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28000000013

第13章 迅速发展的商店

瓦特一直都在格拉斯哥大学的店面生活着,伴随着他活动范围的扩大,瓦特不得不考虑重新订购一些设备,于是在1759年他又一次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程。

瓦特上一次去伦敦是为了学习技术,而这次,则是很明显的商务活动。在伦敦,瓦特又一次和他以前的那些朋友们相聚,并且互相说了这些年的境况。

瓦特的这次伦敦之行是顺利的,他成功地购买了很多设备。一回到格拉斯哥,瓦特马上和一位名叫约翰·克莱格的建筑师共同经营,在市内的综合市场内,开设了一家新店。

开张的日期是10月7日,当时的明细表至今还留存着。那时,瓦特出了108镑的资金,而克莱格也同样出资108镑的现金,并言明除了每年付给瓦特35镑作为薪水外,所得的利益由两个人平分。

在市内开店之后,瓦特的工作一下子发展起来,以前与他针锋相对的工会也不再和他过不去了。

“瓦特先生虽然年轻,但是却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所有认识瓦特的人都有这种感觉。

因为瓦特的技术非常精湛,格拉斯哥内的一些同业者,也开始将一些精细的东西送到瓦特的店面让他修理。

四年以后,瓦特和克莱格的店铺已发展到不够使用的地步,于是就迁移到市内要道的托伦给特街上去,但仍然保留了在大学里的那个小房间。

瓦特当时之所以决定要搬新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决定要结婚了。

这一时期,瓦特经常给家里寄一些钱。瓦特的爸爸也由于在镇上担任司库工作期间办事认真负责,成绩卓著,被提升了,所以薪金也提高了,家里的经济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这时,瓦特的爸爸经常想到的是,儿子的年龄已经不小了,无论如何应该结婚了。再说瓦特的姨妈为了这件事,已经提出过好几次了。父亲为了瓦特的婚事,还特地跑到格拉斯哥大学来找瓦特当面催促儿子。

瓦特总是笑眯眯地说:“爸爸,这件事,您老人家就甭为我操心了。”

不错,一个二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还能不结婚吗?瓦特和表妹虽然不常见面,可是信件来往却极频繁。

这一天,瓦特又收到了表妹的来信,他被深深地触动了。表妹在信上写道:“这么好的望远镜,您都做得出来。在我的心目中,表哥,您已经是个发明家了。但是,可惜啊!可惜,我用它就是看不到您。您在哪儿呀?在天边吗?您躲在云彩后面吗?亲爱的,您别老是让我拿着望远镜看您了,我的眼睛都看累了。我要待在您的身边,面对面地看着您。我要看个够呀!”

这封信的魔力是很大的,瓦特决定不再拖延婚期了。他立刻写信把结婚的日期明确地告诉了爸爸和表妹一家。

1764年7月16号,瓦特回到了家乡格里诺克。在格里诺克镇,28岁的瓦特与他相爱多年的表妹玛戈蕾特·米勒举行了热闹的婚礼,虽然不算太隆重,但是镇上来参加他们婚礼的客人却很多。

婚房就在托伦给特街的这所房子里。从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到新婚燕尔的年轻夫妇,玛戈蕾特是个聪明活泼而又温柔的姑娘,对瓦特体贴入微,婚后夫妻非常恩爱。

玛戈蕾特对于瓦特的生活习惯可是了如指掌,知道瓦特只要干起活来就会不顾一切,甚至连吃饭都会忘记,这对于瓦特虚弱的身体是十分不利的。

结婚以后,玛戈蕾特在生活上把瓦特照顾得无微不至,不允许瓦特再去做“劳而无功”的研究试验。她毕竟是一个没有见过大世面的家庭妇女,她心中想的主要还是丈夫和家庭的生计。

五月的格拉斯哥,春意盎然,到处都呈现出富有生气的景象。礼拜五,瓦特的妻子特地来到格拉斯哥大学来看望瓦特,还给他带来一个喜讯,为此还闹了一个笑话。

“瓦特,我给你报喜来了。”

“报喜?”瓦特不解,拖了一把椅子让妻子坐下,忙问,“什么喜呀?”

“你看你急的!”玛戈蕾特故意不明说,“你猜猜看嘛!”

“还要我猜呢!你也真是……”

“不猜,我就不说。”

“你看你,还像个孩子似的,”瓦特急得没有办法,“你别跟我捉迷藏了,快说吧!什么喜事呢?”

“好好好,告诉你吧,昨天我去看过医生了。”

“怎么,你病了啊?”

“哈哈!”玛戈蕾特笑得前仰后合,瓦特的一个助手从窗口伸进头来瞧了瞧,伸了伸舌头缩了回去。

瓦特弄得莫明其妙,傻乎乎的不知道怎样才好。

“您真是个大傻瓜!医生说我有喜了!”

