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69600000053

第53章 再见希特勒(3)

会面结束了,还处于一种茫然状态的我,离开了酒店。在接下来的数日里,躁动与不安闯进了我那平静而清闲的生活,我突然发现,要当这么一位名人的少时伙伴也不尽然是件美事。尽管此事我以前从没跟任何人说起,而且后来也很少在别人面前提及,但我很快就看到了这段青年友谊的阴暗面。其实,早在1938年3月以前,我就已经对之后将要应付的一切做好了心理准备。那时候,奥地利还没有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有一天,一辆汽车停在了我埃费丁的家门前。车里走出3名穿着党卫军制服的人,他们从柏林一路而来就是为了找我,并自称是受元首委派前来收集所有与希特勒年轻时期相关的文件资料,然后将它们带到元首官邸,以便妥善保存。幸好我当时并没犯傻。因为很明显,希特勒当时并不知道这些材料的存在,他又怎会派人前来索取呢?这必定是某些党务办公室的单方面行动,因为他们已经得知,有我这么一个人的存在。总之,我拒绝把这些资料交给那3名党卫军人员,我声称自己对此毫不知情。我猜想他们可能都以为奥地利人很好骗,以为自己穿上这么一身警察般的装束就能够解决问题,但他们失败了,因为他们粗鲁的举止根本不是那种渴望获得材料的表现。更糟糕的是,这几个难缠的老百姓甚至连党员都不是!在他们铩羽而归之时,必定也会作此想法:元首年轻的时候怎么会找这种老顽固当朋友啊。

还好,我顽强而出色地抵住了第一轮进攻。之后的类似事件我更是应对自如,因为我有希特勒对我的保证,这些材料属于我的私人财产。

在接下来的数月里,党内各个办公室都争先恐后地想要把我争取到手。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每当希特勒同他的亲信谈及他的童年生活时,他就会经常提起我的名字。人们只要一问起他年轻时的经历,就总会得到一个恒定的答复,“去问库斯特尔吧。”因此,他那些内部圈子的人,在收获甚少的情况下便开始意识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有这么一个奥地利人,他对青年时期的希特勒相当了解。而恰令他们感到幸运的是,自从1938年3月奥地利被合并以后,这个看似难以触及的“库斯特尔”突然就成为了德国公民,如今,已处于所有政府部门掌控之下的他,显得唾手可得。

帝国部长戈培尔派了一名非常可爱的人来见我,我已记不清他的军衔和职位,只记得他名叫卡尔·瑟夫。瑟夫为我讲解道,他们正准备出版一部关于元首的大型传记,其中1904年到1908年这一段,他们想交予我来撰写。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会把我接到柏林,以便让这方面的权威专家配合我展开工作。与此同时,他们还想让我现在就开始把当年的每个事件再仔细地回忆和整理一遍。我跟这个年轻人解释说,恐怕到时候我腾不出任何的时间来接手这项任务,因为自打德奥合并以后,我们这种地方政府雇员每天都被浸泡在工作里。他可能也意识到我是在找借口回避,只不过没想到我的表述方式如此滑稽。但他还是奉劝我不要低估了“我对历史那份独有的责任”,这是他的原话。他讲如果我有兴趣同他们合作,他能够轻易地帮我摆脱现状。但我明确地回绝了他。在离开的时候,他向我承诺,说他会再择“一个更好的时机”登门造访。由于越往后面,“时机只会变得越糟”,所以我再也没见到过卡尔·瑟夫。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得不说,他用大度而得体的方式为宣传部完成了一项棘手的任务。

