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37500000012

第12章

送朱大入秦

朱大:其人未详。诗中写朱大的游侠形象,同时流露出诗人慷慨磊落和任侠好气的情怀。

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千金——游人:指朱大。五陵:汉代的五座皇陵,此借指长安。见前《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诗注。宝剑:《文选》卷二十七曹子建《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李善注:“《史记》曰,陆贾宝剑直千金。《论衡》曰,世称利剑有千金之价。”二句写诗人送好友朱大远游长安,只见他身佩价值连城的宝剑,气势非凡。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相赠:以宝剑相赠,代表着浓厚的情意。《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二句写临别之时朱大却把宝剑从身上解下,激昂慷慨地赠给诗人,以表素日意气相投和敬慕之心。

此诗中的朱大不同于诗人一般的官绅、文人等朋友,而是一位游侠式的人物,从他们的崇高友谊中可见孟浩然对侠义精神的赞扬和倾心,且孟诗中多提到“少予学书剑,秦吴多岁年”,“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宁知书剑者,年岁独蹉跎”,“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可见他并非只是一个“风流天下闻”的“夫子”,而是一位有着豪气雄心的书剑英雄。送别这样的侠客朋友,诗人的笔也就一改往日的细腻,变得虎虎有生气,磊落而爽利,通过“解剑相赠”的一幕写出了朱大的豪侠气概和二人深深的情意,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送友人之京

友人:不详其人。之京:到长安去。此诗送一位去长安出仕的朋友,以友人的平步青云来反衬自己的落魄失意,应作于诗人长安求仕失败后回乡隐居期间。

君登青云去,余望青山归。

云山欲此别,泪湿薜萝衣。

君登青云去,余望青山归——登青云:指仕途畅达。汉扬雄《解嘲》:“当途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余:即诗人。二句写朋友要去长安出仕为官,可谓志得意满,平步青云,诗人却沮丧地从长安受挫归来,失意地隐居青山绿水间。亦可理解为诗人送朋友去长安,朋友出发后,诗人望着青山默默地返回,无限的失意。

云山欲此别,泪湿薜萝衣——云山:白云缭绕的山,指隐士所居。薜萝衣:香草做成的衣裳,高洁之士所穿。薜,薜荔,蔓生香草。萝,女萝,也为香草名。《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朱熹注曰:“言其被服之芳者,自明其志行之洁也。”二句写朋友从此与白云缭绕的青山告别了,诗人为朋友的远别而伤感,为自己人生的坷坎而怅然,阵阵山风中,洒落的泪水沾湿了衣衫。

此首五言绝句寥寥二十字,却包含了深曲宛转的情感。刘辰翁评此诗:“甚不多语,神情悄然,比之苏州(韦应物),特怨甚。”“悄然”意为忧愁的样子,诗人忧愤但不明说,所以更加神情凄然。诗的前两句都用了“青”字,但境遇却截然地不同,友人是“登青云”而“去”,诗人却“望青山”而“归”,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落寞的心情。后二句写诗人的伤心落泪,但深究诗人之泪水,只为朋友的离别而落吗?朋友升官了他应为之欢喜,想是联想起自己求仕的失败、追求理想的破灭,遂情不自禁地落泪了,所以诗人的泪水包含着自怜自哀。但诗人并不甘心低沉,反而以薜荔香草为衣,继续修隐的生活,做屈原那样的高洁之士。

送杜十四

杜十四:据王荆公《唐百家诗选》,杜十四为杜晃,生平事迹不详。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融情于景,写出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诗题或作《送杜十四之江南》,“相接水为乡”一作“日接水鸟乡”。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荆吴:为春秋时楚国、吴国,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二句写荆吴的水乡风光,天水相接,辽阔浩荡,春江浩渺之中友人乘一叶小舟扬帆起航。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二句写诗人的牵挂之情随着夜色一起变浓,烟波苍茫的江上不见了渺渺帆影,真是令人望断愁肠,他的一叶孤帆在浓浓暮色之中泊于何处呢?远在天涯的游子此时一定也是倍感忧伤,在苍茫落日中回头一望,令人断肠!