“哦!上帝!是这么回事!”瓦特这才明白过来。高兴得把她抱了起来,“这么说,我要做爸爸了!”

瓦特兴奋极了,他留她吃了饭,陪她到街上为未来的孩子买了些东西。

作为丈夫和即将是一个孩子的父亲,瓦特这个时候也开始拼命地赚钱,以求能够让妻子和未来的孩子过上好生活。

为了赚钱,瓦特的店面开始多元化经营,只要是能够赚钱的生意,瓦特基本上都要兼顾地经营一下。随着店铺的扩张,货物的种类也增加了,各种的数学器具当然不用说了,连乐器或玩具类都有。

以乐器来说,也有一段趣谈。

有一天,迪克博士走到瓦特店前的时候,听到从店里传出一阵美妙的音乐来。

“奇怪,从没听说过瓦特先生在搞音乐。”

迪克博士心里觉得很奇怪,进去一看,看见瓦特把一个只有1.2米高的细长的箱子放在工作台上,拼命地弹着。

“咦!瓦特先生,那是什么?”

“是风琴。”

“风琴?”

仔细一看,箱子里面并排着好几根管子,瓦特正用手在按着那些像琴键似的东西。

“到底是怎么回事?”迪克博士好奇地问。

瓦特说:“这是两三星期前的事。格拉斯哥市的共济工会集会所里的一位职员跑来说,事务所想要一架集会用的风琴。”

虽然数学器具店和风琴扯不上什么关系,但是那时的瓦特,却被大家认为是个什么都会的人,所以大家有什么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先来找瓦特解决。

“怎么样,瓦特先生,能不能代为做一架?”共济工会的职员问。

“可以的。”瓦特当时就答应下来了。而事实上,他根本没有音乐方面的知识。

共济工会的那个职员离开之后,瓦特就赶紧开始研究风琴的构造,然后参考斯密斯博士所著的《和声乐》这本书,待理论稍微懂了之后,就设法买了一架旧风琴,然后再把它全部拆卸开来,检查各部分的性能和构造。

“所以说,若是想模仿旧风琴制造人家订的货,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我对于这样做是不能感到满足的。我检查过那架风琴,发现了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因此,我运用我的创造力,先做一个小的模型看看。迪克博士,你来得正好,瞧瞧,就是这个。”

瓦特用手指了指,他所指的就是刚才他弹奏的那个模型。

没过多久,共济工会订做的乐器就完成了。瓦特真是一个天才,从未接触过音乐的他又在风琴制造方面有了不同凡响的创新。

“瓦特不断地向着未知的境界迈进,我总是不得不跟在他的后面走。”

鲁滨逊曾这样说,但这正是瓦特做人的态度。他时常在个人的工作房里放满了许多机械的零件,然后逐件仔细地加以擦洗,最后再用来装配新的机械。

当他动也不动地凝视着新完成的制作品时,他的那种姿态,简直和美术家在欣赏自己呕尽心血而创作的作品时一模一样。

迪克博士曾这样说:“机械知识的广博和技术的精湛,没有人能比得上瓦特。瓦特的才能,可说完全是一种天才,他富于创造力及具备发明的才能。我每和他谈话时,就对他那种敏锐的脑力活动,感到惊喜!”

瓦特的活动范围一再扩大,在之后又和陶器制造公司有了往来,1772年以474镑投资于该公司。

陶器制造法是在1757年传入英国的,那个时候,陶器业被认为是前途最有希望的工业,全国各地都盛行着陶器制法的改良和研究。

瓦特在陶器公司的地位,是类似顾问一类的职位。比方陶土的化验、碎石工厂的设计、窑的建设等,在有关的科学和技术方面,提供他的智慧。

瓦特为了赚钱,甚至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和下脚料去制作一些小服饰,或者去绘制地图、海图销售,以至于在格拉斯哥大学期间所进行的研究,早已经被他抛到脑后了。

瓦特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天才,但是他却处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上。这个时候他可以和大学里那些高贵朋友们一起,去从事某项研究创造,一旦成功,他就可以青史留名。

他也可以继续现在的生活,也许会赚到更多的钱,但是却浪费了他的一双灵巧的双手和他那精湛的技术,更不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显然,这个时候的瓦特出于家庭的考虑,选择的是后者,他正沿着世俗的道路,一路前进着。

自从搬出校园以后,特别是结婚成家以后,瓦特同大学里的良师益友们开始疏远了,除非是有工作任务,否则的话他很少待在大学的那间工作室里。

这样,他就很难同过去的那些做学问搞研究的朋友们见上一面。

瓦特变了,开始变得庸俗了起来。他利用手上的技术,尽可能地换回一些金钱,把这看成是一种养家之道,而把大学教授去从事研究试验看成是一种没有把握的冒险作为。

然而,瓦特遗忘了过去,但是他大学里的那些良师益友们没有忘记他!尽管他们大都是知名的教授,但是从和瓦特相识开始,他们就认定瓦特会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合作者。

如果没有像瓦特这样技术精湛的高级师傅一起合作,那么,再好的设计思路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上,很难变成新的创造发明。

因此,为了瓦特,也为了他们自己,更为了科学的发展的需要,无论如何他们也要把瓦特重新拉回来!

