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65000000012

第12章 一等奖(11)

1969年8月25日, 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决定把机载雷达研究所 (即607所) 建于四川省内江市。国防科委决定, 将十院十所机载雷达研究室移交给607所。1971年3月16日, 我同127名十院十所的技术人员抵达内江607所。这里是丘陵地带, 到处是小山头, 607所就在远离市区的山沟里, 当时的科研条件和生活环境非常艰苦。山顶是工作区, 只有两幢以“干打垒”方式建起的教学楼, 科研楼还只是个地基。山腰是家属区, 山下是农村大院和他们的水田。全所只有一条水泥路, 其余全是泥巴路 (内江雨天多, 到处是烂泥)。工作区或家属区只有外面的公共厕所, 雨天, 要打着雨伞、踩着泥巴上厕所。这里阴天多晴天少, 气候潮湿, 建所后, 身体不适的人都逐渐离开了。这里最大的优点是: 在这里建的是机载雷达的专业研究所, 加工机床、环境试验设备、实验室及各类电子仪器, 都按机载雷达要求来建, 领导就是抓雷达研制, 精力集中, 再加上第六研究院 (简称六院) 就是空军领导, 所里的军管就是空军派来的, 隶属空军成都指挥所和六院双重领导。建专业所, 又属空军领导, 非常有利于机载雷达的发展。更使我满意的是来这里一年后, 我的家属也迁来了。几年前, 我一家3口远隔千里, 我在西南成都, 妻子在东北哈尔滨, 女儿很小, 她们母女生活很不容易, 现在团聚了, 我当年已是39岁, 参加工作也已有22年, 这时才有个迟到的家, 让我倍加珍惜。从此, 我没有后顾之忧地全力投入科研事业, 真感谢所领导的关照。

204雷达性能样机试飞结束后, 修改了设计图样, 在十所生产了两套正式样机, 在607所里分机装配和调试。1972年7月开始整机联试, 我仍操旧业, 早就拟制了调试提纲, 明确了分工。因有了性能样机的经验, 加工的电路、元器件等质量也好, 大家工作轻车熟路。由于原直流电机伺服系统改为液压伺服系统, 除了天线结构改动较大外, 就是角度搜索跟踪系统调试没有经验, 费了不少工夫。所党委指定政治部主任王希良组成工作组, 进驻一室进行204雷达调试, 说明所领导对科研工作足够重视, 更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4个多月就把整机调试基本完成了, 在年底前做完了角跟踪精度测试。由于大家业务熟练, 工作认真, 计划细致, 缩短了调试周期, 为以后试验争取了时间。

607所建成的环境试验舱已能提供使用, 容积有16m3 , 雷达可以在整机高温 ( +60℃)或低温 ( -50℃) 时进行试验, 还可以作整机高温同时有低气压 ( 17 mmHg?[2]) 的试验。它最大特点是试验舱盖是能透过电磁波的, 整机在里面承受环境条件时, 雷达可以通电作探测跟踪试验, 是很先进的设备, 从此, 204雷达的正式样机环境试验可以在所内做了。1975年5月, 我任整机室 (一室) 副主任, 这年夏天由我负责组织第一次作204雷达所内整机环境试验。在作+60℃试验时, 有个监测点指示不正常, 仅是初通状态就出了问题。若不排除,试验不能进行下去, 整机组和分机组人员商讨, 认为温度升高, 可能是金属热胀冷缩引起接触不良, 若停下来, 按程序温度自然恢复到常温, 再检查, 排除故障后又重新升温到 +60℃, 这样就得两天, 试验时间拖得长, 工作效率低。我提出能否不停试验, 在高温下进舱检查, 若是接触不良, 可以及时解决, 省点时间; 若不是小问题, 是电路出故障, 再停下也不迟, 大家认为可以试一试。但谁都没进去过, 都没经验, 由于我对机器熟悉, 于是我自告奋勇先来试。就这样, 我戴上手套, 带上工具, 从后舱门进去, 环境温度突变, 我一时不适应, 像进入了蒸笼, 站了一会儿, 回过神来, 开始工作, 我通过舱侧面圆玻璃窗与外面传递信息。很快发现是接触问题, 处理好后试验继续往下作, 节省了时间。在以后的-50℃试验时, 也出了问题, 还是用同样的办法, 我穿上全套飞行员的皮服, 先在-35℃的过渡舱停一会儿, 缓冲一下, 然后再进去。发现也是接触问题, 很快处理了。

