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69600000019

第19章 年轻的民族主义者(2)

怀揣对德国人民和“帝国”的热爱,他排斥着一切外来事物。其他的国家丝毫不能引起他的兴趣。虽然当时的许多年轻人都渴望体验异国风情,但阿道夫完全没有这样的冲动。即便是艺术家对意大利的传统向往在他身上也难觅踪迹。他所有的计划与构想,永远都只在一个国家施展,那就是“帝国”。

他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毫不含糊地指引着他,反对哈布斯堡王朝君主制,并展现出了他性格中的所有特质,尤其是他钢铁般的意志——一旦他认定某件事情是正确的,他就不会改变。民族主义思想根植在他脑中,成了他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任何失败与挫折都无法使他妥协。从16岁一直到死,他始终都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他与身边那些无忧无虑的年轻人大不相同。在他心中没有无关紧要的事物;即便再琐碎的事,他都会给予关注。对待任何事情他都会表明自己的态度——越是跟自己没有关系,他就越要加倍关注。通过这种方法,他就能填补自身存在价值的缺失,从而才使得他谋求改变的强烈渴望有了目标和方向。虽然他尽心竭力地试图解决一切障碍,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有时我真的为他感到遗憾。像他这么一个颇具天赋的人,什么样的幸福不能获取;而他却选择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他总是为了一些事情跟整个世界争执不休。也正是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让他同大多数普通年轻人区别开来。我从未见过他对什么事情一笑置之,每件事情都必须经过他的彻底研究和验证,以便能与他的政治目的吻合。传统的政治观念在他眼中一文不值。总而言之,整个世界都必须被他从头到尾地全部重组。

有人会以为,青年希特勒将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了当时的政治斗争,这样的概括是不正确的。因为他只是一个苍白、虚弱、羸瘦的年轻人,不为人知而又涉世未深,性格内向又没有进取之心,所有的激进行为都是他一个人在执行。只有某些极其重要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他才会在晚上对我提及,然后同我一起探讨,因为首先他需要一个听众;其次,我跟他一样,也是一个卑微、孤独的人。若允许我做个不恰当的类比——青年希特勒同政治的关系恰似他对爱情的看法。他越是在精神上积极从政,他在实践中的政治参与就越是受到抑制。他没有加入任何党派或组织,也没有参与过政党的示威游行,他总是小心谨慎,不将自己的想法透露给除我之外的其他人。如我所见,他第一次跟政治“眉目传情”是在林茨。仿佛他已经预感到,政治将同他结下不解之缘。

而目前,他只是把政治当成了一种思维练习。这种含蓄的做法展示出了他性格中的一个反常特点——耐心。政治对他来说仍然意味着数年的观望、批判、学习和积累经验,由于阿道夫将政治视为私事,因而当时的公共生活在他眼中显得毫不重要。

有趣的是,阿道夫早年对军事抱有强烈的反感。这似乎与他在《我的奋斗》中的描述相悖:

“在浏览我父亲的藏书室的时候,我发现了许多军事书籍。其中,有两册描写1870-1871年普法战争的流行杂志是我当年的最爱。不久之后,这场英勇的斗争便成了我最宝贵的思想体验。从此,我对战争和军事的热情变得日益高涨。”

1924年,他在兰德斯堡监狱坐牢的时候撰写了《我的奋斗》,我猜测他在书中对这段“回忆”的描述只是出于某种权宜之计。因为当年我认识的那个阿道夫·希特勒,对战争和军事没有丝毫兴趣。那些围着斯蒂芬妮身边转的年轻中尉,不仅是他的眼中钉,更是他强烈憎恶的对象,就连强制性服役制度都让他极为反感。不,他绝不会在别人的强迫下成为一名士兵,就算要当兵,他也要遵从自己的意愿,誓不加入奥地利军队。

在结束关于阿道夫的政治发展这一章之前,我想先回顾两个问题,因为在我看来,它们比其他任何关乎政治的事情都重要得多:一是青年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态度,二是他对教堂的看法。

在林茨,阿道夫·希特勒这样描述他对犹太人问题的看法:

“如果不是事实,今天我就很难讲出这样的话:‘犹太人’这个词头一回填充了我的精神食粮。我父亲尚在人世的时候,我不记得他何时在家中提到过这个词。我相信自己了解这位老先生的想法,他肯定觉得,给这个词加以任何的负面强调,都是一种文化衰退的表现。在他一生当中,他多少曾获得过一些富有见地的想法,这些想法不仅与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谐共存,而且还影响了我,即便是学校也无法改变我从他那里继承来的观念。

在实科中学,我的确认识一个犹太男孩,但大家都不相信他,并且还跟他保持距离,主要是因为他跟我们的经历不同,每次别人跟他开玩笑他都显得相当沉默,另外我跟他的接触也不多。

