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倒回到少帝初登大宝之时。某日,大将军何进邀司隶校尉袁绍来府中一叙。袁绍到了何府,何进屏退左右,关上了房门。
袁绍不解这是何意,便问何进,说道:“大将军今日邀我前来,不知有何要事,为何又是这样的严密?”
何进的脸色十分凝重,“这事自然严重了,不然何苦叫你亲自来?”
袁绍越发不解,拱手说道:“将军,恕在下愚钝,实在未能明白将军的意思。还请将军明示。”
“今日这汉室天下,宦官当道,我今日请你前来,就是想请你我一同给太后上书,奏请除掉这帮阉党。”何进说得义愤填膺。
“现在这天下实在混乱。袁绍不才,愿随将军行事。”袁绍拱手说道。
“如此甚好,我这就写好奏折。今日这谈话,就当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是你我知晓。”何进的脸色更加凝重了。
“那是自然。我们这就去面见太后。”袁绍说道。
可惜那何太后并未同意。何进连夜派他手下可信的人给董卓送信,召董卓带兵进京,并上书朝廷,说带兵进京目的是除掉张让。何进的手下不敢耽搁,连夜就骑着马赶往了并州,这董卓就是并州牧。
本来计划得天衣无缝,董卓也已经接了到密信,就在董卓进京的路上,何进却已败亡。问其原因,原是中常侍段珪等素来与何进不和,他日日派人盯着何府,只要一有风吹草动,都立马回报。想想这何府连夜出来一个人儿,急急忙忙的就奔了出去,能不引起怀疑吗?
这中常侍挟持皇帝到了小平津。董卓听闻,就来到了北芒山,见到了段珪。
“段常侍,别来无恙呀!这是要往哪里去呢?”董卓问道。
“去到该去的地方。哎!董大人,我记得你是并州牧罢!那你,不在并州,来到这里,有何贵干?”段常侍也不示弱,反问董卓道。
“我们明人不说暗话,留下皇帝,饶你性命。否则,这北芒山中便是你的葬身之地,明年的今日便是你的祭日。”董卓抽出剑,说道。段珪看到董卓身边人多势众。再一看这荒山野岭,不觉心中萌生了惊吓之意。“也好,只要我安全离开,皇帝,我留给你。”
“哈哈哈哈,放他走。”董卓喝了一声说道。
段珪走了,董卓迎接少帝回到了宫中。当日何进的部队因为没了首领,都归董卓管辖了。董卓又指使人杀了执金吾丁原,至此京城中的军队都归董卓所统领。这董卓在汉末可是卓有名气,在桓帝末年就曾经因为才干武艺精良,力大无人能敌而被任命为中郎将张奂的军司马,后来战功显赫,又被拜为郎中等多重官职,后面又几经波折,最终被封为了并州牧。少帝在位共二十五年,最后与何太后一起也被董卓所杀害。至此董卓又挟持了陈留王刘协,焚毁了东都洛阳,又向西迁到了长安,并把刘协立为了皇帝,就是历史上的汉献帝。此时的董卓拥兵自重,荒淫无度,朝中上下无不人人自危。
天下各路诸侯都有意要讨伐董卓。当各部会盟后,便推举袁绍做了盟主,可惜这袁绍畏惧董卓,也是不敢行动,大军如一盘散沙一般。缺少了脊梁骨,这人也就立不起来了,打仗也是一样。只能就此告一段落了,“防民之口,胜于防川”,虽然这次起义是失败了,但这汉室也落得个名存实亡了。后来杨奉等又将献帝迎回了洛阳。在这一系列的战争中,真正崛起的实际是曹操一门。自从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许都,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建安时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丞相之名行皇帝之事。
这时的袁熙并未涉世,一直生活在邺城,因此对天下之大势也并未知晓多少。现在到了这幽州,才知道这天下究竟有多混乱。给袁熙带来的打击也是接二连三。不过在幽州城里的这些才是小小的开始。
曹操挟持汉献帝到了第七年,天下已经乱的不成样子了,曹操也开始四处征战。在建安七年的时候,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了争霸斗争。曹操为官渡之战已经准备了三年之久,在建安四年九月,曹操回到许都之后,专门把部下召集在一起,在校场,曹操说道:“官渡可是个险要之地,现在与袁绍争霸天下,官渡是必须要攻下的,这可以说是袁绍的死穴。官渡到手,袁绍必败。欲取天下,必先攻取官渡。”士兵们个个杀声震天“攻官渡,取袁绍”!“大家安静,我还有话说。”士兵听曹操这样说安静了下来。曹操接着说道:“不过这一仗不好打呀。现在我们的兵力还不足,若是和袁绍硬拼,这无异于是用鸡蛋碰石头,只能巧胜。我知道袁绍志向远大但缺少才智,好胜心切,可惜却愈加滋生起嫉妒之心,兵将广却未有好的归并。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袁绍必败也。今日诸将可分兵把守官渡,以防不测。”直到这一年的十二月,曹操自己带兵进驻到了官渡。
在这中间,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分散袁绍的兵力,斩杀了袁绍的两员大将。直到建安七年的正月,曹操下令,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又在官渡与袁绍张开了最后一次战斗。
“袁”字大旗在夕阳中慢慢落了下去,并将无不伤痛。在袁绍的军帐内,众人围着袁绍,袁绍吐了一口血,用力说道:“我儿尚承位,不要告诉熙儿——”话音刚落,又吐了很多,突然头一转,没了声响。
又一位大将陨落了。他的部下拥立袁尚继承袁绍的爵位。还是把这个消息送给了远在幽州的袁熙。袁熙听到这个消息,痛哭不已。
时隔两年的建安九年九月初秋,曹操攻破了邺城。随军的还有曹操的儿子曹丕。当曹丕进入城中之时,便直奔着袁家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