204雷达正式样机完成高温、低温试验后, 接着作高温低气压试验。当气压较低时, 天线馈源罩产生电晕, 颜色艳丽的电离层阻挡了功率的辐射。天线室领导及天线人员通过大量试验, 摸清电晕产生的条件, 然后选择了合适的罩子形状, 消除了电晕现象。按照三机部、第四机械工业部 (简称四机部) 联合通知, 607所和780厂合作, 重新试制3部正式样机,进行设计定型试飞。1978 年8 月, 正式样机从780 厂生产出来, 在测天线性能时, 发现1975年确定的馈源罩形状会影响天线方向图及天线增益, 607所立即开展技术攻关, 天线室十多名技术人员花了近一年时间, 才弄清温度、功率、气压、罩子形状与电晕现象的关系,对罩子形状、罩子材料及罩子制造工艺做了重大改进, 最后在大功率、高温、低气压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的持续测试, 天线性能完全达到要求。根据601所提供的数据表明, 204雷达可在23500 m高度上工作, 是国内可用在最高高度上的机载雷达。

1979年, 我国想引进英国“兰狐”雷达装歼8全天候飞机, 替代204雷达, 认为可减少风险。在洽谈中得知: 该雷达工作高度为17000m, 若要工作在20000m, 发射机功率要降低一半, 说明该雷达没有很好解决高空电晕问题。在这时期, 马可尼、弗伦梯公司在112厂参观了204雷达, 了解了204雷达使用高度, 于是他们通过部机关向我所索取204雷达天线馈源罩的结构图样。这是我所解决雷达高空电晕的核心技术, 但领导机关通知, 不敢不给,后来还是天线组有主意, 将旧的结构图样送上去, 把这事对付过去了。

1979年10月, 英国皇家信号与雷达研究院的代表团来我所访问, 其中有副院长和雷达部主任。参观204雷达时, 他们询问了雷达性能、雷达使用高度, 以及询问雷达的设计、生产、试验是否国内搞的, 我们做了回答, 他们惊奇地说:“你们依靠自己的力量, 能设计出这样好的雷达, 十分了不起! 你们的雷达可与我国雷达媲美, 你们不要不相信自己。”他们返回北京, 向六院副院长徐立行又说了这些话。显然, 他们十分了解“兰狐”, 也了解中英洽谈的事情。他们是以专家学者身份来访的, 讲了他们真实的想法, 话虽不多, 可耐人寻味。

雷达试制出来后, 又做了雷达环境条件试验及雷达与机上设备的交联试验等大量的工作, 经驻厂军代表验收后, 交112厂。雷达在112厂装机后, 除地面测试外, 首先进行雷达适应性飞行试验, 这是下一步科研试飞的先决条件。

科研试飞, 是对雷达的主要性能作预先的检验, 若发现不足之处, 允许雷达电路参数再调整, 使雷达工作到最佳状态。然后对雷达主要性能作测试, 看雷达研制质量及性能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 是否可以转入定型试飞。一旦转入定型试飞, 就要冻结雷达设计, 即雷达电路不能动, 电路参数不能调, 器件不能随便更换。科研试飞是雷达研制的重要阶段。为此, 607所成立试飞领导小组, 带领204雷达技术骨干, 在科研试飞和定型试飞时负责雷达的试飞技术保障工作。领导机关很重视歼8飞机上雷达试飞进展, 国防科工委科技部六局派杨以政处长坐镇雷达现场, 三机部有王其恭部长、试飞局局长等坐镇112厂指导歼8生产和试飞工作, 另外还有三机部机载局吴延赞处长坐镇雷达现场, 杨、吴两位处长或在雷达实验室,或在停机坪和我们跟飞保障人员工作在一起, 我感到工作很踏实, 也很有信心。在这期间国防科工委谢光部长、空军曹里怀副司令员、三机部何文治副部长都来过112厂, 还到雷达实验室看了204雷达, 询问了试飞情况。曹副司令员决定204雷达定型试飞中测距测速精度检验在兴城场站和海军23基地进行, 由航定办及630所主持。在112厂精心组织转场及指挥下, 仅用22天就完成了空中测试任务。首长的重视和关心, 给了我们跟飞人员很大的鼓舞,也使我们感到责任重大。

