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3300000007

第7章 论剑 (6)

有时候想想,小说语言的境界,是否就像独孤求败练剑的几个境界。一开始的时候,功力不济,用的是利剑,写文章也是这样,只求通顺就行。后来呢,慢慢学会了修饰、文法等诸多技巧,于是转而求华丽,这相当于独孤求败所用的重剑。再到了后来,华丽褪尽转为朴素,就像达到了顶峰的独孤求败一样,心中有剑,手中无剑,飞花摘叶皆可伤人。

人淡如菊说《连城》

最近看了一本书,是一个美国女学者写的《菊与刀》,由中国人萨苏评点,素来被推崇为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之作。联想到正在重读的《连城诀》,突然发现,此书的精髓,何尝不可以用“菊与刀”来概括?

恬淡静美的“菊”是完美爱情的象征,凶狠剽悍的“刀”则是暴力血腥的象征。菊花呈现静美,不禁让人想起那个清丽之极的女子凌霜华,以及她和丁典之间荡气回肠的爱情。刀则诉诸暴力,自然令人想起那个凶神恶煞的血刀老祖。

菊与刀,这两个迥异的意象,代表着人性极端的美与丑,一如《连城诀》给本人的印象。这里有最忠贞的爱情,也有最现实的背叛;这里有最残忍的屠杀,也有最慈悲的宽恕;这里有最无耻的老爸和师父,也有最仁厚的朋友和爱人……很多人觉得,一本《连城诀》,简直写尽了人性之恶,但是无论如何,在一片黑暗之中,还是隐约可见爱和温暖的火光,纵使微小如萤,也足以使人不至于绝望。

凌霜华以及她的爱情,可以说是《连城诀》中最打动人心的了,足以证明,在暴力与阴谋之下,人性的光辉是如何能够依旧熠熠闪耀的。凌霜华,当之无愧是“菊”的代表,深具菊之神韵。

记得写凌霜华那一章,金庸特意用了“人淡如菊”做标题,所以凌霜华的第一个特质是“淡”。其实我非常不解,什么叫做“人淡如菊”,每次去逛菊展时,看见一盆盆色作金黄、艳丽无比的菊花,我始终无法把菊和淡联系在一起。也许,古人所谓的淡,指的是神韵,而不是花色吧。还有个猜测就是,古代的菊花很可能还是原生态的,未经过改良,具有朴拙的山野之美。说实话,现在泛滥成灾随处可见的菊花只会让我联想到俗艳,和淡雅那是八竿子也打不着。

但无论如何,凌霜华这个女子,是属于清淡型的女子,此类女子金著中也颇多,只不过,有些女子是淡如白开水,有些女子却是淡而有味,凌霜华无疑属于后者。金庸写凌霜华,确实可以用一个“淡”字来形容,运笔惜墨如金,且大多是通过丁典的追忆,采取的是背面傅粉、烘云托月的侧面描写。如果以中国画的笔法,黄蓉赵敏等为工笔美女,一颦一笑,刻画细微,那凌霜华,就是泼墨写意,寥寥数笔,虚处传神。

这位姑娘的长相,走的也是气质路线。在姹紫嫣红的菊花会上,黄菊有都胜、金芍药、黄鹤翎、报君知、御袍黄、金孔雀、侧金盏、莺羽黄,白菊有月下白、玉牡丹、玉宝相、玉玲珑……丁典正流连在菊丛中,蓦然回首时

“只见一个清秀绝俗的少女正在观赏菊花,穿一身嫩黄衫子,当真是人淡如菊,我一生之中,从未见过这般雅致清丽的姑娘”。那就是--凌霜华。

如果以菊相比,凌霜华自然不是什么金孔雀、侧金盏之流,而是如同凌家那盆极珍贵的绿菊--春水碧波那样清丽绝俗。说到这,我突然顿悟为啥我从来不觉得菊花淡雅了,盖因为平常生活中所见,都是菊之凡品,哪有机会见到这种佳品。

听凌霜华品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段誉品茶花那一段,同样都是出身不凡的公子小姐,这点两人倒是挺相衬的。

这位姑娘所住的房间,在看客狄云的眼中是这样的:“打火点燃蜡烛,烛光照映之下,忽然间感到一阵说不出的寂寞凄凉之意。室中空空洞洞,除了一桌、一椅、一床之外,什么东西也没有。床上挂着一顶夏布白帐子,一床薄被,一个布枕,床脚边放着一双青布女鞋。”

这一段看起来十分熟悉,记得红楼中写出宝钗的居室时也曾用此笔法,凌霜华所居,的确和宝钗的住所一样,称得上是“雪洞一般”(同样简素的卧室还有小龙女的)。只不过,宝钗是表里如一的冷美人,凌霜华却是外冷内热,表面淡然,内心执著。