然而同马丁·鲍曼打交道就不是那么的惬意了。他显然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整个事件的唯一负责人。他把我看得很紧,决不允许任何人抢在他之前拿走我的资料。他的来信和便笺读起来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他是《希特勒传》的总编纂一样,任何人在未经他检验和许可的情况下,都不得与我进行只言片语的交流。他的目的是将我保存下来的材料移交到中央党务办公室——所谓的原本归属地。当他的企图遭受挫败之后,我接到了他的一条严格指令,他命令我不准将这些资料转手,更不准在未经他授权的情况下拿给别人看。就这一点,马丁·鲍曼根本犯不着用这么严峻的方式来对我进行告诫,因为我一直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但后来我又接到了他的另一条指令,他要我立刻着手,把我和阿道夫·希特勒年轻时的友谊和经历写成一本回忆录,然后把初稿呈递给他过目。当时我回复他说,这件事情我必须要先跟希特勒本人商量之后再做决定。这一招着实相当管用。从此以后,但凡遇到某些咄咄逼人的权势人物对我施加压力,我就只好这样说:“很抱歉,我必须先将您的建议同元首进行私下商量以后才能给您答复,敢问阁下尊姓大名?”此法一用,立竿见影,收效甚奇。从而我也会受到他们的温和对待。

相反,与鲁道夫·赫斯的会面则是一段美妙而令人愉快的回忆。他造访林茨的时候邀我前去做客。他派了辆汽车把我接到了珀斯特灵堡的贝格邦酒店。帝国部长赫斯在那里热情地接待了我。“您就是库比席克吧!”他面带喜色的招呼道。“元首跟我谈了很多关于你的事情啊。”我立马就感受到了一种真诚的友好。

也正是通过与赫斯的这次会面,才使我确信了自己以前的一种想法:越是跟希特勒关系密切的人,就越了解我的故事。鲁道夫·赫斯和温妮弗雷德·瓦格纳夫人是对希特勒的青年时期了解得最多的人,因此他们知道我也不足为奇。

部长还邀请我到酒店的一处露天平台上同他一起用餐。之后他让我详细地讲述了我以前所有的生活经历,而且他还不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屡屡向我提问。就人性的角度来讲,我个人觉得鲁道夫·赫斯比其他人都更近似希特勒,而我对此也感到十分高兴。就连在座的其他来宾也积极地参与到了我们的谈话中,整个气氛显得相当的活跃,明显比跟中央党务办公室那些官员谈事情要有趣得多。

尤其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处在这么一个能够俯览整个林茨城的制高点,我可以把我谈到的所有地点,指给这位帝国部长看。在矗立着兵工厂的那座山后面就是莱翁丁的城郊,希特勒读实科中学的时候每天都要从那里经过;洪堡大街,自从克拉拉夫人的丈夫去世后,她就一直住在那里;在我们下方不远处是乌尔法尔的布吕腾大街;反正还有好多与我朋友相关的重要地点。

鲁道夫·赫斯以其朴素和率直的作风给我留下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印象,他与那些次要政治人物的处事方式截然不同。唯一让我感到有点遗憾的是,他当时可能是抱恙在身,气色有点反常。

与此同时,我也开始渐渐地被奥地利人所熟悉。而在此之前,人们根本就不知道阿道夫·希特勒在上奥地利州还有一个朋友,在这种幸运的状况持续了数年之后,我最终还是被人们给挖掘了出来。当然,我并不是一名纳粹党员。这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无法理解,因为在他们的想象中,希特勒的少时伙伴必定是党内的二号人物。但即便当年,我在政治上都一直是他的一个摇摆不定的支持者。这倒不是因为我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政治分歧,而是因为我对政治根本就不感兴趣;或者更确切地说,我根本就不懂政治。

当然,我很快就被淹没在了人们的各种请求之中,他们不是想得到我的支持就是想让我在元首面前为他们美言几句,更有身陷是非者希望我出面去帮他们调解,反正各怀目的,理由不一。虽然我对将要担负的重大责任完全没有任何概念,但我还是很乐意地答应了他们。直到我的尝试失败之后,我才恍然意识到,成为“阿道夫·希特勒青年时期的朋友”并不意味着我就有干涉政事的权力。人家礼貌而坚决地给我指明到,这些事情不在我的权限范围之内。