此诗为孟浩然五首七绝中的又一佳作。前两句写景,明白流畅,自然流出,“去”字点明了离别,渺茫的春江渲染了无穷的愁绪,产生一种味外之味。第三句由景入情,突破了眼前所限,以关切的相问日暮时友人泊船何处来写深深的牵挂,好像诗人的心亦同友人一起上路了。末句卒章显意,“天涯一望”四字,勾画出送行者伫立江边,久久不能离去的情态,亦刻画出行人于船头蓦然回首,却不见故人的一瞬,感人至深,“断人肠”一语道出送者和行者共同的心情,感情亦如决堤之水涌汹浩荡,与荆吴的江水连成苍茫一片。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颇有神韵,可谓“其淡如水,其味弥长”。

送谢录事之越

谢录事:其人不详。唐代州县置录事参军。《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三:“州县官员……录事四人,从九品上。”又“录事参军掌勾稽,省署钞目,监符印”。诗写江边送别,因诗人曾游览过越地,所以建议友人一定要去观赏那里的风景名胜。

清旦江天迥,凉风西北吹。

白云向吴会,征帆亦相随。

想到耶溪日,应探禹穴奇。

仙书倘相示,予在北山陲。

清旦江天迥,凉风西北吹——清旦:即清晨。迥:远。二句写江边明净的清晨,天高云淡,西北风缓缓地吹起来,使人顿生凉意。

白云向吴会,征帆亦相随——吴会:泛指浙江一带,见前《越中逢天台太一子》诗注。二句写高天上的流云悠然地向越地飘去,行人的征帆亦乘着清风,随着白云向吴越飞去。

想到耶溪日,应探禹穴奇——耶溪:若耶溪,诗人曾到此游,见前《耶溪泛舟》诗注。禹穴:见前《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诗注。二句写友人所去之地山水秀丽,多有名胜古迹,他将体会到泛舟耶溪的快乐,更将去禹穴寻幽探奇。

仙书倘相示,予在北山陲——仙书:指友人的书信。北山:常指隐者所居之山,《文选》卷四十三有孔德璋《北山移文》。此当指家乡的万山,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北,详见《秋登万山寄张五》注。二句写临别之时诗人殷切地叮嘱友人莫忘寄书,诗人将隐居于北山之地。

此诗的艺术特色可用诗的第一个字来概括,即“清”。首联写眼前之景,似随口而来,明白如话,却传神地勾勒了一个江上离别的早晨,天高水清,凉风习习,离别的人更觉凄恻。第二联笔锋轻轻一转,以优美浪漫的手法写友人的征帆将随白云而去,读来顿觉诗人的风神散朗,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第三联更荡开一笔,突破了眼前情景,写友人到了越地之后应有的寻险探胜,这对离人而言真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少了几分悲伤,多了几分憧憬。末联请友人寄书,表明了牵念之心,又巧妙地说自己将隐居北山,做一个闲云野鹤式的隐者,仙书寄给北山的隐者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诗就此而止,但诗的弦外之音却悠悠袅袅,飘散不尽。全诗清空淡雅,飘逸旷远,细读会觉齿颊生香。

江上别流人

流人:因获罪被朝廷流放的人,此为诗人的一位故友。《庄子集释·徐无鬼》:“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郭庆藩释:“司马云,流人,有罪见流徙者也。”诗写在江上与贬谪的故人相遇,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人世无常的感慨,离别的场面感人至深。

以我越乡里,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鹄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以我越乡里,逢君谪居者——越乡里:身在他乡,远离家乡。《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二襄公十四年:“闻君不抚社稷而越在他境。”杜预注:“越,远也。”谪居者:官吏因罪而被贬并被发送远方的人。二句写诗人在江上遇到了故人,本该是高兴万分的事情,但故人却是因罪被贬至此,所以心生无限的凄凉。

分飞黄鹄楼,流落苍梧野——黄鹄楼:即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舆地纪胜》卷六十六《鄂州》:“黄鹤楼,在子城西南隅黄鹄矶山上,自南朝已著,因山得名。鹄、鹤,古通用字。”苍梧野:《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二句写人世之变幻无常,黄鹤楼上意气风发地饮酒对诗、依依惜别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今天再见面时友人却遭受了仕宦风波,被流放至此偏远之野,真是恍然如一梦。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沿溜:即沿流,顺流而下。二句写行船之快,顺水而下,好似乘云,二人转眼就要分别,匆促地相遇,无可奈何地离散,各奔东西。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还袂句:袂,衣袖。把袂犹再会面之意。何逊《何水部集》卷二《赠江长史别诗》:“饯道出郊坰,把袂临洲渚。”二句写自此分别,不知何时能够再见面,更不知今生能否有缘再相见,所以二人对滔滔江水,迎风洒泪,牵衣顿足,无限的伤悲。