直到十四五岁以后,我才开始注意到‘犹太人’这个词,有时是在谈论政治的时候,当一些宗教异议人士在我面前夸夸其谈的时候,我总会感到一丝厌恶,我无法摆脱这种令人不快的感觉。但这些问题根本提不起我的兴趣。林茨的犹太人很少……”

所有这一切听上去似乎都非常真实,但却与我的印象不符。

首先,在我看来,当描述到他父亲性格中的自由思想时,他进行了着重的修饰。既然阿洛伊斯·希特勒在林茨的圈子已经普遍认同了舒纳勒的思想,那么我可以推断,他父亲也是个反犹主义者。

其次,在叙述他的校园生活时,希特勒遗漏了一点,那就是实科中学的一些老师是公开反犹的,并且毫不隐讳地在学生面前承认他们对犹太人的憎恶,而且希特勒在实科中学肯定也意识到了犹太人问题的政治性。实情必定如我所言,当初我刚认识阿道夫·希特勒的时候,他的反犹主义倾向就已经很明显了。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回我们沿着伯利恒大街散步,途经一座犹太小教堂,当时他就对我说:“这个东西不该出现在林茨。”

据我所知,到了维也纳之后,阿道夫·希特勒就彻底变为了一名反犹主义者。尽管他在维也纳的经历可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种思想肯定不是萌生于此时。

在我看来,阿道夫·希特勒的描述其实是想要表达以下观点:“在林茨,这个犹太人口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方,形势还不至于使我感到焦虑。只不过到了维也纳,在见识了不计其数的犹太人之后,我才被迫去面对这些问题。”

他对教堂的态度则截然不同。在《我的奋斗》中,他几乎没有提起过教堂,只有他在兰巴赫的一段童年经历的描述:

“由于闲暇之时,我会去兰巴赫的修道院上声乐课,因而我总能获得绝佳的机会,在教堂典礼那节庆般的辉煌中陶醉。如同我父亲当年在乡村小教堂的感受一样,我自然也对修道院长的光辉形象崇拜不已。至少在当时,情况是这样。”

希特勒的祖辈们必定是笃信宗教且常做礼拜之人,这恰恰体现出农民的本性。但希特勒的父母在这方面的表现却各不相同,他母亲对宗教倒是很虔诚,然而他父亲却是个不拘一格,又不怎么热心的基督徒。但很显然,他父亲对教会比对犹太人问题重视得多。鉴于君主与教会的密切关系,身为国家公务员的他,决不能容忍别人将其视作一个反教权主义者。

只要小阿道夫还亲近他的母亲,他就肯定会受到克拉拉夫人的影响,并接受教堂的庄严与美丽。这个苍白年幼的唱诗班男童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尽管希特勒对此所言甚少,但一切情况似乎已昭然若揭。他了解这些宏伟的建筑,在他稚气未脱之时,教堂一度令他深深着迷,这其中也少不了他母亲的鼓励。但随着岁数的增长,他逐渐忘却了自己的童年经历,变得更像他的父亲,他后来的自由主义思想就是在他父亲的影响下产生的。林茨实科中学的弗朗兹·赛尔斯·施瓦茨,是阿道夫的宗教老师,他没对这帮年轻人产生过什么启发或影响,因为学生们根本就没拿他当回事。

我的回忆可以被总结为几句话:我认识阿道夫·希特勒这么久以来,从没见他去过教堂。以前他知道我每个星期天都要同父母一起去教堂做礼拜,他也接受这个事实。尽管他偶尔也承认,他对这样的做法很不理解,但他从未试图劝我不去教堂——他母亲是个笃信宗教的女人,但无论如何,阿道夫自己是不愿牵扯其中的。此外,每当他对这些事物发表评论的时候,他都会带着某种宽容和耐心,而这种表现与他惯常作风相悖。很明显,他不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此事之上。主日礼拜结束后,我们通常会在教堂外碰面,对于这种周日的例行礼拜,他从未发表过任何不敬之词,也没有采取过什么不恰当的行为。令我惊讶的是,他甚至从未把它当成一个辩论的机会。

有一天,他兴奋满怀地找到我,向我展示了一本关于审判女巫的书,还有一次是一本关于宗教法庭的书。不管这些书中记载的事件令他感到多么激动,他都不会对其下任何政治结论,可能他觉得在这方面我不是个合适的听众吧。

每个星期天,他母亲都要带小保拉去做弥撒。我记得阿道夫从没跟她们一起去过,或者说克拉拉夫人从没叫他去过。正如她对宗教的虔诚一样,她已经顺从了这样的事实——他的儿子是个例外。也许在这件事上,她对那位父亲的不同观点持保留态度,因为丈夫的箴言与奋斗历程仍然是她为儿子树立的标准与榜样。最后,我想用以下语言来描述希特勒当年对教堂的看法:他绝不是对教堂漠不关心,而是教堂给予不了他任何东西。