正如我预料的那样,希特勒视察埃费丁的计划并没有实现。突然有一天,我十分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自帝国总理府的挂号信,它的到来,打破了我那墨守成规的无聊生活。拆开信封的一刹那,我的心仿佛就快要从嗓子眼儿里蹦出。那些印在牛皮纸上的内容成了我这辈子最欣喜的回忆。根据帝国元首的指示,我受邀出席今年在拜罗伊特举办的瓦格纳音乐节:我须于1939年7月25日,星期二,前往万弗雷德庄园,届时,希特勒的管家卡伦贝格先生会为我打理一切。

我长久以来的人生梦想即将变为现实。我的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打我记事以来,游访拜罗伊特就成为了我心中的最大愿望,我一直期盼着自己能够在那片神圣的土地上,倾听大师的不朽杰作。但我一直苦于囊中羞涩,无法展开这段奇妙的旅程。而如今突然之间,我便获得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火车经过帕绍、累根斯堡、纽伦堡并最终抵达拜罗伊特,当我走出车厢,第一眼看到建在山上的歌剧院时,我兴奋得差点昏死过去。卡伦贝格先生非常热情地迎接了我,还为我引见了住在林茨大街10号的莫申巴赫一家——当地一处环境优美的寓所——并请我在他们家入住。

我来得正是时候;1939年的音乐节随着《漂泊的荷兰人》的上演而正式拉开序幕,一支由132人组成的交响乐团震撼登场,让我醉心不已。

次日上演的是《崔斯坦和伊索德》,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表演。7月27日,星期四,《帕西法尔》上演。为了欣赏这出歌剧,我在家里特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不仅钻研了钢琴乐谱,而且还读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学资料。随着柔美的旋律奏出“圣餐”的主题,我周围的世界也开始发生转移。在我平庸的一生中,我从未感到自己如此享受,如此痴迷。

8月2号,星期三,在最后一部歌剧,《诸神的黄昏》拉下帷幕的同时,我的拜罗伊特之旅也宣告结束。我收拾完行李之后,便准备去向卡伦贝格先生辞行,并感谢他这么些天来对我的细心关照。“你非得直接回家吗?”他微笑着问道,“如果你肯多待一天那将会是个明智的选择。”我立刻明白了他的暗示,于是我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8月3日下午两点钟左右的时候,一名党卫军军官来到我的房间,并把我接到了万弗雷德庄园。在庄园的入口处,我见到了等候我的朱利叶斯·肖布上将,他把我带到了一个大厅,我发现之前我在林茨见到过的好多名人都聚集于此。温妮弗雷德·瓦格纳夫人同帝国部长赫斯谈笑风生,布鲁克纳上将等军中高层与冯·诺伊拉特男爵站在一起相互交流。我突然发现在场人员半数以上都是军人,而令我更为惊讶的是,这些将军一个个表情冷峻,他们热议的话题多与波兰有关,大致内容是一场即将到来的武装较量。在这种紧张压抑的气氛之下,我颇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一种类似“怯场”的下沉感油然而生,就跟之前我在维辛格尔酒店的感受一样。

也许希特勒是想在返回柏林之前跟我做个友好的告别。我忐忑不安地准备了一些感激之词,盼望着能派上用场。大厅的深处有一扇双开的折叠大门。

忽然,大门洞开,一名副官立于门侧,示意肖布上将带我入内,于是我们便穿过大门来到了里厅。“我的元首,库比席克先生已到!”报告完之后,肖布上将转身退出并合上了大门,留下我跟元首独处。

这是两个老朋友的一次愉快重逢。他双目放光,神色喜悦地走到我跟前,丝毫没让我察觉到他肩负的重任与承受的巨大压力;此时此刻,他仅是瓦格纳夫人请来的一位座上宾,也同其他人一样,感受着拜罗伊特的美妙氛围。他双手握住我的右手向我表示欢迎。我呆站在这一神圣的场所,聆听着他的问候,竟感动得语塞。只有当我听见他说,“我们坐下谈,好吗?”,我才从一片茫然的情绪中回过神来。