科研试飞雷达003号装歼8全天候飞机0101号载机, 试飞员是空军第一试飞大队大队长鹿鸣东, 是非常有经验的英雄试飞员。1981 年10 月10 日进行第一个起落, 目标机歼7 (不带副油箱)。我们和601所雷达组及112厂雷达室的同志们在试飞导航站听飞行员讲话。载机追赶飞行在24 km内可连续发现目标; 在8. 5 km内可截获跟踪, 8. 5 km外截获不可靠了。降落后, 检查了雷达, 没发现问题。我分析, 如果24 km能发现目标, 12 km就能截获跟踪。第二个起落情况依旧, 我急了, 向鹿大队长详细了解了情况, 进行分析。晚上, 王副部长问我截获距离不够可能是什么问题? 我说:“飞行员操纵雷达很正确, 看得也很细, 我初步考虑是截获问题, 而不是跟踪问题。”王副部长问我怎样检查? 我说:“现在做两项工作,先检查截获电路及截获界限, 然后检查雷达在小信号下的被动状态的动态截获过程, 从中发现问题。”要从飞机上取下两个分机到实验室检查, 可能要花两天时间。第二天, 取下分机, 我们边检查边研究, 直到晚饭后作小信号截获跟踪试验先用稍大信号后用小信号时, 才发现截获后天线没停在目标方向上, 这时大家很激动, 认为就是问题所在, 完全合乎空中情况。我们到凌晨大约1点才弄清楚这是由于控制天线运动的图形模板力矩的离散性造成的。我们研究了解决办法, 在电路上采取4项措施, 修改电路参数后, 又反复试验, 均工作正常, 再装在飞机上。第三个起落试验, 我们仍在导航站听飞行员通话, 听到飞行员报“13 km截获跟踪”, 过一会儿报“12 km截获跟踪”,“11 km截获跟踪”, 大家都如释重负。大队长下飞机后说“13km截获了两次, 都好。”他在试飞单上写着“截获距离13km, 稳定跟踪13. 5 km。”达到超指标要求。以后试验顺利多了, 科研试飞共飞行23 个起落, 1981年12月22日结束。科研试飞样机获六院科技成果一等奖。1982 年3 月, 我被任命为204雷达副主任设计师。

1982年2月20日~9月7日, 在112厂进行了204雷达的设计定型试飞。定型试飞共飞32个起落, 从所取得的大量数据可知: 204雷达工作性能稳定, 主要战术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原设计指标, 对歼8全天候飞机的工作环境是适应的, 与飞机上设备交联工作关系是协调的, 雷达的设计是成功的。601所《歼8全天候型飞机设计工作总结》中指出:“204雷达的主要性能已超过苏联米格-23 MC飞机出口型的 ‘金刚石’ 雷达。”根据上述工作总结可以看出: 探测距离超过要求达47%; 跟踪距离超过要求达30%; 低空探测距离超过要求达55%; 低空跟踪距离超过1倍。航空工业部领导在607所报告上批示“204雷达在设计研制阶段, 飞出这样好的性能, 这在国内是罕见的。”这是因为国防科工委、空军、电子工业部、航空工业部的领导和各机关单位抓得紧, 是112厂、601所、630所、空军第一试飞大队精心组织指挥和112厂、780厂、607所的所有参加试飞工作人员团结一心、共同奋力拼搏的结晶。1984年4月8日, 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 (简称航定委) 办公室主持召开会议, 通过了204雷达设计定型。