他乡遇故知本来为喜,但因友人的遭遇转而成悲。第一联没有直说悲,只平淡地述说二人各自的境况,辛酸之情不言而喻。第二联以今昔对比来写对友人的同情,同时也是对人世变幻的无奈叹息,这就超出了个人的悲哀,上升为更广阔更普遍的人生况味,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第三联以沉重之笔写轻盈的行云和征帆,此时行船的轻快,已不像往日那样能给诗人带来愉悦,而是加剧了他与友人分别的速度。尾联写出了分别时难以掩抑的痛苦心情,诗人对身处困境的友人格外的同情和牵挂。此诗饱含真情,尽管友人不知为谁,但可知诗人是一个正直而忠诚的人,有着悲天悯人的胸怀,不因友人为流放之人而疏远,反而给予巨大的同情和关怀,读此首诗只要能体会其中的深情,就可谓有所得。

洛下送奚三还扬州

洛下:指洛阳。奚三:其人不详。诗为在洛阳时送友人还乡而作,但诗人此时身在异乡,并且有着继续漫游的打算,所以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羡慕,以及对自己故乡深深的思念。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余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二句写水乡渺茫浩荡、广无边际,同为漂泊之客的诗人和奚三曾同舟共济,破浪乘风,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二句写友人要还乡了,朝夕之间就能抵达家园,诗人从心中流露出羡慕之情。

余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二句写诗人离家亦久,思乡之愁日深,还乡的念头却不能实现,遂叹惜自己不能像友人一样乘风而还。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二句写友人还家之后若还记得老朋友,有书信相问,就请寄往长江,诗人将去江上漫游,可能会遇带书之人。

此为客中送客之作,第一联写眼前水乡之景,“共”字透出了味外之味,景外之景,使人联想到他们不止一次的结伴而行,成为同甘共苦的好友。第二联为真诚的祝福之语,诗人自身的羡慕更烘托出友人回家的美好幸福,“朝夕”既说时间之快,又点明友人还家的快乐心情,恰如李白之“千里江陵一日还”。第三联深化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对不能同归表示遗憾。尾联则又深入一笔写自己将沿长江漫游,平淡的语句中蕴含着他身若飘萍、浪迹江湖的悲哀和苦涩,与前面一首《送谢录事之越》“仙书倘相示,予在北山陲”可谓同一机杼,只是一在北山高卧,一在长江漂流,相形之下后者更觉凄苦,而漂泊之中能否收到友人的书信,能否再相逢,都是那么渺茫。全诗没有一个生词僻字,更无典故出处,近乎口语,几乎淡到看不到诗,但却耐人咀嚼,是一首语淡味浓的好诗,恰如李梦阳所评“只似说话,却妙”。

送辛大不及

辛大:诗人的好友,疑为辛谔,见前《都中送辛大》诗注。诗写送友人不及而生的愁绪,融情入景,真挚动人。诗题或作《送辛大之鄂渚》。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江上独徘徊,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二句写诗人急匆匆赶来与好友告别,但还是晚了一步,友人已经离去了,悄然降临的暮色笼罩着大地,一如诗人漫无边际的愁绪。

江上独徘徊,天边迷处所——二句写诗人独自在江畔徘徊,看点点征帆乘着滚滚江水向远方流去,消失在烟水弥漫的天际。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郡邑:指州县和府县。樊邓:樊,指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邓,邓州,今河南邓县,为春秋樊国、邓国遗址。《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一《山南道·襄州》:“临汉县,本汉邓县地,即古樊城。……故邓城,在县东北二十二里,春秋邓国也。”嵩汝:嵩,指嵩山。汝:指汝水。二句写友人的行程将经樊、邓之地入嵩山、汝水一带。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薄轮:以蒲草裹住的车轮,行走平稳,古代用来迎接贤士以示尊敬。《史记》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司马贞索隐:“汉始迎申公,亦以蒲轮。谓以蒲裹车轮,恐伤草木也。且蒲是草之美者,故礼有蒲璧,盖画蒲于轮以为荣饰也。”二句写友人已渐行渐远,夜色亦越来越深,诗人却独立石径,空对着烟雾迷茫的长江,痴痴地望着友人所去的方向。

诗写送别,所送的并非一般友人,而是平生知己,可惜送而未及,所以诗人反复地诉说他孤独、失落、忧伤、迷茫的心绪,表现出他们之间珍贵的友谊。全诗语言朴素自然,不见雕琢之工,感情真挚,不惜笔墨反复渲染,使人觉得缠绵而幽咽。且“以我观物”,一切景物都染上了诗人的愁绪,江边日暮,天际迷离,独立石径,情景相融,有力地衬托出诗人送而不及的心情。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

元公:其人未详。鄂渚:在今湖北省武昌境内。《楚辞补注》卷四《九章·涉江》:“乘鄂渚而返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洪兴祖补注:“鄂州,武昌县地是也。隋以鄂渚为名。”诗写送元公去寻仙访道,突出了他的一派仙风道骨,颇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俗辈。诗题一作《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