我向他讲述了我这些天在拜罗伊特的各种体验,告诉了他我探访过哪些与瓦格纳相关的地方,当然,还有我对节日演出的具体看法和评价。一讲到这些话题我便恢复了自控力,现在我们谈话的方式就跟年轻时一模一样。希特勒似乎也想起了当年我们在林茨观看瓦格纳歌剧时的情景,于是他向我透露道,他准备让尽可能多的德国人去感受瓦格纳的作品。呵,我对这些计划简直太了解了!早在我们35年前的谈话中,这些计划的初步设想就已经被确立。但如今,这不再只是一个幻想。他告诉我说,今年有6000名付不起钱的老百姓,在官方的精心组织下,同其他客人一道,参加了本次拜罗伊特音乐节。我说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啊。他听完笑着讲到——这番话我记得很清楚——“库比席克,现在你终于见证了我在拜罗伊特的成就,因为曾经,当穷困潦倒又名不见经传的我,第一次发表这些想法的时候,你是在场的唯一听众。那时你总爱问我,怎么把这些计划付诸实现。而如今你看,它们就出色的摆在你面前。”然后他开始跟我介绍他对拜罗伊特做过的贡献,以及会在将来实施的计划,就好像非得要给我列出个清单似的。

但此时我还肩负着一项具体的任务。我的口袋里揣着一大包印有希特勒肖像的明信片。要知道在埃费丁和林茨,许多人不惜一切代价,就为了能获得一张由元首亲笔签名的明信片。我在拿出卡片之前犹豫了好一会儿,因为我这种请求看上去似乎显得相当庸俗,然而此时的希特勒又正好坐在桌子旁,如果我错失了这次机会,恐怕我允诺别人的事情就得黄了。一想到家乡那帮虔诚的老百姓,我便鼓起勇气拿出了明信片。

同类推荐
  • 第六帝国(下)

    第六帝国(下)

    十九世纪,欧洲有六大势力,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奥匈帝国、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家族还有另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二十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迹于18世纪中期,其创始人是梅耶·阿姆斯洛·鲍尔(Mayer AmschelBauer),后更名为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
  • 历史上最有个性的女人

    历史上最有个性的女人

    本书语言清新,资料翔实,记叙生动。虽然是人物传记,但语言极富感染力,从而将人物描写得极具立体感。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了解她们,进而感悟人生,品味文化。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罗斯福 尼克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罗斯福 尼克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政治家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艰辛的求学历程、充实的大学生活、宽广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更多的描述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读物。
  • 香奈儿和她的浪漫传奇

    香奈儿和她的浪漫传奇

    本书讲述可可·香奈儿从一个出身卑微的乡下女孩变身时尚帝国女王的传奇人生,阐述可可·香奈儿的创业感悟及管理之道。
热门推荐
  • 崇祯记闻录

    崇祯记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入冷宫:拒做帝王妻

    三入冷宫:拒做帝王妻

    在永圣王朝,说起华闰月这三个字,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出生名门华家的掌上明珠,她生的更是清逸如仙,貌倾天下,且命中注定有国母之相,想必是一位仪态万千的大家闺秀。错—错---错,错的相当离谱!!!她不光经常光明正大女扮男装,大摇大摆的在外惹是生非,为非作歹。还敢公然在大街与人争夺良家女子!!!总之,她的恶行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也是众人皆知有名的空有美貌的草包千金!!!她能成皇后,别开玩笑了,咱们的皇上可是千古第一明君,可不是见色忘本的昏君。难道人生贵贱都是早以注定,她这般还能照样登上了国母宝座!?身为皇后,本该修身养性,表率天下,但她不但不收敛,嚣张行径更胜以往。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下第一妒妇!!!公然参加恩科,扰乱朝堂;活活毒死身怀龙种的德妃;挟天子囚太后把持朝政,放走企图造反通敌叛国大逆不道的奸臣;条条都是株连九族的死罪----却到头来只是以三进三出冷宫了事粉碎太平!!!君不惩,民无权,天来收,终落下场——犹如人间蒸发的毒后?天子怒,告天下,寻妻回,终明白且看清多年稳如磐石独占帝心的皇后娘娘。原来她...?
  • 大明人皇