204雷达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雷达, 其试验项目最多、次数最多, 做得最充分。做了3架样机: 性能样机, 607所的正式样机, 厂所合作试制的定型样机。就雷达整机而言, 性能试验有18次, 环境试验有7项, 雷达与飞机上设备交联试验19次, 雷达上机试飞6次。雷达从开始研制到1984年4月8日设计定型, 我参加了全过程。16年的科研道路,由于中间有“文化大革命”的折腾, 有道不完的遗憾。同时也给了我学习和磨炼的机会,提高了研制的知识和技能, 也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人们常说: 有得必有失。这话一点不假。204型号的技术骨干都是双职工, 差不多都是两个孩子, 都还小, 我们常出差在外, 在家的女同志上班忙, 回家又忙, 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要付出很大心血! 我们顾得了工作顾不了家! 我在实现“空军的嘱咐”历程中, 幸运地得到妻子的鼎力相助, 她用她的汗水和爱心挑起这个家和培育儿女的责任。她是1961年大学毕业, 为了我放弃了自己的专业, 离开城市来到艰苦地区, 不管我出差多久回来她总是笑脸相迎, 从不埋怨, 从不诉苦。她常想在哈尔滨时, 带着3岁女儿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现在总算有了家, 她感到知足。为了支持我的工作, 她总是默默地付出, 而我总觉得没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每次回来, 便卖力地做家务, 多让她歇一歇, 弥补一下我的内疚之心。很难想象, 如果没有她的支持, 我怎么能走到今天。

PD雷达——一曲震撼人心的凯歌

同类推荐
  • 心芯相印

    心芯相印

    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艰辛的童年生活、成长过程以及如何走上航空事业道路的历程,进而成为企业、事业单位的高层有效管理者。书中有不少篇幅再现了作者传奇般的经历。本书文字朴素、语言通俗、内容真实、感情丰富。适合青少年、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 淡水水库温室气体状态的评价与测量方法

    淡水水库温室气体状态的评价与测量方法

    淡水水库可基于多种目的调节流量,包括:供水、灌溉、防洪减灾、抗旱、航运和水电。陆地表面积转换形成水体,和相关水面气体流量测量已经表明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排放可能和温室气体(GHG)交换的全球清单有关。研究表明寒冷和温和气候条件下的排放水平普遍较低,而较高的排放量似乎和持续缺氧的热带系统有关。然而,改进可用的信息和工具对于支持已有水库和新建水库的温室气体状态以及采取必要缓解措施的明智决策非常重要。
  •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在亚洲的语境中,安全化理论遇到了难题、受到了多方面的检验。当安全化的行为体或发起行为体不作为日寸,安全如何达成?当治理的主体变得多元日寸,安全化路径如伺进行有效的拓展?即便安全化对安全问题的解决有其效果,是否以“去安全化”的路径作为长期的政治目标更为合理?是否存在着“好”的去安全化行为与“坏”的安全化行为?亚洲学者们的理论努力有:对安全化行为体进行新的建构,对安全化路径进行多方面拓展,对“去安全化”研究进行某种深化。基于亚洲语境的“亚洲视角”的价值在于:从不同安全领域探讨安全化困境,检验安全化理论的效度,进而实现对安全化理论的某种超越。
  •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是南亚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之一,共分五部分十五章,内容包括: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形成的背景,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成效,印度发展高科技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 古代水利工程

    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水利工程》水利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命脉。几千年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智慧善良的中国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修建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京抗大运河等。这些水利工程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设计水平也非常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不仅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益处,而且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热门推荐
  • 天廷秘传

    天廷秘传

    天小说以“三界”为主,细述仙、灵、冥三界诸神、仙夺星争霸,而后实现一统之事。轩辕健於人间轮回,经笪燕宝之点化,记起三界之事,其阴阳眼能眼穿三界,其元灵可灵肉分离,可自由往返三界众星,先一统冥界,即冥王位。笪殷天尊闻知,惊惧交加,复加害于轩辕健,暴伐冥界、灵界,轩辕健实逼处此,率冥界之兵攻克天廷,歼灭笪殷天尊,始称帝,而后统一众星,建立独一无二、无比强盛之轩辕神国……
  • 黑白时代:贫富的较量

