见,每次的专家委员会,我都要到重庆主持会议,轨道交通公司领导每次在会议上均要汇报公司工作的进展情况,近期要做的工作,汇报上次会议专家提出意见的执行情况,有哪些问题需要专家帮忙解决,专家委员会有规划、设计、桥梁、隧道、车辆、设备、通风环控、通信信号等各方面的专家,本届专家委员会到2013年任期已满,轨道交通公司要求继续聘任专家委员会的专家,我们经协商同意继续参与相关工作,我继续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此外,重庆市政府还决定在重庆轨道交通公司内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我为领衔院士,我和工作站站长沈晓阳一起研究确定了第一批的研究课题。

参与南京地铁建设

南京地铁1号线前期规划工作时间长,研究深入、扎实,线路敷设方式、走向、路由和站位均经过多轮方案比较和专家论证才最终确定。而市政府对地铁沿线的建设用地进行了严格控制,避免了重复建设、重复拆迁。市区内的部分车站(如张府园站、鼓楼站、珠江路站等)结合城市建设规划选择设在道路一侧的街坊内,不但解决了施工对主干道交通的影响,且预留了与地铁车站相结合的开发用地,拆迁费用则由地面开发负担,节省了地铁投资,这也为日后地铁集聚客流和开发带来了效益。北京城建院设计的新街口站堪称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范例,新街口站位于南京市中心,是1、2号线的换乘站,车站周围大型商业林立,地面交通繁忙。1号线新街口站为地下三层站,地下一层(包括园形换乘厅)是商业开发层,共设17个联络通道与周围商场相连,这也是目前我国出入口最多的地铁车站,不仅方便群众,吸引客流,提高商业效益,还疏散了大量的地面人流。根据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决算资料,造价为3.92亿元/千米( 6节A型车编组、67%为地下线),被选为当时我国控制造价的示范工程,被编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列丛书》。

1999年,我主持了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和初步设计审查,当时担任地铁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的南京市副市长戴永明要求我组织常设的专家组协助地铁建设指挥部工作,之后常去南京协助工作的专家除我以外,还有原广州地铁公司的副总经理王文斌及其他长驻专家蒋克选、杨家齐、张弥等,南京地铁建设指挥部为我们办公和住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专家组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制定车辆、设备系统的标准,编写用户需求书,进行工程评标和解决施工中发生的问题等。其中与我和部分专家有关并值得一提的主要有以下几件事:

(1)建议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盾构施工最好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形式,并应由多家承包商承担,结果南部软土地段上海隧道公司、上海机械施工公司中标,北部地层较稳定,中铁隧道工程局中标,这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也为中铁隧道工程局进入盾构施工行列创造了条件。

(2)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南京站须在运输繁忙的京沪铁路南京火车站下方建设,由于位置特殊引起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的重视,在审查初步设计时我提出应采用明挖端头厅方案,通过铁路股道部分采用暗挖的两个分离式的单洞,以减少对铁路的影响(以后建设的北京地铁各条线路中也多采用类似方案)。施工过程我们又协助中铁第十九局解决了铁路加固、大跨暗挖隧道施工等问题。

(3)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珠江路站—鼓楼站—玄武门站区间暗挖法隧道须穿过软流塑状粉质黏土,且要在鼓楼站北端修建一条总长333.6米的渡线和停车线段,最大跨度达17.4米,隧道上方地面有多栋建筑物。针对上述隧道设计和施工的难题,如软流塑地层的施工辅助工法、大跨隧道的施工工序、不同施工工法间的转换、地面建筑与地下管线路的变形控制标准和方法等问题,我们曾多次进行专家论证,研究制定了稳妥、可靠的技术措施,顺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4)我们积极建议和支持南京地铁高架线路采用北京城建院拥有知识产权的U形梁设计方案,解决了地铁2号线大学城段对景观、噪声和振动等的严格要求。而后我们又审查了U形梁的动载疲劳试验结果和成果鉴定,并积极推荐在重庆等地的高架线上采用。