    大明人皇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煌煌大明三千年,仙神武道震寰宇。大明皇朝,仙武并起,明教魔门,少林武当,中古世家,界外妖蛮。太祖朱元璋练明神武典,镇压大明气运三千年。武当张三丰修太极大道,半步武圣、半步人仙。张无忌、庞斑、浪翻云、谢晓峰,一位位传说之中的人物集结这个时代,如皓月星辰,璀璨绝伦,闪耀当世。天魔策、战神图录、长生诀、易筋经、太极拳一部部惊天动地的武功出现在江湖,掀起血雨腥风。朱英雄跨越时空来到这煌煌大明,由江南沈家而起,踏入这恢弘霸气、煌煌绝伦的大明盛世。
  • 五年以后

    五年以后

    在2020年1月1日,原本龙潭派出所工作顺心的民警(主人公)被调往各类案件高发的龙爪树派出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不得不重新适应繁忙生疏的工作,并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在一次例行巡逻中,他和搭档截获了一批奇怪的物品,意外事件纷至沓来,从此他的生活进入了快进模式。一场惊天大案由此拉开剧幕,各方人物粉墨登场,不能承受的亲情、无法言说的爱情、越走越远的友谊,微笑背后的阴谋、愈发危险的形势……在这个致命的漩涡中,主人公能否坚守住自己,最终逃离命运的束缚?其实,所有人都和主人公一样,面临着命运的压迫和诱惑,他们又会如何演绎自己的戏码,这些,都散落在书中的各个角落里,等着被发现,被纪念。
  • 红装花嫁终不负

    红装花嫁终不负

    恨他入骨,本可以和喜欢的人白头偕老,可到头来,爱了不该爱的人,恨了不该恨的人。宋小宛仰起头,看着她眼前的男人,“我希望你活着!”宋小宛拥着他,这是她第一次觉得这个男人的胸膛是这么苍劲有力和温暖,一大滴泪水从她眼中滑出“奕,我还欠你一次红装花嫁”宋小宛仰起头朝着他微惊的脸庞笑了。
  • 微夏片羽的爱

    微夏片羽的爱

    每个人的青春,有伤有痛也会有爱,青春里的爱对于我们来说是给以后的长大成人的我们做了铺垫。几个人从校园时代累积起的爱,在长大后得到了延续,然而痛心的经历还未不会成为他们之间的阻碍?
  • 岁千秋

    岁千秋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一部有因果、有感情、有波折的洪荒故事。因情而生,因情而灭。野蛮的生长方式,有深度的爱情故事,一段波折不断的人生。
  • 重生之带着空间修仙

    重生之带着空间修仙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大龄剩女,机缘巧合下重生回到五岁时。看她如何一步一步如何走向巅峰。
  • 东请西来

    东请西来

    四岁时,你家遭遇奸人之害,家破人亡。十四岁时,你我重逢,共同破解迷案,可实力太弱,真相再次被掩盖。二十四岁时,你我相遇在人海,却如此陌生又如此熟悉······
  • 天机4

    天机4

    “迷雾散尽,谜底揭晓:末日审判,终于降临。在南明城的巨大舞台上,“神”导演了一出满足人类窥视自我欲望与困境心理的真人秀,旅行团成员在聚光灯下集体接受审判,他们是否真的犯有“七宗罪“?有人神秘失踪,意外现身后又尸现太平间;有人早已命归黄泉,竞转而复生,又再度死去。有人倒在“神”的枪下,而“神”自身也被判以死刑……天机世界里,人性被拷问,”神”权被颠覆。最后一夜,大罗刹寺内部,通过“未来”之门,幸存的人能否获得新生?不到最后一刻,天机不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