桃花春水涨,之子忽乘流。

岘下离蛟浦,江中闻鹤楼。

赠君青竹杖,送尔白羞。

应是神仙子,相逢作漫游。

桃花春水涨,之子忽乘流——桃花春水:二三月桃花盛开时的春汛。《汉书》卷二十九《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颜师古注:“《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之子:指元公。二句写在二三月桃花夭夭,灼灼盛开,江水高涨的时候,元公忽然兴起要扬帆远行,去鄂渚寻访道友。

岘下离蛟浦,江中闻鹤楼——岘:岘山。蛟浦:《舆地纪胜》卷八十二《襄阳府》:“斩蛟渚,《寰宇记》云:‘盛宏之《荆州记》,城北沔水,先有蛟龙为人患,邓遐为襄阳太守,拔剑入水,蛟绕其足,遐因挥剑截蛟,自后无复蛟患矣。’”鹤楼:即黄鹤楼,见前《江上别流人》注。二句写元公乘浩荡之春水从岘山出发,向鄂渚的方向驶去,江中遥遥可闻风声鹤唳,似乎隐隐可见耸入云端的黄鹤楼。

赠君青竹杖,送尔白羞——青竹杖:指仙人所用的手杖。《神仙传》:“壶公……乃取一青竹杖与(费长)房。”白羞:一作白洲。白:一种水中的浮草。《鲍参军集》卷六《送别王宣城》:“既逢青春献,复值白生。”二句写临别之时诗人以高雅潇洒的青竹杖来相赠,愿此物能伴元公远游。

应是神仙子,相逢作漫游——神仙子:此当指元公和所寻之观主。二句写元公气度非凡望之若仙,他这一去正是和仙友相会,去作九天之外的神游吧。

此首诗意境优美,笔调轻快,感情愉悦,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低迷情绪。第一句的“桃花春水”就使全诗充满了一种明朗温暖的气氛,第二句的“忽”字点明是乘逸兴而去,显出人物的洒脱性情。第二联以“蛟浦”、“鹤楼”来写元公的路程,极有神话色彩;第三联再以“青竹杖”相送,既突出行者的神品,亦突出了送者的高雅不俗;尾联更直呼其为“神仙子”,其人全出,诗人对他坦率的友谊也全出,不仅不落俗套,反而可见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鹦鹉洲:《舆地纪胜》卷六十六《鄂州》:“鹦鹉洲,旧自城南跨城西大江中,尾直黄鹄矶,黄祖杀祢衡处。衡尝作《鹦鹉赋》,故遇害之地得名。”王九:即王迥,见前《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诗注。江左:即江东,指长江中下游以东地区。《文选》卷三十七刘越石《劝进表》:“陛下抚宁江左,奄有旧吴。”李善注:“江左,江东也。《春秋历序》曰,东方为左。”诗中先写鹦鹉洲的美丽风光,鲜明如画,再由景入情,送友人离去,真挚动人。“来来”一作“采采”。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洲势逶迤还碧流,鸳鸯乱满滩头。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动飚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君行来来莫相忘。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黄鹤楼:见前《江上别流人》注。二句写昔日诗人与友人曾多次登临黄鹤楼,眺望江中的鹦鹉洲,深深地喜爱洲上的秀丽风景。

洲势逶迤还碧流,鸳鸯满滩头——逶迤:曲折绵延。《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河以逶迤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鸳鸯:水鸟,旧传雌雄偶居不离。:水鸟。《文选》卷五左太冲《吴都赋》:“避风候雁,造江。”刘渊明注:“,水鸟也,色黄赤有班文。”二句写鹦鹉洲洲势曲折逶迤,为清江碧水环绕,滩头栖息着许多美丽的水鸟,远望去一片色彩斑斓,格外鲜艳。

滩头日落沙碛(qì)长,金沙动飚光。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沙碛:水中的沙堆。金沙:闪着金光的沙粒。熠熠:闪烁。飚光:闪烁的光芒。锦缆:对船缆的美称。结罗裳:将衣服下摆拉起系于腰间。四句写日落时分的滩头沙碛,金光闪烁,耀人双眼。船家徐徐地牵动船缆,系于岸边,浣衣的女子们轻轻地挽起罗裳,姿态优美地浣洗衣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来来莫相忘——杜若:香草。《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来来:一作采采。三句写夜色降临之后,天空升起一轮皓月,皎洁的月光照在江上,可见鹦鹉洲雪白色的芦花随风起伏摇荡,随风而来的还有杜若的幽幽清香,在这样美好而又宁静的夜晚,友人乘舟远去,但请不要忘记此地的佳景和良友。