总而言之,阿道夫·希特勒成为了一个民族主义者。甚至早在当年,我就见证了他对德国人民炽热的奉献精神。只有依靠人民,他才活得有意义,离开人民,一切皆为虚无。

同类推荐
  •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诗家之绝唱:屈原

    诗家之绝唱:屈原

    本书对屈原这样一位伟大诗人的一生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总结,展示了屈原苦难而又悲壮的一生。
  • 杨子荣传记

    杨子荣传记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当国家危难之时,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甚至投降,英雄们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本书详细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杨子荣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从韩信的幼年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在中国军事史上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极富传奇而又悲剧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常胜将军所具备的杰出军事才能和用兵艺术,并从中汲取他那种执著、勇敢、忠义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评价。
  • 在荒漠上成长的果实:法布尔的故事

    在荒漠上成长的果实:法布尔的故事

    本书介绍法布尔——不朽名著《昆虫记》作者的故事,阐述其“苦难的童年、揭示昆虫世界的秘密”、及诗一样文字的《昆虫记》的完成等。
热门推荐
  • 逆战之无所畏惧

    逆战之无所畏惧

    警队辖下的特别任务连(SDU),俗称飞虎队,除了支援警队部门侦查刑事重案、潜水搜索,还肩负非一般重要任务,如对付持有重型军火、穷凶极恶的悍匪、恐怖分子、国际性活动的保安工作或出任政商要人的贴身保镖等,随时面对生死,而作为飞虎队精英的赵杰;却因为一场由恐怖集团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的恐怖袭击;而让他的生活不但完完全全地改变了,甚至还让他卷进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阴谋里面。
  • 花未落夜已熄

    花未落夜已熄

    所谓既来之则安之,可是穿越到一个人人嫌弃的废柴身上,这叫人怎么活啊!在强者的世界里,弱者只佩臣服,所谓一山还比一山高,且看中二病女主无节操走江湖……
  • 幼科证治准绳

    幼科证治准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迎风夫妇校园记

    迎风夫妇校园记

    看旋风少女没看爽,作者来一发迎风夫妇的校园生活,跟原著没有什么联系,纯粹是作者的脑洞大开,不过内容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 修妖之路

    修妖之路

    一个废物逆袭之旅,一个废物为一个女人走向强者之旅
  • 男人凭什么赚大钱

    男人凭什么赚大钱

    即使在今天这个倡导“男女平等”的中国社会,男人依然要比女人辛苦得多,肩上的责任要重得多。中国几千年来留下的老传统依然没变,那就是:男人,赚钱才是硬道理!现代的男人比过去任何时候的男人都辛苦:物价上涨、房价飙升、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兜里没有几个钱的男人不要说事业、前途,就连老婆都讨不上。所以男人辛苦赚钱,有时候满肚子怨言,没地方发泄,牙掉了也只能往自己肚里咽,没办法,谁叫你是男人呢?
  • 腹黑五师妹玩转江湖

    腹黑五师妹玩转江湖

    她,是上古世界强者紫燃捡回的弃女,从小,她与几个师兄师姐一同生活在那个世界,没有师姐的偷逃,她也不会出去,一场意外,她遇见了他。“师夫说,这个世界有一种毒药,那种毒药,无药可解,但有一种是活在幸福中,而令一种,却痛苦万分……”“我中毒了……中的……是你的情毒!所以……你休想甩开我独自去死!”他,是想让天下合二为一永无战争的魔帝,本该与她没什么瓜葛,但,遇见她时,他的心,乱了。
  • 股市奇缘(上册)

    股市奇缘(上册)

    他们因股而结缘,又因缘而际会,最终使他们拥有了一身超能力。两块传世玉佩的出现,使得天性纯良的大成和李泽林两人被流星激发出了潜藏在他们体内的巨大能量。旅行中的一次比试,两个人意外地发现了Y星球留在天目山的超文明现象,出于好奇,他们开始顺藤摸瓜。经过几番周折和历险,当撩开那层神秘的面纱后,终于揭出了近百年来地球上发生的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战争和金融风暴的来龙去脉……
  • 仙界供销商

    仙界供销商

    当仙界众仙都失去法力的时候,李逸沉肩负起了倒卖日用品的重担,让太上老君用上了抽油烟机,让二郎神爱上了眼药水,让面膜风靡仙女群,就连王母娘娘也偷偷抓住李逸沉的手,问道“你那个可以让人变白的面膜还有吗?给我一盒,我把牡丹仙子的微信号给你......”
  • 病世子娶我吧

    病世子娶我吧

    穿越成父不详、母不知所踪的杜家表小姐,君无忧认了,被上至官员富商、下至市井流氓亲切地称作小土匪,君无忧也认了,舅母苛待、姐妹嘲讽,君无忧也可以不在意,可是,舅母居然想毁她清白,逼她嫁给一个好色纨绔?!这下君无忧可就不能忍了,怎么办?赶紧找人嫁了吧。可是莫名其妙的一道圣旨竟然将她许配给了据说自己病得活不长,还克妻绝子的定国王世子!君无忧这下真觉得自己命苦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