在凌霜华清丽柔弱的外表下,却埋藏着一颗坚贞不屈的心。菊在古时是高洁的象征,苏东坡有诗云“菊残犹有傲霜枝”,而凌霜华虽为女子,却身具傲骨,的确当得起东坡佳句。

金庸书中不乏性格刚强、宁折不弯的女子,但我猜想,其中骨头最硬者,应该是外表柔弱、不谙武功的凌霜华。试想想,对于一个美貌女子来说,最残酷的是什么?我觉得不是爱人变心,也不是武功全废,而是失去了美丽的容颜。以康敏那样极端决绝的个性,都在被阿紫毁容后肝胆俱裂,而人淡如菊的凌霜华,却能对自己那张世界上最美丽的脸庞(丁典语)痛下毒手,真是令我辈叹服。

话说我妈妈当年也曾看过《连城诀》,最后她只记得一个细节,就是凌霜华被其父凌退思生生活埋,当年我一听之下,震惊不已,马上去租书店租了来看。我现在还记得,当看到狄云掘开棺木,凌霜华那显然已枯朽的双手居然仍不屈地向上高举,而棺盖上有她用指甲费力刻出的几个大字:“丁郎,丁郎,来生来世,再为夫妻!”

当时我的那个心情啊,悲愤得直欲杀入书中去,把凌退思生吞活剥。书中的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如果说戚芳的死让我伤心,凌霜华的死却令我义愤填膺,在那么一瞬间,我甚至感到在凌霜华精神的感召下,自己的骨头也硬了几分,不再害怕强大的黑暗势力。

也许这就是悲剧的作用吧,所谓悲剧,指的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凌霜华的悲剧,因其坚贞不屈,显然比戚芳的悲剧具有更大的震撼力量,令人一读之下,义愤填膺,有泪如倾,伴随着眼泪肆虐而下,灵魂也随之得到升华。嘿嘿,这又为艺术化解焦虑寻找到了一证。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红楼》中有一回写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其实,照我个人的喜好,黛玉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固然是好,史湘云的《对菊》也着实不赖。全诗中我又独爱“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一联。

此二句诗,正好为丁典和凌霜华的爱情做出了最佳注解。丁凌之恋,可单独成篇,敷衍成一段《菊为媒》,若凌退思不是如此残暴贪婪,倒也许会应了中国人向往大团圆的梦想。

丁凌之间的爱情,在金书中是很少见的,比较类似于冲盈之恋,即知音型爱情,最后凌霜华毅然赴死,也含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说实话,他们两个的相交,为什么看来看去越来越像一对高人志士,而殊少才子佳人的那种缠绵呢?刘正风和曲洋是以音乐相交,这两个人,却是因菊花相恋。

他们的相爱,迥别于世俗爱情,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照应,狭路相逢,无可躲避,短暂的交会后,换来的居然是长久的诀别,令人无比唏嘘。丁凌之恋证明了,在灵魂的相吸面前,地位不是距离,外貌不是问题。

这也是凌霜华为何较戚芳来得坚贞的缘故。丁典之于凌霜华,与狄云之于戚芳相比,自然更具不可复制性。因此,一来凌霜华移情别恋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二来这种灵魂之恋往往会导致“我以我血酬知己”,超脱了世俗的妥协和计较。

如果说丁凌之间是菊之恋,那么狄云和戚芳的爱情像什么呢?我觉得就像到处可见的空心菜,初次品尝的时候淡而无味,吃多了,习惯了那个味道,就觉得也不无可口之处,甚至会产生味觉上的依赖。

家常有家常的好处,因为丁凌之恋太决绝坚贞了,反而令我觉得遥不可及,远不及戚芳的动摇妥协来得真实可信。所以,我对凌霜华无比仰慕,心中真正怜惜的却是戚芳。就像我始终不觉得菊花有何超凡脱俗,却喜欢吃家常的空心菜一样。

通才与专家--从“九阳真经”天下三分谈起

都说天下武林出少林,看了《倚天屠龙记》之后,才知道此话当真不假。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曾借武当二侠俞莲舟之口品评少林、武当、峨嵋三派武功的特色,说当年传得《九阳真经》的三个人(无色大师、郭襄、张三丰),因悟性各有不同,根底也大有差异,是以三派中少林得其“高”,峨嵋得其“博”,武当得其“纯”,可说是各有领悟。

抛开令我辈高山仰止、从小就想投奔的少林寺不说,一个峨嵋、一个武当,不正代表着金庸笔下两种类型的人吗?博者是通才,纯者则是专家,两派的开山祖师即是两种类型的典范。

说实话,虽说我阅武侠小说无数,但事到如今,我还是不知道峨嵋派的当家功夫是什么。说到峨眉,我立马想到了峨嵋刺,感觉这武器女子使用比较合适。此外呢,就是那把闻名遐迩的倚天剑,但是我实在想不出来,峨嵋派有什么可堪和倚天剑匹配的高超剑术。