孟集中多五言,七言诗不过十多首,但多有佳作,此即为其一。全诗流丽和婉、含蕴缠绵,意境优美,有初唐歌行之风,有着浓浓的民歌气息,被刘辰翁评为“好语”、“古调”。前六句写鹦鹉洲晴天丽日下的优美风光及人物活动,色彩明丽如画。全诗最美的莫过于结尾三句,被黄裳评为“全似《浣溪沙》风调”,月夜中的白色芦花为视觉所见,夜空中的幽幽清香为嗅觉所闻,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又为心中所感,三者巧妙地构建了一个风清月明、芦花摇荡、杜若飘香的纯净秀美的境界,而在此中分别的人物又是何等的风神散朗,骨貌清淑,超凡脱俗!

送昌龄王君之岭南

昌龄王君:即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人(即今陕西西安)。为诗人的好友,常有诗唱和。岭南:指唐代的岭南道。《旧唐书》卷二十一《地理志·岭南道》:“永徽后,以广、桂、容、邕、安南府,皆隶广府都督统摄,谓之五府节度使,名岭南五管。”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六年秋(738),王昌龄贬岭南经过襄阳,孟浩然作此诗相送,诗人当时在病中。诗题或作《送王昌龄之岭南》。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蚫,乡味有查头。

已抱沉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蚭。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洞庭两句:同于前《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之“洞庭一叶惊秋早”。洞庭即洞庭湖。岘首句:见前《与诸子登岘山》诗注。长沙句:见前《湖中旅泊寄阎防》诗注。四句写山上的红叶让人惊叹秋季的悄然而至,虽然岘山的风景依旧秀美,但即将离别的人早已无心欣赏,友人将远渡渺渺的洞庭再渡浩荡的长沙湘江,迢递征途令人忧伤。

土毛无缟,乡味有查头。已抱沉痼疾,更贻魑魅忧——土毛:土地上所生长的五谷、草木。《春秋左传正义·昭公七年》:“食土之毛,谁非君臣。”缟:白色的绢和细麻衣服。《春秋左传正义·襄公二十九年》:“(吴季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衣焉。”杜预注:“吴地贵缟,郑地贵,故各献己所贵。”查头:鱼名,产于襄阳。沉痼疾:经久难医之重病。《文选》卷二十三刘公干《赠五官中郎将四首之一》:“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魑魅:山精鬼怪。《春秋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杜预注:“螭,山神,兽形。魅,怪物。”四句写襄阳地虽粗陋不产缟,但诗人竭尽全力地以襄阳的美味食物来款待友人。此时诗人已身染重病,友人的远去更令他忧心忡忡。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间衾裯:衾裯泛指被子,此为别离之意。斗牛:斗、牛二星宿分野在吴越,此指王昌龄要去的南方地区。庾信《哀江南赋》:“路已分于湘汉,星犹看于斗牛。”四句写二人友谊深厚,情同手足,曾多次诗歌唱和,切磋诗艺,但转眼就要分别了,令人满怀惆怅,空对珍肴美味停箸难食,对金樽清酒也再无往日的兴致,只有眼前同样怅然的离人,还有别后孤独凄凉的思念。

孟浩然与王昌龄同为盛唐优秀的诗人,诗风虽迥然相异,但互为知己,且“数年同笔砚”。诗的前四句既有眼前所见之景,又融合了想象中的征途之景,四句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地名,行人的颠沛流离之苦不言而喻,“爱”和“愁”两字鲜明地刻画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中间四句如述家常,“无”和“有”点明诗人的倾其所有来款待远道而来的友人。“已”和“更”是诗人常用的手法,知天命之年,悲愁却接踵而来,层层相压。后四句直接叙说两人的友情,分别之后将是漫长的怀念。何时才能再相见呢?