同类推荐
  • 世间曾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绚烂至极的前半生

    世间曾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绚烂至极的前半生

    旨在解读李叔同的前半生(以1918年出家为界)所经历的人生故事。作者秉承严谨的创作态度,在保证细节均有出处的前提下,进行通俗的表达,让喜欢李叔同的读者了解这位艺术奇才是如何造就的。李叔同在其人生事业达至巅峰时,忽然归于平淡成为苦行僧,让很多人惋惜。他的故事是写不尽的,也是读不完的。
  • 富兰克林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富兰克林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富兰克林自传》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前后历时17年之久。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入,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既无哗众取宠之状,也无盛气凌人之势,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仅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且全书文字朴素幽默,使人备感亲切,《富兰克林自传》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从此,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 邵逸夫全传

    邵逸夫全传

    本书介绍的邵逸夫,从少年时代涉足影坛、青年时代南洋打拼,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时代,晚年他淡出影坛后又成为香港电视业的巨头,他的百年人生是一部精彩的传奇。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本书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 孩子慢慢来,你要的岁月会给你

    孩子慢慢来,你要的岁月会给你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紧贴当下教育现实,还原教育真相,让大家看到美好的教育并不复杂,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朴素而简单的。作者依据经典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学者的严谨,对大家面临的种种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读,并指出教育面临的种种误区,同时为读者提供出许多可操作的方法。这些故事饱含真情,文字生动,所思所感贴近家教现实,对渴望帮助孩子成功的家长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对青少年读者有很强的借鉴和励志作用。
热门推荐
  • 八荒剑秀

    八荒剑秀

    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江湖,本就是人吃人的江湖。
  • 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

    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

    本书是有关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文学、电影与文化的研究,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四篇文章,是讲清末“革命”话语的;第二部分的三篇探讨民国初期报纸副刊与文学杂志的政治文化;第三部分的三篇关于中国早期电影与都市文化;第四部分讨论的是文学文本、类型与文学主体,最后两篇是谈张爱玲的,涉及1940年代欧美现代主义与本土文化的接受和挪用等问题。
  • 转动人脉:构建超级成功人脉网的73个技巧

    转动人脉:构建超级成功人脉网的73个技巧

    在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人脉决定了财富。本书以人脉为核心,详尽地阐述了提升人脉的方法与技巧,另外,还精心选取了大量创造人脉、维护人脉、提升人脉的经典案例。衷心希望您在翻开本书的同时,就找到开启您人脉存折的密码,也找到一把开启您人生幸福与成功的金钥匙。
  • 边缘人札记

    边缘人札记

    本书为“青年精读书系”之一。徐刚,1945年生于崇明岛西北角,世代农人之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主要作品有:《徐刚九行抒情诗》、《倾听大地》、《伐木者醒来》、《梁启超》、《守望家园》、《绿色宣言》、《长江传》、《地球传》等。
  • 两大公主:王子快来救本宫

    两大公主:王子快来救本宫

    N国最著名的高中——羲和高中,那里竟是贵族之人,有些更是公主王子等!呆萌公主——君曦。冰冷公主——苏挽冰山王子——安奚暖男王子——安钥浆,甜甜的文。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万界妖主

    万界妖主

    一群做坏事就能进阶变强的罪民冲进了帝国边境,令那位坐在宝座上的君王犯了愁。君王听从国师的献计,向天下间的灵师发布天星榜募才,以击杀罪民论功勋!每点功勋可换取3枚金币,达到5000点功勋便可封爵赐领地。看着天星榜,刚从封印中醒来的虚弱少年笑了。“哦?杀我者可得城池百座?”
  • 原来你们一直都在

    原来你们一直都在

    席慕容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匆匆三年,有欢笑,有痛哭,有疯狂,有平淡。还好,有你们在
  • 易烊千玺,待你十年终成王

    易烊千玺,待你十年终成王

    如果还有来生,我会选择不遇见你,不是因为我后悔了,而是我不能承受没有你的结局。
  • 僵尸道长之青冥灯

    僵尸道长之青冥灯

    僵尸集天地怨气,晦气而生。不老,不死,不灭,被天地人三界摒弃在众生六道之外,浪荡无依,流离失所。身体僵硬,在人世间以怨为力,以血为食,用众生鲜血宣泄无尽的孤寂。一个中年道士,一把上古的桃木剑,一段段诡异的往事。上古的四大僵尸之祖,东南亚的降头术,日本的九菊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