参与深圳地铁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市提出要在罗湖修建一条围绕罗湖区的环线轻轨。我参加审查时提出轨道交通线路方案要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围绕罗湖区的环线轻轨方案规模较小,将限制深圳市的发展。北京城建院提出了沿深南大道的轻轨方案,原铁道部基建总局陈锡贤局长负责深圳地铁建设工作后提出了沿深南大道建设地铁的方案。所以深圳轨道交通1号线就是按陈锡贤的方案做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7年我主持了可研报告的评估工作,深圳市委厉有为书记参加了评估会,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并表示在建设过程中要逐条落实。那时我还在广州担任工程监理工作,陈锡贤同志在可研报告批准后,找我和杨家齐商量,希望我们能协助深圳市开展地铁建设工作,因为广州到深圳很方便,且深圳是国家重点开放城市,我们应该支持。所以我们邀请了其他一些专家如王振信、闫景迪等组成了常设的专家组协助地铁公司工作,专家组的首项任务就是进行1号线初步设计的审查工作。在审查罗湖车站时,我和周干峙院士商议后否定了初步设计提出的方案,由于该方案中地铁站离罗湖口岸200米,换乘距离过长,而罗湖口岸出入境客流很大,尤其在节假日出入境人员数量更大,对携带行包的乘客步行200多米乘地铁,很不方便。但是罗湖口岸附近地方很小,要将地铁站、火车站、地面公交等综合在一起做成一个较大的换乘枢纽,难度很大。通过方案招标,北京城建院的综合枢纽方案中标。在市规划局赵鹏林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经过北京城建院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一个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极大地方便了出入境旅客,深得中外旅客的赞赏。当时我们还提出1号线的终点不要设在华侨城,而应延长到世界之窗,以方便到世界之窗的游客,但是建设单位认为线路太长,不容易得到批准,上报时还是按罗湖站到华侨城站,在通车后才将线路延伸至世界之窗,后又延伸到飞机场,增加了建设难度和造价。

深圳地铁1号线沿线每个车站周边的详细规划都是由市规划局赵鹏林总工程师主持完成的,达到了车站周围密集开发,集聚客流的目的,很有创新性,较国内其他城市考虑得更加周密。我也从中学习到不少新思路,这对地铁站点周边开发的规模、建设时序、建筑密度的确定有很大帮助。

在深圳地铁1号线建设期间,我经常到深圳研究地铁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采用集中式供电还是分散式供电,自动扶梯是否要采用变频等。另外,我和彦启森教授、杨家齐总工程师也多次赴深圳研究深圳地铁的环控和信号系统的制式问题。深圳地铁对发展新技术积极性很高,而且领导也大力支持,每次到深圳开会,主管副市长总要接见我们,和我们共进午餐,并听取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1.深圳地铁创新技术

(1)地铁车站叠合墙混凝土抗裂技术;

(2)地铁3号线采用高架线,并采用1500伏三轨供电,能节省22%的电能,这是继广州地铁4号线采用1500伏三轨供电后,又一个节能成功的实例。

(3)在国内首先采用左、右线叠落式车站,以解决场地狭窄的难题等。

2.院士专家工作站

2013年5月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要我领衔研究3个创新课题:

(1)采用高密度行车、灵活编组,服务水平高,又可节能。

(2)A型车采用3000伏高电压供电。

(3) 6号线的建设资金和运营费不需要市政府出资,完全由企业解决。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简炼任院士专家工作站站长,现正组织院士、专家开展研究工作。

参与苏州地铁建设

20世纪90年代中期,苏州开始研究建设地铁问题,并请法国索菲图公司研究线网规划方案,以法国索菲图公司规划专家奈丽女士为首的专家团队经过一段时期的研究,提出了苏州市地铁规划方案,包括2条市区线(M线)和3条市域线(S线)。苏州市聘请了以我为组长的专家组进行评审,当时我向市长杨卫泽提出苏州市是我国第一个建设地铁的地级市,地域不广,人口不多,建设地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需要深入研究,不能轻易下结论。杨市长(后调任南京市市委书记)对我说,苏州是文化园林城市,要保护园林的风貌,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尤其是交通道路要建在地下,地铁站周围的地下空间要做商业开发利用。在第一次审查会上,我们提出首先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来进行综合交通规划和地铁建设规划。第二次审查会上又提出要进行客流预测,以确定线路走向、站位设置和建设时序,但这些问题对不甚了解中国国情的法国专家来说,是很难的,几乎无法进行下去,最后还是按市规划部门完成的4条线路呈井字形的线网方案(总长135千米)上报的。