作此诗的两年之后他们再见面了,王昌龄遇赦又经襄阳,孟浩然疾病还未痊愈,但二人相见,欣喜异常,诗人又设宴款待,最不幸的事情却紧随其后:“浩然宴谑,食鲜疾动,终于南园,年五十有二。”(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从他们再见时极度的兴奋欢乐中可以揣摩当年离别时的极度悲伤,此诗蕴含着一种凄苦之音,悲伤幽怨,无比的凄凉。

送卢少府使入秦

卢少府:其人未详。少府:县尉。使入秦:奉使入京。长安为古秦地。诗中送友人卢少府因使入长安,表达了离别之苦和美好的祝愿。

楚关望秦国,相去千里馀。

州县勤王事,山河转使车。

祖筵江上别,离恨别前书。

愿及芳年赏,娇莺二月初。

楚关望秦国,相去千里馀——楚关:泛指楚地,此当指襄阳。相去:《文选》卷二十九《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二句写从襄阳到长安,路途迢递,相隔数千里。

州县勤王事,山河转使车——王事:朝廷差遣的公事。使车:使者所乘之车。二句写卢少府因政务而入京,跋山涉水,一路辛苦。

祖筵江上别,离恨别前书——祖筵:饯别之宴席。二句写诗人在江边设酒宴饯别卢少府,依依不舍之中写下了此诗以抒离别之恨。

愿及芳年赏,娇莺二月初——二句写祝愿友人一路顺风,早日抵达京城,正好可观赏长安花团锦簇、莺啼燕飞的初春风景。

此诗第一联以极平淡的话来写“楚关望秦国,相去千里馀”,让读者联想到古诗十九首中的“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可见其意在言外。第二、三联写的都是人之常情,在码头饯别,当然会产生离情别绪,但是因为友人是去繁华的长安城,而不是去偏远的地方,所以还应该说一些吉祥、祝福的话,第四联就妙在能一扫前边的伤感和离恨,写出友人将于明媚之春季到达富贵康乐的京城,使全诗明朗了起来,使送别也多了些欢快,可见诗人对行人的慰勉和关怀,亦可见他风神散朗的形象,能于郁闷时做豁达语。

卢明府九日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卢明府:即襄阳令卢僎,见前《陪卢明府泛舟回》诗注。袁使君:名不详。使君,指州郡长官。张郎中:即张愿,时任驾部郎中,见前《秋登张明府海亭》注。崔员外:崔宗之,曾任礼部员外郎。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重阳节,卢明府在岘山宴请时而作,诗写官绅名流盛大的宴集场面,能见当时的一些地方风俗特色,更可见诗人的社交活动。诗题一作《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宇宙谁开辟,江山此郁盘。

登临今古用,风俗岁时观。

地理荆州分,天涯楚塞宽。

百城今刺史,华省旧郎官。

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

酒邀彭泽载,琴辍武城弹。

献寿先浮菊,寻幽或坐兰。

烟虹铺藻丽,松竹挂衣冠。

叔子神如在,山公兴欲阑。

传闻骑马醉,还向习池看。

宇宙谁开辟,江山此郁盘。登临今古用,风俗岁时观——宇宙:犹天地。《淮南子》卷一《原道训》:“横四维而含阴阳,宏宇宙而章三光。”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开辟:开天辟地。郁盘:厚重而幽曲。《文选》卷二十二徐敬业《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此江称豁险,兹山复郁盘。”李善注:“《子虚赋》曰:其山则盘纡弗郁。”吕延济注:“豁险,郁盘,重厚貌。”岁时:此指每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四句写是谁开辟了这辽阔无际的宇宙天地,并建立了这千姿百媚的江河山川,千古以来供人们欣赏登临,每逢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各种传统的欢庆活动都在此地纷纷上演。

地理荆州分,天涯楚塞宽。百城今刺史,华省旧郎官——地理:指山河大地的形势。《周易正义》卷七《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孔颖达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荆州分:《初学记》卷八《山南道》第七:“山南道者,禹贡荆梁二州之域。今按荆州之南界属江南道,东界入淮南道。”楚塞:楚国的边塞。百城:此指州郡长官。见前《与黄侍御北津泛舟》诗注。刺史:州郡的行政首长。《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三:“上州,刺史一员,从三品。……掌清肃邦几,考覈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华省:此当指唐代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文选》卷十三潘安仁《秋兴赋》:“宵耿介而不寐兮,独展转于华省。”郎官:指唐代尚书省左右司郎中、左右司员外郎。《旧唐书》卷四十三《职官志》二:“尚书省领二十四司。六尚书,各分领四司。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各掌副十有二司之事,以举正稽违,省署符目焉。”四句先写荆州地势之重要,土地之辽阔富饶,再写此次宴会的宏大繁盛,都为身居要职的官员、士绅等社会名流。

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酒邀彭泽载,琴辍武城弹——落帽:见前《九日得新字》注。酒邀句:见前《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诗注。武城弹:见前《和张明府登鹿门山》诗注。四句写宴会中的人们忘掉世俗政务,尽情地享受眼前的美景,开怀畅饮,共醉美好的重阳佳节。