百度了一下,明代中叶人唐顺之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

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进裂惊沙走。

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矢魔翻翠袖。

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余奇未竟已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偶。

照此看来,真是变幻莫测,博采众长,令我辈瞠目结舌。

话说郭襄郭女士风靡武侠界数百年,说实话,照我看来,并不是由于她开创了某种独门武功,而是因为郭女士的绝代风华。风华来自何处?一字以概之:博。

先从郭襄的武功谈起。金庸写武,素重源承,郭襄家学渊源,我们可以来推断一下她大致会哪些武功,从郭靖这一脉下来,有降龙十八掌、江南七怪的武功、九阴真经、全真派的内功心法(马钰教的)。郭靖郭巨侠是怎样炼成的?那可是一个排的师父教出的啊。从黄蓉这一脉下来,更是乖乖隆地咚,身兼黄药师和洪七公的数十种绝技,别的不说,光是打狗棒法和弹指神通,就够受用一辈子了。

这还不打紧,郭女士还自16岁开始,就云游四海,阅技无数,估计以她的聪明劲儿,各门各派的功夫在她心里都有个谱了。

到了40岁那年,郭女士终于采得百花酿成蜜,斩断情丝,入我道门,终成一代宗师。

我常想,天池怪侠袁士霄创了一套“百花错拳”,以郭女士的师承和阅历,自创的剑法是否也能够叫做“百花错剑”呢?峨眉派的剑法和簪法,姿势优美而威力十足,从外形来看,颇有几分落英神剑的神采,而武林行话中所说的“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隐约能见到打狗棒法滑不溜丢的影子。

传说中,峨眉武功亦刚亦柔,介于少林派的阳刚和武当派的阴柔之间,可见,郭女士在开创本派绝技时,有容乃大,海纳百川,融九阴九阳之长,集降龙打狗之妙,终于成功创就一套“百花错剑”(此乃我杜撰的名称,至于真实的峨眉剑法,当另有一个集优美与威严于一体的美名)。

按说博采众长,应该是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奈何在我辈武林小虾的心目中,郭女士开创出的这套“百花错剑”,尽管挟祖辈之余威,却远远不如武当派的武功那样如雷贯耳牛皮哄哄。

说到张三丰,我们总会把他和太极宗师对上号,话说我当年也小练过一阵太极拳,什么白鹤亮翅、云手之类的,练来练去,身板还是那个身板,除了运动后饭量见长,功力没见长出半分。但话是这么说,却丝毫不影响张三丰太极宗师的地位,毕竟,再神奇的功夫,流传了数百载,难免是存形走神,光剩下个空架子了。

说到郭襄,我们的想法就没这么单纯了,回荡在脑子里和郭襄有关的,除了杨过,还有何足道,还有张君宝,还有山西一窟鬼和峨眉派的那群道姑。说实话,我觉得郭襄并不是以武见长的,但纵使她啥武功也不会,也不妨碍她在我心中的崇高地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郭襄,让我认识到,一个人不需要为国为民,亦无需成万世情圣,光凭个人魅力,亦足以让人心折。

但纵使我是郭襄的粉丝,也不得不承认,峨嵋派的“百花错剑”实在是难以和少林易筋经武当太极拳相提并论。很多年以后,郭女士的徒孙灭绝横空出世,一门心思地要为师门争光,可能就是隐隐觉出了峨嵋武功的不足之处,所以发誓要在技术上精进,力争实现名副其实的“三足鼎立”。

师出名门的郭襄为何在武学造诣上反而不及张三丰?窃以为,功过都可归结于一个博字。博,换一种说法就是杂,当我在读书的时候,既迷醉于唐诗宋词,又深爱现代小说,导师常常恨铁不成钢地对我说:“术业有专攻,切忌杂而不精啊!”言外之意,颇有指我不务正业的意思(话说我这辈子就没怎么务过正业)。

同类推荐
  • 吸血鬼伯爵

    吸血鬼伯爵

    《吸血鬼伯爵:德古拉之吻》一书由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于1897年创作。小说讲述了德拉库拉伯爵——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吸血鬼的故事。本书是书信体,由书信、日记、轮船日志等组成。
  • 巫地传说

    巫地传说

    《巫地传说》正是一部湘西南农村的现代异闻录,其中令人咋舌的异人、通灵的师公、让很多女子甘愿委身的“洞神”等异端,还有鲁班术、梅山法等这些湘西南人历代崇奉的巫术,无不让人惊异、惑乱。世代相传的与自然神灵紧密连通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模式在现代文明的激荡下渐趋化甚至消亡……
  • 雪青色的洋卓花