苏州地铁1号线是东西向的,穿越市中心通向经济开发区。市政府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的咨询机构。周干峙院士和我作为专家委员会顾问,定期进行咨询工作,地铁公司定期将工程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向专家汇报后,专家们提出建议,供地铁公司参考,效果较好。现在苏州市城市规划修编后,地铁建设规划也做了相应调整,而且要加快建设进度。

参加中—俄—芬地铁建设及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国际研讨会

1999年11月,在广州市由中国工程院、俄罗斯隧道协会和芬兰隧道协会共同组织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我宣读了题为“中国地铁建设的发展”论文,从中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状况说明建设地铁的必要性,并介绍了我国地铁建设的现状、地铁工程技术的进展、地铁线网规划、地铁车站合理规模、地铁车站与城市建设的相结合,以及地铁施工技术成就等。

同类推荐
  • 元帅韬略: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元帅

    元帅韬略: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元帅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元帅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蒙哥马利、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战争爆发出任作战部长、受命北非展示军事才华、应邀担任菲律宾军事顾问、从零起步升任集团军司令等。
  •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是以晚清重臣左宗棠为主角的人物传记,从他出生前后的中外格局说起,沿着他的生命轨迹,记述了他一生的不凡经历,历数他所作的贡献。
  • 帝国的另类

    帝国的另类

    本书介绍了中国历史上24位“另类”皇帝,展示帝王家族的另类怪胎,从中探索了产生这些“另类”皇帝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离乱的时代,演绎着一曲人世悲歌;火热的青春,谱写着一段爱情传奇。——它的主人公,名叫萧红。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有着惊采绝艳的才华,也有着坎坷流离的爱情,无论是她的文还是她的情,都是值得后人一再品味、一再忆及的传奇。
热门推荐
  • ASTORIA

    ASTOR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山晖禅师语录

    山晖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路遥成神路

    路遥成神路

    北蛮皇朝蛮山脚下的小山村,一间间破旧的茅屋里却金玉满堂。路遥从这里出发,开始了他成神做祖之路。
  • 玄域乾坤

    玄域乾坤

    苍茫古域!道统矗立,人皇古帝,霸绝一方,神族圣宗,雄立天下!更有大能者,开辟一方皇朝,传承万世!时值乱世,群雄并起,各方霸主,纵横一方,震慑天下!逆越河山,逆乾坤!任我平生,任我狂@
  • 刻在心里的名字

    刻在心里的名字

    轰隆一声震天的巨响,咖啡店中炸开一朵熊熊燃烧的红云。凄厉的尖叫声从人群中炸开,惊恐的人群如同爆炸的碎片一般向四周飞射出去,尖叫声,哭喊声,灌满了我的耳朵,只见他倒在地上,身边还有无数的玻璃碎片和木屑,我跌跌撞撞的跑过去,一边哭一边摇晃他的手臂,嘴里喃喃的说着,“你快起来啊,我不要你躺在这里,你怎么不说话,回答我啊,你不要在睡觉了,我好害怕,带我离开这个地方,我们走好不好,好不好。”
  • 永圣天

    永圣天

    天地为囚牢,众生为养料!一个天地阴谋,是生是死?诸天当道,苍生当如何自处?王太一离奇的来到这方世界,是做苍天奴隶,还是放手一搏?粉身碎骨,诛天伐地,一切皆是注定,因果循环!新人新书求下关注与鼓励!
  • 包孝肃奏议

    包孝肃奏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她浅笑迷离

    我的她浅笑迷离

    他是穆氏集团的太子爷,身家过百亿的富三代,她是零度部落的掌权者,翻手为云雨的女魔头。他守候六年,温柔宠溺,句句玩笑是真心,她只作不知,装傻充愣,次次巧妙转话题。他嗤笑,你这么聪明,装傻不适合你。她挑眉,你这么聪明,看不出我是故意?【本文甜宠,小温馨,小刺激,作者偶尔抽风,于是女主小作,一起来折磨楠竹的神经吧!哦吼吼吼】
  • 战歌鸣天

    战歌鸣天

    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至死方休。我将不娶妻、不封地、不生子。我将不戴宝冠,不争荣宠。我将尽忠职守,生死于斯。我是黑暗中的利剑,长城上的守卫,抵御寒冷的烈焰,破晓时分的光线,唤醒眠者的号角,守护王国的坚盾。我将生命与荣耀献给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 绝世杀手:遇上无赖神尊

    绝世杀手:遇上无赖神尊

    再醒来是在山洞,被厚重的铁链缠绕,无法挣脱。这个世界,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