献寿先浮菊,寻幽或坐兰。烟虹铺藻丽,松竹挂衣冠——献寿:祝寿。浮菊:指菊花酒。《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四句写宴会所处环境之美,氛围之幽,有浮菊之美酒可啜可饮,有清幽之香兰可采可嗅,有挺拔洒脱之松竹可倚可观,更有氛氲的翠烟香雾缭绕于空中,而天气正是风轻云淡,雅士们于其中谈笑畅饮,从容闲适又潇洒风流。

叔子神如在,山公兴欲阑。传闻骑马醉,还向习池看——叔子:晋羊祜,字叔子,他“性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详见前《与诸子登岘山》诗注。山公:晋山简,见前《高阳池送朱二》诗注。习池:襄阳习家池,见前《高阳池送朱二》诗注。四句写名士们在和美的宴集中都大展才华,灵感倍至,出口即为锦章妙句,如有羊公神助。酒兴逐渐阑珊,宴会自然而散,醉酒的人们被扶上马背后,还频频地回首,感谢主人的盛情,感谢这次美好的盛宴。

此诗应酬性较强,读来很热闹,一改孟诗清淡质朴的常态。这是可以理解的,诗人虽然在仕途不得意,但作为一位著名诗人,在家乡还是非常有社会地位和名望的。诗以问句开始,颇有气势,登山展望荆楚的地形,亦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诗中所用的菊、酒、琴、兰、松、竹等等物象,使这次重阳佳节的宴会品位高雅,其中的人物也多有雅量。诗重在表现的宴会欢乐场景,场面宏大热烈,极见铺排之能事,可见诗人笔力。

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探得阶字

奉先张明府:即奉先县张县令,张愿,见前《秋登张明府海亭》诗注。《唐会要》卷七十:“奉先县,开元十七年十一月十日升,以奉陵寝,以张愿为县令。”奉先:今陕西蒲城。《元和郡县志》卷一《关内道·京兆府》:“奉先县……本属同州,开元四年以县西北三十里有丰山,于此置睿宗桥陵,改为奉先县,隶京兆。”休沐:休假。海亭:当为张愿在襄阳居家的园亭。“探得阶字”:即作诗前拈得“阶”字为韵。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年(732)秋,奉先令张愿休假还襄阳,诗人被邀家宴作此诗,诗中倾吐了长年积压在心中的思念之情。

自君理畿甸,余亦经江淮。

万里音书断,数年云雨乖。

归来休日,始得赏心谐。

朱绂恩虽重,沧洲趣每怀。

树低新舞阁,山对旧书斋。

何以发秋兴,阴虫鸣夜阶。

自君理畿甸,余亦经江淮。万里音书断,数年云雨乖——畿甸:古称天子所领之地曰畿,王畿外围千里之内曰甸服。此指京城地区的畿县,即奉先县。江淮:长江和淮河。云雨乖:比喻分别。《文选》卷二十六颜延年《和谢监灵运》:“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四句写自张明府去奉先任上,诗人往江淮一带漫游,漂泊不定,二人相隔万里,音书难寄,只有彼此在心中深深想念。

归来休澣日,始得赏心谐。朱绂恩虽重,沧洲趣每怀——休澣:即休沐,《初学记》卷二十:“归休,亦曰休息,休澣。”朱绂:一说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一说为系佩玉或印章的丝带。后多指官服,亦指出仕任官。《汉书》卷七十三《韦坚传》:“黼衣朱绂,四牡龙旂。”沧洲趣:指隐逸之趣。见前《宿天台桐柏观》注。四句写直到张明府还乡休沐,二人才得以重聚,再叙同心。张明府虽有官职在身,但时时有退隐之心,此为称美之说,未必是真。

树低新舞阁,山对旧书斋。何以发秋兴,阴虫鸣夜阶——秋兴:《文选》卷十三潘安仁《秋兴赋》:“夙兴晏寝,匪遑底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阴虫:秋虫,指蟋蟀。《文选》卷二十六颜延年《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张铣注:“阴虫,蛩也。”四句写新建成的舞阁旁绿树低掩,旧时的书斋依然对着连绵的青山。是什么引动了诗人心中的一份秋情呢?正是阶下凄凉鸣叫着的寒蛩。

此诗为宴集时的应酬之作,但并不全是应景之笔。如“万里音书断,数年云雨乖”,即写出了诗人与张明府之间深厚的感情。“树低新舞阁,山对旧书斋”写景也清新自然,新旧相对,变换之中又有未变,含有一种人生的沧桑之感。全诗也非无病呻吟之作,间接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只是这种情感比“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明显地缺少兴发感动的力量。

同类推荐
  •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3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3