    雪青色的洋卓花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谁摸了我一下

    谁摸了我一下

    赶尸是湘西的一种古老神秘的巫术。 赶尸人之所以昼伏夜出,很可能就是为了保守这个机密。 赶尸队伍在黑糊糊的山路上行走。 赶尸队伍一直在朝前走,爬过一个坡又一个坡。 这时候,堂屋里的灯亮起来。这里竟然没有电,点的是一盏茶油灯。
  • 川西秘闻1:白狐盖面

    川西秘闻1:白狐盖面

    相传,民间大户士族因为诡秘的理由不得不开启家中先人或亲属已经落葬的棺材时,必会通过特殊渠道私下聘请一种“天赋异禀”的人,而这种人被称为“开棺人”。本在外地上班的胡顺唐忽然被告知,与自己感情深厚的养父吴天禄离奇死亡,立刻赶回家乡调查真相。自此,他貌似平淡的人生开始大逆转,白狐魅影、神秘美女、诡异死亡、奇特的走阴经历、莫名出现的“孟婆之手”……胡顺唐突然发现,自己踏入了中华异文化中最核心、最丰富、最让人瞠目结舌的部分……
热门推荐
  • 在星辰的那边

    在星辰的那边

    在星辰的那边,有片广袤的战场,在那个峡谷里,存活下来的都是英雄,他们戴着满身的荣誉行走在世间,有的强大到盛名于各个位面,不过,我只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蝼蚁,呵呵。
  • 刁蛮毒妻不好宠

    刁蛮毒妻不好宠

    一夜的时间,她竟误惹上了A市太子爷夜陌辰。从此竟然就被他给赖上了!“你到底想干嘛?”宋筱萱一脸不开心地问。“干你!”某人邪肆一笑,随即答道。“嫁给我。”“理由!”她理直气壮地叫道。夜陌辰勾了勾唇,“怀了我的种你还想走?”总裁语录:我的太粗,只有你的尺寸才契合我。【本文一对一,欢脱搞笑风,,记得收藏哦~】【读者群群号:568136400】欢迎加入!一起讨论催更!
  • 纹身店诡事

    纹身店诡事

    阴阳绣你知道吗?用阴魂做的纹身,你见过吗?自从我偷偷使用了阴阳绣以后,我却走上了一条我一辈子都没有想到的路程......
  • 剑证无极

    剑证无极

    一个凡间的武者是如何走上未知的修炼道路的.而在这条路上等待他的又是什么未知的挑战呢?就在《剑证无极》!
  • 大乘大方等日藏经

    大乘大方等日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牯藏师传奇

    牯藏师传奇

    苗族是中国最神秘的少数民族。有三大科学上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蛊,苗族巫术和赶尸。族人放盅,有上、中、下三层功夫。上层功夫不易传人,中层功夫作为治病救人,下层功夫逸乐好奇。巫术更是在千百年的传说和难以解释的迷惑中,刺激着经历过它的人的脆弱神经.....苗族牯藏节14年举行一次,是苗族人向古老的东方祖先问候和沟通的节日,我们的故事就从牯藏节开始说起......
  • 怎博笑:妃本无心

    怎博笑:妃本无心

    偷拿了玉佩,21世纪天才考古界少女穿越到了纷乱的王朝中。师傅告诉她,只有集齐六国之宝,才能回到现代。于是,四处奔波,寻找六国的皇室宝物。长孙无忣,一国的太子,为人温柔如水,受万千佳人恋慕,却唯独守护着那个永不会停留脚步的女子。墨蒅,桀骜不驯却又不卑不亢,她来自万年后的时空,却不愿在这个时空安置了自己的心。她说,她不属于这里,她在遥远的地方还有亲人,不能在这个跟她毫无关系的地方耗下去,她的心,不在这里。他说,既然你不属于这里,那么……给你一个家。
  • 天命记元

    天命记元

    “蝼蚁,你的实力不错。”轻描淡写,不带任何感情。地面之人沉声回应“我不叫蝼蚁,我的名字叫洛天;我是人,我叫洛凡尘……”多层次宇宙空间,多方位地域地理,多种族特性。在下试图竭尽全力构建一个多元宏大的世界,以及大同小异的世界观。
  • 神魔叩首

    神魔叩首

    远古大陆,神魔大战,天地倾覆,血流成河,传闻得造化,能得永生,然造化却昙花一现。亿万年后,造化再现。少年天才,历经磨难,如何斩断阴谋,念断星河,拳破万古,登九天之颠,众生齐拜,神魔叩首......
  • 重生之妖孽国度

    重生之妖孽国度

    那一年的他正步入初一的殿堂。为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得到更好的生活,白少铭疯狂了。有人说他处处占据到了先机,但也有人说他就一个妖孽的天才。但对于白少铭而言,自己只是一个学霸和一个死都会完成的梦想。“我愿化作鬼魂,躺在冰冷的地下,也要送母亲一个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我发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