    黑白时代:贫富的较量

    占有欲的骚动,金钱名利的诱惑,自由宁静的追求。贫穷与富贵,幻想与现实,善良与邪恶,黑与白,谁会是这场战争的胜者?一个平凡的女孩,一个贫穷且平凡的女孩,一个在乎别人胜过在乎自己的女孩,傻,天真,爱幻想,多愁善感,这些词用在她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可是她却讨厌这样的自己,她一直在挣扎,想挣脱这些束缚,做个没心没肺的人,什么都不在乎的活着。另一个高贵的女孩,一个富有且高贵的女孩,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出门不愁,这样的生活她已经习惯了,认为这样的生活是应得的,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改变自己,因为她觉得现在这样的生活完美无缺。在这个黑白时代,即将上演一场贫与富的较量,谁会是这个时代的最终赢家?
  • 重生之黑色年华

    重生之黑色年华

    一个冷血杀手的少年,从小活在复仇的骗局之下,直到身死之时才明白这大多的一切到底是为什么,也许是命运的怜惜,重生的他毅然而然走上了一条追求人生巅峰的权利之路,毅然踏入黑道的他,双眸之中有的是刀光剑影,有的是血雨腥风,有的是挡我者死的决心。看他是否能够硬撼各路挡在他面前的庞然大物,看看这一切到底是命运的怜惜,还是命运的嘲笑呢。
  • 重生之我本飞扬

    重生之我本飞扬

    一次意外,张扬回到了1998年。家境贫寒,只有十六岁的他是否可以在互联网刚刚崛起的浪潮中凭借自己未来的知识分一杯羹?虽然是个老套的故事,但谁都想有个重来的时候,去把当初的遗憾和悔恨抹平。
  • 宋诗派同光体诗选译

    宋诗派同光体诗选译

    选自近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是由刘大特先生译注。由巴蜀书社出版。
  • 幻想全明星

    幻想全明星

    娘闪闪:咋修,本王承认你有点实力,但是能称得上王的,天上天下,只有本王一人。納兹:真红大魔王,来一决胜负吧。黑子:敢和我抢姐姐大人,你这矮冬瓜还早一万年呢。五河琴里:撒!开始我们的约会吧!夏娜:无路赛无路赛无路赛!!!桐子:星……星爆弃疗斩……
  • 吻月

    吻月

    魔幻的世界,一切的起源发生在千年前,千年前神为了守护人类创造了MAR,立于无数MAR巅峰之首的是一个名叫做“吻月”的神器。
  • 混在大马的日子2

    混在大马的日子2

    出国留学的去向要视留学生的目的而定——公派留学并且将来想成为教授的,英国是最佳选择;想学业有成外加移民的,自然是去美国,澳洲,加拿大;想以留学的名义打工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给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日本是首选;对于想趁着青春年少游山玩水,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些甜蜜回忆,再顺便镀层金的中国“游学生”们,风光秀丽的马来西亚实在是个不错的地方。马来西亚最大的私立学院——如来学院(这真的不是一间佛学院!)以‘爱玩’为第一主人公的‘有志青年们’的故事,嬉笑谩骂,待看人生。
  • 嫡女商魂

    嫡女商魂

    现世商学高材生陈云曦因报仇死亡,灵魂穿越到一个不曾留下痕迹的异时空时代,为了贯彻自己对亲人朋友的誓言,一步步爬到了商界最高点,独霸一方,最后为所爱的人放弃所有,与爱人携手浪迹江湖。
  • 再创新纪元

    再创新纪元

    未来的世界,一颗陨石,一种病毒以及一项科技,改变了地球人大多数生物的基因,致使它们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异,而人类,也在不知道不觉中受到基因污染的影响而发生了不一样变异,新的寒武纪再次来临,新的生物再次频繁出现,一个新的纪元正式开始。奇异的神秘生物,拥有异能的人类,将会在这个星球展开角逐,究竟谁胜谁负?弱肉强食,人类能否继续在地球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