    这是中国当前最有写作才华的作者队伍,每一个人都那样特立独行、不拘常规、又敏锐多情。 翻开《橡皮:中国先锋文学》,您将由他们带领,走进中国先锋文学大本营,领略目前中国文学最前沿的动态,关于当下中国先锋文学,无论是题材、文本结构,还是语言才华和思想张力,您都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获得一次丰富的精神滋养。
  • 用闲适对付人生: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用闲适对付人生: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 桃花得气美人中

    桃花得气美人中

    在找到终身归宿之前,她曾被欺骗、调戏、揩油无数次,被深爱之人抛弃两次,关于她的绯闻曾是大明朝百姓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最佳谈资。尽管这样,柳如是仍坚定地说:我相信爱情!她的情感一波三折,在二十三岁那年嫁与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她以一个卑微的艺妓身份被文坛领袖钱谦益以正妻之礼迎娶过门,成为尚书夫人。本书选其诗词精粹,用带着黑色幽默的哲意语言,麻辣解读柳如是的爱情传奇。在她的崎岖感情路之后,必然有至今值得探究的感情态度和幸福法则。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笑林广记)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笑林广记)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灵动仙途

    灵动仙途

    张骁本跟着师傅调查怪异的命案,却被卷入了修行大战之中。天地正派的覆灭,上古仙剑的遗失,妖魔鬼怪趁势袭扰人间,而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凡人本身,如何才能保留最后一丝正气。
  • 夫子撩妹日常

    夫子撩妹日常

    司马玥顶着脑残郡主的名声在异世混得风生水起,连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都顺利的闯了一遍。可身边这个撩妹高手是怎么回事?说好的高贵冷艳夫子呢?读书就读书你撩我为毛?!再撩我,再撩我,我就把你吃掉!
  • 妃飛烟玥

    妃飛烟玥

    有个超级花痴加自恋的闺蜜不是谁都能抗得住的!为了搭讪途中偶遇的帅哥,把我弄到这人生地不熟的世界,我好想晕死过去算了!穿越就穿越吧!为嘛还从天而降直接砸到别人家里???还被丞相大人收为义女要送进皇宫!“我想回家。。。我不要进宫。!。。。子玥,我能不能选择把你掐死呢?”!“别对着我可怜兮兮的眨眼睛!老娘不吃你那套”!
  • 时间坟墓

    时间坟墓

    末日……降临!整个世界突如其来的一夜崩塌,没有人能告诉你,你该怎么办,该做些什么。没有食物怎么办?抢!面对强敌怎么办?逃!见到美女怎么办?上!没人有资格指责别人的卑鄙或无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才能活得更好!因为道德和法律已经死亡,新的霸主们还没立下自己的规矩。因为和魔鬼们没法讲道理,更不会管你是不是富豪、美女和大官,饿着肚子的它们獠牙间流出涎水,只想……吃你的肉!
  • 未阑珊

    未阑珊

    有一种人,只要遇上了,就会爱上,一辈子也脱不了干系,是命中剪不断的结。
  • 洪荒见证者

    洪荒见证者

    姜仁看看脚下卑躬屈膝的罗睺,再看看被我一不小心丢到天上的乌鸦。默默问自己:“是我见证了洪荒的历史,还是我缔造了洪荒的历史?”
  • 重生诡异世界

    重生诡异世界

    死亡亦是开始,欢迎一起经历诡异,恐怖的离异世界,我是乌小邦……
  • 神术情缘

    神术情缘

    在神龙大陆的中央,有一座山,山里有个和----和蔼可亲的老人。此老人夜观星象,有灾难,于是想找个徒弟继承衣钵。一个普通的少年,普通的出身,普通的天赋,普通的实力,真的很普通,普通到烂大街,但他敢勇于尝试,再加上点机缘,开创前人想到没想到的修练体系。他会是老人的弟子么?一切尽在神术情缘。
  • 焚音,秋落

    焚音,秋落

    天地初开,神界降临,在这混乱之中,天后之女不甚掉入人间……几年后,大臣纷纷上奏,把这小女带回神界,天帝大怒,把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纷纷杀掉。就这样,无人敢提此事。此时,清鲤池遭受了一场大劫,夜小妹下落不明,夜幽幽踏上了寻找夜小妹的旅途。途中历尽千辛万苦,结识了伙伴,获得了爱情。来到天界的她,却发现……
  • 傲弑

    傲弑

    成神?成魔?一个小小的逆字,便足以颠覆整个乾坤……新人新书,望各位大大多多照顾,多多提携!只求一张推荐票,一个收藏点。投张票又不会怀孕是吧!《傲弑》讨论群:289124635